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人体免疫调节
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艾灸是中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被广泛运用于保健、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
艾灸治疗具有方便、经济、无副作用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接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艾灸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许多免疫相关的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本文将从艾灸的历史、艾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以及艾灸在免疫调节方面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艾灸治疗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艾灸的历史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起源于中国的古代时期。
据考古发现,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使用了艾草治疗疾病。
《黄帝内经》中即有“阳明之属”篇提出“灸之于病”,并详细记述了艾灸的方法和应用。
《伤寒杂病论》中也有对艾灸的记载。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艾灸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等多个方面。
二、艾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免疫功能是人体自我防御和抵抗疾病的重要保障,而艾灸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多个途径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一)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皮肤和肌肉组织,促进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改善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提高人体各种免疫细胞,如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二)调节炎性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自我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损害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艾灸能够通过减轻过度炎症反应,降低免疫细胞在局部区域的聚集,减少各种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从而调节炎性反应和相关的免疫反应。
(三)调节自由基代谢自由基代谢是机体免疫功能中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自由基的活性能够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但过渡自由基会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引发或加重很多疾病。
艾灸可以提高机体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三、艾灸在免疫调节方面的应用艾灸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广泛运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中免疫方面的应用包括:(一)预防呼吸道感染艾灸可以提高呼吸道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引导机体对抗各种疾病病原体,从而预防和减轻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肺炎等。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四季养生的原则。
四季养生是指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生理变化,采取相应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法,以达到保健、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原则。
一、春季养生1.注意调节情绪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复苏,人体也处于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中。
这时候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愉悦心情,避免过度忧虑和抑郁。
2.宜清淡饮食春天气温逐渐升高,人体代谢加快,胃肠功能也会有所增强。
因此,春季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易消化的食物。
3.适当运动春天气候宜人,适合户外运动。
可以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缓和性运动。
4.保护肝脏春季是肝脏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肝脏。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西红柿等。
二、夏季养生1.避免暴饮暴食夏季气温高,人体代谢加快,容易出现口渴、食欲不振等情况。
但是要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夏季白天长夜短,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早睡早起,避免在午休时间睡过头。
3.适当运动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中暑等情况。
因此,在进行户外运动时要注意防晒和补水,并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
4.保护心脏夏季是心脏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心脏。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的食物,如绿茶、海带、紫菜等。
三、秋季养生1.调节情绪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
因此,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稳。
2.宜多食用温性食物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代谢减缓。
因此,应该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如姜、葱、蒜等。
3.适当运动秋季气候宜人,适合户外运动。
可以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缓和性运动。
4.保护肺部秋季是肺部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肺部。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润肺作用的食物,如梨、苹果、百合等。
四、冬季养生1.避免过度劳累冬季气温较低,人体代谢减缓。
因此,在冬季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2.宜多食用温热食物冬季气温较低,应该多吃一些温热食物。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宝典。
作为一部非常重要的养生经典,黄帝内经包含了丰富的养生秘诀,这些秘诀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延年益寿,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养生之道。
一、养生要找准本源黄帝内经中最为基础的养生秘诀,是找到身体健康的根本所在。
黄帝内经中说道:“天之所生也,品物分也,为人父母也。
地之所生也,金石草木之类也。
人者,天地之大也,与万物同体,而又为天地之宗。
”这个意思是说,人是天地之间的衔接点,是万物之灵,任何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都必须与天地紧密相连。
因此,养生的第一步便是找准身体健康的根源。
二、多喝温水黄帝内经中还强调了多喝温水的重要性,指出了人体要保持健康必须喝足够的水,不能让身体因为缺水而出现问题。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多喝温水更是必不可少。
此外,黄帝内经中还提出了“朝食温,夕食凉”的饮食观念,即早餐尽量吃些温性的食物,晚餐则应以凉性的食物为主,以此保持身体平衡,防止体内湿热的产生。
三、运动加强体质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了运动的必要性。
按照黄帝内经的要求,人们是应该通过运动来加强体质的。
这有助于促进身体排出毒素,提高免疫力,增强体内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更加健康。
四、为发现疾病保持警惕黄帝内经中还特别强调了要保持警惕,发现疾病要及时治疗。
尽管人们努力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疾病还是时常会来临,身体也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
黄帝内经建议人们应该注意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及时治疗,预防和防止疾病的发生。
五、食物调节身体健康黄帝内经中还介绍了食物在养生过程中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提到,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食物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选择健康的食物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
六、天然草药治疗身体不适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了使用天然草药治疗身体不适的方法。
当身体出现了不同的健康问题时,建议使用天然草药,以治疗和缓解身体病痛,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的小病症,如感冒,便秘等,黄帝内经中的多种草药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人体经络的知识点总结
人体经络的知识点总结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指在人体内部贯穿全身的一种特定脉络系统,通过其中的络穴,连接起人体的脏腑。
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有关经络的记载,内容包括了皮部、络脉、经脉、腧穴等诸多内容。
这些经络像网状一样分布在全身,在不同的部位组成了不同的经络系统。
按照传统的观点,人体共有12条正经和8条奇经,通过这些经络可以联系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调节和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
二、经络的分类1. 12条正经:包括了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2. 8条奇经:包括了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3. 杂经:手足三阳经、手足三阴经、奇经八脉。
三、经络的特点1. 内外联络:经络系统连接了人体的内部器官和外部组织,实现了人体内外部的联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寻行经络:按照古代医学的理论,经络沿着一定的路径分布于人体的表面和内部,有着固定的路径和寻行方向。
3. 穴位主治:每一条经络上都有若干个穴位,通过这些穴位可以对相应的内脏进行调节和治疗。
4. 运行规律:经络系统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有不同的时间、方位和气候的调节要求。
四、经络的生理作用1. 传导与激活:经络是传递和激活气血,神经等生理信息的媒介,促进器官功能的协调和调节。
2. 营养与废物的代谢:经络系统还参与人体内部的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代谢过程,对维持人体内部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免疫调节: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对抗外部的病原体。
4. 情绪调节:经络系统也与人体的情绪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调节经络可以缓解人体内部的紧张情绪。
5. 疼痛调节:经络系统参与了人体的疼痛调节过程,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缓解局部的疼痛。
五、经络的疾病1. 经络阻滞:当人体经络系统受到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经络阻滞,引起气血淤滞,导致人体的疾病。
中医与免疫学
中医与免疫学免疫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研究生物体如何抵抗外来病原体和异物的学科,它对于人类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独特的免疫调节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与免疫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在免疫调节方面的应用。
中医理论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念,认为人体健康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免疫调节的记载,比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先天不足,后天不足”等理论,都与免疫学的概念有着一定的契合。
此外,中医药材中的很多药物也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比如人参、黄芪、当归等,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医诊疗方法中的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手段,也常用于调节免疫系统。
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强化机体免疫功能。
推拿则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拔罐和艾灸则能疏通经络,排除湿寒之邪,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
这些方法在中医治疗各种免疫相关疾病时,都具有独特的疗效。
近年来,中医与现代免疫学的结合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的免疫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科学验证。
比如,某些中药可以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某些中药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这些研究成果为将中医与免疫学有机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医在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总的来说,中医与免疫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较深的内在关联。
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免疫学的结合,为中医在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在免疫学领域的潜力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帝内经对现代养生的详细解说
黄帝内经对现代养生的详细解说它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医事活动。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的医学宝典给我们介绍了中如何正确养生,下面是为大家整理关于在《黄帝内经》的介绍中如何养生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处!《黄帝内经》里介绍的何为养生法于阴阳即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
人在春夏季节要顺应自然界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
高世拭曰:“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
指出在指导养生中,应顺应四时阴阳特点来保健。
举夏季为例,夏季“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人体要顺应阳盛长养之气的特点,使心气长旺,提高抗病能力。
应锻炼形体,坚持室外活动,行日光浴。
调节情致,积极进取,勿生懈惰厌倦之心,以使阳气宣散于外。
调节起居,晚睡早起,午睡不可太久,注意避暑,尤忌过于趋凉。
调节饮食,宜清淡,忌油腻,多食营养丰富的蔬菜、瓜果之类,但不宜过凉。
和于术数就是说进行运动养生一定要坚持“和的原则,既不能太过,也不要不及。
即恰当地运用各种运动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不但强调以“静养神,同时也非常重视以“动养形体(动以强身)。
所谓动,就是指各种锻炼身体的运动方法,也就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术数,它包括了吐纳,导引,按跷,散步以及各种体育活动。
《吕氏春秋》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正如健康谚语所云:“常锻炼,抗衰老,量力行,勿过劳。
饮食有节饮食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保持机体健康的一大要素。
首先应“谨和五味,食宜清淡。
《黄帝内经》非常强调多样化饮食,极力反对偏食、偏嗜五味。
主张人体生命必须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饮食五味对五脏具有滋养作用,但如果过于偏嗜某一味,就会造成五味失衡,营养失调,而对身体产生危害。
所以,在日常饮食以及饮食养生中,五味调和是最基本的法则。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黄帝内经是中医的重要经典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重要基石。
其中,黄帝内经提出了四季养生的口诀,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这个口诀是指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达到保健和健康的目的。
春夏养阳春夏季节阳气旺盛,是阳气充盛、阴气相对较少的时候。
因此,春夏养生的重点是养阳。
以下是春夏养阳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1. 保持情绪稳定春夏之季,阳气充足,人体精神状态也相对较好。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稳定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参与户外活动、太极拳等运动,或是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来保持情绪的平衡。
2. 多晒太阳春夏季节阳光充足,人体可以充分吸收太阳的阳光和热量,促进新陈代谢。
每天早晨和傍晚的阳光对人体特别有益,可以适当晒太阳,以增加体内阳气的生长。
3. 饮食调理春夏季节,应多食用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如山药、龙眼、木瓜等,以增加体内的阳气。
同时,还要注重饮食的清淡,不要过食辛辣、油腻等食物,以免过度增加阳气。
4. 适度运动春夏季节气温适宜,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锻炼肌肉和骨骼。
可以选择慢跑、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每日坚持适度运动,有助于保持阳气的生长和身体的健康。
秋冬养阴秋冬季节阳气渐衰,而阴气逐渐盛长。
此时需要注意调理身体,养阴气。
以下是秋冬养阴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1. 着重休息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对较慢,需要更多的休息来保持健康。
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晚上尽量早点入睡,白天可以适当休息。
2. 注意保暖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容易导致人体阳气流失。
因此,要注意保暖,尽量避免受凉。
可以多穿一些衣物,特别是保暖性较好的材质,如羊毛、棉衣等。
3. 调节饮食秋冬季节可以多食用具有滋阴性质的食物,如黑芝麻、莲子、枸杞等,以补益阴气。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清淡,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等食物,以免过度增加阳气。
4. 适度运动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体力消耗相对较大,需要适度运动来增强体质。
黄帝内经阴平阳密养生法
黄帝内经阴平阳密养生法一年四季,春阳渐升,夏阳最旺,秋阴气越来越旺,冬阴气最旺。
《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体的阴气和阳气也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
比如夏至一阴生,由之前的阳气为主导变成秋分的阴阳平分主导,再到阴气变主导,阴气主静,所以人容易精神向内收敛,新陈代谢减慢,安静不愿动。
反之,冬至一阳升,由之前的阴气为主导变成春分的阴阳平分主导,再到阳气变为主导,人体内阳气与自然同步上升,阴气下降,人精神兴奋,新陈代谢加快。
阳气促进身体的生命活动,加速新陈代谢,而阴气则可以调节和抑制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命活动。
孙广仁说:“调节阴阳,保持或恢复其相对平衡,达到阴阳秘,是中医防病的基本原则。
”阳虚阴盛体质者,应注意春夏养阳,夏季用温药、食以“培阳”,即“冬病夏治疗”;阴虚阳亢者,应注意秋冬补阴。
冬天可以用凉润的药来补阴,称之为‘“夏病冬补”“阴平阳秘”出自《内经·生气通天论》,经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是古人对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其中相互对立的双方的概括,其中包含了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互根又互生,既互相消长又互相转化的矛盾关系。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其主要是指阴阳调和,也就是阴阳平衡,可以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身体处于一种健康状态。
中医认为阴阳是万物的纲领,阴阳动态平衡是一种常态,因此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由于阴阳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身体随时都会处于自身机能状态和外界环境的干扰之中,因此,为了保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阴阳平衡,人需要学习《黄帝内经》,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养生。
因此我们今天主要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都有哪些内容?在《黄帝内经》里的“阴平阳秘”是什么意思?“阴平阳秘”养生方法都有哪些?快和我一起学起来!《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学著作,它建立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疾病学说、诊断法、治疗学说、养生学说、运气学说等。
中医药如何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中医药如何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是指机体监视和识别“自己”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反应及时清除病原体、人体自身所产生的衰老、变异、损伤和死亡细胞,降解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防止疾病发生、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中国古代,早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周礼》中即有“疫”病一词的记载,迄今为止中医对疫病的防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图1)。
查阅《中国疫病史鉴》可以看出,从西汉至今两千多年来,中国已经历过三百多次疫病。
在没有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年代,正是中医药卓有成效的防治作用,短时间内在局部区域遏制住了疫情的流行,这也是从古至今中国从未发生过诸如鼠疫、西班牙大流感、黑死病等瘟疫爆发而夺走数千万人生命惨剧的原因。
可见,中医药对我国千百年来历次瘟疫危害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治中,诸多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能够有效缓解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症状,减少轻症向重症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进恢复期人群的机体康复。
目前,临床上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基本以支持疗法或对症疗法为主,还未出现作用效果明显的抗病毒西药。
在这一背景下,中医药以其扶正增强机体免疫的特点,兼具副作用少、价格低廉的优势,成为了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
虽然世界范围内存在不同的声音,尤其是西方某些群体对于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存在迟疑的态度,中医药在防控此次疫情中的贡献不可磨灭,必将在防治“疫”病的历史长河中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1. 中医药与“疫”病的千年对决(课题组成员罗卓绘制)与西医治疗的观点不同,中医药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用于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其显著特征是强调通过祛邪扶正来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抑制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图2)。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记有“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理论,是中医对免疫概念的最早描述。
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中医养生的理念源远流长,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黄帝内经》的养生五大原则。
这些原则是中医对于健康的基本认识和对于疾病防治的基本思路。
本文将详细阐述《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整体,而人的身体也是一个微缩的自然环境。
因此,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实践方法: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
2.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过大。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做好保暖、防寒、防暑等措施。
二、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指人体内部阴阳的平衡状态。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人体内部也存在着阴阳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
只有保持阴阳平衡,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实践方法:1.饮食调节: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季节变化,合理调节饮食,保持阴阳平衡。
2.运动调节: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季节变化,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保持阴阳平衡。
3.情绪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阴阳平衡。
三、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是指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黄帝内经》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保护自然环境,才能保障人类的健康。
实践方法:1.节约资源: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2.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保护环境,保障健康。
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保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四、调整心态心态调整是指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保障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认为,心态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实践方法:1.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2.减轻压力:通过放松、运动、娱乐等方式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百病之源黄帝内经中的情志与身心健康
百病之源黄帝内经中的情志与身心健康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情志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情志指的是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而身心健康则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
黄帝内经认为,情志是百病之源,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黄帝内经的角度探讨情志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首先,黄帝内经认为,情志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情志的不稳定会导致身心失调,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情绪过于激动或过于抑郁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经典的话:“喜怒哀乐,不合适则伤脾胃。
”这句话表明,情绪的波动会对脾胃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引发消化系统的疾病。
另外,黄帝内经还指出,情志的不稳定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黄帝内经提出了情志与五脏的关系。
五脏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
黄帝内经认为,每个脏器都与特定的情绪相关联。
例如,心与喜悦相关,肝与愤怒相关,脾与思虑相关,肺与忧伤相关,肾与恐惧相关。
当某种情绪过于激动或过于抑郁时,会对相应的脏器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引发相关的疾病。
因此,保持情绪的平稳对五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出了情志与气血的关系。
气血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气和血液。
黄帝内经认为,情志的不稳定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情绪过于激动会导致气血上升,引发头痛、失眠等症状;情绪过于抑郁会导致气血下降,引发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因此,保持情绪的平稳对气血的健康至关重要。
最后,黄帝内经提出了情志调摄的方法。
黄帝内经认为,调节情志可以通过调节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来实现。
例如,饮食方面,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即要保持饮食的均衡,多吃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运动方面,黄帝内经提出了“适度运动”的原则,即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引言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养生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生活方式。
《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根据《黄帝内经》,人体和自然界的变化紧密相连,因此根据四季的变化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养生的口诀,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春季养生口诀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宜调养肝脏和脾胃。
根据《黄帝内经》,春季养生的口诀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保护肝脏:春季养生应注重保护肝脏,避免过食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清肝明目。
2.调理脾胃:春季是脾胃阳气充足的时候,可以适量食用温性食物,如姜、葱、蒜等,有助于促进消化和增强体力。
3.适度运动:春季宜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晨练、散步等,有助于健康和增强体质。
夏季养生口诀夏季是炎热的季节,人体易出现阳气亢盛和阴气不足的情况。
根据《黄帝内经》,夏季养生的口诀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饮食清淡:夏季宜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清爽、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海鲜等,有助于消暑和补充水分。
2.避免过度疲劳: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容易疲劳,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暴露在阳光下,保持充足的休息。
3.心情愉快:夏季阳气旺盛,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和脾气暴躁。
秋季养生口诀秋季天气逐渐干燥,人体容易出现肺燥和阴液不足的情况。
根据《黄帝内经》,秋季养生的口诀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补充阴液:秋季宜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芝麻、莲子等,有助于滋润肺脏和养护阴液。
2.锻炼健身:秋季适宜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改善肺功能。
3.预防感冒:秋季是感冒多发的季节,宜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提高免疫力。
冬季养生口诀冬季气候寒冷,人体易受寒邪的侵袭。
根据《黄帝内经》,冬季养生的口诀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保暖防寒:冬季宜多穿衣保暖,防止受寒,切忌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减少感冒和其他寒冷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健康四要素
《黄帝内经》健康四要素《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一。
其中,提到了健康的四个要素,包括饮食、锻炼、休息和心态。
在今天,这些要素仍然是我们保持健康的核心。
下文将详细介绍这四个要素。
饮食:饮食是我们保持健康的第一个要素。
《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谷之敬,五果之养,五畜之理,五菜之防”。
这说明我们应该多吃五谷杂粮、水果、肉类、蔬菜、有益菌等食物。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饮食的质量和量,饮食应该多样化,适量摄取营养素,不吃垃圾食品和过于油腻的食物。
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锻炼:锻炼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中提到:“筋骨之间,有气不得通者,即为病矣”,说明身体的气血畅通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所以,我们应该适量进行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
锻炼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散步、跑步、游泳、瑜伽、太极拳等等。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坚持锻炼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休息:休息是保持健康的另外一种关键要素。
《黄帝内经》中提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有不休之候。
”这说明我们需要给身体充足的休息时间,以让身体得到恢复。
我们应该每天保证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遇到疲劳时要及时休息,避免长时间待在电子设备前,给眼睛一个休息的机会。
心态:心态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黄帝内经》中提到:“凡百疾之所从生者,必有情也。
”这说明生活中的情感对于身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要过度的压力和紧张,要学会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总之,饮食、锻炼、休息和心态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要素。
我们需要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和锻炼方式,注意充足的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此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在免疫调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和调节人体内外环境,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并介绍相关的临床研究。
1. 中医药的免疫理论中医药的免疫理论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
中医药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由脾胃、肺、肾等器官参与调节,免疫功能的强弱取决于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草药、推拿等,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增强免疫力。
2. 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的药物应用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常用的药物包括黄芩、黄连、白术等。
这些药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黄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对于免疫系统的调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黄连则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作用,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抵抗疾病。
3. 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和草药疗法等。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研究发现针灸能够提高免疫功能的活性,并对免疫系统的平衡起到调节作用。
推拿则通过按摩和揉捏来改善气血循环,进而增强免疫功能。
草药疗法则通过使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草药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4. 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的临床研究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的临床研究主要包括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和机制研究。
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功能障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一项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并且免疫功能也得到了改善。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是基于中医药的免疫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它的疗效得到了临床研究的支持,并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然而,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和验证。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
其中,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养生的圣经。
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是中医养生学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包括:顺应自然、平衡饮食、适度运动、养心安神、调节情志。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五大养生原则。
一、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也是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的第一条。
顺应自然指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生活,保持身心健康。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遵循自然节律。
人体与自然有密切的联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例如,早睡早起,饭后散步,不熬夜等,都是遵循自然节律的表现。
2. 合理安排饮食。
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人体质,合理安排饮食,不贪食、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
3. 注意休息。
适当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修复,提高免疫力。
因此,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4. 环保健康。
保持房间通风,避免使用有害物质,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二、平衡饮食平衡饮食是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的第二条,它是指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营养均衡,从而维持身体健康。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搭配食物。
中医强调食物的属性和功效,因此在饮食中要合理搭配食物,避免过度偏食或不当搭配造成身体不适。
2. 控制食量。
饮食要适当控制食量,避免过度饱食或过度节食,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3. 食用新鲜食材。
新鲜的食材更有营养,更容易被身体吸收。
因此,要尽量选择新鲜的食材,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4. 合理运用调料。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许多调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适当运用调料,既可以增加食物的味道,又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三、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是黄帝内经养生五大原则的第三条,它是指通过适当的运动方式,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
黄帝内经养生秘诀
黄帝内经提供了许多有关健康养生的秘诀,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
的建议:
1.调节饮食:黄帝内经认为,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基础。
饮食应多
样化,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谷物、豆类和水产品等。
此外,应该避
免过度饮食和过度饮酒。
2.锻炼身体:黄帝内经认为,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新陈代谢。
常见的体育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等。
3.保持良好的情绪:黄帝内经认为,情绪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应该避免过度焦虑、压力和忧虑等负
面情绪。
4.合理的作息时间:黄帝内经认为,良好的作息时间可以保持身
心健康,例如每天早睡早起,定时吃饭,避免过度加班等。
5.中医调理:黄帝内经也强调中医保健。
在生病或身体不适时,
可以采用中医治疗方法,例如针灸、按摩、中药等。
这些都是黄帝内经养生秘诀的一部分,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人
们保持健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学在预防医学中的作用如何
中药学在预防医学中的作用如何在现代医学的领域中,预防医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旨在通过各种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而中药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实践与积累,在预防医学中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中药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预防理念。
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这种预防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阐述。
其核心在于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等,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例如,根据季节和个人体质的差异,合理选用中药进行调理,可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在春季,肝气升发,对于平素肝火较旺的人,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清肝泻火的中药,如菊花、决明子等;在冬季,阳气潜藏,对于阳虚体质的人,可以服用一些温阳补肾的中药,如肉桂、附子等,以增强机体抵御寒冷、预防疾病的能力。
中药在增强免疫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许多中药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能够帮助人体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应答。
比如,黄芪是一味常见的中药,现代研究表明,黄芪中的多糖成分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灵芝也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它可以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党参、白术、枸杞等中药也都在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中药,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中药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中药在其预防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丹参是一味常用于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丹参中的丹参酮成分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山楂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的作用。
山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与人体免疫调节《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奠基著作,构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框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丰富多彩的学术观为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完善做出了不朽贡献。
为成就中华文明繁荣和中华民族繁衍生息都有重大意义。
科学一词源于近代西方文明,即分门别类的知识;我们的祖先是宏观整体辩证的思维方式,创造不了这个名词,《内经》虽然不谈分门别为类的知识,就其实质即是一部科学巨著,丰富内函众多科学于其中。
免疫一词源自西方政治典章,原意是取消社会责任,是一个借用术语,借以形象地描述人体抗御疾病的功能活动。
中国古代医学对这一功能的描述称之曰卫、卫外,属于阳气功能的发挥,主要与肺的功能紧密联系,与心肾肝脾也有关联;《内经》对生命的起源及免疫功能都有大量具体而详尽的阐释,有着丰富的内函;故黄帝益曰:“精光之道,大圣之业”!《黄帝内经》开篇即从自然/社会/心理的角度论述免疫与疾病的关系,《上古天真论》开门见山地提出:懂得生命规律的人,取法事务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转化的两个方面,以自然之道的法则做为调和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饮食有合理搭配,运动、劳作和休息有一定规律性,不以自我意志强加于自然力之上去实现规划和目标,因而才有形体和精神的和谐统一。
当今的人有所不同,将满足于口感而伤害生理功能的酒称赞是玉浆,将违背自然法则的主观意愿做为事务的本来规律;乘着酒兴而做性的满足,为满足意欲而耗尽维持生理功能的物质精华,丧失维持生命功能的物质基础。
不晓得珍惜生命的基础物质和保持旺盛的生理功能;不懂得适时控制情绪和节制欲望,竭尽全力满足主观追求和过份的情欲;为享受的愉悦而与生命本来的生理法则背道路而驰。
所以上古有大智慧的人说:导至人体虚弱的因素和刚劲的疾风都会劫虐人体正气,是要避免的。
随遇而安,和平无争的心境是产生旺盛免疫力的生理基础;精与神的内守和固摄是抗御疾病的重要因素;生命的气机以合于自然的方向循经而行,则要清心少欲,心境平和而没有畏惧,形体要有适当运动而不至太疲倦,生命的功能活动才能有序进行。
爱好不至招眼目的注意,淫乐和邪象不至引起心智的堕落,或聪敏或思虑鲁钝、有才华而不通达,都不为事务困扰而惧怕,这就是养身之道。
“无恚惠之心…”则明确指出愤怒和抑郁(即现代医学所说心理因素)在免疫功能发挥中的危害。
阴阳五行引用到医学的意义有二,其一是方法论的内容,其二是作为医学基础理论的组成构件,即体内各功能系统间的相互联系。
“治病必求于本”、“寒气生浊,热气生清,阴阳反作,病之从逆”。
这里的“本”是什么呢?本就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与功能发挥以及体内各功能系统间的相互联系。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阴阳反作,病之从逆”直观地告诉我们,疾病即是身体内部升清与降浊两种功能混乱,打破了阴阳发挥应有功能的和谐和合的统一而产生无序的生理界面。
无论外感寒邪亦或由五味不调而内生里寒,寒作用于机体的结果是产生不洁净的糟粕;而温热之气作用于机体则使精微化生为清阳并护卫生命有序无悖(这正是肿瘤产生的原因和水温物华治疗方案的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
“夫道者却老而全形也”明确地告诉我们,衰老的减缓和健壮的形体完全可以通过养生的法则来实现,哪么这个法则又是什么样呢?《内经》说: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和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彰服,举不欲离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淡为务,以自得为功。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并列星晨,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这样便产生了真人、至人、圣人、神人四种层次或格调的养生之道。
并且说:无恚嗔之心,精神不散。
前人多么注重情志在养生法则中发挥的作用。
接下《四时调神大论》中进一步根据四季更替提出人的情志也要顺应四时变化而有生长化收藏: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夏使志无怒;秋使志要安宁;冬则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天气者,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
圣人从之身无奇病,生气不竭,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清轻者上升为天,天主光明施孕育之性而无终了,万物仰承天阳之德周运不息;有德性的人顺应苍天的生长化收藏便可身健无恙。
万物不凋零,它的生长之气就不枯竭,因而要与万物生长化收藏及宇宙变化规律相适应或统一,才不至毁坏人体抵御疾病的真阳之气。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四季更替,阴阳消长,动与静,盛与衰的交替周运是生命存在的根本源泉,动中孕育着静,静息滋孕着运动;旺盛之极走向衰老,衰老却让成熟的种子播撒又是新生的基础。
四时阴阳更替导至万物消亡和发展,是生命生与死的根源,违背则灾害由之而生,顺应则疾病无由,这是法则。
有智慧的人尊循,愚蒙的人却违背;尊循天地法则则长生,违背则必定消亡;尊循则和谐有序,违背则悖乱。
尊循和违背是一对相互对立的矛盾,称为内格。
这些重在阐明随大自然阴阳交替,人体养生的要点亦随之而动。
为了说明不同时相内大自然阴阳相互消长制约对万物的影响,前人说天道的本性是清净光明,藏德不止。
有道德人的应当效法苍天的意志,心境要清净无争,光明磊落;不可产生违背道德伦理的想法。
《生气通天论》则进一步说道:“生之本,本于阴阳”;“苍天(头脑、思维)之气清净,则志意治(和谐、不混乱),顺之则阳气(免疫功能)固;阳气者若天与日”。
万物生命的根本存在于阴阳,正如老子之言:一阴一阳谓之道,它先天地而生,天地即其化生。
苍天的德性清澈而静谧,人的志向意念也要清洁静谧,清澈无杂(恶意、邪念)而有序。
顺应这样的法则,生理功能的发挥坚强稳固;失之则内外塞闭,道路(阴阳往复的经脉)不通,抵御疾病的功能丧失;维持生命特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尤如苍天之德行和太阳的光辉,是抵御疾病最基本的因素,这正是人体正气。
有智慧的人应当传布这样精微玄妙的规律,顺应大自然的法则,并通应大自然的意志,否则身体的卫外功能就会消失。
这里不单说人的心态要端正,更注重强调人免疫能力还受到行为与道德规范的制约。
也正是老祖先的这一训导要求从事中医工作的人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必须遵循人伦道德。
而现代医学则不讲这样的训导,做事只须见利即可蠢蠢然无所不用其及。
阐释卫阳的实质与人体生理关系时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烦劳则张,精绝;大怒则形气绝;精则养神,柔则养精”。
人体的正气是什么呢?正气于人体就如同天上的红日,不能发挥其应有功能则会因疾病折磨而不得长寿,过度操心或劳累即使其功能松弛,并引起精微耗竭;生气发火则引起形体和生理功能断绝。
免疫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则能充实意志活动,濡养脏腑则进一步充实精微并使之贮存。
《内经》说“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喜怒不节,生乃不固。
正是由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五志,五志之出由五脏,五脏之病由五志伤,所以五脏或极或不及是五脏病理变化之由来,因而人活在这个世上必须节欲。
阐释阴的实质与阳的关系时说: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固也,圣人平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决;阴阳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阴是什么呢,阴是人体贮藏的精气,功能是使精微发挥生理作用,让生命强壮而顶天立地。
阳的作用是阴的守卫,功能是御外而使生命免于侵袭,保卫身体内部各脏腑有序运行,机能活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前人在这里既清楚地讲叙了阴阳双方的生理特性,还讲叙了阴阳平秘的重要性:护保生命的正气要健旺,旺而无限制则过度耗损阴精而导至机体精华枯竭;阴精在体内的分布也要公平均一不可有贫富,阴气的活动也必须有制约,不可放任滋肆;卫阳的升发程度也要有收敛才不至极或生重,极或重则阴阳离绝。
精神与形体和谐的关键就在于阴阳平秘,朴素辩证的和谐统一是生命健康的基础。
有智慧的人使精微贮存和功能发挥两者平衡,则筋骨血脉和合统一,骨髓坚强稳固,气与血都能有序盾环。
阴阳关系平衡的关键是:卫外的作用要周密和坚固,卫外在某些方面过份发挥而在另的方面又有疏漏,阴精则耗竭或流失(这里已阐释自身免疫性高血糖病的形成和后果了)。
阴精贮藏和卫阳功能发挥平衡又没有疏漏,生命的精气和意志活动就有序并旺盛。
阴阳分奔而互不关联,精微与功能则消散而生命不能存续。
前人还说:无论免疫功能的低下与过激及饮食五味也有关联,即免疫与新陈代谢的联系。
前人总结说:饮食五味是生命必须精微产生的源腺,精微的产生与来源依靠日常饮食五味的化生;主观喜好的偏食或客观条件的摄取不及都是精微的过盛或不足的根源,所造成的伤害还可以进一步引起五味摄取的不足或过乘。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所宫,伤在五味。
前人的总结为我们提供了肿瘤和高血糖形成的重要环节,由于人体长期过度摄入单一偏碱食物而引起机体PH值失去平衡,机体处于极或不及代谢状态。
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超限产生,肾上腺素超量释放,肝糖被超量动员,形成肾阴枯竭而肝阳独旺的局面则脾其运化功能,糖便停留在血液不能进入细胞氧化产生能量,这就是产生高血糖的实质。
发生肿瘤的实质是机体K+/Mg2+与Na+/Ca2+失去平衡引起H+浓度上升,ATP过程被抑制,脑垂体后叶功能关闭,体温调节失灵;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被限制产生,肾上腺素释放减少;磷酸三苷过程被掐断进而导至细胞核骨架不能构建;细胞膜结构改变引起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受阻。
“肾阳学说”心肾肺三脏阳虚引发肿瘤疾病的分门别类知识实质即在此。
《内经》举例说:过多摄取Na+对机体的危害是骨髓功能和心肌遭受损伤----“过味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并明确指出维持生命特征的基本物质由骨髓产生,也与五味有密切联系。
----谨和五味,骨气以精。
这不正是现代免疫科学的分门别类知识吗(可是现代医学则只有“手术”和“放化疗”并以其无知而肆意贬损光辉灿烂的传统医学学术)?并且说:风邪和过度之气对人体的损伤是消耗生命的精华,最终引起膏腴骨髓受损(肿瘤病多风即因膏腴骨髓受风之损)。
《内经》不但传授诊治疾病的学问还规定了诊治疾病的伦理道德: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之道。
精者生之本也,藏于精者春病不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这里的精是五味气化而成藏之于肾的精;重在阐明精与生命的关系,明确指出精的贮藏与春天阳气升发的关系:物质贮存是功能发挥的基础;夏暑之期,功能活动当开放,泄汗则可以排除郁积在体内的有害代谢物质,因而要开鬼门,使身常清。
鬼者非今天所言妖邪之鬼也,即体内代谢之糟粕或饮食、呼吸所入之毒素是也。
鬼门即魂门,但凡身体对外排泄通道的窍孔如汗腺,鼻涕腺,泪腺及二阴均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