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二章 非遗分类-第四节 传统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二章 非遗分类-第三节 传统工艺美术类遗产
1.泥塑工艺:指以泥为原料雕塑各种神像、神兽、人像等的传统
工艺技术。
2.面塑工艺:指以面为原料雕塑面人、花馍等的传统工艺技术。
面人历史
从新疆土鲁番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
推断,距今至少已有1300年历史。南宋《东
京梦华录》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
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
食”。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
质不同,选料、刻制、烘干、上色等工艺也会呈现出较大差异。
2.剪纸制作工艺:是指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裁剪或刻制出某种纹样的传统工艺。 有普通剪纸工艺、刻纸工艺、套色剪纸工艺、衬色剪纸工艺、点染剪纸工艺等等。 3.其他材质的镂刻工艺:金属、皮革等硬质材质上镂刻艺术品的独特工艺。常见 的狭义镂刻工艺有镂金、镂银、剪革等镂刻技艺。
摆件、挂件等的传统工艺技术。
7. 角雕工艺:指以牛角、犀牛角等原料雕刻各种饰物、 印章、摆件、挂件等的传统工艺技术。 8. 骨雕工艺:指以牛骨等动物骨骼为原料雕刻各种饰物、 印章、摆件、挂件等的传统工艺技术。 9.印模工艺:指用木头等原料制作点心模、墨模、陶模、 泥模、石膏模等的传统工艺技术。
八、传统雕塑工艺
画、炕围画、纸牌、神码等。
3.民间工艺画制作工艺:特指用某种特殊材质制作画像的工艺。 如羽毛画、麦秆画、软木画、铁画、布艺画等。 4.国画的绘制技艺。 5.传统书法艺术。
韩熙载夜宴图
二、传统镂刻工艺
主要指用各种镂刻技法制作工艺品的传统技术。主要有:
1.皮影制作工艺:皮影是皮影戏必备道具。剧中人物、动物影像、亭台楼阁等都 是用动物皮革刻制而成的。又分驴皮影、羊皮影、牛皮影和纸影等数种。由于材
中国历史悠久,制陶技艺源远流长,工艺技术也相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二章 非遗分类-第二节 表演艺术类遗产的基本范畴
唐代是中国木偶戏的形成期, 有完整剧目的出现。至宋,中 国木偶戏已经成型。今天我们 所看到的悬丝木偶、杖头木偶、 药发木偶以及肉傀儡、水傀儡 等木偶品种,在宋代都已出现。
皮影戏
也是道具戏的一种。剧中的人物、 动物均用动物皮革刻做侧面像,放 在纱帐里面,通过从里向外透射出
关学曾:北京琴书 ※“唱故事”以唱为主,有 腔有调,有辙有韵,有鼓板 丝弦伴奏。如:京东大鼓、
河南坠子、北京琴书、苏州
弹词等等。还有一种被称为 “韵诵体”的艺术表演形式, 如山东快书、快板等等,这类曲种虽无乐器伴奏,但通过快 板的击节伴奏,作品的节奏感依然很戏曲是演故事,多人合作分饰各角色, 另加舞美、灯光、道具、音响、服装
第 二 章
非物质 文化遗 产分类
目录
(三)传统工艺美术 (五)传统生活知识
(一)民间文学
(七)传统节日
(二)表演艺术
(四)传统生产知识
(六)传统仪式
第 二 节
表演艺 术类遗 产的基 本范畴
表演艺术类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 今的,通过唱腔、动作、台词等艺术表现形式来表现演出者内心世界的传统 演出活动。 表现形式:说唱、戏剧、歌舞、音乐、杂技等 价值:是认识历史、艺术与文化,展示人类表演才能的重要手段。
娱人型舞蹈:用于各种节庆、迎客、联欢、娱乐、演出等场合,
如各种芦笙舞、秧歌、鼓舞、旱船、抬阁等等。
娱神型舞蹈:用于各种丧葬、祭祀、祈祷、治病、驱邪等宗教仪
式。作为重要的集体记忆,民间舞蹈会通过仪式定期举行,以此
缅怀远古祖先,并以祖灵的名义,不断固化社会自身的整体性。
舞蹈与历史(土家族摆手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二章 非遗分类
风物传说
是指那些与各地自然 风光、人文景观、风 土人情,甚至地方土 产有关的民间传说。 这类传说具有较强的 地域性,为乡土文化 与自然景观提供了来自民间社会的解读。《泰山的传说》。
动植物传说
是指以解释动植物基本特征为主要
内容的民间传说。人死后幻化为某 种动物或植物是这类传说的基本叙 事模式。这类传说历史久远,保留 有浓厚的原始思维的影子,是研究人类原始思维和人类社会对各种动
历史传说
历史事件传说是指以讲述历史上 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事件为主要内 容的传说。与人物传说相比,这 类传说具有更多的真实 性,有特 定的时间与地点。许多历史传说本身就是由个人亲历故事演
变而来。这类传说的真实性不容置疑,但又不能简单地将它们理解为正
史,因为在传承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义和团的传说》。
民间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从传承范围看:
它具有全民性,可以代表一个民族最基本的价值观、世界观
、审美观,对于了解一个民族的个性与特性有重要价值; 从专业程度看: 它具有明显的非专业性特点,人人能讲,人人能说,虽路分 不高,但可以代表一个民族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与要求很高
的专业性评书、相声等有明显区别;
保护方式(1)
(二)民间传说
是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社会的具有某种解释性功能的民间故事。由 于它与特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自然风物、社会习惯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故也称之为“民间社会的口传历史”。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民族,对传说的理解是不同的。 在无文字民族中它就是“正史”,但在文字民族中,随
着正史的出现,传说的实录功能已日趋退化,虚构成分
具 有明显的教化意义,深为儿童喜爱,故也被称为“童话”。在思想
内容上,它表现的是劳动人民最基本的价值观、世界观,反映了劳动人 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优秀品格。在艺术形式上,这类故事的人 物、情节、结构、语言都具有明显的类型化、模式化特点。 《狗耕田》; 《狼外婆》;《田螺姑娘》。
非物质文化遗产课件
开展研究与推广
通过学术研究和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
创新发展模式
培育人才队伍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06
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
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地域特色。
剪纸艺术的保护现状
阐述政府、社会组织和民间艺人等各方面对剪纸艺术保护的重视和所做的努力。
剪纸艺术的传承方式
描述剪纸艺术的传承方式,包括家庭传承、师徒传承、学校教育等。
01
02
03
侗族大歌的简介
介绍侗族大歌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侗族大歌的传承困境
分析现代社会对侗族大歌传承带来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xx年xx月xx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课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与分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案例分析
contents
目录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旅游产业链构建
通过开发非遗旅游线路、旅游纪念品等,可以构建完整的非遗旅游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化产业价值。通过开发非遗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开发
文化产业价值
非遗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意源泉。通过将非遗元素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可以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创意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与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意义•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介绍目•当代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挑战与机遇: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录01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与分类定义及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包括:无形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多元性、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历史性、共享性等。
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区别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静态的,以物为载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活态的,以人为载体。
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通过物质载体来呈现和传承,而物质文化遗产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元素。
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如中国的古琴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等。
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口头传统和表述,如中国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
传统舞蹈包括民间舞蹈、宗教舞蹈等,如中国的龙舞、狮舞以及藏族的锅庄舞等。
传统戏剧包括戏曲、木偶戏等表演艺术,如中国的京剧、昆曲以及日本的能剧等。
曲艺包括相声、评书等说唱艺术,如中国的相声艺术等。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包括武术、杂技等表演艺术和传统游戏,如中国的太极拳、少林功夫以及杂技表演等。
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包括绘画、书法等视觉艺术,如中国的国画、书法以及日本的浮世绘等。
包括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知识和实践,如中国的针灸疗法和藏医药等。
包括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如中国的剪纸艺术、陶瓷制作技艺以及日本的茶道艺术等。
包括节庆活动、民间信仰等民俗文化现象,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以及日本的盂兰盆节等。
02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意义0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为当代文化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教学大纲
2015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普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课程开出单位:文化传播学院课程的类型与性质: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总学时:32理论授课学时:16实验实训学时:16参考教材: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先修课程: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文化资源概论、文化策划与创意学考核方式:考查。
平时成绩由作业1、作业2、出勤三部分组成,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二、课程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文化策划模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讲授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要求通过学习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价值和保护方法以及开发与传承等基础理论,掌握从事田野实践的基础方法,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念,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田野调查实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与分类、保护历史回顾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以及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辩证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以及分类系中各子项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日本、韩国、美国和联合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的贡献和措施掌握: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3.本章教学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4.本章教学难点: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以及分类系中各子项之间的逻辑关系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与分类(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回顾(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的几个阶段(二)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过程中所做的贡献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影响其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立法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非遗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财政支持:加大对非遗项目的资金投入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建立档案:对非遗项目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和建档掌握非遗资源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状况
传承人认定:开展传承人认定工作明确传承人资格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和管理 展示与传播:通过展览、演出、文化节等形式展示非遗项目利用媒体和数字化技术进行传播推 广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合作项目:共同 开展非物质文化 遗产研究、保护 和传承项目
展览展示:举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览展示各国代 表性非遗项目
培训活动:为发 展中国家提供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与传承培训
0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发展趋势与展望
THEME TEMPLATE
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利用数字技术记录、保存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0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价值与意义
THEME TEMPLATE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艺术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如民间音乐、舞蹈、 绘画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数字化技术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记录、整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 发掘的效率和准确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途径
旅游开发:将非 物质文化遗产资 源转化为旅游产 品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二章 非遗分类-第五节 传统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遗产
(四)传统建筑装饰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筑装饰泛指对建筑物起着某种装饰作用的各种造型艺术。在中 国,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主要有脊兽、各种木雕、砖雕、石雕、 壁画、窗花、窗棂、顶棚以及各种墙面及地面装饰。建筑装饰是
等级制度对传统建筑布局的影响。
(三)传统建筑施工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传统建筑施工方面的知识既包括建筑材料选料、备料方面的知识, 也包括院落规划、房屋设计方面的知识;既包括建筑附属设施设 计、建筑装饰设计方面的知识,也包括人员调度、仪式程式等方 面的知识,范围相当宽泛。但无论哪种知识,都与建筑所在自然
环境、人文环境息息相关。这些建筑经验与智慧,是建筑类遗产
风水术是指古代人类在选择宅基地过程中,对住宅周边
环境、地质地貌、生态气候、自然景观等多种环境因素
的综合评估和对建筑营造过程中某些技术与禁忌的总体
概括。如果剥去那层故弄玄虚的外衣,就会发现其中仍
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和借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
对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关系的高度重视—“天人合一”思想 在建筑学上的最为集中的体现。
(二)传统建筑布局方面的知识 传统建筑布局可分为传统村落布局、宅院布局以及室内布局等几个层 面。传统建筑布局通常是由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为营造出一个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小环境,古代的能工巧匠非常重视村
落、院落与居室的布局。这样做一方面可使人类的居住空间更好地贴 近自然、利用自然,并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实现人类低熵生活;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建筑布局,进一步强调社会秩序的建立。譬如较大 村落的贫富分区原则、大家族中依辈份进行的分房原则,都可反映出
传统建筑的精华,也是我们保护传统建筑的关键所在。[装饰辟
非遗知识课堂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非遗知识课堂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们传承创造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性质的文化遗产。
它们通常是一些传统的技艺、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民俗、信仰、食品、饮料等,反映了不同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精神内涵,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包括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
这些艺术形式通过口耳相传,历经千年的时光变迁,成为了文化的珍贵财富。
比如中国的京剧、评弹、昆曲、越剧等戏曲,还有民间的故事传说、谣言、谚语等。
2.社会习俗、礼仪和节庆活动:这些活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
比如中国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3.传统手工艺和技艺:传统手工艺和技艺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技艺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对工具的运用、对艺术的追求等方面的经验和智慧。
比如中国的织锦、制陶、编织、雕刻、漆器等传统手工艺。
4.传统医药和保健知识:传统医药和保健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健康的关注。
比如中国的中医、针灸、按摩、气功等。
以上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分类。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们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不同历史
时期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是珍贵的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好好地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因丈夫被掳走修长城而被迫千 里寻夫,最后哭倒长城的故事,反映 了古代人民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暴 政的控诉。
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古 代人民对于忠贞爱情的歌颂和对于封 建礼教的反抗。
歌谣谚语
1 2 3
诗经、楚辞中的民间歌谣 如《关关雎鸠》、《蒹葭》等,通过生动的描绘 和抒情的表达,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情感世界和生 活面貌。
与屈原的传说相关。
01
02
03
04
05
春节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
吃团圆饭、拜年等。
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习俗包括扫 墓、踏青、插柳等,表达
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习俗包括 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
象征团圆和思念。
民间信仰与禁忌
民间信仰
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体现了人们对神秘力量的 敬畏和祈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录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民俗活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 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 种之一,以唱、念、做、 打为主要表演手段。
评剧
流行于中国北方的戏曲剧 种,以唱功见长,表演风 格朴实。
豫剧
起源于河南的戏曲剧种, 唱腔高亢激越,表演风格 粗犷豪放。
舞蹈杂技
中国古典舞
世界非遗分类
世界非遗分类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国的相关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包括口头传统、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歌曲、舞蹈、戏剧、音乐表演等。
这类非遗通过口头传统代代相传,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
2.社会实践、仪式和节日:这类非遗包括集市、庙会、婚礼、葬
礼等社会实践,以及与宗教、农耕、渔业等相关的仪式和节
日。
这些实践和活动反映了社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3.习俗和传统的知识与技能:这类非遗包括手工艺制作、传统医
药、农耕技术、渔业技巧等传统知识和技能。
这些技能通常与特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相关联。
此外,根据非遗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载体,非遗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5.传统体育和游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类仅是列举,非遗的分类并不局限于这些,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可能会有不同的非遗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二章 非遗分类-第七节传统节日类遗产
此外,节日还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同一个节日,在不同历 史时期,它们的文化功能也会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而有所 变化。文化功能一成不变的传统节日是不存在的。例如: 端午原本是一个典型的驱疫仪式,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原始的驱疫仪式很快便演化成为龙舟竟渡,拯救越王勾践、
吴王夫差,并最终定格为拯救屈原。如果将传统节日端午 节的文化属性简单地定位于某一时段,并用它来涵盖历史 上端午节的所有功能,就等于否认了该节日的发展过程。 依季节顺序,暂将中国传统节日分为春、夏、秋、冬四类。
蛇盘兔寓意富贵;子推燕寓意不忘介子推的高风亮节(山西介休方言
云“燕子”为“念念”)。游艺方面又有蹴球、荡秋千、赏花、踏青、 插柳、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等 等。上述活动有些流传至今,有些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成为沉寂的历 史。这些独特节俗的保留,为我们了解自己的历史与文化,留下了一
一个月。寒食期间不得生火,只能生食,给人民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威 胁。魏武曹操当政后,下《明惩令》云:“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 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寒食之风至此才有所收敛。 但寒食之风的真正衰落期出现在南宋以后。
寒食节为我们保留下了什么样的节日遗产。饮食上,便有寒食粥、寒 食面、寒食浆、青精饭等节日特食。在节日贡品中又有子推燕、蛇盘 兔、枣饼、细稞、神餤等等。这些节日食俗多半都有深刻的寓意。如
笔极为丰富的资料。
(3)清明节 清明节因祭祀先人,故又称“鬼节”或“冥节”。从节日功能看,清 明节的主要功能是扫墓祭祖,其真正动机是增进族群间的血亲意识。魏 晋南北朝时,虽战乱频仍,但扫墓传统保持依旧。唐朝前后,人们将扫
族的牯脏节、白族的火把节,彝族的虎节,傣族的泼水节, 壮族的三月三,藏族的雪顿节,迄今都还依然保存着原始宗 教仪式的某些古朴内容。在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节日” 一词的本义就是祭祀,甚至就直接写作“祭”。他们称某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统的、非物质的文化元素,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相关的自然和生活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以及与此相关的工具、物品和手工艺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地域和民族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以下五类:1.口述和表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字、口述传统和民族音乐等。
2.表演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舞蹈、音乐、民间戏曲、曲艺等。
3.社会实践、仪式和节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婚俗、祭祀仪式、传统节日等。
4.传统手工艺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染织技艺、木雕、金属锻造、园林艺术等。
5.传统医药和美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药方、手法、健康保健方法,以及传统美食等。
这些分类可以提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承载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传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承,也是社会认同和凝聚力的象征。
它们通过参与、共享和传承的方式,增进了社区、族群和国家的凝聚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手工艺品销售等相结合,为社区和个人提供了经济收入来源。
因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激发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和扶贫。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与策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威胁着传统文化的存续。
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许多年轻人不再感兴趣或不了解传统文化,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困境。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传统知识和技能的持续发展。
然而,年长的传承人逐渐减少,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危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课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发展
培育文化品牌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 和内涵,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 文化品牌,推动其走向国际市场
。
创新产品和服务
鼓励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 新理念,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相 关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
化需求。
加强市场营销推广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营销 推广力度,利用网络平台、社交 媒体等渠道,提高知名度和美誉
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总结词
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乐器制作技艺中的一种,以上海地区为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和音乐价值。
详细描述
上海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制作技艺精湛。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选用合适的材料、掌握精湛的工艺和雕 刻技术,以保证乐器的音质和外观质量。同时,还需要了解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以更好 地满足演奏者的需求。
安吉白茶制作技艺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总结词
尽管安吉白茶制作技艺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社会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力度的加大,这一技艺 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详细描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自信的增强,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将继 续加大对安吉白茶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 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行业协会和茶 农也需要不断创新传承方式,培养更多的年轻传承人, 推动安吉白茶制作技艺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发展中, 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安 吉白茶制作技艺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传承性、民间性、无形性等特点,它依托于人本 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口传心授作为传承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来自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一个民族或 群体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是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课件模板
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带动地方经济 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教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培养人们的审 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保护措施:制定保护政策,建立保护机制,加强宣 传推广
04
编织技艺:如竹编、 草编、藤编等
05
漆艺技艺:如福州脱 胎漆器、北京雕漆等
06
金属工艺:如金银器 制作、铜器制作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护和传承
政府政策支持
制定法律法 规:保护非 物质文化遗 产的法律法 规体系
设立专项资 金:支持非 物质文化遗 产的保护和 传承项目
开展宣传教 育:提高公 众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 认识和保护 意识
影响力。
国际交流和合作可 以促进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创新和发展,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入新的活力和生
命力。
国际交流和合作可 以促进非物质文化 遗产与现代生活的 融合,为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传承和发 展提供新的机遇和
挑战。
谢 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 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重要标志,对于传承和弘 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 社会风俗、手工艺技能、 民间知识和信仰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 国政府和文化组织的共同 责任,需要采取各种措施 加以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传承方式:通过教育、培训、展示等方式,培养传 承人,提高传承能力
创新发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表现形式,增 强吸引力和传播力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目录
上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第一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出台及国际认同二、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再界定与重释第二章相关概念辨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一、相关概念的辨析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一、认知价值二、精神价值三、艺术价值四、经济价值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措施第五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途径中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文化特征第六章民间文学一、“民间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二、散文类民间文学三、韵文类民间文学四、说唱类民间文学第七章传统艺术一、民间音乐二、民间舞蹈三、民间美术四、戏曲五、民间曲艺第八章民间信仰一、原始信仰二、鬼神信仰三、祖先崇拜四、庙会第九章民间习俗一、物质生产习俗二、人生礼俗三、岁时节令习俗第十章民间科学技术一、民间科学知识二、民间工艺技术三、民间医学第十一章民间游戏与竞技一、民间游戏二、民间竞技三、民间杂艺下编: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体美学第十二章甘肃民间文学一、甘肃民间故事二、甘肃花儿三、《格萨尔》四、河西宝卷第十三章甘肃民间艺术一、兰州太平鼓舞二、环县道情皮影戏三、凉州贤孝四、庆阳剪纸五、临夏砖雕第十四章甘肃民间习俗一、天水太昊伏羲祭典二、西王母信俗三、周祖祭典四、兰州羊皮筏子五、兰州牛肉面六、西和乞巧节第十五章甘肃民间手工技艺一、保安族腰刀制作技艺二、东乡族擀毡技艺三、甘谷脊兽制作技艺四、兰州黄河水车制作技艺五、静宁烧鸡制作技艺第十六章甘肃民间游戏与竞技一、崆峒武术二、酒泉叼羊三、庄浪高抬四、秦安壳子棍五、临夏天启棍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和非物质的文化元素组成的,包括口述和表演的传统艺术、社会实践、礼仪习俗、节庆活动、传统医学、手工艺技术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特点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十大类别。
一、口头遗产类别1.传统曲艺和曲调:如评话、相声、评弹等。
2.口头传统和表演:如说唱、童谣、民谣等。
二、表演艺术类别1.传统戏剧:如京剧、昆曲、豫剧、秧歌、苗剧等。
2.传统舞蹈:如古代宫廷舞、民间舞、山歌舞等。
三、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类别1.传统节俗: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传统婚礼:如闽南婚礼、哈萨克族婚礼等。
四、传统音乐类别1.传统器乐:如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
2.传统歌曲:如山歌、民歌、捧歌等。
五、传统舞台艺术类别1.传统杂技:如滚球、双人梁等。
2.传统马戏:如魔术、猴戏、狮子舞等。
六、传统美术类别1.传统绘画:如工笔、写意、国画等。
2.传统雕塑:如佛像、石刻、泥塑等。
七、传统建筑与工艺类别1.传统建筑:如寺庙、宫殿、古民居等。
2.传统工艺:如织锦、扎染、剪纸等。
八、传统文化知识与实践类别1.传统医学:如中医、藏医等。
2.传统手工技艺:如刺绣、制陶、制茶等。
九、传统体育、游艺与游戏类别1.传统体育:如太极拳、武术、射箭等。
2.传统游戏:如围棋、象棋等。
十、传统地方特色类别1.民俗文化:如舞龙舞狮、迎神赛会等。
2.地方文化:如梆子戏、苏州评弹等。
这些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大类别。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方面,保留和传承这些遗产对于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特色的传统生产知识与技能;
(2)各种传 统生产工具 制作方面的 知识与技能;
(3)各种传 统生产制度、 生产管理方面 的知识与技能;
(4)各种行业神信仰以及与 之相关的节日仪式、民俗活动;
(5)传统的地方性农 作物品种或家畜品种
(6)传统的农业用地及其 周边的生态环境
易理解的。但是,作为农业生产的领导者,应该具有更加长远的
眼光,在着手解决“吃得饱”的同时,也要为解决人类社会“吃 得好”的问题,做好更多的资源上与物种上的准备。否则,我们 就很容易因为解决“吃得饱”的这样一个短期利益,而放弃“吃 得好”的长远利益。
粮食品种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口味 的多样性
农业文化遗产内容
试图启动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所要保护的“农业遗产”,主要是指那些活态
的包括传统农业生产知识、技能、制度、节日
仪式等在内的整个农业生产系统。
狭义的农业文化遗产概念
所谓农业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 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包括各种传统农耕技 术、农耕制度、农耕信仰以及传统农业品种在内的各 种非常优秀且又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生产系
第 二 章
非物质 文化遗 产分类
目录
(三)传统工艺美术 (五)传统生活知识
(一)民间文学
(七)传统节日
(二)表演艺术
(四)传统生产知识
(六)传统仪式
第 四 节
传统生 产知识 与技能 类遗产
传统生产知识所含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农 业生产、牧业生产、渔猎生产以及手工艺生产 等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也包括除此之外其他
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以各
种各样的手段,保护本土农作物资源。
物种基因库 只保护某些种子,但无法保护相应的种植
技术活态的农业遗产保护 什么都保护,注意到了种子 与种子,种子与环境,种子与仪式等的关系
4.是确保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在人类尚未彻底解决温饱问题的今天,先解决“吃得饱”是很容
精神抖擞,但实际上已经病入膏肓,已经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尿素
尿素
尿
素
为何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3.是保护粮食品种多样性的需要
优秀农作物品种是人类千百年来农业生产的结晶,是农业文明的重要载体。人类
的农业文明能否代代相传,能否保留下最优秀的农业品种是问题的关键。但随着
转基因技术等的普及,农作物品种已呈现出明显的单一化倾向。从好的方面来说, 高产品种的普及,客观上确实提高了农业单产,但从不好的方面看,严重地破坏 了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结果:破坏了物种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为病虫害 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名称、原理、效率、制作方法、使用方法、使用
禁忌等等。每种狩猎工具都应该有详细的尺寸、
照片、材质以及使用方法的说明。
三、传统渔业生产知识与技能
传统渔业生产应主要集中在渔业生产知识、渔具制作 技术以及信仰与仪式等几个方面。 (一)传统渔业生产知识 渔业生产通常会伴随着渔汛的季节性与周期性进行, 且常常受到渔汛起落与渔区气候变化的制约。因此, 海事占验习俗在渔区相当流行。它是渔民对海上气象 规律的经验总结。此外,海上生活经验、观鱼、捕鱼 经验,特别是那些具有地方特色、几近失传的传统捕 捞技术与经验,以及养殖加工技术,也应给予关注。
过保存至今的活态农业遗产,来复原人类农耕文明的历史。
优点:不但可了解历史上创造的农业物质遗产,还可通过保存至今的农耕祭祀、 传统节日、民俗、歌舞戏曲、农耕技术等,了解历史上农耕过程中的种种非物质 文明。 缺点:容易遭到破坏。
为何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2.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个具有近万年农业史的文明古国。由于我们祖先通过使用农家肥、青肥的 技术,通过使用轮种、套种技术,通过使用桑基养鱼、稻田养鱼技术,使我们的 农田即使栽种万年,都可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统。
但考虑到日后申报工作的操作性,我们所说的农业遗 产,并不是特指某种独特的农耕技术、农业品种,也 不是某种独特的农耕制度、农耕信仰,而是指各种传
统农耕技术、农耕经验、农耕制度、农耕信仰以及传
统农业品种均比较健全、比较完备,生态环境良好, 且这些传统很优秀又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统农 业生产系统。我们统称为“××农业遗产地”。
各业的生产知识与技能。保护好这笔遗产,不
但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生产文明,同时还可以更
好地克服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为新时
期发展农林牧副渔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
一、传统农业业生产知识与技能
(一)广义的农业遗产
古籍文献类农业遗产
文物遗址类农业遗产 活态传承类农业遗产
由于文物遗址类农业遗产已经受到文物部 门的精心保护,古籍文献类遗产已经受到图书 馆等有关部门的精心保护,所以,我们一直要
三、传统渔业生产知识与技能
(二)传统渔具制作与使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渔具是衡量一个地区渔业生产先进与否的硬性尺度。 世界各地江、河、湖、海自然环境差别较大,渔具以 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捕捞技术也有明显差异。如中国 古代所谓的网鱼、罾鱼,现在仍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 的围网捕鱼、抬网捕鱼、旋网捕鱼、鱼钩钓鱼以及布 朗族的无钩钓鱼,傈僳族的扣钩钓鱼,流行于白族、 阿昌族、傣族的鱼篓捕鱼以及流行于赫哲族、纳西族 地区的鱼叉叉鱼等,均反映出了不同地域间渔业文化 的差异。
二、传统狩猎业生产知识与技能 (一)传统狩猎知识与技能 狩猎时间的选定 初春(鹿茸)秋天 (田猎)初冬(皮毛) 狩猎地点的选定 田猎 围猎 狩猎方式的选定 下套子 围猎 掏仓 射猎 放鹰
(二)传统狩猎工具制作知识与技能
狩猎技术有时是通过狩猎工具体现出来的。代表
一地狩猎技术的水平。调查包括狩猎工具的种类、
但是,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闯入,特别是随着化肥、农药等西方农业 生产方式的闯入,我们的土地仅在短短的50多年中,就已经出现了土地硬化、 板结、地力下降、酸碱度失衡、有毒物质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在此,我们并 不是说要排斥工业文明,但工业文明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种种后果必须给以必 要的反省。否则,当下的中国农业势必会像一个吸食毒品的瘾君子,表面看
(二)为什么保护农业遗产 随着大机械化生产以及转基因、杂交技术等现代农耕技术的
大面积普及,当代农业的亩产量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为
什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以保障各国人民温饱及生活水准为 宗旨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会在成立66年之后提出农业遗产保 护问题?保护农业遗产的意义何在?
为何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1.认识农业历史的需要 人类认识农耕文明是从典籍开始的,一百多年前考古学的进入,为我们认识农耕 文明找到了第二条途径,但仍有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发现了第三条途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