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
浙教版中考科学物理部分选择题训练50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拔高训练选择题50题一.选择题(共50小题)1.冬天,天一冷,小金就喜欢吃火锅:而到了夏天,天气一暖和,小金就喜欢吃雪糕。
小金也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而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
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汽化形成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一个重为10N的半球体,沿竖直方向被切成质量相等的A、B两部分。
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紧贴墙壁保持静止状态,如图,A、B所受力的情况为()A.A、B之间没有压力B.A、B之间没有摩擦力C.A受到B给它竖直向下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顿D.A受到墙壁给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顿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第1页(共24页)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2GB.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2GC.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均为G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大小分别为G和2G4.小明家里有一个球形鱼缸,有一次小明观察鱼缸中的鱼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从鱼缸上方和鱼缸侧方水平观察都能看到鱼,但是,从鱼缸侧方水平观察到得鱼比从鱼缸上方看到的鱼要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从上方看到的鱼是折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浅,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B.从上方看到的鱼是反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浅,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实像C.从上方看到的鱼是反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深,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实际D.从上方看到的鱼是折射成像,比实际的鱼位置深,从侧面观察到的鱼是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5.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一)及答案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一)1. 下面是小聪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节到________位置平衡,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B点处挂6个钩码,如图甲所示,则在A点处应挂________个同样的钩码,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3)图乙是小聪利用弹簧测力计做的某次实验情景,已知杠杆每格长5 cm,钩码每个重0.5 N.请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实验序号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1 ________ 0.15 3.0 0.10上述实验数据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所使用的刻度尺示数模糊不清,但他仍然测出了该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其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②按图示组装好滑轮组;③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上升,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F.(1)该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________(用题中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绳子的股数要用具体的数字表示).(2)实验过程中,某同学为了实验操作方便,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则这种操作方法测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值将比其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3)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减小轮与轴间的摩擦.若忽略上述摩擦,也不考虑绳重,下列方法中,还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________(选填“A”、“B”、“C”或“D”).A. 增加滑轮的个数B. 减小动滑轮的重量C. 减小钩码升高的高度D. 增大提升钩码的速度3. 张强想探究小球滚上斜面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斜面倾角、小球质量的关系.他将两个斜面AO与OB对接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的实验:a. 将质量为5 g的小球从斜面AO的某一高度h处静止释放,经O点滚上斜面OB,小球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b. 改变斜面OB的倾角θ,重复上述实验;c. 换用质量为7 g的小球重复上述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均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小球质量m/g 小球释放高度h/cm 斜面OB的倾角θ/°小球在斜面OB上最大高度H/cm15 10 40 9.02 30 8.63 20 8.047 10 40 9.05 30 8.66 20 8.0(1)每次实验都将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静止释放,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实验1、2、3(或3、4、5),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____________有关.(3)比较实验________(选择序号),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小球质量无关.(4)如果斜面没有摩擦,小球能滚上斜面OB的最大高度是________cm.本实验中小球未能达到这个高度,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是小球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_.4.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L1额定电流为0.2A,电阻小于10Ω。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模块(十八)欧姆定律实验探究(二)【含答案】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模块(十八)欧姆定律实验探究(2)【设计与进行实验】1. 实验器材:电源、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等;2. 滑动变阻器规格、电阻阻值大小的选取;3.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4. 连接电路前: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应滑至阻值最大处;5.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与读数;6. 电表指针异常原因分析;7. 实物电路图的连接及画电路图;8.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保持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移动滑片,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不变;9. 实验中的多次测量:移动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采集多组数据,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重复实验,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0. 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分析数据,总结结论】11. 表格数据分析:数据判断、绘制U-I图像;12. 分析数据,总结结论.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例1、小欢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物电路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压恒为6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四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若干。
(1)图中部分导线已连好,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在第2次实验中,当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3)4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分析可知,他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是___________Ω,综合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1)为了测定某电阻的阻值,小妍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
①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起来(导线不能交叉)。
2021浙江省各市科学中考真题汇编:物理实验探究题(word版附解析)
2021年浙江省各市科学中考题归类(物理实验探究题部分)三、实验探究题1.(2021金华)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
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方案设计】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试验。
【数据处理】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电子秤示数F拉(N)浮力大小F浮(N)—X【交流分析】(1)表格中x的数据是▲;(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
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
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得出结论】……【知识应用】(4)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2)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3)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4)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2.(2021金华)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甲电路研究电阻的电功率变化规律。
图注电源电压恒为4V,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
实验过程中,调节滑动变阻器,逐次读取数据并记录,计算定值电阻电功率。
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4 5电流(A)电压(V)R0的电功率(W)甲乙第29题图(1)完成第3次实验后,接下来要获得第4次实验的数据,则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到适当位置;(2)小组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了定值电阻R0的电功率与其电流的定量关系。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八十):物理实验探究(10)
1.在“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右图所示。
已知电源电压恒为3V,有两个滑动变阻器,R A标有“15Ω 1A”,R B标有“30Ω 1A”字样。
(1)根据实物图在答题卷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小明选择了一个滑动变阻器进行实验,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并记下电流值;再将5Ω的电阻改接成10Ω的电阻,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1.5V,于是他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并记下电流值。
(3)当他再将10Ω的电阻改接成20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时,却发现无论如何电压表的示数总是大于1.5V,说明他开始滑动变阻器选择错误,他选的是___________(选填R A或R B)。
2.小明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明在选择器材时,应选择图乙中所示的________(选填“A”或“B”)透镜;(2)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小明在操作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这个步骤中,将透镜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如何移动?____________(假设这个过程中像能成在光屏上);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八十)物理实验探究训练(10)(3)当移动光屏至图甲所示位置时,恰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朝着正确方向移动后,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3)实验过程中因为蜡烛燃烧变短,发现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上边缘,如果想将蜡烛的像移至光屏中央,应该将透镜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浙教版九年级中考科学复习-物理部分(物态变化、密度、声光)
中考复习--物理部分(物态变化、声光)考点一物质的比热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2.对比热的理解1)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由物质本身决定。
2)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不同,如水和冰的比热不同,水的比热大。
3)加热时间或光照时间相同,则吸收热量相同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海水比沙滩温度低。
原因:考点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热,凝固热。
2.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1)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状态。
3.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1)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晶体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处于状态。
4.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非晶体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晶体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晶体如:萘、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如:蜡、松香、玻璃。
5.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
例题1:(2019·临沂)右上图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可知该物质()A.是晶体,熔化持续了8 min B.在A点时是液态,B点时是固态C.在A点的内能比B点的小D.在OA段的比热容比BC段的大例题2:将零下5摄氏度的冰放入0摄氏度的水中,冰和水的质量怎么变化考点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的两种形式是和。
2.蒸发:在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液体蒸发热,有制冷作用。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沸腾(1)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着的剧烈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时虽不变,但要吸热;同一种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
(3)沸腾的条件:、。
例:如图所示,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试管,试管中装入少量的水,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中的水也沸腾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C.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以上说法都不对4.液化(1)液化要热。
物理实验与探究—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专项训练(含思维导图)
物理实验与探究一、密度测量1.小明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某种食用油的密度,如图(a)(b)(c)表示了他的主要操作过程,几位同学对他的实验提出了如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认为他测出的油的质量为62g B.乙认为他测量的密度为0.96kg/m3C.丙认为他测量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小D.丁认为他的实验操作简捷,结果准确2.小明测量某种液体密度ρ液的主要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烧杯的重为G1;②将该烧杯加满水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烧杯和水的总重为G2;③将该烧杯加满被测液体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重为G3。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下列液体密度ρ液的表达式正确的是()A .ρ液=G 2G 3 ρ水B .ρ液=G 3G 2ρ水 C .ρ液=G 2-G 1G 3-G 1 ρ水 D .ρ液=G 3-G 1G 2-G 1ρ水 3.氧化石墨烯是一种新型材料,为探究氧化石墨烯的物理特性,科研小组进行了下列一组实验,如图所示。
(1)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如图甲,测得总质量m 1=20.2g 。
(2)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如图乙,测得其总质量m 2为________g 。
(3)一个月后,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如图丙,测得此时总质量m 3=________g ,持续放置一段时间,发现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烧杯内剩余的液体体积为________mL ,密度为________kg/m 3,据此可以判断氧化石墨烯薄膜________(填“有”或“没有”)良好的透水性的物理特性。
(已知ρ酒精=0.8×103kg/m 3)(4)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水与酒精混合前水的体积应为________mL (已知ρ水=1.0×103kg/m 3)。
二、凸透镜成像实验1.疫情发生后,为了防止接触传染,许多单位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
它是通过将刷脸机镜头捕捉到的人脸信息,与系统中储存的人脸模板对比,进行人脸识别。
浙教版科学中考题型考点训练08-2 杠杆与滑轮 探究题01
中考题型考点训练08 杠杆与滑轮探究题01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1)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
则他应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右)调节。
(2)实验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3)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
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如表:分析上表,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4)小强用弹簧测力计做如图b的实验时,发现不再满足上表中得到的规律。
请你对此做出评析:。
(5)如图c,小强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B.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C.便于正确认识力臂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杠杆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小李同学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小明认为这样操作会对实验产生以下影响:①杠杆自身重力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②可能不便于测量力臂或出现力臂测量错误③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B处所挂钩码须向右移动格,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如图丙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N。
(4)如图所示,将长为1.2米的轻质木棒平放在水平方形台面上,左右两端点分别为A、B,它们距台面边缘处的距离均为0.3米。
在A端挂一个重为30牛的物体,在B端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
若B端挂物体后,木棒仍在水平台面上静止,则G的取值范围为牛。
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小科用一块T形板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一)及答案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一)1. 下面是小聪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节到________位置平衡,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B点处挂6个钩码,如图甲所示,则在A点处应挂________个同样的钩码,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3)图乙是小聪利用弹簧测力计做的某次实验情景,已知杠杆每格长5 cm,钩码每个重0.5 N.请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实验序号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1 ________ 0.15 3.0 0.10上述实验数据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所使用的刻度尺示数模糊不清,但他仍然测出了该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其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②按图示组装好滑轮组;③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上升,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F.(1)该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________(用题中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绳子的股数要用具体的数字表示).(2)实验过程中,某同学为了实验操作方便,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则这种操作方法测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值将比其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3)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减小轮与轴间的摩擦.若忽略上述摩擦,也不考虑绳重,下列方法中,还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________(选填“A”、“B”、“C”或“D”).A. 增加滑轮的个数B. 减小动滑轮的重量C. 减小钩码升高的高度D. 增大提升钩码的速度3. 张强想探究小球滚上斜面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斜面倾角、小球质量的关系.他将两个斜面AO与OB对接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的实验:a. 将质量为5 g的小球从斜面AO的某一高度h处静止释放,经O点滚上斜面OB,小球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b. 改变斜面OB的倾角θ,重复上述实验;c. 换用质量为7 g的小球重复上述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均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小球质量m/g 小球释放高度h/cm 斜面OB的倾角θ/°小球在斜面OB上最大高度H/cm15 10 40 9.02 30 8.63 20 8.047 10 40 9.05 30 8.66 20 8.0(1)每次实验都将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静止释放,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实验1、2、3(或3、4、5),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____________有关.(3)比较实验________(选择序号),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小球质量无关.(4)如果斜面没有摩擦,小球能滚上斜面OB的最大高度是________cm.本实验中小球未能达到这个高度,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是小球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_.4.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L1额定电流为0.2A,电阻小于10Ω。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锻炼及答案 科学探究之物理局部
201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2.小明对自动感应门很感兴趣,想了解其原理.他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自动感应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应装置接受到人所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开;另一种是感应装置发出微波来感知向门移动的物体,将门打开。
以下设计方案能探究某自动门是哪种类型的是()A.速度相同的两个人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B.人以两种不同速度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C.门打开后,人在门前静止一段时间,观察门的反应D.白天和黑夜让人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3.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4.2011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C.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D.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5.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6.甲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乙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两个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可以推理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B.乙实验可得出物体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C.两个实验都控制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是为了保证物体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D.甲、乙实验中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始终都保持不变7.小明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提出了如下四个猜想.根据你对本实验的探究,发现其中与实验结论不相符合的是()A.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B.把滑动变为滚动,摩擦力变小C.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D.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上压力的大小有关8.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
2020浙教版中考科学核心考点分类练(二十):物理光学实验探究(2)
2020浙教版科学中考核心考点分类练(二十)光学实验探究(2)1. (2019苏州)“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019泰州)小明想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不清晰,为了解决此问题,小明在空气中喷了些________.(2)如图甲所示,小明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____________.(3)如图乙所示,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折射角为______度.3. (2019蚌埠)在学习了“光的折射”后,小明提出了新的问题:不同物质对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折射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1)为了解决疑问,小明查阅到如图甲所示和如表所示的相关信息,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并对照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①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②表格中提供的五种物质中,____________对光的折射能力最强.(2)根据上述信息,请在图乙中画出光从酒精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4. (2019齐齐哈尔)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5. (2019威海)如图甲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小明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2)当u=25 cm时,像距v应该在________(选填“15~16”、“16~17”、“17~18”、“18~19”或“19~20”) cm范围内. 当u=60 cm时,光屏上成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此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什么光学仪器?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此时,用遮光板遮住LED光源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相比原来的像会________(选填“变暗”、“缩小”或“不完整”).(3)LED光源的高度h=10 cm,小明经过认真测量,得到像高h′与物距u的数据,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画出h′与u的关系图像.6. (2019盘锦)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2)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________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3)如图甲,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沿另一方向射出.图中∠r是________(选填“入射”或“反射”)角.(4)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5)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6)如图乙,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______.(7)若将入射光线EO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反射光线OF将会沿着__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光线OF与平面镜夹角为15°时,则反射角为________.7. 沈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为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__(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做实验;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___关系.(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A1”、“A2”或“A3”).图乙(6)另一同学实验中发现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8. 小金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________.(4)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小伟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__移动.9. (2019眉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1)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__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2)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16 cm刻度线处,此时人眼在图中A处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看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图丙(3)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10. 如图甲所示,小宇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2)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一种情况即可).(3)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35 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图甲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4)如果实验中发现光屏上的像如图乙所示,在不移动光屏和透镜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可使像成在光屏中间.(5)小宇根据实验结论思考:高铁进站通道采用如图丙所示的人脸识别系统,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快速识别,此系统摄像机镜头的焦距一定小于________cm.11.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 cm.(1)实验前,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甲,光屏应在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倒立、________的实像.(3)小刚固定蜡烛和光屏,无论怎样移动透镜(如图丙),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他分析了每次成像的物像间距L(即u+v)与物距u关系曲线(图乙,以f为长度单位),可知:要在光屏上得到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式).(4)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上一个老花镜,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适当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12. (2019丹东)小明探究眼睛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该像为倒立、________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________.(2)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40 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______(选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________(选填“长”或“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3)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得清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到蜡烛位置___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的物体.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佩戴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矫正.13. (2019常州)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小华在竖直的玻璃板前A位置放置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用一张不透明纸挡在玻璃板与像之间,她在图甲所示位置观察,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2)撤去不透明纸,小华又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发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平面镜成__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记录物、像的位置A、A′.(3)经过三次实验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自备器材做该实验,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两个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2019通辽)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使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在________(选填“①”或“②”)中进行实验效果好.(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圈,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物距u/cm 3.39 5.11 6.39像距v/cm 5.22 6.51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1=________cm.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________(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 刻度尺测量物距时存在误差B. 玻璃板有一定厚度C. 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D.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15. (2019西宁)小兰看到教学楼对面的玻璃幕墙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里,她想光在反射时会遵循怎样的规律?于是她利用平面镜、可向后折的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甲和乙的实验.(1)由图甲可得出结论∠FON________∠EON(选填“<”“=”或“>”).(2)如图乙将纸板NOF向后折,纸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3)在图甲中当光沿FO的方向射入O点时,光线会沿着OE的方向射出,说明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4)小兰由(1)中一组实验数据直接得出实验结论,你认为她得出结论的过程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同组的小明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20°70°2 30°60°3 50°40°(6)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反射.参考答案及解析1. (1)竖直(或垂直)顺(2)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2. (1)烟雾(2)在同一平面内(3)减小03. (1)①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②玻璃(2)如答图所示4. (1)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放大(3)靠近(4)如答图所示5. (1)10(2)16 ~17 缩小照相机不完整(3)如答图所示6. (1)量角器(2)竖直(3)反射(4)靠近(5)等于(6)在同一平面内【解析】(1)为了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需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大小;(2)纸板和平面镜垂直,才能从纸板上找到反射光线;(3)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因此∠r为反射角;(4)当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因此反射光线靠近平面镜;(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6)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纸板都不在一个平面内,找不到反射光线,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7)顺75°7. (1)较薄大小(2)未点燃(3)不能虚(4)不变(5)A1(6)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8. (1)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放大(3)靠近小(4)照相机上9. (1)放大投影仪40 cm(2)左(3)凸透镜远视眼【解析】(1) 由图可知,此时物距u=15 cm,f<u<2f,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利用了该原理工作;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使物距变为原来的像距,即把凸透镜移至40 cm刻度处,像距变为15 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 cm刻度线处,此时u=16 cm-10 cm=6 cm,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承接不到像,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向左侧观察;(3)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10. (1)高度(2)蜡烛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或蜡烛处在凸透镜焦点处)(u<f或u=f)(3)放大(4)下(5)50【解析】(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2)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3)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说明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要使像向上移动,可以使蜡烛向下移动;(5)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应用于摄像机;人离摄像机的距离是1 m,所以u=1 m >2f,有f<0.5 m,即f<50 cm.11. (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③放大(3)u+v≥4f(4)左【解析】(1)调整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图甲中,u=50 cm-30 cm=20 cm,f<u<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故光屏在③区域前后移动;(3)由乙图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u+v≥4f;(4)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使像向前移(靠近透镜),故光屏应向左移动.12. (1)缩小10 cm<f<20 cm(2)注水短(3)右侧凹【解析】(1)由图可知,蜡烛距离凸透镜70 cm-20 cm=50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90 cm-70 cm =20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的位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即2f>20 cm>f,50 cm>2f,所以10 cm<f<20 cm;(2)向右移动蜡烛到光具座上40 cm处,即此时的物距变小,像距应该变大,即光屏应该向右移动,才能使得像清晰,但若保持光屏和透镜不变,仍使得像成在光屏上,即需要让水透镜的会聚能力增强,即需要让水透镜变厚,焦距变短,故应该向内注水;(3)若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能看清蜡烛位置右侧的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晶状体无法自动调节,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13. (1)仍能反射(2)等大(3)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选用的是厚玻璃板,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解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小华在竖直的玻璃板前A位置放置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若把一张不透明纸挡在玻璃板与像之间,这时仍能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2)把另一支未点燃大小相同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发现未点燃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平面镜所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经过三次实验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题图乙所示,并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在实验时,若选用的是厚玻璃板,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则会出现两个不重合的像,干扰实验.14. (2)②(3)镀膜增强对光的反射(4)①3.50②B【解析】(2)由于跳棋不能自行发光,为使跳棋能在玻璃板中成像,应在有阳光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故选②;(3)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是因为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4)①由题图可知,像距v1=3.50 cm;②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故选B.15. (1)=(2)不能同一平面内(3)可逆的【解析】(1)由图甲可知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40°,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居法线两侧;(2)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纸板NOF向后折,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纸板NOF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此实验可以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让光线沿着F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不合理由一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5)可能是把反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6)漫。
浙江嘉兴市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科学(物理)部分1.近年来,车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下列车贴中的提示语属于防止因惯性带来危害的是()4.如图是未连接完整的电路,若要求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问左移动时,灯泡变亮。
则下列接法符合要求的是()A.M接A,N接DB.M接B,N接CC.M接A,N接BD.M接C,N接D6.下列是视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12.科学试验中,重力有时对试验结果的精确性会广生影响。
下列试验中的做法不是为了减小或避开重力影响的是()15.图像法是利用图像这种特别且形象的工具,表达各科学量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或规律的方法。
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结论错误的是()17.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一段吋间后,视察到软木塞冲出试管口。
(1)软木塞冲出试管口,说明力能变更物体的_____________。
(2)此过程中,水蒸气削减的内能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这与热机的_________冲程相像。
18.2018年5月21日,我回长征四号丙运线火箭胜利将“鹊桥号”中继星载人太空,为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察勘察等探月任务供应了保障。
(1)运载火箭点火后,火箭向下喷出燃气,获得向上的动力从而加速升空,此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
(2)由于月球的遮挡,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察器无法与地球干脆传输信息,“鹊桥号”中继星位于图示_________ (选填“a"或“b")位置时,可起到信息中转作用。
21.如图是一个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电路图。
当限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电磁铁左端为_________极。
在运用中发觉,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电铃没有报警。
经检查,各元件完好、电路连接无误,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任写一种)导致工作电路没有接通。
24.某课外爱好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探讨“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试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
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物理部分(含答案).docx
九年级科学物理部分K (2013湖州-18)能量的转化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
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2、(2013杭州卷一13)在甲、乙两图中,甲图地面粗糙、乙图地面光滑。
质量分别为m, 2m 的两个物体在大小A. 去游泳馆游泳时,受到水的浮力约为2000牛顿B. 全家5月份自来水用量26立方米,换算成质最为26千克C. 沿楼梯登上教学楼3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30000热耳D. 参加800米跑步的成绩是4分10秒,则她跑步的平均速度是3. 2米/秒4、(2013绍兴-24)在2013年中国吉尼斯之夜节目上,赵小龙表演以头“走”楼梯,如图。
他将一个软垫套在头顶,只用头“走” 了 34级台阶,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1)小龙在头上套一个软垫,可以(选填"减小”或"增大”)对头的压强。
(2)如果每级台阶高8厘米,小龙的质量是30千克,则''走”完34级台阶,他至少做功—焦耳。
(1)减 小 (2)816 5、(2013台州-33)重力灯是英国的里弗斯设计的一款概念环保灯,如图所示。
设计师为这款灯找到了 “可再生能源”,它就是通过一定的装置将重力势能转化 为电能。
已知重物质量为20千克,每次被举高2米,LED 灯的额定功 率为1瓦。
(9取10牛/千克)(1) 重物每被举高一次,人至少对重物做多少焦的功?(2) 重物重力做的功有50%转化为电能,每举高一次重物能使该灯正 常照明多长时间?3、 A. B. F 的恒力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相同的距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甲图中F 做的功小于乙图中F 做的功 甲图中F 做的功等于乙图中F 做的功 甲图中F 做的功大于乙图中F 做的功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甲、乙图中F 做的功谁大 C. D.(2013义乌-19.以下是对小阳同学部分生活事例的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F"^7777777777甲2m77777*777777乙33.(1)解;G = ?ng=20千克X10牛/千克= 200牛........................................ (2分)W=Gh=20。
201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功和功率
201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功和功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以下实例所列举的几个力中,没有对物体做功的力是()A.船在水的作用下前进一段距离B.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C.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用下滑行了一段距离D.当杠铃静止后,举重运动员对杠铃的的支持力2.阳光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心,而且也让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下面图与对应描述相符合的是()A.甲图学生在跳绳的过程中,没有做功B.乙图学生跑步时,地对脚有力的作用C.丙图乒乓球在空中向前飞行时,仍受到球拍的作用力D.丁图拔河时尽量降低重心,可以减小脚与地面的摩擦力3.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6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对物体做了6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A.物体一定受到10N的摩擦力B.重力做的功一定为360JC.物体一定运动了lm D.物体一定运动了6m4.四个同学在石峰公园进行登山比赛.如果规定功率最大者获胜,那么最后胜出者一定是()A.体重最大的一个B.时间最短的一个C.速度最大的一个D.做功最快的一个5.体育课上两位同学进行爬杆比赛,假如他们先后从同一根杆的底端匀速爬到顶端.如果要粗略比较一下两人做功的大小,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A.爬杆的速度B.爬杆的时间C.两人的体重D.杆的具体高度6.如图,是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下落h过程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在下面的四个选项中,描述重力对该球做功大小与时间关系正确的图线是()A B C D 7.小明用相同的水平推力,分别使较重的A物体沿较光滑的平面移动,较轻的B物体沿较粗糙的平面移动,若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对A物体做的功多B.小明对B物体做的功多C.小明推A物体时的功率小D.小明推A、B两物体时的功率相同8.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W1<W2<W3 B.W1<W2=W3 C.W1=W2=W3 D.W1=W2<W3 9.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三位同学想比较爬杆时谁的功率大.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①用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②都爬到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③爬杆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A.只有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10.用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力拉同一物体,两力所做的功W与在这两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图象如图,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A.F甲>F乙B.F甲<F乙C.F甲=F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1.中考体育测试跳绳的项目中,某同学在1min内跳了180次,每次跳的高度大约为5cm.他跳绳时的功率大约为()A.1000 W B.100 W C.10 W D.1W12.如图所示,一瀑布的落差(瀑布顶端和底端的高度差)约为100m.在0.1s内有18kg 的水流过瀑布顶端,经过4.5s落到瀑布底端.质量为18kg的这些水从顶端落到底端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约为()A.4×102W B.4×103W C.1.8×104W D.1.8×105W1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跳高运动员先后用背越式和跨越式两种跳高方式跳过某一高度,该高度比他起跳时的重心高出h,则他从起跳后至跃过横杆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A.都必须大于mghB.都不一定大于mghC.用背越式不一定大于mgh,用跨越式必须大于mghD.用背越式必须大于mgh,用跨越式不一定大于mgh14.一位父亲与他6岁的儿子一起上楼回家,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爬相同的楼梯,儿子体重小做的功少B.爬相同的楼梯,父亲体重大做的功多C.爬相同的楼梯,父亲比儿子先到达,父亲的功率大D.爬相同的楼梯,儿子坐电梯先到达,儿子的功率大15.一列时速为200km/h的列车从荆门站驶出,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100km,在运行过程中的机车牵引功率为4800kW.则该列火车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机车受到的阻力分别是()A.8.64×109J 4.8×104N B.8.64×109J 8.64×104NC.4.8×109J 4.8×104N D.4.8×109J 8.64×104N16.甲、乙两功率相同的汽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s甲:s乙=3:1.则()A.两车所受的牵引力之比为F甲:F乙=1:3B.两车所受的牵引力之比为F甲:F乙=3:1C.两车做功之比为W甲:W乙=3:1D.两车做功之比为W甲:W乙=1:317.如图所示,要粗测小明同学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下面所列的物理量中,不需要测量的是()A.他的质量B.单杠的高度C.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D.做“引体向上”的时间18.在校运会中,小翔参加了铅球比赛。
浙教版中考科学物理综合训练2(有答案)
一.选择题1.能量转化或转移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如图所示为核电站示意图、家庭电路部分示意图及电热水壶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核反应堆进行的核裂变释放核能,直接转化为家庭电路所需的电能B.发电机利用了电流磁效应发电,电热水壶利用了电流热效应烧水C.汽轮机工作、壶内水升温两过程中,改变水的内能方式相同D.手机充电和电热壶烧水时,两者本质都是电流做功2.竖直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从轻弹簧的正上方某一高处自由落下,并将弹簧压缩,直到小球的速度变为零。
对于小球、轻弹簧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在小球开始与弹簧接触到小球速度变为零的过程中,有()(忽略空气阻力)A.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小,小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大B.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小,小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小C.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大,小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大D.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大,小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越来越小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OB与足够长粗糙斜面BC交于B点,轻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现将质量为m1的滑块压缩弹簧至D点然后由静止释放,滑块脱离弹簧后经B点滑上斜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并静止在斜面上。
不计滑块在B点的机械能损失;换用相同材料质量为m2的滑块(m2>m1)压缩弹簧至同一点D后,重复上述过程,(整个过程中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滑块到达B点的速度相同B.两滑块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相同C.两滑块上升到最高点过程机械能损失不相同D.两滑块上升到最高点过程克服重力做的功相同4.如图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R2的最右端B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定值电阻R1的功率为0.8W;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R2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1V.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8VB.R1的阻值为20ΩC.电路变化前后电流之比为1:3D.电路总功率变化了1.2W5.在“富国强军”的时代要求下,大连造船厂建造了首艘国产航空母舰。
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探究专题(一)
【最新】浙教版中考科学探究专题(一)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探究题1.如图甲是小玲“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请你帮她解决实验中甲 乙(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自下而上”,依据精灯外焰精灯外焰高度确定放 置石棉网铁架的高度,依据 能够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触及杯底和杯壁确定放置温 度计铁架的高度;(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为℃;(3)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______ :(4)有些同学实验中用硬纸板将烧杯盖得十分紧密,并且硬纸板上无排气孔,目的是 想缩短加热时间,但会引起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选取的电源电压为6V,估计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在1瓦以内,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实物连接如图甲, 其中电流表未连接完整。
(2)电路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他们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没有示数,电流表指 针有明显的偏转,则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 (3)故障排除后重新整理电路,闭合开关后,小刚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有示数但都很 小,且看不到小灯泡发光,其原因是 _____ O(4)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 电压为 V ;(5)在(4)的基础上,若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他们应将图甲中滑片P 向 (选 填“A”或)端移动;(6)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7)实验中,调节变阻器,当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大小为△〃 = IV 时,电流变化大小 △Z = 0.2A ,该同学由表达式火=州,计算出灯泡电阻为5C,他的这种计算方法不 △/ 正确的原因是 ____ 。
3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实验,用 一条没有弹性的细绳吊着一个实心铁球制成单摆,将一滑块放到滑槽上并使之左端刚好 在悬点。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30,31题)物理分类汇编之探究题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30,31题)物理分类汇编之探究题1.(1)B端(2)0 20 0.3 (3)40(4)不均匀,可知刻度不均匀5.(1)(2)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滑动变阻器滑片在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②移动滑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U1和通过的电流I1;③再移动滑片,重复步骤②,测得另两组对应的数值U2、I2;U3、I3;④比较U1/ I1、U2/ I2、U3/ I3的数值,得出验证结论。
然后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重复以上①-④实验步骤。
6.(1)倒立、等大、实像;20(2)因为换的凸透镜焦距大于或等于40厘米,所以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实像7. (1)实验步骤:1.电流表、电压表调零,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至适当位置,电压表示数为U,将定值电阻的阻值R 和电流表示数I记录到表格中。
3.断开开关,改变连入电路中定值电阻的阻值,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不变,将定值电阻的阻值R和电流表示数I记入表格。
4.仿照步骤3再做4次实验,分别记录定值电阻的阻值R和电流表示数I。
(2)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8.(1)粗糙;(2)OE;(3)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9. (1)(2)(3)同种材料的导体,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电阻大小和长度成正比10.(1)玻璃板(2)不变(3)将物点和像点连线,测出物像间距离,再分别测出物点和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物和像到平面镜距离是否相等11.(1)“300Ω 2A”。
(2)如图所示。
(3)变小,由图可知,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大,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小(合理即可)。
12.(1)“60~70cm”。
倒立缩小。
(2)根据近视矫正的原理,选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理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2.小明对自动感应门很感兴趣,想了解其原理.他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自动感应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应装置接受到人所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开;另一种是感应装置发出微波来感知向门移动的物体,将门打开。
以下设计方案能探究某自动门是哪种类型的是()A.速度相同的两个人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B.人以两种不同速度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C.门打开后,人在门前静止一段时间,观察门的反应D.白天和黑夜让人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3.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4.20XX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C.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D.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5.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6.甲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乙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两个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可以推理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B.乙实验可得出物体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C.两个实验都控制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是为了保证物体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D.甲、乙实验中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始终都保持不变7.小明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提出了如下四个猜想.根据你对本实验的探究,发现其中与实验结论不相符合的是()A.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B.把滑动变为滚动,摩擦力变小C.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D.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上压力的大小有关8.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
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9.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A BC.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10.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
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11.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2.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13.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绕ON前后转动板EB.绕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14.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时,电路如图所示。
闭合开关,电流表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 A、I B、I C。
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I A<I B B.I A<I CC.I B>I C D.I A=I C15.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时,小华同学用电压表测出ab、bc、ac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ab=2V,Ubc=2V,Uac=4V,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B.分析数据,得出结论C.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D.换用电压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压值16.对于“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B.它们的实验电路在教科书中是相同的C.前者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分析多组数据,得出电流跟电阻的关系D.后者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电阻的平均值,减小误差1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滑到B端B.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一定是小灯泡灯丝断了C.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D.实验还可得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18.为纪念某些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往往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对下列物理量及单位的理解,正确的是()A.用手平托重为1N的苹果水平移动lm,手对苹果做的功是1JB.质量为l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大小约为9.8NC.重为1N的苹果放在面积为1m,的水平桌面上,苹果对桌面的压强是1PaD.某人的心跳每分钟72次,其频率是72 Hz19.如图所示,粗略测量小明同学引体向上运动的功率时,下列物理量不需要测量的是()A.小明的质量B.单杠的高度C.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D.做引体向上的时间20.下列电路图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
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2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结论是:;(2)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者下落时间__ __(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
(3)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A、同时落地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22.为了研究小球在对接斜面上运动时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小王使小球从AB斜面上高位h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滚上BC斜面后,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1,如图(a)所示;逐步减小BC斜面的倾角(),小球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 2、h3,如图(b)、(c)所示。
然后,他换用材料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再次实验,如图(d)所示。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a)和(b)和(c)中小球在BC斜面上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及相关条件可得: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时,。
②分析比较图7(c)和(d)中小球在BC斜面上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及相关条件可得: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时,。
23.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小明做了几个带刻度的方形有机玻璃盒,并放入海绵(海绵大小恰好占满玻璃盒)。
他先将底面积相同、重量之比为1:2:3的三个方形铅块依次放在同一海绵上,如图1、如图2、如图3,比较海绵的凹陷深度;再将铅块2和铅块3横放在海绵上,如图4、如图5,这时铅块1、铅块2、铅块3的底面积之比为1:2:3,比较海绵凹陷的深度。
(1)由图1、图2、图3得,受力面积相同时,海绵凹陷的深度与压力成比。
(2)由图2、图4(或图3、图5)得,压力相同时,海绵的凹陷深度与受力面积成比。
(3)由图1、图5、图5得,海绵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时(填“相同”或“不同”),海绵的凹陷深度相同。
(4)综合上述实验可得,海绵的凹陷深度是由单位面积所受压力的大小决定,海绵在单位面积上不着天所受压力越大,凹陷深度就越。
所以我们就把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定义为压强。
2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1)他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实验中应用了的研究方法。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_;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
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
25.(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