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被广泛认为是现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为何被视为第一生产力的原因。
1. 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可以带来新的发现和突破,从而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革。
通过持续的科学研究,我们能够了解更多关于自然和人类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来创造新的技术和解决现有问题。
例如,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更加迅速和方便,从而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使得生产效率得以提升,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
2. 科学技术的应用广泛性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学技术不仅满足了生产和制造业的需求,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科学技术还改变了教育方式、信息传播、社交交互等各个方面。
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3. 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更新迭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更新迭代,这也使其成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旧的科学技术被新的科学技术所取代。
这种创新和更新迭代可以带来更加高效和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从而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将被自动化和智能化取代,这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更新迭代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4. 科学技术的能力与效益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效率和经济性,使其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和竞争力。
同时,科学技术使得资源的利用更加有效,环境的保护更加可持续,从而为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
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如下: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人生产,使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
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
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的重要论断。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
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的重要论断。
邓小平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社
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早在年9月26日,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时,针对当时的
实际情况,他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在年3月召开
的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
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就是
第一生产力”的关键论点。
同年9月12日,他在汇报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工作汇报时表示:必须特别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必须充分认识。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
产力,知识分子就是工人阶级一部分。
年初,在考察南方时的谈话中,邓小平再次特别强调: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助推一批产业的发展。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近30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
理论研究一旦获得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当代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
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主要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科学技术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
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统一邓小平不仅坚持实践标准,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把实践标准具体化,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篇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生产力之一,而且被普遍认为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因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经济增长,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首先,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并增加竞争力。
科学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帮助生产更加有效率。
比如,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系统、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从而增加生产和利润。
其次,科技创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科技进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比如,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可以减少应用材料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公司的收入。
最后,科技创新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科技创新创造了新的产业和职业,推动创业和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半导体、电子游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行业的崛起,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因此,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必要要求,可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更加先进的经济体系。
总之,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发展要素,是我们实现国家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的关键支撑。
在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中,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不仅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二篇科学技术的发展被认为是第一生产力,这不仅是因为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科技的发展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首先,科技的发展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庭娱乐的智能化、可穿戴设备等创新,深度影响着人们每天的生活。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我们的日常生活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智慧化,在充分尊重隐私的前提下,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生活上的方便和安全。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力带来了许多的创新和变革,使得生产过程变得更加高效、精确和智能化。
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企业可以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或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高生产力。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提高也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需要更加高效、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支持,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和技术工具。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又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总之,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力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只有在这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 -。
马克思在何意义上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在何意义上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涵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生产力。
而且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这一因素的作用越重要。
科学技术越是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越是深刻地渗透到生产力的要素中,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当代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
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渗透在生产力各因素之中。
生产力的各构成因素都同科学技术密切联系。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中,会引起它们的优化。
如新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可革新、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可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可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也是实现各项生产力提升的核心因素。
在过去几十年间,科技不断发展,促进了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快速进步。
首先,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科技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机器和设备被开发出来,这些设备可以比人类更精准、更快速地完成各种生产任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例如,现代工厂中的机器人可以比传统的生产工人更快捷地完成生产任务,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和更短的制造时间。
科技的进步还使得生产工艺不断保持更新,提升了制造水平和质量,这促进了各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其次,科学技术也为社会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现代化的工业系统、高效的交通运输以及智能化的生活设施等,都是科技的应用成果,它们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舒适。
实际上,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项生产力,很多新兴产业,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都已经快速崛起,它们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而且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
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为国家创造了很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例如,新的科技创新带来的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可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地位。
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国家的军事强大提供了重要基础,提高了国家的军事实力,从而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总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了
不可替代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都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利用科技的发展成果和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最早由毛泽东提出,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科学技术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和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深入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更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谁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能掌握制高点,谁就能赢得未来的竞争。
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实施科技强国战略,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各国竞相追求的目标。
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取先机,实现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积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的面貌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科技的突破,正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和高效的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推动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的持续改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追求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科技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和挑战。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威胁人类的就业,基因编辑的突破也可能会引发伦理和法律方面的纠纷。
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也要重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科技发展符合人类的核心利益和道德标准。
也要提高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增强科学素养,引导公众理性认识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
马克思论文—科学是技术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曾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历史也见证着这一真理的实践,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进而成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1998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
同时,也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推进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促进了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
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而随着社会和人类的进步,科学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农业方面百年历史表明,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尽半个世纪的停滞、落后,又仅用半个世纪时间由衰弱实现强盛,许多方面还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科学技术不仅有力地支撑了十二亿多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而且为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做出了极大贡献。
我们依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把封建社会及以前称为自然经济阶段,把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称为商品经济阶段。
在自然经济阶段,人们以种植业为主。
人们遵循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规律,通过简单的种植和饲养使农作物和动物生长和繁殖下去,依赖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规律而获得农产品和动物的肉或皮毛。
这时,人们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只能倚仗于自然条件进行生产,自然条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进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1页)。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 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进而成为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依据当代生产力进展规律和时代特征,继在1978 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后,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的论断。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制造性进展,也是进展我们我国科学技术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心领导集体全面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之所以是生产力、第一生产力,首先在于科学技术本身的性质和功能, 其次在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这一现代生产的特点和要求。
科学是现代生产力进展的基础。
它通过向生产力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广泛、深化的渗透而转变这些要素的质和量,转变由这些要素的结合形成的既定结构和既定功能,从而在总体上提高生产力水平或转变其性质。
技术作为科学的物化,作为联结科学与生产的中间环节,具有直接进入生产过程、成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和性质。
历史表明,科学的应用、新技术的创造已成为近代以来推动生产进展的主要力气, 影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事实。
这个论断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以来,特殊是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亲密联系。
所以,把做出这样一个论断和实践这一思想看作为一种关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任意张扬是不正确的。
那么,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否会导致科学技术打算论和技术万能论?这就需要弄清什么是科学技术打算。
科学技术打算论是一种在理解和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问题上把其发挥作用的形式简洁化和把作用本身肯定化的观点体系。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是指经过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和实践活动的结果。
科学技术对提高产量、改善质量、减少损耗、降低成本及改善自然环境等有重要影响。
此外,科学技术还可以改变人们的认识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社会生产等。
1.革新生产工艺。
科学技术的应用导致了生产工艺的,从而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比如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变得自动化、高效率。
比如,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应用,使生产者得以以更低的劳动成本而实现生产。
例如,微型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开发出一系列高度自动化的机器,实现高效生产,提高生产率,减少人力成本。
2.提高产品性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产品性能有重大影响。
在现代生产中,通过科学技术来改进产品结构,加强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缺陷,有效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
3.应用技术提高质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技术的进步,如汽车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工艺流程及减少损耗提供了可能。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与技术的态度与观点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与技术的态度与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指导性理论体系,作为一种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理论,对于科学与技术的态度与观点具有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核心,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是积极的。
然而,马克思主义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科学技术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才能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长期繁荣。
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其次,马克思主义要求科学技术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应该为整个人类社会服务,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马克思主义鼓励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再次,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技术与道德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道德原则相统一,科学技术的应用必须符合道德规范。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不断强化道德约束,确保科学技术的应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避免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最后,马克思主义主张科学技术的进步应当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核心和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驱动力量。
马克思主义要求科学技术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科学技术与道德的统一,主张科学技术应当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浅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浅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进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90年代乃至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是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是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
第二,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
马克思认为,科学本身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因而是知识形态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形式。
因此,作为一般社会生产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即一种精神生产力,而当其与生产力其他要素相结合即构成物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必须经过转化才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
即将科学技术物化为新的劳动工具和新的劳动对象;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
马克思、恩格斯把后一个方面视为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根中途径。
第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
第五,科学作为生产力,既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上层建筑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机器的发展则是使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之一。
恩格斯也曾指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把科学看成是一种“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马克恩、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为不断演进的社会实践所证实。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
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一次听取汇报的会议上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
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理论内涵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技术和科学知识改变自然界以及利用自然资源,加以提高生产力,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的总的过程。
也就是说,它是社会经济中的一种最重要的力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本质是技术进步。
技术指的是在实践中有效发挥资源与劳动力凝聚力,将自然资源依法加以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活动过程,即将人们的想法转化为可以减少成本,大大增加社会经济利益的实践过程,从而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改变生产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它可以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社会的总体水平;它可以改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改善人民的生活;它可以延续社会的文明传统,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二、实践意义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意味着它可以以巨大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并得到可持续发展。
科技的发展与社会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社会的和平进程皆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为形成和维护公平、理性的社会和世界、持续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支持。
2、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意义还体现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它可以为国家、社会和家庭提供新的生产力,加速发展进程;它是资源的延续和利用的重要启示;它可以激励社会创新,提高社会质量和效率;它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共同推进社会发展进步;它可以有效地改善社会的生活水平,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也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可能性和精彩的发展。
它可以使先进的技术发挥作用,解决存在的问题;它可以发现更多的自然现象,控制自然规律;它可以增加科学研究,改善就业环境,实现减负;它可以发掘人类基因,用科学的手段改造品质;它可以增强人们的自信,使他们能够多方位地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它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获得空前发展,谱写新的发展新篇章。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比如,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生产管理和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生产过程更加节约能源、减少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比如,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系统,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和物料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比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了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的产业和服务,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动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正确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新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柱,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巨大的变革和进步,不仅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交通、通讯等方方面面,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能够不断改进和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发展。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类的作物生产主要依靠人力、畜力等传统生产力,因为作业效率低下,耗费时间和人力成本高,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机械、化肥、农药等新技术不断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
在工业生产中,人们利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了工业现代化进程。
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良和革新,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科学技术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手段。
科技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推动了生产的高效化和供应链、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升级。
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利用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创造新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
科学技术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商业模式、金融科技、互联网技术等的革新和发展,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改变了商业行为和交易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和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再者,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治理社会问题,并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社会问题的加剧,促使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人类研发出大量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污染的程度,为人类留下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生态环境的保护、气候变化的治理等前沿科技,为人类打开了新的治理路线。
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更加均衡、和谐的发展。
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人类个体的能力,同时也提升其智力和认知水平。
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帮助人类获得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改善自身的生活和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1页)。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进而成为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根据当代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继在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后,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的论断。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之所以是生产力、第一生产力,首先在于科学技术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其次在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一现代生产的特点和要求。
科学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它通过向生产力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广泛、深入的渗透而改变这些要素的质和量,改变由这些要素的结合形成的既定结构和既定功能,从而在总体上提高生产力水平或改变其性质。
技术作为科学的物化,作为联结科学与生产的中间环节,具有直接进入生产过程、成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和性质。
历史表明,科学的应用、新技术的发明已成为近代以来推动生产发展的主要力量,影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事实。
这个论断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
所以,把做出这样一个论断和实践这一思想看作为一种关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任意张扬是不正确的。
那么,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否会导致科学技术决定论和技术万能论?这就需要弄清什么是科学技术决定。
科学技术决定论是一种在理解和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问题上把其发挥作用的形式简单化和把作用本身绝对化的观点体系。
一方面,它认为科学技术可以不通过其他社会因素特别是生产关系而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惟一的决定因素。
我们不否认科学技术对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其他要素能够直接地产生影响,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往往对人们的观念产生直接的影响。
但又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影响或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是通过首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发挥它的作用的。
它的这种作用发挥的间接形式也表明它不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惟一因素。
在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上,特别是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评价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观点,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
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所以,历史唯物主义高度评价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曾经把科学看作为一种起革命作用的力量。
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强调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生产力乃至一般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的时候,始终认为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又是与物质生产的发展相适应的,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
所以,历史唯物主义在评价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时候,始终把它同其他社会因素,同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联系起来,认为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生产力总是在与生产关系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推动历史发展的。
科技决定论从表面上看似乎也在强调生产力的作用,是唯物史观,其实,这是一种假象。
科技决定论是一种机械的历史观,从更彻底的意义上说,它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因为唯物史观中的“物”指的是社会存在,它包括实体性的物质要素(含技术),而不归结为实体性的要素,它包括生产力而不归结为生产力。
它是实体性物质要素与结构性物质要素的统一,自然的物质条件与社会的物质条件的统一。
而社会的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决定论按其理论实质来说是排斥生产关系的。
科学技术决定论中的“科学技术”范畴不但不包含任何生产关系的内容,并且就其生产力的性质而言,它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生产力。
就是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是生产力并不归结为科学技术。
一方面,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体系中的独立要素,而是对生产力体系中的各要素起普遍的渗透作用的要素,科学技术通过对这些要素发生作用而对这个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作用;另一方面,一定生产力体系中不仅包含着科学物化的技术这一生产的被动因素,而且包含着用科学武装起来的生产者这一能动因素。
他们不但是应用科学技术的人,而且是发现或发明科学技术的人。
我们说科技决定论在历史观上是机械论,就是因为它是排斥生产力的能动因素的,是排斥作为这一因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
我们说它在历史观上最终会导致唯心主义,是因为按照科技决定论的固有逻辑,技术最终还要被归结于科学,从而由科学技术决定论导致科学决定论,导致知识决定论。
所谓科技决定论的逻辑是一种历史“还原论”的逻辑。
它是利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两个相互关联的科学观点,而按照形而上学的“还原论”的思路简单推演出“科技决定”这一结论。
唯物史观与科技决定论的对立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
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认为其中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科学技术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但不是根本的或惟一的动力。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受社会基本矛盾制约的,它只有转化为生产力并在与生产关系及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现实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科技决定论则否定生产关系的存在及其作用,甚至把生产力仅仅归结为科学技术,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是单一的科学技术。
第二,在阶级斗争问题上。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同物质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里的物质生产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生产力,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即物质生产方式;认为人类自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在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向前发展。
科学技术进步至今还没有改变这个事实。
科技决定论则把科技进步当作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认为在科学技术革命时代,“超级斗争”(阿尔温•托夫勒语)代替了阶级斗争,即有知识的人与无知识的人的斗争代替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这是不符合当代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的。
第三,在社会革命的问题上。
唯物史观认为科学技术革命通过转化为生产力革命而推动社会革命,科学技术革命甚至产业革命都不能代替社会革命,因为他们是不同性质的革命。
另外,革命也不是自发的过程,只有通过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的阶级斗争才能实现革命。
科技决定论则主张科学技术革命就是社会革命,或者说社会革命仅仅是科学技术领域(或管理领域)的革命。
这不仅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淆起来,而且也是把社会革命看成一个自发的、改良的过程,在这两方面都实际地取消了革命。
第四,在社会形态问题上。
唯物史观认为,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体系的一定类型。
就社会形态的结构而言,任何社会形态都包含着社会技术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这四个要素形态。
但是,除了由于生产关系是人们的社会关系体系中的决定性的关系,因而社会经济形态可以直接标志一定的社会形态以外,其他任何社会结构的要素形态都不具有这个功能。
科学技术决定论者用以技术和生产力为基本内容的所谓“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等等概念代替社会形态或社会经济形态概念,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依次演进的过程,这就歪曲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过程。
第五,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上,唯物史观与科技决定论也是对立的。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包括科技知识分子在内的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属于人民群众范畴。
科技决定论者则从科学技术决定一切的观点出发,认为决定历史命运的是“科技精英”,历史是不断创造信息的人的历史,从而把科技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
由此可见,科技决定论是一种错误的历史观,其实质在于不能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特别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来全面地、辩证地理解社会的发展。
技术万能论更是存在明显的缺点。
严格说来,技术万能论根本不是什么理论。
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万能的事物。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都是有条件的。
基督教赋予“上帝”以“万能”的属性,但这只是信教群众的幻想和宗教哲学家的玄想,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随着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人的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技术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但是,也不能够忘记,在技术与人的关系上,人的作用始终是能动的,因而是决定性的。
技术终归是实践着的人的力量的延伸,是受人支配的。
技术万能论是以往出现过的“武器万能论”的一种更一般的说法。
“武器万能论”的荒谬性已被战争的实践证明过了。
理论上否定了科技决定论和技术万能论,也就一般地否定了人最终会被自己的科技创造物支配的观点。
不能否认人们在其生活实践中有被自己所创造、生产的物质产品支配的可能和现实。
但是,我们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不在于科学技术手段,也不在于科学技术产品,而在于社会方面,特别是社会制度方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科学论断。
它准确地反映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要正确理解这一命题,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三点:第一,“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不是一个哲学本体论概念,就是说不是哲学基本问题所涉及的、与世界观的性质相联系的思维与存在哪一个是决定性的方面这一意义上的“第一性”,而是一个关于事物、现象的一般的地位、作用或性质的概念,有第一位、首要、主要、主导之意;第二,这终究是在可能的意义上讲的,是就科学技术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作用讲的。
科学技术要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还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其中包括人们对科学技术作用的正确认识和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决策及其他具体条件;第三,科学技术无论是在生产力发展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特别是离不开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条件。
作为一种具有一定历史观意义的科技决定论,其要害在于离开人的生产关系,离开基本社会制度来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事实、结论本来与科技决定论是没有联系的,只要遵循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和正确的思维逻辑,就不会从这一个结论、命题中推导出科技决定论和技术万能论。
科技决定论和技术万能论的根据不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中,而在对这个结论的不适当的推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