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羽忠义形象的双重特征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气与忠诚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气与忠诚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气与忠诚演义三英战吕布,五关斩六将,当中有一位武艺高强、义气过人的英雄,他就是关羽。

关羽作为蜀国五虎上将之一,以其忠诚不渝、义气勇敢而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本文将从关羽的义气与忠诚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

一、关羽的义气关羽作为刘备最亲密的兄弟,对刘备忠诚无比,对友谊更是视若珍宝。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与刘备一道北伐时,曾被敌人拖入泥潭中。

关羽面临危险,刘备却没有及时前来救援,这时谁也没有料到关羽会如此坚定。

不仅没有责怪刘备,他还豪气万丈地说:“妙才之气几时灭?纵使沧海变桑田,我心向阳披十万!”这一番话正是关羽的忠诚和义气的象征。

他坚信刘备的能力,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兄弟之间的义气和忠诚之中。

关羽的义气也体现在他对友谊的执着和忠诚。

在赤壁之战中,关羽被孔明派去接应周瑜。

然而由于误会,关羽差点丧命于大敌之手。

虽然关羽身陷绝境,但他并没有怨恨周瑜,而是理解了周瑜的苦心,甚至还放过了让他陷入险境的黄盖。

这一切都彰显了关羽对友谊的高度重视和义气的表现。

他的义气和忠诚即使面对生死之际也丝毫不减,充分展现了他作为英雄的风采。

二、关羽的忠诚关羽的忠诚不仅表现在对刘备的忠诚上,还体现在他对蜀国的忠诚。

在刘备称帝之后,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

然而,当蜀国陷入危机,刘备去世后,刘备的子嗣刘禅即位,处境岌岌可危。

关羽深知蜀国的重要性,他忠诚地为蜀国效力,努力保卫蜀国的安全。

在他去世前,关羽还特意嘱托自己的儿子关平和关兴要尽己之力,保卫家国安宁。

这种忠诚不仅是对刘备的忠诚,更是对蜀国的忠诚。

关羽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忠诚精神,至今令人感动。

关羽的忠诚也体现在他对好友的关怀上。

在曹魏追击刘备的过程中,关羽留下了儿子关平保护刘备的妻子刘夫人和儿女。

虽然关羽知道自己面临危险,但是他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选择继续追击。

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忠诚的行为,关羽不顾个人安危,始终按照自己对刘备和蜀国的忠诚,为了朋友和国家奋不顾身。

关羽忠义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性格特点

关羽忠义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性格特点

关羽忠义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性格特点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性格特点:《三国演义》是一部忠义智勇的英雄颂歌。

关羽是一个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

他是一位忠于蜀汉、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豪杰;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威震华夏的英雄。

但当他被尊为“五虎上将”之首后,随着地位的提高,他变得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刚愎自用,并因此错失良机,释放被困的敌酋曹操;也因此失荆州走麦城,可谓因小失大,给蜀汉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总观关羽,是一个性格复杂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不能一味赞誉他,也不能一味诋毁他,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人物形象。

他的悲剧命运不但不影响英雄形象的神威,反而使之更加真实可信。

关键词:忠贞神勇义薄云天刚愎自用因小失大元末明初问世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

《三国演义》是一部忠义智勇的颂歌。

它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他们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正面与负面的特征,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着力赞美了忠义智勇的性格。

这里虽然有很强烈的封建色彩,但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至今仍给读者以积极向上的影响。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智勇兼备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在三国中战将如云,而独有关羽被称为“绝伦逸群”①,与曹操、诸葛亮并列为“三绝”②的原因。

也是他被历代仁人志士奉为修身、厉志、敬业的人生楷模所在。

一、忠贞神勇、义薄云天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

是作者热烈颂扬的英雄人物,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从他的外表到内心,无不闪烁着与众不同的英雄气度。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就《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说过:“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宽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③。

鲁迅先生看到了人物性格深层结构的东西。

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义”,既不同于儒家的“仁义”,也不同于庸俗的“义气”,而是一种具有崇高、正义、神勇、刚直意义的“义气”——正义之气。

关羽义薄云天三国演义中的忠勇英雄形象

关羽义薄云天三国演义中的忠勇英雄形象

关羽义薄云天三国演义中的忠勇英雄形象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巨著,书中描绘了许多英雄人物,而关羽则是其中一位备受尊敬的忠勇英雄。

他的形象在演义中被塑造得极其鲜明,具备了许多令人敬佩的特质。

本文将从关羽的忠诚、正直、勇敢和博爱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

首先,关羽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

他奉刘备为主,一生都将忠诚和效忠放在首位。

在刘备与曹操矛盾激化后,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安全,毅然选择离开曹操投奔刘备。

这个决定体现了关羽的忠诚和对义气的坚守。

即使在功名利祸面前,他依然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主公,并在后来举荐了诸葛亮,为刘备的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其次,关羽以其正直的品性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无论是与张飞的关系,还是在与曹操和刘备之间进行权衡抉择时,关羽都秉持着自己的原则。

他一直对张飞兄弟情深义重,关键时刻才敢责备张飞的鲁莽行径,以警示他遵守纪律。

而当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后,关羽选择了离开曹操,归于刘备,证明了他坚持正道和价值观的决心。

勇敢无畏是关羽英雄形象的重要特质之一。

无论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还是在千钧一发之际保护刘备,关羽总是毫不犹豫地迎向危险。

他的威名远播,并因此得到了“武圣”的称号。

著名的长坂坡之战中,关羽率领少数兵力成功抵抗了数十万敌军的围攻,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勇气和战略智慧。

这些战斗场景不仅展示了关羽的英勇,也凸显了他对于正义的追求和维护的决心。

最后,关羽以其博爱的品格与人民息息相通。

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关羽因其仁爱之心,借箭之诚而得到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他关心百姓的疾苦,不仅一直保护着刘备,还时常在各地设立救济粮仓,让人民得到帮助。

这种广济天下,乐善好施的精神让他在民众中赢得了极高的声望,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总结起来,关羽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位忠诚、正直、勇敢和博爱的英雄。

他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并且一直以来都是被广泛称颂和崇拜的对象。

关羽义薄云天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向我们证明了忠诚、正直、勇敢和博爱是伟大英雄的真正标志。

对于关羽的评价

对于关羽的评价

《对于关羽的评价》一、忠肝义胆——关羽那可真是忠肝义胆的典范啊!想当年,他和刘备、张飞桃园结义,那誓言可是刻在了骨子里。

不管遇到啥困难,啥诱惑,他都始终坚定不移地追随刘备。

就说曹操那时候对他多好啊,又是送金银财宝,又是封官加爵,可关羽心里就只有他大哥刘备。

他过五关斩六将,啥都挡不住他去找刘备的脚步。

这得是多深的情义,多坚定的忠心呐!咱就说咱身边要是有这么个重情重义的朋友,那得多靠谱,多让人安心啊!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二、武艺高强——关羽的武艺那可不是吹的,简直厉害得没话说!温酒斩华雄那事儿,你听听就觉得霸气。

当时华雄在战场上那叫一个嚣张,好多将领都败在了他手下。

关羽站出来的时候,大家还都有点担心呢。

结果呢,他出去没一会儿,就提着华雄的脑袋回来了,而那杯酒还热着呢!这速度,这实力,简直让人惊叹不已。

就好比在篮球场上,一个人单枪匹马,连连突破对方防线,轻松得分,那得多牛啊!关羽就是这样的高手,在战场上威风凛凛,让敌人闻风丧胆。

三、有勇有谋——别以为关羽只是个会打仗的武夫,他可聪明着呢,有勇有谋!水淹七军就是他的杰作。

他巧妙地利用了天气和地理条件,把敌军给打得落花流水。

这就像下棋一样,他能看到好几步之后的局势,提前布局,然后一招制胜。

要是他生在现代,去玩策略游戏,肯定也是个高手。

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进攻,什么时候该防守,怎么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这种有脑子的猛将,可真是不多见啊!四、骄傲自负——不过呢,人无完人,关羽也有他的缺点,就是有点骄傲自负。

他太相信自己的能力了,有时候就会轻视对手。

比如说他守荆州的时候,就有点大意了。

他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没把东吴的那些人放在眼里。

结果呢,中了东吴的计,最后丢了荆州,自己也落得个不好的下场。

这就像一个学习很好的学生,觉得自己啥都会了,考试的时候就不认真,结果就考砸了。

所以啊,咱们就算有本事,也不能太骄傲,得时刻保持警惕。

你觉得呢?五、重情重义——关羽对兄弟的情义那真的是没得说。

关羽的忠诚与义气

关羽的忠诚与义气

关羽的忠诚与义气关羽,字云长,亦有古之威名,为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之一,他以其忠诚与义气而闻名于世。

他以忠诚坚守信仰,义气保护兄弟,用行动诠释了古代武士精神的最高境界。

本文将从忠诚与义气两个方面分析关羽的品质,并探讨他的影响。

关羽是刘备的亲信将领,他对刘备忠诚不二。

即便在困难的时刻,关羽也没有动摇过自己对刘备的忠诚。

例如当刘备处境危险,面临敌对势力的围攻时,关羽并未选择背叛,而是果断地决定留在主公身边。

他深知自己身为一个武将,要为刘备效劳,要为国家、民族而奋斗,忠诚是他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关羽的这种忠诚感激励了其他将士,他们纷纷效仿关羽的榜样,因为他们知道,忠诚是他们战胜困难、克服挑战的关键。

除了对主公的忠诚,关羽还表现出了非凡的义气。

关羽与张飞一起,并肩作战,形成了“桃园三结义”的典故。

义气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表现兄弟情谊和义不容辞责任感的一种方式。

关羽和张飞是桃园结义的兄弟,他们一直互相帮助、支持、保护对方,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关羽和张飞的义气关系,超越了个人利益和争斗,体现了他们忠诚友情的最高境界。

这样的义气精神,不仅仅在三国时期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在后世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

关羽的忠诚与义气不仅仅对个人有着积极的影响,更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忠诚精神激励了其他将士,让他们也开始考虑忠诚和义气的重要性。

关羽的形象成为了后人口中忠义之人的代表,他的故事被广为流传,并形成了忠诚和义气的重要符号。

人们通过关羽的事迹,明白了忠诚与义气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意义。

关羽的品质在历史上被奉为楷模,也影响了后世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总之,关羽作为三国时期的名将,以其忠诚与义气而蜚声于世。

他的忠诚感激励了其他将士坚守信仰,而他与张飞的义气关系成为兄弟情谊的楷模。

关羽的品质与他的故事不仅仅在当时受到尊敬,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忠诚与义气的精神提醒了人们关于忠诚和义气的重要性,并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

浅谈关羽的忠义形象摘要:《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众人皆知,他为人勇猛、忠义、智慧,他的忠义精神为后人所推崇和膜拜,在感叹他侠义忠勇的同时,也在努力学习他的忠义精神。

在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最终把他塑造成忠义的楷模,勇武智慧力量的化身,同时也是寄托了后人对忠义之士的渴望。

我将从关羽的言语行动,勇猛智慧,曹操爱惜其才和关羽对后世的影响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关羽的忠义形象。

关键词:关羽;忠义;智慧;崇拜谈起关羽,人们的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三国演义》所描绘的“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人称其为“美髯公”,“头戴青巾,身着绿色战袍,手拿青龙偃月刀,足跨追风赤兔马”的英雄形象。

他身披战袍,左手捻须,右手拿一本《春秋》,专注读书的形象至今还清晰的留存在人们的脑海中。

[1]千百年来,关羽被尊称为“武圣”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武力超群,而在于他有智谋有胆识有谋略。

这些特点不仅仅为那些侠客武士所崇拜,并为士子圣贤所赞扬。

他的这些外表形象实际上是对其忠义智慧胆识文化特色的表现。

时至今日,不少地方还有关羽的庙宇,正说明对他的崇拜热情到现在也没有丝毫的减弱。

他能有如此待遇并不是因为后人崇拜他的武力,而是推崇他的忠勇、守信、仁义。

一、以言语、行动写忠义在作品中主要体现关羽的核心品质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通过其语言、行动写出他的性格特点,来展示“忠义”形象,他的这些品格特点震撼着人的内心,不仅在当时为人感叹,到现在人们也是极为推崇。

他也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自己许下的忠义诺言。

(一)刘、关、张三豪杰桃园结义小说从一开始,通过写“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着力刻画了关羽的高大威武忠义双全的形象,从人物一出场就对关羽的忠义作出质的规定。

视其形貌:“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2]关羽英雄洒脱的气质,忠厚重义的品格,使我们如见其人。

《三国演义》人物解析:关羽的忠诚和义气

《三国演义》人物解析:关羽的忠诚和义气

《三国演义》人物解析:关羽的忠诚和义气《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经典的历史小说,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之间的斗争和勇猛无畏的战争。

其中,关羽作为刘备的义兄,以其忠诚和义气让人们刮目相看。

本文将对关羽的忠诚和义气进行深入分析。

一、关羽的背景和性格特点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与刘备、张飞结为桃园三结义,成为刘备的亲密兄弟。

关羽身长八尺,面如满月,骑赤兔马,使青龙偃月刀,英勇威猛。

他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勇猛的战斗能力,备受下属和同僚的钦佩。

二、关羽的忠诚与义气1. 忠诚: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可谓无可挑剔。

他始终忠心耿耿地跟随刘备,为了保护刘备张目成就大业,甘愿化身千刀万剐的阎罗王,也不屈服于敌人。

在白帝城之战中,关羽身陷敌境,虽然孤军奋战,却从未背弃刘备的嘱托,表现出了他对主公的无尽忠诚。

2. 义气:关羽对朋友和亲人都有着深深的义气。

他甘愿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来保护刘备和张飞这两位兄弟。

在赤壁之战中,关羽发现曹军强大,刘备无法与之抗衡,他决心带着刘备的妻儿去投靠东吴,以确保刘备的安全。

关羽不忍看着自己的宗族流落他乡,最终决定封授称号和领土。

他真正做到了"千里走单骑,关山度且难",充分展现了他对亲人的无尽义气。

三、关羽的代表作及评价1.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在此章节中独自一人闯过了五关六将,展现了他勇猛无敌的英勇形象。

这一壮举也让人们对他的忠诚和义气有了更深的认识。

2. 《火烧博望坡》:关羽在此战中以“独活小霸王”的威猛战斗风格,单枪匹马独自突入博望坡,火烧敌军粮草,击溃曹军。

这一战绩彰显了他的忠诚和义气,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信任和崇敬。

关羽的忠诚和义气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英雄之一。

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塑造了一位忠诚、正直、勇敢无畏的英雄形象,也给人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关羽所展现出来的忠诚和义气,不仅仅是对亲人和朋友的表达,更是对信仰和价值观的坚守。

《三国演义》关羽忠义形象的双重特征

《三国演义》关羽忠义形象的双重特征

《三国演义》关羽忠义形象的双重特征《三国演义》关羽忠义形象的双重特征《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与诸葛亮、曹操被称为“三绝”。

作者精心加工了一个个传奇故事,对关羽的传奇经历浓墨重彩,成功地塑造了关羽“精忠贯日月,大义薄云天”的忠义形象。

但同时由于封建时代的局限性,关羽的忠义思想中又包含有诸多复杂的负面因素。

一、关羽忠义观的正面效应1、舍生取义的精神。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可见儒家的荣辱观认为生存必须“以义为上”,把人的道义价值看作高于物质利益,同时强调要把道德原则转化为行动主体的道德动机。

关羽就是这种舍生取义精神的历史典型代表,为了成全忠义,他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儒家强调“主忠信”,要求对君主忠诚不二、对兄长忠义、对朋友信义。

关羽自幼读书,学春秋大义,深受儒家忠义、仁义思想的影响。

关羽认为:“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桃园三结义,其誓词“同心协力,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就体现了关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在三国演义败走麦城的章节中得到充分表现。

由于樊城未能及时拿下,曹操又遣大将徐晃率军救援,致使进攻受阻,孙权则乘虚袭夺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北伐失败,退守麦城。

虽然自己已然负伤,但关羽仍企图夺回荆州,面对敌将仍勇敢迎战,绝不投降东吴。

面对东吴诸葛瑾劝其识时务者为俊杰,早日归降时,关羽义正辞严拒绝。

关羽的忠义形象闪耀出愈加夺目的光彩。

2、蔑视荣华的气节。

义、利关系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一个主要论题,也是其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

追求荣华富贵是人的初始本能,儒家贵义贱利认为“义”重于“利”,反对见利忘义,索取不义之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关羽从桃园结义直至战死沙场,长达35年的岁月里,在当时社会混乱,王室衰微,群龙无首的形势下,他始终忠实蜀国,至死不渝,视金钱如粪土,不贪图个人富贵荣华,不舍弃义这个根本去追求富贵,不因为贪图安逸的生活而放弃对义的追求。

关羽的主要事迹及性格

关羽的主要事迹及性格

关羽的主要事迹及性格导读:本文是关于关羽的主要事迹及性格,希望能帮助到您!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羽的性格特点供大家参考!关羽的性格特点三篇关羽的性格特点一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关羽的性格特点二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中,有许多优秀的历史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为后世子孙对前朝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真实的材料。

作为文学作品,与真实的历史资料是不尽相同的,文学作品可以夹杂作者的个人情感,可以将人物塑造地更加丰满,刻画地更加形象生动。

《三国演义》作为众多优秀历史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主要讲述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兴衰历程,以三国的兴亡作为写作线索,生动描绘出了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塑造出了一大批生动丰满的形象,至今仍为世人所周知和称颂。

《三国演义》在人物的塑造上成就最高,在战争场面的描绘上也十分优秀,读者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为最生动的人物形象之一,关羽的形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称颂,并最终赋予了他“武圣”的美称,与孔子的“文圣”并称于世,也被许多人视为财神的化身,在广大人民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但是这毕竟是经过小说作者集大成的塑造,再加上人们其赋予的情感色彩,才形成这样的局面。

关羽的性格既有积极值得推崇的一面,又有消极不值得学习的一面,下面将对其性格色彩进行客观的分析。

二、关羽性格形象中积极的一面关羽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忠贞不贰、义薄云天、威武神勇等等。

关羽形象分析11

关羽形象分析11

重情重义,有勇有谋,、《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虽忠义勇谋兼具,但过于骄傲。

一、重“小义”而不顾“大义”关羽逃亡江湖、结义桃园、华容道释曹等壮举无不显示其义薄云天,而这种“义”是“民间市井”的豪侠之义,而非“共扶汉室”的民族大义。

这种“小义”与“大义”的碰撞成为关羽悲剧性格的基点。

二、气量小,不能容物关羽在与人相处时的气量之狭小,成为他悲剧性格的致命点。

如对待诸葛亮、马超、黄忠等,均暴露出其气量狭小,不能容物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却是兵家大忌。

三、“刚而自矜”,因小失大“刚而自矜”的性格最终导致了他大意失荆州、走麦城,被困杀的悲剧性格。

结语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悲剧性性格探源《三国演义》众多名将之中,关羽可谓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圣叹外书》中曾盛赞“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者,莫如云长。

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 。

1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在三国那个属于英雄的时代却演绎出悲剧性的人生。

他,手刃势豪,而逃亡于江湖。

他,纵横沙场三十余年,立下赫赫战功却因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不仅令自己陷入被困被杀的悲惨境地,亦导致刘备、张飞殒命,蜀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神威勇武的盖世英雄在那个群雄逐鹿,各领风骚的时代却抒写了自己上不能报国家,下不能安黎庶,自身亦遭困杀的一生,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剧而这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依我个人之见,应归于关羽悲剧性的性格。

正可谓“性格决定命运”。

一、重“小义”而不顾“大义”众所周知,关羽以“义绝”盖称于世。

他杀了势豪,逃亡江湖缘于豪侠仗义;他挂印封金,过关斩将,历尽艰难险阻,重归故主,缘于桃园结义;华容道上义释曹操缘于酬恩之义……关羽用自己的一生高扬起“ 义” 的旗帜,他也因此而备受世人推崇。

而此种“义”笔者认为是“小义”而非“大义”,是所谓的“民间市井”的豪侠之义,而非“共扶汉室”之民族大义。

关羽的人物性格如何

关羽的人物性格如何

关羽的人物性格如何关羽,字云长,原为群雄纷争时期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之一。

他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被誉为忠诚勇猛的典范。

关羽的人物性格如何?本文将从义气、忠诚和勇猛三个方面来逐一阐述。

首先,关羽的人物性格体现了崇尚义气。

义气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关羽则成为义气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与刘备、张飞结下了桃园三结义,立下了终生的誓言。

无论在何时何地,关羽都是忠诚于刘备的朋友和战友。

在官渡之战上,关羽身负重伤后被曹操俘虏,曹操想要收为己用。

但关羽宁死不屈,坚守着自己的义气,最终决心舍命而不被曹操所用。

这一切都表明了关羽对义气的高度珍视和不可动摇的信仰。

其次,关羽的忠诚是他人物性格的鲜明特点之一。

关羽一心报效刘备,为其出生入死,始终没有动摇过。

在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时,他更是身先士卒,勇猛善战。

在蜀国建立后,关羽被封为蜀军的大将军,是刘备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

然而,在荆州之战中,关羽独断专行,不顾刘备的命令,结果被敌军乱箭射杀。

他的忠诚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最后,关羽的勇猛无畏是他另一个显著的性格特点。

历史上关羽被称为武圣,他的武艺和勇猛无敌的战斗精神被世人所称颂。

在长坂坡之战中,关羽斩杀了曹操的五位将领,表现出了超凡的武力和战斗力。

他同时还是一位军事战略家,在赤壁之战中提出了火攻的策略,最终击败了曹军。

关羽的勇猛和战略才能使他成为蜀汉的重要支柱。

综上所述,关羽的人物性格如何,我们可以从义气、忠诚和勇猛三个方面来归纳总结。

他的忠诚于刘备、对义气的追求和无畏的勇猛让他成为了古代中国历史中备受敬重的英雄。

关羽的形象不仅在历史上留名,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品质和价值观。

关羽的性格特征

关羽的性格特征

II忠勇。

关羽之忠主要体现他自从跟随刘备后,不离不弃、生死相随。

曹操加重赏赐想要留住他,可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立即封金挂印追随刘备而去。

关羽之勇,主要体现单枪匹马冲进曹营,如入无人之境刺杀颜良,真正体现万人敌”之气概。

II好学。

吕蒙赞扬关羽的一点就是好学。

关羽特别喜欢阅读《春秋》,并且能流利引用相关的句子。

《春秋》一书崇尚忠义,时刻提醒他尊儒守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这与关羽性格相合,故《春秋》得到关羽青睐。

II坦荡。

曹操察觉关羽无意久留,派张辽去问关羽,关羽坦荡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关羽毫不隐藏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另外,关羽光明磊落,从不私底下搞小动作。

II爱士兵。

《三国志》有段话: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

说的是, 张飞很敬重士大夫,但是不知道爱护士兵;关羽正好相反,他对待士兵很好,但是和士大夫的关系很紧张。

关羽作为将军能真诚对待士兵,这在讲究等级观念的东汉末年来说,是不多见。

正因为关羽爱护善待士兵,他才能带好军队,称雄一时。

从另一角度来说,与士大夫处理不好关羽,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I好面子。

关羽听说马超投奔刘备,就写信问诸葛亮马超跟谁比较类似,言下之意是,他和马超哪一个更牛!诸葛亮何其聪明,回信给关羽说:马超可以和秦末汉初的鲸布,彭越有一比,再说高点和张飞不相上下,但绝对不如你大胡子关云长。

关羽看完信后还以示宾客,着实夸耀了一番。

II孤傲。

刘备受封汉中王,关羽在得知自己和张飞、马超、黄忠被封为上将后,很不满说:黄忠老卒,我何以与之为伍!”,明显骄傲自大。

据说,诸葛孔明还曾写了一封信给关羽说,公为前将军,马超次于张飞,黄忠怎能和您比!”,骄傲的关羽又将信给部下传阅,即得罪了马超、黄忠,又把诸葛孔明出卖了。

人物评析:关羽

人物评析:关羽

人物评析:关羽1. 介绍关羽(约公元160年-234年),字云长,刘备部下五虎将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英雄人物之一。

关羽以其忠诚、勇猛和仁义而著称,被誉为“武圣”。

2. 忠诚与义气关羽与刘备结拜为兄弟,从此开始了他的忠诚之路。

在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艰难时期,关羽一直坚守在刘备身旁,无论在战乱或逆境中,他始终不离不弃,忠心耿耿。

关羽被封为荆州牧后,他更加努力地为刘备谋划,忠诚不渝。

关羽的义气也是他的突出特点。

在官渡之战中,关羽主动离开刘备去援救携带刘备书信的妻子,尽管这可能会让刘备感到担心。

他的义气和忠诚感受到了周围人的高度赞赏和尊敬。

3. 勇猛无畏关羽的勇猛无畏也是他备受赞誉的原因之一。

他曾在官渡之战中单枪匹马地斩杀曹军大将颜良,更令曹军聞名於军中,威震一方。

他的武艺高强,刀术犀利,使敌人望风披靡。

在战场上,关羽横冲直撞,英勇无比,为刘备和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4. 仁义之心与关羽的勇猛相比,他的仁义之心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夷陵之战中,关羽曾赦免了被俘虏的敌人,给予他们机会重新加入蜀军。

他十分关心百姓疾苦,重视治理和平安,努力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5. 影响和评价关羽的忠诚、仁义和勇猛使他备受尊敬,被视为崇高的榜样。

他的形象在历史和文化中广为传颂,被后世称为“关二爷”。

许多文学作品、电视剧和影视作品都描写了他的生平和英勇事迹。

关于关羽的评价可以说是一致的。

他是一个位高权重但仍保持坚守原则和懂得尊重他人的人物。

他的人格魅力和对道义的追求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英雄人物。

6. 结论关羽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如忠诚、义气、勇敢和仁义。

他的故事启示了我们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原则,如何对待朋友和对他人的关心。

关羽的传奇故事和他的高尚品质将使他永远被人们所尊敬和怀念。

> 注:本文共计805字。

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与义 毕业论文

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与义  毕业论文

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与义内容摘要: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

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

其浓厚的悲剧色彩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他勇武超群、人品出众、义薄云天。

他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

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在悲剧的结局中使他的人格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关羽;忠;义;悲剧;命运。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

该书将许多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

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

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

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

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等等。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

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

应该说,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

罗贯中笔下塑造的关羽是一位悲剧英雄形象,他所处的诸侯纷争,三国争霸的乱世社会环境,以及自身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缺乏战略眼光等性格弱点共同酿就了其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

但正因为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知道关羽是个读书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人。

关羽的勇和吕布、张飞之流的勇不同,关羽的勇在于勇中有智,智中有义。

孔子云: “君子有勇无义为乱”。

关羽性格特点分析

关羽性格特点分析

关羽性格特点分析关羽,字云长,汉族,横店(今浙江绍兴)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之一,刘备的亲信好友。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武将之一,他不仅武艺高强,军事才能出众,而且品德高尚,坚守忠诚的原则。

以下是对关羽性格特点的分析。

一、忠诚正直关羽是忠诚正直的典范。

他对刘备十分忠诚,无论是刘备出征攻打巴蜀的时候,还是临终前交给他的刘备的儿子刘禅,他都坚决答应并且竭尽全力保护。

关羽对刘备体恤备至,倾尽全力辅佐刘备,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从不背离刘备,十分真诚地维护蜀汉王室的利益。

二、威严正气关羽是十分威严正气的人。

他虽然身材魁梧,但是他从不泰山压顶般的威压感却始终保持在心地的深处。

在刘备正式称帝成为蜀汉皇帝时,关羽作为重臣之一,对于刘备进行皇帝封号时表示了决然反对,并且保持了自己的为人,以身作则。

三、仁爱之心关羽有着仁爱之心。

在招兵买马的时候,他留下了关平带队,将三军士兵的妻子儿女送到了蜀地。

即使面对敌人,关羽也会尽力保护那些无辜的人们,使他们免受战火的波及。

关羽待人宽厚大度,尤其是对待俘虏,他相信只要给予这些人们机会,他们也可以好好做人,做事。

四、勇猛无敌的战斗能力关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之一,他具有勇猛无敌的战斗能力。

关羽的刀法独特,号称“刀剑无双”,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无人能敌。

不仅如此,关羽还经常战胜强大的敌人,充分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勇猛和无敌的战斗能力。

五、忍辱负重关羽有着忍辱负重的品质。

当关羽在曹军中被俘时,虽然受尽辱骂和刁难,但他却忍辱负重,并不卑不亢地生活。

在被曹操困于败军之险时,他带领部下坚守不退,后来获得了刘备的解围,成为了中国史书上的一大功绩。

六、诚实守信关羽临终前,交给儿子刘禅一封遗书,表示自己坚守忠诚这一原则并且教导儿子要以正直守信的为人之道。

关羽以自己的事例告诫后人,要不负所托,守信诚实,这一点是关羽性格中最为明显的特点。

在历史上,关羽以其崇高的品质和杰出的才能成为人们仰慕的楷模。

他的精神品质曾经对中国后世有着重要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三国演义之关羽的义气与忠诚解析

三国演义之关羽的义气与忠诚解析

三国演义之关羽的义气与忠诚解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文中塑造了许多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形象。

其中,关羽作为刘备的亲信将领,以其忠诚和义气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所展现的义气与忠诚,明确其形象塑造以及在故事中的发展。

一、义气的展示关羽是一个忠肝义胆之人,他在《三国演义》中展现了极高的义气,无论是对刘备还是他的兄弟刘备,关羽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和忠诚。

首先,关羽与刘备之间的义气是他形象塑造的核心之一。

关羽与刘备相识于冀州,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赤壁之战时,关羽守护刘备的妻儿,展现了对刘备的关心和保护之情。

同时,关羽对刘备的忠诚是无比坚定的,他一直追随着刘备,共同经历了无数征战,为刘备扫清障碍,夺取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关羽对兄弟刘备的殷切关爱以及他对义兄张飞的感情,也充分展现了他的义气。

在葭萌关之战中,关羽为了救援刘备,不顾自己的身家性命,独自击退曹操大军,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而在刘备和张飞去世后,关羽更是为他们建立了祠堂,展示了他对兄弟的深情厚意。

二、忠诚的体现与义气相伴的同时,关羽的忠诚也是他形象塑造中的重要一环。

无论在面对刘备还是在面对国家民族利益时,关羽始终表现出对刘备和国家的无私忠诚。

首先,关羽对刘备的绝对忠诚体现在他对主公的言听计从。

他在刘备身后马不停蹄,一心一意地帮助刘备实现他的愿望。

在刘备即将登上皇位时,关羽不顾自己的安危,决然带兵攻下蜀中,为刘备开辟了一片新的疆土。

可见,关羽的忠诚不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更是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的。

其次,关羽对国家民族利益的忠诚也是非常明显的。

他与张飞保卫荆州时,严守职责,捍卫了国家的安全。

在官渡之战时,尽管关羽已经成为曹操的部下,但当刘备重新夺回荆州时,关羽毫不犹豫地投奔刘备,表现出他对国家利益的高度认知和忠顺。

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所展现的义气与忠诚让人叹为观止,他的形象塑造不仅彰显了这样一位英雄人物的威严,更让人们深思忠诚与义气的重要性。

关羽的简介及性格特点

关羽的简介及性格特点

关羽的简介及性格特点关羽的简介及性格特点相信大家都知道忠义的化身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

关公及时关羽,大家知道关羽的性格特点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了关羽的简介及性格特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羽的简介及性格特点篇1他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大志于一身。

他集骄傲,狂妄,轻敌,自大于一身。

关羽,河东解良人。

在与刘备结拜之前一直亡命江湖,属于亡命之徒,亡命奔涿郡。

勇冠三军、万人敌……这些都说明亡命之徒的特点,比如许楮、臧霸等人都属于此类。

但是关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亡命之徒,最重要区别于张飞等人的是他还治《春秋》。

所以不管当时的人还是后世的人,都认为他是比张飞这种一般意义上的匹夫之勇高出一个档次的。

所以刘备可以把荆州交给他打理。

建安十七年,诸葛亮带张飞、赵云进川,很不放心的把荆州交给关羽。

在刘备看来,关羽是隆中战略计划中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最佳人选。

诸葛亮当时似乎也找不到更适合的人选。

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在赤壁之战前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关羽精甲水军万人,刘崎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这支原本刘表手下精锐的荆州水军正是关羽镇守荆州的主力军。

关于荆州的战事先不表。

除了“亡命”这一性格特点,关羽的另一特点是量小,不能容物。

最早是刘备得孔明之后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如果说当时关羽瞧不起刚刚二十出头刚出茅庐的小子还是正常的话,那么后来要于马孟起单挑就太不识大体、自负、不能容物了。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从这里,可以看出关羽完全是一个争勇斗狠的一介武夫,不识大体,诸葛亮的一封信还要遍示宾客孔明深知吾心也——虚荣!诸葛亮的这封信虽然缓解了暂时的矛盾,但是助长了云长的骄、傲之气。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与忠义之道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与忠义之道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与忠义之道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其中展现了众多英雄豪杰的形象。

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便是关羽。

关羽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将领,以其忠诚正直,勇武宏显的形象,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忠义之道的典范。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以及他所体现的忠义精神。

关羽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得极为高大正直,他的外貌与神态给人一种庄重威严的感觉。

他身高八尺,骑着一匹红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剑眉星眼,背负青龙偃月刀,英气逼人。

他的形象给人一种威严而又可靠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敬佩之情。

与此同时,他的为人也是非常有原则和忠诚的。

关羽以其对兄长刘备的绝对忠诚,被后人尊称为「关云长」。

他与刘备相互扶持,一同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

在刘备刚刚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关羽便立下誓言要为刘备效犬马之劳,不分昼夜,在乱世中铸就完美的兄弟之情。

关羽也绝对忠诚于他的朋友兼武将张飞,他们共同组成了著名的蜀汉「五虎上将」中的两员猛将。

他们相互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互相支持,是真正的忠义兄弟。

除了对兄弟的忠诚,关羽对待他人也是仁义礼智的典范。

在他占据襄阳期间,他对待俘虏和降将总是一视同仁。

他对一切敌人都表现出了十分的宽容与宽大,这也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

除了关羽的忠诚与仁爱,他的勇武也是令人称道的。

关羽在战场上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

他驰骋沙场,所向披靡,屡建奇功。

在赤壁之战中,他独自冲散东吴的数万大军,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之一。

他的勇猛与战斗的勇气使他成为了蜀国不可或缺的英雄。

在忠义道德的体现方面,关羽无疑是一个杰出的楷模。

他始终坚持忠诚于刘备,忠于蜀国,在面临困难和考验时不动摇,始终表现出高尚的品质和忠诚的态度。

与此同时,他对待朋友和敌人的仁爱与宽容也是他人难以企及的。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构建了一个忠义之道的典范。

他的忠诚与义气、仁爱与宽容、勇武与智慧相得益彰,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

三国演义之关羽的义气与忠诚

三国演义之关羽的义气与忠诚

三国演义之关羽的义气与忠诚关羽,历史上蜀汉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以无尚的忠诚和执着的义气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通过对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以及他展现的义气与忠诚的分析,来探讨关羽在历史和文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关羽的形象塑造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刘备的亲信好友和麾下将领,他是一个具有高大威严形象的人物。

他戴红头巾,面沉如水,留长须,身披青铜铠甲,手持青龙偃月刀,坐骑赤兔马,英勇威武,英俊潇洒。

关羽的形象塑造旨在展示他的英勇和威严,体现了他的忠诚和义气,也彰显了他作为一个武将应有的儒雅和品格。

二、关羽的义气关羽的义气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对刘备的忠诚和义气可以用"刮骨疗伤"、"刮目相看"来形容。

1. "刮骨疗伤"关公曾经在战场上与颜良、文丑交锋,最终战死。

他壮烈的死亡显示了关羽在维护刘备家族的忠诚和义气。

这种"刮骨疗伤"的表现方式使得关羽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2. "刮目相看"关羽与张飞是桃园三结义的成员,在耿直的性格下,关羽对弟弟张飞一直视如己出,指导他的战争策略,同时也教导他做人的道理。

这种"刮目相看"的义气使得关羽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展现了他作为兄长的责任和义务。

三、关羽的忠诚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同样令人敬佩。

他和刘备携手南征北战,一直到刘备建立了蜀汉势力,始终不离不弃。

在曹魏进攻蜀国时,关羽坚守襄阳,以自己的忠诚守护着刘备的家族。

关羽的忠诚表现不仅仅限于对刘备的效忠,他也对朋友和部下充满了忠诚。

他在长坂坡大败曹军后,原本可以趁胜追击,却选择了保护俘虏和老百姓。

这种充满忠诚和仁爱的行为,使他获得了更多人的敬佩和支持。

四、关羽的意义与作用关羽作为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的义气和忠诚感在历史和文学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历史意义关羽在历史上是一个杰出的武将和政治家,他以其才能和忠诚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

五个方面来表现关羽的忠义

五个方面来表现关羽的忠义

五个方面来表现关羽的忠义关羽是《三国演义》中重笔刻画的人物之一,他武艺高强,神勇盖世,同时又“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是忠义的化身。

笔者以为《三国演义》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表现关羽的忠义的:一、为义而盟。

关羽杀了本处势豪,逃难江湖,闻招军破贼,前来应募,结果与刘备,张飞幸遇,交谈甚是相投,于是三人在张飞庄后桃园结为兄弟。

这是第一回开篇所述。

标题不说“结拜”“结盟”,而说“结义”。

誓曰:“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可以说,“义”起领全篇,又贯穿全篇,成为全书中的一个神眼。

守义者便颂,背义者则伐,不论身在何方,皆用“义”来作褒贬的界限。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国鼎立,魏吴蜀相争,本无是非正邪之分,但小说就是要把蜀汉写作正面,曹魏定成反面,很多人对此不解以至反感,其实,这里面还是一个“义”在起作用。

刘关张重义,曹操背义,曹操最初行刺董卓不果,逃跑时对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九口,悉数杀尽,并且大言不惭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正是背义的宣言。

作者抓了一个“义’字,也使全书有了神韵。

关羽忠义一生,最后中了东吴吕蒙陆逊的计,战败被俘而死。

刘关张结义之后,便把相互之间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结果张飞蛮干,在军中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并且怒打要求放宽时限的下级军官,终于激怒范疆、张达。

二人杀了张飞然后夜投东吴.张飞为“义”而死,其间有冤亦有愚。

刘备在关羽被害之后,执意伐吴,被众人劝阻,似乎明白当下应集中精力对付曹魏,联吴讨魏的策略不能改变。

但张飞一死,刘备再也不能冷静分析形势,而是为“义”而动,兴兵伐吴,结果促成魏吴联盟,最终战败,病死白帝城。

刘备为“义”而死,其间有误亦有命。

桃园三结义,三人焚香盟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

”刘关张三人皆一生重义,相对而言,关羽的重义之举,更为完美一些。

二、守义而战。

兴兵之初,诸侯会集,共讨汉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关羽忠义形象的双重特征内容摘要:关羽是民间在历史真实性基础上倾情注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爱好,经过艺术加工塑造出来的封建时代偶像,在关羽身上体现了封建社会忠义的全部丰富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高度凝聚,对协调社会关系秩序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在关羽的忠义观为人们所推崇敬仰的同时,由于它身上深深打上了封建时代的烙印,体现了儒家忠义的色彩,暴露出狭隘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制约了社会文明前进的步伐,必然又存在许多消极因素。

本文通过丰富事例用历史辩证的方法全面阐述了关羽忠义观的正反两方面效应,充分肯定了关羽所表现的舍生取义的精神、蔑视荣华的气节、知恩图报的品质,也指出了关羽身上带有的忠一人而轻社稷、重私义而废公利、常骄矜而失大势的问题,认为对关羽忠义观要在扬弃的基础上,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对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关羽形象忠义特征前言《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与诸葛亮、曹操被称为“三绝”。

作者精心加工了一个个传奇故事,对关羽的传奇经历浓墨重彩,成功地塑造了关羽“精忠贯日月,大义薄云天”的忠义形象,“忠”包含对刘蜀集团的忠诚,对“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誓言的恪守。

“义”包含了“有恩必报”的人际关系准则,从而构成了关羽内在人格的支柱。

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在人们的心里关羽就是忠义的杰出代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推崇,传诵一时。

以往学者研究关羽的忠义时,往往走向两个极端,有的过分拔高关羽的忠义精神。

而有的又过分贬低关羽的忠义行为。

本文着力改变以往传统的关羽忠义的描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用辩证的眼光分析看待关羽的忠义观念,一方面通过描写关羽舍生取义的精神、蔑视荣华的气节、知恩图报的品质,肯定了关羽忠义的正面效应,关羽的这种忠义道德规范和伦理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学习借鉴。

另一方面又通过描写关羽忠一人而轻社稷、重私义而废公利、常骄矜而失大势,揭示了由于封建时代的局限性,关羽的忠义思想中又包含有诸多复杂的负面效应,必须坚决摒弃。

一、关羽忠义观的正面效应关羽忠义精神有着悠久而浓厚的历史渊源。

忠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义精神传播于古老的神州大地,构成了我们民族魂的要素之一,对我们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

小说作者和广大人民倾情注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爱好,创造和美化了关羽的品质,使之更加理想化,体现了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时代儒家审美趣味,对协调社会关系秩序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其正面效应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舍生取义的精神。

关羽自幼读书,学春秋大义,儒家强调“主忠信”,要求对君主忠诚不二、对兄长忠义、对朋友信义。

关羽深受儒家忠义、仁义思想的影响,认为“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桃园三结义,其誓词“同心协力,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就体现了关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也是这样实践的。

这在《三国演义》败走麦城的章节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

由于未能及时攻取樊城,曹操遣大将徐晃率军增援樊城,致使关羽进攻受阻。

孙权则乘虚袭夺了荆州。

关羽腹背受敌,北伐失败,退守麦城。

《三国演义》通过被围困境、诸葛劝降、生命威胁三个情景来描写关羽的舍生取义。

首先,在被围麦城时,关羽没有退缩,在自己已然负伤的情况下,而是仍意图夺回荆州,面对敌将挑衅勇敢迎战,清楚地表明了自己不变的“汉家”情结。

其次,在东吴诸葛瑾劝降时,诸葛瑾以识时务者为俊杰,劝其早日归降。

关羽义正辞严拒绝“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

”忠义之气直冲云天。

第三,在孙权以生命相威胁时,关羽厉声大骂,绝不贪生怕死而妥协,不惧生死,大义凛然。

“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表明了高尚的节操。

一代名将,最后终于为刘蜀集团献出了生命,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舍生取义的真谛,彰显了视死如归,坚韧不拨的精神。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儒家的荣辱观认为,生存必须以义为上,把人的道义价值看作高于物质利益,同时强调要把道德原则转化为行动主体的道德动机。

关羽就是这种舍生取义精神的历史典型代表,为了成全忠义,他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关羽的品德、气节和忠义形象闪耀出愈加夺目的光彩,为后人所景仰。

2、蔑视荣华的气节。

关羽从桃园结义直至战死沙场,长达35年的岁月里,在当时社会混乱,王室衰微,群龙无首的形势下,他始终忠实蜀国,至死不渝,视金钱如粪土,不贪图个人富贵荣华,不舍弃义这个根本去追求富贵,不因为贪图安逸的生活而放弃对义的追求,这在弃曹归刘事件中表现最为突出。

建安五年初,他被曹操所俘获,曹操当时为汉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已成为汉室太上皇。

关羽追随的刘备始终处在不得势的境遇中,长期颠沛流离、仰人鼻息。

《三国演义》此时将关羽置于强势曹操和弱势刘备的双向选择中,选择曹操意味着荣华富贵,选择刘备意味着苦累奔波。

归曹后,关羽极受曹操礼遇和赏识,曹操以客礼待关公,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时而赐金银,时而送美女,时而赠战袍,时而送宝马,真是细致入微。

而这些都不能动摇关羽为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的决心。

关羽身在富贵之中,美女金帛不足以动其心,高官礼遇不以移其志,新恩虽厚,旧义难忘,一举一动,一思一念,全在那存亡未卜、穷愁窘迫的结义兄弟身上,生则不背之,死则誓以共死。

在得知刘备下落后,便毅然挂印封金,弃曹归刘,斩关夺路千里独行。

义、利关系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一个主要论题,也是其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

追求荣华富贵是人的初始本能,儒家贵义贱利认为“义”重于“利”,反对见利忘义,索取不义之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关羽这种不恋高官厚禄,不图荣华富贵,不顾危难艰辛,始终忠于桃园之盟的高风亮节、耿耿丹心,如同皓月当空,体现了世人所共同追求的“凡人之性,莫不善义”的理想境界。

3、知恩图报的品质。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情节表现了关羽义不负心、忠不顾死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品质,从而使关羽的忠义思想熠熠生辉。

只要有恩于己,关羽就必会报答,不管是眼前和日后。

《三国演义》对关羽两种情况下的报恩都作了细致刻划。

在他归刘之前,曹操命张辽探其口气,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可见,关羽虽然不肯弃刘降曹,但他知道自己欠曹操很多恩情,表示要对曹操报恩后方才归刘。

为了早日回报曹操的恩遇,尽快能够寻找刘备,当袁绍征讨曹操时,关羽主动请命出战,杀颜良、诛文丑,攻破州县,立下一系列显赫战功。

事后,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关羽仍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投奔先主。

关羽离开曹操前,还留书一封“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侯之异日”,这就是日后报恩情结的流露,从而也为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埋下了伏笔。

而这些都是缘于恩义,这从另一个侧面为关羽的忠义形象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知恩图报是儒家做人的起码道德,不能知恩图报,或者恩将仇报,以怨报德,那就是小人,甚至禽兽不如。

由此而儒家有人、禽和君子、小人之辨。

在关羽身上我们可以看见儒家这种知恩图报的品质,其信守诺言,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如此坦荡胸襟绝非常人可及。

二、关羽忠义观的负面效应关羽忠义观根源于封建社会的大背景,当时环境强调对统治阶段忠贞不二,不能有丝毫的违背,封建社会阶级压迫极为严重,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需要义气来相互帮助,解脱所遭受的苦难,反抗统治阶段的迫害。

因此,关羽忠义观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封建时代的烙印,暴露出狭隘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制约了社会文明前进的步伐,其负面效应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忠一人而轻社稷。

刘关张三人结义后,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刘备“稠人广坐,关张侍立,终日不倦”,表现出了情同手足的兄弟之义。

关羽的义带有一种报恩的色彩,更多的是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的义。

《三国演义》描写曹操挟天子田猎,受礼于群臣,关羽首先出于忠君忠国、保存汉室刘氏天下的忠义思想,认为操贼欺君罔上,欲杀之。

然而,刘备一个暗示就止住了关羽的行为。

曹操欺君罔上行为使关羽面临着对君之忠和对兄之义的选择中,虽然关羽明知“今日不杀此贼,后必为祸”。

但他仍听命于刘备。

可见,关羽的对兄之义高于对君之忠。

正是为了这样的义,关羽为了寻找刘备食不甘寝不安,一得知刘备去向,不辞千里万里立即出发投奔。

关羽终究是三国时代封建割据势力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忠义较为简单,他主要是尽忠于一人,那就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君臣的刘备。

在封建社会,忠的最高体现就是忠君,忠君即是忠国。

关羽所报的“国家”指汉室刘氏天下。

对君之忠和对兄之义是由刘备汉室后裔这个纽带联系起来的,但在前期二者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关羽的忠义虽然首指对君之忠,但尤为突出之处还在于他的“义”,即对兄之义。

“报国”与“不背兄”是一个整体,他既要忠义于国家,又要忠义于刘备。

刘备虽然暂时无权后来却还是霸据一方的封建皇帝,也就是说他只是尽义于私,尽忠于个人,他所做的不是为了国家正义的事业,而是充当封建统治者争天下的工具。

这种对某个政治集团或某个帝王的忠诚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悲剧性色彩,这样的忠诚必然会发生扭曲变形,使事物发展偏离轨道,是极其危险的。

2、重私义而废公利。

封建社会的忠义和个人的恩义相分离是以失去原则为代价的。

在关羽的忠义价值观念中,义要高于忠。

当忠与义处于矛盾对立的时候,天平倒向义的一方,朋友之义高于一切,在大是大非面前,关羽一直将个人的感情凌驾于集团利益之上,一切行为均以个人恩怨和情感为转移,坚持以自己所推崇的“义气”行事,甚至不顾国家、集体的利益,这也正是关羽讲义气的最大弱点。

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一个很经典的片段,关羽为了报答曹操以往对自己的恩德,在双方决战的严重关头放走了蜀汉集团的头号敌人,很典型的以私废公。

华容道释曹对蜀汉集团的忠与拼将性命酬知己的义之间尖锐对立,将关羽陷入了两难的情感境地。

从忠于蜀汉集团的立场来看,曹操是图谋篡逆的“汉贼”和死敌,绝对不能放过。

但从个人关系来看,曹操对关羽可谓恩深义重,他很难下手捉住曹操。

不放,谓之忠而不义;放之,谓之义而不忠。

虽然关羽在理智与情感的巨大冲突中犹豫挣扎,处境十分矛盾。

但是最后仍经不起曹操的软语求情,冒着犯军令状的危险,冒着对兄长和自己蜀汉事业背叛的危险放跑了曹操,也就是为了一己私恩而背叛了原则。

用封建传统道德标准或者中国古典文学追求的审美理想来评判,“则义勇之气可掬”。

如以政治标准和客观的眼光来评判,是敌我不分、轻重不分,应甘当军令。

毛宗岗称赞关羽释曹是“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过分夸大了关羽之义,明显有失偏颇。

3、常骄矜而失大势。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失败”用来形容关羽再适合不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