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革命下的对自然灾害的新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课作业

现代科技革命下自然灾害的发生特征与应对

摘要:自然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而现代科技革命又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产生了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这个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了传统型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二是科技发展增加了环境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可能性。尽管现代科技革命给我们应对新时期的自然灾害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同时,科技革命也是我们在应对自然灾害时的最得力的助手,只有依靠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努力开展自然灾害的影响评估和防御技术研究,才能真正降低自然灾害的威胁。

关键词:科技革命自然灾害双刃剑应对

一、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发展

人类所依赖的这个自然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异,这种变异,即包括自然形成的变异,也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自然界的变异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面环境中,无时无地不在发生,但是,只有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才会构成自然灾害。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在各种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的自然灾害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

自然灾害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它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长,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也在加大,特别是自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和危害程度也表现得愈加严重。1920年,中国北方大旱,灾民2000万,死亡50万人。1928—1929年,中国陕西大旱。940万人受灾,死者达250万人。1934年5月,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1960年5月,智利发生了有仪器记录以来地球上震级最高、最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9.5级,地震引发了大海啸并横扫了太平洋沿岸,造成200多万人无家可归。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百万人口城市瞬间顿成废墟,20多万人罹难。1987年7月,孟加拉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百万人死亡和失踪。1998年,长江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流域近500万间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9.1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29.2万人罹难。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致死69142人,失踪17551人。这些都是自然灾害影响人类生存的鲜活实例,但当今我们所了解的自然灾害难道就仅限于此吗?难道他们与人类活动无关,仅仅是自然本身的变异吗?

二、科技发展与当代自然灾害的新趋势

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自然灾害似乎就是纯粹自然的事情,跟人类社会发生的任何事情是无关的,这种看法,放到200年前或许还有效,但在今天,几乎没有人再这么认为了。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人类的活动范围已上至太空,下至海底,正以排山倒

海之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大规模地改变着环境的组成和结构,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规模也空前宏大,影响深远。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具有不同程度毒性的人工化合物约五十万种,共约四百万吨,每年施用矿物肥料四亿吨,由此而引起的污染物排放也急剧增加。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的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仅要受到自然界本身变异性的影响,还要受到各种科技进步所引发的各种剧烈人类活动的影响;除此以外,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像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与传统自然灾害所不同的新型人为性自然灾害也大量出现,这些新型的自然灾害我们称之为环境灾害。

1、人类活动和科学技术进步对传统型自然灾害的影响

当代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极其所造成的危害,与人类活动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技术革命和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些传统灾害的发生范围、发生过程乃至灾害影响。

例如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就并不完全是自然因素引发的,更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

2004年的印度洋地震海啸,不少专家都指出,这次大地震引起的海啸所做成的巨大伤亡,与当地的环境保护策略分不开。这次受灾打击最严重的两个地区泰国和斯里兰卡,都有因为过度开发而破坏海岸生态的记录。泰国的布吉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把海岸的红树林砍伐,开发成度假区,而多年前因为拍摄电影《迷幻沙滩》而做成PP岛严重破坏的生态,破坏最为严重;而斯里兰卡因为过度开发而导致水灾,但由于修复工作未能在海啸前完成,结果对当地做成双重打击。反而十年前不断受飓风威胁的孟加拉,由于风灾过后当地重新防风林及回复海岸生态,使海岸得到珊瑚礁及红树林的保护,从而减轻当地所受到的损害。

再如2010年8月发生在舟曲的泥石流也有人为破坏的影子,舟曲虽然四面环山,但山上全是郁郁葱葱的大树,从来没发生过泥石流,由于伴随着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之风的盛行,舟曲周围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再加上当地政府不予以重视,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森林的措施,森林植被每年都遭到在进一步破坏,终于导致了这次灾难。

2、科技进步增加了环境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可能性

人类活动和技术进步不仅仅在于影响传统自然灾害的发生强度和危害力,还带来了一种新的灾害—环境灾害是在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出现的,在人类步入工业文明还没有这样的灾害发生,这些新型自然灾害的出现,也可以说是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