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PPT课件
无辜的孩子 悲伤的老人
破碎的家庭
留恋的脚步
反战的呼声
亲人的企盼
和平与发展
美
日
欧盟 俄 中
一
超
多强
思考:
面对世界多级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课堂小结——课本知识问题清单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影响? 2、东欧剧变的原因、表现、影响? 3、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结果? 4、苏东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5、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6、两级瓦解后,世界局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当今世界局势动荡的表现? 9、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为应该如何认识? 10、各国应该本着怎样的态度应对这种动荡不安的局势? 1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12、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13、面对世界多级化趋势的加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5.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 受总理 的平易 近人。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数量词产生兴 趣,培 养学生 能留心 观察周 围事物 、尝试 用数量 词表达 熟悉的 事物的 好习惯 。感受 数量词 儿歌的 语言美 。 6、借助图片、多媒体演示,采用自由 朗读、 指名朗 读,小 组读, 全班读 ,动作 演示、 创设情 景读等 不同的 方式正 确流利 的朗读 课文, 读出水 的神奇 。
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
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根本3)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经性济变化改革 原 因 激化各种矛盾 政治改革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培养理性、客观、公正的思维方式。
4.培养学生关注全球问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热爱和平、积极进取的新时代青年。
5.时事评论: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时事评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体现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提交作业时,请按照题目顺序进行排列,以便教师批改。
3.作业完成后,请进行自查,确保答案正确、论述清晰。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发展趋势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中国在世纪之交的机遇与挑战及外交政策调整。
2.过程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世界格局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历史观,培养热爱和平、尊重差异的情感态度。
(2)结合时事政治,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5.总结反馈,巩固提高: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教学评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
1989年波兰统一
工人党下台,1990 年波兰团结工会主 席瓦文萨当选波兰 总统
1989年—— 开放柏林墙,民 主德国的人大量 涌入西柏林。
1990年9月—— 签订德国统一条约, 两德合并。
问题1:材料一表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结果如何?
材所料谓一“:新戈思尔维巴”乔夫改上革台的后最进终行目了1标98、5年实进质行分经别济改是革什,么19?88有年何转 而影进响行?政治改革。
图一 1945年两人分离,无法握手
图二 1965年两人对立,各帮其主
A.图一表明“冷战”开始
B.图二促进了多极化趋势出现
C.图三表明苏联解体后德国实现了统一
D.图三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图三 1989年墙倒以后,两人拥抱
【例题分析】本题利用漫画考查德国历史的演变。“冷战”开始于 1947年,A项错误。B项正是柏林墙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对峙 的反映,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D项正确。 【答案】 D
【参考答案】 (1)结果:经济困难重重,失败。最终目标是用“全人 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 学社会主义。实质:是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 影响: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东欧、苏联局势动 荡。 (2)东欧剧变。波兰是第一个剧变国家。方式:和平方 式为主(波兰)、并入方式(民主德国)、流血方式 (罗马尼亚)等。实质: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
• 问题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有何启示?
•苏45①.【成西.解联启答 的放方示案 联解思世:提 合想体示体,界。】实产的事11.9生苏求9观1联是年的点,由底从影一是苏本个联错响国主解国误权体:情国的。出家发。解,体走为中1国1个特色主的权社国会家主组
高一历史27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27课知识点在高一历史的第27课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下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1. 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公元前475年持续到公元前221年。
这个时期主要是中国境内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而且社会经济矛盾也日益加剧。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进步和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也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墨子与墨家墨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主张以爱和和平来解决社会问题,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子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儒家和道家,并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战国时期涌现出来的各种学派和思想体系的总称。
除了儒家和墨家之外,还有道家、法家、兵家等等。
这些学派各具特色,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大一统皇帝,也是秦朝的奠基者。
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手段,最终统一了中国的各个诸侯国,并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
秦始皇统一中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5. 秦朝的法律制度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焚书坑儒》的措施,通过焚烧古代典籍和坑杀儒士来追求统一思想和思维方式。
此外,秦朝还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度量衡等制度,使得各个地区的交往更加方便。
6. 兵马俑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是秦始皇为了保护自己的陵墓而制作的,它们规模庞大,数量众多,造型栩栩如生。
兵马俑的发现对了解秦朝的军事、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课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战国时代、墨子与墨家、诸子百家、秦始皇统一中国、秦朝的法律制度和兵马俑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教训。
历史高一上册第27课知识点
历史高一上册第27课知识点历史高一上册第27课是一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程,本文将介绍该课程的知识点。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政治腐败、封建社会的顽固性、列强侵略等问题。
二、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1.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从封闭的封建社会走向了开放,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开始。
2.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结果是中国惨败,标志着中国在列强面前的屈辱。
3.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4.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一次爱国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近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近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主要包括改变封建社会制度、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等方面。
1. 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重要改革尝试,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社会的弊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另一次重要改革尝试,主要目的是推进政治改革、军事改革、教育改革等,但最终遭到了清朝守旧派的阻挠。
3.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次自觉而有组织的文化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倡导民主、科学、自由等价值观。
四、中国近代史的反思与展望中国近代史的反思与展望主要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1. 历史反思近代中国历经种种事变、战争和动乱,反思过去的历史是为了警示和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2. 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秉持爱国主义精神,重视教育、科技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学习历史高一上册第27课的知识点,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重大事件、改革与发展的历程,进而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和理解。
【公开课课件】高中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②、多极化趋势加强
被掩盖的旧矛盾暴露 2、形成原因
新的不稳定因素出现
3、主流:和平与发展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科索沃战争
1990年8月2日:伊 拉克军队于当地时 间凌晨2时入侵科 威特。1991年1月 17日:美国总统布 什于16日美国东部 时间19时宣布,美 国已经向伊拉克发 起代号为“沙漠风 暴”的进攻。图为 美军发射导弹瞬间
特点: 针对平民的暴力袭击,
没有时间、地点、对象。 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手段残忍,活动日益猖獗。 是人类的一大毒瘤。
布什曾于二00二年一月二 十九日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时, 首次使用“邪恶轴心”一词,且 将矛头直指朝鲜、伊朗和伊拉 克。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 1、形成原因:
(1)两极格局对峙时期,随着经济多极化 出现,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海湾战争中美 国使用的武器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 2006年12月30日上午11时被绞刑处死。
耶路撒冷位于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 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6 5万。全城由旧城(东城)和新城 (西城)两部分组成。旧城多宗教古 迹,是巴勒斯坦人主要居住区。新城 是在19世纪后逐渐建设起来的,主 要是犹太人的居住区。耶路撒冷问题 是指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 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对于巴 勒斯坦人来说,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 先知穆罕默德由麦加夜行到此登霄的 地方,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而犹 太人则称早在公元前10世纪,他们 的祖先大卫王就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 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因而耶城应归 他们所有。
1、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的经验教训 • A.改革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 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 • C、改革应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 2、苏东剧变说明了 • A.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的理论 • B.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自我完善 • C.是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彻底胜利 • D.发展社会主义的条件仍然不成熟
高一历史第27课
昨
日 的
共同探究
思 考
屈辱
你能用一两个词
概括旧中国的外交
历史吗?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 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 周恩来
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 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 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总
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则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 它们建立外交关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旧中国
新中国
屈辱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本专题考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日内瓦会议 4、万隆会议 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6、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 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实现正常化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双方 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中国在此问 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怎样的?
(1)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台湾问题。
(2)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 部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现代中美关系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 ——“伙伴关系” 2.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
3.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我国对联合国的地位、作用和改组主张
必修一历史第二十七课ppt课件
(2)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 过程 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 年 实行多党制.民族矛盾爆发, 位,实行多党制.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 愈演愈烈。 愈演愈烈。 • 标志 标志:1991年底,俄罗斯等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 年底, 年底 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阿拉木图宣言》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不 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4、影响: 、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冷战结束,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冷战结束, 两极格局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两极格局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其次, 其次,苏联的解体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从长远看, 从长远看,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 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 年代, 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 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 雅尔塔体系确立, 年代中期, 局形成,冷战开始; 局形成,冷战开始; 2.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 70年代初至 年代中期 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 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 面开始形成。 面开始形成。 3.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到了80年代中期至 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 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向多 极化方向发展。 极化方向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7课
• 2.表现
• (1)欧盟: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
位不断提高。
常任理事国
• (2)日本:极力争苏取联联合国安理会______________席位。
• (3)俄罗斯:取代________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与美国相 匹敌的军事力量,国内经济不断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 改善。
• (4)中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多极政化治经济新秩序,反对 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课前自主学习
•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1.戈尔巴乔夫改革
• (1)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开始进行经济改革,但无法打开局面。
• (2)政治改革:1988年,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提出“人道 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使 苏联改革走进误区。
• 2.东欧剧变 • (1)实质:执政党丧失政社权会,制_度___________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二十七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
新课情境导入
2
学习目标诠解
3
课前自主学习
4
课堂探究研析
5
随堂达标训练
6
课时作业
新课情境导入
1991 年 8 月 19 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 然发布命令成立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由他本人即日起履行总统职务。苏联国家紧急状 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说,戈尔巴 乔夫倡导的改革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呼吁 苏联公民支持该委员会使国家摆脱危机的努力。 然而,这次在悬崖边上挽救苏联的尝试,仅仅三天就宣告失败,这就是“八一 九”事件。“八一九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但却成了加速 苏联瓦解的催化剂。转眼间,苏联解体已有二十余年,苏联的解体是否就意味 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这一事件又对世界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现在,我们 就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来解开这些疑惑吧!
高中历史必修一27课
北
贝
约
尔
轰 炸 南 社
格 莱 德
会
遭
党
导
总 部 大 楼
弹 袭 击
和县第一中学
南联盟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7
和县第一中学
化做废墟的中国驻 南斯拉夫大使馆
8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1、特点 2、原因: 3、表现:
(1)北约轰炸南联盟:1999 (2)美国9.11事件:2001
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次要国家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5、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在于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结束 B.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C.多个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存在 D.欧洲联盟的成立
23
6、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②总趋势是多极化不断加强; ③多极化格局已经最终形成; ④目前存在美、欧、日、俄、中五个主要力量 中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3)国际恐怖主义威胁
2
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民族矛盾——巴以冲突
3
宗 教 纠纷
印度教派冲突场景
2006年2月28日夜,伊拉克穆斯 林圣地阿里·哈迪清真寺遭炸弹 袭击引发的教派冲突已造成
379人死亡、458人受伤。 4
热衷于“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国军队
和县第一中学
5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动荡并存。 4、欧盟建立的时间是 1993 年。 5、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呈现出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
进一步发展的特点。
20
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精品课件
主题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练史料 史料 只有同欧洲既合作又竞争,才能在全球化中搞活 日本的外交„„通过同欧盟合作,给世界造成日本可以
依赖的印象,这在外交上有利。„„通过统计可以知
道,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日本同欧洲一致的时候比同美
国一致的时候多。
——2002年日本《外交论坛》月刊7月号
主题
主干梳理
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
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 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 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 绪。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练出高分
1
2
3
4
5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旗帜是欧盟的旗帜。欧盟
成立于1993年,A、B两项的时间均在此之前,而图中的
欧盟旗帜与北约无关,排除C项。 答案 D
练出高分
1
2
3
4
5
3.(2014· 江苏高考)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 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 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 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 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知识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②欧盟
1992年,欧共体在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历史-历史必修一第二十七课知识点大全
历史必修一第二十七课知识点大全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必修一第二十七课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必修一第二十七课知识点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_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_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_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_。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_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高一上历史27课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27课知识点高一历史课程的第27课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时,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课时的知识点。
在本课时中,我们将学习并了解以下内容:1.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通过封建关系维系国家的稳定。
官僚制度则是一种行政管理体制,通过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来实施治理。
2. 唐太宗的政治改革在唐太宗的治理下,中国处于辉煌的盛世。
我们将学习到唐太宗的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加强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等等。
3. 唐代文化的繁荣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了解唐代的文化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我们将学习到唐代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4. 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到秦始皇的一系列重要的政治与军事行动,他通过大规模的战争与统治措施,成功地统一了中国各个分裂的诸侯国,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的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5. 秦代的法律制度在秦代,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法律制度,这些制度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我们将学习到秦代的法律制度,如律令的实施、赋税制度等。
6. 三国时期的战乱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到三国时期的战乱。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最动荡的时期之一,我们将学习到三国时期的三国鼎立、英勇抗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7. 汉武帝的改革与扩张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到汉武帝的改革与扩张政策。
在汉武帝的治理下,中国的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如西北地区的开辟和南方的平定等。
8. 两晋时期的社会变迁在两晋时期,中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迁,如农民起义的频繁发生、镰刀与白莲教的兴起等。
我们将学习到这些社会变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9. 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变革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到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变革。
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如科举制度的建立、土地制度的改革等。
人教版 历史 必修一 第27课
5.东欧剧变的最主要教训 A.社会主义道路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要进行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要时时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
6、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在于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结束 B.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C.多个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存在 D.欧洲联盟的成立
材料一:欧盟于 1、特点: 2003年4月17日在雅典发表声明,呼吁联合 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发挥核心作用。 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材料二: 2003年2月20日,伊拉克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不结 2、表现 盟运动第 13次首脑会议中114个不结盟国家发表共同声明, 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开战。 (1)美国: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级世界 材料三:中国主张: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 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2)欧洲: 欧盟成立,一体化进程加速 材料四:近年来,日本不断谋求政治大国、军事强国的地位。 ( 3)日本: 谋求政治大国 修改和平宪法、借伊拉克战争之机出兵海外、企图谋求常任 理事国席位。 (4)俄罗斯: 军事力量强大,经济实力增强 材料五:2003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声称要在必要的时候 ( 5)中国: 综合实力的日益强大。 动用武力解除伊拉克的武装 .2003年3月20日,美国宣布对伊 作战。
知识整合苏 联解体世 界 格 局
两极格局瓦解
世 界 形 势
总趋势:走向缓和,
多极化趋势加强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总体特点:一超多强,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D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 PPT(21张)优质课件
破碎的家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 PPT(21张)优质课件
留恋的脚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 PPT(21张)优质课件
反战的呼声
亲人的企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 PPT(21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 PPT(21张)优质课件
具体做法:全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1、2小组负 责第一框题,3、4小组负责第二框题,5、6小 组负责第三框题,一组提问,另一组回答
注意:提出的问题要合理、切题,注意问题的 顺序。回答问题时要有条理。
步骤 经济困难
政局动荡
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多元化
剧变完成
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 制度质变
(1)大致历程及原因
局部战争——南联盟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 PPT(21张)优质课件
1999年4月 8日,贝尔格莱 德市中心遭到 北约的再一次 轰炸。一座原 为南军队指挥 部的大楼被导 弹击中。这是 市中心的一幢 建筑物中弹后 冒起浓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 PPT(21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件 PPT(21张)优质课件
表现及事件:(略) 正确态度(供参考): ①国际力量应从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增进 理解,通过和平的途径促使问题的解决。 ②西方大国不应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应 尊重各国主权和各国人民的意愿。 ③各方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在共同利益的 基础上求合作,以和平方式化解矛盾,推动人 类的共同发展。 ④针对人类的共同威胁,如恐怖主义,各国应 加强合作,保持一致,共同应对挑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共18张PPT)
• 2.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 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 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 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 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 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 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 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极 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
格 局 的
性的变化。 (2)表现:
结 束探究1199:8899为年年什,民么主波德德兰国国成能为政够局第统大一一个动?荡发,生剧政府变宣的东布开欧放国家东。
——
东 欧① 缕的德西德联意柏 国志系林并和民边入族强界联的烈, 邦的向拆 德心民除 国力族柏 ,感:林 实情东墙 现,西, 了是德两19促人德90成民的年德之统10国间一月统千。,一丝民的万主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 2.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 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 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 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
【课程标准】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 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 史发展的影响。
【高考历史必修一】27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解析版)
错因归纳: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哲学观、修养方式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不到位。
释疑解惑
(1)相同点
①都承认“理”的存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
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改变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
2.(2018·天津高考·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
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朱熹的言论实际上为解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且题干中“君
属于格物致知,归程朱理学,排除。B、D 两项表述错误。故选 A 项。
12.(2010·广东文综·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
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C
【解析】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
知的,是通过处在手段明理,而材料是反对的,因而选 D。
9.(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
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
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必修1历史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的知识点_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必修1历史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的知识点_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世界格局是什么?你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必修1历史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1历史第27课的知识点: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1.世界由两极到多样化发展的根本原因(1)前苏联经济的衰落和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2)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是世界走向多样化的标志。
(3)第三世界的实力的增强对多样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1)推行强权政治、力图独霸世界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贯主张。
(2)促使国际格局变化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转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国家之间斗争的焦点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综合国力的较量,谁在综合国力较量中取胜,就可以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3)维护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4)国际经济关系是最活跃的关系,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的发展变化。
3.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规律(1)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2)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要力量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
(3)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4.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等。
必修1历史第27课的知识点: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出现的原因1.动荡的原因(1)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恐怖主义;民族分离活动等)。
(2)在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力图构筑以其为首的单极世界,不断推行其霸权政策,根据它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插手别国内政、外交,甚至不惜诉诸武力(霸权主义)。
(3)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导致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2.和平主流的原因(1)在两级格局瓦解后,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这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欧巨变:几家欢乐几家愁 东欧巨变:几家欢乐几家愁 东欧巨变:几家欢乐几家愁
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在上台之初,首先在 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困难重重,无 法打开局面;从1988年起,他转而进 行政治改革,以“民主社会主义”取 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 “公开性”。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是去革除高 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是 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 义的道路。他的改革造成了一系列恶 劣的影响。
和平
动荡
步骤:东欧剧变三阶段(困难;妥协;更迭
经济困难 政局动荡
)
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多元化
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
剧变完成
制度质变
等保 国加 发利波 生亚兰 剧、、 变罗南 。马斯 尼拉 亚夫 、、 匈阿 尔 牙 ★ 利巴 和尼 德亚 意、 志捷 民克 自1991年南斯拉夫各共和国掀起“独立”狂潮以 主斯 洛 共 1990 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正式宣布 来,南斯拉夫屡次爆发武装冲突, 其规模之大,蔓延 和伐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统一。勃兰登堡门因此成为德国统一的象征。 之迅速,伤亡之惨重,是战后欧洲前所未有的。 国克 、
1985年,戈尔巴乔 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后, 对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 改革。有人曾形象地说: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 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 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 脖子。”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 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 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 个月的紧急状态。但历时不 到60小时即宣告失败。
1991年底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取代苏联
1999年3月24 日晚,科索沃战 争爆发,图为贝 1999年3月24日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 尔格莱德市中心 道主义干涉”的幌子,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持续 遭到轰炸。 78天的轰炸。
9· 11事件现场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遭受恐怖袭击
东欧剧变原因
① 历史原因:照搬苏联模式长期受制于苏联. ②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僵化, 阻碍生产力发展,经济停滞陷入危机。 ③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东欧动荡。 ④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二)苏联解体
根 本 原 因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改革
激化各种矛盾
政治改革
4、日:对历史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使他在亚太地区没有 多少人缘,其谋求政治大国的梦想还十分遥远 5、中:发展中国家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特点: 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但多极化趋势进一 步加强。 思考: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美
欧盟
一 超 多
日
俄
强
中
三、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
1.特征: 2.表现: 3.原因 ① 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导致了国际上出现了 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动荡) ② 美国力图构建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不断在世界 上推行其霸权政策(动荡) ③ 多方力量的制约(和平) ④ 当前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 和平与动荡并存
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 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挫折是暂时的, 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 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实力 敌视、遏制乃至颠覆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因素使社 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 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 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解体后的苏联
苏联的解体有双重含义: 一是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 变化,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二是同时伴随着瓦解,分裂 为15个国家。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超多强
1.原因
1、美:政治稳定,经济、军事、科技力量领先世界 2、俄:经济发展较慢,受到北约的空前挤压
3,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导致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的 因素有哪些?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日本的崛起;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美苏争霸削弱了彼此实力
一、两极格局的终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1989——1991)
1.概况: 步骤 典型国家
思考:什么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 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苏联解体的过程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
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科学社会主义
2.八一九事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独联体的建立——完全解体(1991年底) 标志: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的11国签署 《阿拉木图宣言》。
八一九事件是在苏联局势恶化,特别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 联盟条约》即将签署之时,苏联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控制局 势而发动的。其失败的原因在于苏共已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无法抵挡事件发生后,来自反对派以及国外势力的压力。
八一九事件后的叶利钦
八一九事件之后以叶 利钦为代表的“民主激进 派”威信大增,实际掌握 了国家大权。
5.总结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 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 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 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 和文化生活水平。
( 3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 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 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形势 迅速变化,苏联共产党分崩离析。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 长,纷纷宣布独立。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利领 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独联体”是国家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12月21 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 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
2.依据以下材料思考分析东欧剧变 的原因有哪些?
剧变实质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更多 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 的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 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 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改革之风, 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 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