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火山喷发后对周围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10级地理科学一班

姓名:曹海灯

学号:201011010101

长白山火山爆发后对周围自然环境环境的影响

长白山蜿蜒于吉林省东南边陲,其幅员辽阔,山体博大,火山地貌的分布面积达10000多平方公里,火山锥体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是我国近代活动的三大火山群之一。因植被繁茂,物种丰富,文化面貌独特,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保留地。本文将从长白山火山爆发后对周围地貌,水系及植被三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

一、长白山火山爆发后对周围地貌的影响

据地质学家考证,长白山是古华夏大陆的一部分。大约在6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多次的造山运动后,海水逐渐退出这片大陆,由于多重内外作用地质动力,地壳发生了一系列断裂、抬升和多次回旋,大量的玄武岩浆沿着地壳裂缝喷流出地表,开始了长白山漫长的火山喷发历史。长白山火山几经喷发、几经休眠。火山喷发物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以天池为中心的火山锥体,经过多年强烈的风蚀作用、寒冬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以及大范围的冰川作用,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地貌类型和绚丽多姿的垂直景观带,塑造了长白山如今古老而美丽的山体。

长白山火山地貌形态复杂,分为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山麓倾斜熔岩高原和熔岩台地三大地貌单元。由于火山喷发的浮岩形成的形态

各异、陡峭的山峰环绕长白山天池,长白山火山地貌呈现巍峨壮丽的景观。鸭绿江大峡谷是国内规模最大也是世界罕见的典型火山峡谷地貌景观,位于长白山南麓、鸭绿江源头。大峡谷原是火山爆发形成的巨大断裂地沟,后经雨水剥蚀、风蚀作用而形成“V”字型峡谷。它绵延曲折,南北长20公里,宽200多米,谷深却达170米,中间还有分支。峡谷两岸树高林密,谷顶被原始森林覆盖,谷内发育的峭壁景观千姿百态,神韵各异,栩栩如生。

二、长白山火山爆发后对周围水系的影响

长白山水资源丰富,素有“万水之源”美誉。由于长白山海拔高、坡度大、峡谷多,形成了众多美不胜收的瀑布景观。长白瀑布落差68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火山湖瀑布。温泉是长白山另一特产。长白山温泉由于火山作用形成,属于高热温泉,多数泉水温度在摄氏60度以上,最热泉眼可达82度。放入鸡蛋,顷刻即熟。长白山温泉有“神水之称”,含有大量硫化氢和多种微量元素,对关节炎、皮肤病疗效尤其显著。镶嵌在长白山山巅的火山湖天池,是世界上最大、最深、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天池又名龙潭、图们泊,意为万水之源,是中朝两国的界湖,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的顶部,是长白山火山喷发后,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积水而成的湖,著名的松花江即发源于此。天池略呈椭圆形,湖面海拔2194米,南北长4.85公里,东西宽3.37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373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湖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周围坏绕2500米以上的山峰16座,长白山天池如晶莹的蓝宝石,镶嵌在群峰之中。

三、长白山火山爆发后对周围植被的影响

火山喷发不仅对植被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改变成土母质、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间接的对火山喷发破坏后的植被演替产生持续性的影响。长白山火山距今最后一次爆发式大喷发发生在约800年前,是全球近2000年来最大的爆发式火山大喷发之一,当时喷出巨量火山灰和浮石完全覆盖了火山锥体,毁灭了50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迫使植被重新演替。之后火山又在长白山东坡发生了3次喷发,喷发规模较小,对长白山植被没有太大的影响。

目前,长白山植被分布存在独特性,表现在不同坡向植被分布差异明显,且植被发育时间较短,植被带的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岳桦林带与苔原植被带尤为显著。长白山火山对制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长白山植被分布的坡向差异。长白山植被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火山锥各坡向之间的差异,东坡、北坡的差异尤为显著。长白山拥有温带地区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带,依次呈现出红松阔叶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冻原的植被带变化。但是这种完整的垂直变化仅仅局限于长白山北坡,长白山东坡植被垂直分布规律不明显。北坡云杉、冷杉林常形成纯林,东坡则是混有杜香的落叶松林;山白山的北坡岳桦林带非常发育,而东坡则没有发育,西坡和南坡则发育着有岳桦的大片草甸植被。

(二)、长白山岳桦林带极度发育偃松林缺失。在亚欧大陆上由亚寒带的针叶林直接过渡到寒带苔原,不存在岳桦林带。而以北坡为代

表的长白山垂直带中拥有极度发育的岳桦林带,不仅宽度大,从海拔1700米延展至2100米,而且优势明显,明显有别于水平地带性。偃松林的分布高于岳桦林或二者呈镶嵌分布,是欧亚大陆东北地区的一种很常见的分布格局。在中国的大小兴安岭地区都有这种分布规律。但目前在长白山火山锥体上未见偃松林的出现,岳桦的种子为风媒,极易传播,偃松的种子颗粒比较大,种子不易传播。所以火山爆发造成亚高山植被群落毁灭后,岳桦恢复迅速、极度发育,而偃松恢复极慢。

(三)、长白山林线上移。根据热量条件计算出长白山火山锥体林线的理论高度为2100米,而现代林线主体高度为2000米。火山爆发导致的林线下移还未得到全面恢复,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林线将不断侵入苔原带,逐步上移。

长白山火山干扰是由脉冲型(喷发)转为持续型(火山灰侵蚀),在植被演替过程中,流水作用对火山灰的侵蚀过程是严重干扰和滞后植被演替的关键。火山活动干扰下使长白山植被的分布具有独特性,目前长白山各坡向植被分布差异明显,北坡植被带完整,其他坡向植被带不明显或无垂直分布;各坡向植被都处于演替之中,但处于演替的不同阶段,北坡处于演替的中后期阶段,东坡处于演替的早期阶段。这个观点很好地解决了演替时段与火山喷发时间的矛盾。同时,岳桦林的大面积分布、偃松林的消失和现代林线的不断上移都是火山活动干扰的结果。火山灰的侵蚀程度和地质基础的稳定性决定了植被的类型,控制着演替的方向。当火山灰侵蚀严重、地质基础不稳定时无论

在高山还是亚高山地区都发育低等植物地衣和苔藓。当火山灰侵蚀较轻或基岩出露、地质基础稳定时发育苔原和森林

植被。随着亚高山地区的地质基础渐趋稳定,苔原植被代替地衣、苔藓,逐步发展成森林植被,使现代林线逐渐上移。因此,火山干扰后,长白山植被分布的独特性是火山灰侵蚀过程严重干扰和滞后植被演替的结果。

为保护长白山,1960年吉林省在长白山建立了21.5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并先后获得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世界自然保留地、国际A级自然保护区、国家SA级旅游景区、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和中华名山的称号口。

参考文献:

[1]赵大昌. 长白山火山爆发对植被发展演替关系的初步探讨

[2] 刘若新, 仇士华,蔡莲珍等. 长白山天池火山最近一次大喷发

年代研究及其意义[J].

[3] 刘若新, 魏海泉, 李继泰. 长白山天池火山近代喷发

[4] 许东满, 郑祥身, 许湘希. 长白山天池地区全新世以来火山活动及其特征

[5] 刘琪璟, 王战,王少先. 长白山近期火山爆发对高山亚高山

植被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