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系列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高考_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精品学案 必修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精品学案 必修2【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知识梳理】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因素选择的主要因素(1)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主要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机械等。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形成2.实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要点名师讲解】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如下: 1.自然因素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2.社会经济因素【例题】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示农业属于:A.粗放农业与自给农业B.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C.粗放农业与商品农业D.密集农业与自给农业(2)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A.园艺业B.游牧业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3)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布典型地区是:A.恒河平原南部B.波德平原北部C.拉普拉塔平原南部D.墨累—达令河流域南部【解析】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看懂示意图,特别注意图例,对主要流向和次要流向的区别和理解。
(1)从图中的对牲畜的投入大和牲畜主要流向市场,可知该农业属于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
(2)结合图和选项中四种农业地域类型,一一对比可知,满足图示的是大牧场放牧业。
(3)根据上题结论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典型分布地区。
【答案】(1)B (2)D (3)C【感悟高考真题】(2010·江苏·T5~6·4分)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
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使学生能理解分析人类对一些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而发展农业的一些典型事例;2、能理解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三、教学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四、教学方法:比较法、事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五、课时安排:计划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我们经常提到的某地特产,这应属于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教师归纳:对,那么在一定地域进行生产时,应如何选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地广人稀的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教材图5.4)自然条件经营方式农产品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种植业,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生产小麦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藏绵羊、藏山羊、牦牛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引导学生看书完成这部分内容: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分为两大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二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等。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
如我国东南丘陵为广布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油茶、马尾松)等,粮食低产。
课后思考:红壤酸性强、土质粘重、含有机质少等,请找出有何改良办法?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农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一. 引入 (100 字)农业是人类的重要生产活动之一,而农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是指农业生产者在选择农业生产地点时考虑自己和生产环境的要求,从而在具备可行性的条件下选择最优的生产地点。
区位选择与农业生产的投入输出、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二. 内容 (1000 字)2.1 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200 字)1.原则:区位选择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农业生产地。
2.意义:对生产者来说,选择较为合适的生产地点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对社会和国家来说,农业的稳定生产与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均至关重要。
2.2 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400 字)1.土壤条件:土壤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在种植特定作物时,需要考虑土壤中是否含有特定的营养元素。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另一重要因素。
不同的作物,对气温、日照等环境要求不同,因此选择生产地时应该仔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3.水资源:水资源的缺乏或过度利用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选择地点时要考虑自己的水资源要求,并寻找合适的水源。
4.地形地貌:地形地貌不同对农业生产可能会产生影响。
例如,平原适宜广泛种植庄稼,而山地适合果树种植或生态畜牧等。
5.交通条件:交通状况直接影响了产品销售渠道,因此农业生产者也应考虑区位选择地的交通状况。
2.3 区位选择的应用实例 (400 字)1.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区位选择岳阳市洞庭湖地区气候适宜,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生产。
然而,该地区缺水问题严重,因此在选择生产地时需要选择有水文资源的地区。
同时,由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稳定,适宜作物生长,因此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黑龙江省鹤岗市黑龙江头道河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区位选择该地区土壤质量好,适合种植大葱、大豆、洋葱等作物,并且有足够的水资源。
高中地理 第3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把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2.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
一、教材P43活动点拨: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就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2.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
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适宜发展鱼塘养鱼业。
由此可见,地形条件是这里立体农业模式的主导影响因素。
3.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鲜花消费需求增大。
同时,该地区紧邻港澳台,市场需求量大,便于出口。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受市场、价格影响外,改革开放政策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二、教材P44活动点拨:1.(1)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
通过技术投入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2)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法国相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的优势。
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靠近消费市场的优势。
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
2.首先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类型、主要作物品种、经营方式、农产品的主要用途等,然后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市场与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二学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
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标定向,展示考点
学生看书或学案回答问题。教师举出实例讲解易错易混知识。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合作探究,总结知识点。然后小组代表演示成果。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握。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3.农业区位的变化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误区警示】正确区分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1.主要因素:指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政策、交通、劳动力、市场等。
2.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为该因素对农业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低洼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地形是其主导因素。
B.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
C.上海郊区发展园艺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3.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
A.气候B.土壤C.市场需求量D.政策
重点变式,拓展延伸
主动实践,感悟方法
快速反馈,教学反思
限时独立,互批自改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难点: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
教法
三维立体互动教学模式
教具
学案、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激趣导入】
【教学目标】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
(1)内涵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
(2)实质:农业土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2)
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根据经济条件,考虑投入产出比)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变
在下列农业生产活动后的括号内,填出怎样利 用和改造自然因素。
(1)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改善水源) (2)塑料大棚栽种蔬菜(。改善热量条件 )
(3)云贵高原修筑梯田。(改造地形)
读图回答问题:
(2)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 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 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 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 是( )
A 热量条件 B 土壤条件 C 降水条件 D 光照条件
•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对作物本身:培育良种和改耕作制度 对外界环境:
(4)三江平原沼泽地排水发展种植业。
(改造水分条件)
(5)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 市场区位及其需求的变化 • 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 • 技术的进步
(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问题探究:
完成课堂活动P43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 湿的条件。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 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 的生长。
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 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法国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 的优势;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 费市场的优势。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 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 ,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
1.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中,
全部是社会经济条件的是( B )
A.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B.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 C.气候、市场、机械、水源 D.地形、土壤、交通、城市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将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通过这样的作业小结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问题。
2.提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展示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问题。同时,我还会提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学习内容。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农业区位选择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农业区位选择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和进步。通过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本案例选取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典型农业区位选择问题,将实践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主体性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同时,我还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学习目的】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要素及变化。
3、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
4、掌握剖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绪和方法。
【重点、难点和考点】1、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要素及变化。
2、难点:剖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绪和方法。
3、考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要素及变化。
预习导学【温故知新】一、农业消费活动是指:。
二、农业有狭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业包括:、、、。
狭义的农业特指:。
三、农业区位要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消费所选定的天文位置: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散布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牧羊业散布在西北部——在什么中央〔2〕农业与天文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受什么影响2、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要素自然条件〔现代〕:、、、。
社会经济条件〔近现代〕:。
技术条件〔近现代〕:。
【探求导学】【互动探求】一、农业区位图的判读剖析农业区位图的目的就是做好农业区位选择,而农业区位选择必需综合思索多种要素,做到量体裁衣、因时制宜,充沛合理地应用农业土地,从而取得最大的效益。
剖析农业区位图应遵照的普通原那么有两个:1.大范围地域区位选择原那么停止大范围地域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要素停止综合剖析。
2.小范围地域区位选择原那么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要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开展的关键区位要素。
关键区位要素可分为主要区位要素、主导区位要素和限制性区位要素三大类。
(1)主要要素:指一区域契合某种农业开展所需求的一切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
(2)限制要素:指不能满足农业消费所需的要素,如西北地域水源缺乏,是该地域农业消费的限制要素。
(3)主导要素:指对某种农业消费影响最大的要素,假设没有该要素,就不能够有这种农业消费的散布,它能够是最突出的优势要素,也能够是限制性要素。
经典例子:下面是局部典型地域农业的主导要素:主导要素典型农业(农作物)热量青藏高原的青稞、珠江三角洲地域一年三熟的作物、海南岛的自然橡胶水源河西走廊的粮棉、河套平原的种植业地形横断山区、我国西北地域的平面农业土壤西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市场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交通夏季,海南岛的蔬菜供应到北京地域技术无土栽培,冬小麦、水稻种植区界限北移3.开展剖析法农业消费活动及其影响要素处在不时的开展变化中,我们必需以开展的目光静态地剖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效果。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系列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高考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制作人:姚冬雪审定人:梁玉琛【学习目标】1. 知道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设规经济因素两方面。
2. 记住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能举例说明每一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能说出农业地域形成的条件。
【学习重点】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 农业区位的选择3. 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学法指导】本章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出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运用典型案例论证基本原理。
学习中,我们要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理论联系实际,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中归纳出基本规律,学会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相关问题,例如分析区位因素时,要重点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学习农业地域类型时,要特别关注它们的形成条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习过程】自主探究主干知识: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利用,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______。
(2)农业与_________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__________的选择。
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自然因素:包括______、地形、______、水源等,比较______。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______、劳动力、__________、政策、科技等,发展变化______。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_____________,在______、社会、______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_____、经营方式、__________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自我改进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3.1农业的区位选择”,旨在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我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设定在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农业区位选择面临着新的挑战。本节课将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3.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共同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影响。
3.组织小组间的交流与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2.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提出改进农业区位选择的建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2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1。
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
知道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3。
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及特征。
4。
通过了解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不同,引导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
1.结合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同时要注意区分有利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之间的不同。
2.结合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知道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较快.3.结合教材“案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通过对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的分析,掌握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特点.1。
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
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农业区位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因时制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教材图3.1和图3。
2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引导学生理解区位的含义。
对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首先,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典型地区农业发展案例(或依据教材相关活动);然后,结合教材图3.3,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三方面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既要做到全面分析,又要抓住主导区位因素。
结合教材“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地中海时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总结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根据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图,结合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气温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以及地图册中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图,分析说明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
在分析教材图3。
9和图3。
10时,注意要教授学生读多种图的方法和技能,学会整合图中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
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中地理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3。
1 《农业的区位选择》目标定位:1。
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掌握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 2。
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3。
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4。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与借鉴意义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1)内涵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 (2)实质:农业土地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业;山地适宜发展业;随着海拔高低的不同,山区可发展农业。
坡度大于250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南方水田农业;横断山区、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江南丘陵红壤地的茶叶生产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在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河西走廊的农业;新疆的农业(2)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典型案例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工矿区、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及园艺业交通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方便快捷的交通,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荷兰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基地★【误区警示】正确区分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1。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选择学案设计(含答案)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要素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要素。
2.理解农业区位要素的变化及合理改造举措。
3.运用图文信息资料,剖析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要素。
4.建立就地取材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及正确的人地观点。
重难点运用图文信息资料,剖析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要素。
教课重点一、农业区位要素1.自然要素:地形、天气(热量、、光照)、、土壤2. 社会经济要素:市场、、科技、劳力、政策、工业基础二、农业区位要素的变化1.自然要素相对,市场、交通和对农业的影响加大。
.需求,常常决定农业生产种类与规模。
2.对自然要素的改造大棚温室:增添热量培养良种:扩大栽种范围如:耐寒品种将栽种区向高纬推动耐旱品种可减少水分限制浇灌设备:增补水源建设梯田:改造地形三、地区农业的主导要素(一)城郊 ()农业:城市郊区生产鲜活农副产品为主的商品性农业。
兼有农事体验、教育休闲等功能1.产品:蔬菜、花卉、肉蛋奶2.主导要素:市场3.原由:鲜活农产品保鲜运输要求高,城市需求量大(二)绿洲农业:干旱沙漠地域有水源浇灌的浇灌农业。
1.主导要素:。
2.作物:小麦、棉花、瓜果。
散布:干旱沙漠地域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如我国西北。
(三)河谷农业 :在高峰高原河谷地域发展的栽种业。
1.主导要素:。
2.散布:高峰高原的河谷地域,如雅鲁藏布江谷地3.成因:(1)地势相对较低,热量较充分(2)水源充分(3)地形平展,土壤比较肥饶如。
(四)立体农业举例1.果木、林下牧草和牲畜放养。
2.我国南方地域的立体农业四、农业区位要素事例剖析(一)东北平原1.自然要素有益(1)天气:温带季民风候,夏天高温多雨,冬天严寒干燥。
雨热同期。
耕种制度(熟制):一年一熟。
(2)地形:平原广阔。
(3)水源:充分。
(4)土壤:肥饶。
不利:,旱涝灾祸2.社会经济要素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技术较四周国家先进,工业基础优秀(二)长三角1.自然要素有益(1)地形 :平原(2)天气:亚热带季民风候 ,冬低温少雨 ,夏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一年两到三熟(3)水源充分(4)土壤:水稻土,肥饶不利:灾祸多2.社会经济要素有益: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技术先进,劳动力丰富不利:人均耕地少板书概要一、农业区位要素1.自然2.社会经济二、区位要素变化市场、交通、科技重要性加大三、地区农业主导要素1.城郊农业2.绿洲农业3.河谷农业4.立体农业四、区位要素剖析事例东北平原,长三角等稳固练习1.平原地域适合发展的农业是A.栽种业B.林业C.牧业D.渔业2.平原地域发展该种农业的原由是①地形平展②不易于水土保持③水资源充分④土层肥饶深沉A.①④B.① ③C.③④D.①②3.决定以下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要素挨次是()①海南三季稻②新疆小麦③上海郊区乳畜业A.土壤、地形、热量B.热量、地形、市场C.热量、水源、市场D.热量、水源、地形4.对农作物种类散布影响最大的是()A.技术条件B.市场条件C.天气条件D.地形条件填空答案降水水源交通稳固科技市场都市水源热量黑土低温冻害旱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重点难点】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2.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学法指导】通过案例和活动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知识链接】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的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今天我们来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观察、对比图3.1和3.2,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分析图3.3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哪些?(合作探究)根据活动题分析: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实例分析: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都较寒冷,为什么农业类型不同。
()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活动1和2要求在地图上找到各个地区相应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例分析: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乳、肉、蛋和蔬菜的农业生产基地。
()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完成活动3分析其影响因素结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阅读课本P44第一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合作探究:结合下列问题阅读案例1并完成P44活动题此地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如何进行调整?效果如何?(结合地中海气候区,对比分析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因素差异并提出对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建议)【当堂检测】(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3)在C、D、E三个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______。
(4)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_________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5)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
②东北平原一年一熟,海南岛一年三熟___________。
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___________。
④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___________。
自主探究: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宜发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发展:平原地区地区适宜发展:山地丘陵陡坡地区适宜发展:丘陵缓坡地区适宜发展:沿海滩涂地区适宜发展:小结:农业区位选择因素及变化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途径:(1)技术改革扩大农作物的区域范围;(2)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考虑投入和产出比;(2)生态效益原则:改造应有利于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3、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学习反思】谈谈你通过这节的学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是怎样?高一地理导学案课题: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重点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学法指导】运用案例,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P45第一段:什么是农业地域?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形成的?案例探究:结合图3.3所示内容来分析探究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思考: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在哪里?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重点)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模式、措施和优点?合作探究:我国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因素及实质我国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
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归纳小结】当堂检测:一、选择题2010年某果业公司与当地农民签订了生产收购300吨符合欧洲人口味的“粉红女士”优质苹果的合同,出口欧洲市场,但由于当地农民生产管理中因苹果套袋、疏果、喷施高毒农药、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导致苹果着色、果体大小、农药残留量超标、酸度不够,致使合同只完成了30吨的出口订单。
据此回答1~3题。
1.该果业公司到陕西生产收购“粉红女士”苹果主要原因是①市场需求②消费习惯③环境条件优越④劳动力成本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2.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得益于①欧洲市场需要陕西苹果②交通技术进步③保鲜技术的发展④苹果生产成本低、质量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3.据新华社11月18日报道,2004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但从上述现象看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有①寻找新的出口对象扩大贸易范围②发展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④果业公司要加强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04~2005年湘潭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第二次月考)下表是我国某城市郊外A.珠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湟水谷地D.山东丘陵5.四种农作物中,单位面积产量利润最小的农作物是A.花卉B.蔬菜C.稻米D.甘薯6.假如上述四种农产品都提供给同一个消费市场,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该城市郊外上述四种作物用地中,离该市场的最远距离不得超过A.4千米B.5千米C.12千米D.20千米7.决定下列农业生产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国家政策④地形8.下列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地域性特点的例子是①在松嫩平原一带大力发展柑橘、香蕉等水果②在南方山地、丘陵大规模开垦梯田③在内蒙古高原东部和北部,逐步实行退耕还牧、退耕还草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A.②①B.③④C.②③D.①④9.促进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有①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②大力发展造纸工业③加速发展长绒棉、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以及相关的加工工业④发展以“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2005年春季北京,9)当前,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是A.退耕还林、还草B.兴建开发区,进口粮食C.加快城市化进程D.发展科技,保护耕地二、综合题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以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按照合理布局原则。
Ⅰ处应发展______________;Ⅱ处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Ⅲ处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
(2)其中乳畜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在该城市市场上能同时见到南方甚至国外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这说明了________因素对农业影响在地域上扩大,而这只要在____________条件改善和________等技术发展的条件下,才得以实现。
12.读“浙江西部某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经济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种植上述农作物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农民经济收入低且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该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发展了加工业,请列举两个以上加工工业部门________________。
此类加工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B.市场C.技术D.动力(4)最近,该地茶叶遭遇“绿色壁垒”,出口受阻。
你认为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参考答案1.C2.B3.D解析:陕西劳动力成本低且欧洲市场广大,交通技术进步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得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
4.A5.C6.D解析:珠江三角洲盛产稻米,蔬菜花卉。
稻米的市场距离最远。
7:A解析:双季稻与积温、热量有直接关系;宁夏平原处在干旱区,故其水稻种植影响因素为水源;吐鲁番盆地地处干旱区,夏季光照强,利于糖分的积累;上海市人口多,对畜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8:B解析:松嫩平原一带应大力种植中温带作物而非亚热带、热带作物;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避免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9:C解析:吐鲁番盆地地处干旱区,降水少,不能大面积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及发展耗水多而又污染环境的造纸工业。
10.D解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粮食安全涉及到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产量两个方面。
二、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图中Ι处地价高,可以发展单产较高的乳畜业;Ⅱ处可发展单产较高的水果和蔬菜种植业;Ⅲ处距城远,面积大,可以发展粮食生产。
乳畜业主要考虑市场条件,该城市市场上可见南方产品,说明市场对农业区位影响在地域上扩大,前提是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答案:(1)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粮食生产(2)市场市场交通运输保鲜和冷藏12.解析:本题考查南方红壤丘陵地区,不断发展具有热带、亚热带地区特色的粮、林、果、牧、渔综合创汇产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最终达到促进整个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农业与全区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绿色壁垒是少数发达国家欲将其他农产品阻挡在国门之外的做法,只有采取措施提高品质,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
答案:(1)水稻、冬小麦油菜光、热、水资源充足(2)农业结构单一,增产缓慢;能源短缺,植被破坏严重(3)水果罐头、食品加工、茶饮料、毛竹加工等 B(4)①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品质;②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③利用WTO有关条款加以保护等。
(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