人文地理学总结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一、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化等问题。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人口的数量:人口数量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要素,研究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增长率以及人口密度等指标。
2.人口的分布:研究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包括城市化过程、聚集与离散现象、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等。
3.人口结构:研究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民族分布以及人口迁移对人口结构的影响等。
4.人口迁移:研究人口的迁移现象及其影响,包括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迁移、城镇间的人口流动等。
二、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结构、功能与空间组成等问题。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城市的发展历程:研究城市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原始城市、古代城市、近代城市等。
2.城市的结构:研究城市的空间和社会结构,包括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的划分、功能区的配置以及城市布局的演变等。
3.城市的功能:研究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功能,包括以商业为主导的商业中心和以政治为主导的政治中心等。
4.城市的空间组成:研究城市的用地结构、交通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以及交通网络等。
三、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发展与农业区划等问题。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农业发展的阶段:研究农业的发展历史和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模式,包括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
2.农业区划的原则:研究农业区划的方法和原则,包括根据气候条件划分农区、根据土壤条件划分农区等。
3.农业资源的利用:研究农业对土地、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农田灌溉等方面。
4.农产品流通:研究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包括农产品的市场化、农产品价格的形成等问题。
四、产业地理学产业地理学研究产业的空间分布、组织和演变等问题。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产业的空间分布:研究不同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包括工业的区域集聚、服务业在城市中的集中等。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总结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总结本次人文地理实习为期一个月,实习地点为某大都市的市政府旅游局。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深入了解了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巧,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两个项目:一是进行了某大都市的旅游资源调查和开发规划;二是参与了市政府对旅游景点的评估和推广工作。
通过这两个项目,我对于人文地理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旅游资源调查和开发规划项目中,我主要负责对于大都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和分析,我了解到了大都市几个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开发规划建议。
同时,我还参与了一次对于游客需求的问卷调查,了解了游客对于大都市旅游资源的认知和需求,为后期的开发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旅游景点评估和推广项目中,我主要负责参与了对于旅游景点的实地考察和分析工作。
通过对于旅游景点的考察和分析,我了解到了旅游景点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和推广的建议。
同时,我还参与了一次对于旅游景点的宣传活动,通过制作传单和海报的方式向游客介绍旅游景点,并解答游客的疑问和提供相关的旅游信息。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不仅仅学到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项目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研究方法和工具,如调查问卷、宣传材料制作等,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与领导和同事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也深刻认识到了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人文地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研究和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和途径。
只有通过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等因素,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为社会发展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巧,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热爱和深入理解。
人文地理学课程学习总结探索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文地理学课程学习总结探索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人文地理学课程学习总结:在这门人文地理学课程中,我深入学习了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此课程,我对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认识到了人文地理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于人文地理学课程的总结和学习心得。
首先,在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了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传统的地理学仅仅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却忽略了人类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塑造作用。
而人文地理学则更加强调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通过研究人类的行为、价值观念、语言与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是如何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并且对地理环境进行改造和利用的。
其次,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过程让我认识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水资源的丰富会促进人类的定居和农业生产;地理位置的优劣也会影响到交通运输和贸易的发展。
在人文地理学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且研究了如何合理利用地理环境的资源,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另外,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还让我认识到了全球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使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越来越相互联系和依赖。
通过对全球化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全球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挑战。
例如,全球化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全球气候变化也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并且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人文地理学课程的学习让我深入了解了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并且寻找解决全球化带来问题的途径。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并且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人文地理学》20个常考名词解释总结
《人文地理学》常考20个名词解释总结1.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还关注人类活动如何塑造和改变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学涉及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多个分支,旨在全面理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2.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由人类活动所塑造和影响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的综合体。
它不仅包括建筑物、道路、农田等有形文化元素,还涵盖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无形文化特征。
文化景观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3.文化区:文化区是指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地域范围。
这些特征可能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建筑风格等。
文化区的形成往往受到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划分文化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4.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
它主张地理环境,特别是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和资源等,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文化特征具有决定性影响。
然而,这一理论也受到了批判,因为它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
5.文化扩散:文化扩散是指文化特征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这种扩散可以通过贸易、迁移、文化交流等方式实现。
文化扩散不仅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还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根据扩散方式和速度的不同,文化扩散可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等类型。
— 1 —6.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分布、人口构成、人口变动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
人口地理学对于制定人口政策、城市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7.迁移流:迁移流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现象。
它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生活环境等。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1.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规模、结构和迁移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人口结构、人口迁移和人口
规模等。
2.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演变和功能分布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城市化过程、城市层级、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
规划等。
3.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的空间分布、发展和影响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农业类型、农作物分布、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等。
4.工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的空间分布、产业发展和工业园
区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工业类型、工业分布、工业集聚和工业园区规
划等。
5.交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网络的建设、发展和对地域的影
响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和交通规划等。
6.商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研究商业活动的空间组织、商业网络和商
业中心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商业类型、商业中心、商业网络和商业布
局等。
7.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旅游资源和旅
游开发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旅游资源类型、旅游地区划分和旅游规划等。
8.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文化景观和文
化传承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文化传承、文化景观和文化地域差异等。
9.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组织等问题。
必考知识点包括区域系统、区域差异、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规划等。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人文地理学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按二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按三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包括三大主题:一、人地关系的传统。
二、区域研究的传统。
三、空间分析的传统。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
4、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
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这一名词,被人称为“地理学之父”。
5、德国洪堡和李特尔被尊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6、19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文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7、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当推《禹贡》成书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该书全文虽只1200字,但全面记述了当时全国的地理特征,九州的山川、土壤、物产、田赋、交通、贡品以及少数民族,反应了当时我国各地的人文和经济面貌。
8、我国古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的贡献有:一是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之间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二是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9、近代人文地理的代表人物: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勇、张其昀、李旭日等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
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2、三种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石基础,精神文化石核心。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1.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迁移和结构等方面的地理学分支。
人口地理学关注人口的增长、减少、迁移以及人口密度分布等问题,并通过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
2.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的分布与空间格局。
文化地理学关注人的文化行为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并研究文化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3.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结构与功能。
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人口、土地利用、交通、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
4.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演化。
经济地理学关注资源分布、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政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5.政治地理学:研究政治实体与政治行为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影响。
政治地理学关注国家、政府、边界、选区划分等政治实体的地理分布,以及政治决策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6.社会地理学:研究社会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影响。
社会地理学关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等社会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变化,研究社会因素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7.健康地理学:研究健康与疾病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影响。
健康地理学关注健康状况、疾病传播、卫生设施分布等问题,研究地理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8.社会空间理论:研究社会空间的形成、演化和变迁。
社会空间理论关注社会行为与空间结构的相互关系,研究社会空间的划分、组织和重塑过程。
9.都市农业:研究城市地区的农业发展与农田资源利用。
都市农业关注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并研究城市化对农业的影响。
10.区域规划:研究区域发展规划与区域规划政策。
区域规划关注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发展差异等问题,通过制定规划方案促进区域的均衡发展。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需要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同时,人文地理学也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需要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 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2. 城市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城市规模的度量和分类- 城市结构的特点和类型- 城市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 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城市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二、农业与农村1. 农业资源和农业类型- 农业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农业类型的划分和特点- 农业资源和农业类型的关系和影响2. 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点- 农业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3. 农村发展和农村问题- 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农村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三、工业与城市1. 工业发展和工业体系- 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影响- 工业体系的分类和特点- 工业发展和工业体系的关系和影响2. 工业化的模式和路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模式和路径- 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3. 城市工业化和城市问题- 城市工业化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城市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四、交通与通信1. 运输方式和运输网络- 运输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运输网络的组成和特点- 运输方式和网络的影响和发展趋势2. 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特点- 信息网络的组成和特点- 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 交通运输和通信建设- 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交通运输建设的问题和挑战-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五、资源与环境1.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人文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2. 能源资源和水资源- 不同种类的能源资源和特点-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能源和水资源的问题和挑战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六、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1. 地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影响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在决策和规划中的应用3. 地理技术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资源调查和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灾害预测和应对中的应用以上是____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文地理知识总结
篇一: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
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与洪堡不同的是,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他学术思想上最大的缺陷是,他把“人地关系“看作为“神的意志“。
拉采尔2: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提出系统概括。
拉采尔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他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地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该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景观,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换成人文景观的过程,这就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杜能:首先创立了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了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廖什:建立了市场区位理论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白兰士:主要特色是人地关系理论和区域人文地理研究两方面,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认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互相作用的,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关系论”英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麦金德: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总结
人文地理学总结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
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
(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
苏尔: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
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
人文地理学学习总结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城市规划与人居设计原则
人文地理学学习总结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城市规划与人居设计原则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学习人文地理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掌握城市规划与人居设计的原则。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进行总结,重点讨论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城市规划与人居设计的原则。
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类活动也对地理环境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人类的行为、信仰、价值观等方面,揭示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创造力。
1. 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资源等,它们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直接影响。
比如,人类在干旱地区往往会发展出相应的水利工程来解决水资源的问题。
人文环境包括文化、社会组织等,它们对人类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影响。
比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2.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人类通过技术手段改造地理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这种改造既可以为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环境问题。
比如,城市的建设和扩张改变了原始地貌,但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改造地理环境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与人居设计原则城市规划与人居设计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和系统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
人居设计是指以人为本,创造适宜居住和生活的空间环境。
1.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与人居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要注重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2. 协调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各种功能和要素的协调,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
不同功能区域的规划应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人文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人类地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
地球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公转、赤道和子午线等地理要素对人类定居、移民、生产和文化活动产生了影响。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比如,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农作物种植方式、居住方式、服装食物等均有所不同;而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农作物生长丰富,居住方式和文化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不同的地形地势条件决定了人类活动的类型和方式。
比如,山地地区交通不便,土地利用受限;平原地区地势开阔,适合农业生产等。
二、人口与城市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迁移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集聚的地方。
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增长、工业化、商业化、资本积累、信息交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成为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城市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城市的功能与地位等。
三、聚落与农业聚落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基本单位。
聚落的分布与形态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之一。
不同的聚落类型和分布特点反映了不同的地区环境、资源利用和人类活动的规律。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经济活动。
农业种植方式、农田布局、水利建设、农作物种植与养殖、农业技术等都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
四、交通与通讯交通是连接世界各地的纽带。
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文地理的研究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组织与发展等。
通讯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类社会结构。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文化与意识形态人类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传统风俗、语言、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如何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并且探讨这种关系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在人文地理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必考的,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它们对人类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它们决定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居住形态和交通运输方式等。
人文因素包括人口、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活动范围和方式。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会对地理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例如,人类的农业活动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人类的工业活动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影响了空气和水质。
这些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化与乡村发展1.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它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功能的扩展和城市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的特点包括人口集聚、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和交通便利等。
2.城市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城市化对乡村发展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会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农业劳动力减少,乡村经济衰退和农村社会问题的加剧。
三、区域发展与经济差距1.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类型区域发展是指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差距。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区域发展划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中间地区等。
2.经济差距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差距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
经济差距的存在会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社会不公平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四、文化地理与地域文化差异1.文化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文化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和地域文化差异的学科。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和影响。
它涉及到人类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地理现象和过程。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数量、分布、结构、迁移和增长等方面的地理学科。
人口数量和分布是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人口结构、迁移和增长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 人口数量和分布:人口数量指的是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总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情况。
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差异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等影响。
2.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水平等特征进行分类和统计。
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
3.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内部迁移两种形式。
人口迁移对于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4.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人口增长率是人口地理学中常用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
二、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征等方面的地理学科。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空间分布、功能结构、发展规律等问题。
1.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的形成通常与交通、经济、政治等因素有关。
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城市扩展、城市化、城市更新等现象。
2. 城市的空间分布:城市的空间分布是指城市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城市的空间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的空间分布通常呈现出集聚和分散的特点。
3. 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功能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区域的分布和组织关系。
常见的城市功能区包括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教育区等。
城市的功能结构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4.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500字)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对人文地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地理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人口分布特点有: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即人口多集中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即人口向城市聚集;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是人口密集区。
2.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在高考中一般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来衡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10。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
人口控制是指通过计划生育、改善生活条件等手段限制人口增长,以达到调整人口结构、降低负担的目的。
3.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永久性移动。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性地改变所在地的现象。
常见的人口迁移类型有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流动、跨国移民、人口集聚地和人口离散地之间的人口迁移等。
人口迁移和流动对原地和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4.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生育率下降、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科技进步、社会福利提高等。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健康、养老制度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城市地理1.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社会功能复杂的居住地。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体现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
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对外发展的需求等。
人文地理学重点总结
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的交叉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A、揭示人地关系的总规律,普及生态伦理;B、改造现今充满对抗的社会关系与国际关系;C、利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为国家建设服务;D、研究西方人文地理学,借鉴其新手段和新方法,学习他们的有用经验。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1)地域性——地理学科的灵魂,人文地理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根本差异;(2)社会性——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影响人文现象的分布最基本因素,人文现象分布的历史动态性;(3)综合性——学科属性所决定;(4)复杂性——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5、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理论人文地理学,区域人文地理学,部门人文地理学。
6、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研究者进入被调查对象所处的区域;2)、比较与分类——区分人文现象的共性与差异性,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常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方法;3)、类比、归纳与演绎;4)、分析与综合;5)、应用“老三论”和“新三论”(1)、“老三论”:应用系统论、引入信息论和控制论;(2)、“新三论”:突变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论。
6)、预测;7)、地理信息系统(GIS);8)、建立科学的研究程序。
第一章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的概念: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传统研究内容,要求我们在人地关系中认识人地系统,探讨如何适应和改造地理环境,科学地协调人地关系。
1、人地关系理论历程:1)、环境决定论:①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②核心思想: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2)、人类中心论(又称征服自然论):①代表人物:柏拉图、笛卡尔、康德、培根、洛克等;②实质: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以人的利益出发。
大学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空间组成、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其中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在大学地理学习中,人文地理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涵盖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文化传承和区域发展等方面。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大学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下面将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人口地理学1.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口分布:包括全球人口分布特点、各洲人口分布情况、中国人口分布特点等。
- 人口迁移: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间人口流动、跨国人口迁移等。
2. 人口增长与控制-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密度等内容。
- 人口控制:包括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
二、城市地理学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发展:包括城市的起源与演变、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城市规模与等级等。
- 城市化:包括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及影响、城市化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与约束等。
2. 城市结构与功能- 城市结构:包括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城市形态类型、城市轴线与街区等。
- 城市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方面的城市功能。
三、经济地理学1.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包括以农业内容为主要特征进行分类,如粮食作物种植、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区位:包括农业区位与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2. 工业地理- 工业布局:包括工业发展的区域集聚与分散特征、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等。
- 工业区位:包括工业空间分布的规律、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等。
四、文化地理学1. 文化传承与多样性- 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的本质与特征、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 文化多样性:包括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等。
2. 城乡文化差异- 城乡差异:包括城市与农村在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差异。
- 城乡发展: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城乡互动与文化交流等。
以上仅为大学地理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的部分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人地关系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人地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如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
人地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地理环境资源。
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在地理环境中分布、迁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人口地理学关注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研究人类活动对人口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等。
人口地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探索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学科。
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的形成、扩张、演变和空间结构。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机制,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和交通网络等因素。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制定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环境中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和空间组织,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产业分布、区域发展、贸易和交通网络等。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全球化和区域发展的趋势,以及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在地理环境中表现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文化地理学关注文化现象的地域差异和空间组织,研究人类活动对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态的塑造作用。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语言、宗教、建筑风格、民俗习惯等方面。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意义,以及制定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策略。
除了上述知识点,人文地理学还涉及许多其他的研究领域,如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等。
人文地理类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类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和相互关系等人文方面的问题。
下面将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讨论。
一、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人口数量和分布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它可以分为内迁和国际迁移。
人口迁移会引起人口的重新分布,从而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影响。
二、城市化与城市结构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中迁移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逐渐增加。
城市结构是指城市中各种功能区域的空间布局,包括中心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城市化和城市结构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三、文化与文化传承文化是指社会共同的、传递给后代的一套价值观念、信仰、习俗和行为规范等。
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独特性,文化传承是指将文化传递给后代,并在社会发展中保持和发展文化的特点和传统。
文化传承对于维护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四、语言与宗教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不同地区的语言有所不同,语言也是维系社会群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宗教是人类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宗教信仰对社会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语言和宗教因素与人类的社会组织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五、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和安排,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旅游可以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文化遗产保护是指对具有文化价值的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以保护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
旅游业与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相互协调,保护好文化遗产,使其成为旅游资源。
总结: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化、文化传承、语言与宗教、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总结人文地理学总结第一章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它与地理学的关系是什么?1答: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通常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成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社会科学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
2、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53、西方人文地理学和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6-17人文地理学的产生时间:19世纪中叶之前发源地:古希腊1、地理学的师祖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文章。
2、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地理学尤其是近代人文地理具有奠基意义。
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宇宙》。
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认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家乡,致力于从区域地理的观点来论证人地关系。
近代人文地理学:时间:19世纪下半叶——二战之前近代地理学的流派――拉采尔:人文地理学的创造人,人类地理学、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白兰士、白吕纳《人地学原理》:人地相关论与区域人文地理研究。
麦金德: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研究的先例,《历史的地理枢纽》是其政治地理的代表作,“大陆腹地说”:“谁统治东欧,谁就统治大陆腹地;谁统治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
罗士培:适应论。
森普尔: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亨丁顿,《气候与文明》,强调了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影响。
巴罗斯,人类生态学,提出人类对于自然和生物环境的适应观点。
索尔:文化景观学派。
哈特向,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地理学的性质》、《地理学性质的透视》,认为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作为人类世界的地球各地方之间变异特性的科学。
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人文地理学;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地理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现代人文地理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二战后初期,区域学派提出要加强地理学理论、方法论研究;60年代,计量地理掀起高潮;70年代早期开始, 西方人文地理界也相继受到了心理学、结构主义及人文主义的影响,出现了行为地理学(Behavioral Geography)、马克思主义地理学(Marxist Geography)及人本主义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等学派。
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生态化和知识经济的大步推进,西方国家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加快,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转向”。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50年代,阿努钦强调统一地理学的观点;70年代后,苏联把经济地理学改称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发展了分支学科,强调了应用性。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古代人地思想的萌芽最早的地理著作当推《禹贡》,成书于公元前500年左右,全面技术了当时全国的地理特征,反映了当时我国的人文和经济面貌。
我国人文地理学的主要贡献: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
对人地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积累了大量伊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货殖列传》、《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大元一统制》,《徐霞客游记》二、中国近代的人文地理学先驱: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
三、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代表人物: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1949—1979 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人文地理学 1980—1990 人文地理学的复兴与发展 1990年以来近入全面发展阶段第二章1、文化区的概念和类型24-25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形式文化区概念: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特征:形式文化区的特征是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功能文化区概念: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特征: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功能文化区的边界没有一个交错的过渡带,而是明确该功能中心的范围所划定的确切界线。
举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25 概念: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特征: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举例:民俗、信仰等。
2、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35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区位论、行为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关系论等。
3、人地关系论的含义和代表人物35-40 环境决定论: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并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①孟德斯鸠,《认法的精神》②拉采尔,《人类地理学》③森普尔,拉采尔的学生。
④亨丁顿,森普尔的学生,《气候与文明》可能论和或然论:强调人类对环境有自选择,利用能力的一种理论,与环境决定论对称。
法国的白兰士、白吕纳。
适应论:生物通过文化的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
英国的罗克斯比。
生态论:借生物学的生态学一些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的特点,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美国的巴罗斯。
环境感知: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印象,为该环境中共同文化集团内所有成员所共有,在移民身上反映比较明显。
文化决定论:人地关系中,人通过文化起决定性作用。
和谐论:如何处理和谐环境和人类文化生活关系,已成为国际地理学界所面临的主要研究任务。
其产生的背景:xx 年在世界上率先颁布了“优生法”,承认人工流产是合法的。
人口增长减慢。
其特点是采取了强有力的人为干预生育行为的措施。
●中国模式经济发展水平低,生育控制因素作用更强;另外,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并存。
●印度模式增长速度快,生育控制较弱。
2、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分布不平衡:人口分布有明显的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和平原指向。
邦奇的人类大陆图显示,世界上有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洲东部。
世界人口表现在人口分布有明显的趋向性:即趋向暖湿地区、趋向低平地区、趋向岸边。
3、中国人口分布规律1. 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2. 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
3. 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平衡。
4、人口迁移的概念、规律和机制人口迁移概念89: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研究先驱:美国人口统计学家拉文斯坦: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的工商业中心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它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
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
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
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
拉氏的迁移法则:迁移发生率与源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斯托福提出的“干预机会”理论。
迁移一定距离的移民数,与目的地的机会数量成正比,与沿途的“干预机会”成反比。
实际意义:当附近有机遇时,人们对一个遥远目的地各种长处的感知就会变化。
即当近处有机会存在时,远处目标的吸引力就减弱。
李于1966年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迁移规模、迁移流和反迁移流向发展以及迁移者的特征。
1、迁移规模因人口密度而变化。
2、迁移规模与克服干预障碍的难度有关。
3、迁移规模因经济波动而变化。
4、除非严格阻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迁移的规模和速度趋于上升。
5、迁移的规模和速度随一国或一地的进步程度而变化。
6、特定地域内的迁移规模因包括该地域的区域的多样性程度而不同。
人口迁移的机制91解释迁移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刺激因素和个人动机变化产生的因素。
尽管影响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的原因是经济方面。
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也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5、世界种族划分1. 白色种族群2. 黄色种族群3. 黑色种族群4. 棕色种族群6、世界地理人种主要分成以下几类:1. 亚洲地理人种2. 欧洲地理人种3. 非洲地理人种4. 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5. 印度地理人种6. 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7、什么是民族,民族的变化和整合: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
民族的特征:1.共同语言2.共同地域3.共同经济生活4.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的变化与整合:北美印度安的文化变化:传统玉米种植地位下降,玉米主食让位于面包,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出现,砖房替代土坯房,电器代替传统用器,汽车替代马车,英语普及;西班牙人在拉美与印第安人的整合:斗牛传到墨西哥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美国英语、信新教的占优势,形成新民族—美利坚民族。
8、民俗与流行文化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民间文化又称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
B旅游者:国际旅游者: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
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一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以、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C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游客的来源地。
D目的地:是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具备旅游功能的区域,它是旅游流指向的目的区域。
世界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包括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肯尼亚、阿尔卑斯山等地。
2、旅游地文化要素和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地域性大众性综合性直观性季节性3、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收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的。
旅游资源分类:以资源特性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按旅游资源利用角度分类:可再生与不可再生以区域功能分类:自然景观、名胜古迹、人工建筑物、商业旅游、民俗风情等按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观赏型、运动型、休养型、娱乐型及特殊旅游资源等按旅游资源特性与游客体验分类:利用导向型、资源基础型、中间型4、旅游动机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旅游动机:直接推动一个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是旅游行为形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