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践.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的发展
第一阶段1949—1958年为农业蓬勃发展的阶段。 1949—1952年全国实行土地改革在农村废除封建
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粮食增长了44.8棉花增长 1.39倍农民收入增长30农民生活明显改善1。为了适应 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1953—1957年的 农业政策主要是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由于操之过急 把本来计划用十二年完成的农业合作化在1956年就突 击完成了。其结果虽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 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不过 总的说来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粮食年递增3.5棉花年递 增4.7肉类年递增3.3农民收入年递增5.4农民生活进一 步改善。
中国农业现代化
改革开放后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经 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革 新土地经营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 农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 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集体和农户保持着发包和承包 的关系,集体统一管理公共提留,统一经营集体企业,既发挥了集体 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到1983年初,全国 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1999年,我国将实行家庭 承包经营长期不变写入新修订的宪法。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不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并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长 方式的转变,使得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我国农业 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农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1958—1966年为曲折发展阶段。 1959—1961年为农业衰败倒退的阶段。经过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建设我们的政治、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伟大 的成就人民得到了实惠。但由于轻率发动了大跃进运 动大办人民公社实行所谓的供给制吃“大锅饭”一平二 调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从1962年农业 开始恢复发展到1966年多数地区农业已恢复到1957年 水平。
中国农业现代化
改革开放前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我国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把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我党执政的一项重要 任务而明确提了出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农民进行土地改 革,对农村土地实行公有制,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下, 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随着农业 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完成,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开 始进入“以苏联为戒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历 史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强调农业机械化建设和水利设 施建设,当时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主要以这两方面建设为重点,全国掀起了一 股脱离国情和农业生产规律的,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奋斗的热潮。上世纪六 十年代初,在经历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挫折之后,我党对农业现代 化提出要实行“四化” ,即机械化,化肥化,水利化和电气化。但是,由于农 业现代化发展思路与党的政治路线上的“左”的错误搅和在一起,使我国农村 所有制关系带上了超越阶段的倾向,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结果事 与愿违,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仅没有加快,反而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使农业效益低下,农村发展缓慢。
中国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 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用现代 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 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使农业在形态上成为具有当 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农业,其基本目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营造一个良好 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按时 间可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
中国农业现代化政策
总述
建国60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 工作,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来推动农业的发展和 现代化进程。农业政策的取向始终是围绕着促进 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的落后面貌 来展开的。
中国农业现代化政策
间述Baidu Nhomakorabea
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就提出了实现农 业现代化的目标。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对 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认识 不断发展和深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 把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电气化作为农业现 代化的主要内容。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主要是 从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商品化方面来概括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90年代中期以后,又 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
中国农业的发展
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农业快速发展阶段。 真正的农真正的农业快速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
初农村普遍实行了“联户承包责任制”开始的。1983年1 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当前农村经济改革若干问题》文 件中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经营方式虽然土地 所有权仍然归集体所有但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发 生分离农民以户为单位对他所承包的土地拥有了一定 时期内尽管只有十五年的自主经营权从而极大地调动 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长久以来中国 人梦寐以求的温饱愿望农村经济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 展4。
中国农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1967—1977年为农业长期停滞徘徊阶段。 1966年下半年“文革”动乱逐渐波及农村1967年开始
夺取县级政权乱了以后是公社夺权基层也乱了。“左” 的政治、经济政策对农村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割资本主义尾巴没收自留 地批“三自一包”限制家庭副业关闭集市贸易搞以粮为 纲使20世纪60年代初期经过调整后略有发展的农村商 品生产又退向自给自足的自主经济。所有这些都严重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打击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 业生产长期徘徊停滞。
第一阶段1949—1958年为农业蓬勃发展的阶段。 1949—1952年全国实行土地改革在农村废除封建
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粮食增长了44.8棉花增长 1.39倍农民收入增长30农民生活明显改善1。为了适应 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1953—1957年的 农业政策主要是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由于操之过急 把本来计划用十二年完成的农业合作化在1956年就突 击完成了。其结果虽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 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不过 总的说来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粮食年递增3.5棉花年递 增4.7肉类年递增3.3农民收入年递增5.4农民生活进一 步改善。
中国农业现代化
改革开放后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经 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革 新土地经营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 农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 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集体和农户保持着发包和承包 的关系,集体统一管理公共提留,统一经营集体企业,既发挥了集体 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到1983年初,全国 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1999年,我国将实行家庭 承包经营长期不变写入新修订的宪法。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不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并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长 方式的转变,使得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我国农业 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农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1958—1966年为曲折发展阶段。 1959—1961年为农业衰败倒退的阶段。经过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建设我们的政治、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伟大 的成就人民得到了实惠。但由于轻率发动了大跃进运 动大办人民公社实行所谓的供给制吃“大锅饭”一平二 调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从1962年农业 开始恢复发展到1966年多数地区农业已恢复到1957年 水平。
中国农业现代化
改革开放前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我国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把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我党执政的一项重要 任务而明确提了出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农民进行土地改 革,对农村土地实行公有制,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下, 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随着农业 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完成,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开 始进入“以苏联为戒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历 史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强调农业机械化建设和水利设 施建设,当时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主要以这两方面建设为重点,全国掀起了一 股脱离国情和农业生产规律的,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奋斗的热潮。上世纪六 十年代初,在经历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挫折之后,我党对农业现代 化提出要实行“四化” ,即机械化,化肥化,水利化和电气化。但是,由于农 业现代化发展思路与党的政治路线上的“左”的错误搅和在一起,使我国农村 所有制关系带上了超越阶段的倾向,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结果事 与愿违,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仅没有加快,反而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使农业效益低下,农村发展缓慢。
中国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 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用现代 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 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使农业在形态上成为具有当 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农业,其基本目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营造一个良好 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按时 间可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
中国农业现代化政策
总述
建国60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 工作,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来推动农业的发展和 现代化进程。农业政策的取向始终是围绕着促进 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的落后面貌 来展开的。
中国农业现代化政策
间述Baidu Nhomakorabea
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就提出了实现农 业现代化的目标。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对 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认识 不断发展和深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 把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电气化作为农业现 代化的主要内容。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主要是 从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商品化方面来概括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90年代中期以后,又 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
中国农业的发展
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农业快速发展阶段。 真正的农真正的农业快速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
初农村普遍实行了“联户承包责任制”开始的。1983年1 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当前农村经济改革若干问题》文 件中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经营方式虽然土地 所有权仍然归集体所有但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发 生分离农民以户为单位对他所承包的土地拥有了一定 时期内尽管只有十五年的自主经营权从而极大地调动 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长久以来中国 人梦寐以求的温饱愿望农村经济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 展4。
中国农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1967—1977年为农业长期停滞徘徊阶段。 1966年下半年“文革”动乱逐渐波及农村1967年开始
夺取县级政权乱了以后是公社夺权基层也乱了。“左” 的政治、经济政策对农村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割资本主义尾巴没收自留 地批“三自一包”限制家庭副业关闭集市贸易搞以粮为 纲使20世纪60年代初期经过调整后略有发展的农村商 品生产又退向自给自足的自主经济。所有这些都严重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打击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 业生产长期徘徊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