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中的阶段目标(识字与写字)
明确“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大力改进识字与写字教学-模板
明确“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大力改进识字与写字教学记: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了“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
请问在阶段目标中,是怎样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识字、写字的学习目标的?崔: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共提出六项目标。
第一项“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第三项中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是侧重于“情感、态度”的目标。
第二、三、五项是侧重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知识·能力”的目标。
第四项是侧重于写字习惯的目标。
第六项是侧重于“过程·方法”的目标。
“识字与写字”目标的全面性,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能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把字写对、写美观。
而学生一旦具有识字的主动性和写字的审美性,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不仅对于识字、写字,对于学好语文,而且对于终身学习,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记:各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是怎样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崔:各个学段“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阶段性十分明显,无论对教材编者还是对老师、学生,都便于操作。
同时,学习、目标彼此,循序渐进很好地体现了学段之间的连续性。
特别是5~6年级学习目标与7~9年级学习目标的自然衔接,从学习目标这一关键点上,克服了长期存在的小学和初中脱节的问题,使九年的学习目标彼此衔接、浑然一体。
单说识字数量和识字能力的学习目标,各学段是这样安排的。
年级要求认识的字要会的字识字能力1~21600~1800800~1000学习独立识字3~4250020XX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5~630002500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7~935003000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应当说明的是,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提出的“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是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能熟练地拼读汉语拼音,并借助汉语拼音扩大识字量。
认识并会写个汉字。
能认读并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义;语文教学要求循序渐进。
学生识字、写字、词语这些最基础的知识需要日积月累,阅读和写作更需要一点一点地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所教学年段的总目标,还要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落实好教学目标。
能够理解课文所蕴藏的道理,存有自己的体会;能够辨认出并明确提出问题。
存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能够深入细致听到他人骂人,认知他人所说的主要意思,并会用普通话确切地抒发自己的意见;能够根据须要,单一制地刊登自己的观点。
能够依据生活内容写下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能够党员意识世间;存有经常动笔的习惯。
能够主动参予班级、学校、社区活动,在活动中培育合作意识。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写作、文学创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明确提出建议。
总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就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并使学生赢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城改为利害,先进经验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从语文教育的规律,不懈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育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充分发挥理应的促进作用。
(完整)新课标小学语文各学段目标与内容表格汇总,推荐文档.doc
知识与第一学段能力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左右,其中 800 个左右会识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自行车和常用的偏旁首部,能字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与4、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写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第二学段第三学段比较备注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的习惯。
3000 个左右,其中 2500 个会写。
2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左右,其中 1600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个左右会写。
的速度。
3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法和问道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美。
4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字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 、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阅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读7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课外阅读问题不少于5 万字。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每个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目标体系,条块分明而又相互协调,目标明确而又具有弹性。
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
如果说,九年一贯四个学段是一个纵向的结构,那么,四个方面与“综合性学习”构成的五个板块则是一个横向的结构。
如果说,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织的协调的平面系统,那么,目标中三个维度的交融,则使这个平面的系统血肉丰满,成为一个立体化的生命体。
十条总目标涵盖了语文素养的所有方面。
第1条至第5条,大体是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方法几个方面提出目标,其中也涉及知识与能力的问题。
第1条,提出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多带有过程性、发展性和导向性,因而,既具有方向性又具有弹性。
这些目标都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一部分,发展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渗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生动而又具体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2条,提出文化方面的发展目标。
对学生在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多样文化等方面都提出合适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培养具有开放的心态和胸襟、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能够博采众长的现代人的愿望。
第3条,提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习惯和方法的发展目标。
能热爱祖国语文,有学习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目标也是要靠日积月累,长期“养成”。
第4条,提出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方法方面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协调发展的思想。
发展思维能力,涉及到观察、思考、想象诸多方面,突出强调了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既符合时代的要求,又符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识字到写字的学习计划
识字到写字的学习计划学习汉字是学习中文的基础,而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掌握好汉字的识字和写字能力尤为重要。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制定一个识字到写字的学习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汉字水平,更好地掌握中文。
第一阶段:识字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汉字的识字。
而要掌握好汉字的识字,首先需要掌握好基本的汉字笔画和偏旁部首。
因此,在这一阶段,我将为大家安排一些基本的笔画和部首的学习任务。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笔画和部首入手,逐渐提升到更加复杂的笔画和部首。
同时,可以结合一些常用的汉字进行学习,帮助大家快速掌握汉字。
另外,在这一阶段,还可以通过一些识字游戏和练习,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汉字拼图游戏、汉字大富翁等方式,开展一些趣味性的识字活动,激发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
第二阶段:造词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后,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造词的活动。
通过造词的方式,让孩子巩固和深化对汉字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对汉字的应用能力。
可以启发孩子通过组词、填词等方式,利用已掌握的汉字造一些新的词语,比如利用“水”的偏旁部首和其他部首组成一些相关词语,提高孩子的词汇量和应用能力。
第三阶段:写字在识字的基础上,对汉字的书写能力进行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一些写字练习册或者纸张,让孩子进行书写练习,提高孩子的写字技巧和书写规范。
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写字比赛或者练习,激发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
另外,在这一阶段,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词语书写的练习。
通过一些比较规范的词语书写练习,帮助孩子进一步提高汉字的书写能力。
比如,可以让孩子通过一些书写练习,提高一些常用词语的书写规范和速度,同时还可以通过书写一些古诗词或者名言警句,进一步提高孩子的书写技巧和书写速度。
第四阶段:扩展词汇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和词语之后,还可以引导孩子扩展一些新的词汇。
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库
语文新课标考试题库一、填空(25分,每空1分)1.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创新求荣)的观念和意识。
4.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研究活动)的教学重点。
5.第一学段要求学生研究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6.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7.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研究的主人,(教师)是研究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方针按九年一贯团体设计,根据(常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立场与价值)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研究的(自信心)和(良好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研究的主人,(教师)是研究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完整版)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中对初中生(7~9年级)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一)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三)写作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四)口语交际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五)综合性学习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学科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甚至影响事业、家庭的重工业.课程理念1.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初中阶段定型的,阅读速度高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旧比较1.语文性质功用的回归:由注重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2.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由内容分析本位而重视语感积累.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还是要讲精彩讲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坚决反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的分析.整体感悟绝不等于主题先行,主题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中应处理好演绎和归纳的关系.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归纳教学优于演绎式教学,我们可以试想:中心意图都明确了,再分析不是浪费时间嘛.3.语文教学重心的转移:由强调接受信息而较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生发要多反思,找教材的毛病)信息.由知识中心论而重视语文历练实践. 4.学习方式的倡导:由被动接受而自主、合作、探究.简单概括就是“对话(讨论)”.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激活:由课堂中心而接近社会生活.新教材的选文较接近学生年龄和生活实际,可供选择学习的篇目多了.师生能够自主地参与课程的开发,把“学什么”的权利交给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有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教师应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自主性;学生与课程文本应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已经编定的课本”.语文教师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应成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教学内容应吸收学生的经验,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探究欲.教师不应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绎,而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既定的教案.对话意识已深入教师内心,但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师生或生生间的讨论,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怎么教,仅仅关注教法的探索还是形式的,更多的是要关注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重构.6.新比旧更强调语文要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探究中的开窍学习.7.新比旧更强调聆听、口语表达与交际写作.8.以往侧重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上提出教学要求,新课标对三维、学习习惯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学习目标.9.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实用、实际.个人观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多用于搜集积累、习惯养成、课外延伸、激发兴趣,不宜于公开课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5篇(段)。
语文新课标中的阶段目标(识字与写字)
语文新课标中的阶段目标(识字与写字)
第一学段(1~2年级)
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部首)
第二学段(3~4年级)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词典。
(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条,现4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019安徽教师考试小语新课标试题11 (32)
2019安徽教师考试小语新课标试题11 (32)xx安徽教师考试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2一. 填空1.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 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4. 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5.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6.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7.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
8. 五至六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60 )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9. 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二.选择1.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D )。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 )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C )。
A .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C.自评与他评5.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为了突出写好汉字的重要性,落实写字教学目标,2011年8月2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学校课程中低年级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从三年级开始,每周至少安排一节书法课。修订版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书法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欣赏硬笔字帖,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认识毛笔字笔画特征;第三学段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写字教学关注的是实用性,书法教育关注的是审美性。小学书法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书法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兴趣入手,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修养,提升书法审美情趣和能力。同时,我们应该看出,这对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读、评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除课堂教学注重朗读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读、多读,找出文中精髓,也让学生评读,学生之间评一评,哪读的好,哪读的差,应该怎么读。评读不仅能提高朗读的质量,也为以后的朗读提供了规律性的朗读方法。只有学生具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4、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
阅读品质是指阅读行为、阅读作风上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等的本质,它包括阅读的习惯、阅读的价值观、阅读的感受、理解和体验等方面,是阅读的重要构成因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积极促使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二、第三学段)
──第二、第三学段一以贯之地提出了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进一步体现了“写字育人”的指导思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确保书写的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
二、阶段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能力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
同时,语文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在语文研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三)强调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研究文字和语言,更是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语文课程应该注重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语文研究中掌握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四)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研究特点和能力水平。
因此,语文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三、课程目标和要求一)语言能力方面1.掌握基本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正确地使用汉语语言。
2.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各种类型的文本,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文本分析和评价。
3.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4.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和交流。
二)思想道德方面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3.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三)科学文化素养方面1.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教学内容1.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研究。
2.各种文本类型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3.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4.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5.科学文化知识的研究和应用。
6.信息素养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发现知识。
2.合作研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5、语文新课标 总目标、阶段目标
语文新课标(一二年级)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解读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
目标解读一、识字与写字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必拖阅读的后腿,而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那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法宝。
请老师们看“识字与写字”目标里的第1条:“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见培养与引导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么重要。
其实我们低年段的识字教材把词围绕一个中心串起来呈现,这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只要活用这一教材,把学生领入这个已设定的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去引导与激发他们的兴趣,我想枯燥的识字课就会变得很有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那么自然就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达到课标的要求。
此外,我们再来看第二条:“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课标体现了“多识少写”的特点,这从我们的教材中也可以明显看出。
我们的教材中的生字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田字格里头的,这部分生字要求会写,另一部分是在两条绿线里头的,这一部分只要求只会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样的要求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字负担。
同时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这样也很利于学生多识字,为尽早地进行阅读提供了条件。
识字后,接下来就是写字教学。
指导书写是写字教学中的重点。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写字有着一种新鲜的渴望(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孩子),教低年级的老师也许会有的很深的感触。
也许在孩子刚入学的那头一个月里,你还在猛教汉语拼音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学生在下面迫不及待地描描、画画、写写课本里头的生字了。
他们的迫不及待,可见他们的渴望的迫切与兴趣。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会让他们积极主动。
因此,顺应他们这一特点,我们教师加以保护与加强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在教学识字部分时,通过多种有趣的方法让他们去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及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等,还有通过象形字,图文的直观及老师的规范书写等。
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让他们感受到写字的乐趣。
2022版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课程要求解读
郑勇: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课程要求解读本篇框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新课程标准的传承与发展(课标中有关识字写字的一些表述);第二部分结合教材,结合实践,如何对目标进行落实的目标方法与策略;第三部分交流名师的识字写字教学片段,进行理念的引领与示范。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课程目标的传承与发展。
将从课程总目标、学段具体目标、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等方面来看有关识字写字的一些表述。
①首先看第一部分关于识字写字的总目标。
识字写字的总目标在第4条中表述: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这一条在11版课标中是第6条。
第6条的第一句话是学会汉语拼音。
这种调整和改变有什么体会?这是将识写放在了第一位,突出了识字写字的重要性。
汉语拼音只是立足于用,是工具,不是目的。
②下面来看一看识字写字第二学段的目标。
第一条是原课标第1、2、3条的合并。
其中有一处做了调整——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原来的课标中是会运用,这里发生变化,能用和会运用是有差别的。
能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是指熟练的运用,要求要高,会运用定位于会。
第二条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它是第5条、第4条的合并,11版中是“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而在这里调整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一词强调了关注方法的指导和教师不断的纠正。
三四年级也是培养习惯的最关键的时期,其实党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发现了现在写字姿势、书写习惯对孩子们身心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们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写字时坐姿不端正,普遍存在着头歪、腰弯等现象,而在执笔写字时常见手腕过于用力、笔尖太低、拇指包笔、钩腕等错误。
不良的书写习惯,致使笔画呆板无力,字体歪斜,字迹模糊,严重地影响了书写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如近视、斜视、驼背、脊椎弯曲、脊椎圆、手指变形等成为孩子健康的威胁。
新课程标准关注了人,更关注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阶段目标的第一学段,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分别列出了6、10、3、6、3共28条具体目标,同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要求相比,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
语文课标第一学段把汉语拼音的要求放在“识字与写字”中第5、6条列出,规定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协助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不再提协助阅读。
功能的调整,决定了汉语拼音必须适当降低要求。
汉语拼音要求的核心是学会汉语拼音。
怎样才算学会呢?一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是准确地拼读音节,准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三是理解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课标把“熟练地拼读音节”改为“准确地拼读”把“默写声母、韵母”降低为“准确书写”;把“背诵字母表”改为“熟记”;删减了直呼音节的要求。
这对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丰富启蒙教育的内容,是十分有意义的。
这样的教学要求,估计4周左右即可基本达到。
可能有老师会担心,短短的4周,学生掌握不了拼音,掌握不了拼音怎么能协助识字呢?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观点,首先要把握好教学的“度”——能准确拼读音节,不要拔高到熟练拼读上,至于从学会到熟练还得有一个持续学习、复习、巩固的过程。
其次,要明确汉语拼音协助识字,并不是必须熟练拼读了才能去识字,而是只要会准确拼读便能够开始识字。
借助拼音协助识字,在识字中巩固拼音,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识字甚至阅读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持续的语言实践中练习、巩固,从“准确拼读”达到熟练,协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汉语拼音删去了直呼音节的要求,是否还能够用直呼的方法实行教学?我认为,课标不要求直呼是指教学目标,而用什么方法教学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教法各异,百花齐放,只要省时高效,不加重学生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实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教法探讨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之课程阶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之课程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的目标和要求
典范性,突出强调经典、精品、规范、示范,要让孩子读到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让他们读到上乘的作品,读到大师级的作品。
文质兼美,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那种形式华美而内容空洞或者内容健康而文笔欠佳的作品都不能作为课文。
文化内涵,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每篇课文都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我们常说,含咀英华,而阅读材料本身应该含有英华,才经得起吟咏品味。二是从整体上看,课文的组成要从思想的、社会的、审美的、科学的等多个维度来考虑课文的总体的文化构成,使课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8 、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10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小于 40 万字。
(三)习作 (略)
(四)口语交际 (略)
(八)文言诗文的阅读。古代诗词的阅读,主要强调诵读和积累。在7~9年级提出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要求,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九)积累与课外阅读。提出积累词语、成语、格言警句、精彩句段、优秀诗文的要求,并分学段提出积累优秀诗文的量化标准9年共240篇(段)。提出课外阅读总量9年405万字,并对课外阅读的方法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对课外读物提出建议。 (十)语文知识的教学。除渗透在上述条目中而外,还专门就标点符号、语法修辞知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化常识等提出要求。
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学生建构的文化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多元文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文化。
2.课外阅读
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建议,代表了<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化积累与文化建构的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标中的阶段目标(识字与写字)
第一学段(1~2年级)
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部首)
第二学段(3~4年级)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词典。
(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条,现4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