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

合集下载

武汉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研究

武汉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研究

武汉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研究(一)武汉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1、数据的查证与落实(1)利用“五普”资料,查证七个中心城区、东西湖区、汉南区、沌口经济开发区和四个远城区①一胎出生性别比②二胎出生性别比③独女户数与独男户数;双女户数、双男户数、一儿一女户数;三孩户数(2)利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数据查证(3)利用统计局或公安局数据查证2、分析数据的效度,确定武汉市全市与各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真实情况(比率数与胎次性别比)(二)武汉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历史进程与特征1、武汉市建国以来,特别是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2、武汉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特征(三)武汉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探究1、城乡育龄夫妇“生育偏好”的对比实验研究2、远城区育龄夫妇“生育偏好”的对比实验研究3、对城乡育龄妇女“生育偏好”的典型访谈4、对“生育偏好”差异的经济、文化分析5、对区间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的管理因素分析(1)领导重视(2)B超的管理(3)奖励扶持政策与法律执行水平(四)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对策研究1、在远城区提倡和执行“随妻居”的婚居模式(1)提倡和鼓励婚后建立“随妻居”的核心家庭(2)建立对“随妻居家庭”的奖励制度(3)开展“好女婿”活动(模范事迹宣传,典型报告会)2、开展“关爱女孩活动”(1)独女户养老保险(2)落实女儿户奖励(3)落实独女户生二胎政策,取消生育间隔,严禁有子户生育二胎(4)发展女子职业教育(如东西湖的外向型护士学校)(5)开展“成才女儿”奖励和宣传3、整顿和处罚就业中的性别歧视4、打击非法使用B超作性别鉴定5、规范人工流产,加强孕期检查。

浅析中国人口性别比

浅析中国人口性别比

中国的几千万贫困 人口不仅在脱贫上面临 极大的困难,而且在家 庭生活上成为无家的人 群,对中国全面小康社 会目标的实现构成严峻 的挑战。
(三)影响社会的稳定
几千万被迫“单 身”的人群的长期存 在,对社会秩序和社 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 巨大隐患。
六、调整出生性别比的有效措施
2005年中外专家在回顾和总结中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十年历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把这些概括为七个方面:知情选择、宣传教 育、技术服务、拓展服务、群众维权、人际关系和行政管 理。
从不同的国内外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这一正常值范围的表 述: 在美国人口咨询局出版的《人口手册》(第4版)中, 关于出生性别比是这样说明的:“在大多数国家,出生性别 比约为每100个女婴对应105或106个男婴。” 日本学者安川正彬编著的《人口事典》也提出出生性别 比“从经验来看以105为中心,表现出少许变化。” 刘铮教授主编的《人口学辞典》也指出:“出生婴儿性 别比是稳定的,各国大体近似,一般都是男婴占52%,女婴 占48%,性别比为105(或106)左右。” 大量的人口统计资料表明,出生婴儿性别比在世界各国 基本一致,一般恒定在105左右,变动幅度不超过+2,即在 103—107之间。根据这个比值,人们可以分析研究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正常与否。
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异常的局面告诉我们:出 生性别比失常现象在全国迅速扩散,已经从我国的 东中部地区蔓延到西南和西北地区;从以农村人口 为主的省份扩散到大、特大城市。同时,人口出生 性别比水平在持续攀高,大多省份严重失常。由此 说明: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在我国已真正演变成全 国性的十分严重的人口问题。
三、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成因
(一)观念原因 生男偏好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二)社会经济原因 经济:农村对男性劳动力的强烈需求。 文化:传宗接代。 社会:养儿防老。 (三)医疗技术的原因 性别选择技术的普及及非法使用,是造成出生性别比快速 升高的直接原因 (四)管理原因 多年来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出生人口 数量的控制上,忽视对出生人口质量(包括正常的出生性别 比和健康婴儿)的关注。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115.2、119.9和122.9.均有所上升。

4、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具有普遍性。

依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将每个地市级行政区域作为一个单元,对全国344个地(市)人口性别比数据分析,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具有普遍性。

其中有108个地(市)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20个以上,个别地市甚至高达150以上。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社会特征及原因:从家庭和生育人群的社会特征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另外,既然中国出生性别比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异常偏高现象,必定与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政策等变化有关,必定与这个时期的生育偏好、生育行为和生育结果的管理有关。

在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地方,首先,有一定规模的男孩偏好的人群。

其次,有可以获得的性别选择信息和技术服务(尽管这些服务不一定是公开合法的);同时,还存在着对性别选择行为疏于管理的系统。

“人群、技术和管理系统”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这三个要素又是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习俗和生育政策的大环境下发挥作用的。

1.在孩次分布上。

出生人口性别比随孩子次增加而上升。

主要表现为,一孩子人口出生比基本正常,二孩及多孩出生人口性别比随着孩次增加而逐步上升。

孩次越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越严重。

2.在生育状态上,纯女户孩子次递进生育性别比高于纯男户。

从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有关学者通过考察孩子性别递进生育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已生育孩子性别结构呈现显著相关关系,纯女户孩子次递进生育性别比高于纯男户。

3.在受教育程度上,城乡妇女生育性别比略有差异。

小学经下文化程度妇女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均超出了正常值范围,自初中开始,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

这表明,提高妇女受教育程度对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有着积极的意义。

以上社会特征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从人群、技术、管理系统这三个要素来分析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主要原因。

出生性别比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出生性别比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出生性别比研究——以福建省为例王娜【摘要】利用全国人口普查福建省数据和福建省公开发布的有关资料数据,分析福建省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得出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根源为性别不平等。

应从转变传统观念、充分发挥社会化主体的作用以及借鉴韩国有效的经验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出生性别比问题。

%This paper mainly utilizes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data in fujian province,and some relevant data which fujian province has released in public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mbalances sex ratio at birth.On this basis,the author uses the social gender angle to analyze the root of the birth rate imbalances for gender inequality.For corresponding solutions,I mainly discuss them from three aspects,change the traditional ideas,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socialization subject and take example by effective experience of South Korea.【期刊名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9)003【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出生性别比;社会性别视角;社会化主体【作者】王娜【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3中国的新生儿出生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偏高,并持续增高的现象已经引起官方和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婚姻后果研究——关于婚姻挤压的定量分析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婚姻后果研究——关于婚姻挤压的定量分析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婚姻后果研究—关于婚姻挤压的定量分析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三个特征:首先,我国出生性别比高于正常值范围;其次,不仅偏高,而且持续偏高;再者,我国出生性别比越来越高。

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时间高程度偏离于正常值,将带来的后果有:男性的婚姻挤压,对女性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的破坏,家庭稳定受到挑战,社会和谐遭到威胁。

其中婚姻挤压是目前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领域,因此研究出生性别比的婚姻挤压后果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同龄性别比、改进的婚配性别比的方法,从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婚龄人口性别比、婚配性别比之间关系的视角探讨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婚姻挤压之间的关系,弥补了以往研究中此种视角的不足。

文章在分析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带来的同批人的性别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展示了当前和未来我国初婚市场可能的供给需求状况。

另外根据大龄未婚人口分性别的城乡和教育分布状况回答了“甲女丁男”婚配难是否真的存在的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初婚市场:2005年我国略处于“男性挤压”之中,但程度低于1990年和2000年。

1990、2000、2005年我国每个年龄段都处于 “男性挤压”之中,但“男性挤压”不等于“男性婚姻挤压”,1990年的初婚市场基本平稳,2000年和2005年处于低度婚姻挤压状态之中。

另外与同龄性别比反映的男多女一定少的关系不同,婚姻挤压在同龄男女之间并非互补的关系,由于婚龄差的存在,同龄男女的择偶空间是不同的,因此可能出现同龄男女同时婚姻挤压的状况。

未来我国初婚市场: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直接相关的初婚市场性别比失衡的峰值出现在2034年,而婚配性别比失衡的峰值则出现在2025年。

如果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目标能够实现,我国处于中度婚姻挤压的时间将持续24年之久,但未来50年我国将不会出现高度的婚姻挤压状态。

我国未婚人口挤压状况:2005年我国30~50岁大龄未婚人口中,男性的婚姻处于绝对挤压之中。

重庆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分析研究

重庆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分析研究

重庆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分析研究【摘要】本文对重庆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首先分析了重庆市出生人口总体性别比,接着探讨了影响性别比的因素,并分析了性别比不均衡的危害。

提出了政策建议,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在结论部分总结指出重庆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存在问题,建议加强性别均衡政策的落实,还需进一步研究和监测性别比的变化。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重庆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情况,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重庆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性别不平衡、政策建议、未来发展趋势、性别均衡、研究、监测、问题、落实、因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人口数量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重庆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了一些不平衡的现象,特别是出生男性人口数量明显高于出生女性人口数量。

这种性别比不均衡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研究发现,重庆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均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政策的影响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了重庆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现象。

而性别比失衡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不仅影响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爆发。

对于重庆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均衡的情况,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重庆市出生人口性别均衡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重庆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当前性别比不均衡的原因,揭示其带来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目的,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重庆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情况,为未来政府制定性别均衡政策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分析性别比不均衡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可以有效引起社会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促进重庆市及全国范围内性别平等的理念和政策的落实。

关于2020到2022人数男女对比的研究报告

关于2020到2022人数男女对比的研究报告

关于2020到2022人数男女对比的研究报告不少媒体称,中国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到20xx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而且这一现象从明年开始将逐渐显现出来。

与此相对应的数字是,20xx年末我国男性人口66976万人,占51.5%,女性人口63012万人,占48.5%,总人口性别比为106左右。

1、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恒定值:102-107。

据资料表明,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范围内,即每出生100个女婴时,男婴出生数为102个-107个。

人口学家把这个指标称为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恒定值。

由于男婴死亡率略高于女婴,这样到婚龄期时男女性别比例就基本持平。

然而,根据中国政府于20xx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女比率达到117:100,比正常值102至107高出很多。

另据中国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男女婴的性别比为112.8比100、镇为116.5比100、乡村为118.1比100。

上海常住人口出生婴儿性别比约为107:100;深圳市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20.8∶100;北京流动人口在京出生的性别比例高达128∶100;重庆现在的男女比例为140∶100,海南、广东等省出生的性别比例竟然高达130:100以上。

2.孩次越高,性别比越高。

全国统计表明:20xx年生一胎的性比别为107.1,生两胎的性比别为151.9,生三胎的性比别达159.4。

而据海南省的一项统计表明,生一胎的出生性比别为118.3,生两胎的达到119.4,生三胎的则高达233.3。

也就是说,生的胎数越多,选择生男孩的越多。

据估计,在中国每诞生一个新生命,就有2.5个婴儿被堕胎。

每年至少有30000胎儿因为是女婴而被流产。

对2000 年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

对2000 年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

第31卷第3期2007年5月人口研究 Population R esearch V ol131,N o13May200720对2000年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的分层模型分析3郭志刚【内容摘要】本文对以往出生性别比研究中的若干观点进行了学术评论,并讨论了个别经验统计分析中的方法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非线性分层模型将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1‰数据和1999年的地区级生育政策数据结合起来对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育龄妇女现有子女数量及性别和一些社会特征对出生性别比存在单独的影响,并且肯定了生育政策既存在对出生性别比的直接影响,也通过其与妇女以往生育结果以及其他社会特征之间的交互效应来影响出生性别比。

关键词:出生性别比;生育政策;分层模型分析【作者简介】郭志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学系教授。

北京:1008711 问题的提出我国出生性别比从1980年代以来出现偏高失调,并且愈演愈烈。

早期研究中,还有相当多的人认为这种失调主要是由于出生女婴瞒报漏报的原因,后来随着不断采用新的调查数据对以往统计结果的核对,大部分人都已经认识到出生性别比失调并不是统计虚幻,而是社会现实。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五普前一年内的全国出生性别比已经高达119192,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125。

近年来对出生性别比失调原因的研究很多,争论也很大。

周云、任强(2004)曾对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做过归纳和梳理,涉及到的原因方方面面,即包括育龄夫妇本人的生理状况、以往生育史,也包括个人社会经济特征(教育、职业,户籍类型,流动迁移状况等等),还包括所在的家庭类型,并涉及到居住地的自然和社会地理特征(地形地势和城乡),以及更为宏观层次的社会经济状况。

①至于社会经济特征如何能影响到出生子女的性别,主流认识是某些特征人群有更大的倾向做产前胎儿性别鉴定、然后做选择性的人工流引产。

出生人口性别比教材

出生人口性别比教材

出生认口性别比教材一、什么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生性别比是指某年出生的男婴儿和女婴儿相比的数字,即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二、我国人口现状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性别比呈现出逐渐攀升的趋势,1982年,出生性别比为108:100 ,1990年出生性别比为111:100 ,2000年出生性别比为117:100,最为严重的是海南省和广东省,2000年的出生性别比分别达到136和130。

严重超出国际上公认的103-107的正常范围。

2004年出生性别比为121:100,而200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达119∶100。

预计到2020年前后,中国将有3000万男人找不到妻子,即10%左右的男性在20年后可能找不到老婆,从而出现浩浩荡荡的光棍大军。

不能小看这种婚配关系的不稳定,它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不了婚姻的男子可能会在心理上出现急躁的失控行为,使社会产生不稳定因素。

男性过剩会直接导致暴力案件、人口拐卖等社会问题增多。

同样,女性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萎缩,会导致人口再生产能力的降低,使人口再生产出现严重障碍。

三、造成这种人口多和出生性别比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是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女性生了女孩,父母、邻居等周围的人就会歧视她们。

千百年来,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这主要缘于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

大约在几千年前,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就出现偏高的问题。

为此,中国当前出现的性别失调问题不能完全“归罪”于中国现行的人口政策。

即使在韩国、印度等一些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

那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孩终究是人家的”、“传宗接代”的旧观念也影响着现代人。

现在的社会虽说提倡男女平等,但在就业和社会活动中的不平等却处处存在。

女性在很多地方并不能成为半边天,并不是靠能力就能享有和男性一样的竞争机会。

很多单位招聘时不但把女员工的年龄卡得很死,就连工作期间不准结婚、不准生孩子都写在内部规定里。

1980-2005:中国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回顾与评述

1980-2005:中国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回顾与评述


对 出生 性别 பைடு நூலகம்研 究文 献 的历 史 回顾
在 阅读 出生性 别 比相关 文 献 时我们 发现 , 此类 研 究多 围绕 近 年 历次 人 口普 查数 据展 开 。因此 可 以把 相 关 研 究 文 献 分 为 3个 阶 段 : 一 阶 段 第
(90 18 ) 体是 针 对第 三 次 人 口普查 数 据 引 18 - 99 大 发 的讨 论 ; 二 阶 段 (90 19 ) 要 是 围绕 第 第 19 - 9 9 主
四次 人 口普 查 数 据 展 开 的 学 术 争 论 ; 三 阶 段 第 ( 00至今 ) 本是 依据 第 五次人 口普查 数 据进 行 20 基 的深入细 致 的研究 。
118- 18 . 9 0 9 9年 : 出生 性 别 比 问题 初 显 端 倪
念 , 法溺 弃女 婴 , 违 隐瞒不 报 出生 等情况 l 。 3 J
关 于 中国 出生 性别 比问题 的学 术研 究 始 于 2 0 世纪 8 0年代 中期 。2 0多 年 的研 究 历 程 , 是一 个 不
之 后有 学者 对北 京地 区 的婴儿 性别 比进 行 了调查 , 发 现 由于计 划生 育 和生 男孩 的意 愿 , 山区存 在 4 6 4 个 未报 户 口的婴 儿 , 中女 婴 居 多 。 随 后 马安 、 其
[ 中图分类号 ] 9 4 2 C 2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7— 3 X 20 ) 3— 0 7—0 10 0 2 ( 06 0 0 3 4
Ab t a t By rv e n h o e so e e rh o i aS s x r to a it a e n 3 c n u .t e p p r h ls s r c : e iwi g t e pr c s fr s a c n Ch n ’ e ai tb rh b s d o e s s h a e od t a h n a a c ft e r t s g ne t r u h t r e p ro s e i n n ,d e — ong ie sfi .On t e b s h tt e u b ln e o h a i ha o h o g h e e d :b gn i g e p g i ,d v riyng o i h a e o it rc lr s a c , t e p p rc mme t n te su y C U e t r u h ismeh d,ve fh so a e e r h h a e o i n so h t d O r h o g t t o s i w,a o e t s mmi nd c ntn , u ng u h h rc mi g ,a d a ii ai g t e e o i g te . p t e s o o n s n nt p tn he d v lp n r nd t c Ke o ds Ch n ’ Se to a rh L t rt e Re iw; S u y Me h d Re e r h An l y W r : i aS x Ra i tBi ; ie aur ve t td to ; s a c ge;S mmay u r

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_究竟有多高_

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_究竟有多高_
109. 97 110. 67 111. 04 111. 13 110. 21 110. 45 111. 66 112. 94 111. 25 109. 65
男性
1 28 88 27 6 1 20 21 56 3 1 15 63 50 8 1 09 64 34 8 1 13 01 05 5 1 06 63 45 1 1 03 22 12 1
第 31 卷 第 5 期 2007 年 9 月
Vol 31, No 5 September 2007
1
人口研究 Population Research
1990 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 究竟有多高?
陈 卫 翟振武
内容摘要 当 1990 年代各种人口调查! 过低的∀生育水平难以置信时, 其! 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数 据却被广泛接受。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 2000 年人口普查出生数据漏报的性别差异的分析, 利用 教育统计数据, 重新估计 2000 年及 90 年代的出生性别比。结果表明我国实际的出生性别比并不像 2000 年普查数据反映的那样严重偏高。我国实际的出生性别比和低年龄组性别比要比普查反映的水 平低 5~ 9 个百分点。1990 年代在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部分中, 女婴漏报的作用高达 50% 以上。 本文还根据 2000 年普查千分之一抽样数据, 考察了出生性别比的社会经济差异。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普查数据; 教育数据; 出生漏报 作者简介 陈卫、翟振武,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北京: 100872
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是使用人口系统内 的数据
( 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以及国家计生委 的生育率调查数据) , 通过前后调查数据的一 致性检 验或各种分析技术来校正出生数据, 从而估计各种原 因的重要性。本文将利用另一个独立存在的 数据体 系 & & & 教育统计数据, 检验和 估计 2000 年人口普 查 中低年龄组人口的漏报及其性别差异, 推算 1990 年 代历年出生人口及其性别构成, 从而估 计 1990 年代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引言:近几年,中国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性别比一直以来都是人口统计学上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男女性别分布的均衡程度。

本文将分析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状况,并探讨造成该问题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影响。

1.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状况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失衡,并在90年代末期达到顶峰。

根据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1.2,即每100个女性对应121.2个男性。

尽管这个比例在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正常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为113.5,仍然偏高。

2.造成性别比失衡的原因造成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庭传统观念中的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存在。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男性被视为继承家族血脉和延续家族产业的重任,而女性则被认为是过继给其他家庭的,因此,许多家庭更加倾向于生男孩而不是女孩。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也是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之一、自1980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孩子过多对家庭经济造成的压力。

一些家庭为了只生育一个孩子,并希望生个男孩来继承家产,就选择通过堕胎或流产来实现这个目的。

此外,超声波筛查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导致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中国的超声波技术使得父母能够在胎儿发育期进行性别鉴定,并通过非法手段实施选择性堕胎。

尽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这种行为,但实施难度较大,导致了性别选择的滥用。

3.性别比失衡的可能影响性别比的失衡对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性别比失衡会导致男女失配的问题,即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男性在长大后找不到合适的配偶。

这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引发诸如人口贩运、性交易和婚姻暴力等问题。

其次,性别比失衡也可能加剧老龄化问题。

由于多数中国家庭更倾向于拥有男孩,因此女性的生育率下降。

中国人口性别偏好的变迁研究(2010-2021)

中国人口性别偏好的变迁研究(2010-2021)

中国人口性别偏好的变迁研究(2010-2021)
陈忱;平玉丽
【期刊名称】《南方人口》
【年(卷),期】2024(39)1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2021),描述分析了中国人口性别偏好随年龄、时期和世代的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人们的儿子偏好与年龄呈U型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众的儿女无所谓偏好有所下降,儿子偏好基本持平,女儿偏好显著提升。

结合我国近十年来生育政策的调整,女儿偏好的时期变化趋势集中体现了政策释放效应。

生育政策调整对弱化民众的性别偏好,促进出生性别比向正常回归具有积极意义。

不同代际的性别偏好呈现从“60后”“70后”的儿女双全偏好向“70后”末期“80后”的儿女无所谓偏好的过渡,进而发展到“95后”的儿女都不要。

不过,性别偏好的代际效应并非线性变化,具有一定的波动与反复。

我国民众的性别偏好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生育政策调整以及市场经济转型等重要历史事件有较大的关联。

【总页数】15页(P46-60)
【作者】陈忱;平玉丽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05
【相关文献】
1.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研究——兼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趋势
2.性别偏好与政策博弈:广东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时空变迁分析
3.从性别偏好到性别弱化——性别文化学视野下的中国基础教育
4.中国居民生育性别偏好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81—2016
5.从被动追随到主动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妇女意愿生育性别偏好变迁及其原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c】1998-2002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

【doc】1998-2002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

1998-2002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中圉初级卫生保健2005年11月第19卷第11期(总第238期) 1998~2002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黎楚湘①吴擢春①徐玲②汪涛①高军②摘要目的研究1~8--2002年我国高出生性别比的人群,地域特征,为降低我国的出生性J54比提供线索.方法利用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资料,计算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人群的出生性别比及其95%*-T~区间.结果1~8--2002年间我国出生性别比呈上升趋势,城市的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而农村普遍偏高.尤其是二,三类农村:中部地区的出生性别比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出生性别比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降低和产次的增加而增高.2孩以上的弦子随姐姐数的增多其出生性别比明显升高.结论我国出生性J54比的升高主要发生在农村2弦以上弦次的弦子中,是传统文化和农村经济落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欠缺等现状共同影响的结果.关键词中国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出生性别比[中图分类号]C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68X(2005}11-0003—03 SexRatiosatBirthinChinesePopulationfrom1998to2002/LiChuxinng,wuZhuochun,xuLing,以//ChinesePri-maryHealthCare.2005.19(11):3-5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variationsofabnormalhighsexratiosatbirth( SRB)overtime.acrossregionsandpopulationinChinabetween1998and2002.f0rprovidingtheoreticbasictomakecorrespo ndingmeasures.METHODSUsingdatafromTheThird NanonalHealthServicesSurveytocomputeSRBandit’sconfidenceinterva1 .R观TSRBinChinawascontinuallyabnormalhighfrom1998to2002,andhiShSRBmostlyoccurredinruralarea.especiallyattw oandthreetypecountry.1’}lesituatio nWasmoreSeri. OUSinmiddleChinaregionthOilineastandwestChinaregion.SRBWasalso abnormalhighforsecondorhigherorderbirths.andex. tremelyhighSRBoccurredtothebirthswhohadonlyeldersisters.CONCLUS IONHighSRBinChinamostlyoccurredtosecondor higherorderbirthsinruralarea.whihWasinfluencedbytraditionalcultureand ruralactualitytogether.KeywordChina,nationalhealthservicessurvey,sexratiosatbirthFirst-author’8addressSchoolofPubicHealth,FudanUniversity,Shanghai.2 00032,PRC+本研究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通讯作者:吴擢春①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UNICEF)资助(YI108)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上海200032北京100044出生性别比是指该人口某一时期(通常为1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100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国际社会公认的出生性别比正常范围在102107之间.我国自上世纪8O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呈现不正常升高[].而出生性别比长期大范围的升高所带来的家庭收入水平对住院分娩率也有影响这说明在经济收入仍不富裕的农村地区.住院分娩费用依然是影响孕产妇是否能够住院分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近年来不断上涨的住院分娩费用一定要严格控制.此外.农村地区由于经济, 地理等因素,产时保健的可及性远不如城市地区.而本研究也发现距离医院近的孕产妇更有可能在医院分娩.这提示我们.如果改善农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住院分娩率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致谢:本研究得到了国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饶克勤主任.蔡敏,辛英,钱军程等各位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20o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news/subindex.aspx?tp class=C3/20o4—05—212严仁英.妇女卫生保健学.北京:学苑出版杜.1996.3宋晓枚,于倩,李常惠,等.辽宁省项目县实施母亲安全活动效果评价.中国妇幼保健.2oo2,17(3):149—1504刘风英,刘丽这.王俊.等.降低贫困山区孕产妇死亡率运作式研究——云南省贫困山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干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o3,18(3):263—2665李寿芬.宁夏部分回族聚集地区妇女生育健康状况亟待改善.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6.10(7):22—246李杭生.马琦.任芬岩.250例农村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4,5(4):208—2107潘桂英.提高特困县农村住院分娩率的探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1998.12(1):35—368颜永平.影响农村产妇住院分娩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04.19(7):385—3879吴擢春.李晓燕.高军.等.1993—2oo3年中国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oo5,19(9):45-4710王燕.赵新胜,王晓莉,等.影响农村地区产妇住院分娩的因素研究——对河北省丰宁县673例妇女的调查.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oo1,21(9):6o-6211安琳.高燕秋.张佳持.西部贫困地区住院分娩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3):28—3312金辉.部分项目县住院分娩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1996.11(2):8—1013汪涛.李晓燕,吴擢春,等.影响中国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的多因素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oo5,19(11):9—10[收稿日期:2005-09—10](编辑:张敏杰) CHINESEPRIMARYHEAL THCAREV o1.19,No.11Nov,200531998—2oo2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婺楚湘等男性婚姻挤压会使买卖婚姻,童婚交换,拐卖妇女现象死灰复燃.还会伴随出现女童生存机会和家庭养老能力减弱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忧虑.本研究利用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资料.分析近年来我国性别比偏高的人群,地域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资料来源于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内容现场调查时间为2003年9月20日--10月20日,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的对象是全国抽中样本住户的常住人口.共抽取了57023户,调查人口为193689人.其中15~49岁的育龄妇女有51988人.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采用人户询问的方法收集资料,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在对调查户进行摸底调查后.深入样本户按调查表项目逐一询问调查…调查表中对1998年1月1日一2003年9月20日期间有过生育史的育龄妇女开展了调查,询问这些育龄妇女最后3个孩子的生育史.包括孩子的出生日期和性别等内容出生性别比可信区间比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根据出生性别E(SRB)计算男性比例MR(MR=SRB/(100+SRB)),再根据MR的标准误Sp(Sp=,/丽_了丽)计算MR的可信区间(a,b).则出生性别比可信区间下限等于(a/(1一a)*100),可信区间上限等于(b/(1-b)100)t.2结果2.11998—2002年各年的出生性别比在1998--2002年5年之间.出生性别比略有波动.但总体上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2001年的出生性别比最高,达到130.13:而1998年的出生性别比最低,为117.02.但是.除了1998年出生性别比下限106.85尚未超出107,其余各年的出生性别比均超过了102~107的正常值范围f表1). 表11998--2~2年各年的出生性别比2.2不同类型城乡的出生性别比由于样本量较少.以下结果都是把1998—2002年5年间的出生数合并在一起来进行分析的城市出生性别比的可信区间尚未超出正常值范围.而农村出生性别比则明显升高达到了125.88.其中,二类农村和三类农村的出生性别比较高.四类农村和一类农村的出生性别比则较低f表2).2-3东,中,西部的出生性别比中部f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的出生性别比最高,达到130.90(120.54~142.28), 表2不同类型城乡的出生性别比东部E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西和海南)的出生性别比119.81(110.50~129.99)和西部f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1的出生性别比120.29(113.01~128.09)则相近.但都高于正常的出生性别比.2.4不同收入家庭的出生性别比按家庭人均年收入将样本人群均分为5等份.我们发现出生孩子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高而减少:并且除了高收人家庭的出生性别比尚未超出正常范围以外.其他收入的家庭出生性别比都异常升高.其中以中低收人家庭的出生性别比最高f表31.表3不同收入家庭的出生性别比2.5不同文化程度的母亲所生育孩子的出生性别比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出生婴儿的性别比不断降低.文盲,半文盲妇女所生育孩子的出生性别比高达132.08,只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所生育孩子的出生性别比尚未超出正常范围(表4).表4不同文化程度的母亲所生育孩子的出生性别比2.6孩次与出生性别比第1孩的出生性别比为110.26(104.45~116.41),第2孩的出生性别比为141.32(130.85~152.78),第3孩及以上的出生性别比为168.22(144.58~196.91).可见,随着孩次4CHINESEPRIMARYHEAL THCAREV o1.19,No.11Nov,20051998--2002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黎楚湘等的增高,出生性别比明显升高,而只有第1孩的出生性别比仍保持正常.2.7已有孩子性别结构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表5已有孩子性别结构与出生性别比从表5可以发现已有孩子的性别结构对下一孩次的出生性别比有明显影响.已育有男孩的妇女生育下一孩子时.性别比并没有偏高:但如果已经有了女孩.在生育下一孩子时性别比就明显偏高;并且已有女孩数越多.下一孩子的出生性别比就越高.3讨论3.1资料的质量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从1998年开始.每隔5年进行一次.经过理论论证和实践证明.对全国及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以往全国性出生性别比分析的资料基本上来源于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或生育/节育率调查.本研究首次尝试利用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资料.分析得到2000年我国出生性别比为l19.79.和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的出生性别比f119.92)t6j非常接近.说明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可作为分析出生性别比的一个新的资料来源不过由于是抽样调查.在分层分析时出生数不是太多.所以在计算出生性别比可信区间时波动比较大3.2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的特征我国的出生性别比近年来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1998年的出生性别比下限106.85尚未超出107.但这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尚未足够大而引起出生性别比可信区间波动较大所致.实际上出生性别比仍然是偏高的.但是.并非所有孩次的出生性别比都异常.第1孩仍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升高主要是由2孩和2 孩以上的高出生性别比引起.并且主要是由只有姐姐的那部分孩子的异常高的出生性别比所导致的由于允许生育2孩的主要是在农村地区.并且也是农村的出生性别比出现异常升高.因此2孩和2孩以上的高出生性别比反映了农村居民强烈的男孩偏好.特别是在实行计划生育,生育孩子数受限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想要男孩的愿望.母亲往往不惜违规去做产前性别鉴定并进行人工流产本文作者曾在安徽某县做过研究.当地出生性别比的升高60%~70%可归功于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虽然对于全国范围内出生性别比的升高,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具体不得而知:但我们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出生性别比的升高与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有很密切的关系.在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升高最明显的并不是最落后的四类农村,而是二类(小康型)和三类(温饱型)农村,这可能是因为在四类农村.虽然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也非常严重.但由于B超和人工流产技术的可及性较差.当地居民更倾向于通过多生孩子来达到想要男孩的愿望这也就是为什么四类农村生育率较高【8_而出生性别比又相对较低的原因.中部的出生性别比明显较东部和西部高可能也是这一原因:处于经济发达和落后之间的中等发展地区.出生性别比更容易偏高.因为发达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较完善,养儿防老和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都在不断淡化.而经济落后地区性别选择性流产的技术可得性又较差.所以反倒是在处于两者之间的地区,既有重男轻女的土壤.又能较容易地获得选择性别的技术.最容易导致出生性别比的失衡.3_3控制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策略当前农村生育中的性别偏好.既有传统文化方面的原因.又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孩子出生性别比不断降低.这说明了提高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有助于转变她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同时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农民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思想与农村生产力落后,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欠缺等等,是密切相联系的.从这一角度看.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最终要依靠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依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不过观念的转变和经济的发展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实施一些有力措施.如加强B超的规范管理,严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f致谢:本文得到了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饶克勤主任.蔡敏,辛英,钱军程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贾威.彭希哲,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出生性别比.人口研究, 1995,19(4):18—232顾宝昌.罗伊,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和韩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的比较分析.人口研究,1996,20(5):1-163王燕,黄玫,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特征分析.人口研究,2004,28(6):27—334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一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65马瀛通.冯立天,陈友华,等.出生性别比新理论与应用.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16—216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册).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1967昊擢春.黎楚湘.励晓红,影响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的队列实证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5(3)38--438黎楚湘,昊擢春,汪涛,等.1998--2003中国妇女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中国卫生统计,2005,22(4):197[收稿日期:2005—09—10](编辑:张敏杰) CHINESEPRIMARYHEAL THCAREV o1.19.No,11Nov,20055。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涉及到性别选择技术、传统文化影响、社会政策不足以及教育机会不均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领域的背景和问题提出,然后深入分析了造成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包括性别选择技术的普及、传统文化对男性子嗣的偏好、社会政策的不完善以及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监管性别选择技术、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变、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推动教育公平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提出对策,希望能够有效缓解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发展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问题,并希望未来能够实现更加平衡的性别比例。

【关键词】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对策、研究、性别选择技术、传统文化、社会政策、教育机会、建议、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地区的男女出生比已经严重失衡。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也给未来的人口结构带来了严重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性别选择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一些家庭开始利用这些技术来选择婴儿的性别,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

一些地区的传统文化观念认为男孩更有价值,导致了对女婴的性别歧视,进一步加剧了性别比失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社会政策和教育机会存在不足,男女之间的权利和机会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了女性地位的下降和性别比例失衡的加剧。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探讨对策,寻找解决之道,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平衡。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观念的转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逐渐凸显。

男女比例失调不仅会带来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及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提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主要是指女性胎儿被选择性堕胎或者遭到不公正对待,导致男女比例不平衡。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0引言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程度是相对一定范围而言的,我国的性别比失衡具有持续时间久、分布地域不均的特点。

针对这个现象,我国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出台的“二孩政策”就是对原有政策的全新调整,通过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转变社会落后风气、落实社保制度等途径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解决。

1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具体现状和原因1.1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现状伴随社会不断发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阻碍。

从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从80年代以来就有迅速升高的趋势:1982年的性别比为108.5,而到2004年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21.2,虽然在这个危险的峰值之后数据有些回落,但是性别比通常是在103到107的范围内进行波动,随后十余年的数据皆大大超过这个范围。

我国人口基数大,约占世界人口比例的五分之一,即使是小数据也同样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性别比失衡存在着空间地区分布不均、持续时间久、城乡差异大等特点,治理解决方式较为复杂多样,需要在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总体来看,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较为严重,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反映了某些地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

1.2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具体原因造成我国多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有多重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庭传统文化思想的牵制。

中国传统的父系社会极大的提高了家庭对男孩的期盼,大多数家庭认为生育男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宗接代,也只有男孩才有资格成为家庭的继承人;二是“两非”非医学需要技术的兴起。

提前鉴定婴儿性别,选择进行人工流产是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重要原因,这些技术严重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

我国为了防止这类事件发生已经推行了相关法律进行整改,但是双方通常是利益驱使,各取所需,法律并不能够有效阻止这一现象;三是计划生育制度管理不力。

计划生育部门对于性别的统计上瞒报、漏报甚至不报等问题,使得人口统计数据失真,最终出台的政策必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经济学研究

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经济学研究
缺 少 与 孩子 思 想 、心 灵 的交 流 。这 对 于 孩 子 的成
长 、各 方 面能 力 的提高 产 生负 面影 响 。如 此 情况 ,
虽然数字上显示的教育投入庞大 ,但个人除了得到 学历 外 ,道德 素质 、综合 能力 、社 会竞 争力等 方面 可 能较难 得到进 步 ,这在很 大程 度上影 响 了教 育的
【 李金 昌. 1 】 应用抽样技 术【 . 学出版社. M] 科
【 达莫达尔 N. 2 】 古亚拉提,张涛译. 经济计 量学精要 [ . M]
机 械 工 业 出版 社 .
( 责任编辑 :华明)



0 5 0 5

¨
U 0 5


我 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经济学研究
文/ 吕红 平 董 项楠
【 摘
何颖 玉
要】 0 从2 世纪8年代 开始 ,我 国出生性 别比持 续偏 高,违背 了生理规 律和 自然平衡 法则 ,为未来人 0
口发展和 经济社会稳 定带来隐患。本文尝试从经济 学视 角分析我 国 出生性 别比偏 高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阐
为应当稳定在13 17 0 ~ 0之间。但是,我 国自 0 2 世纪 8 年代以来 ,在人 口生育率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却 O 出现 了出生性 别 比持 续升 高的 问题 。本 文简要 论述
了我 国出生性 别 比偏 高 的特点 ,重点 阐释 了影 响 出 生 性别 比失衡 的经 济 因素 ,主要 从经 济角度提 出了
0 ~
/ 、J \ 广 \ 一 // 一 一 、
、 ,

年付
锦 昌 8 筒 葛 嚣 嚣 篙 g g : = 兮 昌 璺 叠 霉 置 叠 盆 当 当 盆 量 具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根据《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性别比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男性与女性的比例。

性别比不平衡是指一方性别数量明显超过另一方性别数量。

近年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呈现出男多女少的格局,这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首先,中国传统的男性偏好文化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男性被认为更有价值,男性是延续家族血脉的重要方式。

这种男性偏好文化导致不少家庭对拥有儿子的渴望更强烈,因此产生了性别选择性流产等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男性需要承担家族责任和继承家业的重担,家庭普遍认为生儿育女是为了家族延续和传承。

这些观念都导致了男女比例的不平衡。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对出生人口性别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每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家庭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生育男孩,以保证家族的延续。

这使得很多家庭通过各种手段选择生育男孩,包括性别选择性流产和弃女现象。

再次,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导致性别比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社会,多子多劳在农村地区曾经被视为一种资源的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男孩在农村地区被认为更有劳动力和经济价值,因此更为受欢迎。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独立,子女在社会中的重要性逐渐减少,导致家庭更趋向于选择生育男孩。

针对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严厉打击性别选择性流产和弃女等违法行为。

同时,还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改变社会观念,强调男女平等的重要性,提高女性的地位和权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福利政策和公共服务设施,来鼓励家庭生育女孩。

此外,还可以加强女性教育的促进和提高女性地位的措施。

女性教育的普及可以帮助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就业机会,减少男性相对于女性的优势。

国外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研究

国外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研究

作者: 周云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人口研究
页码: 62-66页
主题词: 出生性别比;出生婴儿性别比;性别比失调;自然流产;怀孕的妇女;性生活;受孕时间;促性腺激素;社会因素;排卵日
摘要: <正>出生婴儿性别比一直是学者和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通常认定的人类出生婴儿性别比是105,在103—107之间浮动。

一般认为,出生性别比超出这个范围表明某种或某些特殊的生物或社会因素可能影响了这一比例,被视为不正常的性别比;同时,非正常的性别比又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关于出生性别比失调(高于或低于通常认定的正常值)的研究主要开始于80年代实行严格控制人口发展的政策之后,并且发现8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性别比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多数学者侧重从地理区域、父母教育程度、孩次、胎次、原存活子女性别、统计资料质量的角度来分析80年代以来非正常出生性别比的现象,并作出了一些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解释。

但是,出生性别比失调并非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类似的问题。

国外学者为这种现象和其原因所困感,曾花费很大精力研究这个问题。

这类研究数量繁多,某些研究视角具有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 早在 1993 年 4 月 19 日,当"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中国第三次人口普 查 1981 年全国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年出生婴儿性别比为 10847 之 后,出生性别比的问题就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有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研究,也成了国内人口研究最为关注的一 个课题。

1986 年,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提议与倡导下,在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经过充分的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与人口研究单位 联合召开了全国出生性别比专题研讨会,广泛、深入地分析与探讨了全国 及各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成因及其相关问题,当时在国内这是前所未有, 在国际上也实属罕见。

迄今为止,有关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研究成果,大多数都未突破 1986 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专题研讨会对 1981 年出生性别比升高进行归因分析的 思维定势。

近期,一些西文学者及宣传媒体,对始于 80 年代初的中国出生人口 性别比逐年升高成因,所作出的种种猜测、质疑与分析基本是老调重弹。

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至今仍未有令人置信的相关成果可以诠释,使 尚存疑点得以消除、尚存问题得以圆满答复所致。

美国密西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主任巴巴拉。

安德森教授和布赖恩。

西尔弗教授,针对有关中国 80 年代来出生性别比变动研究的近期成 果与结论,在 1994 年关于中国的生育与出生性别比专题研究报告中,明 确而坦率地指出虽然我们对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升高进行了一些可能性解 释的探索,但要肯定地回答这一问题,只能期盼于今后的研究。

重新认识出生性别比的概念、理论及其值域问题所谓出生性别比,通 常是为了便于观察与比较所定义的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出生男婴数。

出生性别比对某一人口一定时期内出生的婴儿总数而言,可有人口出 生性别比;出生性别比对分孩次而言,可有分孩次出生性别比。

所谓某人口出生性别比,是指该人口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 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

例如,某人口 1975 年的出生性别比为 105,则表明在 1975 年出生总 人口中,每出生 100 名女婴相对应的男婴出生数为 10520 世纪 50 年代中 期 1955 年 10 月,联合国在其出版的《用于总体估计的基本数据质量鉴定 方法》手册Ⅱ,Ⅱ认为"出生性别比偏向于男性。

一般来说,每出生 100 名女婴,其男婴出生数置于 102~107 之间。

"此分析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 102~107 之间。

从此,出生性别比值下限不低于 102、上限不超过 107 的值域一直被 国际社会公认为通常理论值,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

1967 年美国优生协会出版的《优生季刊》第 14 卷第 2 期,刊登了印 度孟买大学经济系普拉文。

维萨里亚的"登记相对完整的国家及地区出生性别比"一文。

在该文给出的 80 个国家及地区出生性别比中,有 50 个置于 1040~ 1070, 低于 1040, 而置于 902~1039 的有 23 个, 高于 1070 而置于 1072~ 1170 的有 7 个。

1969 年美国的唐纳德· 博格在《人口统计原理》一书中指出,出生性 别比约为 105 或 106;1971 年肯尼恩。

坎梅耶在《人口入门》一书中指出,出生性别比高 102,但常为 105, 而生活条件差及艰难的地方,出生性别比低 102;1976 年亨利。

赖奥克等在《人口统计方法与材料》一书中指出,多数国家出生性别 比为 104~107;1981 年罗伯特。

加德纳在 《人口统计分析技术》 一书中指出, 出生性别比为 105~107; 1982 年,雪莉。

福期特。

哈特利在《人口比较》一书中指出,出生性别比为 103~106 总之, 众说不一。

由于出生性别比值域在 102~107 之间,涵盖了全球多数人口的出生 性别比囊括了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因而便成为对调查与登记数据进行质 量评估的重要参考以及出生性别比是否"正常"的判别标准。

然而,如果出生性别比低于 102 或高于 107,是否就可以断定其统计 质量低或出生性别比异常呢?仅凭此就武断地认定其统计质量低,并不可 取;仅凭此而不管其高出 107 多少或低于 102 多少就武断地认定其出生性 别比异常,也不可取。

因为影响出生性别比高于 107 或低于 102 的因素中,有些至今仍未被人们所认识。

无论是从定性看还是从定量看,也无论是从定性与定量结合看,不少 矛盾现象的矛盾解释所导致的矛盾性结论,在客观上已说明了这一点。

绝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无论是从一定时空条件上的出生婴儿总数看, 还是从其分孩次出生看,男婴与女婴的出生概率虽有差异,但各自的出生 概率上基本相对稳定或略有微小波动的,其出生性别比通常波动在 102~ 107 之间。

1984 年瑞典人口学者斯滕。

约翰逊认为"如果只有那些生过第一孩是女孩的家庭才去再生育第二 孩的话,这种决定所生子女数量的做法是否会影响出生性别比?统计上的 回答是不会。

这是因为第一孩的性别不会影响第二孩的出生性别"。

此话断定了第二孩及其以上分孩次、分性别次序的母亲再育,完全与 再育前母亲生过的孩次、性别次序史无关,其实质是坚持男婴或女婴的出 生概率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不变值,既不认为分孩次出生性别比随孩次升 高而升高为政党,也不认为分孩次出生性别比随孩次升高而降低为正常。

若"母亲生下第一个孩子的性别与再生第二个孩子的性别完全指的是 母亲"马瀛通 1993,1994,即以母亲再育前所历经的出生子女性别次序为 条件,这就形成了统计学上的条件概率,回答就不会是否定而是肯定。

本文作者认为,分孩次出生性别比升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与分 孩次、分性别次序的母亲再育或控制再育所占比重不同密切相关,男婴与 女婴的出生概率分别与曾生子女先后出生性别次序不同的母亲再育所占比重相关。

在论述出生性别比问题时,学者朴柴冰和楚兰湖-在 1995 年第 1 期的 《人口与发展论坛》,21,1,1995 中提出了三种水平的出生性别比失衡 其一是人口总体出生性别比水平;其二是分孩次出生性别比水平;其三是 家庭规模出生性别比水平。

对于前两种提法,无疑是正确的,而对于后一种提法,则值得商榷。

因为他们所指的家庭规模是家庭的现存活子女数,而现存活子女年龄 差异大,其出生的时间明显不同,不属于同期的时间范 畴,因而不能直接用来表征出生性别比的要领。

具体来说,若是在生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中,多数生有一个女孩的家庭 因生了第二个孩子而变成了生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必然会导致生有一个男 孩的家庭所占一个孩子家庭的比重过大,其性别比无可置疑地要极端偏高。

可见,以不同家庭孩子数划分的家庭规模性别比的高低,绝不能用来 表征出生性别比的水平。

重新认识出生性别比与出生数量间的关系问题近年来,在全国性会议 材料、报刊、研究报告甚至学术刊物中,仅凭为数极其有限的一村、一乡 或一县的一年的出生婴儿数,就对所计算出的出生性别比冠以 "正常"或" 失调"的结论,已是屡见不鲜,这是问题其一。

从统计学讲,若观测的样本大到近 1000 万人,其误差趋近于零,这 也是无可质疑的。

1990 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 1 与 10 抽样,其样本人口都超过 1000 万,分别为 1100 万和 11000 万。

以 1 的普查样本获得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为 1114,以 10 的普查样本获 得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为 1115 北京大学人口所的学者对这种差异提出了质 疑,认为这是在研究出生性别比问题中出现的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这是问题其二。

在无极端因素直接干扰的条件下,出生性别比值的变动规律呈明显的 大数定律牲。

所谓大数定律,是指对大量随机现象中普遍存在的必然性与规律性的 抽象化总结。

其核心内容一是明确指出,小量的观察很难从统计指标数值中得出必 然的规律性的结论;二是十分肯定地认为,只有对所研究对象的随机现象 进行充分而大量的观察,才能得出反映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必然性与 规律性结论。

随着研究对象的观察单位数增加到足够量时,研究对象的规律才通过 误差很小的稳定性统计指标值反映出来。

出生性别比指标具有大数定律性质的这一显著特征,明确地说明了不 同的出生婴儿观察量所得出的出生性别比,在一定置信度上必有其相应的 置信区间观察出生性别比如同观察简单随机抽样结果一样,要保证计算出 的出生性别比在 95 置信度上的置信区间范围很小,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 相应观察样本规模,否则误差相当可观。

例如,检测一个人口某年的出生性别比为 1100 的 95 的置信度上,该 值的上下限误差不超过 04,若要保证在 95 的置信度上,该出生性别比准 确度要置于 10960~1104 之间,那么此需的出生样本观察量高达成 300 万人;若要保证在 95 的置信度上,该值上下限误差不超过 18 即保证该出生 性别比准确度要置于 1086~1114 之间所需观察的出生样本量也要高达 10 万人。

上述涉及到的"足够量", 通常是指在 95 置信度上, 要保证所检测的一 个以随机原则获取的统计值,在其上下误差不超过一定的数值所需要的观 察样量。

若所观察的样本量越大,其检测的统计值的误差就越小;若所观察的 样量越小,其检测的统计值的误差就越大。

根据计算,1 普查抽样的样本出生性别比为 115362,其 95 置信度上 的出生性别比置区间为 114603~116127,即样本出生性别比 115362 的上 限误差为 0759, 下限误差为 0765; 10 普查抽样的样本出生性别比为 111649, 上限与下限的误差均为 0233 比 1 与 10 普查抽样计算的样本出生性别比及 其在 95 置信度上置信区间的范围,显而易见的是 1 普查抽样的样本出生 性别比在 95 置信度上置信区间的上限值 111649 排除在外。

因此,出现了一定意义上的矛盾现象。

如果没有意外的特殊情况,凭借抽样的一般理论,便可以断定以 1 普 查抽样计算的样本出生性别比对总体的代表性较差,其产生原因不外乎有 三种要么是抽样技术问题要么是质量控制问题;要么是抽样技术问题与控 制问题兼而有之。

需强调指出的是 1 普查抽样的基本单位是村与居委会而不是户。

根据抽样的基本常识可知,整群抽样本分布均匀性,其样本代表性较 差也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