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诱变育种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育种学-第九章诱变育种

园林植物育种学-第九章诱变育种
化学诱变的步骤包括:前处理、诱变剂处理、 后处理。
• 前处理:用清水浸泡植物种子,提高膜透 性。
• 处理方法:浸种法、涂抹法、注入法、熏 蒸法、施入法等。
• 后处理:终止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措施(流水 清洗,或选用一些化学清除剂)。
理化诱变的特异性及复合处理
辐射诱变
化学诱变
不 穿透力强 同 染色体结构变异 点
香 石 竹
杜 鹃
仙 客 来
唐 菖 蒲
月 季
荷 花
叶 子 花
美 人 蕉
9.2.1 辐射的种类与性质
• X射线:辐射源是X光机。 • γ射线:辐射源是60钴和137铯及反应

• β射线:辐射源为放射性同位素32磷和 35硫
• 中子:辐射源为核反应堆、加速器或 中子发生器。
• 激光:由激光器产生的光。
9.5.1 有性繁殖植物:(一)种子 • M1代:有生理损伤,表现出一些形态和
生理上的畸变,不宜选择。 • M2代植株出现分离,是选择的重点。 • M3基本稳定,可鉴定后大量繁殖,并进
行品种比较试验,生长试验、多点试 验及区域试验等。
(二) 花粉:花粉经诱变处理后,一是 可结合单倍体育种,培养选育出变异 的单倍体植株,二是用来授粉而获得 变异植株。
变范围
• 需要两代的培育、选择,才能获得性 状稳定的新品种
• 诱变后代的稳定过程较短,可缩短育 种年限
9.3.3 化学诱变剂的种类
• 类别:烷化剂类、核酸碱基类似物、 无机类、简单有机类化合物 (H2O2,LiCl,亚硝酸,MnCl2,CuCl2)等。
• 常用诱变剂性质
9.3.4 化学诱变剂处理的步骤与方法
• 致死剂量:使被照射材料全部丧失活 力的最低辐射剂量。

《诱变育种》课件

《诱变育种》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诱变育种的应用
农业育种
抗逆性改良
通过诱变育种,可以培育出抗旱 、抗盐碱、抗病虫害等具有较强 抗逆性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 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品质改良
诱变育种可以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特性,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 、纤维长度等,提高农产品的营 养价值和加工性能。
02
加速育种进程
03
解决传统育种局限
诱变育种可以大幅度提高突变频 率,加速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周 期。
传统育种方法难以实现的一些性 状改良,如抗病、抗虫、抗逆等 ,可以通过诱变育种实现。
诱变育种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发展
自20世纪初开始研究诱变育种,经历 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最早的诱变育 种实践可以追溯到1927年美国科学家 通过X射线处理烟草种子,成功获得 了突变体。
DNA损伤修复机制包括同源重组修复、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 、碱基切除修复和错配修复等。这些修复机制在维持基因组 稳定性和防止突变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基因突变与表型变异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包括 点突变、插入和缺失等。这些突变可 以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 而影响表型变异。
表型变异是指基因突变导致的个体或 群体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可 观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的适 应性、生存和繁殖能力产生影响。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诱变育种是一种利用物理、化学或生 物诱变剂诱发遗传物质发生突变,从 而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 方法。
特点
突变率高,可创造新的遗传资源;可 大幅度改良品种性状;方法简单易行 ,适用范围广。

教学课件第七章诱变育种

教学课件第七章诱变育种
• 根据照射植物的器官组织不同可分为:种子照射、 花粉照射、子房照射、营养器官照射、植株照射、 其他植物器官组织的照射等等。
内照射:将放射性元素引入植物体内, 由它放射出的射线在体内进行照射。
• 内照射优点:剂量低、持续时间长、多数 植物可在生育阶段进行处理等。
• 方式:
– 浸种法 – 施入法 – 涂抹法 – 注射法 – 在示踪研究的植株上采取种子或枝条等。
适宜剂量和剂量率的选择
• 概念
◎适宜剂量 ◎致死剂量: ◎半致死剂量:
• 剂量的选择原则:
◎活:后代要有一定的成活植株 ◎变:在一定的成活植株中,有较大的变异效应 ◎优:产生的变异有较多的有利突变。
辐射育种的程序
• 处理材料的选择 • 突变世代的划分 • 分离世代群体数量的估计 • 突变体鉴定和选择 • 辐射育种的基本程序
• 试材预处理: • 药剂处理: • 药剂处理后的漂洗:一般约需冲洗10~30
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预处理:
• 在化学诱变剂处理前,将干种子预 先用水浸泡,可以提高其对诱变的敏感 性。浸泡时温度不宜过高,通常用低温 把种子浸入流动的无离子水或蒸馏水中。 此外,将材料浸泡在生长素溶液中,有 提高化学诱变的效应。对一些需层积处 理以打破休眠的植物种子,药剂处理前 可用正常层积处理代替用水浸泡。
* 与杂交育种相结合 * 与远缘杂交相结合 * 与离体培养相结合
诱变育种的类别
★物理诱变:利用辐射,诱发基因突变和 染色体变异
★化学诱变:应用有关化学物质诱发基因 和染色体变异
辐射育种
• 诱变源的种类及特性 • 辐射诱变作用的机理 • 辐射诱变的方法 • 辐射育种程序
诱变源的种类及特性

《诱变育种》PPT课件

《诱变育种》PPT课件
γ射线(丙种射线):是一种短波长、能量高、穿透 力强的电离辐射线。农用γ射线由放射性同位素60Co、 137Cs产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射线。需专门的γ照射室 (60Co源室),有严密防护,安全。适于外照射。
四川省农科院的钴圃外貌
钴源遥控操作室
不同剂量钴辐射照射甘薯幼苗及成活表现
中子:不带电粒子,穿透力强,可直接进入细胞 核内,适于处理种子、植株的外照射。
多用于照射花粉、孢子、组织培养中产生的愈 伤组织等。通常以低压水银灯作为紫外线源。 有效波长为250~290nm(核酸吸收光谱区)。
其它物理诱变因素
激光 电子束、等
航天育种 (太空育种) :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 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 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 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
2003年4月,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航天育种工程项目正式 启动。(福建,2005年重大育种专项)
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进行了13次70多种农作物的空间搭 载试验,在水稻、小麦、棉花、番茄、青椒和芝麻等作物上 诱变培育出30多个品种通过审定,还获得了一些罕见突变材 料。青椒:个头非常大,可当水果。水稻:福建农科院(特 优航一号,II优航一号)、华南农业大学(抗病材料)。
目前诱变育种已成为作物育种的重要方法之一。
特点
(1)优点 提高突变率,变异范围广。突变率可达3%,比 自然突变高100-1000倍。突变类型多,还可能产 生新基因。
对单一性状改良有效。如早熟性、株高等。 多为点突变和隐性突变,易稳定,育种年限短。
热中子,极早熟大豆哈75-222,比原品种早32 天;原丰早( γ射线,早40天);印度,热中子, 蓖麻早150天(270天→120天);大麦白粉病抗 性基因mlo。

园艺植物现代育种技术—诱变育种(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课件)

园艺植物现代育种技术—诱变育种(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课件)

第三节 杂种种子的生产
三、辐射育种
植物诱变育种中,目前常用射线种类有X射线、β射线、γ射线、紫外线和中子。利用这些射线照射植物有机体,使之产生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对这些变异进行鉴定、培育和选择,最后育出新品种的一种途径
第三节 杂种种子的生产
辐射源
辐射诱变
第三节 杂种种子的生产
四、化学诱变育种
化学诱变育种是指采用化学诱变剂,处理一定的植物材料,以诱发植物遗传物质的突变,进而引起特征、特性的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对这些变异进行鉴定、培育和选择,最后育出新品种的一种途径。
第三节 杂种种子的生产
化学诱变的操作步骤
药剂配制
药剂处理后的漂洗
药剂处理
试材预处理
第三节 杂种种子的生产
五、多倍体育种
第三节 杂种种子的生产
诱变育种是人为地采用物理、化学的因素,诱发有机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选育成为新品种的途径。
诱变育种的概念
第三节 杂种种子的生产
一、诱变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1.提高变异频率,扩大变异谱,创造新类型
利用辐射诱发突变,变异频率较自然突变可提高100-1000倍,变异类型多,范围广,并引起有机体形态上、结构上和生理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植物高突变频率和广泛的遗传变异,为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二)离子诱变育种
利用离子注入机将低能重离子注入植物体内,通过离子束能量对生物体的作用,离子本身最终能停留在生物体内,对生物的变异产生重要的影响,起到诱变的效果。
第三节 杂种种子的生产
二、诱变育种的遗传基础与类别
诱变育种中根据诱变因素可分为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两类:
物理诱变主要指利用辐射,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物理诱变的处理方法又分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常规育种技术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常规育种技术
4. 居里:是放射性强度的单位,用Ci或C表示。
第一节 辐射诱变
④ 剂量率 剂量率在辐射育种中很重要,往往用同一剂量处理同一个
品种的种子,剂量率不同,辐射效果也不相同。剂量率即单位时 间内射线能量的大小。单位以伦/分或伦/小时来表示。
P=D/T P — 剂量强度 D — 放射剂量 T — 照射时间
自然界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重组; 染色体数量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基因突变。
人工诱变的方法
人工诱变的思路
➢ 染色体结构变化 ➢ 染色体数量变化 ➢ 基因突变 ➢ 转基因操作
人工诱变的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人工诱变的技术措施
辐射诱变 化学诱变 空间诱变 基因工程
第一节 辐射诱变
S – 根长或苗高; Gt – 第7天的发芽数; Dt – 达到指定发芽数的日数。
第一节 辐射诱变
5、辐射材料的选择
① 选择材料的原则 综合性状好,个别性状有待改善; 杂合子材料; 易产生不定芽; 对辐射较为敏感的材料。
第一节 辐射诱变
② 影响植物材料敏感性的因素
氧:如果使种子或植物在完全无氧的空气中受照射,则诱变效率可以 提高,而染色体损伤相对减少。如希望产生较多的染色体畸变,最好 在有氧的条件下处理。
辐射诱变: 利用物理辐射能源处理植物材料,使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进而从中筛选变异进行品种培育的育种方法。
第一节 辐射诱变
1、 辐射诱变的特点 ①提高突变频率,扩大突变谱; ②能改变品种单一不育性状,而保持其它优良性状不变; ③变异的方向和性质不确定; ④辐射后代分离少,稳定快,育种年限短; ⑤能克服远缘杂交的不结实性。
1. 伦琴:简称伦或用R符号表示,它是最早应用于测量X射线的 剂量单位。

《诱变育种》课件

《诱变育种》课件

04 诱变育种的挑战与前景
面临的挑战
突变频率低
自然突变或诱变处理的 突变频率通常较低,需
要处理大量材料。
突变的不定向性
突变通常是不定向的, 可能涉及多个基因位点, 难以实现精确的基因改
造。
突变的有害性
突变可能导致产生新的 有害基因或丧失原有优 良性状,影响突变体的
筛选和利用。
突变后处理难度
突变后处理工作量大, 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进行突变体的筛选、鉴
定和繁殖。
发展前景
提高突变频率
通过改进诱变方法和技术,提高突变 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定向突变
利用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定向突 变,提高育种精度和效率。
拓展应用领域
诱变育种不仅应用于植物,还可应用 于动物、微生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
与其他育种方法的结合
结合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 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物的生产菌种的改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诱变育种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自1927年缪勒发现X射线能诱发果蝇变异后,诱变育种逐渐 成为一种重要的育种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诱变育种技术 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已成为创造新种质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 手段之一。
发展
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诱变育种 与这些新技术相结合,如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使 得诱变育种更加高效、精准。
案例三:生物诱变育种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结词
利用某些具有诱变作用的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处理微生物细胞,诱发基因突变,进而筛 选有益突变体。
详细描述
生物诱变育种常用的微生物包括某些细菌、放线菌等,这些微生物能够产生一些具有诱 变作用的代谢产物。在微生物育种中,生物诱变育种常用于抗生素、酶制剂等工业微生

第六、七章-倍性育种、诱变育种ppt课件

第六、七章-倍性育种、诱变育种ppt课件

2 )离体诱导 花药培养(器官培养); 花粉培养(细胞培养); 胚珠培养; 未授粉子房培养。
四、花药培养的程序与技术
花粉培养的发育途径 :
花粉进行多次细胞内分裂,形成多细胞花 粉粒 -----花粉粒破裂,形成类似胚胎发育 的 “ 胚状体 ” -----分化出根和芽。
花粉形成愈伤组织(脱分化过程)-----愈 伤诱导形成单倍体植株(再分化过程)。 多数植物表现的途径。
秋水仙碱诱导蔬菜四倍体的方法
影响诱导效果的因素:
1 )秋水仙素的浓度 有效浓度:0.001%~1.0%, 0.2%~
0.4%用的多。 2 )处理时期与持续时间 3)环境温度(25-28℃)
六、多倍体的鉴定及后代选育
1 .多倍体的鉴定 1 )直接鉴定
染色体计数:检查花粉母细胞或根尖、 芽等分生组织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F.virginiana Duch
现代草莓主要是八倍体凤梨草莓(弗州草莓+智利草莓)
被子植物中有1/3是多倍体
裸子植物的多倍体
裸子植物的染色体大而整齐,染色体基数的 变化也较小,x=11或12,只有少数论是例外。 裸子植物的多倍体不普遍。
松柏科中的多倍体只有三种: 北美红杉(6n) 泼非氏桧柏(4n) 金钱松(4n,44)
2n 配子形成的主要途经:
1 ) 性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加倍; 2 ) 减数分裂失败形成重组核; 3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第二次分裂前染色体
DNA 复制; 4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形成平行纺锤体或纺锤体融
合; 5 ) 不正常的胞质分裂; 6 ) 减数分裂后染色体加倍; 7 ) 无孢子生殖。
1904: De.Vries had a foresight to suggest the use of radiation to induce mutation. 1908: Gager reported the result of induced mutation. 1927:Muller HJ. found a large number of mutant in fruit fly by X-rays.

009-园林植物育种学-诱变育种

009-园林植物育种学-诱变育种
– 辐射可诱发染色体发生断裂、易位等,从而打破不利 基因与优良目标性状的连锁关系。
4. 改变植物育性,提高结实率 – 辐射花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和异花授 粉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 – 有利受精结实,为培育自交系创造条件。
5. 诱发突变易于稳定(纯合),育种年限缩短 – 诱发突变仅是少数基因变异,突变性状稳定快 – 尤其是突变性状多为隐性,经自交后即可获得 纯合突变体,比常规的杂交育种快3年以上。 – 园林植物多数采用无性繁殖,变异易固定。
γ射 放射性同位 137 线 素 60Co、 Cs X射 线 β射 线 X 光机 放射性同位 数 32P、35S
很厚的防护, 厚 危险, 有穿透力 铅或混凝土 危险, 有穿透力 危险 很危险 铅板 厚纸板 很厚的防护
核反应堆、中 中子 子发生器
浙江农科院的60Coγ射线种植房
四川农科院的钴圃全貌
第九章
诱变育种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人为地采用物理和化学的因素,诱发生物体 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分离、选择、培育成新 品种的途径。
• 包括 – 辐射诱变育种:利用辐射(射线)诱发植物遗 传物质发生变异,从中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 化学诱变育种:利用化学诱变剂诱发植物产生 遗传变异,以选育新品种的技术。
2. 有利于品种单一性状的改良 (与杂交育种相 比)
• 诱发突变多为点突变,可以只改变品种的某一缺点,而 不致损害或改变品种的其他优良性状。 • 避免杂交育种中因基因重组而造成原有优良性状组合的 解体,或因基因连锁遗传而带来的不良性状。 • 如Demol对郁金香辐射处理,获得各种花色突变类型。
3. 打破原有的基因连锁,利于基因重组
单位: n/cm2(中子数/平方厘米) 常用来度量中子的辐射量。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ppt课件第9章 诱变育种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ppt课件第9章 诱变育种

如果DNA 中的磷酸基被烷 化,则形成不稳定的磷酸脂, 这种磷酸脂易水解为磷酸和 去氧核糖,导致DNA链断 裂
叶>茎>愈伤组织>丛生芽>生根小苗>插条>种子
3. 不同发育阶段差异:
幼 >老
配子>枝条>种子 胚胎:合子期>原胚期>分化胚。 雄配子的强弱顺序:减数分裂期>单核期 >二核期>三核期。
七、辐射处理的主要方法
• 外照射 • 内照射
(一)外照射:是指植物材料所受的辐射来自外部 的某一辐射源。 外照常用:X射线,ß 射线、快中子或热中子。 方法简便安全,可大量处理,广为采用。
3、花粉
优点:很少产生嵌合体 辐射后 (1)可用于授粉(后代会分离) (2)可用于离体培养 照射时期:双核期之前
4、离体培养材料照射
– 离体培养材料,细胞数量较少,容易产生不定芽, 经辐射处理后,容易分离嵌合体 – 如愈伤组织、单细胞、原生质体等
5.植株照射
–可用不同发育阶段的植株进行处理;
• 中子通量:度量中子照射量的剂量单位。
–中子通量(n/cm2)是指每平方厘米的截面积上通过的中子 数。
⑵吸收剂量(D) 的辐射能量。
是指受照射材料实际所得到
–SI:戈瑞(Gray,Cy)=焦耳/千克(J/kg)
⑶放射性强度:指一个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的核 衰变次数 • 是衡量放射源辐射强度的单位。
– 但必须有严格的安全防护设备和措施
2. X射线 是由X光机产生的高能电磁波。 波长比γ射线长,射程略近。 穿透力不如γ射线强。可深入植物组织几毫米 X射线最早应用于诱变工作。
3. 射线 在空气中的射程达数m,穿透力差,仅及植物 组织数㎜。 用厚的纸板即可挡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温度:在种子受照射后,对种子进行处理, 即在75℃或85℃处理15分钟,此种处理称 “热击”,可以降低照射后在有氧条件下吸水 所产生的敏感性。
4、核体积(包括植物的多倍性):辐射敏感性 与“间期”染色体体积之间呈负相关,即“间 期”染色体体积愈大,辐射敏感性愈小,否则 相反;辐射敏感性亦与DNA含量成负相关, 即DNA含量越多,辐射敏感性越差,所以多 倍体植物比较难辐射。
诱变育种
科学扩展了人类的想象空间, 技术使理想成为现实。
常规育种技术
技术要点: ➢ 引种、选种、杂交育种。 优点: ➢ 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 ➢ 亲本选配好后便可以创造各种类型的变异; ➢ 可以利用杂种优势。
常规育种的局限性
➢杂种后代遗传组成复杂,分离广泛; ➢新基因型的出现依赖于亲本基因型; ➢连锁基因的连锁关系很难打破; ➢无法利用染色体倍性变化; ➢育种年限较长。
粒子流是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流。可以 被铝箔或玻璃挡住。
中子衰变 中子
质子 电子 反中微子
质子衰变 质子
中子 正电子 中微子
类似的还有宇宙射线、中子射线、 统称粒子射线。
ß射线:又称乙种射线。它是由放射性同 位素(如32P、35S等)衰变时放出来带负
电荷的粒子。重量很小,在空气中射程短, 穿透力弱。在生物体内电离作用较 γ 射线、 X射线强。
动种子三种。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处理干种子。
处理干种子的优点是: 1) 能处理大量种子; 2) 操作方便; 3) 便于运输和贮藏; 4) 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 5) 经过辐射处理过的种子,没有污
四、辐射剂量和剂量单位
(一)辐射剂量: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空气 吸收的能量。
(二)吸收剂量: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被照射 物质中所吸收能量的数值称为吸收剂量。 D=E / M(尔格) D– 辐射剂量 E– 被照射物质吸收的能量 M– 被照射物质的体积
(三)剂量单位:辐射剂量的单位常因不同射线的 不同计量方法而不同:
(二)影响植物材料敏感性的因素
1、氧:如果使种子或植物在完全无氧的空气中受 照射,则诱变效率可以提高,而染色体损伤相对 减少。如希望产生较多的染色体畸变,最好在有 氧的条件下处理。
2、含水量:在种子辐射处理时,欲得到较高的诱 变率,可将种子含水量调到1.3——1.4%左右; 如希望得到较高的染色体畸变率,则可将种子含 水量降低水平。
剂量值。 4. 活力指数剂量(VID50): 辐射后种子活力指数
比对照下降50%所需的剂量。 活力指数 VI = S Gi 发芽指数 Gi = Gt / Dt
S – 根长或苗高; Gt – 第7天的发芽数; Dt – 达到指定发芽数的日数。
五、辐射材料的选择
(一)选择材料的原则 综合性状好,个别性状有待改善; 杂合子材料; 易产生不定芽; 对辐射较为敏感的材料。
1. 伦琴:简称伦或用R符号表示,它是最早应用于 测量X射线的剂量单位。
2. 拉特:也称组织伦琴,用rad表示。它是对于任 何电离辐射的吸收剂量单位,一拉特就是指一克 被照射物质吸收了100尔格的能量。
3. 积分流量:中子射线的剂量计算,一向以每平方 厘米上通过多少个数来确定的,其单位以中子数 /厘米2表示。
4. 居里:是放射性强度的单位,用Ci或C表示。
(四)剂量率
剂量率在辐射育种中很重要,往往用 同一剂量处理同一个品种的种子,剂量率不 同,辐射效果也不相同。剂量率即单位时间 内射线能量的大小。单位以伦/分或伦/小时 来表示。
P=D/T
P — 剂量强度
D — 放射剂量
T — 照射时间
(五)辐射剂量 PXT 1. 致死剂量(LD):全部致死的剂量值。 2. 半致死剂量(LD50 ):50%存活时的剂量值。 3. 生长指数(GR50):生长量比对照降低50%的
二、射线的种类及其特征
电磁波辐射 γ射线 X射线
粒子辐射 a射线 ß射线 中子
电离射线 ß射线 γ射线 X射线
非电离射线 中子 紫外线 激光
1. 射线
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的氦原子流。 氦原子与空气分子碰. 射线
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粒子或捕 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裂变。
自然界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重组; 染色体数量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基因突变。
人工诱变的方法
➢ 物理方法 ➢ 化学方法
人工诱变的思路
➢ 染色体结构变化 ➢ 染色体数量变化 ➢ 基因突变 ➢ 转基因操作
人工诱变的技术措施
辐射诱变 化学诱变 空间诱变 基因工程
第一节 辐射诱变
3. 射线
衰变的原子核释放的能量。又称丙种射 线。 是一种高能电磙波,波长很短(108—10-11厘米)。穿透力强,射程远、以光 速传播。
4. X射线
是由X光机产生的高能电磁波。X射线与 γ 射线很相似。它的波长比γ 射线长,射程略 近。穿透力不如 γ射线强。
5. 中子:中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流,在自 然界里并不单独存在,只有在原子核 受了外来粒子的轰击而产生核反应, 才从原子核里释放出来。
利用物理辐射能源处理植物材料,使 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进而从中筛选变异 进行品种培育的育种方法。
一、辐射育种的特点
1. 提高突变频率,扩大突变谱; 2. 能改变品种单一不育性状,而保持其它优良
性状不变; 3. 变异的方向和性质不确定; 4. 辐射后代分离少,稳定快,育种年限短; 5. 能克服远缘杂交的不结实性。
六、辐射处理的主要方法
辐射处理分外照射内照射两种形式。
(一)外照射
是指被照射的种子、球茎、鳞茎、块茎、插穗、 花粉、植株等所受的辐射来自外部的某一辐射源。
目前外照常用的是X射线,ß 射线、快中子或热 中子。外照方法简便安全,可大量处理,所以广 为采用。
外照射处理植物的部位和方法:
1、种子 照射种子的方法有处理干种子、湿种子、萌
6. 紫外线: 是一种穿透力很弱的非电 离射线,可以用来处理微生物和植 物的花粉粒。
7. 激光: 能使生物细胞发生共振吸收,导 致体内某些分子原子的能态的激发,或原 子、分子离子化,进而引起生物体内部的 变异。
诱变育种的辐射源
三、辐射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染色体断裂; 基因突变; 细胞分裂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