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历史教案

2024年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历史教案

2024年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掌握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理解这一时期思想活跃的原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认识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的社会背景。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交锋与融合,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影响后世。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则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关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吗?过渡到新课内容,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背景。

诸子百家思想介绍分别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主要思想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这些思想流派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异同,思考它们为何能并存并相互影响。

百家争鸣的背景与意义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变革对思想活跃的影响。

分析士阶层的崛起和思想家的涌现对百家争鸣的推动作用。

阐述百家争鸣对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课堂互动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某一思想流派的社会价值进行辩论。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某一思想流派的看法和感悟,增强课堂互动。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各思想流派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某一思想流派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或影响的短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度。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材料、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第10课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

《第10课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

《第10课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学情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

本文主要学习孔子的思想及教育理论,并能学习书中各家主要学说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2.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3.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进行探究式学习。

2.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共同收集有关资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儒、法、道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法、提问法、启发归纳法。

指导学习法:通过导入让学生对以前诸子百家中的人物进行回顾,然后设疑让学生看书思考回答问题,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直尺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56年,中共中央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确定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双百”方针对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也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我们把它称为“百家争鸣”。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个历史时期。

新课:导语:“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一个人起了重要作用,他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办私学,使私人办学兴盛,为诸子百家的出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他就是孔子。

一、孔子(板书)设疑:你们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论语》,课本上是如何评价孔子的?1.伟大的思想家(板书)设疑:通过课前预习和查阅有关资料,你能说出孔子的主要思想吗?“仁”“礼”(板书)阅读:关于“仁”“礼”思想的具体含义。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的教学设计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的教学设计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的教学设计胡玲玲以下是我对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的设计与构思,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同行批评指正。

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其中,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家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当中国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思想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并不意味着文明的停滞,相反,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时代。

经济方面,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普及,封建经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日趋繁荣。

文化方面,社会的急剧变化以及国家对思想领域的相对宽容,催发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启蒙运动”。

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思想空前活跃、文化繁荣的“百家争鸣”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无论对于后来各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的形成,还是对于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的确立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在思想与教育方面的贡献和影响、诸子百家(以儒、道、法、墨为主)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初步接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

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及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孔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各派学说的资料,根据各派的学术观点讨论如何运用这些优秀的古代思想来治理班级工作,并学习在辩驳中互相学习,吸收对方思想的方法。

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第10课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10课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赵儒一、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2、知道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3、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孔子及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活动。

2、难点:如何分清各学派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三、自学探究: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0页到51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

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人物,对各种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的局面。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2、请看52页课文,填充下表:诸子百家简表四、小组合作:结合我校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讨论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和遏制的方法。

儒家组观点:道家组观点:法家组观点:五、拓展练习1、下列关于孔子思想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就是要爱人,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休养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2、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各国的变革 B.士人的四处游说C.阶级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的飞速发展3、“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4、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A.“兼爱”、“非攻”B.“民贵”、“君轻”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治”5、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第9课 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 教案

第9课 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   教案

第9课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教案课题: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

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过渡说明)本课侧重介绍了当时5个主要的思想学派和9位代表人物,我们将这9位代表人物与8个纵向小组分别对应起来。

(对应见下)新课讲授(分组阅读)每个同学分别找到自己组对应人物的相关介绍加以阅读,最好能与自己的课外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相结合。

第1、 2小组——孔子(儒)[学生活动1]如果我们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简介孔子的生平(通过假设这一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而达到了解孔子的目的)(备注)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

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北师大版1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北师大版1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明白孔子开辟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要紧思想;分析百家争鸣的时期背景,初步接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

⒉进程与方式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或自主阅读、或试探讨论,了解孔子的要紧思想,探讨孔子言论对现实生活的阻碍;搜集孔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各派学说的资料,在课上就班风建设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成绩,增进民族自豪感。

②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等学术大师在那时社会变革的时期,勇于独立试探、制造性探讨的勇气和精神,确立踊跃进取的人一辈子态度,形成勇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养,鼓舞自己尽力学习、积存知识,在改革和创新的时期中大展宏图。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要紧思想成绩。

教学难点:帮忙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帮忙他们熟悉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期的产物。

教学方式:谈话法表格归纳法历史短剧演出法辩论赛教学进程:导入:(谜语、温习导入法)同窗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要先考考大伙儿(弄笑猜谜:黑人谜底:墨子 / 女扮男谜底:庄子 / 父亲谜底:老子 / 找儿子谜底:荀子 / 儿子的儿子谜底:孙子/)大伙儿明白他们都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吗?——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的时期特点(背景):生产力进展(牛耕和铁耕具的作用)→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教学新课:一、孔子师:孔子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我想很多人都会说是“圣人”啊,那么同窗们对这位“圣人”了解多少呢?学生活动若是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简介孔子(备注)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开创人,中国古代闻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要紧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⑴伟大的思想家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相互敬爱,彼此谦让,和睦相处。

《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作者:王国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状况: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

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

历史课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

2.学生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教材处理教材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

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活动课的开展,在尊重“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作如下处理:1.将课文“百家争鸣”子目中关于“百家争鸣”背景的阐述前置于课文开篇。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的背景阐述同样适应于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产生的时代。

初一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设计

初一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设计

[教师引导]“和”字是向全世界的人展现我们中国传统儒家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引导学生
思考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是向全世界表明我们的治国和外交的思想方针:对内,要创
建和谐社会;对外,要与其他国家和睦相处。
[知识延伸]向学生9.html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岳集中心校 王欢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年级、课题:历史科,七年级,北师版社七年级上册《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3、课时数:1 课时 4、学情分析与课前准备:
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刚 上初中的学生对历史的了解还是较少,一般仅从电影电视上有粗略的认识,所以在很多学 生心中历史课是是很沉闷的,而古代史就更加了。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不能简单地讲解 那些索然无味的年代、事件、人物了。而应该借助现在的科技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创设直 观的、新颖的、活动性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从而主动积极去学习,更体现 了新课程标准下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从被动痛苦接受到主动快乐学习方式的转变。
3、伟大教育家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孔子是伟大教育家?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请看《孔子讲92&cl=2&lm=1&fm=result&fr=&sf=1&fmq=1326335946796_R&pv=&ic=0&z=&se=1&showtab=0&fb
本课课前准备有关历史事件的影片或录像、图片,后人表达思想的多媒体资料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2)、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 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进行探究式学习。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儒、法、道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 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4、行为与习惯 体验历史,在体验中进行克服困.avi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版

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教材分析】从教材方面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

这一时代也被称为中国思想界的黄金时代。

并且,自古至今,几乎所有的传统思想都来源于这个时代,因而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政治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但这种思想空前活跃局面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他发生在春秋战国这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他的出现与前面《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铁器牛耕引起的社会变革》两课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由这两课可以概括出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显著特点(政治动荡、经济发展)。

在历史转折的前夜,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和斗争,必然要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中来,于是产生一大批寻找治国治世方案的思想家。

【学情分析】从学生方面讲,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这样就为本节知识的学习扫除了知识上的障碍。

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弱,因而如何把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是思想讲得通俗易懂就成了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及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2.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能力。

3.增进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为辅,配以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法、图片法、角色扮演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

【教学过程】录像导入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同时思考这段录像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那么在春秋战国这个战争连绵、动荡不安的时期,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忧国忧民的思想家吗?他们奇思妙想的治国治世良策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学习《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

知识准备同学们,我曾让大家回去搜集与本课人物有关的资料,你能说说你对本课哪些人物比较感兴趣呢?(生答)好,同学们准备的不错,下面我们逐一研究。

讲授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孔子像师:同学们,你将打算采取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位伟大的圣人呢?生:我们将从孔子的生平、思想、教育、影响等方面来学习他。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

10、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2、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3、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初步接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帮助他们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教学方法
谈论法、思考法
一、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学术思想空前的繁荣,空前的自由和活跃,由此导入新课。

二、孔子(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1、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2、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3、他的弟子就将这些言论编辑在一起,形成了一部书,这就是《论语》。

三、百家争鸣
1、讨论分析: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各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四、小结
由孔子的思想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来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
教育家
诸子百家:庄子:无为而治
孟子:君轻民贵
墨子:兼爱
韩非子:加强刑罚。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孔子和老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长远影响。

收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说一说其中的含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知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知道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知道“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通过对孔子年龄和诞辰的计算,使学生掌握历史年代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将春秋时期经济、政治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初步理解到社会存有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有的反映,提升学生初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水平。

通过指导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水平。

通过引导学生填写《战国时期几位思想家的对比》表格,使学生学会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孔子和孟子言论的理解,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的过渡阶段,理解上感性理解向理性理解过渡阶段,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意识,他们喜欢表现,敢于发言,还没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水平,他们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和读图的水平还是比较欠缺。

本节课内容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相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语文课还学了《两小儿辩日》《孔子拜师》《论语十则》《孔子童年的故事》等,从电影、电视剧中对孔子有所了解,但都不是完整的、不系统的,特别是对孔子及各位思想家的主张还是不甚了解。

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下,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以及读图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理解水平都得到发展。

充分让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教学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思想史教学本身就很难,加之这个时期思想繁杂,理论抽象,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七年级历史上册《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周时期的社会背景,掌握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学生能够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如封建制度的形成、农业生产的发展等,理解这一时期为何出现思想活跃的现象。
-学生能够列举并简要解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核心理念,以及诸如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历史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东周时期的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往往局限于表面知识,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抽象的思想理论可能存在理解难度,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实例,帮助他们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增强记忆和理解。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可能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
2.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意识。
-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形成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客观分析、理性判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团队中的不同声音。
-引导学生理解在集体中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相关内容。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或自主阅读、或思考讨论,更深层次理解其思想。

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引导学生填写诸子百家简表。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成就,增进民族自豪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鼓励自己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难点: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帮助他们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PPT;制作相应的教具:孔子的名片、诸子百家的表格;搜集孔子思想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提前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大致了解不同学派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手拿孔子画像,提问:同学们认不认得这位看上去很慈祥、很睿智的先人是谁?(回答:孔子;如不会回答,稍作提示,姓孔)。

他可是世界闻名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前几年他被英国剑桥大学评为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里中国人的第一位。

老师刚刚还看到一则报道,全球目前有300多个孔子学院,遍布81个国家。

那为什么孔子有这么大的魅力,有什么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近距离了解孔子、孔子的思想和孔子所处的那个时期的其他伟人。

大家有没有兴趣?(回答:有)设计意图: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对孔子这位人物有了最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思维能迅速的活跃起来。

新授:一、孔子同学们热衷于追求时尚,例如李宇春,有的同学就能很快报出她的出生年月、爱好、星座等一连串信息,孔子这么有名,可是这么大的一张名片上却有这么多信息一片空白。

谁能告诉我信息的内容是什么。

(等学生举手)书本上有个地方有孔子详细的信息,给大家一小段时间看谁先找到并且能巧妙记住这些信息。

我这有个小游戏,谁愿意来把正确信息找到并粘贴到这张名片里,使孔子周游世界、家喻户晓。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教学设计
-辩论结束后,撰写一篇辩论赛总结,分析双方观点的优缺点。
5.家长辅助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了解家族中传承的家风、家训,探讨其中所蕴含的诸子百家思想,并撰写一份家庭报告。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教师将运用生动的开场白,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当时诸侯国林立、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
2.播放一段关于诸子百家的简介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各学派的基本情况。
-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社会大变革对思想文化的推动作用。
-运用动画、漫画等形式,生动展现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互动式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诸子百家的思想,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他们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诸子百家的思想有一定了解,但往往局限于表面,难以深入理解各学派的核心思想及其历史意义。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主观片面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各学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各学派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3. �搜索并整理一份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诸子百家的基本情况;
-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原作名: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教学内容孔子----伟大的思想家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伟大的教育家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相关论述,联系现实学习情况,指出孔子教育思想影响的深远性。

归纳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实教与学的积极影响。

百家争鸣了解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

并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引导学生归纳出儒、法、道三家的思想特征。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首先归纳出各学派的主要思想。

通过讨论分析儒、法、道三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在此基础上,分为三组,分别以儒、法、道的思想主张进行辩论,再现百家争鸣情境。

课堂小结由教师指导(以探讨方式提出参考意见,不做最后结论)、学生参与(允许提出不同意见),从两方面进行小结:1.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三家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2.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集诸子百家所长形成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泉。

迁移应用(课后作业)附一课堂教学活动实录片断:(课间短剧和辩论词选)附二学以致用:以儒、道、法三家的观点谈谈你对校风建设的看法。

(课后作业选)附一课堂教学活动实录片断(班级:初一(2)班)(一)课间短剧孔子讲学编剧学生甲学生甲饰孔子众学生饰弟子(孔子出场,稳重大方,边捋胡子)(众弟子安静)众弟子:孔先生早!孔子:(摇头,叹气)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好天下,我认为只有两个字――“仁”和“礼” !(一弟子站起,拱手问道)弟子:请问孔子先生,什么叫“仁”和“礼”呢?孔子:(点头,微笑)这个问题提得好。

“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

“礼”就是人的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要求。

另一弟子:弟子不明白。

怎么样才能做到“仁”?孔子:仁者爱人,不但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天下所有的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摇手)千万不可强加于人。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乃仁也。

另一弟子:那请问怎样才能做到“礼”呢?孔子:(捋胡子)不同阶层的人要加强个人修养。

国君要有国君的风度,大臣要有大臣的忠诚,长辈要有长辈的表率,晚辈要有晚辈的顺从。

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样人人循规蹈矩,岂不天下太平!众弟子:弟子明白了。

因材施教编剧学生乙学生乙饰孔子学生丙饰曾参学生丁饰子路孔子:(在书塾席地而坐,正津津有味地看书)子路:(匆匆忙忙地跑进来,停不住脚步撞在书桌上,把桌子上的东西全弄翻了,书简也掉在地上)孔子:(把手中的竹简放下)子路,何以如此匆忙,是否有要事找我?子路:(气喘吁吁地)孔先生,有一个诸侯国的国王,请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去否?孔子:(严肃地看着他,摇了摇头)请三思而行,考虑清楚再去。

子路:(点了点头,急急忙忙地冲了出去)孔子:(捧起刚才未读完的竹简,又细细地品味起来,无意中看到曾参在门口踌躇地走着)曾参,你有什么事找我?曾参:(吞吞吐吐地)我,我有一件事想请教您,有一个诸侯国的国王,想找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是去还是不去。

孔子:(毫不犹豫)快去,快去,不要耽误了时间。

子路:(又冲进书塾)我和曾参的问题一样,为什么您的答复却不同?孔子:(面带微笑,点了点头)曾参性子慢,做事诸多犹豫,我叫他快去,是不想他错失了良机。

你的性子急,做事匆匆忙忙,不加思索,我叫你三思而后行,是不想你因太性急而误了大事。

子路和曾参:(认同地点了点头)我们明白了。

(二)课间辩论:儒、道、法三家辩论词选学生A:我赞同儒家思想,儒家主张“以德教化人民”,我觉得是正确的。

因为如果像法家一样强调法治,就会导致暴政,不得民心,秦朝不就是因为严刑苛法而灭亡的吗?历史上推行暴政的独夫民贼,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天下太平。

学生B:治国之道,不可柔,也不可松。

治国,治国,既然决心要治好国,那么国家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要不然,怎么治好国,怎么深得百姓之心呢?儒家治国讲求待人温和,这种治国之道我不赞成,如果对待每个人都那么温和,那么坏人呢,社会上的恶势力呢?能因为你的温和对待而变性,改邪归正吗?老虎从小养到大,最终不也是兽性难改,把自己的主人给吃了,又何况是那些坏人呢?如果只会待人温和,那些坏人岂不是逍遥自在,更任性妄为了吗?再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如果儒家和道家的治国之道合理的话,为什么会有现在的法律呢?法律的主要目的就是制定一些制度规章对那些不遵守纪律的人加以惩罚,这样的做法不就和法家相对应了吗?学生C:儒家和法家虽各有所长,但处在两个极端内:儒家处于礼教极端,而法家则处于暴力极端。

而道家,不会太礼教,也不会太过于暴力,是一种理想的治国方法――“无为而无不为”。

学生D:过去、现在无处不是法。

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虽说法治是导致秦国灭亡的原因,但是,又是什么令秦国统一中原的呢?是法治。

如像儒家那样压抑本性,任意扭曲,老百姓们一样是没有自由。

因为毕竟人和人的性格都不相同,如果遇上一些像狼一样的野性难驯的人,他们愿意服从儒家的“仁”和“礼”吗?再说说道家。

虽说道家的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还是在“治”。

但是怎么治呢?这样顺其自然,分明是消极避遁。

不用法,怎么去治理那些害群之马呢?顺其自然,你难道让那些不法之徒逍遥法外吗?学生E:道家主张的是“无为而治”,“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它既不像儒家那样压抑本性,任意扭曲,也不像法家那样刻意强求,武力维护,只有取法自然,和谐发展,绝不是消极避遁,因其终极目标仍是“治”。

如果说儒家的“仁”“礼”是温情脉脉的精神鸦片,那么法家的“刑罚”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用得好,是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武器,用不好,则会成为自我灭亡的武器。

学生F:我认同的是道家,因为如果像儒家这样,无视个性的差异,蔑视个人利益,那思想就越来越老化,也就阻止了人的创造力,我想这也是使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学生G:有的人说,法家的治国方法是站在暴力上,只会让国民遭受皮肉之苦。

不见得吧!你不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管理百姓,做错了事儿无所谓,杀了人可以逍遥法外,偷了东西没人理睬,那样才真正让百姓叫苦不迭呢。

要是用儒家那种仁慈的办法,有可能改变得了所有的人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可能所有人都能被感化吗?学生H:法家的“刑罚”就像一把血淋淋的屠刀,即使它能把国家管理好,把人民整治好,但它能管住的只是一个空壳,久之,民众一定会对这种“刑罚”有所反抗。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把屠刀帮助秦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同时也成为秦朝速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古时候跳回现实生活,就拿学校做比喻,你要校风好,难道就要老师上课拿着一把戒尺,谁不认真听课,就猛地一下往他打去;谁做错事,哪怕是一点小事,也要严厉地惩罚他吗?不是的,这样做只会使他们更加讨厌上学,讨厌学校,变得更坏、更反叛。

如果你“无为而治”,虽然到最后“无为而无不为”,但中间那段时期,你的校风差得无可挽救,谁也不会再听你说。

如果用“仁”和“礼”来教化学生,和他们建立一条良好的沟通渠道,体会他们的心声,参考他们的意见,使得无论从校内到校外都充满和谐,老师和学生成为互相信赖的朋友。

附二学以致用以儒、道、法三家的观点谈谈你对校风建设的看法(课后作业选)外法内儒建校风学生A现在,我校还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如还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等。

怎样来改善不良的校风使同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单采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以德来教化同学们,不行;要求人人必须一个样,好像有意要规定个人思想,难免会有同学不愿意;单采用法家的规章制度,提出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做错一点也“刑罚”,不行,会逼得同学们喘不过气,十分害怕,这样不够完美;单采用道家的自觉遵守、“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随遇而安,如果同学们都会自觉管束自己了,还会出现不良校风吗?还是不行。

到底该怎样采用才够完美呢?校风要好,首先必须进行思想教育,让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建立好的校风,以前为什么会做错,以后该怎样做,让同学们思想上有所改变。

接着,就是行动方法,要制定规章制度,使同学们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做,否则给以处罚,使同学们改掉不良的行为,这样人人做到文明有礼,学习气氛浓厚,校风还能不好吗?对于保护公共财物,也应该采用外法内儒的思想。

让同学们知道公共财物的重要,一切都按照规章制度来做。

这样保护公共财物这一方面也没问题了。

所以,想要校风好,公共财物受到珍惜爱护,应采用外法内儒的思想。

取法古人,建设良好校风学生B良好的校风可以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学习环境得到好的保障。

所以,一个学校拥有良好的校风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东湖中学这个新开办的学校来说,建立良好校风是当务之急。

我认为要想让学校校风得以建设好,方法倒是有几种。

不久前的历史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了解了儒家学派倾向思想教育,法家学派强调规章制度,道家学派则主张自我觉悟。

当时这几大学派为国家政治各出良计、争得不可开交。

但我认为合三家之力,取长补短,岂不更好?用三家方法来管理校风,相信会事半功倍。

首先,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必要的,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必须拟定东湖中学的校规,并让学生们严格遵守。

赏罚分明,尤其是违反校规者,应重重地罚,狠狠地罚,才能让大家一齐重视校规,遵守校规。

当然,只懂得利用法纪是不行的。

我们不能学秦始皇的残暴,更应重在人心。

所以给学生们灌输良好的思想教育也是必要的。

带领同学们读几本有关这方面的书,让大家懂得校风的重要性,让大家自觉遵守校规。

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开开这方面的座谈会,教育大家。

用这种仁慈的方法,也挺见效的啊!哎呀,如果碰上了只犯一点儿小错的同学,既犯不上处分,但也不能置之不理,那就找他谈一次心,让他多学习学习周围的同学们,自我发觉错误、自我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