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体系建设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4月,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应邀参观了芝加哥市的911中心,朱镕基认为美国911应急系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他对芝加哥市戴利市长说了一句话:“希望你能把这一现代化的设施介绍给中国。”同年10月,南宁市市长林国强率队考察芝加哥。

历经近一年多的酝酿,2002年5月,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正式运行,这是我国建成的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中国应急系统扬鞭奋追的大幕由此拉开。

2003年,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ARS的肆虐,刺痛了国人的神经,也在拷问着一个社会应对突发危机的决心与能力。此后,是一连串的重拳出击:5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布;7月,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国务院办公厅专门成立“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小组”;9月,《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公布;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扬州、成都、重庆等地分别开始建设联动系统。

接下来的2004年,城市应急联动成为各省市的工作重点,在短短两三个月内,众多城市都开始上马应急联动。

2005年1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获准通过。7月22~2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已编制了国家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均已编制完成。

同年5月,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成立。

业界一致认为,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历程经历了三个里程碑。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我们不能再像面对非典那样仓促应战,而要沉着应对,有章可循。章从何来?这就是应急预案。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就开始编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2005年初,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到2005年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构建而成,这是第二个里程碑。”

2006年,政府开始编制并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该规划的发布和实施,是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三个里程碑。

一位地方信息办负责城市应急系统建设的负责人曾向笔者透露,现在各地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已经成立或正准备成立,国家也要求各地尽快建立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但是采用什么模式、选用什么系统,我们也有些困惑。我们也去过南宁、扬州等城市进行考察,但毕竟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状况,不可能完全照搬,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子,我们还在积极探索当中。”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城市应急,我们还在路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