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6版)地理(地理科学和免师)-国家标准后20180511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一)指导思想培养方案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

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发扬“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重能力”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发挥学生自我设计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体现与资源勘查工程、资源环境等相近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拓宽学生专业渠道。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于国土资源及相关行业”为战略目标,培养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完成学业后,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地图制图技术的基本技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在资源勘查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和专业训练,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理论框架,基本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等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科研和管理能力,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除必要的专业课程学习外,还将通过参与各种科研工作,培养学生比较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或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以适应未来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信息科学科研、教学和管理人才的多方面需要。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在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和开发工作,以及从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环境资源调查、监测、区域规划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要求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

2.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掌握地理信息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专业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3.具有扎实的地质学、地理学、资源环境等自然科学的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最新进展;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合理使用相关科技文献的能力;5.其它相关方法论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获取地理学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6.外语达到国家外语四级水平,具有熟练使用专业外语的能力;毕业论文合格。

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2

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2

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2 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2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是以地理学科为基础,培养地理科学教师的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地理理论和知识基础,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地理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培养目标1.具备坚实的地理基础理论和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具备较高的地理科学研究能力。

2.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能够承担地理学的中学教育工作,培养和指导地理学科学生。

3.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参与地理科学的科研项目,发表地理学论文。

4.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教育和教育政策。

二、培养要求1.必修课程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地理学原理、地貌学、气候学、环境学、资源与环境、地理国情调研等。

2.选修课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环境地质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

3.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教育实践、参加科研项目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毕业论文独立完成一篇具备一定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展示个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模式1.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地考察等。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和方法。

2.开设地理实验室,提供现代化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3.与地理研究所、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4.培养学生从事地理教学实践,参与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团队专业教师队伍由有丰富地理学科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其中包括研究领域涉及地球物理学、环境地质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各个方向的专家。

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又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和教学经验。

五、实践平台开设地理实验室,配备现代化地理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教学和科研实践平台。

内蒙古师范大学培养方案

内蒙古师范大学培养方案

内蒙古师范大学培养方案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是本科生培养方案要着力解决的两大问题。

本科生培养方案是指导本科阶段师生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优化本科生培养方案是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科学和严谨,需经过广泛调研、任课教师全员参与、教授研讨、教学指导委员会逐级审定;必须进行深入论证,选取国内外一流大学相同或相近专业作为比对标杆,结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专业评估标准、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反馈等,结合学校实际,深入研究培养体系的特点和课程设置的要求,确保专业培养方案目标与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

这是在10月23日—25日集中三天分六组召开的培养方案推进督查会议上与会专家和领导反复强调的内容,也是参会人形成的共识。

2019年,学校召开了主题为“以本为本,守正创新,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本科教育”的本科教教学工作会议,全校凝聚共识,审慎思考,提出了《内蒙古师范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发布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和《内蒙古师范大学非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与之前本科生培养方案相比,新的《指导意见》主要有以下几大变化:一是削枝强干,提质扩容。

要求学院进一步凝练和突出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围绕对必修课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围绕对必修课的支撑开足选修课。

二是给学院下放自主权。

各学院专业可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总学分要求及各类课程的结构比例。

三是突出专业优势和特色。

鼓励学院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同时,要在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上下功夫。

四是重构通识课程体系。

要求各专业必须面向本专业开设不少于16学分的通识选修课程,要求学生至少选修16学分的通识教育课程,且师范专业开设五大模块教师教育特色通识课。

五是强调研制过程的科学性。

各专业必须根据学校及学院发展规划,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依据毕业要求设置专业课程。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坚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改革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分类分层培养具有我校特色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人文素质和科学技术修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掌握外语、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的地理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不仅适宜到中等学校从事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而且适宜到科研部门、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本学科开发研究和管理等工作,同时可以继续攻读地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基本规格. 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热爱科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具有艰苦求实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热爱劳动。

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服务。

. 业务素质方面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与方法,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通过教育理论和地理科学教学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及教学实践的锻炼,具备进行地理教学和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地掌握地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并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训练。

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地理教育事业,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地理教学和研究能力,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与开放心态,不断反思的教学习惯,能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中学等基础教育岗位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管理工作的骨干地理教师。

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化师资;为高校和研究机构输送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后备人才。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素质要求:QU1.良好的师德与教育情怀。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热爱中学地理教育事业,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QU2.“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态度。

能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尊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

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促进中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

QU3.“国际视野”与“自我发展”的意识。

能够紧跟国内外地理教育发展的动态,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改革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具有开放心态,能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养成从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的习惯。

掌握教育实践研究的方法和指导学生科研的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地理教学研究能力。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

知识要求:KN1.地理学科知识。

熟练地绘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GIS知识框架图,形成扎实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

KN2.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KN3.地理学科教学知识。

能够整合地理学、学习科学等相关知识,形成地理学科教学知识。

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1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地理学教育发展及其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外语的应用技能,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获得教师教育的基本训练,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主要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工作,并能适应环境教育以及资源、环境、区域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能力。

3、规格要求一般知识、能力、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了解古今中外人文、社会和科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自然环境与生态文明、法律与政治制度、国际关系与世界发展及祖国国情的基本知识。

了解不同语言文化背景常识,掌握英语语音、语法、词汇、句法以及篇章的系统知识。

了解网络技术、信息安全和程序设计,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

了解和掌握人的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熟识一般体育锻炼、身心康复及安全运动常识。

了解美学美育基础知识,熟识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观点及其当代发展。

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备基本的收集与判断资讯、适应社会生活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有结合所学专业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及程序设计的一般能力。

具备运动技能自学能力、体育项目的自我锻炼能力、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能力、运动中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的调节能力,掌握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具备感受美、欣赏美和初步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理想情操和道德品质,注重德性养成。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和环境问题的学科,对于培养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我们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发展,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综合素养。

以下是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共分为学科基础、综合能力和实践教学三个部分。

一、学科基础1.1课程设置(1)自然地理学:包括地球构造、地球内部动力学、自然地貌和气候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自然环境。

(2)人文地理学:包括人类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社会经济地理学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3)地理信息系统: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数据分析和空间规划的能力。

(4)大气环境学和资源环境学:培养学生了解大气和资源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2实践教学(1)实习: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山川河流、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等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对实际环境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3)论文写作: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二、综合能力2.1英语能力(1)英语听力和口语:培养学生与国外学者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阅读理解和写作: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科技论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2.2综合素养(1)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沟通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践教学3.1实践教学任务(1)学生辅导:安排学生参与地理实习和实地考察的组织工作,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校内实验:设置校内实验室,开设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实习指导:指导学生选择实习单位和项目,参与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地理科学专业专注于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地球系统演化和环境变化机理,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地理科学人才。

二、培养课程和学分要求1.通识课程(必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语、文化素质、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

2.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理学、地理统计与分析、地质学、气象学、土壤学、水文学等。

3.专业拓展课程(选修):包括地理学研究方法、城市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测量学等。

4.实践教学:包括地理实习、实地调查、科研项目等。

5.计算机应用课程(必修):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6.学科前沿课程(选修):包括地理科学前沿讲座、学术论文写作等。

三、教学模式1.授课模式: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实践模式:通过地理实习、实地调查、科研项目等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动手能力强的实践精神。

3.团队合作模式:通过小组项目、团队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指导模式:给予学生充分指导和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培养特色1.强调学科交叉:提供较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跨学科学习,培养多元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地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方面进行专业实践。

3.强调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培养科研能力。

4.强调国际视野培养: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五、实施计划1.第一年:开展通识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语、文化素质等。

同时进行地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如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现象、规律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培养学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以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地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的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前沿领域。

2.培养地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具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和地图制图等现代地理技术进行地理问题研究与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事务的处理。

4.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地球科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地质学、地貌学、气候学、土壤学等,全面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方法技术课程: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和地图制图等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地理问题研究和解决的实践能力。

3.应用课程: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等,深入了解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实践教学:设置实验课程、考察和实习环节,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实际地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5.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开设人文地理、环境保护法律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与人际交往能力。

三、培养模式1.教学为主导:以课程为主线,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实践为重点: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导师制培养:为学生分配专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和论文的撰写。

导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4.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课程、实验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701(执笔人:邱文彬审核人:邹君审定人:罗文)一、专业培养目标面向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瞄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地理科学思维的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素质中学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师资。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培养,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及环境教育等各种基本能力。

具体要求为:1、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和环境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2、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3、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的修养;4、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主干(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与地貌学、生物与土壤地理)、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与遥感、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论、区域分析与规划等。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1.学制:四年;2.修业年限:三年至六年;3.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要求1、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80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通识必修课53学分;通识选修课4学分,学科(专业)基础课20学分,专业必修课37学分、专业选修课14学分;教师教育课程必修12分;教师教育课程选修4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项目12学分。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数字化管理、环境评测与保护,培养品行优良,数理基础扎实,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熟悉3S技术运用,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和专业技能训练,学业特长鲜明、能力过硬,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自然资源管理、环境变化研究和环境保护的基础型优秀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依托实践育人、科研育人、协同育人和文化育人,本专业学生应德、智、体全面发展。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1、身心健康、品行兼优、敢于担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与勇于创新精神;2、具备雄厚的数理基础和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掌握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的发展现状、理论前沿与专业应用前景;3、掌握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观测、分析和处理技术,熟悉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常规和最新软件的应用,能够熟练运用地理学定量研究方法;4、了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范畴与工作内容,熟练掌握资源数字化管理的相关地理信息技术,了解环境污染机理,掌握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家资源环境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与法规;5、具有国际视野,接受良好的基础和专业英语的基本训练,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具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基本素质与能力;6、熟知野外调查、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等信息寻获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操作、分析、归纳和整理,掌握科研项目建议书及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技能,具备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学分要求及分配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学分分布表课程类别总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备注讲授实验实训公共必修课41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16学科基础课29272专业核心(必修)课31247专业选修课;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1)Geography一、专业定位与方向介绍地理科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的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

在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以培养中等学校地理师资为主,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强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理论训练,重视地理知识体系的完整,强调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并组织师生结合教学参加各种科研和生产任务。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学地理教育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度。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是国内成立较早的专业之一。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地理科学专业为区内外的相关部门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才、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

本专业已具备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地理学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属应用型专业。

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方法与技术和地理教育理论与方法等方向,并显现以下发展趋势:①教学内容突出了人地关系的教学和教学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特色。

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

③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加强了各项实验和实践课程的教学。

④突出师范特色,加强了地理教学技能、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教学。

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人才培养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颁布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要求为基础,依据国家地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培养标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本专业的积淀,紧扣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品德优良、知识丰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的、并能够在中、小学从事地理教育、环境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够在教学科研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全球变化、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区域发展等与地理科学相关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应用及管理的少数民族地理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一)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完成学业。

(二)毕业标准: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标准》要求,且修读教师教育基础课程、教师教育素养课程,同时完成教育实践要求,准予毕业。

(三)授予学位: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评定工作细则》要求,且修读教师教育基础课程、教师教育素养课程,同时完成教育实践要求,授予理学学位。

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学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2016)》要求,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四)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在素质、能力、知识方面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素质结构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方向正确,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师专业素养。

(2)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既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也具有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等现代意识以及人际交往意识;(3)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即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综合分析素养、价值效益意识和革新精神。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能力结构要求(1)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和获取新知识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该语种的专业文献,获取外文知识、信息的能力。

(2)具有应用知识能力: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以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3)具有创新能力:具有以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初步研究科学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1)具有较熟练的工具性知识,包括具有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2)掌握最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教育、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4)掌握基本的工程技术知识,包括GIS制图等方面的知识;(5)掌握基本的经济管理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6)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四、课程结构五、实践教学体系六、学时与学分表七、教学计划总表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免费师范生)(专业代码:070501)Geography一、专业定位与方向介绍地理科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的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

在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以培养中等学校地理师资为主,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强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理论训练,重视地理知识体系的完整,强调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并组织师生结合教学参加各种科研和生产任务。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学地理教育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度。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是国内成立较早的专业之一。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地理科学专业为区内外的相关部门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才、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

本专业已具备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地理学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属应用型专业。

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方法与技术和地理教育理论与方法等方向,并显现以下发展趋势:①教学内容突出了人地关系的教学和教学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特色。

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

③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加强了各项实验和实践课程的教学。

④突出师范特色,加强了地理教学技能、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教学。

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人才培养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颁布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要求为基础,依据国家地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培养标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本专业的积淀,紧扣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品德优良、知识丰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的、并能够在中、小学从事地理教育、环境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够在教学科研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全球变化、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区域发展等与地理科学相关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应用及管理的少数民族地理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一)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完成学业。

(二)毕业标准: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标准》要求,且修读教师教育基础课程、教师教育素养课程,同时完成教育实践要求,准予毕业。

(三)授予学位: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评定工作细则》要求,且修读教师教育基础课程、教师教育素养课程,同时完成教育实践要求,授予理学学位。

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学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2016)》要求,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四)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在素质、能力、知识方面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素质结构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方向正确,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师专业素养。

(2)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既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也具有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等现代意识以及人际交往意识;(3)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即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综合分析素养、价值效益意识和革新精神。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能力结构要求(1)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和获取新知识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该语种的专业文献,获取外文知识、信息的能力。

(2)具有应用知识能力: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以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3)具有创新能力:具有以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初步研究科学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1)具有较熟练的工具性知识,包括具有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2)掌握最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教育、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4)掌握基本的工程技术知识,包括GIS制图等方面的知识;(5)掌握基本的经济管理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6)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四、课程结构五、实践教学体系六、学时与学分表七、教学计划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