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归纳与整理》 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_归纳与整理_课件9(4)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_归纳与整理_课件9(4)

(2)电解质溶液:含⑨__________的溶液 (3)特点:⑩__________极质量减少,⑪__________ 极质量增加,电解质溶液浓度⑫__________。 3.电解精炼铜 (1)电极材料 阳极:⑬__________(含Zn、Fe、Ni、Cu、Ag、 Au) 阴极:⑭__________
化学反应与能量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 反应方程式。
2.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 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本节在高考中的考点主要有:一是电解池的工作原 理,如电解池阳阴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溶液 pH 的变化等;二是电解规律及其应用,如氯碱工业、粗 铜的精炼、电镀等;三是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金属的防护措 施。预计将电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电解质 溶液、化学实验设计、化学计算等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综 合考查,是今后高考命题的趋势。
③2NaCl+2H2O ===== 2NaOH+H2↑+Cl2↑ ④NaOH ⑤H2 ⑥Cl2 ⑦镀层金属 ⑧镀件(或待镀金属) ⑨含镀 层金属离子 ⑩阳 ⑪阴 ⑫不变 ⑬粗铜 ⑭纯铜 ⑮ Cu2+ ⑯Zn-2e-===Zn2+ Fe-2e-===Fe2+ Ni-2e- ===Ni2+ Cu-2e-===Cu2+ ⑰Cu2++2e-===Cu ⑱减 少
阴极:质量⑳__________,最后得到○21 ________。 电解质溶液:增加 ○22 __________,减少 ○23
__________(但一般变化不大)
最后溶液中含有○24 __________等金属离子。
4.电解冶炼 利用电解熔融盐的方法冶炼Na、Mg、Al等活泼金 属;冶炼Na。(以电解熔融NaCl为例) ①电极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_归纳与整理_课件14(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_归纳与整理_课件14(2)

2.(2013·浙江高考)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 内装有 KI 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 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 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3I2+6OH-===IO3-+5I-+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 B.电解结束后,右侧溶液中含有 IO3-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2O=通==电==KIO3
化学反应与能量
明考纲要求
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 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 方程式。
2.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 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 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理主干脉络
一、电解原理 1.电解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 引起 氧化还原反应 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电 能转化为化学能。
C.该制备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CrO4+ 4H2O=通==电==2K2Cr2O7+4KOH+2H2↑+O2↑
D.测定阳极液中 K 和 Cr 的含量,若 K 与 Cr 的物质的量之 比
(nk/ncr)为 d,则此时铬酸钾的转化率为 1-d2
解析:分析该制备过程,K2CrO4 在转变为 K2Cr2O7 的过程中没有发生
2.电解池 (1)概念:电解池是 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的装置。
(2)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①有外接电源; ②有与 电解质溶液 相连的两个电极; ③形成闭合回路。
(3)电解池中电子和离子的移动: ①电子:从电源 负极 流出后,流向电解池 阴极 ;从电解 池的 阳极 流向电源的正极。 ②离子:阳离子移向电解池的 阴极 ,阴离子移向电解池 的 阳极 。
6.为什么要在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嵌入一定数量的锌块?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总结 PPT课件 图文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总结 PPT课件 图文

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表达式为:
ひ=
△△Ct =
△n △t V
单位: mol/(L·min)或mol/(L·s)
ひ是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一般不用固体.纯液体表示,同一反应, 可以用不同物质表示,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表示意义相同,
所以必须指对明物于质一种类个。反应:a A + b B == c C
的是( D)
2.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
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铁和氯化铁反应设计一个化 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铁_____,发生__氧__化__反应,
电解质溶液是_氯__化___铁;溶液
(2)负极电极反应式_F_e_-2_e_-_=_=__F_e_2_+ ;正极电极反
(3)在5min时,该反应达到了_平__衡____状态,下列可作
为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__B_D__E___ (多选)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和Z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C.气体总质量不变
D.消耗1molY的同时生成3molX.
E.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
(4)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A__C__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变量不变, 反应达平衡
同侧异, 异侧同, 成比例
4.化学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
应 式可以表示为:
B 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 ① 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② 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2章归纳与整理.ppt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2章归纳与整理.pptx

单位:mol/(L·s)或mol/(L·min)等
对化学反应:mA(气)+nB(气)=pC(气)+qD(气)
vA∶vB∶vC∶vD m:n:p:q
讨论1: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2L的密闭容器内 进行,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5.1g,则这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
是()BC
A、υ(NH3)=0.51mol/(L·min)B、υ(NH3)=0.0005mol/(L·s) C、υ(N2)=0.015mol/(L·min)D、υ(H2)=0.03mol/(L·min)
4Al-12e-=4Al3+
____4_A_l_+_3_O__2+_6_H__2_O_=_4_A__l(_O__H_).3
以海水电池为能源 的国产航标灯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来表示。
c n
t v t
Pt
Zn
Cu Fe
Fe Fe
C
H2
Pt O2
CuSO4溶液 稀硫酸
A
B
Mg
Al
Zn
NaCl溶液 C
Cu
KOH溶液 D
Fe
C
NaOH溶液
稀硫酸 稀硫酸
E
F
分别写出这些原电池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纯酒精 G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负氧正还)。 (2)要注意溶液的酸碱性,适当的在电极方程式两边 添加H+、OH—、H2O,以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3)要注意电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 (4)燃料电池一般先写总反应,再写正极反应式,最后相减 得负极反应式。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复习总结(共张PPT)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复习总结(共张PPT)

11、越是 没有本 领的就 越加自 命不凡 。2021/ 8/4202 1/8/42 021/8/ 4Aug-2 14-Aug -21
12、越是 无能的 人,越 喜欢挑 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4202 1/8/42 021/8/ 4Wedne sday, August 04, 2 021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复习课
一. 化学能与热能 二. 化学能与电能 三. 化学反应速率 四. 化学反应的限度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的实质:
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2、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 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 化学键的形成——放出能量。
两极一液一回路
三 判断:正负极 、 (从活泼性比较、电子得失、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电流 原 流向等多角度判断)
电 池
工作原理:(总的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
分析常见、简单电池工作原理。
设计简单电池。
应 用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判断溶液pH变化。
电极反应式:铜.锌.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
②反应物总吸热反应
能 量
生成物
反应物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过程
练习:下列各图中,表示化学反应正反应是 吸热反应的是
5.常见的放热反应:
(1)所有的燃烧反应(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酸碱中和反应
(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C
+
高温
CO2 = 2C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归纳与整理》 课件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归纳与整理》 课件2

【解析】 根据“1 mol A 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可置换 出 11.2 L(标准状况下)氢气,这时 A 转变成与氖原子具有相 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知 A 为钠元素,则 B 为铝元素、C 为 氯元素。 A、B 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 Na2O 和 Al2O3,C 的气 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为盐酸。因为 Na+与 Al3+具有相同的电子 层结构,而 Na+的半径大于 Al3+,Na+得电子能力弱于 Al3+, 即 Na+的氧化性弱于 Al3+。元素 D 应为镁,要比较 Mg 和 Al 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可根据比较金属性强弱的理论依据进 行方案设计。
阳离子的 氧化性
规律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其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 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碱性越强,表明元素的金属 性越强 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 属性逐渐减弱;②同一主族, 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 元素金属 对应水化物的 性强弱的 碱性 判断 元素在周期表 中的位置
(3)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对应关系 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电子层数时,属于非金属。 ②最外层电子数小于电子层数时,属于金属(氢除外 )。 ③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 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其离子的 氧化性越弱。 ④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得电子,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 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 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其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A、 B、 C 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且 B 的核电荷数比 A 大 2,C 原子的电子总数比 B 原子的电 子总数多 4。1 mol A 的单质跟足量盐酸反应可置换出 11.2 L(标准状况下)氢气, 这时 A 转变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 结构的离子。试回答: (1)A 是______元素,B 是______元素,C 是______元素。 (2)写出 A、B 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与 C 的气态氢化物水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氨分子中有三个等价的 N—H 键):
共价键
H—H
N—H
键能/(kJ·mol-1) 436 945 391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N2(g)+3H2(g)
2NH3(g)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在 298 K 时,取 1 mol 氮气和 3 mol 氢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
D.该电池工作时每生成 1 mol H2O 转移 2 mol 电子
H2O
解 生析 成:,K该O电H池的总物反质应的方量程浓式度为变2小H0,2故+OB2
2H2O,原电池工作过程中有 不正确。
答案:B
0
-10-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一 二 三 四五
专题 3 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标志和等价标志
1.直接标志(本质标志)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 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 态”。据此可以得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两个直接标志。 直接标志一: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 必然相等。这里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对同一物质而言。例如,v 正(A)=v 逆(A),也可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生成 m mol A 的同时又消耗 m mol A, 则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剂存在下完全进行反应。理论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 Q1,你能计算出 Q1 的数值吗?
(3)实际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 Q2,Q1 与 Q2 比较,正确的是 (填选项号)。
A.Q1>Q2
B.Q1<Q2
C.Q1=Q2
你作出此选择的原因是 。
-5-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一 二 三 四五
解析:(1)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生成物化学键形成
(2)吸热过程:化学键的断裂、多数铵盐溶于水等。
-4-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一 二 三 四五
【例题 1】在 1×105 Pa 和 298 K 时,将 1 mol 气态 AB 分子分离成气态
A 原子和 B 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kJ·mol-1)。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
键能(已知 N2 分子中有一个
的过程,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N2+3H2 2NH3 的反 应中断裂化学键共吸收的能量为:945 kJ+3×436 kJ=2 253 kJ,形成化学键共 放出的能量为 2×3×391 kJ=2 346 kJ,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理论上放出的热量为 2 346 kJ-2 253 kJ=93 kJ。 (3)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达平衡时 1 mol N2 和 3 mol H2 不能完 全反应生成 2 mol NH3,因而放出的热量小于 93 kJ。 答案:(1)放热 (2)93 kJ (3)A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1 mol N2 和 3 mol H2 不能完全反应生成 2 mol NH3,因而放出的热量小于 93 kJ
本章整合
-1-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2-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一 二 三 四五
专题 1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化学键断裂要吸热,化学键形成要放热。吸热和放热过程的热值不
等就造成了热效应。
-8-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一 二 三 四五
(2)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①首先要明确在可充电电池中,不管是充电还是放电,电极都参加反应, 放电的是电极材料本身。 ②要准确判定电池:正方向、逆方向反应都能发生,放电为原电池,充电 为电解池。 ③准确判定电极: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对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原 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对应元素化合价降低。 ④电极材料放电后的微粒或物质的存在形式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3)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首先写出总反应方程式,因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与其燃烧方程 式和燃烧产物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方程式的叠加式相同。其次将总反应 拆开,找出氧化反应物质对: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反应物质对:氧化 剂——还原产物,分别作为负极反应和正极反应,在书写时要特别注意考虑 溶液的酸碱性环境对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影响,最后利用电子守恒、电荷守 恒和质量守恒进行配平。
知识网络
Hale Waihona Puke 专题归纳3.放热反应与放热过程 (1)放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原电池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部分化合反应等。
(2)放热过程:浓硫酸溶于水、固体 NaOH 溶于水、新化学键的形成等。 4.吸热反应与吸热过程 (1)吸热反应:Ba(OH)2·8H2O 与 NH4Cl 晶体的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 大多数盐的分解反应、大多数氧化物的分解反应等。
-6-
本章整合
一 二 三 四五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专题 2 原电池的常见考查方式
1.正负极的判断 (1)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相对活泼的电极由于本身被氧化而溶解; ②通入该电极的为还原性气体,如 H2、CH4 等; ③电子流出的一极。
(2)正极的判断方法。 ①溶液中的阳离子(如 H+、Cu2+、Ag+等)在此电极放电; ②溶液中溶解的 O2 在此电极得电子; ③通入该电极的为氧化性气体,如 O2、Cl2 等。
-7-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一 二 三 四五
2.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1)一般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①首先确定电极名称。 ②负极上电极材料本身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溶液中的微粒发生还原 反应。 ③根据电解质溶液确定电极反应后元素的存在形式。 ④弱电解质、气体和难溶物均写成化学式,其余的以离子符号表示。 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电极产物的影响;燃料电池的两极材料本身 不参与电极反应。 ⑤根据电子守恒,使正、负极上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9-
本章整合
一 二 三 四五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例题 2】氢氧燃料电池电动车以氢气为能源,实现了真正的零污染,
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 KOH 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 K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或吸热。如
果二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或吸热不明显。
2.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关系
“释放”能量
放热反应→
热量变化
本身具有的能量:反应物 > 生成物
“贮存”能量
吸热反应→
本身具有的能量:反应物 < 生成物
-3-
本章整合
一 二 三 四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