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史教育及案例解析教学课件23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生物知识体系。

本文以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为例,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能正确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增强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能找出这张图中的植物细胞吗?它们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3.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物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的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提高实践能力。

4.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5.实践操作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植物细胞模型制作,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6.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1.4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3张)

1.4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3张)

A. 遗传和变异
B. 自然选择
C. 生存斗争
D. 过度繁育
课堂小结
生物进 化的证 据及进 化论的 演变
化石 生物进化的证据
物种可变的进化观点
进化论 的演变
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过度繁育
达尔文的自然 选择学说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牛刀小试
2.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 C ) A.神创论 B.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D.米勒的“重演律”
牛刀小试
3.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 环境变迁
B. 上帝的意志
C. 自然选择
D. 人工选择
4.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C )
3.模拟实验 (1)利用右图所示轮廓图,在纸上描一只 蝴蝶。 (2)根据教室中墙、橱柜、桌子等颜色,给 蝴蝶着色,并贴在相应位置。 (3)一位同学用1分钟的时间去寻找这些蝴蝶,记录数量。 (4)用同样的方法给蝴蝶着色,贴在颜色差异大的地方,另 一位同学去找,记录数据。
牛刀小试
1.化石之所以能够证明生物的进化,根本原因是( C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 活痕迹 B.地壳岩石的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四个要点间的关系
适者生存 结果
过度繁育 前提
提供大量 选择材料
自然 选择
遗传变异 内因
生存斗争
手段、途径、 动力(外因)
提供多种 选择材料
达尔文学说有许多证据支持 19世纪,在欧洲中部的地层中发现,可以说明鸟类是 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十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复习课件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十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复习课件
(1)发酵现象的发现及原因:
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 水果放久了有酒味,并把这种现象称为 发酵。
直到近代,由于的 显微镜发明和使用,才认识到发 酵现象是由酵母菌 发酵的结果;果酒暴露 在空气中变酸是醋酸菌 等发酵的结果。
(2)传统的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3.我们吃的蜜饯的保存方法是( A )
A.糖渍
B.蜜浸
C.晒干
D.烟熏
4.下列不属于现代食品保存方法的是( D )
A.脱水
B.冷冻
C.真空包装
D.晒干
5.方便面里的蔬菜包是用什么方法保存的( C )
A.盐渍
B.风干
C.脱水
D.烟熏
6.对鱼类等水产品进行保存的现代方法中,最好的
是( D )
A.酒泡
F.清洗容器消毒待用 正确的操作过程是: F B C A D E
(请你用字母来将步骤排序)
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步骤有 BCDF
酒曲中主要含有 酵母菌
(微生物)
2.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发酵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 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 发酵产品的新阶段。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十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复习课件
知识网络
发 1.发酵技术与
发酵技术的发现
日 酵 食品生产:
传统的发酵产品
常 生
技 术
2.发酵技术与
酒酿的制作步骤

日常生活

食品腐败变质的
的 生 物
食 1.食品腐败的原因 品 保
原因 食品保存的原理
技存
传统方法

2.食品保存的方法
现代方法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7.2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件(共44张PPT)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7.2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件(共44张PPT)
错,哺乳动物也是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3、沧海桑田这一观点形成的依据是( B )
A.在海洋中发现了陆地生物化石 B.在陆地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C.发现海洋局部有隆起现象 D.发现海洋局部有凹陷现象
4、从生物进化历程看,狗比鱼高等。下列做法
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D )
A.比较狗和鱼的心脏结构 B.统计两者所繁殖后代的成活率 C.比较狗和鱼的神经系统 D.将狗和鱼放在一起,比较个体大小
练一练
1、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
下列不正确的是( B )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C、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D、新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2、在地层里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三趾马的化石。
三趾马化石的发现证明了( B )
A. 生物是由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 B. 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 C. 各种生物结构的进化趋势是从复杂到简单 D. 古代马体型小,现代马体型大,因此生物进化 是由小到大的
为什么化石能够说明生物的进化?
地球的地层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层 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据存在于各个地层 中的化石,可以判断生物类型和生存的年代。
生物进化的证据
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按一定的顺序
出现的事实,不仅证实了现代的各种各样 生物 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 而且还揭示出生物 由简单到复杂 , 由低等到高等 和 由水生到陆生 的进化顺序。
棘皮动物化石
昆虫化石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证据
始祖鸟化石
始祖鸟化石复原图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第23章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课件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第23章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课件新版苏科版

第2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思考
? 1.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_证__据__ ,还需
要有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 2.米勒的实验说明了生命起源从_无__机__物_ 到__有__机__物__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 3.原始生命是在_原__始__海__洋__中形成的。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直接证据)
3、从进化水平上: 由低等到高等
生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生命
原核生物(细菌和蓝细菌) 真核生物
原始藻类植物
原始单细胞动物
真菌类 各类植物
各类动物
回忆已学习过的植物的几大类群,将它们从低等 到高等的顺序排列。
被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5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4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
里的生物化石,真实的记 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分析
图式模石化层地同不
分析
近期形 成地层
早期形 成地层
地层中化石有何特点?
早期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简单、低 等
近期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复杂、高

1861年,在德国发现了一种动物的化石—— 始祖鸟化石。
目前,世界上
只发现5例原始鸟
类的化石。这5例
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体温不恒定
3
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
两栖类 水陆两栖,一般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 作用;体温不恒定
2
鱼类 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 1 用鳍游泳
哺乳类 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 5 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3
孢子植物 苔藓植物 有茎、叶,无根

【推荐】初中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3.2生物进化的历程1课件PPT.ppt

【推荐】初中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3.2生物进化的历程1课件PPT.ppt
古代爬行动物 始祖鸟 孔子鸟
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9 7 6
3 8
2 5
1 4
生物“进化树”
1. 树 干 基 部 是 最 原 始 的 种 类 2. 分 支 越 向 上 , 生 物 越 高 等 3. 分 支 末 梢 是 现 存 的 生 物
悄悄告诉你
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
鸟类 爬行类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 •生物进化的历程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一、请你对下列叙述进行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1、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科学家还通过比较解剖、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找到了其它
生物进化证据。 2、过去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低等生物化石,现在发现的
初中各学科优质课件
初中课件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化石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化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设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讨论马的进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和探索真知的热情。

着地,侧
趾退化
生活环境 树林
树林 草原
草原
马的进化
1 始祖马
5000万年
2 马的进化趋势
(1)体型由小变大
(2)四肢越来越长
(3)多趾变成中趾 发达唯一着地
现代马
从一类生物进 化为另一类生 物的化石证据
相似点
有爪 有牙齿
始祖鸟化石复原图
被覆羽毛 有翅膀
有喙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第二十三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课件(20张PPT)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第二十三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课件(20张PPT)

组 成
多分子体系
第三 场所 原始海洋 阶段 过程 浓缩、凝聚
演 变
第四 场所 原始海洋
原始生命
阶段
过程
长期演变、
相互作用
谈谈你对生命诞生的认识。
天上帝休息了
2.自然发生说
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 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 如,我国古代认为的“腐草化为萤”(即萤火虫 是从腐草堆中产生的),腐肉生蛆等。在西方,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就是一个 自然发生论者。有的人还通过“实验”证明,将 谷粒、破旧衬衫塞入瓶中,静置于暗处,21天后 就会产生老鼠,并且让他惊讶的是,这种“自然 ”发生的老鼠竟和常见的老鼠完全相同。
生命起源的第三步
从有机大分子到多分子体系最后形成原始生命
• 自然条件的演变 • 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的积累 ,长期相互
作用,做不形成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 原始生命 • 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无机小分子物质
场所 原始大气

第一

有机小分子物质
阶段
实验 1953 美国米勒
形 成
有机大分子物质
第二 场所 原始海洋 阶段 过程 聚合、缩合
二、生命起源的过程
生命起源问题的观点之一
——化学进化假说
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地 球上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在原始地 球的自然条件作用下,从无机到有机、 由简单到复杂,通过一系列化学进化 过程,成为原始生命体。
地原原质始始学地大研球气究表的表面主明想要,象地成图球分大是约什是么在?46亿
年前形成的,你能描述一下那时地球 的状况吗?
40亿年前的地球
火山频繁爆发 岩浆四处流动 地壳不断运动

生物:第23章第1节生命的起源课件(苏科版八年级下)

生物:第23章第1节生命的起源课件(苏科版八年级下)
质:
紫 宇外 宙线 射闪 线电

原始大气(dàqì)中甲烷、氨、 水蒸气、氢等
合 成
1953年米勒实验征实完 全可能;某些学者合成
作 嘌呤、嘧啶等

• 有机小分子物质: 原始氨基酸、核苷酸等
• (2)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 子物质(原始海洋中)
精品资料
长粘 期土 积吸 累附
缩聚
合 作 用
合 作 用
进化
结论:共同的原始祖先 适应不同环境
具有同源器官
的不同生物
精品资料
二、生物进化学说(xué shuō)
• 教育目标
• 知识目标
• 了解《物种起源》的意义(yìyì)
• 掌握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 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意义(yìyì)及其典型实 例
• 能力目标
• 养成良好的分析能力,学会处理生物科学信息 能力
精品资料
3.比较(bǐjiào)解剖学上的证据
• 概念: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 (jìnxíng)解剖和比较的科学。
• 证据:同源器官 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 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鸟的翼 都是由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蝙蝠翼手 排列的方式基本一致
鲸的鳍
马前肢 人上肢
形态功能各不相同
异养 多细胞
大多数不运动 酵母菌、蘑菇
植物 真核细 自养光 多细胞

胞 合作用
不能运动
葫芦藓、松 杨、桃
动 物界
真核细 胞
异养 多细胞 大多数运动,海 蚯蚓、蝗虫鲫 葵珊瑚等营固着 鱼、马 生活
精品资料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jìnhuà) 一、生物进化(jìnhuà)的证据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7.23.1 生命的起源 课件(共22张PPT)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7.23.1 生命的起源 课件(共22张PPT)
第23章 生物的进化
第1节 生命的起源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2.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3.描述米勒模拟实验及其意义。
活动一: 分析生命起源的假说
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1.神创论 2.自然发生论 3.宇生论 4.化学进化说
1.神创论
上帝创造万物,最后造人。 (见圣经故事)
场所是
(B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森林
D.原始陆地
5.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生命是上帝和神创造出来的 × B、生命是从外星球迁移过来的× C、生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D、生命的形成是按照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
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顺序逐渐进行的 √
6.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 D )
无机物
活动二:分析化学进化说
第1阶段

简单的有机物
学 进 化
第2阶段
复杂的有机物

第3阶段
独立的多分子体系
第4阶段
原始生命
想一想:
1.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如何?
火山爆发频繁、高温、闪 电、紫外线……
分析原始地球条件
想一想:
2.原始大气主要由哪些成 分组成? 与现在地球上的大 气成分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A. 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 B. 有机物→无机物→无机物 C.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 D.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
2.自然发生论
1688年 F.雷迪
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 中自然发生出来的。
腐肉生蛆 腐草为萤
1860年 巴斯德
3.宇生论
生命是来自地球以外的 宇宙空间。
4.化学进化说

生物科学史素材教学 PPT课件

生物科学史素材教学 PPT课件
合理利用科学史素材促进探究性学习
(1)《例析科学史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省一等奖 (2)《光合作用》 市级公开课
一、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生命科学史对于培养学生的生 物学素养乃至科学素养具有积极 的意义,在探究性学习中将发挥 重要的作用。
(一)生命科学史揭示了人们思 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
(四)生命科学史是前人探究生 物学知识的科学过程史
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 一个探究的过程。学习生命科学史是 能够把结论和过程方法兼顾统一起来 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样做不仅有助于 了解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而且从 其中的一些典型事件中可以学习到前 人的科学探究方法。
(五)生命科学史展示了人们 的合作过程
(三)生命科学史揭示了自 然科学的本质
自然科学从本质上表现出以下特 征:定量化、观察、实验、科学过程、 在自我更正中完善和积累。
定量化的特点是将生命科学和数学结合在一 起。观察与实验是生命科学的基石。生命科学 史显示了产生每个知识点的科学过程。生命科 学也是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和进步的。从 进化论的发展可以看出,生命科学知识是在科 学家对前人的结论不断质疑、不断证实的基础 上进行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了解生 命科学史,对培养研究者和学习者的批判性思 维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能加深学习者正确 认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从事实中提 高哲学素养。
时间
1642
1771 1779
科学家
海尔蒙特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大概结论
光合作用原料有水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只有在光照下,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还有淀粉 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864
1880

中考生物 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23课时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课件

中考生物 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23课时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课件
会均是等________的。 2.生男还是生女取决于______父_亲__的__哪__种__精_与子卵细胞结合。 3.Y染色体上有一个决定男性性别的基因,有3个基因决定精子 的产生和成熟。与女性性别有关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由此说明,人的性别也属于性状,是由________控制的。
X
基因
常染色体
________有22对。
(2)不同点:男性体细胞中第23对染色体分别称为
___X_染__色__体和____Y_染__色_,体女性体细胞中的第23对染色体是一样的, X染色都是体______________。
(3)男女染色体的组成:①正常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shùmù)
为_______2_3,对组成为____2_2_对__+;正XY常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数目为 色___体____数____目_,_为_组,_成_组_为_成,_为_2组_条2__3成__对__为_____________;____正___常___。女__②性;正体X正2Y常细2常对男胞女+性中性X生染X体殖色细细体胞胞数中中目性染为染色 体数目为________,组成为___________2_条______;正常男X性X 生殖 细胞中性染色体数目为______,组成为____2_3_条__;正常女性生 殖2细2条胞+中X染或色22体条数+目Y 为______,组成为________;正常女性生殖
倒伏基因组合在一起,产生_________高__产_抗小倒麦伏。 (3)诱变育种:如普通甜椒的种子,在太空环境的影响下,诱发
基__因__突__变______,播种后再经过选择,培育成太空椒。
2021/12/9
第十七页,共十八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23课时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考 点 聚 焦。(2)在有性生殖过程(guòchéng)中,基因在亲子代间 传递的“桥梁”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白化病、血友病、色盲、苯丙酮尿症。正常女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科学史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科学史教育

标题: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科学史教育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物科学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分析科学史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实施科学史教育,以期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引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而生物科学史则是描述生物学知识和观念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物科学史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他们对生物科学的理解。

二、生物科学史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1.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理解:通过了解生物学知识和观念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的本质,提高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生物科学史涉及许多科学家们的努力、探索和牺牲,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生物科学史包含了大量有趣的故事和实验,这些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实施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策略1.精选科学史素材:教师应选择与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素材,确保其真实、准确和有趣。

2.课堂讲解: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相关科学家的生平和研究过程,以及重要发现和发明对生物学发展的影响。

3.组织讨论和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科学史中的重要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研机构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

四、案例分析以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为例,教师可以讲解普利斯特利、梅耶、萨克斯等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以及卡尔文对二氧化碳固定机制的研究。

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同时感受到科学家们的毅力和智慧。

五、结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物科学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通过分析生物科学史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实施科学史教育的策略,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史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优势。

生物科学史在生物课堂中的案例教学

生物科学史在生物课堂中的案例教学

生物科学史在生物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生物科学史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对于生命的认识与探索的历程。

通过学习生物科学史,学生能够了解到生物学的发展脉络、重要科学家的贡献以及科学理论的演进过程。

而案例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实践案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将从独立语段的形式来介绍生物科学史在生物课堂中的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定义与意义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问题为核心,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让他们从中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生物课堂中,通过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史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案例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案例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生物科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将通过生物科学史的案例教学来具体介绍其应用。

(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案例作为生物进化理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对于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通过《物种起源》这本书的引入,引发学生对进化论的思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书中的论点和数据,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和种群遗传的基本原理。

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达尔文在进化理论中的贡献以及他的实地考察和实验方法。

(二)格里菲斯的变形杆菌实验案例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中,格里菲斯的变形杆菌实验(1893年)被看作是基因发现的里程碑。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格里菲斯的实验和结果,使学生理解DNA是遗传物质的本质。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通过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模拟格里菲斯的实验过程,并从中得出有关遗传物质的结论。

(三)门德尔豌豆实验案例门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揭示了基因的传递规律。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B.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对象
C.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里出现有一定次序
D.化石是保留在地层中古代生物遗体、遗物或 生活痕迹
6/8
学习指导2 生物进化历程
▪ 请打开书本认真默读p29—30 、38内容 , 5分钟后回答:
1、动植物进化次序怎样?
2、观察生物进化树,总结生物进化总 趋势。
7/8
检测2
1、以下植物中,结构最复杂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以下动物进化次序是( ) ①鸟类和哺乳类 ②两栖类 ③爬行类 ④鱼类 ⑤无脊椎动物
3、生物进化总趋势是( )、( )、 ( )。
8/8
3/8
检测1
1、生物进化直接证据是( )。化石是古代 生物( )、( )或生活痕迹被快速掩埋, 长久与空气隔绝,在特殊条件下经过若干 年复杂改变而形成。常见化石大多是由生 物体( )部分形成,比如,动物贝壳、骨 骼、牙齿或植物茎化石。
4/8
检测1
2、在越古老地层中,成为化石生物( ) A.数量越多 B.越简单、越低等 C.种类越复杂 D.越复杂、越高等 3、始祖鸟化石能够证实,以下选项中有较近
23—2
生物进化历程
1/8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证据。 2、概述生物进化主要历程。
2/8
学习指导1 生物进化证据
▪ 请打开书本认真默读p27—28、39相关内 容,5分钟后回答:
1、生物进化证据有哪些?最直接最主 要证据是什么?它特点怎样?
2、始祖鸟身体外形结构上和现在鸟、 爬行动物,有哪些相同地方?证实了 什么?
亲缘关系两类生物是( ) A.两栖类、鸟类 B.两栖类、爬行类 C.爬行类、鸟类 D.哺乳类、鸟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3:一份美国生物教案
2.2 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育的功利主义 其二,人文精神的缺失
在教育内容上,以逻辑化和系统化的科学知 识、理论为主,注重科技知识的传授,忽 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教育评价上,功利色彩浓烈,分数升值、 人格贬值;等等。
当前教育中的问题案例
清华大学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 武汉某大学生将猫放进微波炉事件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案例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
构成植物体的物质主要来自水 1773年,普里斯特利:小鼠、植物、蜡烛、玻璃罩实验。 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才知放出的是氧气, 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1864年,萨克斯:半叶法实验。
美国中学学完生态系统以后的问题是:
1.研究你所居住的城市或城镇中的一个群落,收集资料并回答以下问 题:(1)群落是如何获得能量的?(2)如果人类不再是群落的组 成成分,那么群落中将会有哪些生物出现和哪些生物消失? 2. 描述你的生态位,列出受你影响和影响你的生物名单。描述美中 关系属于什么类型的关系,是直接关系还是间接关系?
3.你认为在你的食物上应该不应该喷洒杀生物剂。写一篇短文评述使 用杀虫剂的危险、潜在的好处和完全不使用杀生物及时进行食物生 产所产生的问题。
4.濒危物种是什么含义?请设法得到我国濒危植物和动物的名录。收 集或创作濒危物种的话篇、照片或其他说明资料,以便在你的班上 展示。为防止濒危物种的消失,你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
2012年7月12日于湖北大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 科学史教育与人文教育
1
内容
1. 科学史教育 1.1 科学史教育的意义 1.2 科学史教育的案例 2.人文教育 2.1 他山之石 2.2 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2.3 科学与人文 2.4 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2.5 在评价体系中体现人文精神 2.6 正确认识我们生物教师
证明了绿叶在光合作用下产生了淀粉。
……
讨论
1. 在科学史教育中,你有哪些经验? 2 . 现行教材在科学史教育中,是否存在不足?
2. 人文教育
2.1 他山之石
案例1:数学题中的人道精神
[作者:吴若权] 朋友的孩子就读私立小学五年级,这是所人人称羡的贵族学校。但是最近为了 协助孩子处理一道数学题,他气愤地跑去学校和老师理论。 题目的大意是: 发生山难,登山者A获救,碰到B和C。B拿出4条面包,C拿出5条面包,肚子饿 了,三个人平分这些面包。A从身上掏出600元钱,B和C应该跟他要多少钱? 数学题的正解是:B应得200元,C应得400元。因为B自己吃了3条,只拿出1 条给A,而C自己也吃了3条,拿出2条给A。B和C拿出的比例是1∶2,所以600 元应该按照1∶2的比例分配给B和C。 从数学的观点,命题逻辑严密,解答正确。但我的朋友看完题目的解答之后, 非常伤心。“怎么会这样呢?竟然教小孩子向发生山难的人收面包钱?”他难过 地说。“哪一家的面包这么贵啊?”他的太太也抱怨。 他和校方约好时间,针对这个题目给出自己接近人道精神的答案:“应该不 用收钱。”校方非常客气地接待了他,并说明参考资料不是学校老师所编,以后 会请老师多注意等。他心里明白,这不过是形式上的交代,但他并不灰心:“学 校教育只是一部分,幸好我们还有家庭教育可以补救。以后要花更多时间陪孩子 做功课……” 我很佩服这样的教育态度。他没有推诿为人父母该有的责任,当他发现学校 偏重知识教育,忽略品德的时候,他警觉地提醒自己,还是要靠家庭教育来打基 础,不能全部仰赖学校。毕竟,人生的成就不是单靠知识就能打造。知识只是其 中的一环而已。 《读者》2008年12期45页
• 新课程改革中的《中国课程改革发展纲 要》----涉及人文教育。 • 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中之一:情感、 态度、价值观----体现人文教育。
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要大力加强人文教育,而 且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指: • 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 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 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 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 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 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 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 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三者相对独立,又 具有层次递进性。 • 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立 的。 • 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使 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作为一名教师,看到这位家长的所做所为, 很为自己汗颜。扪心自问: 在教学中自己有没有只关注知识而忽视了科学 所承载的育人价值?有没有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 培养而忽视了情感的教育? 虽然,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它需要家庭和社 会的配合。但是,如果学校教育的缺失要靠家长 和社会来指正,那不是我们教育者的悲哀吗?
1. 科学史教育 1.1 科学史教育的意义
1.1 科学史教育的意义
科学的发现过程就是真理与谬误相互 交织的过程。
激发求知欲望 培养思辨能力 鼓励科学探究
1.2 科学史教育的案例
细胞的发现史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抗生素的发现史 遗传规律的发现史 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史 教材中有“科学家的故事”、“科学· 技术· 社 会”
案例2:中美试题比较 (以生态方面为例)
我国中学学完生态系统之后的问题是: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2.生态系统中的C、H、O、N等元素可以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反复出 现,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而且是逐级 递减的 。 3.草场的不合理利用,一般表现为不合理的开垦、 过度放牧 破坏草原植被 等方面 。 、
“一个由狗所引发的故事‛—加拿大 ‚一个由野鸭所引发的故事‛—英国
当前,我们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更新 教育观念、加强学习、深入实践,积极探索科学 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相联系 的方法和途径,使教育真正成为激荡心智、沐浴 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人的教育,使受教 育者成为有激情、有想象力、有灵气、有诗意、 有文化厚重感和历史责任感的完整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