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8)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a353c8551810a6f52486ca.png)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成分。
2、人际吸引的理论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强化的),另一类是( 认知的)。
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三类:情景因素、(个人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
4、强化过程是通过(奖励)、( 惩罚)等强化形式来完成。
5、人际关系中的强化理论主要揭示(情感强化)和(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
6、人际吸引中的相互作用论着重探讨交往双方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是西方社会心理学(互动)理论的一种,是一种(真相倚)情形。
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包括(情景因素)、(个体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因素)等几大类。
8、个性品质具有的吸引力,经常表现为(持久)、(稳定)、(深刻)的特点。
9、在所有个性品质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真诚),最富排斥力的是( 虚伪)。
二、选择题1、“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 C )因素。
A、个人特质B、类似C、情景D、互补2、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
这是( C )理论的观点。
A、强化B、对比C、得失D、相等3、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D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B、互补性因素C、类似性因素D、个人特质因素4、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的(D )起着重要作用。
A、中期B、后期C、中后期D、初期5、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B )。
A、道德水平B、情感因素C、相互信赖D、个人魅力6、心理学上人际吸引属于( C)的研究领域。
A、社会价值观B、伦理道德C、人际知觉D、情绪情感7、人际吸引理论中的强化观点强调我们对周围世界评价时的( A)反应。
A、情绪反应B、认知反应C、价值反应D、自我反应8、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的作用属于(D )的心理反应。
A、延迟反应B、相仿作用C、因果效应D、首因效应9、“你注意听我讲话,我也重视你的意见”,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C)。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1)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1)](https://img.taocdn.com/s3/m/d799d2204b73f242336c5fe8.png)
.浙江省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符号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其思想由他学生整理成一书。
2.人际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修茨认为人们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需要,即包容的需要、和。
3.态度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有功能理论、和。
4.影响自我表现的主要因素有情景因素,和。
5.相应推论理论由和于1956年提出的。
6.贝姆于年提出了理论。
7.群体理论注重于群体施加于个人身上的压力,代表人物是和等人。
8.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和。
9.相等理论属于的变式,该理论认为人们往往是以代价和的相等来衡量人际关系的。
10.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有二种,即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需要层次论属人际关系理论中的( )。
A.人际特质理论B.人际激励理论C.人际交往理论D.期望理论2.“睡眠者效应”是指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
A.增强B.减弱C.不变D.波动3.教师期望导致学生行为的改变,这是印象形成中( )所致的结果。
A.晕轮效应B.定型C.新近效应D.自我实现预言4.在实体的特异性和一致性低,而一贯性高这种条件下,我们更可能把一个人的行为归于( )。
A.外在原因B.偶然环境C.内在原因D.情景因素5.在沙赫特和辛格的实验中,最为愤怒存在于( )条件中。
A.肾上腺素—告知—愤怒B.肾上腺素—忽略—愤怒C.安慰剂—愤怒D.肾上腺素—忽略—欣快6.自我控制属于自我结构中的( )成份。
A.认知B.情感C.评价D.意志7.智力较差,较多自卑感的人容易遵从,这是( )的观点。
A.群体理论B.个性理论C.归因理论D.认知理论8.义务献血而不留姓名,这属于( )。
A.利己行为B.意志行动C.利他行为D.理智行为9.交往对象的接触背后紧跟着奖励,以引起对方喜爱,这一过程可用( )来解释。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4)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4)](https://img.taocdn.com/s3/m/6e6955196c175f0e7cd137e8.png)
.浙江省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A.19世纪末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2.“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说明了态度成分中哪一因素对态度的重要作用?()A.认知成分B.行为成分C.情感成分D.意志成分3.小张明知街的左边在施工,却还是从街的左边走路去上班,结果被砖头砸到。
这时小张可能产生认知失调,其认知失调的原因在于()A.自愿选择B.承诺C.责任感D.预期的消极后果4.一般认为,德国人一丝不苟,有科学头脑;美国人开放进取,讲究物质享受;英国人彬彬有礼,绅士文雅。
这是人际印象中的()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5.“把成功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别人。
”这是自我知觉中的()A.显著性偏见B.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C.自我服务偏见D.行为中心偏见6.减轻或消除某些不愉快的刺激,这是一种()A.惩罚B.消极的强化C.积极的强化D.厌恶形式的强化7.在群体压力下,采取与他人相同的行为,这种现象属于()A.遵从B.模仿C.感染D.独立8.以下哪种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B.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C.自愿性D.利他者可能会有损失9.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
这是_________理论的观点。
()A.强化B.相互作用C.得失D.相等10.“权威解决法”是一种特殊的()A.让步B.价值判断C.仲裁D.人际冲突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夫妻关系是法律关系,不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
()2.私下保留的态度比公开表达过的态度更容易改变。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30)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30)](https://img.taocdn.com/s3/m/8d22943fee06eff9aef807e8.png)
.浙江自考试题2005年10月人际关系心理学答案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2.B3.A4.C5. A6.D7.A8.C9.C 10.A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 √6.×7.√8.×9.×10.×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小题1分,共20分)1、冷漠、疏远2、链式、Y式3、学习、归因4、丰满人性、个人潜能或特性5、规范6、自我奖赏7、失调8、隐含9、折扣原则10、小、低11、社会责任规范、回报规范12、情景因素、个人物质因素13、协商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答:所谓人际印象就是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形象。
2、答:遵从是由于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
3、答:去个性化是指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
4、答:社会两难情景指的是自私的行为产生个体的得益,但可能导致集体的损失这样一种情景。
5、答:合作是指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能通过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组成联盟,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的现象。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答: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分)这里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人际关系主要注意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1分)第二、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份构成的;(1分)第三、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1分)2、答: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1分)态度具有如下功能:(1)顺应功能;(1分)(2)认识功能;(1分)(3)防御功能;(1分)(4)调节功能。
(1分)3、答:(1)生活环境告诉我们,只有认为是“漂亮”的人才值得爱;(1分)(2)同漂亮的人在一起,人们常常觉得荣耀和光彩;(1分)(3)我们传统上认为,漂亮的人还具有其他方面好的品质,并且我们非常自然地把一些好的品质加到漂亮者的身上;(1分)(4)爱美是人的天性。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https://img.taocdn.com/s3/m/2bfbe5aef524ccbff12184e9.png)
.浙江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
一种称为__________冲突,另一种称为__________冲突。
2.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人际吸引理论包括强化理论、__________、得失理论和__________等。
4.群体中的个人行为分成二大类:即遵从与__________ ,后者包括两种形式:①__________ 和②非模仿。
5.促进革新和变化的冲突是一种__________。
6.__________和戴维斯于1956年提出了相应推论理论,决定该理论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非共同效果和__________。
7.印象形成过程中包含着三个成分,它们是认知的对象,即__________,认知的主体,即__________,以及交往的情景。
8.认知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认知无关,二类是__________,还有一类是__________。
9.态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行为成分。
10.莱维特提出的四种沟通网络模式是__________、轮式传递、__________和Y式传递。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想摘玫瑰花又怕刺,这是一种( )冲突。
A.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2.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B.互补性因素C.类似性因素D.个人特质因素3.勇敢的男人具有吸引力,这是其( )所致。
A.个性品质B.才华C.能力D.气质4.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人,这是由于求助者的( )导致。
A.依赖性B.亲密关系C.类似性D.责任5.对一个已经给定的动作直接强化,这是一种( )A.负强化B.消极的强化C.积极的强化D.厌恶形式的强化6.普通人都有着关于个性中哪些特质相互联系,哪些特质互相没有关系的假设,这是印象形成的( )的特点。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a353c8551810a6f52486ca.png)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成分。
2、人际吸引的理论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强化的),另一类是( 认知的)。
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三类:情景因素、(个人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
4、强化过程是通过(奖励)、( 惩罚)等强化形式来完成。
5、人际关系中的强化理论主要揭示(情感强化)和(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
6、人际吸引中的相互作用论着重探讨交往双方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是西方社会心理学(互动)理论的一种,是一种(真相倚)情形。
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包括(情景因素)、(个体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因素)等几大类。
8、个性品质具有的吸引力,经常表现为(持久)、(稳定)、(深刻)的特点。
9、在所有个性品质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真诚),最富排斥力的是( 虚伪)。
二、选择题1、“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 C )因素。
A、个人特质B、类似C、情景D、互补2、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
这是( C )理论的观点。
A、强化B、对比C、得失D、相等3、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D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B、互补性因素C、类似性因素D、个人特质因素4、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的(D )起着重要作用。
A、中期B、后期C、中后期D、初期5、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B )。
A、道德水平B、情感因素C、相互信赖D、个人魅力6、心理学上人际吸引属于( C)的研究领域。
A、社会价值观B、伦理道德C、人际知觉D、情绪情感7、人际吸引理论中的强化观点强调我们对周围世界评价时的( A)反应。
A、情绪反应B、认知反应C、价值反应D、自我反应8、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的作用属于(D )的心理反应。
A、延迟反应B、相仿作用C、因果效应D、首因效应9、“你注意听我讲话,我也重视你的意见”,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C)。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https://img.taocdn.com/s3/m/6474b332964bcf84b9d57b66.png)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二、选择题1、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2、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本身具有社会性3、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4、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5、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6、人际交往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交往,社会环境的形成因素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7、网际关系具有许多新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心理学自考题-28
![心理学自考题-28](https://img.taocdn.com/s3/m/a5700146ed630b1c58eeb503.png)
心理学自考题-28(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Ⅰ部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的著名论点是______(分数:2.00)A.整体大于部分之和√B.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C.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D.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解析:[考点] 心理学的流派[解析]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的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这一学派主要活跃于1912年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
2.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义支配,有自我实现需要。
这是哪个心理学派的观点?______ (分数:2.00)A.行为主义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人本主义学派√D.认知学派解析:[考点] 心理学的流派[解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有自我实现需要。
该学派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3.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反映了注意的哪种功能?______(分数:2.00)A.调节B.维持C.集中性D.选择√解析:[考点] 注意的功能[解析] 注意的选择功能是指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
4.下列关于人的整个睡眠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分数:2.00)A.第一阶段为过渡期,通常持续1~7分钟,脑电波为α波B.第二阶段为轻睡期,大约持续10~25分钟,这时频率加快,脑电波为θ波√C.第三、四阶段为沉睡期,此期频率慢,振幅极大,脑电波以δ波为主D.最后一个阶段为“快速眼动睡眠”,是人在做梦的时候解析:[考点] 睡眠的相关知识[解析] 关于人的整个睡眠过程第一阶段为过渡期,通常持续1~7分钟,脑电波为α波;第二阶段为轻睡期,大约持续10~25分钟,这时出现频率更慢,脑电波为θ波;第三、四阶段为沉睡期,此期频率慢,振幅极大,脑电波以δ波为主以及最后一个阶段为“快速眼动睡眠”,是人在做梦的时候。
2020年10月浙江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10月浙江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b55941de80d4d8d05a4f2c.png)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 )A.19世纪末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2.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呈一种藤式的沟通传递,这样的交往模式是( )A.流言型B.单线型C.偶然型D.集中型3.态度能促使个体把活动指向有助于达到自己目的的事物上去,以保持与环境的平衡关系。
这是态度的( )A.顺应功能B.认识功能C.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4.“北京的出租车司机爱聊天”,这种评判属于态度的(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5.如果说某个陌生人是“英俊的、爱说话的、报复性强的、凶恶的”,我们对他所形成的印象中,后两个特征的影响更大,这种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是( )A.累加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加权累加模式16.以下行为属于非言语沟通中的副语言的是( )A.点头、微笑B.喷嚏、咳嗽C.蹲坐、皱眉D.使用口红、深呼吸7.下列属于自我知觉偏见的是( )A.行为中心偏见B.显著性偏见C.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D.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8.社会上或某个群体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相仿效和传播流行的观念、爱好、习惯、传统和行为,通常被称为( )A.时尚B.感染C.社会风气D.社会舆论9.“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属于( )A.社会致弱作用B.社会干扰作用C.社会惰化D.社会助长10.我们听说某人是悲观的,就会认为他是缺乏幽默感、不大交往的,这符合印象形成中的( )A.一致性B.评估性C.中心特质D.隐含的个性理论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自考03291《人际关系学》试题答案
![自考03291《人际关系学》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3096047cd184254b353537.png)
全国2010年1月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课程代码:0329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的实质是(B )A.血缘关系B.利益关系C.亲缘关系 D.地缘关系2.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 C )A.角色冲突B.角色期望C.角色扮演 D.角色实现3.1964年出版的关于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著作《人们玩弄的游戏》的作者是( D )A.霍曼斯B.戈夫曼C.马斯洛 D.伯恩内4.人们通常使用“共同语言”来说明是否存在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足以说明的是( B )A.知识层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思想意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C.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D.修养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5.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时间上需要经历的高级阶段或最高层次是指( A )A.依附阶段B.吸引阶段C.融合阶段 D.注意阶段6.人际交往最主要的手段是(A )A.语言手段B.物质手段C.经济手段D.法律手段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际交往条件的是( B )A.交往的时间和空间B.交往频率C.交往动机 D.交往距离8.人际交往中的血缘关系不包括...(D )A.兄弟关系B.夫妻关系C.代际关系D.业缘关系9.应酬型人际交往多指一般性的交往关系,其功利性( A )A.较弱B.较强C.适度 D.因人而宜10.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不包括...(B )A.自然环境因素和空间距离因素B.心理动力、心理特征、心理现象、心理障碍等因素C.习俗礼仪因素和道德规范的因素D.价值观念因素和法律法规因素11.提出三维人际关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A.P·贝尔斯B.莫雷诺C.赫茨伯格 D.舒兹12.正确的平等观不包括...(D )A.平等是有条件的B.平等具有时代性C.平等具有文化性 D.平等是绝对的13.相容原则是指( )A.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及行为等程度恰当B.交往双方相互体谅,替对方着想C.交往中宽容待人,忍耐性强,对人宽宏大量D.交往双方互相了解,互相换位思考14.美国心理学专家爱德华·蒂·霍尔在其撰写的《无声的空间》一书中认为,个人空间的区域距离范围是( C ) A.0~46cmB.46~122cmC.122~610cm D.610cm以上15.在非言语沟通中,咳嗽属于( )A.辅助语言符号系统B.光学——动力符号系统C.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 D.视线接触符号系统16.俗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适度的自我暴露技法中指的是( B )A.透明的窗格,也叫公开自我 B.不透明的窗格,也叫茫然的自我C.隐敝的窗格,也叫隐敝着的自我 D.未知的窗格,也叫未知自我17.在西汉时期,韩信在街上受恶少胯下之辱,愤怒的热血一下子涌遍周身,可他咽下了这口气,从恶少胯下钻了过去。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5)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5)](https://img.taocdn.com/s3/m/020babffba0d4a7302763ae8.png)
.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其创立者是哈佛大学教授()A.霍桑B.梅奥C.纽科姆D.米德2.在莱维特提出的沟通网络模式中,如果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提高积极性,应该采用的交往模式是()A.圆形传递B.轮式传递C.链式传递D.Y式传递3.下列理论属于人际激励理论的是()A.社会交换理论B.场合交往论C.归因理论D.T组理论4.心理学中最早使用“态度”这一概念的是()A.斯宾塞B.奥尔波特C.洛开奇D.巴克5.一个有着外在不稳定归因倾向的学生,往往会把考试失败归因于()A.能力B.任务难度C.努力D.运气6.人们使用自我障碍策略是为了()A.避免失败B.保护自尊C.正确归因D.降低焦虑7.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提出的人际吸引理论是()A.强化理论B.相互作用论C.得失理论D.相等理论8.在一场球赛中,双方球员的人际关系属于()A.生活型B.劳动型C.活动型D.竞争型9.利他行为最主要的特征是()A.有益于他人B.不期望任何形式的回报C.自觉自愿D.具有自我牺牲性10.“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属于()A.社会致弱作用B.社会干扰作用C.社会惰化D.社会助长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儿童的人际关系以垂直关系为主。
()2.在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实验法。
()3.根据隐含的个性理论,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个人是热心的,就会认为他是活跃的、交友广泛的、好心肠的。
()4.大多数的定型都是积极的,对我们加工社会信息相当有用。
()5.根据期望理论,一个人的期望值越高,对他的激励水平也越强。
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重点
![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3576d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7c.png)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学真题课程代码:0329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全部真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局部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 A 〕5-142A.业缘关系B.亲缘关系C.地缘关系D.血缘关系2.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 D 〕1-7A.血缘关系B.亲缘关系C.地缘关系D.利益关系3.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是〔 C 〕1-8A.人际关系的历史性B.人际关系的客观性C.人际关系的社会性D.人际关系的感情性4.原本和谐的夫妻关系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由和谐→矛盾→分居→离异的变化。
这种情形属于〔B 〕1-12A.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特点的表现B.人际关系的变动性特点的表现C.人际关系的感情性特点的表现D.网际关系的新特点的表现5.以下既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又是评估人际关系的方法是〔 A 〕1-27A.社会测量法B.社会调查法C.人物推定法D.统计法6.所谓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在以下研究方法中实际上也属于一种观察法的是〔 B 〕1-26A.文献法B.实验法C.参照测量法D.社会调查法7.提出“生产本身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
〞这一观点的是〔 C 〕2-32A.梅奥B.马斯洛C.马克思D.赫茨伯格8.马克思的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的观点出自〔 B 〕2-34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德意志意识形态》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9.马斯洛的“七种需要理论〞出自于〔 D 〕2-41A.《科学心理学》B.《存在心理学探究》C.《人性能到达的境地》D.《动机与个性》10.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被称为“制造性的需要〞指的是〔 C 〕2-41A.认识与理解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完成的需要D.追求完美的需要11.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B 〕2-53A.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乔治B.加拿大的精神病医生伯恩内博士C.美国学者罗伯特·帕克D.美国学者雅各布·莫雷诺12.以下属于人际关系形成的先决条件是〔 D 〕3-74A.相互接触B.相互补充C.相互悦纳D.人的生产13.人际交换理论把人际交往看作是一种商品交换过程,用以解释人际吸引行为的产生和延续。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6)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6)](https://img.taocdn.com/s3/m/e23c3b270066f5335a8121e8.png)
.浙江省2006年10月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人际关系心理学答案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D2.C3.D4.B5.C6.B7.A8.C9.C 10.A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情感成分行为成分2. 单线型流线型3. 沟通内容沟通对象4. 优先效应新适效应5. 海德通俗心理学6. 确定目标选择目标7. 风度礼仪生活行为8. 依赖性类似性9. 真诚虚伪10. 社会两难情景囚徒两难情景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一般来说,要改变个体的态度,既要进行积极方面的宣传,要要进行消极方面的宣传。
把正反两方面宣传结合起来,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态度,这就是全面宣传法。
2.印象管理就是试图控制他人我们所形成的过程。
3.人们常常利用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刺激来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或者任务,一个刺激越容易被某个人获得,这个刺激越有可能被他利用来影响答案,即被他加工面影响反应。
同样,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一个人或情景的易利用性会成为因果归因的关键,这种现象称为显著性偏见。
4.人际吸引又称为人际魅力,是指个人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
5.人际冲突是个体或群体彼此知觉到对方阻挠或将来阻挠自身利益的实现所引起的直接对立的行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即人际关系是有社会关系决定的。
(1分)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任何人际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1分)(2)第二,人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1分)(3)第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35a8751fc4ffe473368ab7a.png)
.浙江省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对他人的知觉常常太多地根据行为,而不大根据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来作出。
海德把这种现象称作()。
A.“他人在场”B.“行为”吞没“场”C.显着性偏见D.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2.研究遵从有几种主要的方法,其中最早的是()的研究。
A.阿希B.谢利夫C.克拉奇菲尔德D.罗森伯格3.“人际关系”作为专用名词是在上世纪初由()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
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4.考察心理学家的一系列研究,我们认为人际关系就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
A.三类B.四类C.五类D.六类5.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A.牢骚是舆论的一种情绪表现形式B.牢骚是舆论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C.牢骚是舆论的一种行为表现形式D.牢骚不是舆论的某种表现形式6.对旁观者效应现象的一个解释就是()。
A.情景的模糊性B.榜样人物的作用C.自私自利D.对社会举止失措的害怕7.凯·杜克斯和阿伦森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犯错误效应”最适用于()。
A.男性B.女性C.孩子D.老人8.“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反映了()。
A.平等规范B.价值规范C.回报规范D.发展规范9.一般认为,德国人一丝不苟,美国人开放进取,英国人彬彬有礼,这是人际印象中的()。
A.优先效应B.晕轮效应C.定型D.自我实现预言10.贝姆在1972年提出了()。
A.自我知觉理论B.自我归因理论C.情绪归因理论D.相应推论理论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印象管理本身无所谓好坏。
()2.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认为,在实体的特异性、一致性、一贯性都高的情况下,我们更可能把一个人的行为归于外在的原因。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9)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9)](https://img.taocdn.com/s3/m/942af000763231126edb11e8.png)
.浙江省2007年1月自学考试试题人际关系心理学答案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文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2、A3、C4、A5、D6、B7、C8、C9、B 10、C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1、改变重要性2、印象管理3、自我控制4、公正世界的假设5、体验6、内心接受7、融合8、学习者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人际印象就是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形象。
2、自我实现指的是使个人潜能获得最充分的发挥。
3、去个性化是指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
4、合作是指相对软件弱的个体或群体能通过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组成联盟,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的现象。
5、自我服务偏见即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特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天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何为习得无助?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哪些不良影响?答:(1)当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并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这种心理状态称为习得无助。
(2分)(2)习得无助的不良影响在于对人的动机方面(1分)、认知方面(1分)和情绪方面(1分)(适当展开1—2分)2、简述时尚现象的特点。
答:时尚现象的特点有:包含的内容很广(1分);表现的方式独特(1分);变化的速度很快(1分);受崇拜对象影响(1分);时尚的象征作用(1分);时尚的层次高低错落(1分)。
(适当展开1分)3、简述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
答:(1)旁观者效应(1分)(2)情景的模糊性(1分)(3)榜样人物的作用(1分)(4)求助者的特点(4分):①依赖性②亲密关系和吸引力③类似性④责任4、简述冲突的形式。
2020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https://img.taocdn.com/s3/m/aeb3153869eae009591bec3a.png)
2020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一、填空题1、(人际知觉)是个体试图了解周围人们的认知过程。
2、人际的非言语沟通包括三种:脸部表情、(目光接触)和(身体语言)。
3、人们对于辨认表示(危险)的表情应该特别容易。
4、归因的理论化是从(海德)开始的,他提出了(通俗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归因。
5、相应推论理论主要是由心理学家琼斯和(戴维斯)提出的。
6、相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的归因是通过(非共同效果)和社会赞许这两个因素来完成的。
7、(凯利)提出的归因理论称为因果归因模型。
8、韦纳提出了(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模型。
9、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包括两个步骤的过程,一是决定(控制源),二是决定(稳定性)。
10、控制源理论是由(罗特)提出来的,他把人分为(内控者)和(外控者)。
11、控制源理论认为,(内控者—外控者)是因果归因的一个基本维度。
12、对人的归因偏见主要有三种:行为中心偏见、(显著性偏见)和(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13、我们对他人的知觉常常根据他的行为,而忽略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这种现象称为(行为中心)偏见。
14、从归因理论来看,在冲突中,对冲突行为的(归因)可能要比引起冲突的行动本身更为重要。
二、选择题1、人的脸部表情所表达的有六种基本的情绪,包括( A )。
A、快乐、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和厌恶B、快乐、悲哀、恐惧、厌恶和鄙视C、不满、悲哀、快乐、惊奇、恐惧、厌恶D、不满、悲哀、恐惧、厌恶和鄙视2、在脸部表情中,人们对于辨认表示( C )的脸部表情应该特别容易。
A、快乐B、悲哀C、危险D、安全3、当我们持续地注视着某人,无论他干什么都保持这种目光接触时,这个人通常会感到(D )A、高兴B、沉默C、平静D、紧张4、有些人一说谎经常会频繁地搓手或摸着身体的其他部位,我们这是通过他的()来辨别其内在心理状态。
( C )A、脸部表情B、目光接触C、身体语言D、语调5、一般来说,与一个角色相反的行为同与角色一致的行为相比,前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有关内在心理倾向性的信息。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0)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0)](https://img.taocdn.com/s3/m/1caa702c58fb770bf78a55e8.png)
.浙江省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人际关系恶化的三个过程为:第一,__________阶段;第二,疏远阶段;第三,__________阶段。
2.自我呈现论是人们运用多种策略__________和__________自己外在形象的理论。
3.人际关系就其结构来说,可以分为生活型、__________型、休息型、__________型和活动型。
4.态度具有__________功能、认识功能、防御功能和__________功能。
5.认知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认知无关,二是认知__________ ,三是认知__________ 。
6.印象形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印象形成的一致性、__________、中心特质的作用、__________的个性理论四个方面。
7.心理治疗是心理学家帮助个体克服范围广泛的__________问题的一种__________。
8.人际印象是指认知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__________的整体印象__________。
9.时尚的特点有:第一,包含的__________很广;第二,表现的__________独特等。
10.冲突的管理和解决策略:一是威胁的作用;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霍曼斯提出了()理论。
A.社会交换B.人际关系C.需要D.冲突2.人们都认为“北方人豪爽、上海人精明”,属于()。
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3.因果归因模型是由()提出的。
A.琼斯和戴维斯B.凯利C.韦纳D.罗特4.成功与失败理论认为任务难度属于()因素。
A.内在B.可控C.不稳定D.不可控5.有意地追求与他人相同的行为属于()。
A.遵从B.模仿C.感染D.从众6.想吃肉又怕发胖引起的冲突,属于()型冲突。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3)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3)](https://img.taocdn.com/s3/m/2581bddfc1c708a1284a44f5.png)
.浙江省2009年10月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罗姆B.马斯洛C.亚当斯D.修茨2.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的态度功能是( )A.顺应功能B.认识功能C.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3.发现“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的心理学实验是由________做的。
( )A.威尔逊B.尼斯贝德C.雅可夫D.罗森塔尔4.“行为吞没场”效应最早是由心理学家________指出的。
( )A.罗特B.戴维斯C.海德D.费斯汀格5.习的性无助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________的关系。
( )A.稳定B.肯定C.相反D.以上都不对6.以下哪一种不属于强化的主要方式?( )A.积极的强化B.消极的强化C.中性的强化D.厌恶形式的强化7.我们喜欢让我们感到情感满足,心情愉快的人是因为( )A.强化B.相互作用C.得失理论D.吸引8.提出利他行为的生物学理论的学者是( )A.威尔逊B.洛伦茨C.拉塔内D.亚当斯9.“前怕狼,后怕虎”,这种冲突形式属于( )A.接近-接近型B.接近-回避型C.回避-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型10.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体对于交往结果满意的程度可以用________表示。
( )A.抱负水平B.比较水平C.预期价值D.效用-价值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人际关系研究有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 )2.将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是集中型的沟通传递。
( )3.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的态度与日常生活中的态度含义大致相同。
( )4.失调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紧张状态。
( )5.韦纳认为,能力是一种内在、不可控的归因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浙江省2006年1月自考试题人际关系心理学答案
课程代码:06050
一、单项选择题(本文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C
3、B
4、A
5、 A
6、A
7、D
8、A
9、C 10、B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三
2、顺应、防御
3、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
4、自我服务偏见
5、计数法
6、奖励或惩罚
7、个人、群体8、内在、外在
9、控制作用、指导作用10、社会两难情景、囚徒两难情景
11、情感强化、人际吸引12、建设性、破坏性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答:定型是认为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所有成员拥有同样的某些特质或特点的信念,它能强烈影响个体
加工输入的社会信息的认知架构。
2、答:当人们经受了极端严重或持续的紧张后,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并不努力去控制,
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
这种心理状态称之为习得无助。
3、答: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仿效他人行为举止而引起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
其目的
是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
4、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组成联盟,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这个现象就是合作。
5、答: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广义的社会关系,指
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狭义的社会关系,指社会生产关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答:修茨的人际反应特质理论,重视人际关系的需要及其变化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人际关系实质的
了解,有助于我们预测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的交互作用,而采取适当的配合行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3分)但这种理论忽视了阶级的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及意识形态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巨大作用,所以在运用这个理论观点的同时应当引起注意。
(2分)
2、答:凯利提出了三个基本维度:(1)实体的特异性,指某个人对不同刺激或不同事件作出相同反应的
程度;(2分)(2)一致性反应,是指其他人对这个实体都这样反应的程度;(2分)(3)一贯性,是指个体对于这种刺激在其他的时间和其他的场合下以同样方式反应的程度。
(1分)
3、答:特点:
第一、包含的内容很广;(1分)
第二、表现的方式独特;(1分)
第三、变化的速度很快;(1分)
第四、受崇拜对象影响;(1分)
第五、时尚的象征特征;(0.5分)
第六、时尚的层次高低错落(0.5分)
4、答:(1)时空距离(1分)
第一、距离(1分)
第二、交往频率(1分)
(2)结群(1分)
(3)体验(1分)
5、答:首先,这个理论把人与人的交往降低到动物水平,把人们之间的复杂关系简单化,把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换关系,忽视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支援、无私贡献,甚至献身的行为,贬低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
(3分)其次,在交往结果= 奖励—代价,比较水平以及选择比较水平等论述中,也有着机械主义倾向。
(2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1)旁观者效应(1分)。
(2)情景的模糊性(1分)。
(3)榜样人物的作用(1分)。
(4)求助者的特点(1分)。
(每小题有展开说明,酌情加1—6分)
2、答:(1)对稀有资源的竞争(1分)
(2)归因(1分)
(3)报复(1分)
(4)信息沟通不良(1分)
(每小点有展开说明,酌情加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