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下册奥数试题-容斥原理(一)全国通用(含答案)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容斥原理问题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容斥原理问题学好奥数的小窍门有的人认为学习是一门苦差事,也有的人认为学习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事,觉得学习很轻松很快乐。
其实人在智力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主要是学习习惯或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才导致很多人觉得学习很难,很怕学习。
所以我们就是要不断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努力学习。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下奥数题吧。
容斥原理问题1.有100种赤贫.其中含钙的有68种,含铁的有43种,那么,同时含钙和铁的食品种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A 43,25B 32,25 C32,15 D 43,11解:根据容斥原理最小值68+43-100=11最大值就是含铁的有43种2.在多元智能大赛的决赛中只有三道题.已知:(1)某校25名学生参加竞赛,每个学生至少解出一道题;(2)在所有没有解出第一题的学生中,解出第二题的人数是解出第三题的人数的2倍:(3)只解出第一题的学生比余下的学生中解出第一题的人数多1人;(4)只解出一道题的学生中,有一半没有解出第一题,那么只解出第二题的学生人数是( )A,5 B,6 C,7 D,8解:根据“每个人至少答出三题中的一道题”可知答题情况分为7类:只答第1题,只答第2题,只答第3题,只答第1、2题,只答第1、3题,只答2、3题,答1、2、3题。
分别设各类的人数为a1、a2、a3、a12、a13、a23、a123由(1)知:a1+a2+a3+a12+a13+a23+a123=25…①由(2)知:a2+a23=(a3+ a23)×2……②由(3)知:a12+a13+a123=a1-1……③由(4)知:a1=a2+a3……④再由②得a23=a2-a3×2……⑤再由③④得a12+a13+a123=a2+a3-1⑥然后将④⑤⑥代入①中,整理得到a2×4+a3=26由于a2、a3均表示人数,可以求出它们的整数解:当a2=6、5、4、3、2、1时,a3=2、6、10、14、18、22又根据a23=a2-a3×2……⑤可知:a2>a3因此,符合条件的只有a2=6,a3=2。
小学奥数教程:容斥原理之数论问题_全国通用(含答案)
1. 了解容斥原理二量重叠和三量重叠的内容;2. 掌握容斥原理的在组合计数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一、两量重叠问题 在一些计数问题中,经常遇到有关集合元素个数的计算.求两个集合并集的元素的个数,不能简单地把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而要从两个集合个数之和中减去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即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用式子可表示成:A B A B A B =+-(其中符号“”读作“并”,相当于中文“和”或者“或”的意思;符号“”读作“交”,相当于中文“且”的意思.)则称这一公式为包含与排除原理,简称容斥原理.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B ,即阴影面积.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B ,即阴影面积.包含与排除原理告诉我们,要计算两个集合A B 、的并集A B 的元素的个数,可分以下两步进行:第一步:分别计算集合A B 、的元素个数,然后加起来,即先求A B +(意思是把A B 、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第二步:从上面的和中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即减去C A B =(意思是“排除”了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 二、三量重叠问题A 类、B 类与C 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 =类元素的个数B +类元素个数C +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同时是A 类、B 类、C 类的元素个数.用符号表示为:A B C A B C A B B C A C A B C =++---+.图示如下:教学目标知识要点1.先包含——A B + 重叠部分A B 计算了2次,多加了1次; 2.再排除——A B A B +- 把多加了1次的重叠部分A B 减去.图中小圆表示A 的元素的个数,中圆表示B 的元素的个数,大圆表示C 的元素的个数.1.先包含:A B C ++ 重叠部分A B 、B C 、C A 重叠了2次,多加了1次. 2.再排除:A B C A B B C A C ++--- 重叠部分A B C 重叠了3次,但是在进行A B C ++- A B B C A C --计算时都被减掉了. 3.再包含:A B C A B B C A C A B C ++---+.7-7-4 容斥原理之数论问题在解答有关包含排除问题时,我们常常利用圆圈图(韦恩图)来帮助分析思考.【例 1】 在1~100的全部自然数中,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A B【考点】容斥原理之数论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如图,用长方形表示1~100的全部自然数,A 圆表示1~100中3的倍数,B 圆表示1~100中5的倍数,长方形内两圆外的部分表示既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的数.由1003331÷=可知,1~100中3的倍数有33个;由100520÷=可知,1~100中5的倍数有20个;由10035610÷⨯=()可知,1~100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6个.由包含排除法,3或5的倍数有:3320647+-=(个).从而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的数有1004753-=(个).【答案】53【巩固】 在自然数1100~中,能被3或5中任一个整除的数有多少个?【考点】容斥原理之数论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1003331÷=,100520÷=,10035610÷⨯=().根据包含排除法,能被3或5中任一个整除的数有3320647+-=(个).【答案】47【巩固】 在前100个自然数中,能被2或3整除的数有多少个?【考点】容斥原理之数论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如图所示,A 圆内是前100个自然数中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B 圆内是前100个自然数中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C 为前100个自然数中既能被2整除也能被3整除的数.前100个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有:100250÷=(个).由1003331÷=知,前100个自然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有:33个.由10023164÷⨯=()知,前100个自然数中既能被2整除也能被3整除的数有16个.所以A 中有50个数,B 中有33个数,C 中有16个数.因为A ,B 都包含C ,根据包含排除法得到,能被2或3整除的数有:50331667+-=(个).【答案】67【例 2】 在从1至1000的自然数中,既不能被5除尽,又不能被7除尽的数有多少个?【考点】容斥原理之数论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1~1000之间,5的倍数有10005⎡⎤⎢⎥⎣⎦=200个,7的倍数有10007⎡⎤⎢⎥⎣⎦=142个,因为既是5的倍数,又是7的倍数的数一定是35的倍数,所以这样的数有100035⎡⎤⎢⎥⎣⎦=28个. 所以既不能被5除尽,又不能被7除尽的数有1000-200-142+-28=686个.【答案】686【巩固】 求在1至100的自然数中能被3或7整除的数的个数.【考点】容斥原理之数论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记 A :1~100中3的倍数,1003331÷=,有33个;B :1~100中7的倍数,1007142÷=,有14个;A B :1~100中3和7的公倍数,即21的倍数,10021416÷=,有4个.依据公式,1~100中3的倍数或7的倍数共有3314443+-=个,则能被3或7整除的数的个数为43个.【答案】43例题精讲【例 3】 以105为分母的最简真分数共有多少个?它们的和为多少?【考点】容斥原理之数论问题 【难度】4星 【题型】解答【解析】 以105为分母的最简真分数的分子与105互质,105=3×5×7,所以也是求1到105不是3、5、7倍数的数有多少个,3的倍数有35个,5的倍数有21个,7的倍数有15个,15的倍数有7个,21的倍数有5个,35的倍数有3个,105的倍数有1个,所以105以内与105互质的数有105-35-21-15+7+5+3-1=48个,显然如果n 与105互质,那么(105-n )与n 互质,所以以105为分母的48个最简真分数可两个两个凑成1,所以它们的和为24.【答案】48个,和24【巩固】 分母是385的最简真分数有多少个?并求这些真分数的和.【考点】容斥原理之数论问题 【难度】4星 【题型】解答【解析】 385=5×7×11,不超过385的正整数中被5整除的数有77个;被7整除的数有55个;被11整除的数有35个;被77整除的数有5个;被35整除的数有11个;被55整除的数有7个;被385整除的数有1个;最简真分数的分子可以有385-77-55-35+5+11+7-1=240.对于某个分数a/385如果是最简真分数的话,那么(385-a )/385也是最简真分数,所以最简真分数可以每两个凑成整数1,所以这些真分数的和为120.【答案】240个,120个【例 4】 在1至2008这2008个自然数中,恰好是3、5、7中两个数的倍数的数共有 个.【考点】容斥原理之数论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关键词】西城实验【解析】 1到2008这2008个自然数中,3和5的倍数有200813315⎡⎤=⎢⎥⎣⎦个,3和7的倍数有20089521⎡⎤=⎢⎥⎣⎦个,5和7的倍数有20085735⎡⎤=⎢⎥⎣⎦个,3、5和7的倍数有200819105⎡⎤=⎢⎥⎣⎦个.所以,恰好是3、5、7中两个数的倍数的共有1331995195719228-+-+-=个.【答案】228个【例 5】 求1到100内有____个数不能被2、3、7中的任何一个整除。
小学数学六年级奥数《容斥原理(1)》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奥数《容斥原理(1)》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一个班有45个小学生,统计借课外书的情况是:全班学生都借有语文或数学课外书.借语文课外书的有39人,借数学课外书的有32人.语文、数学两种课外书都借的有 人.2.有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与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如图,放在桌面上(阴影是图形的重叠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盖住桌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3.在1~100的自然数中,是5的倍数或是7的倍数的数有 个.4.某区100个外语教师懂英语或俄语,其中懂英语的75人,既懂英语又懂俄语的20人,那么懂俄语的教师为 人.5.六一班有学生46人,其中会骑自行车的17人,会游泳的14人,既会骑车又会游泳的4人,问两样都不会的有 人.6.在1至10000中不能被5或7整除的数共有 个.7.在1至10000之间既不是完全平方数,也不是完全立方数的整数有 个.8.某班共有30名男生,其中20人参加足球队,12人参加蓝球队,10人参加排球队.已知没一个人同时参加3个队,且每人至少参加一个队,有6人既参加足球队又参加蓝球队,有2人既参加蓝球队又参加排球队,那么既参加足球队又参加排球队的有 人.9.分母是1001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10.在100个学生中,音乐爱好者有56人,体育爱好者有75人,那么既爱好音乐,又爱好体育的人最少有 人,最多有 人.二、解答题11.某进修班有50人,开甲、乙、丙三门进修课、选修甲这门课的有38人,选修乙这门课有的35人,选修丙这门课的有31人,兼选甲、乙两门课的有29人,兼选甲、丙两门课的有28人,兼选乙、丙两门课的有26人,甲、乙、丙三科均选的有24人.问三科均未选的人数?12.求小于1001且与1001互质的所有自然数的和.13.如图所示,A 、B 、C 分别代表面积为8、9、11的三张不同形状的纸片,它们重叠放在一起盖住的面积是18,且A 与B ,B 与C ,C 与A 公共部分的面积分别是5、3、4,求A 、B 、C 三个图形公共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614.分母是385的最简真分数有多少个,并求这些真分数的和.———————————————答 案——————————————————————1. 26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班45人,借语文或数学课外读物的共39+32=71(人),超过全班人数71-45=26(人),这26人都借了语文、数学两种课外书。
小学奥数7 7 1 容斥原理之重叠问题一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一)7-7-1.容斥原理之重叠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容斥原理二量重叠和三量重叠的内容;掌握容斥原理的在组合计数等各个方面的应用.2.知识要点一、两量重叠问题在一些计数问题中,经常遇到有关集合元素个数的计算.求两个集合并集的元素的个数,不能简单地把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而要从两个集合个数之和中减去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即减去交集的元素个(,相当于中文“和”或者“或”的数,用式子可表示成:”读作“并”其中符号“BAB?A?B?A则称这一公式为包含与排除原理,简称容斥原”读作“交”,相当于中文“且”的意思.)意思;符号“,即阴影表示大圆部分,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理.图示如下:表示小圆部分,BACBA,即阴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表示小圆部分,表示大圆部分,:面积.图示如下BACBA影面积.1.先包含——B?A重叠部分计算了次,多加了次;1BA2.再排除——2B?A?AB次的重叠部分减去.把多加了1BA的元素的个数,可分以下两步进行:包含与排除原理告诉我们,要计算两个集合的并集BABA、的一切元素都“包含”意思是把(第一步:分别计算集合的元素个数,然后加起来,即先求B、BA、AB?A );进来,加在一起.(第二步:从上面的和中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即减去意思是“排除”了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BAC?二、三量重叠问题类又是既是类元素的个数类元素个数类元素个数类与类、类元素个数的总和?CC?BB?B?AAA类类、同时是类、类的元素个数既是类又是类的元素个数既是类又是类的元素个数??CCCBABA?.图示如下:的元素个数.用符号表示为:CBAC?A?C?AB?BC??ABC?AB的元素的个数,图中小圆表示的元素的个数,中圆表示BA大圆表示的元素的个数.C1.先包含:C?A?B次.次,、重叠了多加了重叠部分、1ACBCBA2.再排除:2C?A??ABBCA?B?C次,但是在进行重叠部分重叠了CAB?CBA??3计算时都被减掉了.CC?ABAB?.3.再包含:CCA?ABB??AB?CAB?C?来帮助分析思考.(在解答有关包含排除问题时,我们常常利用圆圈图韦恩图)1ofpage8 教师版题库.容斥原理之重叠问题(一)1-7-7.例题精讲两量重叠问题小明喜欢:踢足球、上网、游泳、音乐、语文、数学;小英喜欢:数学、英语、音乐、陶艺、跳】【例1BA ________、圆。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中的容斥问题人教版含解析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中的容斥问题人教版含解析奥数中的容斥问题在计数时,必须注意没有重复,没有遗漏。
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教育精品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那么,A类和B类和C类元素个数总和= A类元素个数+ B类元素个数+C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而且是C类的元素个数。
(A∪B∪C = A+B+C - A∩B - B∩C - C∩A + A∩B∩C)。
教育精品例如:一次期末考试,某班有15人数学得满分,有12人语文得满分,并且有4人语、数都是满分,那么这个班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有多少人?教育精品分析:依题意,被计数的事物有语、数得满分两类,“数学得满分”称为“A类元素”,“语文得满分”称为“B类元素”,“语、数都是满分”称为“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称为“A类和B类元素个数”的总和。
为15+12-4=23。
教育精品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 =|A∪B| = |A|+|B| - |A∩B |(∩:重合的部分)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C| = |A|+|B|+|C| - |A∩B| - |B∩C| - |C∩A| + |A∩B∩C|教育精品详细推理如下:1、等式右边改造= {[(A+B - A∩B)+C - B∩C] - C∩A }+ A∩B∩C2、维恩图分块标记如右图图:1245构成A,2356构成B,4567构成C。
奥数 容斥原理(例题+详解)
容斥原埋在很多计数问题中常用到数学上的一个包含与排除原理,也称为容斥原理.为了说明这个原理,我们先介绍一些集合的初步知识。
例1、桌上有两张圆纸片A、B.假设圆纸片A的面积为30平方厘米,圆纸片B的面积为20平方厘米.这两张圆纸片重叠部分的面积为10平方厘米.则这两张圆纸片覆盖桌面的面积由容斥原理的公式(1)可以算出为:|A∪B|=30+20-10=40(平方厘米)。
例2、求在1至100的自然数中能被3或7整除的数的个数。
分析解这类问题时首先要知道在一串连续自然数中能被给定整数整除的数的个数规律是:在n个连续自然数中有且仅有一个数能被n整除.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求出在1至100中能被3整除的数的个数为33个,被7整除的数的个数为14个,而其中被3和7都能整除的数有4个,因而得到解:设A={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B={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被7整除的数},则A∩B={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被21整除的数}。
∵100÷3=33…1,∴|A|=33。
∵100÷7=14…2,∴|B|=14。
∵100÷21=4…16,∴|A∩B|=4。
由容斥原理的公式(1):|A∪B|=33+14-4=43。
答: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被3或7整除的数有43个。
例3、求在1~100的自然数中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6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分析如果在1~100的自然数中去掉5的倍数、6的倍数,剩下的数就既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6的倍数,即问题要求的结果。
解:设A={在1~100的自然数中5的倍数的数},B={在1~100的自然数中6的倍数的数},数.为此先求|A∪B|。
∵100÷50=20,∴|A|=20又∵100÷6=16…4,∴|B|=16∵100÷30=3…10,∴|A∩B|=3,|A∪B|=|A|+|B|-|A∩B|=20+16-3=33。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容斥原理问题(高等难度)
容斥原理问题:(高等难度)
在多元智能大赛的决赛中只有三道题.已知:(1)某校25名学生参加竞赛,每个学生至少解出一道题;(2)在所有没有解出第一题的学生中,解出第二题的人数是解出第三题的人数的2倍: (3)只解出第一题的学生比余下的学生中解出第一题的人数多1人;(4)只解出一道题的学生中,有一半没有解出第一题,那么只解出第二题的学生人数是( )
容斥原理问题答案:
根据“每个人至少答出三题中的一道题”可知答题情况分为7类:只答第1题,只答第2题,只答第3题,只答第1、2题,只答第1、3题,只答2、3题,答1、2、3题。
分别设各类的人数为a1、a2、a3、a12、a13、a23、a123
由(1)知:a1+a2+a3+a12+a13+a23+a123=25…①
由(2)知:a2+a23=(a3+ a23)×2……②
由(3)知:a12+a13+a123=a1-1……③
由(4)知:a1=a2+a3……④
再由②得a23=a2-a3×2……⑤
再由③④得a12+a13+a123=a2+a3-1⑥
然后将④⑤⑥代入①中,整理得到
a2×4+a3=26
由于a2、a3均表示人数,可以求出它们的整数解:
当a2=6、5、4、3、2、1时,a3=2、6、10、14、18、22 又根据a23=a2-a3×2……⑤可知:a2>a3
因此,符合条件的只有a2=6,a3=2。
然后可以推出a1=8,a12+a13+a123=7,a23=2,总人数=8+6+2+7+2=25,检验所有条件均符。
故只解出第二题的学生人数a2=6人。
小学奥数容斥原理之重叠问题一精选例题练习习题含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1 . 了解容斥原理二量重叠和三量重叠的内容;2 .掌握容斥原理的在组合计数等各个方面的应用.知识要点一、两量重叠问题在一些计数问题中,经常遇到有关集合元素个数的计算.求两个集合并集的元素的个数,不能简单地把 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而要从两个集合个数之和中减去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即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 用式子可表示成:A U B = A + B - A 「B (其中符号“、.”读作“并”,相当于中文“和”或者“或”的意思;符号“•'” 读作“交”,相当于中文“且”的意思.)则称这一公式为包含与排除原理,简称容斥原理,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 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B ,即阴影面积.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 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PI B ,即阴影面积. 先包含——A + B重叠部分A^B 计算了 2次,多加了 1次;2.再排除——A + B — A p|B把多加了 1次的重叠部分A^B 减去.包含与排除原理告诉我们,要计算两个集合A 、B 的并集A U B 的元素的个数,可分以下两步进行:第一步:分别计算集合A 、B 的元素个数,然后加起来,即先求A + B (意思是把A 、B 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 来,加在一起);第二步:从上面的和中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即减去C = A A B (意思是“排除”了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二、三量重叠问题A 类、B 类与C 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 类元素的个数+ B 类元素个数+ C 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 类 的元素个数-既是B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同时是A 类、B 类、C 类的元 素个数.用符号表示为:A U B U C = A + B + C — A p|B — B Pl C — A p|C + A^B^C .图示如下: 图中小圆表示A 的元素的个数,中圆表示B 的元素的个数,大圆表示C 的元素的个数.1 .先包含:A + B + C重叠部分A PI B 、B PI C 、C PI A 重叠了 2次,多加了 1次.2 .再排除:A + B + C — A p|B — B A C — A p|C重叠部分A^B^C 重叠了 3次,但是在进行A + B + C - A^B — B^C —A Q C 计算时都被减掉了.3 .再包含:A + B + C — A p|B — B p|C — A p|C + A[}B[yC .在解答有关包含排除问题时,我们常常利用圆圈图(韦恩图)来帮助分析思考.7-7-1.容斥原理之重叠问题(一)4V例题精靛讲两量重叠问题【例1】小明喜欢:踢足球、上网、游泳、音乐、语文、数学;小英喜欢:数学、英语、音乐、陶艺、跳绳。
小学数学题型归纳:容斥原理练习题(附答案)_
小学数学题型归纳:容斥原理练习题(附答案)_
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了小学数学题型归纳,是我们平时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更多学习材料尽在学习方法网。
小学数学题型归纳:容斥原理练习题(附答案)
【题目】
某大学的一间学生宿舍里居住着8名大学生,已知其中有6人会游泳,有5人会滑冰,有4人会打乒乓球.该宿舍内这两种运动都会的最多能有人。
【答案】
6+5+4=15,152=71,所以最多能有7人会两种。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各位同学学习愉快!。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小升初数学思维拓展第21讲 容斥原理(含答案解析)
小升初数学思维拓展第21讲 容斥原理一, 知识地图⎧⎧⎨⎪⎩⎪⎨⎧⎪⎨⎪⎩⎩⎧⎧⎪⎨⎩⎪⎪⎨⎪⎪⎪⎩⎧⎪⎨⎪⎩⎧⎪⎪⎨⎪⎪⎩⎧⎨⎩二者关系分类三者关系容斥原理内容韦恩图内容公式算术法求总数,三项都参加,三项都不参加的方程法基本计算题型求一项参加,两项参加的--方程法求多项未知--方程法求只参加一项,只参加二项的--间接计算正方形与图形结合圆形整除最简真分数与数论知识结合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平方数,立方数奇偶数三次都会最大最小最值问题会两次最大最小⎧⎪⎪⎪⎪⎪⎪⎪⎪⎪⎪⎪⎪⎪⎪⎪⎧⎪⎪⎪⎪⎪⎪⎪⎪⎪⎨⎪⎪⎪⎪⎪⎨⎪⎪⎪⎪⎪⎪⎪⎪⎪⎪⎪⎪⎪⎪⎪⎩⎪⎧⎪⎪⎪⎨⎪⎪⎪⎩⎪⎧⎪⎨⎪⎩⎪⎪⎩与排列组合结合电灯开关应用题型报数转身图形法其他题型表格法二,基础知识趣题导引:有一次,学而思小升初培训部进行数学和英语模拟测试,全体学员的考试成绩统计出来后,周老师在班上向同学报告所有学员的考试情况。
周老师说:“这次考试成绩比上一次有了很大的提高,说明同学们在这一段时间内非常认真地学习了学而思的课程,有我们老师的功劳,但更重要的是你们的努力,希望下一次考试可以更上一层楼。
我们全体六年级学员有1106人,其中数学成绩90分以上的有542人,英语成绩90分以上的有479人,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考90分以上的有256人,数学和英语成绩都在90分以下的有350人,希望这部分同学可以奋起直追,加倍努力,争取在下一次考试中也都可以拿到90分以上的好成绩。
”周老师的话刚说完,其中一个同学小明就举手说:“老师,您的统计数据有问题,至少有一个人数是不对的。
”周老师很从容的回答说:“没错,小明同学说得很对,确实有一个数据我故意说错的,就看大家能不能反应出来,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于是大家都热烈讨论了起来,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明是如何很快又肯定的说有一个数据老师说错了吗?要想知道答案,先学好下面的内容了!(一)容斥原理介绍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解决涉及包含与排除关系的计算题与应用题,运用到的一个基本原理称为容斥原理,下面我们将容斥原理的内容介绍给大家,由于容斥原理中涉及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希望同学可以仔细学习,细心体会。
小学奥数之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一)【例题分析】例1. 有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与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如图放在桌面上,求这两个图形盖住桌面的面积?分析与解:阴影部分是直角三角形,是两个图形的重叠部分,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方法一:(平方厘米)方法二:(平方厘米)方法三:(平方厘米)答:盖住桌面的面积是67平方厘米。
例2. 六一班参加无线电小组和航模小组的共26人,其中参加无线电小组的有17人,参加航模小组的有14人,两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把17人和14人相加,是把两组都参加的人算了两次,所以减去总人数,就是两组都参加的人数(人)。
也可以这样解:(人)或(人)答:两组都参加的有5人。
例3。
六一班有学生46人,其中会骑自行车的有19人,会游泳的有25人,既会骑车又会游泳的有7人,既不会骑自行车又不会游泳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先求出46人中会骑车或会游泳的有多少人,从中减去会骑车或会游泳的人数,剩下的就是既不会骑车也不会游泳的人数。
(人)(人)答:既不会骑车又不会游泳的有9人。
例4. 某年级的课外小组分为美术、音乐、手工三个小组,参加美术小组有20人,参加音乐小组有24人,参加手工小组有31人,同时参加美术和音乐两个小组有5人,同时参加音乐和手工两个小组有6人,同时参加美术和手工两个小组的有7人,三个小组都参加的有3人,这个年级参加课外小组的同学共有多少人?分析与解:图中的5、6、7人都是两两重叠的部分,图中的3人是三个重叠的部分,要从三个组的总人数中减去重复多余的部分.(人)答:这个年级参加课外小组的有60人。
例5。
某班在短跑、投掷和跳远三项检测中,有4人三项都未达到优秀,其他人至少有一项是优秀,下表是得优秀的情况,请你算出全班人数.短跑投掷跳远跑跳跑投跳投三项19 21 20 9 10 6 3分析与解:根据题意画出如下图要求全班有多少人,先要求出跑、跳、投至少有一项达到优秀的人数,加上三项都未达到优秀的,就是全班人数。
容斥原理奥数原题
容斥原理在计数时,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1)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两类,那么,A类或B类元素个数= A类元素个数+B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
例1一次期末考试,某班有15人数学得满分,有12人语文得满分,并且有4人语、数都是满分,那么这个班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有多少人?分析:依题意,被计数的事物有语、数得满分两类,“数学得满分”称为“A类元素”,“语文得满分”称为“B类元素”,“语、数都是满分”称为“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称为“A类或B类元素个数”的总和。
试一试:某班学生每人家里至少有空调和电脑两种电器中的一种,已知家中有空调的有41人,有电脑的有34人,二者都有的有27人,这个班有学生多少人?(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容斥原理(2)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那么,A类或B类或C类元素个数= A类元素个数+B类元素个数+C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而且是C类的元素个数1、某艺术团的小演奏家们每人都至少会演奏小提琴和钢琴中的一种。
他们中有32人会拉小提琴,27人会弹钢琴,小提琴和钢琴都能演奏的有11人。
这个团共有多少个小演奏家?2、一个班有学生42人,参加体育队的有30人,参加文艺队的有25人,并且全班每人至少参加一个队。
问:这个班两队都参加的有多少人?3、京华小学五年级学生采集标本。
采集昆虫标本的有25人,采集植物标本的有19人,两种标本都采集的有8人。
全班学生共有40人,没有采集标本的有多少人?4、有100位旅客,其中有10人既不懂英语又不懂日语,有75人懂英语,83人懂日语。
【六年级】奥数计数问题容斥原理练习题一
奥数计数问题容斥原理练习题一1.一个班有45个小学生,统计借课外书的情况是:全班学生都借有语文或数学课外书.借语文课外书的有39人,借数学课外书的有32人.语文、数学两种课外书都借的有多少人.2.三年级同学有56人参加科技和美术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其中参加科技组的有36人,参加美术组的有2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3.某区100个外语教师懂英语或俄语,其中懂英语的75人,既懂英语又懂俄语的20人,那么懂俄语的教师为多少人.4.六一班有学生46人,其中会骑自行车的17人,会游泳的14人,既会骑车又会游泳的4人,问两样都不会的有多少人.5.在100个学生中,音乐爱好者有56人,体育爱好者有75人,那么既爱好音乐,又爱好体育的人最少有多少人,最多有多少人.6.某班共有30名男生,其中20人参加足球队,12人参加蓝球队,10人参加排球队.已知没一个人同时参加3个队,且每人至少参加一个队,有6人既参加足球队又参加蓝球队,有2人既参加蓝球队又参加排球队,那么既参加足球队又参加排球队的有多少人.7.某班学生中,参加语文小组的有20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22人,既参加语文又参加数学小组的有10人,既未参加语文又未参加数学的有15人。
问:该班学生共有多少人?8.某班学生参加数,理,化三科考试,数,理,化优秀的学生分别有30人,28人,25人,数理,理化,数化都优秀的学生分别有20人,16人,17人,三科全优秀的有10人。
问:数,理,化三科至少有一科优秀的有多少人?10.有两块木板,一块长72厘米,另一块长56厘米,如果把两块木板重叠后钉成一块木板,重叠部分是20厘米。
求钉成后的木板长多少厘米?奥数计数问题容斥原理练习题二知识要点:排队问题:从前面数,从后面数,丽丽都排第6,这一排共有几个人?这里丽丽被重复数了两次,有时我们也把这类问题叫重叠问题。
[ 例1 ] 洗好的8块手帕夹在绳子上晾干,同一个夹子夹住相邻的两块手帕的两边,这样一共要多少个夹子?分析:两块手帕有一边重叠,用3个夹子。
(完整版)容斥原理习题加答案
1.现有50名学生都做物理、化学实验,如果物理实验做正确的有40人,化学实验做正确的有31人,两种实验都错的有4人,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A、27人B、25人C、19人D、10人【答案】B【解析】直接代入公式为:50=31+40+4-A∩B得A∩B=25,所以答案为B。
2.某服装厂生产出来的一批衬衫大号和小号各占一半。
其中25%是白色的,75%是蓝色的。
如果这批衬衫共有100件,其中大号白色衬衫有10件,小号蓝色衬衫有多少件?()A、15B、25C、35D、40【答案】C【解析】这是一种新题型,该种题型直接从求解出发,将所求答案设为A∩B,本题设小号和蓝色分别为两个事件A和B,小号占50%,蓝色占75%,直接代入公式为:100=50+75+10-A∩B,得:A∩B=35。
3.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只选择两种考试都参加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都15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A.120B.144C.177D.192【答案】A【解析】本题画图按中路突破原则,先填充三集合公共部分数字24,再推其他部分数字:根据每个区域含义应用公式得到:总数=各集合数之和-两两集合数之和+三集合公共数+三集合之外数=63+89+47-{(x+24)+(z+24)+(y+24)}+24+15=199-{(x+z+y)+24+24+24}+24+15根据上述含义分析得到:x+z+y只属于两集合数之和,也就是该题所讲的只选择两种考试都参加的人数,所以x+z+y的值为46人;得本题答案为120.4.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
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多少人()A.22人B.28人C.30人D.36人【答案】A【解析】本题画图按中路突破原则,先填充三集合公共部分数字12,再推其他部分数字:根据各区域含义及应用公式得到:总数=各集合数之和-两两集合数之和+三集合公共数+三集合之外数100=58+38+52-{18+16+(12+ x)}+12+0,因为该题中,没有三种都不喜欢的人,所以三集合之外数为0,解方程得到:x=14。
2020-2021学年六年级奥数试题第5讲:容斥原理
2020-2021学年六年级奥数试题第5讲:容斥原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解答题1.分母是1001的最简真分数,共有多少个?2.蔡老师出了两道数学题,全班40人中,第一题有30人做对,第二题有12人未做对,两题都做对的有20人.问:(1)第二题做对第一题做不对有多少人?(2)两题都做不对的有多少人?3.向100名同学调查春游去长城还是去香山的态度,赞成去长城的人数是全体的;赞成支香山的人数比赞成去长城的多6人,另外对去两处都不赞成的学生数比对去两处都赞成的学生数的多2人,求对去长城和香山都赞成和都不赞成的学生各有多少人?4.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3厘米、4厘米和5厘米,分别以三边为半径作半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5.小强给三个朋友写信,他写完3封信又写了3个相应的信封,然后把3封信装入3个信封内寄了出去。
而三个朋友收到信拆开一看,发现都不是写给自己的,也就是说小强在装信封时都装错了。
请问这种装法有多少种可能?6.在一次数学竞赛中,赵伟答错了题目总数的,钱玲答对了7道题,两人都答对的题数是总数的,问赵伟答对了多少道题?7.在小于100的自然数中,能被3或7整除的自然数有多少个?8.如图,四个圆两两相交,它们把四个圆分成了13个区域,如果在这些区域中分别填入1~13这13个自然数,然后把各圆的数各自相加,最后把这个圆的和相加得总和,那么总和最小可能是多少?9.把1~200这200个自然数中,即不是3的倍数,又不是5的倍数的是,从小到大排成一排,那么其中第100个是______。
10.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分别以正方形的四边为直径作半圆,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11.一张圆形纸片的半径是3厘米,一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4厘米。
两张纸片重叠一部分,放在桌面上,覆盖桌面的面积为38平方厘米,则两张纸片重合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奥数典型题)容斥原理--2024年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数学思维拓展含答案
(奥数典型题)容斥原理--2024年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数学思维拓展容斥原理【知识点归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统计一些数量,在统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有些数量重复出现,为了使重复出现的部分不致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既先不考虑重复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除出去,使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方法称为包含排除法,也叫做容斥原理或重叠问题.一般方法:在解答有关包含排除问题时,我们常常利用圆圈图(韦恩图)来帮助分析思考.容斥原理1:两量重叠问题A类与B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用符号可表示成:A∪B=A+B﹣A∩B(其中符号“∪”读作“并”,相当于中文“和”或者“或”的意思,符号“∩”读作“交”,相当于中文“且”的意思).容斥原理2:三量重叠问题A类、B类与C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个数+C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同时是A类、B类、C类的元素个数.用符号表示为:A∪B∪C=A+B+C﹣A∩B﹣B∩C﹣A∩C+A∩B∩C1.三年级共有80名同学参加书法兴趣小组和美术兴趣小组,其中参加书法组的有52人,参加美术组的有48人.那么,既参加书法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多少人?2.我们班参入调查了饭后吃水果情况:30人喜欢吃苹果,27人喜欢吃梨,10人两种都喜欢,问我们班有多少人?3.同学们收集图片.张明、李红、蔡正明、王丹、熊威、高伟、梅芳7个人收集了名山图片,吴凤、李红、王丹、戴月红、高伟这5人收集了河流图片,吴心怡、张冬、李可这3人收集了奥运图片.(1)收集名山图片和奥运图片的共有多少人?(2)收集名山图片和河流图片的共有多少人?4.在校运动会上,共有30人参加跳远和跳高。
参加跳远的有18人,参加跳高的有22人,既参加跳远又参加跳高的有多少人?5.三(1)班有48人,其中订《少年报》的有32人,订《数学报》的有38人,有25人两份报都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讲容斥原理(一)森林中住着很多动物,据说狮子大王派仙鹤去统计鸟类的种数,蝙蝠跑过去对仙鹤说;“我有翅膀,我应该是属于鸟类的。
”于是仙鹤就把蝙蝠统计到鸟类的种类里去了,结果得出森林中一共有80种鸟类。
狮子大王又派大象去统计野兽的种类数,蝙蝠听说又统计兽类了,急忙跑过去对大象说;“我没有羽毛,我应该是属于兽类的。
”于是大象就把蝙蝠统计到兽类的种类里去了,结果统计出森林中一共有60种兽类。
最后狮子大王问:“森林中共有鸟类和兽类多少种?”狡猾的狐狸听见了仙鹤和大象的统计结果,高兴地向狮子大王汇报:“这还不简单!森林中共有鸟类和兽类140种。
”这个统计正确吗?同学们肯定会说:“不对!蝙蝠被算了两次,应该再减去一,是139种。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数学问题,那就是被称为“容斥原理”的包含与排除问题。
当需要计数的两类事物互相包含(有部分重复交叉)时,应把重复计数的部分排除掉。
由此我们得到逐步排除法(容斥原理):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减去重复部分。
例如:请看下图,在长为30厘米,宽为20厘米的长方形铁板上钻了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孔,请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个图形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如果我们直接计算很难,由上图容易看出阴影面积加圆面积恰好等于长方形面积,而长方形面积与圆的面积都很好计算,因而有:阴影面积=20×30-5×5×π=600-25π(平方厘米)。
由此我们得到排除法:两个分量之和等于总量,当计算一个分量时,可用总量减去另一个分量。
即若A+B=C,则A=C-B。
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1 一个班有学生48人,每人至少参加跑步、跳高两项比赛中的一项。
已知参加跑步的有37人,参加跳高的有40人,请问:这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有多少人?分析: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人数,就是参加跑步人数、参加跳高人数重复的部分,排除掉重复部分,所得的就是全体参赛人数,也就是全班学生人数。
解答:设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人,那么(37+40)-=48=29说明:通过上题我们发现,解答这类问题最好先画图,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数量关系。
另外我们还发现在解答问题时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把两类数量加在一起,即都“包含”进。
37+40=77,第二步再减掉一个班有学生48人,这个数量,即“排除”,就可以求出正确答案了。
77-48=29。
还可以这样计算:40-(48-37)=29人。
你能讲出道理吗?请你想一想,你还能再列出一种算式吗?想一想:如果全班有3人哪一个比赛项目都不参加,将会得出什么结果?说明:一般地,假设具有性质A的事物(人)有A个,具有性质B的事物(人)有B 个,既具有性质A,又具有性质B的事物(人)有AB个,至少具有A、B中一种性质的事物(人)有个,那么:=(A+B)-AB。
这个关系式可用下图表示:这个示意图直观形象地揭示了包含排除原理,同时也为计算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例2 在1至1000这1000个自然数中,能被5或11整除的自然数一共有多少个?分析:如下图,小圆表示能被11整除的自然数,大圆表示能被5整除的自然数。
如果把大圆内的200个自然数和小圆内90个自然数相加,阴影部分的自然数事实上被加了两次。
因此要想求出:能被5或11整除的自然数的个数就应该:能被5整除的自然数的个数+能被11整除的自然数的个数-既能被5整除又能被11整除的自然数的个数=能被5或11整除的自然数的个数。
解答:能被5整除的自然数有多少个?1000÷5=200 有200个。
能被11整除的自然数有多少个?1000÷11=90……10 有90个。
既能被5整除又能被11整除的自然数有多少个?1000÷55=18……10 有18个。
所以能被5或11整除的自然数的个数是:200+90-18=272个。
例3有128位旅客,其中25人既不懂英语、又不懂法语,有98人懂英语,75人懂法语,请问:既懂英语、又懂法语的有多少人?分析:从128位旅客中减去既不懂英语、又不懂法语的25人,剩下的128-25=103人中至少懂一门外语(懂英语或懂法语),懂英语的98人中包含了同时懂法语的人数;懂法语的75人中也包含了同时懂英语的人数;(98+75)人恰好比103人多出了既懂英语、又懂法语的人,所以既懂英语、又懂法语的人数=懂英语的人数+懂法语的人数-至少懂一门外语的人数。
解答:至少懂一门外语的人数:128-25=103(人)既懂英语、又懂法语的人数:98+75-103=70(人)例4 60名同学面向老师站成一横排。
老师先让同学们从左到右按照1、2、3、4、……、59、60的顺序依次报数,再让报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接着又让报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
请问:现在面向老师的学生还有多少名?分析:由于两次向后转的学生最后还是面向老师,要想转两次必需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的数,也就是转两次的学生和一次都不转的学生是最后面向老师的。
解答:从1到60中,4的倍数一共有:60÷4=15个,6的倍数一共有:60÷6=10个,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有:60÷12=5个。
一次都不转的学生是:60-(15+10-5)=40个,转两次的学生有5个,所以面向老师的学生还有40+5=45个。
说明:也可以这样想:最开始向后转的学生(也就是背对老师的学生)有15人,然后共有10名报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其中:报12、24、36、48、60这5个人已经向后转了,又第二次向后转,结果就又面对老师了,可是报6、18、30、42、54这5个人第一次向后转,他们背对老师。
因此仍然是有有15人背对老师,所以有:60-15=45人面向老师。
例5有一根长是24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隔4厘米作一个记号,同时每隔6厘米也作一个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请问:绳子一共被剪成了多少段?分析:绳子每隔4厘米作一个记号以及每隔6厘米作一个记号时,这样的记号一定有重复的。
因此关键是求出所有的记号数,然后根据“间隔问题”就可以求出绳子一共被剪成了多少段。
解答:240厘米长的绳子每隔4厘米作一个记号,这样一共有:240÷4-1=59个记号;每隔6厘米作一个记号,这样一共有:240÷6-1=39个记号。
而两者每隔12厘米重复一个记号,这样一共重复了:240÷12-1=19个记号。
因此绳子上共有记号数是:59+39-19=79,所以绳子一共被剪成了79+1=80段。
例6 李老师出了两道题,全班40人中,第一道题有30人对,第2题有12人未做对,两题都做对的有20人。
请问:(1)第2题对,但是第1题不对的有多少人?(2)两道题都不对的有几个人?分析:本题涉及以下几类:(1)第1题对但第2题不对的人;(2)第2题对但第1题不对的人;(3)两题都对的人;(4)两题都不对的人;可用一个长方形表示全班的人,其内画两个相交的圆,一个圆表示第1题对的人;另一个圆表示第2题对的人;两圆相交的公共部分表示两题都对的人;长方形内、两圆之外的部分表示两题都不对的人,据此进行计算。
解答:用A表示“第1题对第2题不对的人数”;用B表示“第2题对第1题不对的人数”;用C表示“两题都对的人数”;用D表示“两题都不对的人数”;据题意A+B+C+D=40 (1)A+C=30 (2)A+D=12 (3)C=20 (4)比较(2)、(4),可得A=10 (5)比较(3)、(5),可得D=2 (6)比较(1)、(4)、(5)、(6),可得B=8答:第2题对第1题不对的有8人,两题都不对的有2人。
说明:“两题至少有1题做对的人数=第1题做对的人数+第2题做对的人数-两题都做对的人数。
”这通常表示的是简单的容斥原理。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也常常按例6的方法进行分类,这样做思考起较为简便。
阅读材料数学家名言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立足点,我就可以移动地球。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
简单的说,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
(高斯)数学是科学之后,是科学之门和钥,和逻辑组合成科学的两眼。
(托尔斯泰)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毕达哥拉斯)练习题1.五(4)班的同学中有32人喜欢音乐,27人喜欢美术,音乐和美术都喜欢的有11人,请问:五(4)班的学生中喜欢音乐或美术的一共有多少人?分析:我们可以画图,用A圆表示喜欢音乐的人数32人,用B圆表示喜欢美术的人数27人,图中两个圆的公共部分就表示音乐和美术都喜欢的人数11人。
整个图表示五(4)班的学生中喜欢音乐或美术的一共的人数。
解答:通过你自己画图,观察图可以看出:32+27-11=48人,就表示五(4)班的学生中喜欢音乐或美术的一共的人数。
答:五(4)班的学生中喜欢音乐或美术的一共有48人。
2.某一个班共有学生50人,参加文艺活动的有28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有30人,并且全班每人至少参加一项活动(仅限文艺活动或体育活动),请问:这个班这两项活动都参加的有多少人?分析:我们还是先画图,用A圆表示参加体育活动的30人,用B圆表示参加文艺活动的28人,整个图表示全班的总人数50人,两圆的公共部分表示两项活动都参加的人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参加体育活动的30人加上参加文艺活动的28人就是:30+28=58人,比全班的总人数50人还多出:58-50=8人,这里的8个人就是因为公共部分重复统计了一次。
解答:30+28=58人表示全班的总人数50人和公共部分重复统计了一次的总数量,58-50=8人,这里的8个人就是这个班这两项活动都参加的人数。
3.育才小学参加数学思维训练班的100名学生中,会骑自行车的有95人,会滑旱冰的有48人,这两项体育活动都不会的有3人,请问:这两项体育活动都会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答:我们用A圆表示会骑车的人数,B圆表示会滑旱冰的人数,两圆公共部分表示这两项体育活动都会的人数,长方形表示100人,长方形内两圆之外的部分表示这两项体育活动都不会的人数。
从图中你不难发现,用总人数100人减去这两项体育活动都不会的人数得到的是会骑车或会滑旱冰的总人数,即至少会一项体育活动的人数为100-3=97人。
又因为会骑车人数加上会滑旱冰人数有95+48=143人,比97人多143-97=46人。
即两圆公共部分为重复计算的46人。
所以这两项体育活动都会的有46人。
4.请问:在1——100的这100个自然数中,除以4或除以5。
没有余数的自然数一共有多少个?分析与解答:我们可以这样想,1——100中除以4没有余数的数依次有4,8,12,16,20,……92,96,100共25个,而被5除没有余数的依次有5,10,15,20,……,95,100共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