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孔插装元器件焊孔设计工艺规范
电子通孔器件焊接要求
侧面偏移大于元件直径的25%,或焊盘宽 度的25%,其中较小者。
侧面焊点长度
末端连接呈现润湿的填充(1级)。 OK 末端连接宽度最小为元件直径的50%,或
焊盘宽度的50%,其中较小者。(2、3级)
最大焊点高度
侧面连接长度(D)没有润湿。(1级) 侧面连接长度(D)小于元件端子长度或 焊盘长度的50%,其中较小者。(2级) 侧面连接长度(D)小于元件端子长度或 焊盘长度的75%,其中较小者。(3级)
盘宽度(P)的50%,其中较小者。
最小填充高度
最小填充高度(F)呈现润湿(1、2级)。 最小填充高度(F)为焊料厚度(G)加上 元件端帽直径(W)的25%或1.0mm,其中较 小者(3级)。
最小填充高度(F)没有润湿(1、2级) 最小填充高度(F)小于焊料厚度(G)加 元件端帽直径(W)的25%或 1.0mm[0.039in],其中较小者。(3级)
小末端重叠
最大填充高度(E)可以超出焊盘或延伸 OK 至端子的端帽金属层顶部,但不可延伸至
元件体
未见润湿的填充。(1级) 元件端子与焊盘之间的末端重叠(J)小 于元件端子长度(R)的50%。(2级) 元件端子与焊盘之间的末端重叠(J)小于 元件端子长度(R)的75%。(3级)
,以文字描述为准。
体帽形器件焊接要求
最大末端偏移
NG 任何末端偏移(B)
OK
最大焊点高度
NG 焊料填充延伸至元件体顶部。
OK
最小末端焊锡宽 最小填充高度
最小末端焊锡宽度
末端连接呈现润湿的填充(1级)。末端连
末端连接未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润湿的填充(1级)。末
接宽度(C)最小为元件直径(W)或焊盘宽 NG 端连接宽度(C)小于元件直径(W)或焊
电路板焊接规范
电路板焊接规范一、元器件在电路板插装的工艺要求:①元器件在电路板插装的顺序是先低后高,先小后大,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一般元器件后特殊元器件,且上道工序安装后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安装。
②元器件插装后,其标志应向着易于认读的方向,并尽可能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
③有极性的元器件极性应严格按照图纸上的要求安装,不能错装。
④元器件在电路板上的插装应分布均匀,排列整齐美观,不允许斜排、立体交叉和重叠排列;不允许一边高、一边低,也不允许引脚一边长、一边短。
二、插装元器件焊接规范1、电阻器的插装:①、看电阻器上的色环(高精度金属膜电阻器)或电阻器上的标示字符排列顺序(高精度低温漂电阻器),确定电阻值是否正确,如有色环不全(字迹不清晰)或封装有破损的需更换器件;②、弯脚插装,根据插装孔的实际间距对比电阻器的引脚,用镊子夹住引脚平移到合适位置后快速将引脚弯下,以两引脚插装后能自行稳固为宜,同时使电阻离印制板面高度为2mm左右;③、插装时注意电阻器的正反方向,正向应为从左到右前四个色环之间间隙较小,与第五个色环间隙相对较大(高精度低温漂电阻器的正反判断和集成电路相同);反之则为反向。
正确的插装方式应为正向插装;④、若是纵向排列,则按色环排列,上面四个环间隙较小,第五个环与前四个色环间隙较大(高精度金属膜电阻器)或电阻器上的表示字符为从上到下排列(高精度低温漂电阻器)。
2、电容的插装:①、看电容上的文字标识,确定使用产品与器件表无误,如有封装损坏、字迹模糊或断腿则需更换器件;②、弯腿插装, 根据插装孔的实际间距对比电容的引脚,用镊子夹住引脚平移到合适位置后快速将引脚弯下,以两引脚插装后能自行稳固为宜,同时使电容离印制板面高度为2mm左右;③、电容排列要保证其标识字方向一致,便于观测。
焊盘左右排列的电容应使标识字面朝操作者,焊盘上下排列的电容应使标识字面向操作者左边方向。
(电路板正面向上)3、二极管的焊接正确辨认正负极后按要求装入规定位置,型号及标记要易看得见,焊接要求可参考电阻的要求。
通孔回流焊工艺要求
通孔回流焊工艺要求通孔回流焊是一种常见的表面贴装技术,在电子制造行业中广泛使用。
它通过将电子元件焊接到PCB板上进行连接,以实现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下面是通孔回流焊工艺的要求和相关参考内容。
1. 焊接温度控制:在通孔回流焊过程中,焊接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焊接温度过高会导致元件损坏,焊接温度过低会导致焊接不良。
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元件,应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和规范来确定适当的焊接温度范围。
2. 焊接时间控制:除了焊接温度外,焊接时间也是影响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
焊接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焊接点过热,焊接时间过短可能会导致焊接不充分。
通常,焊接时间应根据焊接温度和元件类型进行调整,以确保焊接质量。
3. 焊接剂的选择:焊接剂在通孔回流焊工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提高焊接质量,并防止氧化。
在选择焊接剂时,应根据焊接材料和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类型和规格的焊接剂。
4. 焊接机器设备的选取:通孔回流焊需要使用专门的焊接设备,如回流焊炉。
在选购设备时,应考虑焊接速度、温度控制的精度、设备的稳定性等因素。
并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也是确保焊接质量的关键。
5. PCB设计的要求:良好的PCB设计对于焊接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在PCB设计中,应考虑元件的布局、焊盘的大小和间距等因素,以便实现良好的焊接质量。
6. 焊接操作的执行:良好的焊接操作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保证。
操作人员应熟悉焊接工艺要求,并采取正确的焊接操作,包括元件的放置和固定、焊接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焊接剂的喷洒等。
7. 焊后检测的要求:焊接后的检测对于发现焊接缺陷和及时修复非常重要。
可以借助透光检查、高倍显微镜检查、飞针测试等方法来进行焊后检测。
8. 质量管理的要求:通孔回流焊工艺要求严格的质量管理,包括过程记录、检验记录、不良品管理等。
操作人员应按照质量管理程序要求进行操作,并确保焊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综上所述,通孔回流焊工艺的要求包括焊接温度控制、焊接时间控制、焊接剂的选择、焊接机器设备的选取、PCB设计的要求、焊接操作的执行、焊后检测的要求和质量管理的要求。
电子元器件焊接规范标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迪美光电电路板焊接标准概括---A手插器件焊接工艺标准一.没有引脚的PTH/ VIAS(通孔或过锡孔)标准的(1)孔内完整充满焊料。
焊盘表面显示优秀的湿润。
(2)没有可见的焊接缺点。
可接受的(1)焊锡湿润孔内壁与焊盘表面。
(2)直径小于等于的孔一定充满焊料。
(3)直径大于的孔没有必需充满焊料但整个孔内表面和上表面一定有焊锡湿润。
不行接受的(1)部分或整个孔内表面和上表面没有焊料湿润。
(2)孔内表面和焊盘没有湿润。
在两面焊料流动不连续。
二.直线形导线1、最小焊锡敷层(少锡)标准的(1)焊点圆滑、光亮体现羽翼状薄边,显示出优秀的流动和湿润。
(2)导线轮廓可见。
可接受的(1)焊锡的最大凹陷为板厚(W)的 25%,只需在引脚与焊盘表面仍体现出优秀的浸润。
不行接受的(1)焊料凹陷超出板厚( W)的 25%。
(2)焊接表现为由焊锡不足惹起的没有充满孔和/ 或焊盘没有完整湿润。
2、最大焊锡敷层(多锡)标准的(1)焊点圆滑、光亮体现羽翼状薄边,显示出优秀的流动和湿润。
(2)引脚轮廓可见。
可接受的(1)在导体与终端之间多锡,但仍旧湿润且联合成一个凹形焊接带。
(2)引脚轮廓可见。
不行接受的(1)在导体与终端焊盘之间形成了一个多锡的凸形焊接带。
(2)引脚轮廓不行见。
3、曲折半径焊接标准的(1)焊接带体现凹形,而且没有延长到元件引脚形成的曲折半径处。
可接受的(1)焊料没有高出焊盘地区且焊接带体现凹形。
(2)焊想到元件本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一个引脚的直径。
不行接受的(1)焊料高出焊接地区而且焊接带不体现凹形。
(2)焊想到元件本体之间的距离小于一个引脚的直径。
4、弯月型焊接标准的(1)焊接带体现出凹形而且弯月型部分没有延长进焊猜中。
可接受的(1)元件弯月型部分能够插入焊接联合处(元件面),只需在元件和周边焊接接合处没有裂缝。
不行接受的(1)元件半月型部分进入焊接接合处,在元件本体与周边焊接接合处有破碎的迹象。
通孔插入安装技术
第七章通孔插入安装技术7.1 印制电路板7.2 通孔插装的工艺流程7.3 手工插件7.4 机械自动插件• 有引线元器件:• 无引线、短引线元器件•什么是“通孔插入安装技术” (P100第2、3行)(Through Hole Technology) (简称:THT )将元器件引出脚插入印制电路板相应的安装孔, 然后与印制电路板面的电路焊盘焊接固定,我们称这种 装联技术为“通孔插入安装技术”。
随着“表面安装”方式的广泛应用,似乎有人 认为,这种传统的装联方式是夕阳技术,实际 上这是一种偏面的看法。
优越性:投资少、工艺相对简单、基板材料 及印制线路工艺成本低,适应范围广等。
适用性:不苛求体积小型化的产品。
当前的表面安装组件大多属于两种装联方式 混合采用的组件。
因此学习并掌握这种传统的 装联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7.1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 7.1.1印制电路板概述(P100)简称:PCB是采用敷铜箔绝缘层压板作为基材,用化学 蚀刻方法制成符合电路要求的图案,经机械加 工达到安装所需要的形状,用以装联各种元器 件。
1.印制电路板基材(P100)2.印制电路板种类(P101)层数:单面、双面、多层机械强度: 刚性、 挠性7.1.2 印制电路板的工艺性1.设计的工艺性(1)元器件排列(P101) 整齐、疏密均匀、恰当的间距。
(2)装配孔径(P101)引线外径与装配孔径 之间的配合应保证有恰当 的间隙.手插为0.2~0.3毫米 机插为0.3~0.4毫米。
(3)引线跨距(P101)2.5的整数倍(4)集成电路的排列方向(P102)集成电路的轴向应与印制板焊接时的传送方 向垂直,可减少集成电路引脚的连焊。
(5)专用测试点(P102)印制板上应单独设计专用测试点、 作为调 试、检测时触针的触点,而不要借用元器件引 线的焊点来测试,以免造成对焊点的损伤。
(6)安装或支撑孔(P102)孔的四角必须有弧度,以免冲模的冲击引起裂缝(7)拼板法(P103)将印制板合理的拼接,适应机械自动焊的要求。
元器件焊接工艺要求
3. 吊桥: 元器件的一端离开焊盘而向上方斜立或直立.
4. 桥接: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应相连的焊点之间的焊料相连,或焊 点的焊料与相邻的导线相连.
焊点的缺陷分类
5. 焊料过少: 焊点上的焊料量低于最少需求量.目视无明显焊料凹面.
6. 虚焊: 焊接后,焊端或引脚与焊盘之间有时出现电隔离现象.
2 安装要求
2.1按专用工艺文件要求顺序安装。 2.2待焊的印制电路板及元器件应保持板面和引线
清洁,严禁用裸手触摸。 2.3一般应为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非敏感元器
件后敏感元器件(如先非静电,非温度敏感器件, 后静电,温度敏感器件),先表面安装后通孔安 装,先分立元器件后集成电路。 2.4 为了防止将冲击力传递给元件内部,剪切导线 及元件引线用的钳子应特别锐利,要自始至终沿 整个剪切边缘切割出清洁,光滑的剪切表面。剪 切过程中,应无扭转动作。
3. 引脚凸出: 导线和元器件引线伸出焊接面的长度一般为0.8 – 1.5
mm, 焊料润湿所有焊接面,形成良好的焊锡轮廓线
焊接的质量要求
4. 焊料量:
焊料应充分覆盖所有连接部位,但应略显导线或引线外 形轮廓,避免过多或过少. .
焊点的缺陷分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不润湿: 焊点上的焊料与被焊金属表面的接触角大于90度.
1.7 元器件引线弯曲内侧半径应不小于引线的直径,成型不当或不符合要求时,原弯曲 半径在1-2倍引线直径内,可以矫直并在原处重弯一次,而当原弯曲半径大于2倍引线 直径时,允许再弯二次。
1.8 元器件引线弯曲成型后,应保持型号规格等特征明显可见。卧式安装时标记向上, 立式安装时,标记向外,向上,无极性元件的标记方向应一致。对于某些特殊的 元器件的安装,标记可见性应遵循下列先后极性顺序:a.极性;b.数值;c.型号。
PCB板焊盘及通孔的设计规范
PCB设计工艺规范1.概述与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印制板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工艺规范,适合于公司的印制电路板设计。
2.性能等级(Class)在有关的IPC标准中建立了三个通用的产品等级(class),以反映PCB在复杂程度、功能性能和测试/检验方面的要求。
设计要求决定等级。
在设计时应根据产品等级要求进行设计和选择材料。
第一等级通用电子产品包括消费产品、某些计算机和计算机外围设备、以及适合于那些可靠性要求不高,外观不重要的电子产品。
第二等级专用服务电子产品包括那些要求高性能和长寿命的通信设备、复杂的商业机器、仪器和军用设备,并且对这些设备希望不间断服务,但允许偶尔的故障。
第三等级高可靠性电子产品包括那些关键的商业与军事产品设备。
设备要求高可靠性,因故障停机是不允许的。
2.1组装形式PCB的工艺设计首先应该确定的就是组装形式,即SMD与THC在PCB正反两面上的布局,不同的组装形式对应不同的工艺流程。
设计者设计印制板应考虑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流程问题,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提高产品质量。
因此,必须慎重考虑。
针对公司实际情况,应该优选表1所列形式之一。
II、双面全SMD双面装有SMDIII、单面混装单面既有SMD又有THCIV、A面混装B面仅贴简单SMD 一面混装,另一面仅装简单SMDV、A面插件B面仅贴简单SMD 一面装THC,另一面仅装简单SMD3. PCB材料3.1 PCB基材:PCB基材的选用主要根据其性能要求选用,推荐选用FR-4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基板。
选择时应考虑材料的玻璃转化温度、热膨胀系数(CTE)、热传导性、介电常数、表面电阻率、吸湿性等因素。
3.2 印制板厚度范围为0.5mm~6.4mm,常用0.5mm,0.8mm,1mm,1.6mm,2.4mm,3.2mm几种。
3.3 铜箔厚度:厚度种类有18u,35u,50u,70u。
通常用18u、35u。
3.4 最大面积:X*Y=460mm×350mm 最小面积:X*Y=50mm×50mm3.5 在印刷板的上下两表面印刷上所需要的标志图案和文字代号等,例如元件标号和标称值、元件外廓形状和厂家标志、生产日期等等。
电子元器件安装及焊接工艺设计规范方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工艺规范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工艺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设备电气盒制作过程中手工焊接技术要求、工艺方法和质量检验要求. 2引用标准以下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范,但提倡使用本规范的各方探讨试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未注日期或版次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HB 7262.1-1995 航空产品电装工艺电子元器的安装HB 7262.2-1995 航空产品电装工艺电子元器的焊接QJ 3117-1999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手工焊接工艺技术要求IPC-A-610E-2010 电子组件的可接收性3技术要求与质量保证3.1一般要求3.1.1参加产品安装和检验的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环境温度要求:20℃-30℃.相对湿度要求:30%-75%.照明光照度要求:工作台面不低于500lx.工作场地应无灰尘,及时清除杂物<如污、油脂、导线头、绝缘体碎屑等>工作区域不得洒水.3.2安装前准备把安装所用的器材备齐,并放在适当位置,以便使用;所有工具可正常使用,无油脂,按以下要求检查工具:切割工具刃口锋利,能切出整齐的切口;绝缘层和屏蔽剥离工具功能良好.按配套明细表检查和清点元器件、印制板、紧固件、零件等的型号规格及数量.凡油封的零件或部件,在安装前均应进行清洗除油,并防止已除过的零件再次糟受污染.4元器件在印制板上安装4.1元器件准备4.1.1安装前操作人员应按产品工艺文件检查待装的各种元器件、零件及印制板的外观质量.4.1.2元器件引线按以下要求进行了清洁处理:a、用织物清线器轻轻地擦拭引线,除去引线上的氧化层.有镀层的引线不用织物清线器处理;b、清洁后的引线不能用裸手触摸;c、用照明<CDD>放大镜检验元器件引线清洁质量.4.2元器件成型须知a、成型工具必须表面光滑,夹口平整圆滑,以免损伤元器件;b、成型时,不应使元器件本体产生破裂,密封损坏或开裂,也不应使引线与元器件内部连接断开;c、当弯曲或切割引线时,应固定住元器件引线根部,防止产生轴向应力,损坏引线根部或元器件内部连接;d、应尽量对称成型,在同一点上只能弯曲一次;e、元器件成型方向应使元器件装在印制板上后标记明显可见;f、不允许用接长元器件引线的办法进行成型;g、不得弯曲继电器、插头座等元器件的引线.4.3元器件成型要求4.3.1轴向引线元器件引线弯曲部分不能延长到元器件本体或引线根部,弯曲半径应大于引线厚度或引线直径;见图1:图1 轴向引线元器件引脚折弯要求水平安装的元器件应有应力释放措施,每个释放弯头半径R至少为0.75mm,但不得小于引线直径.图2 元器件应力释放弯头处理要求4.3.2径向引线元器件反向安装径向引线元器件成型要求见图3:图3 径向引线元器件弯角要求4.3.3扁平封装元器件引线成型时就有防震或防应力的专门工具保护引线和壳体封接;用工具挪动扁平组件时,只允许金属工具与外壳接触;装配扁平组件时,工作台面上应垫有弹性材料.4.3.4用圆嘴钳弯曲元器件引线的方法如下:a、将成型工具夹持住元器件终端封接处到弯曲起点之间的一点上;b、逐渐弯曲元器件引线.图44.4元器件在印制板上安装的一般要求4.4.1按装配工序,将盛开好的元器件由小到大依次安装,先安装一般元器件最后再安装电敏感元器件.4.4.2当具有金属外壳的元器件需要跨接印制导线安装时,必须采取良好的绝缘措施.4.4.3安装元器件时,不应使元器件阻挡金属化孔.4.4.4质量较重的元器件应平贴在印制板上,并加套箍或用胶粘接.4.5元器件在印制板上的安装形式4.5.1贴板安装元器件与印制板安装间隙小于1mm,当元器件为金属外壳面安装面又有印制导线时,应加绝缘衬垫或绝缘管套,如图5:图5 贴板安装要求4.5.2悬空安装元器件与印制安装距离一般为3~5mm,如图6.该形式适用发热元器件的安装.图6 悬空安装要求4.5.3垂直安装元器件轴线相对于印制板平面的夹角为90°±10°,见图7.该形式适用于安装密度高的印制板俣不适用于较重的细引线的元器件.图7 元器件垂直安装要求4.5.4支架固定安装用金属支架将元器件固定在印制板上见图8:图8 元器件支架安装要求4.5.5粘接和绑扎安装对防震要求较高的元器件,巾板安装后,可用粘合剂将元器件与印制板粘接在一起,也可以用绵丝绑扎在印制板上,见图9:图9 元器件绑线安装要求4.5.6反向埋头安装反向埋头安装形式见图10:图10 元器件反向埋头安装要求4.5.7接线端子和空心铆钉的安装4.5.7.1接线端子和空心铆钉的安装要求如下:a、安装接线端子和空心铆钉时应满足正常指力下,既不转动,也不轴向移动,没有缺损或印制板基材脱落现象;b、接线端子杆不得打孔、切口、切缝和其它间断点,以免焊料和焊剂漏入孔内;c、铆接后的接线端子或空心铆钉不得有切口、切缝和其它间断点,铆接事,铆接面周围的豁口或裂缝小于90角分开,且延伸不超过铆接面时,允许有三个弧状豁口或裂缝;d、接线端子应垂直安装于印制板,倾斜角应不大于5°.4.5.7.2按以下步骤安装接线端子和空心铆钉:a、将印制板置于夹具上,将清洁的接线端子或空心铆钉从印制板的元件面插入相应的孔内,将印制板翻转,翻转时,接线端子或空心铆钉应紧靠住底板;b、用铆接器<铆压工装>接线端子或空心铆钉铆接到印制板上,应控制好压力.4.6焊接面上元器件引线处理4.6.1弯曲元器件引线焊接面上元器件引线可采用全弯曲、部分弯曲和直插式.a、全弯曲引线:引线弯曲后,引线端与印制板垂线的夹角在75°~90°之间;b、部分弯曲:引线弯曲后,引线端与印制板垂线的夹角在15°~75°之间,见下图,引线伸出长度为0.5mm~1.5mm;c、直插引线:引线端与印制板垂线的夹角在0°~15°之间,见图11,引线伸出长度为0.5mm~1.5mm.图11 焊接面元器件引脚处理要求全弯曲引线一般要求:a、引线弯曲部分的长底不得短于焊盘最大尺寸的一半或0.8mm,但不大于焊盘的直径<或长度>;b、向印制导线方向弯曲引线;c、引线全弯曲后与印制板平面允许的最大回弹角为15°;d、引线弯曲后相邻元器件的间隙不小于0.4mm;e、不许弯曲硬引线继电器、电连接器插针或工艺文件规定的其它元器件引线.4.6.2切割引线用切割器切除引线,不许损坏印制制导线;不许切割直插式集成电路、硬引线继电器插针或工艺文件规定的其它元器件引线.4.6.3固定引线用玻璃纤维焊接工具压倒已切割过的引线.4.7各类元器件在印制板上的安装4.7.1轴向引线元器件安装a、轴向引线元器件应按工艺文件规定进行近似平行安装;b、将引线穿过通孔,弯曲并焊到印制板的焊盘上.弯曲部分应满足要求.4.7.2径向引线元器件安装4.7.2.1金属壳封装的元器件反向埋头安装要求见条的要求.4.7.2.2伸出引线的基面应平行于印制板的表面,且有一定的间隙.4.7.2.3引线应从元器件的基点平直地延长,引线的弯头不应延伸到元件的本体或焊点处.4.7.2.4当元器件每根引线承重小于3.5g时,元器件可不加支撑面独立安装,此时,元器件的基面和印制板表面间距为1.3mm~2.5mm.基准面应平行印制板表面,倾斜角在10度以内.4.7.2.5当元器件每根引线承重大于3.5g时,元器件基面将平行于印制板表面安装,元器件应以以下方式加支撑:a、元器件本身所具备的弱性支脚或支座,与元器件形成一个整体与底板相接;b、采用弹性或非弹性带脚支架装置,支座不堵塞金属化孔,也不与印制板上的元器件内连;c、当弹性支座或非弹性带脚支座的元器件安装到印制板时,元器件每个支脚都应与印制板相连,支脚的最小高度为0.25mm,当使用一个分离式弹性支座或分离式弹性无脚支座时,元器件基面与印制板表面平行安装的要求, 使用非弹性支座连接元器件基面并平行安装于印制板表面时,则基面应与支座完全接触,支脚应与印制板完全接触.4.7.2.6侧面或端部安装的元器件应与印制板粘接或固定住,以防因冲击或震动而松动.4.7.2.7引线带有金属涂层的元器件安装,涂层与印制板表面焊盘处距离不得小于0.25mm.禁止修整引线涂层.4.7.3双引线元器件安装要求:距印制板表面最近的元器件本体边缘与印制板表的平行角度在10度以内,且与印制板间距在1.0mm~2.3mm以内,元器件与印制板垂线成最大角度为±15°.4.7.4扁平封装元器件安装扁平封装元器件的安装要求见条.4.7.5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的安装双列直插式元器件基面应与印制板表面隔开,其间距为0.5mm~1mm或引线的凸台高度.4.8焊接方法4.8.1单面印制板的焊接图12 单面印制板的焊接4.8.2金属化孔双面印制板的焊接金属化孔双面印制板的焊接应符合图要求.对有引线或导线插入的金属孔,通孔就充填焊料,焊料应从印制电路板一侧连续流到另一侧的元器件面,并覆盖焊盘面积90%以上,焊料允许凹缩进孔内,凹缩量如图13:图13 元器件在金属化孔双面印制板上的焊接4.8.3多层印制板的焊接多层印制板的焊接应符合图14要求.严禁两面焊接以防金属化孔内出现焊接不良.图14 元器件在多层印制板上的焊接4.8.4扁平封装集成电路的焊接采用对角线焊接方法,并符合以下规定:扁平应沿印制导线平直焊接,元器件引线与印制板的焊盘应匹配;引线最小焊接长度为1.5mm且引线在焊盘中间;元器件的型号规格标识必须在正面,严禁反装;扁平封装集成电路未使用的引线应焊接在相应的印制导线上;焊点处引线轮廓可见.图15 扁平封装元器件的焊接4.8.5断电器的焊接焊接时非密封继电器应防止焊济、焊料渗入继电器内部,在接线端子之间应塞满条形吸水纸带,焊接时继电器焊接面倾斜不大于90°.焊接密封继电器时,要防止接线端子根部绝缘子受热破裂,可用蘸乙醇的棉球在绝缘子周围帮助散热.4.8.6开关元器件的焊接焊接时可采用接点交叉焊接的方法,使加热温度分散,减少损坏.5元器件焊接判定标准元器件焊接质量判定可根据附表1~附表16内的图示.附表 2 有引脚的支撑孔-焊接主面目标 可接受不可接受和孔壁润湿角=360° 焊锡润湿覆盖率=100%•引脚和孔壁润湿角≥270° •焊盘焊锡润湿覆盖率≥0•引脚和孔壁润湿角<270°附表3 有引脚的支撑孔-焊接辅面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和孔壁润湿角=360° 焊锡润湿覆盖率=100%•引脚和孔壁润湿角≥330° •焊盘焊锡润湿覆盖率≥75%•引脚和孔壁润湿角<330° •焊盘焊锡润湿覆盖率<75%附表4 焊点状况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附表1 焊点润湿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1焊点表层总体呈现光滑和与焊接零件由良好润湿;部件的轮廓容易分辨;焊接部件的焊点有顺畅连接的边缘;2表层形状呈凹面状.可接受的焊点必须是焊接与待焊接表面,形成一个小于或等于90度的连接角时能明确表现出浸润和粘附,当焊锡量过多导致蔓延出焊盘或阻焊层的轮廓时除外.1不润湿,导致焊点形成表面的球状或珠粒状物,颇似蜡层面上的水珠;表面凸状,无顺畅连接的边缘;2移位焊点; 3虚焊点.洞区域或表面瑕疵;和焊盘润湿良好;形状可辨识;周围100%有焊锡覆盖;覆盖引脚,在焊盘或导薄而顺畅的边缘. •焊点表层是凹面的、润湿良好的焊点内引脚形状可以辨识.•焊点表面凸面,焊锡过多导致引脚形状不可辨识,但从主面可以确认引脚位于通孔中;•由于引脚弯曲导致引脚形状不可辨识.附表5 有引脚的支撑孔-垂直填充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润湿角度=360°焊锡润湿覆盖率=100% •周边润湿角度≥330°•焊盘焊锡润湿覆盖率≥75%•周边润湿角度<330°•焊盘焊锡润湿覆盖率<75% 附表6 焊接异常-暴露基底金属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露基底金属·基底金属暴露于:a〔导体的垂直面b〔元件引脚或导线的剪切端c〔有机可焊保护剂覆盖的盘·不要求焊料填充的区域露出表面涂敷层·元件引脚/导体或盘表面由于刻痕、划伤或其它情况形成的基底金属暴露不能超过对导体和焊盘的要求附表7 焊接异常-针孔/吹孔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良好、无吹孔·润湿良好、无吹孔·针孔/吹孔/空洞等使焊接特性降低到最低要求以下附表8 焊接异常-焊锡过量-锡桥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桥·横跨在不应相连的两导体上的焊料连接·焊料跨接到非毗邻的非共接导体或元件上附表9 焊接异常-焊锡过量-锡球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现象·锡球被裹挟/包封,不违反最小电气间隙注:锡球被裹挟/包封连接意指产品的正常工作环境不会引起锡球移动·锡球未被裹挟/包封·锡球违反最小电气间隙附表10 引脚折弯处的焊锡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折弯处无焊锡·引脚折弯处的焊锡不接触元件体·引脚折弯处的焊锡接触元件体或密封端附表11 焊接异常-反润湿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良好、无反润湿现象·润湿良好、无反润湿现象·反润湿现象导致焊接不满足表面贴装或通孔插装的焊料填充要求附表12 焊接异常-焊料受拢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料受拢·无焊料受拢·因连接产生移动而形成的受拢焊点,其特征表力纹附表13 焊接异常-焊料破裂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料破裂·无焊料破裂·焊料破裂或有裂纹附表14 焊接异常-锡尖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圆润饱满没有锡尖·焊锡圆润饱满没有锡尖·锡尖违反组装的最大高度要求或引脚凸出要求1.5毫米·锡尖违反最小电气间隙附表15 镀金插头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插头上无焊锡·镀金插头上无焊锡·在镀金插头的实际连接区域有焊锡、合金以外其它金属附表16 焊接后的引脚剪切目标可接受不可接受·引脚和焊点无破裂·引脚凸出符合规范要求·引脚和焊点无破裂·引脚凸出符合规范要求·引脚与焊点间破裂。
pcb通孔焊接标准
pcb通孔焊接标准
PCB通孔焊接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孔径和孔深:通孔的孔径和孔深应符合元件引脚的尺寸要求,以保证元件可以完全插入通孔。
定位精度:通孔的位置应准确,以保证元件的安装位置正确。
圆度:通孔的圆度必须合格,以保证元件的插入良好。
表面处理:通孔的表面应符合标准要求,以保证元件的固定和连接。
电镀:通孔必须经过电镀处理,以保证导电性能。
检查:通孔必须经过严格检查,以保证其质量。
以上是PCB通孔焊接的一般标准,具体标准可能因生产厂家不同而有所差别。
PCB板焊盘与通孔的设计规范标准
PCB设计工艺规范1.概述与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印制板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工艺规范,适合于公司的印制电路板设计。
2.性能等级(Class)在有关的IPC标准中建立了三个通用的产品等级(class),以反映PCB在复杂程度、功能性能和测试/检验方面的要求。
设计要求决定等级。
在设计时应根据产品等级要求进行设计和选择材料。
第一等级通用电子产品包括消费产品、某些计算机和计算机外围设备、以及适合于那些可靠性要求不高,外观不重要的电子产品。
第二等级专用服务电子产品包括那些要求高性能和长寿命的通信设备、复杂的商业机器、仪器和军用设备,并且对这些设备希望不间断服务,但允许偶尔的故障。
第三等级高可靠性电子产品包括那些关键的商业与军事产品设备。
设备要求高可靠性,因故障停机是不允许的。
2.1组装形式PCB的工艺设计首先应该确定的就是组装形式,即SMD与THC在PCB正反两面上的布局,不同的组装形式对应不同的工艺流程。
设计者设计印制板应考虑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流程问题,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提高产品质量。
因此,必须慎重考虑。
针对公司实际情况,应该优选表1所列形式之一。
表1 PCB组装形式组装形式示意图PCB设计特征I、单面全SMD单面装有SMDII、双面全SMD双面装有SMDIII、单面混装单面既有SMD又有THCIV、A面混装B面仅贴简单SMD 一面混装,另一面仅装简单SMDV、A面插件B面仅贴简单SMD 一面装THC,另一面仅装简单SMD3. PCB材料3.1 PCB基材:PCB基材的选用主要根据其性能要求选用,推荐选用FR-4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基板。
选择时应考虑材料的玻璃转化温度、热膨胀系数(CTE)、热传导性、介电常数、表面电阻率、吸湿性等因素。
3.2 印制板厚度范围为0.5mm~6.4mm,常用0.5mm,0.8mm,1mm,1.6mm,2.4mm,3.2mm几种。
3.3 铜箔厚度:厚度种类有18u,35u,50u,70u。
THT设计工艺规范
作业规范------通孔插装THT设计工艺规范通孔插装THT设计工艺规范目录1、范围 (3)2、引用标准 (3)3、定义 (3)4、THT印制板的设计要求 (4)4、元器件的要求 (16)6、工艺材料 (16)7、生产工序 (17)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通孔插装对电子元器件、印制板设计、工艺材料和组装工艺的工艺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电子产品印制电路板的THT设计。
2、引用标准GB3131-88 锡铅焊料GB4677.10-84 印制板可焊性测试方法GB4677.22-88 印制板表面离子污染测试方法GB4588.1-84 无金属化孔的单、双面印制板技术条件GB4588.2-84 有金属化孔的单、双面印制板技术条件HB6207-89 航空用印制线路设计IPC-A-610B 电子装连的可接受条件SJ 2925-88 电视接收机用元器件的引线及导线成形要求QJ/Z 76-88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3、定义3.1 通孔插装技术(THT):through hole technology通过对印制板上钻插装孔,将元器件插入印制板表面规定的插装孔位并焊接牢固的装联技术。
3.2 组装件 assembly一些元器件或一些分别组装的元器件连接在一起,形成组装件。
3.3 印制板组装件 printed board assembly完成了元器件电子装联的印制板称为印制板组装件。
3.4 元件孔 component hole将元件接线端(包括元件引线和引脚)固定于印制板并实现电气连接的孔。
3.5 跨接线 jumper wiring印制板上的导电图形制成后,按原设计要求,在板上某两点之间另外增加的一种电气连接线。
3.6 连接盘(焊盘) land用于电气连接、元件固定或两者兼备的那部分导电图形。
3.7 元件面 component side布设总图上规定的装连构件面,通常指印制板上比较复杂和组装件比较多的一面。
3.8 焊接面 solder side与元件面相对的装连构件面。
印制电路板通孔元器件装焊工艺技术要求
QWGDZ-SC-BZ7.8-2008印制电路板通孔元器件手工装焊工艺技术要求(讨论稿)2008-01-15发布2008-05-01实施威高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发布印制电路板通孔元器件手工装焊工艺技术要求QWGDZ-SC-BZ7.8-20081. 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通孔元器件在印制电路板上安装和焊接的工艺技术要求和质量检验标准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印制电路板作为组装基板时通孔元器件的安装和焊接。
它是设计、生产、检验依据之一。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J165A-95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安装通用技术要求QJ3012-98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元器件通孔安装技术要求QJ3117-99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手工焊接工艺技术要求SJ20882-2003 印制电路板组件装焊工艺要求3.定义本章无定义。
4.设备和工具的要求4.1电烙铁手工焊接用的电烙铁应满足下列要求:a.手工焊接应使用温度能自动控制的电烙铁,烙铁的温度应定期效验;b.烙铁头的大小应满足焊接空间和连接点的需要,不应造成临近区域元器件和连接点的损伤;c.除采用自动调节功率电烙铁外,印制电路板组装见的焊接一般应用30-50w电烙铁。
微型器件及片状元件的焊接建议采用10-20w电烙铁;大型接线端子和接地线的焊接建议采用50-75w电烙铁;d.电烙铁工作时应保证良好的接地。
4.2剥线工具4.2.1导线绝缘层的剥除一般应使用热控型剥线工具。
4.2.2机械剥线应采用不可调钳口的精密剥线钳,并做到钳口与导线规格选择的唯一性。
4.3剪切和成型工具4.3.1剪切工具应保证导线或引线的切口整齐,无毛刺,无多余棱边或尖角。
4.3.2元器件引线成型一般应用专用工具、设备完成。
通孔插装技术
铆钉机
跨线机
2、自动插装AI
(1)插件机 插件机按所插元器件分类为:铆钉机、跨线机、轴向机、 径向机,如图所示。
轴向机
径向机
2、自动插装AI
(1)插件机 插件机按送件方式为:顺序式、编序式。
顺序式
编序式
2、自动插装AI
(1)插件机 自动插件机属于机电一体化的高精尖设备,系统组成主
要有:电路系统、气路系统、Fy定位系统(带工作夹具)、
1、通孔插装技术
(3)元器件的插装规则 4)在非专业化条件下批量制作电子产品的时候,通常是 手工插装元器件与焊接操作同步进行。应该先插装需要机械 固定的元器件,先焊接那些比较耐熟的元器件,如接插件、 小型变压器、电阻、电容等;然后再插装焊接比较怕热的元 器件,如各种半导体器件及塑料封装的元器件。
2、自动插装AI
在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里,THT常用的自动焊
接设备有浸焊机、波峰焊机,SMT采用的典型焊接设备是 再流焊设备。
5、插件元件焊接生产线工艺流程
插件元件焊接生产线工艺流程一般为:来料准备→元件 成型→插件→波峰焊接→剪脚→外观检测→补焊→功能测试
→老化→组装→返修。
插件元件焊接生产线设备布置图
器件,后插装那些高度较高的元器件,对于贵重的关键元器 件,应该放到最后插装,安装散热器、支架、卡子等,要靠
近焊接工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先插装的元器件妨碍后插装
的元器件,还有利于避免因为传送杀统振动丢失贵重元器件。
1、通孔插装技术
(3)元器件的插装规则 2)各种元器件的插装,应该尽量使它们的标记(用色码 或字符标注的数值、精度等)朝上或朝着易于辨认的方向,
并注意标记的读数方向应一致(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这
通孔插装元器件焊孔设计工艺规范(8-22)
通孔插装元器件焊孔设计工艺规范(8-22)通孔插装元器件焊孔、焊盘设计工艺规范1.0目的:规范元器件焊孔、焊盘设计,满足可制造性要求。
2.0适用范围:通孔插装元器件的焊孔、焊盘设计?3.0内容3.1定义3.1.1引脚直径:若无特殊说明,指圆形引脚的直径,或者指方形(含扁形)引脚截面的对角线长度,用d表示,如图3.1.1(a)、图3.1.1(b)所示。
3.1.2方形(或扁形)引脚截面尺寸:用w表示引脚宽度,用t表示引脚厚度,如图3.1.1(b)所示。
当方形引脚的宽厚比w/t大于2时称为扁形引脚。
3.1.3焊孔直径:圆形焊孔直径,用d1表示,如图3.1.1(c)所示。
3.1.4焊盘直径:圆形焊盘直径,用D表示,如图3.1.1(c)所示。
3.1.5椭圆(或方形)焊盘长度:用L表示,如图3.1.1(d)所示。
3.1.6椭圆(或方形)焊盘宽度:用W表示,如图3.1.1(d)所示。
(a) 圆形引脚元器件(b) 方形(或扁形)引脚元器件元件(c) 圆形焊孔及焊盘(d) 圆形焊孔及椭圆(或方形)焊盘3.2 焊孔3.2.1一般情况下,焊孔直径d1按表3.2.1选取:表3.2.1注1:无标准骨架的电感、变压器、多股线等误差较大的非标准元件,取上限。
单面板取下限。
注2:在仅有有限的几个插装元件,多数元件为贴装元件的情况下,有可能使用到通孔回流焊工艺,比如模块针脚的焊接。
3.2.2脚距精度较高,且定位要求也较高的元器件,如输入、输出插座等,焊孔直径等于引脚直径加上0.15~0.2mm 。
3.2.3方形引脚焊孔:3.2.3.1 w >2.5mm 时,设计为方焊孔(圆角R 为0.3~0.35mm,防止圆角影响插装),方焊孔尺寸如图3.2.3.1所示。
3.2.3.2 w <2 mm 时,设计为圆孔,焊孔直径d1=d+0.15~0.25mm, d 为引脚截面对角线长。
3.2.4扁形引脚焊孔:3.2.4.1 w <1.8mm 时,设计成圆孔,焊孔直径d1=d+0.15~0.25mm,d 为引脚截面对角线长。
PCB板焊盘及通孔的设计规范
PCB设计工艺规范1.概述与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印制板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工艺规范,适合于公司的印制电路板设计。
2.性能等级(Class)在有关的IPC标准中建立了三个通用的产品等级(class),以反映PCB在复杂程度、功能性能和测试/检验方面的要求。
设计要求决定等级。
在设计时应根据产品等级要求进行设计和选择材料。
第一等级通用电子产品包括消费产品、某些计算机和计算机外围设备、以及适合于那些可靠性要求不高,外观不重要的电子产品。
第二等级专用服务电子产品包括那些要求高性能和长寿命的通信设备、复杂的商业机器、仪器和军用设备,并且对这些设备希望不间断服务,但允许偶尔的故障。
第三等级高可靠性电子产品包括那些关键的商业与军事产品设备。
设备要求高可靠性,因故障停机是不允许的。
2.1组装形式PCB的工艺设计首先应该确定的就是组装形式,即SMD与THC在PCB正反两面上的布局,不同的组装形式对应不同的工艺流程。
设计者设计印制板应考虑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流程问题,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提高产品质量。
因此,必须慎重考虑。
针对公司实际情况,应该优选表1所列形式之一。
表1 PCB组装形式组装形式示意图PCB设计特征I、单面全SMD单面装有SMDII、双面全SMD双面装有SMDIII、单面混装单面既有SMD又有THCIV、A面混装B面仅贴简单SMD 一面混装,另一面仅装简单SMDV、A面插件B面仅贴简单SMD 一面装THC,另一面仅装简单SMD3. PCB材料3.1 PCB基材:PCB基材的选用主要根据其性能要求选用,推荐选用FR-4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基板。
选择时应考虑材料的玻璃转化温度、热膨胀系数(CTE)、热传导性、介电常数、表面电阻率、吸湿性等因素。
3.2 印制板厚度范围为0.5mm~6.4mm,常用0.5mm,0.8mm,1mm,1.6mm,2.4mm,3.2mm几种。
3.3 铜箔厚度:厚度种类有18u,35u,50u,70u。
器件插装、手工焊接工艺管理规定
指导文件器件插装、手工焊接工艺管理规定REV 版本APAGE页码 1 of 7 1目的规范插件焊接工序员工操作,减少人为故障。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插件焊接工序。
3 职责3.1 生产部负责拟制《器件插装、手工焊接工艺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3.2 品质部按照《器件插装、手工焊接工艺管理规定》对生产部员工的操作进行检验。
4 工艺要求4.1 热源零件插装参考标准4.1.1 定义:当零件之机能开始运作后,温升≥ 10︒C者,该零件即称为热源零件(或发热组件),如功率电阻、功率半导体(含散热片)、及电磁零件等。
;4.1.2 当其它零件与热源零件太靠近时,会影响产品寿命,甚至造成安全危害问题;4.1.3 热源器件于PCB板间距要求:a≥3毫米,加散热装置者,例外处理4.1.4 标准情况:4.2非热源零件参考标准:4.2.1根据设计要求将器件本体架高或平贴PCB在PCB线路板上。
指导文件器件插装、手工焊接工艺管理规定REV 版本APAGE页码 2 of 7 4.2.2器件与PCB板间距标准零件平贴于基板时,架高距离 1mm;让步接收条件:不影响后续工作。
4.2.3器件插装标准插装良好,平贴在线路板板面上,器件管脚扭曲时,管脚间距大于等于1mm为合格。
a ≥1mm 为合格4.3零件与零件之间距:4.3.1非绝缘零件:零件可导电且无绝缘材料被覆或有金属裸露,例如:散热片、保险丝、晶体管(TO220包装)等;4.3.2绝缘零件 : 零件不导电或金属部位有绝缘材料被覆无裸露,例如:铝质电解电容、电阻等;4.3.3绝缘零件与非绝缘零件最小间距1 mm。
4.3.4非绝缘零件与非绝缘零件最小间距4 mm,若有特殊要求不在此限。
指导文件器件插装、手工焊接工艺管理规定REV 版本APAGE页码 3 of 74.4 几种常见的不能接受的插件质量问题:两个零件插同一位置漏插移位一边未插入4.5手工焊接操作正确方法:(五步法)4.5.1准备焊接:左手拿焊丝,右手握烙铁,烙铁头应保持干净且温度可以熔化焊锡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孔插装元器件焊孔、焊盘设计工艺规范
1.0目的:规范元器件焊孔、焊盘设计,满足可制造性要求。
2.0适用范围:通孔插装元器件的焊孔、焊盘设计?
3.0内容
3.1定义
3.1.1引脚直径:若无特殊说明,指圆形引脚的直径,或者指方形(含扁形)
引脚截面的对角线长度,用d表示,如图(a)、图(b)所示。
3.1.2方形(或扁形)引脚截面尺寸:用w表示引脚宽度,用t表示引脚厚
度,如图(b)所示。
当方形引脚的宽厚比w/t大于2时称为扁形引
脚。
3.1.3焊孔直径:圆形焊孔直径,用d1表示,如图(c)所示。
3.1.4焊盘直径:圆形焊盘直径,用D表示,如图(c)所示。
3.1.5椭圆(或方形)焊盘长度:用L表示,如图(d)所示。
3.1.6椭圆(或方形)焊盘宽度:用W表示,如图(d)所示。
图3.1.1
(a) 圆形引脚元器件
(b) 方形(或扁形)引脚元器件
元件
(c) 圆形焊孔及焊盘(d) 圆形焊孔及椭圆(或方形)焊盘
3.2 焊孔
3.2.1
一般情况下,焊孔直径d1按表选取: 表
注1:无标准骨架的电感、变压器、多股线等误差较大的非标准元件,
取上限。
单
面板取下限。
注2:在仅有有限的几个插装元件,多数元件为贴装元件的情况下,
有可能使用到
通孔回流焊工艺,比如模块针脚的焊接。
3.2.2
脚距精度较高,且定位要求也较高的元器件,如输入、输出插座等,焊孔直径等于引脚直径加上~。
3.2.3
方形引脚焊孔:
3.2.3.1 w >时,设计为方焊孔(圆角R 为~,
防止圆角影响插装),方焊孔尺寸如图所示。
3.2.3.2 w <2 mm 时,设计为圆孔,焊孔直径d1=d+~, d 为引脚截面对角线长。
3.2.4
扁形引脚焊孔:
3.2.
4.1 w <时,设计成圆孔,焊孔直径d1=d+~, d 为引脚截面对角线长。
3.2.4.2 w >时,根据t 值大小设计为长方孔或长圆孔,如图所示。
t >时,焊
孔设计为长方孔(圆角R 为~,防止圆角影响插装),长方孔焊孔宽度T=t+,焊孔长度L=w+~;t <时,焊孔设计为长圆孔, 长圆孔焊孔宽度T=t+,且T ≥,长圆孔焊盘长度L=w+t+)15.0(15.0 t 。
长方焊孔
图3.2.4
3.2.5焊孔直径d1要形成序列化:在建立元件封装库时,要将孔径换算成
英制单位(mil),并形成序列化,当d1≤52mil时,按4mil递减,取
52mil、48mil、44mil、40mil、36mil、32mil、28mil、24mil.当d1
>52mil时,按5mil递增,取55mil、60mil、65mil、70mil、75mil、
80mil……。
3.3焊盘:
3.3.1一般情况下,焊盘直径根据表选取,但为了使焊盘间距足够大,多
层板焊盘直径允许在此基础上减小10-20%(在第项中用Dmin表示)。
表
3.3.2当受脚距限制,按表选取的焊盘的间距小于1mm时,采用椭圆焊盘.
椭圆焊盘宽度W=d1+K(单面板K取,多层板K取),椭圆焊盘长度L=2~
或L=d1+,取两个L值中的较大值。
此项不适用于类似间距双排插座的
元件,因为椭圆焊盘会减小其中一个方向上的焊盘间距。
3.3.3焊盘与焊孔需同心。
3.4焊孔间距需按照器件规格书提供的数据设计.注意公制与英制的换
算,如100mil等于,而不是,这一项对于直线多脚排列的元件来说,
更为重要。
3.5常见插装元器件引脚直径d、焊孔直径d1、焊盘直径D配合速查:3.5.1若无特殊说明,“引脚直径d”指圆形引脚截面直径最大值,见图所
示。
“引脚截面尺寸”指方形(或扁形)引脚截面尺寸w*t的最大值。
3.5.2椭圆(方形)焊盘尺寸为W*L。
若无特殊说明,椭圆(或方形)焊盘长L
与引脚排列方向垂直(多排脚元器件以引脚排列数最多的方向定为引
脚排列方向)。
3.5.3焊盘有三种规格,根据布局密度(影响焊盘间距)和安规距离,单面
板选D或椭圆焊盘W*L;多层板可在三种焊盘中选取一种,布局密度
高时,建议优先选取Dmin或椭圆焊盘w*L。
3.5.4三端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等)类:
注3、注4、注5:为使焊孔相同,且保持较大的焊盘间距,焊孔间
距比引脚间距加大了6mil。
另外也是为了使TO225AA、TO126、SOT32
封装兼容(MJE172、MJE182有不同的封装)。
3.5.5电解电容类:
注9、注10:焊孔间距比脚距略有增大。
注11:本体长度不同,引脚直径不同。
为了兼容,焊孔直径相同。
3.5.6集成电路类:
3.5.7热敏电阻类:
3.5.8压敏电阻类(引脚间距沿本体径向的分量为E,沿本体厚度方向的分量
为A,如图所示):
3.5.9插针、插座类:
3.5.10用组合螺钉的装配孔:
3.5.11放电管:
注15:方焊盘仅用于后焊焊盘一端。
3.5.12带引线保险管(品牌:HOLLY):
3.5.13电位器:
3.5.14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