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华罗庚

合集下载

数学大师科学巨匠——华罗庚

数学大师科学巨匠——华罗庚

数学大师科学巨匠——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

中共党员。

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

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

1950年3月,他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

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

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

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大师——华罗庚

大师——华罗庚

华罗庚
清华算学系主任熊庆来的学生包括华罗庚、严济慈、钱三强、赵九章等,是他发现了华罗庚。

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但熊庆来看来他发表的一片数学论文,惊异于他的才华,请他到清华当管理员。

当时的清华算学系人才济济,有熊庆来、杨武之、陈省身等。

1936年当华罗庚去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时,清华图书馆里的数学藏书几乎都被他看完了。

熄灯以后还看书,怎么看?靠脑子看。

后在熊庆来的帮助下破格升为助教,从管理员(职工系统)转移到助教(教员系统),这在当时的清华几乎是不可能的。

王维克是华罗庚的初中数学老师,是他的呵护和鼓励保护了华罗庚的数学天分。

抗战时期,他到了西南联大,共赴国难。

他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完成了《堆垒素数论》,即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写出的作品,仍然是世界数学王国里的经典之作。

抗战胜利的时候,他已是一个世界级的数学大师了。

他的牛车上、在路上也能演算数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1946年,他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聘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研究员。

40年代与家人在美国团聚。

他被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50年,40岁的华罗庚回到了新中国。

成立清华数学研究所,苏步青等都在,这里研究出了中国的第一台计算机,为两弹一星做出了贡献,华罗庚被誉为两弹以星的元勋。

陈清润也是一个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不过是在厦门大学。

后被华罗庚邀请到清华。

华罗庚活了75岁。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数学大师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数学大师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



2 来 稿 最 好 发 电 子 稿 ( - i见 下 )不 具 备 发 电 子 稿 条 件 的 可 邮 寄 打 印 稿 . E mal .
很 多人都称 华 罗庚聪 明过人 . 天才 . 是
但 华 罗 庚 却 认 为 . 累 与 勤 奋 比 聪 明 重 要 积
得 多 . 多 有 名 的 科 学 家 和 作 家 . 是 经 过 许 都 很 多次 失败 . 过很 多弯路 才 成功 的. 走 华 罗 庚 认 为 . 习 数 学 不 要 畏 难 . 学 学 数 既 然 是 思 想 的 “ 操 ” 那 也 就 和 普 通 的 体 体 .
操 一 样 . 要 经 常 锻 炼 . 何 人 都 可 以 达 只 任
到 一 定 的 标 准 . 罗 庚 说 . 些 人 觉 得 我 在 华 有 数 学 方 面 有 什 么 天 才 . 实 从 我 身 上 是 找 其 不 到 这 种 天 才 的 痕 迹 的. 读 小 学 时 . 为 我 因 成 绩 不 好 就 没 有 拿 到 毕 业 证 书 。 拿 到 一 只 张 修 业 证 书 . 初 中一 年 级 时 . 的 数 学 也 在 我 是 经 过 补 考 才 及 格 的 . 从 初 中 二 年 级 以 后 . 发 生 了 根 本 转 变 , 为 我 但 就 因
信 心 . 以 , 管 你 是 否 喜 欢 数 学 , 不 管 你 以 前 的 数 学 学 得 如 何 , 读 所 不 也 读
此 书都 是很 有 意义 的. ( 任 编辑 责 尹娜 】

征 稿 启 事
应 广 大 教 师 晋 升 职 称 发 表 论 文 的 需 要 , 们 面 向 全 国 各 初 中 、 中 ( 职 我 高 含 业 中 学 、 校 、 专 ) 集 教 学 研 究 论 文 . 中 理 科 包 括 : 学 、 理 、 学 、 物 技 中 征 其 数 物 化 生 等 学 科 . 科 包 括 : 文 、 语 、 史 、 理 、 治 等 学 科 . 章 除 了 教 学 研 究 以 外 文 语 英 历 地 政 文 还 可 以 涉 及 学 校 管 理 、 主 任 工 作 、 级 管 理 等 方 面 . 集 来 的 文 章 将 在 《 1世 班 班 征 2

为数学而生的大师华罗庚读后感

为数学而生的大师华罗庚读后感

为数学而生的大师华罗庚读后感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华罗庚先生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他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这个层面上。

然而,当我真正深入书中,走进他的世界,我才发现,他的人生远比我想象的更加精彩和传奇。

华罗庚先生的成长经历并非一帆风顺。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甚至因为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就无法继续上学。

但是,他对数学的热爱却从未熄灭。

他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天赋,自学数学,在昏暗的油灯下,啃着那些艰深的数学书籍。

书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当时华罗庚先生家里穷得连张书桌都没有,他就经常在灶台边,借着微弱的火光看书、做题。

有时候为了一道数学题,他能苦思冥想一整天,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

有一次,他在做一道难题,怎么都解不出来,心里那个着急啊!他不停地在纸上写写画画,草稿纸用了一张又一张。

家里人都劝他别太较真了,可他就是不听,非得把这道题弄明白不可。

终于,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他找到了答案,那一刻,他高兴得像个孩子,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我就在想,这得是多么深的热爱,才能让一个人如此执着啊!对比一下自己,有时候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放弃,真是惭愧极了。

华罗庚先生不仅自己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他的教学方式也很独特,他总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他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

”他从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记得有一次,他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难题,大家都苦思冥想,没有头绪。

他就在旁边看着,时不时地给点提示,但是就是不把答案说出来。

有的学生着急了,就问他:“老师,您就告诉我们答案吧!”华罗庚先生笑着说:“那可不行,自己想出来的才是最宝贵的。

”最后,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终于找到了答案,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形容。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一种对真理的追求。

他不在乎名利,不在乎地位,只在乎数学。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数学,为数学而生,为数学而活。

华罗庚一位不朽的数学大师

华罗庚一位不朽的数学大师

华罗庚一位不朽的数学大师华罗庚(1910年-1985年),是中国近代数学史上的璀璨明星。

他以其卓越的数学才华和对数学事业的杰出贡献而闻名于世。

华罗庚的数学研究涉及多个领域,他在数论、代数、拓扑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与成就。

华罗庚的学术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一、华罗庚的早年生活华罗庚于1910年12月12日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一户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是位数学教师,从小对数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华罗庚小时候就显示出了惊人的智慧和天赋,他对数学和其他科学领域的学习都表现出了出众的能力。

经过艰苦的练习和不懈的努力,华罗庚逐渐在数学方面崭露头角。

二、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华罗庚在数学领域取得了许多引人瞩目的成就。

他的研究范围包括数论、代数、拓扑等多个领域。

在数论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华-若菲-泰勒定理,该定理在解决不定方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代数方面,华罗庚提出了华罗庚猜想,解决了四阶方程的最后一个“孤儿问题”,填补了国际数学界空白。

在拓扑学上,华罗庚提出了华罗庚猜想,解决了法国数学家庞加莱的猜想,为当时的拓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研究成果使华罗庚成为当时国际数学界的瞩目人物。

三、华罗庚的科研经历华罗庚在他的人生中经历了不少科研考验和困难。

在20世纪30年代初,他赴欧洲留学,先后进入法国巴黎大学和哥廷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法国留学期间,他积极地参与数学研究,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逐渐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认可。

然而,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华罗庚被迫中断了他的博士研究,并于1940年返回中国。

回国后,华罗庚一直致力于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他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任教和研究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数学人才。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数学事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际数学界的一股重要力量。

四、华罗庚的学术传承华罗庚将他的数学智慧与才华传承给了后人。

他潜心研究并广泛宣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数学界的交流和合作。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任务1.教学目的本篇教育教学案以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为文本,帮助学生认识华罗庚这位伟大的数学家,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加强学生的实践与探究精神,培养其终身学习和生命成长的能力。

2.教学内容•阅读《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一文•分析文章中华罗庚的成功因素并进行讨论•探究自学学习方法并体验自学•完成课前预习、听课笔记、课后作业等任务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华罗庚的自学小传,了解其成功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深度,学生的兴趣引导等方面。

二、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通过一系列问题导引学生深入探寻自学、华罗庚等方面的内容。

•组织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学和成功的原因,并与其他组交流交流。

•视频欣赏法:观看华罗庚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PBL(问题驱动式学习)方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发布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学习活动。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段标志性的音乐或诗朗诵等方式起到启发学生兴趣的作用,然后通过一段问题来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想学习什么,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学习的情况呢?2.阅读文本学生可以先快速阅读本文,列出问题,并通过问题导学法的方式进行反馈和讨论。

问题:华罗庚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天才,那么,他是如何成功的呢?他具备了哪些方面的能力?3.分组讨论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分组讨论新学的知识点,并思考如何运用自学成才的思想。

问题:为什么说自学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学习方式呢?自学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成功一个人学习的要素是什么?4.集体讨论学生分组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进行评估和反思。

5.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内部展示总结,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或批评意见,并进行讨论。

6.总结教师介绍一些总结性的观点,并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总结和归纳,巩固学习内容。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ppt课件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ppt课件
21
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 贡献。他在多元复变数函数论方面的卓越贡献,更 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22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 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 他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 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 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 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 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 为“华氏定理”。
10
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华 罗庚心酸的说:“那正是我 应当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 个‘穷’字剥夺掉了我的梦 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 涕,一双草鞋一根针地为了 活命而挣扎。”顽强地自学 到了18岁。
11
1927年秋天,华罗庚 和吴莜值结婚。1929年。 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 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 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 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 症,经过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 重的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36
华罗庚:一个代表着中国光荣的名字
华罗庚,一个代表着中国
光荣的名字,作为在国际
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
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
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
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
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
他被选为美国科学
37
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 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他开创了中国数学学派,并带38 领
朋友们!梁园虽好, 非久居之乡。归去 来兮…. …为了国家 民族,我们应当回 去… …
32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 烈欢迎!
他回到清华园, 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 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 科学研究所所长。从 此,开始了他数学研 究真正的黄金时期。

华罗庚:数学大师的奋斗之路_PPT模板.pptx

华罗庚:数学大师的奋斗之路_PPT模板.pptx

这个名字对华罗庚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他的标 签,更是他的动力,激励他 在数学领域不断探索,为人 类的科学进步做出贡献。
02 自学成才的历程
16岁开始半工半读,自学数学
1 华罗庚的自学之路
华罗庚在16岁时,开始边工作边学习数学,他利
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2
用自己的闲暇时间,通过阅读书籍和实践来掌握
华罗庚诞辰110周年之际,重温其精神意义与时代价值
华罗庚的数学精神
华罗庚以坚韧不拔的精神, 致力于研究和发展数学,其 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典范 。
华罗庚的时代贡献
华罗庚在数论领域有着杰出 的贡献,他的研究成果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了 他的时代价值和历史地位。
华罗庚的教育理念
华罗庚一生致力于数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他的无
私奉献精神,就像战士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
一样,值得我们深深敬仰。
黄金分割率等数学概念的美学 价值
华罗庚与黄金分割 率的研究
黄金分割率在现代 科技中的应用
黄金分割率0.618,是数学与 美学的完美结合,它赋予作 品和谐、平衡的美感,被广 泛应用于建筑、绘画、雕塑 等艺术领域。
熊庆来的提拔和指导,对华罗庚的学术生涯产生
了深远影响,他的支持和鼓励,让华罗庚在数学
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04 学术成就与贡献
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者,解析数论、典型论等研究领域 的杰出代表
1 解析数论的开创者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开创者,他在解析数论领域的研究,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开辟了新 的道路。
2 典型论的杰出代表
华罗庚是典型论的杰出代表,他的研究成果在典型论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该领域 的发展。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 导学案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 导学案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华罗庚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成就。

2、学习华罗庚的治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3、探究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及其对现代数学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华罗庚的主要数学成就及其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华罗庚克服困难、坚持研究的精神品质。

2、难点(1)理解华罗庚高深的数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2)体会华罗庚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及其时代意义。

三、知识链接1、华罗庚的生平简介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

他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2、华罗庚的主要成就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关于华罗庚的传记或相关资料,了解他的成长背景和早期经历。

思考:华罗庚在少年时期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他是如何克服的?2、研究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重要成果,如“华氏定理”等。

思考:这些成果在当时的数学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华罗庚的治学精神,例如勤奋、创新、坚持等。

探究:这些精神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何启示?2、分析华罗庚的爱国情怀,探讨他回国效力的原因和贡献。

讨论: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三)拓展延伸1、了解华罗庚对培养数学人才的重视和贡献。

思考:他的教育理念对当今数学教育有何借鉴意义?2、搜索华罗庚的名言警句,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

分享:选择一两句最触动你的名言,并阐述你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他不仅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治学精神和爱国情怀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五、巩固练习1、简述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至少三项重要成就。

2、谈谈华罗庚的爱国表现对你的启发。

高中语文语文版精品教案《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

高中语文语文版精品教案《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

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教学目标】1.感受华罗庚个性品质,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传主的感情。

2.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重点: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正确认识评价华罗庚,感悟华罗庚品格,实现“读人”到“做人”的思想飞跃。

【教学难点】鉴赏高度个性化的细节描述以及作品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到华罗庚,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同学们是度娘,请注意,现在老师要上网搜索信息了。

我在百度上输入的关键词是华罗庚,那么网页上会跳出哪些相关信息呢?学生:(开火车或自由发言。

)二、新课讲授1.介绍华罗庚的个人情况、作品。

教师: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初步了解华罗庚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2.根据我们之前对华罗庚的了解,你觉得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

学生回答:略教师过渡:华罗庚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让我们来一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深入了解华罗庚!3.阅读全文,归纳文章段意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通读全文,在此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1910年,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的一个小商人家庭。

华罗庚刚上中学,就在数学上表现出非凡的能力。

但华罗庚初中还没有读完便被迫辍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虽然不能上学,但华罗庚依然坚持自学。

1930年春,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他才2021在江苏省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为数学而生的大师华罗庚读后感

为数学而生的大师华罗庚读后感

为数学而生的大师华罗庚读后感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成就无疑是非常惊人的。

他在数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代数几何和数论领域,华罗庚都有深入的研究和重要的发现。

他的代数几何理论为几何学和代数学的结合提供了新的范式,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他的数论工作也为数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对数论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华罗庚还在拓扑学和微分几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了这些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他的研究工作不仅深刻、丰富,而且也在数学的未来发展上有着长远的影响。

华罗庚不仅在数学研究上有所建树,在数学教育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工作。

他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数学的教育,认为数学是一种智力的锻炼和思维的训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他积极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主张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他强调数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内涵,而不是只注重应试成绩。

他的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华罗庚的教育观念对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完华罗庚的传记和文章之后,我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更深入的感悟。

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去钻研和探索。

华罗庚的一生就是这样一个典范,他不畏艰辛,坚持不懈地从事数学研究,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他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让我深受鼓舞,我也希望能够像他一样,不断努力,追求数学真理的完美。

华罗庚的一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他的成就和贡献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获得的,他坚信只有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从他的一生当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做成一番事业,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他的不懈努力和坚定信念使我深受启迪,让我明白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前进。

总之,华罗庚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2023最新-《华罗庚》读后感【精彩6篇】

2023最新-《华罗庚》读后感【精彩6篇】

《华罗庚》读后感【精彩6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华罗庚》读后感【精彩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华罗庚》读后感篇一《华罗庚科普著作选》是一部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数学课外读物,它集合了华罗庚几十年的数学研究成果的精华。

虽然我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或者说是我所学过的知识所不能及的篇章,我都做上了标记,以便今后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后,能够重新理解那深奥的理论。

《从杨辉三角形谈起》中最核心的理论便是杨辉三角形基本性质,从中衍生出的二项式定理是非常重要的。

而它的两个特例也让我大为惊叹(2和0的变形)。

之后的级数也是围绕这个定理展开的。

《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华罗庚从祖冲之圆周率的约率7/22和密率355/113开始,介绍了辗转相除法和连分数,由此解释了约率和密率的由来。

奥数老师曾讲过用辗转相除法求出两数的最大公约数,而华教授能进一步用连分数相加求出原两数之比的既约分数。

从这小小的一点就能反映出华教授的刻苦钻研精神。

之后谈到的有关天文和历法的科普知识,又让我大开眼界。

《从孙子的“神机妙算”谈起》中,我掌握了一种用辗转相除法解决一类同余问题,以及用这种方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

多项式的辗转相除法可帮助我们解决多项式的类似问题。

《数学归纳法》中,我没有过多的心得体会,因为胥老师已经介绍得比较全面了,但我也多学习到了一些解题。

《谈谈与蜂房结构有关的数学问题》中最让我长见识的是蜂房底部居然是由三个菱形构成的`,其中一致的规律:钝角等于109°28′,锐角等于70°32′。

蜜蜂计算这一角度比科学家还要准确,真是令人佩服。

蜂房结构使得它利用的材料最少,体积最大,更是令人折服。

《天才与锻炼》使我懂得了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锻炼出来的结果。

在书的第二部分华教授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数学史辉煌的一页,还与我们探讨了学习科学的方法,比如:学科学需要热诚,更需要持久的热诚;学科学要有雄心,但不能越级而进,更不能钻牛角尖;学科学要能创造,但也要善于接受已有的成果;自修是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毅力和耐心是成功的保证等等。

数学家简介-华罗庚PPT课件

数学家简介-华罗庚PPT课件

CHENLI
7
他父亲四十那年生下他,生下来 就用两个箩筐一扣,据说可以“生 根”,容易养活.“箩”字去了“竹” 是“罗”,“庚”“根”同音.贫穷 人家的父母,最担心的儿女长不大, 华罗庚的名字,就正含着父亲对他 的祝愿啊!
CHENLI
8
不可想象这大数学家也曾在数学这一科 考试不合格吧?这是他读初中一年级时候 的事情.有人曾问他是不是因为他曾触犯那 位老师 ,老师故意不给他合格,他说:“不是, 我小时候是很贪玩的,常常逃学去看社戏. 试卷又写得潦草,怪不得老师的.” 经过这 次教训,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他就知道用功 了.一用功锋芒立显,数学老师每逢考试的 时候,就把他拉过一边,悄声对他说道:“今 天的题目太容易,你上街玩去吧.”
5
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
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
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
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
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
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
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
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
CHENLI
10
1927年春天,华罗庚到了上海,考进黄
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读职业学校
的费用虽然较少,一个学期(半年)的
膳费和杂费也得五十块洋钱.华罗庚因
是清贫学生,申请免交学费已得学校当
局批准,但膳费是必须自己出的,他的父
亲已经罗掘俱穷,这五十元是再也筹不
出来了,于是华罗庚虽然只差一个学期
就可毕业,还是被迫退学,回乡帮父亲料
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 —华罗庚
数学家简介
华罗庚

华罗庚信心自强的故事

华罗庚信心自强的故事

华罗庚信心自强的故事《身残志不残的一代数学大师》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

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

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

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

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

“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

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

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

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

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尊自信的人,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征服挫折和失败,在挫折与失败中获得成功。

而丧失自尊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自暴自弃、自轻自贱。

缺乏自信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行了,从而放弃了努力奋斗。

所以没有自尊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数学家简介-华罗庚

数学家简介-华罗庚

杂货店生意不好,他父亲帮人收购蚕丝, 白天收购,晚上算账.有一晚算错了一千多元, 算不清明天就不能开工.金坛有“拜狐仙” 的迷信风俗,有人就点上香烛,求狐仙帮忙. 可是求了狐仙,还是算不清账目.华罗庚在屋 子里闻得香气,出来说道,不要求狐仙了,让 我来帮你们算账吧.父亲不相信儿子有这本 领,但抱着姑且让他一试的心情,把两大本账 薄交给他.结果华罗庚牛刀小试,没花多少时 间就把账目算清了.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 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 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 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 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 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 哈代与J.E.李特 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 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在代数 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 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 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 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 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 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 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 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 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 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 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传记片《华罗庚》写出饱满、亲切的数学大师

传记片《华罗庚》写出饱满、亲切的数学大师

传记片《华罗庚》写出饱满、亲切的数学大师教师节期间8集电视人物传记片《华罗庚》在央视的《探究·发觉》栏目播出。

这部传记片全方位解析了华罗庚的多重身份:他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在解析数论、多重变函数论等领域的成就阻碍了世界数学的进展;他是一位坚决的爱国者,在关键时刻坚守着自己的立场,执著追求真理;他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因材施教,培养了一批顶尖数学人才……《华罗庚》按照时刻分段,建国前,华罗庚要紧从事的是科研工作,建国后,华罗庚的重心放在了教书育人和推广双法促进社会经济上。

以大节为经,细节为纬,精心编织,《华罗庚》书写出了一个饱满、亲切、动人的数学大师。

华罗庚在世的朋友们所述说的丰富细节,成为本片的最大亮点。

金坛华罗庚纪念馆馆长李国平、数学家陈景润夫人由昆、中央美院教授闻立鹏、知名科学家何祚庥、作家叶永烈等近300人同意了采访,他们都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这位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老人。

陈景润是华罗庚最闻名的学生,片中表现了华罗庚对那个不善表达的学生无与伦比的耐心,陈景润的夫人由昆回忆说,23岁时的陈景润对华罗庚的《对垒素数论》专门感爱好,他把那本书拆下来一页一页地啃了一年,最后把自己研究后的一些发觉,寄到了相关的数学会。

像陈景润如此年轻学生的信件,通常都可不能被重视,但华老专门认真地看了,还举荐他去参加数学家年会。

因为陈景润表达意识专门差,作学术报告的时候憋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干脆转过头写板书,台下的人都替他着急,华老却一直在旁边安慰他不要紧张。

有件事专门能说明华老的风范,当时数学所开了一个哥德巴赫猜想研讨班,陈景润几乎不如何去,大伙儿都觉得他这么做有点过分,然而华老却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研究风格,应该尊重并给他宽松的研究空间,正因如此的信任和自由,陈景润取得了“1+2”数学成果,现在40多年过去了,在国际上依旧领先的。

由昆还回忆说,陈景润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时,华老去看他,还对他说,一定要把躯体养好,才能打大战打硬战,取得大的成果。

数学大师华罗庚推广“双法”

数学大师华罗庚推广“双法”

数学大师华罗庚推广“双法”俞铭钦2008-09-22 光明日报华罗庚是国际著名的数学大师,曾任中国科协副主席。

从1960年起,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和以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 (简称“双法”),为推广“双法”,华老足迹遍及全国。

他的“双法”得到大面积普及和推广,以至运用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973年,“文革”还在进行中。

在那种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华罗庚创造的“双法”应用于生产实践,他称此为“一种特殊环境下的科协活动”。

该年6月,华罗庚率领推广“双法”小分队来到宁波。

7月上旬,市里安排了几场“双法”报告会,第一场报告由华老亲自讲授。

那一天,天气非常闷热,华老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

考虑到华老讲课中有许多数学术语,怕听众听不明白,市领导特意叫人在主席台下最前面支起了黑板,由我用粉笔将他讲的数学术语写在黑板上。

那天,市人民大会堂楼上楼下座无虚席,走廊和周围也坐了许多人,可见报告何等引人入胜。

在这场报告中,华老用通俗的例子,把人们认为神秘的“双法”的科学道理和“0.618理论”说得浅显易懂。

比如,他启发大家:“一支粉笔多长最好?”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的问题。

”接着,华老又举了个生活中极常见的例子问大家——发面做馒头放多少碱(小苏打)好?“可否针对食堂定出一个标准来?假设我们的食堂有100人就餐,用面多少?放碱多少?这100人有多少说好吃的?统计一下,不就有标准了吗?我们就是要找出最合适的用碱量,最大限度地供给食堂里说好吃的人。

”通俗易懂的比喻把优选方法的目的,即“减少实验次数、找到最优方案”的要领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卫视】《大师》之华罗庚华罗庚【采访】华罗庚中学原党支部书记段锁庆——华罗庚睡在帐子里面,他可以知道这个帐子的眼有多少个。

【采访】《华罗庚研究》作者孔章圣——一担麦子一担稻,或者一箩黄豆到他面前,他能准确地报出有多少斤。

【采访】华罗庚金坛中学校友胡柏寿——一碗饭端出来,他只要一看,这一碗饭里面有几粒米他都知道。

(上集)1931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来了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有腿疾,是一瘸一拐起来的,这个年轻人就是华罗庚。

他应算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谋职。

熊庆来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早年留学欧美,回国后致力于中国数学科学的开拓和人才的培养。

当时中国没有专门的数学教材,他就自己编写讲义,严济慈、钱三强、赵九章等著名科学家就曾在他的教导下经受了严格的数学基础训练。

但后世评论熊庆来一生中最具慧眼的一次,则是他在1930年发现了华罗庚。

那一年他读到了这篇名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成立理由》的论文,论文的作者在文中指出了苏家驹一个大学教授在一个代数运算上的错误,文章极具才华,但作者却是一个熊庆来从未见过的名字,他很惊讶,熊庆来开始纳闷,他想知道他是谁。

当熊庆来后来得知这个作者只有初中毕业时,便由惊讶转为惊异,顿生珍惜之情,于是就有了华罗庚走进清华的一幕。

而华罗庚走进清华的那一天,就标志着熊庆来为后世的中国,为中国后世的子孙发现了一个数学大师。

熊庆来接待了这个有腿疾的青年,并特意安排他在算学系做了图书馆的助理。

【采访】清华大学校史专家黄延复——清华的制度很严格的,当时聘教员呢,都要有聘任委员会的,没有大学毕业的文凭,你想当助教是不可能的。

有时候研究生毕业也不过就是一个助教。

【采访】华罗庚长子华俊东——没有学历的不能担任老师,所以只能安排在数学系里做一点杂务工作,比如说管管图书啊,其它的乱七八糟的杂务事,他觉得对他来说也是很好的机会。

华罗庚就是这样意外地从一个江南小镇来到了北京,成为清华算学系的一个职员。

当时的清华算学系人才济济,教授有熊庆来、杨武之等,年轻的有陈省身、许宝禄、吴大任、柯召等,后来都成为卓有成就的人物。

在这样的环境中,华罗庚勤奋努力,业余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五年后,也就是1936年,当他去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时,清华大学图书馆里的数学藏书几乎都被他看完了。

【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学生王元——华罗庚自己跟我讲,他去清华的时候那个图书馆都是乱七八糟,书都是堆在地上,到处都是,是他把它一本本给整理出来,放到书架上,他闭着眼睛走进图书馆,手一摸就知道哪一本书在什么地方。

每天早晨天还不亮华罗庚就起床了,就着微弱的灯光钻研数学。

在进清华之前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就已经发表过6篇论文,但到了清华以后,整整两年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直到进清华的第三年,他在数学杂志上发表了八篇论文,此后两年,每年都有七八篇论文发表。

他的好友陈省身后来回忆,他是确有数学天才的,每天工作十几小时,所以短期内便有文章在国外杂志发表。

他的腿因幼时患伤寒症而跛,又因没有上过大学,和大家出身不同,以致有高度的不安全感,华罗庚则用加倍的时间与勤奋补救自己的缺失。

1933年,华罗庚担任算学系图书管理员一年半后,在熊庆来、杨武之、郑桐荪等教授的极力推荐下,被清华提为助教,这是破格的。

【采访】清华大学校史专家黄延复——当时清华的制度,行政人员要想升到教学人员,那是相当的困难的,熊先生当初把华罗庚请到清华来加以特殊培养,也就是在找机会。

这所建筑是清华著名的工字厅,当年人才济济的算学系就挤在这一头的四间办公室里,因为现在是清华行政办公的地方,我们无法为您展示室内的空间,但研究者告诉了我们当时的情形。

【采访】黄延复——清华的数学系一开始叫算学系,那个系办公室一共就只有四间小屋,恐怕也就是最多二十平米那么一间,大教授杨武之(杨振宁的父亲)、孙光远呐,好几个共用的。

华罗庚一到清华,熊庆来就把他的办公桌安排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并让他到自己的算学分析班上听课。

不仅如此,熊庆来备课遇到疑难,时常会大声地叫:华先生,请过来一下,看看这个题目怎么做?【采访】王元——华罗庚对凡是帮助过他的人,他始终是感恩戴德的,熊庆来后来呆在法国,身体也瘫痪了,华罗庚先生就想办法把他弄回中国来工作,并且给他安排在数学研究所工作,而且主持函数论的研究。

熊庆来是1948年在访法时无奈中滞留法国的,在法国患重病中风瘫痪了。

解放以后,华罗庚把恩师接了回来,但没有几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熊庆来很快地在那场疾风暴雨中去世了。

【采访】华罗庚长子华俊东——熊庆来在文革当中去世,华罗庚还专门到他家里去吊唁,当初很多人都不敢去吊唁。

当时他是眼泪就往下流,他跟我们讲,他说很对不起熊庆来,来了以后就碰到文化大革命了。

【采访】王元——等到文革以后,要落实政策了,上面找华罗庚要给他落实政策,他就说先不谈我的问题,先给熊庆来落实政策。

华罗庚一生铭记熊庆来的知遇之恩,熊庆来去世以后,华罗庚的办公桌上一直摆放着熊庆来的相片。

今天,中科院的华罗庚陈列室依然保持着华罗庚生前的场景。

青少年时期的华罗庚,正逢五四运动以后百年中国激荡的年代,金坛虽是江南小城,却也西风东渐,1922年,县城里有了第一所新式中学,而华罗庚的幸运是,在这所学校里他遇到了生平第一位恩师。

华罗庚是金坛中学的第一届学生,但华罗庚的成绩并不好,又因为字迹潦草、顽皮淘气,很少有老师喜欢,这时一个名叫王维克的老师在华罗庚面前出现了。

【采访】华罗庚中学原党支书记段锁庆——旁的老师就讲了,你看,华罗庚写两个字就象螃蟹一样地爬。

王维克老师就讲了,在数学上他有他的见解。

因为王维克发现华罗庚数学本子上经常有涂改之处,经过涂改毕竟看得出来,他每一次涂改都是他新的见解。

难得小城里有这样一位教书匠,他透过华罗庚涂涂改改的笔迹看到了这个孩子出色的数学天赋,他借书给华罗庚,精心呵护着他的兴趣。

华罗庚失学之后,王老师支持他自学。

四十年后,华罗庚说,王维克先生还是我数学成绩的第一个赏识者呢。

在华罗庚17岁的时候,他从上海的中华职业学校辍学了,学校虽然给他免了学费,但是贫寒的家庭依然拿不出一学期50元的杂费和食宿费,此时,距离他的毕业只差一个学期。

在以后的岁月里,华罗庚虽然也曾在清华、剑桥等著名高校学习,但他从来都不曾为文凭读过书,这位数学大师一生唯一的一张文凭,竟是家乡那所新式中学的初中毕业证书。

辍学回到家乡的华罗庚帮助父亲照料杂货店,在这片小店铺里,和这个小店员做伴的只有自王维克那里借来的几本数学书,除了做买卖,他把所有空余的时间都用来学数学,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小店铺对面是一家豆腐店,店里的伙计每天早起磨豆腐时,对面的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读书了。

【采访】段锁庆——华罗庚一心酷爱数学,经常在柜台上做题目,由于他专心致志,有时候顾客来问他,比如说买个火柴要多少钱,他可以讲刚才做的数学题目的得数回答给顾客,有的答数非常大,把顾客也吓了一跳。

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发生。

【采访】华俊东——因为那时候我们家也是很困难,是开一个小棉花店,他等于是也当个店员,也管点事。

他老看这些书呢,我爷爷觉得没有用,所以基本上就不让他看,把他的书有时候都丢了。

【采访】段锁庆——说是这些天书害了华罗庚,所以他就拼命要抢华罗庚的书,要撕他的书。

【采访】华俊东——一直到什么时候呢,到有一次年终结账,结账以后说是欠了很多账,那是很麻烦的事,他就自告奋勇去算账了,我爷爷就是觉得你就算吧,一算以后,很快算得清清楚楚,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个时候我爷爷开始思想转变了,就同意他看书了。

1929年金坛发生瘟疫,华罗庚也不幸得了伤寒病,终日躺在床上,竟有半年。

后来病虽然好了,腿却残了,这一年华罗庚19岁。

大病一场的华罗庚在床上学完了高三和大学一、二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采访】《华罗庚研究》作者孔章圣——作为一个残疾人,生存小城,他能够干什么?他后来总结出一句话,当时我为什么要学数学呢?因为我要吃饭,因为我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过数学,我有一点点本钱,因为数学简单,只要一张纸一支笔和一个脑袋就可以了。

这是他1980年回金坛的时候,在他的讲话录音中有这么一段话。

华罗庚天才般的数学爱好是缘何而起我们无从可查,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王维克老师的欣赏和呵护是起步走向数学王国路上的华罗庚心里的一盏小油灯。

(英国剑桥大学)【采访】华俊东——去了以后那也是如饥似渴,因为到了一个新的数学天地了,曾经他的导师跟他讲,你最好是攻博士,别人要四年才能攻下来,你最多二年就可以攻下来,他的回答很明确,我来不是为了博士学位,我的目的就是要从各个角度学习数学,我是来学的,学习来的。

华罗庚曾风趣地形容这段生活,有人去英国,先补习英文,再听一门课,然后得一学位,我听七八门课,记了一厚叠笔记,回国后又整理了一遍,仔细地加以消化。

在剑桥我写了十多篇文章。

1938年,整个中国已是烽火连天,华罗庚在这一年完成了预定的进修,他立即回国。

起程时,好友劝他不必冒此危险,留在英伦各大学讲授数理,必受欢迎。

但华罗庚一定要与自己的同胞共赴国难,于是他到了西南联大,成了危难中的中国的一名教授。

抗战时期,昆明是日军重点轰炸的城市,有一次华罗庚就被日军飞机扔下的炸弹活埋在防空洞里。

【采访】华俊东——那时候我爸爸正跟闵嗣鹤他们几个人在那儿讨论数学,他那个防空洞后来也垮了,而且埋得很深,幸亏西南联大的学生边轰炸边挖,后来把他挖出来了。

出来以后眼镜没有了,咳嗽出来都是血,那时候穿长衫嘛,后半截都没了。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华罗庚陶醉于数学之美,他写出了这本《堆垒素数论》,即使到今天,华罗庚在这样的环境中写成的全部著作,仍然是世界数学王国里的经典之作。

【采访】华俊东——这个数学他确实是做得入迷了,什么情况之下他都能学,逃难也能学,轰炸也能学。

战时的中国,因为日军的封锁,不仅生活用品极其匮乏,而且与外界的通讯也极其不畅,科研所需的文献奇缺,不知道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的信息,华罗庚和同事们在黄土为墙、茅草铁皮为顶的教室里传承文化,钻研学术。

这了安全,他们把家搬到离城市更远的地方,从家到城市,中间隔着两座山,华罗庚腿脚不便,就坐老农拉的牛车到学校去,一次来回要花去半天时间,但他上课没有一次迟到过。

晚上回到家里,就在微弱的油灯下继续数学研究。

【采访】华俊东——完全一心一意在他的数学研究上,我们在昆明时点的灯不是电灯,也不是煤油灯,就是一个豆油灯,就这么一个小碟,里面放一团棉花,拈一拈就点灯了,光线很暗,经常晚上醒过来,到二三点钟我估计,他都是趴在桌上写东西。

多年以后,他撰文回忆这段生活说,全家住在两间小厢楼里,还没有现在我的办公室大,食于斯,寝于斯,读书于斯,做研究于斯,晚上一灯如豆。

【采访】华俊东——那时候家里没钱,薪水只够半个月,所以就是卖破烂,是我那个老外婆去卖,人家要一天卖下来,他两个钟头就回来了,全卖光了,他们卖十块,她两块就卖了,反正只要拿到钱就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