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第二章_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二章_物态变化》知识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梳理1.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A.物质的三态(2)物质处于什么状态与物体的温度有关.B. 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器具.①如右图所示,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个部分.内焰和焰心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只有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②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因为倾斜的酒精灯会溢出酒精,引起大面积着火.③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使灯焰与空气隔绝,绝不能用嘴去吹!用嘴吹气,不仅不易吹灭,还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人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④灯帽应竖直放在桌上,防止滚动.不用的酒精灯应盖严灯帽,否则,不但酒精容易挥发,而且由于酒精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酒精变稀.⑤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使火焰与空气隔绝.C.温度①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物体较热,温度较高;物体较冷,温度较低.②单位:摄氏度(℃)摄氏温标是以l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时℃,以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在这两个温度点之间100等分,每一等份为l℃.D.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它的构造为一根内径很细而且均匀的玻璃管,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管和泡里有适量的水银、染色的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管外壁上标有均匀的刻度.使用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使用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在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离开被测液体,要待示数稳定相平.(1.估 2.看 3.选 4.测 5.读 6.记) (2)体温计(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的原理与常用温度计相同.它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由于它的玻璃泡和直管连接处有一段非常细且弯曲的缩管,当管内水银遇冷收缩时,缩管将两处水银分开,使管内水银无法自动回到玻璃泡里,所以它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一下,使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2.汽化和液化 A.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①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②液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③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吸热,致使未能汽化留下的液体和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因而蒸发有致冷作用.④影响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越快,液体的蒸发越快.(2)沸腾①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沸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越高.③液体沸腾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3)蒸发与沸腾之比较B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1)气体液化时会放热.(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的方法还不能使之液化,还必须使之降到一定的温度(临界温度),才能设法使之液化.不同气体的临界温度不同.临界温度高的气体,在常温下对它们稍加压缩就可以液化;临界温度低的气体,要使它们液化,要有很高的低温技术.3.熔化和凝固 A.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固体熔化时要吸热,液体凝固时要放热.B.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作晶体,如冰、萘、食盐、海波、明矾和各种金属等;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等.(2)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熔点是晶体的物理属性之一.(3)晶体熔化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熔液凝固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C. 熔化、凝固的应用和防止示例(1)应用①冷冻(使水凝固)食品可以保鲜;②冬天菜窖内放几桶水,利用水降温放热和凝固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③高烧病人利用冰袋中的冰熔化吸热以降温;④夏天吃冰棒,由于冰棒熔化吸热,人感到凉快;⑤把塑料颗粒熔化后注入钢模中,冷却后便凝固成塑料盆;⑥家用电器修理工先用电烙铁将焊锡熔化在焊接处,然后让其凝固.(2)防止①夏天为防止公路面上沥青熔化影响交通,可向公路面上洒水以蒸发致冷;②冬天为防止路面上的积水凝固影响交通,可及时清除积水,也可向水中撤一些盐以降低凝固点;③冬天为防止水管中的水凝固而冻裂水管,可在水管外面缠绕草绳以保暖;④冬天为防止汽车散热管中的水凝固而影响散热,可在水中加一些酒精以降低凝固点.4.升华和凝华 A. 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升华需要吸热,凝华则放热.B.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这些是升华现象.冰箱冷冻室内的水蒸气,既可先液化后再凝固成冰,也可以直接凝华成霜.用久了的白炽灯的灯丝变细、灯泡发黑,这是先升华后凝华的现象.C人工降雨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是种常用的致冷剂,它无副作用,可用来冷藏食品,制造舞台白雾和人工降雨.干冰一旦进入冷云层,干冰会很快升华,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利用干冰制造舞台烟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基本概念第二章物态变化1、通常情况下,人们将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物质的三态。

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

物态变化有熔化....形式,其中需吸热的...有熔化..、汽...、凝华六种..、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化.、升华..三种形式,需放热..三种形式。

..、液.化、凝华..的有凝固2、固.态物质其形状和体积固定......;液.态物质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具有流动....................,不具有流动性性.;而气.态物质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

.........,且具有流动性3、酒精灯的使用:⑴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用一只酒精....;⑵绝对禁止......,应该用外焰加热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⑶熄灭.........⑷万一洒出的酒..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4、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有.“高.”“低.”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叫温度5、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6、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首先规定....,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度.,..的温度为100.....下沸水..,以标准大气压在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叫做1.摄氏度...,...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为100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7、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和分度值..温度计的量程被测物体要充分接触..............);待示数上.........(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升稳定后再读数..的上表..要与温度计中液柱........,视线......,读数时玻璃泡...要仍与被测物体接触面相平...。

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需要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2.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3.发送“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氢和氧都用的方法液化后装在火箭中;在火箭发射台的下方有一个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水汽化时要,使周围温度不致太高.4.在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芳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完成填空.海波的熔点是℃,从开始加热经过2min,海波处于(固/液)态.又经过5min,海波处于态.5.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6.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利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液化/汽化)现象,并(吸收/放出)热量.食物放入冰箱内,温度逐渐下降.7.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同时伴随着放热.8.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热就要,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水结冰,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鼓起来,一降一升,火车极易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几种方案中,有一种是在铁路的两旁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氨.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现象,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此时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现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9.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为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10.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11.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2℃,则()A.甲不准确B.乙不准确C.丙不准确D.不能判定哪支不准确12.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A.4℃B.0℃C.-40℃D.略高于-40℃13.下列有关蒸发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蒸发是指液体表面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B.0℃时由于温度太低水不能蒸发C.夏天用电风扇吹风,降低室内温度D.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能减少蒸发,节约水资源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15.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16.图中给出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图像的是()17.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的()A.大量冰块熔化B.用电风扇吹风C.用“干冰”升华D.用喷雾法加快蒸发18.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9.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20.小明同学买了一块新鲜的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当他把冰冻豆腐拿出来化冻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主要成因是()A.豆腐冷缩而成的B.豆腐膨胀而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D.豆腐里的水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21.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0℃以下空气中也有水蒸气B.90℃的水也可以沸腾C.物质升华时会吸收热量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22.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而断B.俗话游“真金不怕火炼”,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23.图中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中(试管未碰底),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绥加热后,试管乙内的液体最终也沸腾起来了.根据有关物质在1个大气压下的沸点.可判断管乙中的液体一定是()A.酒精B.甘油C.煤油D.不好判断24.在温度为0℃的情况下,做下面实验:用小试管装有冰水混合物,置于装有0℃的酒精的大烧杯中,在试管和烧杯中分别各插一支温度计甲和乙,用电风扇吹酒精液面,在此过程中,试管内仍为冰水混合物,烧杯中仍有许多酒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注:此实验系统与外界无热传递)()A.甲温度计示数未变,乙温度计示数降低B.甲、乙温度计示数都降低,但示数相同C.试管中,水与冰的多少不变D.试管中,一部分冰要熔化25.室内温度为20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右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26..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O C热水的大试管,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内的水将()A.升到100O C而沸腾B.升到100O C不能沸腾C.试管内水温保持80 O C不变D.无法确定27.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28.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7.5℃和38.5℃,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A.37.5℃和38.5℃ B.38℃和38.5℃ C.37.5℃和38.5℃ D.38℃和38℃三、实验题(共40分)29.(4分)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30.(7分)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第1课时)【课前预习】1. 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出它们的状态.雨______,露_____,雾______,霜_____,雪______,冰雹_______.2. 把冰块放入烧杯中加热直到完全烧干,先后经过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物质的状态有固态,如:、、;液态,如:、、;气态:如、、;物态变化有、、、、、4.在酒精灯的使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物体时,物体放在内焰加热最好B.有时可以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C.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D.燃烧的酒精洒出后,应用湿抹布扑盖【课堂重点】〖学习过程〗一、通过自主阅读P30页信息快递,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二、活动2.1: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问题1:加热冰的过程中,观察水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2:它们的形状、体积有何特点。

问题3:列举生活出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三、补充活动:加热碘锤结论:物质的状态与_________有关〖要点归纳〗1、物质的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态的变化与_______有关。

〖当堂反馈〗1、在常温下,下列各物质状态与水银相同的是()A.液化煤气B.食盐C.氧气 D 二氧化碳2、自然界中出现的“雾”,是属于水状态中的()A.固态B.液态C.气态 D 气、液混合态3、常温下煤油的特征是()A.有固定体积和形状B. 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形状C. 没有固定体积和形状 D有固定形状,没有固定体积4、下列物质中,属于固态的有,属于液态的有,属于气态的有(填序号)(1)露(2)雪(3)铁水(4)干冰(5)水蒸气(6)霜(7)雾(8)盐(9)碘蒸汽(10)玻璃【课后巩固】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第2课时)【课前预习】 1、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_____。

2、人体正常的温度_______,开水的温度________。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考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考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考点梳理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三态: 、、;(2)三态的特征: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书本、课桌等;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如水、酒精等;气态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如空气、氧气等.(3)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叫作物态变化.2.温度(1)温度的含义:表示物体的.(2)摄氏温度①单位: ,符号: ;②摄氏度的规定: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的温度规定为100℃.3.温度的测量(1)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的使用测量前:应了解温度计的和;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不能碰到和.读数时: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3)体温计考点二汽化和液化(1)定义:物质的状态从态变为态的过程,汽化需要热量;(2)两种方式: 和;(3)实例:湿衣服晾干、额头擦酒精降温等.2.蒸发(1)定义:只在液体发生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它在温度下都能发生.(2)影响因素: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和有关.3.沸腾(1)定义: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作沸腾.(2)条件:温度达到沸点、;(3)现象: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4)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4.液化(1)定义: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液化需要热量;(2)方法: 和.(3)实例:烧水时壶嘴的白气、雾和霾的形成等.考点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叫作熔化,熔化需要热量;(2)凝固:物质从态变为态叫作凝固,凝固需要热量.2.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作点(或点),如冰、海波、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3.熔化和凝固规律(1)熔化规律:晶体在熔化时,不断热,温度;非晶体在熔化时,不断热,温度.(2)凝固规律:液体在凝固成晶体时,不断热,温度;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时,不断热,温度.考点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1)定义: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叫作升华,升华需要热;(2)实例:樟脑丸变小、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碘变成碘蒸气等.2.凝华(1)定义: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叫作凝华,凝华需要热;(2)实例:冬季的霜、窗户上的冰花、雾淞等.考点五水循环1.自然界中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吸收热量的的三个过程是、、. 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水的能量要.放出热量的过程是、、.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水的能量要.2.如图所示,方框内是水处于三种状态时的名称,请根据箭头所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的情况.突破·重点难点重难点一温度与温度计.例1 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例2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乙是稳定时的温度计示数,那么液体的温度是℃.【技法点拨】(1)对于温度的估测:应熟记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物体的温度值以及常见晶体的熔点、水的凝固点、沸点.要多注意日常积累.如人的正常体温为37℃,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左右,人适宜的洗澡水温度是40℃左右,南京地区夏天的最高气温为40℃左右,冬天的最低气温是–10℃左右,中考考场的温度约为25℃.(2)对干温度计的读数:首先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然后看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在零刻线上方还是下方;最后从零刻度线开始数格,先数大格数,再数小格数,两者相加即是温度计的示数.若温度计的零刻度没标记,则让液柱变静为动来判断温度值是“零上”还是“零下”.若刻度值随液柱的升高而变大则为“零上”温度值,否则为“零下”温度值.重难点二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的判断例3(2017·苏州)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例4(2018.盐城)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C.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技法点拨】(1)物态变化的判断①明确物态变化前后物体所处的状态;②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2)吸、放热情况的判断①根据物态变化判断: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②根据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来判断:沿固态→液态→气态的方向变化是吸热过程;沿气态→液态→固态的方向变化是放热过程.(3)物质的三种状态和六种物态变化的辨识,以及吸、放热的情况,具体如图所示:重难点三物态变化图像例5 ( 2018·扬州)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同时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4 min,甲比乙吸热多B. 4~8 min,甲不吸热C. 0~10 min,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D. 0~10 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技法点拨】表1水的沸腾图像表2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重难点四 生活现象的分析例6 ( 2017·荆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刚从游泳池里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放热B.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C.汽车加油时应熄火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探究·常考实验实验一 观察水的沸腾特点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为:(1)测最仪器的选取:秒表和温度计;(2)组装器材的顺序:自下而上;(3)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4)缩短水沸腾时间的方法:加大酒精灯的火焰,选用初温较高的水,给烧杯加盖子,减少水量;(5)水开始沸腾的判定:观察到烧杯中水的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时气泡破裂;(6)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如图所示);(7)收集多组实验数据:排除偶然性;(8)绘制温度一时间图像;(9)根据表格数据或图像判断沸点;(10)根据沸点判断当地的大气压;(11)实验中产生的“白气”的状态及其成因;(“白气”是液态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与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13)水沸腾后撤掉酒精灯观察现象: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水继续从石棉网上吸热.例1(2016·泰州)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 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 min后停止读数;①在第7 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选填“C”或“D”)图;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二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为:(1)测量仪器的选取:秒表和温度计;(2)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自下而上;(3)选用微小颖粒的固体:可以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使测量结果更准确;(4)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受热均匀;(5)水浴法加热:使固体受热均匀;(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7)绘制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物质的状态,比较比热容的大小;(8)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和热盘的变化关系: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非晶体则温度不断升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例2( 2017·益阳)用如图甲所示的装里“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分析图乙可知,蔡在AB段状态的萘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干”)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分类练习考点1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1.( 2016·扬州)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2. ( 2017·苏州)如图,温度计示数是℃.考点2 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及吸热、放热3. ( 2017·泰州)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一会儿瓶外壁“出汗”了,该现象属于( )A.熔化B.液化C汽化 D.凝华4. ( 2018·南通)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5. (2018·淮安)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6. ( 2018·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夏早晨,小草上结出的露珠B.隆冬时节,飘落的白雪C.深秋早晨,枫叶上蒙上的白霜D.初春,河面上的冰慢慢消融7. ( 2016·南通)科研人员发现,将一种合金液添加到两金属块之间,合金液固化后能把金属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常温焊接.这种合金液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 ) A.初春,薄雾缥缈 B.盛夏,夜深露重C.深秋,天降浓霜D.寒冬,滴水成冰8. ( 2017·淮安)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凝固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凝固9. ( 2018·南京)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液化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汽化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升华10. (2017·镇江)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温度.11. (2017·无锡)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12. (2016·泰州)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顺粒吸热会(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考点3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3. (2018·泰州)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选填“小于”或“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考点4 固体熔化、凝固特点14. (2016·镇江)某同学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根据图像不能( )A.知道冰熔化时的温度B.判断出冰属于晶体C.求出冰熔化前的质量D.比较冰和水的比热容大小15. (2015·常州)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6. (2017·盐城)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态,此过程中物质(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17. (2018·常州)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2)小明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0~2 min升温比5~10 min快,原因是.(3)小明实验后,小华重新加冰、温水,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丙、丁图像的差异是因为小华在实验中(回答一点即可).考点5 物态变化综合题18.(2015·宿迁)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19. (2017·扬州)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D.吃再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参考答案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1. (1)固态液态气态(3)另一种状态2. (1)冷热程度(2)①摄氏度℃②冰水混合物水沸腾时3. (1)热胀冷缩(2)量程分度值充分接触容器壁容器底稳定相平(3 ) 35℃~42℃0.1℃可以考点二1. (1)液气吸收(2)蒸发沸腾2. (1)表面任何(2)温度表面积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3.(1)内部表面(2)继续吸热(4)高4. (1)气液放出(2)降低温度压缩体积考点三1. (1)固液吸收(2)液固放出2.(1)熔凝固3. (1)吸不变吸升高(2)放不变放降低考点四1.(1)固气吸2. (1)气固放考点五1.熔化汽化升华增加凝固液化凝华减少2.如图所示突破·重点难点例1 D 例2 D -9例3 A 例4 D例5 C 例6 D探究·常考实验例1 (1)A(2)68(3)①99 ②C③如图所示例2 (1)80(2)液态(3)小于(4)萘的质量太小分类练习1.D2. 363. B4. D5. C6. D7. D8. B9.D10.液化放出降低11.吸收熔化12.升华熔化凝华13. (1)乙(2)自下而上(3)99 小于移去酒精灯(4)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14. C 15. D16晶体液吸收17. (1)-2(2)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 冰的比热容比水小(3)加入冰的质量较大(或温水温度较低)18.C 19.A。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物态变化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二、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度的规定: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摄氏温度的读法:如“-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三、温度计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会看:估测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会选: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放: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使玻璃泡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会读: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四、体温计1、量程:35—42℃;分度值:0.1℃2、特殊结构:玻璃泡与毛细管间有个缩口,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应先把水银甩下去。

2.2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比开水引起的烫伤更严重)。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液体的种类。

利用蒸发吸热的例子: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2)沸腾:一定温度,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水的沸腾实验: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安装顺序:自下而上各器材作用:石棉网:使烧杯中的水受热均匀;开小孔的盖子:防止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不开小孔会导致沸点偏髙沸腾前,声音大沸腾后,声音小水沸腾图像沸腾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沸腾特点: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海拔高度与气压、沸点的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第二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默写

第二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默写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第四态。

1、使用酒精灯时,严禁,应该用来加热。

物质的状态由决定,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3、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或等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是由、、、四部分组成;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单位是;C表示使用的温标是。

它是科学家首先制定的,它是以通常情况下的温度作为0度,以的温度作为100度。

该温标的三十度记录为、读作。

体温计中的液体是,它的最小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

寒暑表的量程为。

2、使用温度计时,①要先观察温度计的和,②温度计的要与被测物体,③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视线要与;读数时液泡。

2、温室气体主要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后果,控制措施。

3、热岛效应是指,形成原因,改变措施。

(二)汽化和液化1、叫汽化,需要。

汽化的方式是。

2、将温度计插入酒精中再拿出,示数将。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蒸发只在液体的进行,在都能发生,蒸发时需要,可。

用洒精擦发高烧的人的面部可以退烧,这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降低了病人的体温。

4、坎儿井可以减少输送过程中水的和。

5、沸腾是在液体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的温度叫做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5、沸腾实验,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温度在沸腾前,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沸腾。

可见沸腾需要。

液体沸腾条件①②。

6、叫液化,需要,液化的方式、。

7、雨的形成:水蒸气与热空气,在高空,水蒸气就凝结成,如果遇热则液化。

8、“吹气和哈气”,夏天用嘴“吹气”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三)熔化和凝固1、叫熔化,需要;叫凝固,需要。

2、固体有两类,一类如等叫晶体,另一类如等叫非晶体,它们区别是晶体,非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⑴,⑵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温度为0℃的水,有可能是_ ___态,______态或______。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一)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一)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注:水蒸气是气态的,是肉眼看不见的。

“白气”和“雾”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能看见。

3、其它物质也有三态如:液态铁水、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等。

4、物质的状态与什么有关物质的三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的三态与温度有关。

5、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二、温度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温标(C):单位:摄氏度℃(瑞典摄尔西斯)3、摄氏度的规定:(1)0℃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2)100℃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1℃的规定: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注:①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就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是不可靠的。

②任何物体都有温度,不能说0℃的物体没有温度。

三、温度的测量1、温度测量的工具: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等。

2、温度计(常用的液体温度计)(1)原理: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测温液体(如酒精、煤油、水银)(3)温标:C 表示摄氏温标,单位为:摄氏度(℃)(4)使用: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小格表示的温度值)(5)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注:①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测温液体有酒精、煤油和水银等,根据比较被测液体温度和玻璃泡中测温液体的沸点或凝固点,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原则:不能让测温液体汽化或凝固。

②温度计读数要看清是零度以上还是零度以下,因为温度计上的数字是不标正负的,液面与0刻度间有液柱,则温度为零上;若液面和0刻度间没有液柱,则温度为零下。

第二章:物态变化

第二章:物态变化

导学提示例1复习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问题。

变式是体温计的使用特点第二章《物态变化》学习目标:1、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会测温度。

3、知道物态变化的几种具体形式,产生的条件和吸、放热情况。

4、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一、【自主学习】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是。

2、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3、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º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二、【课堂导学】【例1】小虎用一只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右图所示。

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①;②。

后经改正,得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则温度为℃。

【拓展变式】如右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在不甩的情况下,用这支体温计先后测量实际体温为38 ℃、37.5 ℃两位病人的体温,则前后两次的示数分别是()A、38℃、37.5℃B、37.5℃、38℃C、38℃、38℃D、37.5℃、37.5℃导学提示 例2复习物态变化的几种现象 变式是生活现象的解释,分析要由浅入深,要触及其他的现象解释。

例3是关于沸腾的实验。

要拓展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解释和问题解决。

例4是晶体与非晶体,要考虑问题的覆盖。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第二章物态变化第1课时【课题】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工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

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实验器材】烧杯、冰块、酒精灯、碘升华装置、温度计、自来水、温水【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物质的三态的不同特征和教会学生使用酒精灯和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相信大家对“云、雨、露、雾、霜、雪、雹”都不会陌生,当然它们各有各的特征提问:它们有什么本质是相同的吗?生答:都是“水”演变而来的总结:在不同的状态下,水具有不同的特征。

不光是水,一般物质都会有三种状态,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一)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1.组织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中酒精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熄;d.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第1页共18页第二章物态变化e.用外焰加热。

2.平时我们常会看到水在温度降低时会结成冰,而水温度升高时又会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说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那么水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它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有何特征呢?(学生猜想)分组实验:观察水的三种状态。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观察并完成课本上的表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水处于固态时形状体积都固定;处于液态时,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而处于气态时,形状体积都不固定了。

除了水有三种状态外,其它物质也有同样情况,列举(猪油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

教案: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学年:20232024学年版本: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第二章《物态变化》的复习课。

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 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物态变化的过程和条件:吸热和放热的过程,以及温度、压强等条件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3. 物态变化的应用:如生活中的制冷、制热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和过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够分析不同条件下物态变化的特点。

3.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和过程。

难点:物态变化的条件,以及不同条件下物态变化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冰棍融化、水蒸气凝结等,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和过程,以及物态变化的条件。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如冰棍融化的过程、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原理。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观察冰棍融化的过程、观察水蒸气凝结的过程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第二章《物态变化》1. 定义: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2. 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 过程: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4. 条件:温度、压强等。

七、作业设计:(1) 冬天,室外的水管为什么会冻裂?(2) 夏天,为什么冰箱里的饮料会结霜?2. 请举例说明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 (1) 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体积膨胀,导致水管冻裂。

八级物理上册 第二单元物态变化课件 苏科

八级物理上册 第二单元物态变化课件 苏科

4.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__________;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为 ℃,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__(选填“高”、“低”或“相等”)。
4、请将下列所学知识用线连起来 河面上冰冻解了 凝华 夏天,湿衣服变干 汽化 吸热 草木上的露珠 凝固 冰冻的衣服干了 熔化 放热 窗上的冰花 液化 冬天,河水封冻了 升华
5、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该晶体加热 min后开始熔化,熔化过程持续 了 分钟。
4、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丁烷。通常情况下,丁烷是气体,人们是用 的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
加压
防止口中的水蒸气液化
2、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吱吱”响声并且看到水面冒出“白气”。在此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
汽化
液化
6、小明洗完手后,把手放在热风干手器下面,感到风是热的,且手比平时洗手干的快多了。请你帮他解释一下。
答题方法: (1)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2)提高了液体表面的温度; (3)加快了蒸发。
5、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__________的缘故;
水蒸发吸热
方法:从现象入手,分析过程中物质状态发生的变化,伴随着能量是怎样变化的,再结合理论阐述。
物态变化
温度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汽化方式 异同点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一)温度1.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单位及其规定: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就是1℃。

3. 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①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有很多种,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液体温度计。

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③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在使用之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把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5)物态变化中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物态变化中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2. 晶体的熔化(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的识别:(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图中:AB段表示固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固态。

BC段表示熔化过程。

此时,物质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CD段表示液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液态。

(4)图中B点物体处于固态,C点处于液态。

(5)处于熔点的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状态。

第二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梳理

第二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梳理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基础知识梳理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1、物质的三态:(1)物质通常有 、 、 三种状态。

干冰是指 。

(2)固态的特点是: ;液态的特点是: ;气态的特点是: 。

2、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的 温度最高,应该用 加热;(2) (能/不能)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 , (能/不能)吹灭;(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 。

3、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 (相同/不相同)。

4、测量温度的仪器叫 。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

5、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用温标是 ,标度的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该温标是由 (国家)物理学家 首先规定的。

6、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

7、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应该先观察它的 和 ;(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 ,不能碰到 ;(3)待温度计的示数 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 ;(4)读数时,视线要 。

8、体温计:(1)测温液体是 ;(2)量程为 ;(3)分度值为 ;(4)示数及使用特点是 ;(5)体温计的消毒方法: (能/不能)用高温消毒,一般是用 。

9、温室效应:(1)空气中的 、 、 等均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通过,到达地球,但却 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

(2)温室效应造成的恶果有:① 、② 、③ 。

(3)减弱温室效应的措施有:① 、② 。

10、热岛效应:(1) 的现象称为热岛效应。

(2)形成热岛效应的原因有:① 、② 、③ 、④ 。

(3)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有:① 、② 。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 叫做汽化,液体汽化时需要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2)蒸发:①只在液体 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

②蒸发需要 ,会造成周围和自身的温度 。

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 。

(3)沸腾:①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沸腾在 温度下才能发生。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

第二章《物态变化》笔记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0℃的冰与0℃的水温度相同,所以它们一样冷,但它们对食物的冷却效果不相同,因为冰熔化要吸热,冰的冷却效果更好。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体温计的刻度范围是35℃—42℃。

它有特殊构造叫细管,使它能离开人体读数。

体温计使用前要甩几下,目的是使液体回到玻璃泡。

4、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最小刻度常常不是0.1)。

温度计读数要注意水银柱超过0是正,未到0是负,都必须从0开始读,没有显示0的从小往大读。

5、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几个关键词:①玻璃泡全部浸入,②示数稳定,③读数时仍然留在液体中,④视线相平(仰视读数会偏小,俯视读数会偏大)。

6、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有六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

7、下列实例是什么物态变化?霜的形成凝华。

水滴变干汽化。

冰棒和冰雪变成水熔化。

露的形成液化。

干冰致冷升华。

水雾消失汽化。

冻豆腐,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

卫生球消失升华。

铸造零件凝固。

灯泡变黑灯丝变细先升华再凝华。

出现水雾或水珠液化。

冰冻衣服变干升华。

出现“白气”液化。

雾凇形成凝华。

加热碘后再冷却先升华再凝华。

“出汗”液化。

出现“白雾”液化。

出现“热气”或者“冷气”液化。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凝固。

冬天戴眼镜进室内液化。

雪人变小升华。

飞机拉“烟”液化(烟其实是小水珠)。

“固体清新剂”清新空气升华。

火箭头部防止烧毁,先熔化后汽化。

8、出现“白气”都是液化现象(白气不是气体而是小水珠)。

(“白气、白雾、热气、冷气”都不是气体都是小水珠,都是液化现象)。

冬天轿车挡风内玻璃上有白雾,夏天轿车挡风外玻璃上有白雾,都属于液化现象,判断白雾是在内玻璃还是外玻璃,不是看哪边冷,而是看哪边热,哪边有热的水蒸气,因为只有热的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第二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水平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假定两个物体冷热水平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反;我们凭觉得判别物体的冷热水平普通不牢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则: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则为0℃;把一个规范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则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红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应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平均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过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运用:(1) 运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越温度计的量程(否那么会损坏温度计)(2)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沛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分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动摇后读数,且视野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外表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分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形状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形状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结。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结时要放热;2、熔化和凝结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进程;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 晶体和非晶体的基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降低,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1) 温度到达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5、晶体凝结的条件:(1)温度到达凝结点;(2)继续放热;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结点相反;7、晶体的熔化、凝结曲线: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进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作,且只在液体外表发作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外表积的大小有关,外表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翻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外表空气活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活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外表和外部同时发作的猛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普通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到达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络:(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停止;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停止;(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作;蒸发只在液体外表停止;(D)沸腾比蒸发猛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高温度;(2)紧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贮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构成;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外表)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构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构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空中,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构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少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结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章物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计:工作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相关知识:量程——测量温度范围;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温度构造:玻璃泡、测温物质(水银、酒精或煤油)、玻璃管种类:1)体温计:特点:有细管;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要领:使用前要要用力甩;消毒时不能在沸水中煮或在酒精灯上烧基本属性:量程35~42℃;分度值0.1℃2)实验室用温度计:使用要领:使用前:观察量程,认清分度值使用中:1.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壁2.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基本属性: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一般为1℃测温物质多种,有水银、酒精、煤油3)寒暑表:用途:测室温量程:一般-30~50℃特点:使用方法简单,挂在室内,直接读数即可2.汽化液化(1)汽化: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特点:吸热影响蒸发两种方式:蒸发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快慢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2)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液体表面积大小3)缓慢的汽化现象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4)有吸热制冷的作用沸腾1)在确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沸腾条件2)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达到沸点3)剧烈的汽化现象继续吸热4)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液化: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两种方法:降低气温、压缩体积特点:放热常见现象:眼睛能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习题:1.锡的熔点是232摄氏度,那么232摄氏度的锡:()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混合态;D、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2.把冰水混合物移到-10℃房间内,那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A、低于0℃;B、一定是0℃;C、高于0℃;D、可能是0℃。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讲义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讲义练习(含答案)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物质的三种状态:(1)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3)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3.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注:(1)通常说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

(2)固、液、气特征表:状态形状体积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液态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气态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3)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

(4)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二、物态变化1.六种物态变化示意图:2.蒸发和沸腾:(1)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2)不同点: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达到沸点。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3.晶体和非晶体:(1)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

(2)熔化(或凝固)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

(3)特点: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注:(1)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和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如:液化石油气。

(2)注意三个不变的温度,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吸热(或放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3)升华现象: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凝华现象:霜,树挂、窗花的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物态变化购一二矗及其*4社I _________和曲理〕 ——I fe用方袪||——I ft 氏度的凰定学法指导1.关注热现象与生活•物理•社会的联系 本章内容与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相连,生活中每天都会有物态变化现象, 如潮湿的衣服干了,出汗后吹电风扇感到凉快等等•自然界的雾、露、霜、云、雨、雪、雹的形成以及水循环都伴随 着物态变化过程、吸热和放热过程及能量转移过程•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热现象与生活•物 理•社会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2 .注意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的有效整合本章复习要以六种物态变化、八个学生活动为主线,对物质的三态特征和各状态之间的变化进行系统复习.要注重所经历的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的热现象,并对这些现 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例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观察沸腾前后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 中的气泡等方面的变化, 理解什么是沸点,并思考一些问题:水沸腾的条件是什么?影响沸点的因 素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表格收集证据 ?能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 实验中要想缩短水从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 应如何对现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在这个实验中能否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沸腾和蒸发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能否用沸点知识解释一些自 然现象等等•同理,对“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也应有类似的观察和思考过程.3 .要重视物态变化的条件对物态变化的分析,首先要弄清变化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和与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要注意物态变化中的温度条件和吸、放热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如雾、露、“白气”的形成.当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即气态变 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热.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并 能继续吸热•吸、放热条件常用来判断物态变化能否发生和在哪里发生•例如,把0C 的冰放在知识框架I 詢态症化I —lT 物质的三藏诅度的梢锻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殊习齐}1.O~C 的房间里因为无法吸热而不能熔化,0~C 的水放在O~C W 房间里因为无法放热而不能结冰.医生把小镜子放入口腔前先要在火上烧一烧,提高了小镜子的温度,放入后口中的水蒸气不会在镜 面上液化形成水滴•如果冬天在玻璃杯中倒入半杯热水,杯的内壁会出现小水滴,这是因为杯内 水蒸气的温度比杯壁高,杯内水蒸气对杯壁放热在内壁形成许多小水滴;而外面空气中水蒸气的 温度比杯壁低,不可能对杯壁放热,因此不会在外壁形成水滴•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个饮料罐, 由于外面温度比饮料罐温度高,因此饮料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对罐的外壁放热形成水滴•同样 的分析可判断冰花是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4 •正确认识“白气”、“白雾”的形成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白气”、“白雾”既然能看到,就 不是水蒸气,它们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但“白 气”的来源可能不同•冬天,人说话时呼出的“白气”是口中的水蒸气呼出后液化形成的;烧水 时壶嘴附近的“白气”是壶内的水蒸气冒出后液化形成的;夏天,把冰棒纸拿掉后冰棒周围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舞台上用喷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深秋的早晨,会看到漫天“白雾”,是由于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液化 成小水滴附着在这些浮尘上面形成雾.5 .理解图表信息,并科学解释有关物理现象本章内容课本上图表较多,而图表中包含有大量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仔细观察图表并学会用 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正确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可以提高解答简答题的准确性.例题分析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钨 熔点厂C-39 1 064 1 083 1 515 3 410 沸点/ C3572 5002 3602 7505 900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在-40 C 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分析:由表中数据知,金的熔点比钢的熔点小,故选项 A 是错误的.因为电灯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用钨丝做灯丝是由于其熔点高,故选项B 是错误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测量温度的,表中金属的沸点都比水银的沸点大得多,而水银超过357~C 时,就全部变为气态;在-40 C 时,水银又全部变为固态而不能测温,故选项C 是错误的.例2图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1)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用的办法有:① 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A. B. C. D.(2) 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___________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__ 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时间/ 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89898989898(5) 请在图中的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一时问”关系图像.(6) 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①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前4 min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你还可以总结出的结论有:③ ____________ 。

(7) 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8) 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A. a图线B . 6图线C . c图线D . d图线分析:实验的改进可从减少热损失、减少水的质量和减小温度差等方面去考虑.沸腾前后水中气泡的变化和水的声音的变化不同,沸腾前气泡变小、声音较大,沸腾时气泡变大、声音变小.表格与图像要注意对应关系. 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分嘲啁断可从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状态的变化、吸热情况等方面去考虑.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的道理.当水温升到90C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温,得到下表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可 C.当时的气压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⑶水不开”⑷彳写水沸腾时的温度是标准大气压.,沸腾时(选填“较大”或“较小”),这就是“响Q ■ ■ ■pnI hk答案:(1)①给烧杯加盖②适当减少水量③用热水代替冷水 (2)(b ) (a ) (3) 较大较小(4)98小于⑸略⑹水从第4 min 开始沸胯,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7)不能达到沸点,继续 吸热(8)C点评:此题是以水的沸腾为主线的一道大题,从眼睛看到的实验现象、耳朵听到的水的声音 的变化、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进意见、对表格和图像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加深了理 解和应用•另外,还可以将该实验与“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进行对照和比较,形成 知识的迁移.本题要求对与实验有关的各部分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例3如图2—5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 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人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 冰晶,它们被上升的气流托起,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不断变成水蒸气再 凝华到小冰晶上,有的小水滴也会变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團3 <下落过程中,如果温度低于或接近0C,就形成雪.如果温度高于 0C,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 请依次写出上文四个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2) 上面五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O分析:水的三态是冰、水、水蒸气•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实际就是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过 程.水蒸气变成水滴是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 凝华现象;小水滴变成水蒸气是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 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小冰晶变成小水滴是固态变成液态, 答案:(1)液化 凝华 汽化(蒸发) 凝固 用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等点评: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状态变化,首先要搞清变化前后各自的状态,再根据两种状态之 间的变化关系确定属于哪一种物态变化.例如,第一个画线处的内容同时包括了两个物态变化过 程,即液化和凝华•如果概念模糊不清就很可能出错.复习练习一1•一般而言,普通人洗澡时的适宜水温是 ().A . 20CB . 40CC . 60CD . 80C2.图2-6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 是()-(蒸发)现象;小水滴变成小冰晶是液态变 是熔化现象.熔化(2)汽化熔化(3)使用节水型洁具、堆卜阿E3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确的是()•A •先液化后汽化BC •先液化后升华D4 •在“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 .先升华后汽化•先凝华后升华 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松香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和松香的温度都在升高 •冰和松香都会熔化,但冰有熔点而松香没有熔点 •以上说法都不对 •给冰加热,冰会立即熔化•把5C 的水放入0C 的房间,水将会结冰•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8 •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海波的熔化图像是 __________ (填写序号)•分析图像A 可获得的信息有: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像B 可获得的信息有:9 .云、 自身的状态. 物中的水分, 在缓慢地_ 雾、雨、露、冰、雪、霜、雹都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产物,并在循环运动中不断改变着 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地球表面•江、河、湖、海中的水,潮湿的土壤,动、植 时刻被 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冰山上的积雪,虽然温度远低于 0C,_________ 变成水蒸气.水蒸气进入大气后,有的 ______________ 形成小水滴,有的 — 云中的小水滴也会但也 —形 .成小冰晶.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小冰晶 圈常看到饮料瓶先湿后干的现象, 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A B C D 5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B6 •以下描述的各种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C •冬天,缸里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 7 •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A .①②B .②④()•B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常有小露珠 D •云中的小冰粒下落的过程中变成雨点( ②夏天, ④冬天, C .①③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窗玻璃上会有冰花D .③④2-7(填一条即可)•下落形成雪.温度较高时冰晶还会 _______________ 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10 •通常情况下,物体处于哪种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请你根据下面的表格,确定下列物质 的状态(1标准大气压).物质 熔点/ C 沸点/ C 铅 328 1 740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氧-218-183(1)80 C 的酒精是 _____ 态;⑵400 C 的铅是 __________ 水银可能是 _______ 态,可能是 _________ 态,还有可能是11 .关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C.2-8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复习练习二12 •现代建筑出现了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 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 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2-9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像的是 ()态;(3)-220 C 的氧是_______ .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 水才沸腾.他.态;(4)-39 C 的(1) 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2) 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⑶ffl 2-913 .张华同学在做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时,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 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些冰块(如图2-10).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 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关于雨滴的形成 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C D14 .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把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些冻梨拿到屋子里,浸没在冷水盆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梨的温度升高B .盆中有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C .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降低D .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不变15 .如图2-11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B CD().•云是由水蒸气升人高空时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滴和凝华成的大量小冰晶组成的 .雾是由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形成的.露是大量的小冰晶熔化吸热形成的小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物态变化为液化 物态变化为汽化•水蒸气下降时遇热凝结成水滴, .水蒸气上升时遇冷凝结成水滴, .水蒸气上升时遇冷凝结成水滴, .水蒸气下降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冰是一种晶体 .冰的熔点为0C .从t l 到t 2 ,冰处于熔化过程 .从t l 到t 2,冰和水的质量保持不变图 2 = 1 1116 .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霜是大量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的小冰晶17 .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若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A C 18 AB .凝固、汽化、液化、熔化.凝华、液化、液化、熔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放在嘴里变成“糖水”,这四种物态变化依次是B .凝固、液化、液化、熔化D •凝华、汽化、液化、熔化()..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90C的水也可以沸腾C .冻肉从冷库中取出后会比原来进库时要重一些D •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出水来19 .有一位表演者从沸腾的油锅中取物,手却未被烫伤.根据下面表格里的信息,请你分析,锅中除了植物油外,还有下列三种物质中的一一•这是因为一一20 •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水温下降•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21.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小明通过描点画出了图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 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 C左右.(2) 图所示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妙[L C22 .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在绕地球飞行5天后,返回舱于10月17日上午5时左右安全着陆,成功完成了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为中国航天事业续写了新的辉煌.(1) 火箭在发射时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勃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水__________________ ,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火箭喷出的炽热气体使水池冒出了大量“白气”,“白气”是______________ 形成的.(2) 宇航员穿的航天服上有一个“太空喷气背包”,这种背包内装12 kg液氮,共有24个喷嘴,就像一把没有座位的椅子安在宇航员的背上,宇航员通过扶手上的开关控制24个微型喷嘴,喷射出氮气,这里出现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宇航员在太空中用水很节约,水源主要是呼吸产生的湿气,经过再生处理供给宇航员使用.在对湿气处理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飞船返回舱进人大气层后,与大气剧烈摩擦生热,其表面温度可达到七八千度. 因此给飞船降温十分重要,一种重要的降温方式就是“烧蚀防热”.设计师为返回舱设计了合理的外形,使这些热量的80%左右散失到四周的大气中,剩下的20%左右则须依靠返回舱自行解决.设计师们在返回舱外部预先涂上了一层低密度烧蚀材料.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这些物态变化都是_________________ 过程,从而保证了返回舱映部温度的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