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心灵的力量――《放牛班的春天》与《死亡诗社》比较谈_图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小看心夏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与《死亡诗社》比较谈
口郭明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4500
74
[}商要12004年一部名为《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在法国掀起了“合唱”的狂潮,让世界感动得一塌糊涂。在此以前,彼德・威尔
的《死亡诗社》以其动人的情节、激愤的主题在世界影坛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两部片子的主题、结构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如此的险恶,急需有人把他们引上救赎和回归的路;克莱蒙和基廷都选择了艺术之光来点亮学生们的心
灵。“别小看心灵的力量J”这句话既适用于《放牛班的春天》,也适用于《死亡诗社》。[关键词】主题;结构;镜头语言
在光影的世界里,除了“死亡”与“爱情”之外,师生情也是经常被创作者涉猎的命题。《青青橡树》、《麻辣教师》、《生命因你而动听》、《心灵捕手》、《霍兰德先生的乐章》、《再见孩子》、《摇滚校园》等都是有关师生相处的经典作品。2004年一部名为《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在法国掀起了“合唱”的狂潮,让世界感动得一塌糊涂。在此以前,彼德・威尔的((死亡诗社》以其动人的情节、激愤的主题在世界影坛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两部片子虽相隔数十年,但细细分析起来,还是有许多方面值得探讨一下的。
《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的法国。音乐家克莱蒙在饱受失败之后来到一所名为“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做学监。学校中多是些10来岁的“问题少年”,校长哈珊用残酷的方式管理着他们,孩子们表面顺从,内心却一直抗拒着。一个偶然的机会,克莱蒙想到了用音乐来温暖这些孩子们,于是便成立了一个童声合唱团。合唱团的诞生改变了整个学校的气氛,孩子们的内心也渐渐明媚起
来。正当克莱蒙在孩子们身上实现自己音乐理想的时候,他因触怒校长而被开除了。当一个个写满祝福的纸飞机漫天飞舞的时候,他知道他的努力没有白费,音乐已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死亡诗社》的故事发生在1959年的美国。在一所原本平静的中学,一个名叫约翰・基廷的英文老师用他独特的人生哲学和反成规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使一批出身富裕、家庭前途已经明确的学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巧妙地教给学生们另外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他启发他们,一些勇敢的学生毫不犹豫地重建秘密社团“死亡诗社”。他们主要的活动是夜间聚集在一个山洞进行作文学练习,喜剧的笔调一直持续到尼尔在专横的父亲逼迫下自杀,此事激起了学校的盲目镇压,基廷被赶走,然而自由的思想已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克莱蒙所处的是一所有着“池塘之底”之称的寄宿性学校,面对的是一群所谓的问题儿童。在《死亡诗社》中,基廷所在的是一所具有“传统、荣誉、纪律和卓越”等优良传统的百年名校,所面对的是一群如同读书机器一般的缺乏个人思想的学生。无论是问题儿童还是守规少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一群迷途的羔羊,等待着上帝的救赎。在“池塘之底”里,校长哈珊攻于心计,不惜以虐待的方式对待学生,动辄便是体罚,不是关禁闭就是做杂役,整个学校在他的控制下如同监狱。在看似纪律严明的背后,是一个个“问题儿童”的问题不断:穆东在捅了一个老师后自杀;乐格克经常制造事端,致使马桑大叔住院;有着天
使面庞的皮耶尔却有着一颗魔鬼般的心灵;佩皮诺的父亲在战争中死去,皮耶尔失去了父亲靠母亲打零工勉强度日。他们被残酷的社会和生活现实所放逐,社会拒绝了他们,他们也开始拒绝自己,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在高压下逐渐扭曲。在基廷所在的中学里,学校严格地控制着学生的思想,“传统、荣誉、纪律和卓越”成为他们的法宝,把一个个本来应有着自由思想的学生训练成读书机器:尼尔本是一个有着自由追求的人,他热爱生活、热爱戏剧,但在“传统”这面大旗下,他不得不遵从父命,压抑自己的个性;安德森是一个安静而害羞的男孩,他有个出色的哥哥,在“荣誉”这面大旗下,他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陷于深深的自卑中。在这所学校里,欣
赏诗歌要套用方程式,一天要做完20道大题,5天要交一次实验报告,除此之外课外时间基本被各种学习小组所占用,属于自己的时间少得可怜。学生被当成物品来打磨,一个个失去了自己本应鲜活的一面,在成长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自我。
~
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如此的险恶,是外人和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他们急需要有人把他们引上救赎和回归之路。此时,“放牛班”迎来了他们的“春天”,克莱蒙・马修带着他简单的行李慢慢推开了冰封已久的大门;基廷也带着他的野性与激情闯进了守规少年的心。克莱蒙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候来到“池塘之底”,然而他并没有把他的落魄带给学生。无论那些孩子多么不敬:喊他“秃头”、抢他的皮包、画他的头像、偷他的乐谱,他均以他的自信、幽默与爱心一一化解。与那个粗暴的校长不同的是他充分尊重每个孩子,因材施教,就连被大家放弃的蒙丹他也是尽力挽救。在他的教育下,一个个问题少年开始回归,躁动的孩子们变得安宁,混乱的秩序转嗣有条不紊,冷漠的师生之间也开始充溢着温情。而在这一过程中,音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一曲曲柔和又略带惆怅的乐音,如同一首首温暖的诗篇滋润着孩子们僵硬的心田,焕发出他们对于生活的希望。与克莱蒙相比,基廷更像一位教育者,从第一节课开始,他便以一种类似行为艺术的做法告诉学生们,突破教条和禁忌才能获得自由的心灵,才能直面自己。他让学生们把那些没有实际用途的书本撕掉,他鼓励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于是,他们重组死亡诗社,自由的思想在他们的心里萌发:尼尔勇敢地打破父亲的权威,坚持演完自己喜爱的话剧,诺克斯勇敢地向喜爱的女孩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就连一向羞怯的安德森也慢慢学会勇敢地面对生活。那一首首振奋人心的诗篇,如同一声声响亮的乐音激励着学生勇往直前,奔向自由的彼岸。基廷的扮演者罗宾・威廉斯是美国影坛的著名男演员,“他曾主演过((大力水手》、
固童拦圭鲎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Ei嗣MOVIE
LITERATURE
《变节小人物》和《早安,越南》等影片,他那幽默风趣的表演风
格广受赞誉。他形容这部电影为…一本年轻人的圣经”‟。的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克莱蒙和基廷都在不同程度上充当了救赎的角色,引领孩子们走上了回归的路。
这两部影片又都显示出了对于现实的悲情似的无奈。克莱蒙和基廷均遭受到现实的冷酷打击,最终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学校,而二人离开的场景却又极其相似。当克莱蒙提着他的皮箱,带着他的乐谱离开的时候,他是多么希望孩子们簇拥而出为他送行,但是专制的校长禁止他与孩子们作最后的告别,门口一个人影也没有。但是当他走到楼下时,他听到了孩子ffJ"Pa起了他教过的歌,一个个写满祝福的纸飞机从窗口纷纷飞出。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与他告别,漫天飞舞的纸飞机,让他看到了孩子们展翅高飞的心灵。基廷被辞退的当天,他故意去教室收拾东西,在他将要出门的时候,一个个孩子站到了桌子上,冲着他高喊:“船长,我的船长!”他明白他可以成功地离开了,因为他的自由思想已经在孩子们心中深深地扎了根。
这两部影片虽都以学校为基点,但都不同程度传达出了特定时代的氛围。《放牛班的春天》中表现的救赎、回归正对应了一个特定的时代,这就是二战结束后。佩皮诺是这帮孩子中让人极为爱怜的一个,战争夺去了他的父母,他每周六执著的等待让人更加痛恨战争的非理性。战争毁掉了一代人的价值观,让人们看到了对权威者过分迷信的荒唐。皮耶尔的音乐天赋在没有被发现以前,他的内心迷茫而彷徨,对一切都充满怀疑,甚至走向了否定一切的道路。他的心路历程也正好切合了当时的时代主题:传统价值观遭到摧毁,存在主义盛行一时,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苦闷之后,以传统价值观为基础、重新回归家庭的价值观得以重建,社会重新获得稳定。影片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的故事。《死亡诗社》拍摄于1989年,而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则发生在1959年的美国。1987年,美国出现了股市大崩溃,经济萧条,社会上流行--,R'“及时行乐”的观念,这在影片中也得到了反应。20世纪50年代横行的麦卡锡主义即将结束,60年代的自由主义即将来临。拍摄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和被拍摄年代(50年代末)的美国有着及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