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下册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一)
中国古代经济高考知识点
中国古代经济高考知识点中国古代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1. 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也是全球农业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种植业以稻、麦、棉、麻等为主,畜牧业以猪、牛、驴等为主。
古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对水利的改造和发展,如灌溉系统的建设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2. 商业与贸易中国古代的商业与贸易也发展得相当活跃。
古代的商业主要以市场集聚地为基础,如都城周边的集市、城市的商业街以及海上贸易港口等。
商业交流主要通过商人之间的私人贸易,而且商人在古代被视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阶层。
古代的贸易主要是以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为主,如丝绸、茶叶、漆器等。
3. 工商业与手工业古代的工商业与手工业也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手工业方面,古代中国的陶瓷、纺织、造纸等行业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而在工商业方面,主要体现在制造业的发展,如铁器铸造、造船、建筑等行业的发展。
这些工商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世界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货币与货币交换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式有很多种类,如铜钱、布币、纸币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铜钱,它在古代中国被广泛使用作为交换工具。
古代中国的货币交换方式主要是以铜钱为单位进行交易,而且在古代社会中具有很强的流通性。
这些货币的使用不仅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完善。
5. 城市与都市经济古代中国的城市与都市经济也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的城市以都城为核心,周边发展起了大规模的商业街区。
古代中国的城市规模之大,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城市不仅以商业和贸易为主要特征,也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 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知识精讲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调整,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对外贸易等基本知识。
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经济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促进历史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农民从奴隶状态中摆脱出来,封建社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驰,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
物的因素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铁农具和牛耕的作用,以及以后各朝代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水利的兴修,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生产经验的积累,科学技术的应用也都对生产力的提高起了推动作用。
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经济发展。
在封建社会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萌芽等方面,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各地区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现象。
为了便于复习,我们把本专题分为:小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调整(一)历代经济政策的调整1. 春秋:2. 战国:3. 秦朝4. 西汉:5. 南北朝:6. 唐朝:7. 宋朝:9. 明朝:10. 清朝:(二)历代能够推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因素1. 战国:①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③农田水利的兴修。
2. 秦朝:①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②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③灵渠的兴修以及中原铁器向珠江流域的传播,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3. 西汉:①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高考历史经济知识点
高考历史经济知识点在高考历史考试中,经济知识点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高考历史经济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考生加深对经济历史的理解。
一、古代经济古代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农耕生产是社会经济的基础。
在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如农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建设等,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古代还存在着手工业和商业,如丝绸、瓷器等的制造和贸易活动。
二、封建经济封建经济是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形态。
封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形成了严重的等级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是生产力的基础,土地的相对落后导致了封建经济的闭塞。
三、商业经济随着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经济迅速兴起。
商业经济主要表现为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
商业经济的发展也催生了城市的兴起,通过交易和市场活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
四、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指以私人占有和市场竞争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劳动力的自由买卖。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起着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利润追求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使得经济发展更加迅速,但也导致了社会阶级差距的加大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活动。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起着主导作用,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是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追求。
六、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经济是指各国之间通过贸易、投资、资金流动等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互动。
全球化经济打破了国界的限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的快速传导。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存度增加,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贫富差距扩大和文化冲突等。
总之,高考历史经济知识点包括古代经济、封建经济、商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2015·北京西城二模)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的
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唐代民谚赞誉浙江嘉兴的农业:“嘉 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 为之俭”
南方 重心
正式
成为我
国的
经
济
B
宋英宗时,“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 军费成为当时政府的主要 六七。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财政支出
C
(2015·四川德阳四校高三联合测试)演绎法是从普遍性 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按此方法,下图中 的空缺处应填上( )。
大前提:商品经济强调
小前提: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结论: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A.商品交易双方的平等性 B.生产以满足市场为目的 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D.由市场进行资源的调配
单元总结
通史线索
历史特征
(1)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
牛耕的演变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
古 代 (2)生产工具不断革新,如耧车、曲辕 (2)以个体农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小农
农业 犁等
经济
(3)耕作技术不断进步,如垄作法、代 (3)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的土地制度
田法、耕耙耱技术等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发展艰 难 (3)官府控制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政治 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古 代 (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 (1)“重农抑商”与小农经济密切结合,导致商业发展
的 经 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
艰难
济 政 (2)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2)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禁私而不禁官,是严格限
高考历史复习-人民版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优质课件
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3、(2015江苏高考)乾隆《吴江县志》载明 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
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
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 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2、(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明前中期,
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
含义 国家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
目的
经济:保护小农经济, 政治: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首倡 战国商鞅变法
原因 自然经济的产物
地位 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它有利于农业发展、社
影响
会稳定和封建统治的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消极:强化小农经济,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
5、(2012全国课标)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
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 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 趁食(谋
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 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 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 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 海。
(1)从短期看,在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方 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从长期看: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 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与世界 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中国逐渐落后 于世界潮流。
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
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在高三历史学习中,了解经济方面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三历史学习中的经济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 中国古代经济1. 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以农耕为主,农业生产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耕经济的主要特点、农田制度、农业生产方式等是我们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
2. 商业经济:商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商业经济的兴起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商业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等都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3. 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也很发达,手工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手工业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内容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 中国近代经济1. 不平等条约对经济的影响:中国近代曾经遭受了多次不平等条约的侵害,这些条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需要掌握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剥削与压迫、中国经济发展的受阻等相关知识。
2. 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需要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 工业经济的兴起:中国近代工业经济的兴起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需要关注工业经济的兴起与原因、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内容。
三. 世界近代经济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对全球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需要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主要内容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 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变:世界近代经济体系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需要掌握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变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性。
3.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对经济全球化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国际经济关系、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全球经济合作的意义。
高三历史课件: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涉及农具、技术、制度及经营方式等。
1、农具一一石器木器和刀耕火种、铁农具和牛耕。
垄作法、代田法、绿肥种植技术、育秧 移栽水稻增产技术、稻麦复种制。
《齐民要术》和 《农政全书》等著作总结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 产技术发展。
专題二 【学习要点】古代中国的经济2、技术3、耕作制度一一南方的一年两熟制或三熟制。
4、经营模式----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得到发展,并成为古代中国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核心的土地制度及租佃关1、夏、商、:土地国有制。
2、春秋战国: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3、租佃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农耕经济更加成熟。
①产生(战国)、发展(宋八普及(明清)②人身依附关系与经济发展(三)小农经济的影响春秋战国以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阻碍资〜萌芽; 沉重的赋役负担、人口增加、土地兼并等因素制约小农经济的发展。
1、 2、 3二、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一)技术先进源远流长、分工细密、长期领先于世界(冶金、制瓷、纺织)(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1、商周: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出现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3、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三)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1、时间:到明前期。
2、特点:官府统一管理、资金雄厚、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技艺高3、局限:产品不入市场、缺乏竞争、效率低、阻碍手工业进步私营手工业产生了资〜萌芽1、产生于春秋战国,因重农抑商政策,发展曲折。
2、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明中后期,产生资〜萌芽。
伍)“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稳定封建经济,另一方面阻碍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共22张PPT)
——
此借立国 事端意初 实累比海 大无驱禁 错辜鳄严 黄。,。, 遵 宪
第四节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二)“海禁”政策
1.含义: 2.表现:
3.影响:
①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暂时维护了国家安全。
②消极(主要):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以极端保守 和封闭的面貌进入近代。 •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小试牛刀
1、西汉初年,政府曾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
时期,更明确指出:“黄金珠玉,机不可食,寒不可衣,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
D 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
) B.农商皆本
C.重商抑农
D.重农抑商
2、《汉书﹒ 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
D 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
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说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小试牛刀
3、清代康熙曾经下令,限令南洋一带商人须三年内回国,
否则“不得复归故土”,雍正更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
D 人,不准回籍”。以上政令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A.重农抑商政策
民农则重(稳定)重,公重则轻少私私、义中,央少集私义权则公法立,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财安产土丰富重)迁,、其便产于复管则重理(不轻易)徙,重徙则死
处而无二虑。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 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利听于从国号家令安),全不令则不可以守(守卫
人教版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
一、農業:統治者的政策調整(生產關係調整)、土地制度、賦稅制度改革、農田水利的發展、農具的改進等。
略。
二、手工業發展概況:略。
三、商品經濟的發展國內貿易1.商朝:“商人”。
商朝的都城已成為繁榮的商業城市。
2.戰國:商業發達,中原市場形成,封建城市的形成。
3.兩漢:城市設有專供貿易的“市”。
漢同匈奴諸少數民族之間的貿易。
4.隋唐:交通、貨幣、市的發展(政府設置官員管理物價、稅收等;市中有邸店和櫃坊。
店鋪不能任意擴大鋪面、攤位。
市的買賣時間也有限定。
唐朝後期,一些繁華的大城市裏有了夜市。
在廣大的農村有定期舉行的草市。
)經商的人增多:有不少家財萬貫、邸店遍佈海內的大商人,更多的是中等商人和小商販,政府允許外商在境內自由貿易,胡商遍佈各大都會。
5.略。
五代十國(南方):杭州、揚州商業繁榮;南方各國貿易往來頻繁,不少國家允許中原商人入境經商;楚國財政來源以貿易收入為主。
6.北宋:大城市的商業活動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營業時間也不受限制,市內有娛樂貿易場所瓦子;東京是的商業都會;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7.南宋:略。
8.遼、西夏、金:略。
9.元朝: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大城市,來自亞洲、東歐、非洲海岸的商隊、使節絡繹不絕。
10.明清:國內市場擴大,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品投放市場,品種達到兩百餘種;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全國還出現了數十座較大的商貿城市;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如雨後春筍,蓬勃興起。
貨幣的發展1.戰國: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鑄幣,但貨幣不統一妨礙各諸侯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2.秦:規定圓形方孔錢作為通行全國的貨幣,後世歷代都仿照秦錢樣式。
3.兩漢:以黃金和銅錢為主幣。
漢代的銅錢至武帝鑄五銖錢才穩定下來。
5.隋:仍鑄五銖錢。
6.唐:唐高祖下令“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
新鑄的“開元通寶”,成為唐朝通用的貨幣。
唐以後歷代的貨幣,都以它為範式。
7.北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一、古代经济1. 农业经济- 农业起源: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定居,农业逐渐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 古代农业技术:包括灌溉、耕作、播种、收获等技术的发展。
- 土地制度:封建社会的领主土地所有制,以及农民的租佃关系。
2. 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的兴起:与农业经济并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
- 行会制度:中世纪欧洲的工匠组织,规范行业标准和培训学徒。
3. 商业贸易- 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的贸易路线,促进了文化和商品的交流。
- 古代市场:市集的形成,以及货币交换的初步发展。
二、工业革命与现代经济1. 工业革命的起源- 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机械化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 重要发明:如纺织机、蒸汽机等,对生产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
2. 工业经济的特点- 工厂制度:集中生产,劳动力分工明确,提高生产效率。
- 城市化: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城市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
3.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市场经济: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私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 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如大萧条等。
三、现代经济体系1. 混合经济体制- 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结合:国家对关键行业的控制与市场的自由竞争相结合。
- 福利国家:政府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系,减少贫富差距。
2. 经济全球化- 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销售,影响当地经济。
3. 数字经济- 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
- 电子商务:在线交易成为重要的商业模式,改变传统零售业。
四、经济学原理1. 供给与需求- 价格机制: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的调节器,影响市场均衡。
- 弹性理论:价格和需求变化对市场的影响。
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影响经济。
-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影响经济活动。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反映经济规模的扩大。
第6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一) 课件-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
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1.商业发展历程
(5)隋唐——商业较快发展 A.表现:都市商业繁荣,出现长安、洛阳等大城市;农村集 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B.原因:政局比较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 通;对外开放
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1.商业发展历程 (7)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发展
①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③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代表是徽商和晋商。 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白银货币化)
【知识解读】商帮是地域性的商人集团,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 为组织形式。会馆是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工商业组织团体,保持 浓厚的地域观念,是各商帮加强沟通联络的组织。一方面,有利于加强 各商帮的联系,壮大商帮实力;但另一方面,区域商帮具有封闭性和排 他性,不利于商帮扩大发展及转型。
结论要语·辨一辨
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 )
2.唐宋时期,中国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
3.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交子”产生的根源。
(√ ) 4.宋元时期,主要以海路为主,明清海外贸易走向衰落。( × )
重要概念·理一理
蕃坊 蕃坊是古代外国商民在华的聚集区和居留地,主要为照顾侨民的生活风 俗习惯和商业上的便利而设,主要分布在沿海重要外贸口岸,如广州、泉 州等地。蕃坊的发展,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明清以后渐趋衰落,近代则被 租界取代,但两者性质截然不同。 想一想:“蕃坊”的演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史论归纳】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1第2讲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58张ppt)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经济 1.模式和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 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农业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 铁农具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 犁的基本定型。
解析: ①本题易错选为 C 。主要由于仅以末句 “ 衣被 天下”下结论。其实,“明代福建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的 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综合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 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句充分反映了其商品经济活跃。 “衣被天下”即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之一。正确选项为B。 ②防范此类错误就要对题干材料通览整体,不可仅据一词 一句妄下结论,应立足各种信息综合推论。 答案:B
问题 3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 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 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3 .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 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货币固定 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4 .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 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5 .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 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
3.“市”的发展 (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 (2)汉朝: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 (3)唐朝:“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 商业中心。
二、资本主义萌芽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 步。 2.实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 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 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 场手工业阶段。 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 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第06单元提升课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2.古代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古代商业总体趋势在不断发展,但速度比较缓慢。
市场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
4.中国古代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后两个政策在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一、宏观上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2018·孝义模拟)明朝时,原为“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仰食四方;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
这反映了明朝时东南地区() A.农业经营发生变化B.农业发展极不平衡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D.经济重心地位加强解析:选A根据材料“‘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江西赣州”,以嘉定、吴会为代表的东南地区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一定的转变,故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地域分工,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突出地区生产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东南地区的生产变化,不能体现其在全国的地位,故D 项错误。
二、宋朝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的不同1.从发展水平看,宋朝的商业革命仍然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产生;西方的商业革命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图解史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
1.耕作方式与土地所有制、农业经营方式演进之间的关系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1.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特点、生产部门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关系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3.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1.(2019江苏单科)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 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2.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及明清时期迅速发展的原因
迅速发展的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3)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 (4)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
合作探究
史料呈现
主题 “昼出耕田夜绩麻”的田园风情——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史料一 ……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秦汉则以“一夫
挟五口,治田百亩”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
史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
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绡,此其分事也。
4. (2015江苏单科)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 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解析 “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反映出吴江丝织业的兴盛。手 工业经济的发展使得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故D项正确。A项在材 料中无从体现;B项表述只是历史表象;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特点
地位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
民间私人经营
以家庭为单位的自主经营
官府、皇帝专用
用于民间消费
用于交纳赋税和自己消费
不在市场流通
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大作坊生产、资金雄厚,不 规模较大,以营利为主要 规模小,资金少,不以营
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一)
第一讲 农业和手工业
时期
原始社会 (农业起源)
夏商周 (奠定基础)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
发展历程 (1)农业作物: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生产工具:有石、木、骨制农具 (4)土地制度: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1)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2)耕作方式:石器锄耕 (3)生产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集体耕作
以营利为目的
目的
利为目的
明中叶以前占全社会手工业 明中叶以后占全社会手工 农户的副业,始终存在于
生产的主导地位
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社会经济生活中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2.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及明清时期迅速发展的原因
艰难的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 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营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
3.小农经济的概念、地位和影响(从通史角度)
(1)概念: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2)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3)影响:①政治: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中央集权制度又是 分散的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 证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落后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工商业的发展,防止工商业与农 业争夺劳动力。
小农经济
概念
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 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 济形式,是相对于商品经济 而言的
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 劳动基础上,以户为单位从事 农业生产活动的经济形式
特征
规模小,生产分散,技术因循 守旧,闭关自守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 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
时间
产生于原始社会,在奴隶社 会和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
4.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1)现代科技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及 优势。 (2)稳定的政治局面及合理的政策,是农业发展的前提。 (3)要把发展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大结构下思考,三大产业结构 合理协调发展。 (4)发展农业、发展经济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2016江苏单科)《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 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
使用( B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答案 B 首先,由材料中“衔尾鸦”“蜕骨蛇”“翻”“推”等可判断出 是翻车;再由“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可知,农民利用翻车引水 灌溉农田,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B项正确。唐朝创制的筒车使用水力对丘 陵山地进行灌溉,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A项错误;利用“水车”抗旱不能说 明灌溉技术的成熟,C项错误;农业发展受土壤、气候、水文等多种自然因素 的限制,“水车”的使用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利的水利灌溉境况,但 远不能“摆脱自然的束缚”,D项错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联系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
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 (2)商周时期:以井田制为主要形式的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包含三种类型,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商鞅变 法时期确立)、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
2.(2018江苏单科)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
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C )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地主 常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收取田租,这说明江南地区农户收入多依赖“桑蚕”, 也就是家庭副业,故选C项。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 谷物收入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虽然降低,但农耕技术(种桑、采桑技术仍属于 农耕技术范畴)依然在发展,并非衰退,B项错误;“蚕罢米”只是说明地主因 农户的收入构成变化而调整了收租时间,剥削程度并未减轻,D项错误。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
从秦汉 至宋元 (进一步发展)
明清 (高度发展)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逐渐普及 (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 (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白渠、龙首渠等,出现翻车、 筒车、高转筒车等工具
(1)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民 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大量增加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性及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特性: (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 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瓦解着传统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衰 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 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明清 (辉煌)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后在江南地区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 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明代中叶后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手工业产品:明清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和珐琅彩争 奇斗艳,宣德年间青花瓷丰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瓷都
深化理解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
1.比较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
(2)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时期
先秦 (形成)
秦汉 (发展)
发展历程
(1)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 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 种经营形态并存
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马王堆素纱单衣,丝绸 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 鼓风冶铁
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A )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
答案 A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 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试题以青铜器铭文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史料实证和历 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 出解释。 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际归国王所有,贵族没有土地所有权。从材 料信息看,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反映了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信息未涉及世袭制度的变化,故B项错 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仅涉及矩换取“在王室 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无法说明礼乐制度崩坏,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