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生物降解型聚氨酯

合集下载

医用可生物降解聚氨酯材料研究及进展

医用可生物降解聚氨酯材料研究及进展

些 研究 已经显 示聚 醚型聚氨 酯在水解酶 如木瓜蛋 白
酶和细胞衍生酶 ( 胆固醇酯 酶 、 如 弹性 蛋 白酶 、 羧酸酯 酶 ) 等
的作用下容易降解 。 。常用 的聚醚有聚氧 乙烯 ( E 、 。 P O) 聚 四亚 甲基醚 ( T ) 聚氧化丙 烯 ( P 等。大量 的研究 已 P MO 、 P O) 经表 明, 聚醚型 聚氨 酯在生 物体 内也不稳 定 , 容易在 血液 中 巨噬细胞所产生的氧 自由基作用 下氧化降解 , 导致生理条件
下 的应 力 开 裂 。
聚氨 酯是大分 子主链 中含 有重复 的氨基 甲酸 酯链段 的
高聚物 。通常聚氨酯主链是 由玻 璃化转 变温度 ( ) 低于室
温 的柔软链段 ( 即软 段 ) 和 高 于室 温 的刚 性链 段 ( 即硬 段) 嵌段 而成 。软段 由低聚物 多元 醇 ( 聚 酯 、 如 聚醚 ) 成 , 构 硬段 由二异氰 酸酯 和低分 子扩链 剂 ( 如二 胺 和二醇 ) 成。 构 在聚氨酯的合成 过程 中 , 可以通过选 择不 同的嵌段 和调节软
要是芳香族异氰酸酯 ) 的降解产物具有生物毒性 。对 于医用
可生 物降解 聚氨酯 材料 , 无毒 、 更好 的生物 相容性 是广 大科
Tn ag等用胆 固醇 酯酶 ( E 评价了脂肪族聚碳酸酯 聚氨酯 的 C) 生物 降解性 , 他们 在相 同条件 下选用 了不 同的二异 氰酸酯 ,
结果发现 , 所有合成 的聚合物都易于水解降解 。
4 0 7 ; 2 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3 0 0 . 武汉
摘要
介绍可生物降解聚氨 酯的结构 、 类型及特 点 , 综述 了可生物 降解聚氨 酯材料在 医学上的应用 、 究进展 , 研

淀粉改性可生物降解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淀粉改性可生物降解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2淀粉 改性水性聚 氨酯的生物 降解
凡 不造 成地 球生 态环境破 坏 的材料均 可称 为可循 环
外已有较 多报道” 利 用淀粉制成各种生物可降解水性聚 21 。 .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机理及表征 氨酯材料 ,既可以减少 石油基 多元醇 的用量,降低成本 , 又能赋予制品生物 降解性能 。无论是从社会效益和还是经 济效益上 考虑 ,淀粉将成为生产可生物降解水性聚氨酯最 有潜力的原料 之一 。

要 :介 绍 了 可生 物 降 解水 性 聚 氨酯 的降 解机
1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淀粉是 自然界 中最为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之一 ,它 以微
小 的 、 水 不 溶 的颗 粒 状 态 广 泛 存 在 于 植 物 的 种 子 、 冷 叶子 、
理, 对淀粉 改性可 生物 降解水 性聚 氨酯 的 制备和 研
同 ,但 所 有 的淀 粉 都 是 以 一 - 萄 糖 为 结 构 单 元 ,通 常 D葡 可 分 为 直 链 淀 粉 与 支 链 淀 粉 2 种 类 型 。 直链 淀 粉 是 以

液 ,因其具有环保 、不易燃烧 、无毒并兼有溶剂型聚氨酯 是 只含 有均 聚葡 萄糖单元 的多糖类化合物。淀粉的来源非 的很多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应 用于涂料 、粘合剂、皮革 、纺 织 工业等领域 。 但是由于聚氨酯在 自然界中降解和 回收 利 用困难 ,其产品用途和数量与 目俱 增的同时将加重对 环 境 的污染。 目前 ,合成水性 聚氨酯的主要原料 来源仍是 石
合物 ,在 内部形成微孔 ,加速直至聚氯酯完全 降解 。
目前 常用的生物降解性表征方法大致有 :残量及 相对 械 强度 法 ;外观法 ;霉菌法等。各种有 关生物 降解性 的分
是 由于聚酯容 易在生物体 内水解 。 用的聚酯有 P L PA 常 C 、L 、

可生物降解型聚氨酯

可生物降解型聚氨酯

可生物降解型聚氨酯资源,而且还会造成土地的浪费和大气的污染[2]。

此外,制造PU的原料大多数是石油基的,其资源紧缺,日渐枯竭。

鉴此,如何处理PU废弃物实现其回收利用,已经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王萃萃等[3]论述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全部分解,最终被无机化成为自然界中碳元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生物降解机理,一般认为首先是微生物在体外分泌出水解酶,与材料表面结合,通过水解切断高聚物链,生成低分子质量化合物;然后是已降解的生成物被微生物摄入体内,经过各种代谢,成为微生物体,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总之,它是复杂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协同作用。

当用土埋法进行处理时,材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水解和氧化等反应,分子链断裂成低分子质量的碎片,微生物吸收或消耗这些碎片后,经过代谢形成二氧化碳、水及生物能,最终达到降解目的。

该文还提到,高聚物的化学结构直接影响生物可降解能力。

一般脂肪族酯键对微生物比较敏感,极性越小的共聚酯越易被真菌降解。

其他如肽键、氨基甲酸酯、脂肪族醚键及亚甲基的可降解性依次下降。

分子质量高、分子排列规整、疏水性高的脂肪族酯键聚合物不利于微生物的侵入和生长。

细菌对α-氨基含量高的聚合物材料的降解作用明显突出。

聚合物生物降解除需微生物这一必要条件外,尚需要一定的温度、足够的氧气和潮气、矿物质养分以及适宜的pH值等。

PU分子中含有大量氨基甲酸酯链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因此,PU尤其是聚酯型PU是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理想对象之一。

2生物可降解PU的制备可再生原材料资源丰富、价廉,有的甚至用之不尽。

它们的品种繁多,有植物基的如大豆油、蓖麻油、油酸等和动物基的如蛋白质等等。

生物可降解PU材料的合成是利用异氰酸酯组分中异氰酸酯基团(-NCO)的高活性和含有多个羟基(-OH)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多元醇组分之一,相互反应,将可被微生物分解的分子链引入PU材料中,达到可降解目的。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及其应用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及其应用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及其应用一、前言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日益关注,生态建设也越来越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的重点关注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一种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并且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领域中的材料,就成为了研究者们努力探索的方向之一。

而本文所涉及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就是其中的一个醒目代表。

二、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简介聚氨酯丙烯酸酯是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是由聚氨酯和丙烯酸酯所组成的混合物。

它具有耐油性、耐水性、耐氧化性、耐臭氧性和耐疲劳性等特点,这使得它在汽车、建筑、制衣、家具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同时,其特殊的化学结构还使其拥有非常好的生物降解性能,能够在自然环境下很快地被降解和分解。

三、生物降解性能研究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是近年来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在实验室中,科研人员利用不同的降解菌株对聚氨酯丙烯酸酯进行降解实验并测试降解效果。

这些实验表明,聚氨酯丙烯酸酯的降解速度较快,能在较短时间内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

当聚氨酯丙烯酸酯材料应用于土壤中时,它会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分解并释放出能被微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四、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应用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工业和生活领域中。

以下是一些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应用举例:1.汽车制造:聚氨酯丙烯酸酯材料可以用于汽车内饰、外壳、座椅等多个方面,它们能够提供更好的舒适性、耐用性和安全性,同时具有优异的耐频繁性和高低温性能。

2.建筑领域:聚氨酯丙烯酸酯材料可以作为建筑保温材料,它们有非常好的隔热性、保温性能和施工性能,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能效和环保性。

3.医疗领域:聚氨酯丙烯酸酯可以制成各种医用敷料和生物医用材料,它们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久性,不仅可以防止病菌的感染,而且还可以防止渗水和空气的进入,从而更好地保护伤口。

4.环境保护:聚氨酯丙烯酸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环境友好型产品中,例如环保袋,水上玩具和塑料水瓶等。

可生物降解聚酯新品

可生物降解聚酯新品

研发与设计J新技术提升聚酯回收利用价值可生物降解聚酯新品普立万公司开发新型绿色材料乙二醇。

在T SK过程中,PE T树脂碎片在EG中170’185℃和0.1M Pa下经40。

60分钟与碳酸钠反应,PET被解聚为EG和P TA,后者形成对苯二甲酸钠(N aT P)。

因为N aT P不溶于E G,生成的E G用过滤和蒸馏分离后循环使用。

N aTP然后溶解于水中。

在稍高于90。

C下分两步加入硫酸,在硫酸钠溶液中得到PT A结晶。

结晶过滤和洗涤得到纯度大于99.9%约PT A,硫酸钠回收。

T SK公司已完成100吨/年规模的中试,PT A回收率约98%。

因过程在低压下进行,反应时间短,故投资费用较低。

估算8000吨/年的工业化装置投资约1100万美元。

在考虑到PE T处置费用的节约,认为该过程经济可行。

E l本开发出一种将废塑料变废为宝的新方法——用微波炉快速分解塑料瓶为乙二醇和对苯二酸。

这种新方法的能耗仅为塑料瓶传统分解法的1/4。

新方法首先用机械将塑料瓶切割成碎片,再向碎片中加入氢氧化钠及酒精类的物质,使用微波炉加热一分半钟的时间即可。

在微波的作用下,塑料瓶碎片可分解为乙二醇和对苯二酸。

乙二醇可用于生产聚酯纤维和防冻剂,高纯度的对苯二酸能够用来制造油漆和塑料容器。

巾罔针对现实开发I r蛆收利用中科院兰州理化技术研究所推出利用废聚酯生产聚酯多元醇技术。

该成果利用工业和生活中废弃的矿泉水瓶、饮料瓶、食用油桶,以及聚酯厂的废料,聚酯制品的边角料、废料等材料,在有机醇类化学品及催化剂作用下,经化学处理制成聚酯多元醇,用来生产聚氨酯发泡材料以及塑料、橡胶、涂料、胶粘剂等合成材料的中间体。

聚酯多元醇与目前市场上应用广泛的聚醚多元醇相比,在耐温、耐磨、耐油和机械强度等面占有优势,因此在72W or l d PI昭峨-2009Ⅷ27№7聚氨酯发泡材料、合成革、涂料、胶粘剂、弹性体等制品中显示出其特性而得到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大量应用的聚醚型聚氨酯硬泡材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聚酯多元醇,可较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强度,从而显著降低聚氨酯硬泡材料的生产成本。

生物聚氨酯与锡残留限值:深度解析与影响

生物聚氨酯与锡残留限值:深度解析与影响

生物聚氨酯与锡残留限值:深度解析与影响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生物聚氨酯作为一种可降解、环保的材料,正逐渐受到各行业的青睐。

然而,近期关于生物聚氨酯中锡残留限值的讨论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生物聚氨酯及锡残留限值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一、生物聚氨酯:环保材料的崛起生物聚氨酯作为一种可降解、环保的材料,在包装、纺织、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

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为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然而,随着其应用的普及,关于生物聚氨酯中锡残留限值的争议愈发引人注目。

二、锡残留限值:法规与标准锡残留限值是指允许在产品或材料中存在的锡的最小量。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逐步制定严格的锡残留限值法规和标准,以降低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风险。

目前,欧盟、美国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均已实施相关法规,限制各类产品和材料中的锡含量。

三、生物聚氨酯中的锡残留限值问题在生物聚氨酯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加入催化剂以提高生产效率。

而部分催化剂中含有的锡成分有可能超标,导致产品中的锡残留量超过限值。

此外,原料的品质和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也是影响锡残留量的重要因素。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面对生物聚氨酯中锡残留限值的问题,企业和研究机构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降低风险。

首先,加强原料质量管控,确保选用不含过量锡成分的催化剂和原料。

其次,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的一致性。

此外,加强与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的沟通与合作,推动制定更为严格的锡残留限值标准。

五、结语生物聚氨酯作为一种环保材料,在各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面对锡残留限值的问题,我们必须保持警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

同时,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需共同努力,推动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医用可生物降解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医用可生物降解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具有微 } 分离结 卡 与其 它 材 料 相 比具有 较 好 的 f 1 勾, 生物 相容性 , 但经 长期的临 床使 用发 现 , 聚氯酯 的
生物 相容性 依然 存在 问题 。 聚氨酯作 为 医用生 物 材料 的主要 问题 是 所 使用 的硬 段 ( 主要 是 芳 香族
性链段 ( 即硬 段 ) 嵌段 而成 。软段 由低 聚 物多 元 醇 ( 如聚酯 、 聚醚) 构成 , 硬段 由二异氰 酸酯和小分子扩 链剂( 如二胺 和 二醇 ) 构成 。在 聚氨 酯 的合 成 过 程 中, 可以通过选 择不 同的嵌段 和调节 软硬段 问的 比 例 , 聚氨酯进行 设计[ ( 对 2 如刚 性 的、 柔性 的、 线性 的或支形的)构造 出适应不 同要 求的聚氨酯 。目前 ,
关 键词 : 生物 降 解 ; 聚氨 酯 ; 生物 材 料
中图分 类号 : Q 338 T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537 (070—030 10—1420)406—6
聚氨酯材料以其优异 的力 学强度 、 高弹性 、 磨 耐 性、 润滑性 、 耐疲劳性 、 物相容性 、 生 可加工性等而广 泛用于长期 植入 的医用装 置及 人工器官 , 比如心脏
维普资讯
专 论 ・综 述
弹C72T68 性,—5(R 体 81MI H A)~ 20. :C I E7 3 0 — ES 0 L( 6 A S 4
医用可 生 物 降解 聚氨 酯 材 料研 究进 展
刘 庆 丰 , 胜 山 , 顺 红 冯 许
( 湖北 工业 大学 机 电研 究 院 , 匕武汉 4 0 7 ) 湖』 3 0 0
( )聚 碳 酸 酯 型 聚 氯 酯 1
维普资讯

可降解聚氨酯材料

可降解聚氨酯材料

本科课程论文题目: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综述院(系):化学学院专业:化学课程:材料化学学生姓名:丁健学号:2010213931指导教师:王宏里二○一三年六月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综述丁健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武汉430079摘要:本文主要从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背景、研究前沿、研究热点、未来研究方向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可降解聚氨酯研究应用前言:聚氨酯分子链上均含有氨基甲酸酯重复单元,通常也会含有脲键、酯键、醚键和芳香键等,通过改变分子链上的烃基基团以及取代酰胺键上的氢原子,可以制备多种聚氨酯材料。

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和抗血栓性、优良的力学性能、易加工成型、价位较低等优点,在众多领域应用广泛,通常用作塑料、橡胶、纤维、黏合剂、合成皮革、防水材料及铺饰材料等,因此是目前材料领域一个研究热点。

但是由于其几乎不能降解,给其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污染环境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可降解聚氨酯材料备受关注。

[一]、研究背景:聚氨酯材料是现代塑料工业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由于聚氨酯在自然界中不可降解而且回收利用困难,所以聚氨酯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其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问题,开发可生物降解聚氨酯材料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理想途径之一。

聚氨酯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以泡沫塑料、弹性体、胶黏剂等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工业、国防、航空等国民经济各领域。

尤其是在包装和医疗等领域,聚氨酯材料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比强度高、保温性能好、减振缓冲性能优良等特性,可以作为高档的包装材料;聚氨酯良好的生物、血液相容性使其在医疗领域大有用途。

此外,可降解特性对于聚氨酯材料在包装、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一次性包装材料领域采用可降解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而可降解的医用聚氨酯可以在人体内逐渐生物分解,并被人体吸收,可以作为优良的组织工程、药物缓释备选材料,大大减轻人类疾病痛苦并促进医疗技术进步。

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综述

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综述

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综述可降解聚氨酯的制备方法较多样,包括聚酯型、聚醚型和混合型等。

其中,聚酯型可降解聚氨酯制备的基本步骤是首先合成聚酯,然后通过反应缩聚与异氰酸酯官能化,最后获得聚氨酯。

聚醚型可降解聚氨酯则是通过将多元醇与多元异腈酸酯直接反应得到。

混合型则是将聚酯和聚醚进行共聚反应。

这些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性能要求和制备成本。

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的降解机理也较为复杂。

一般认为,可降解聚氨酯的降解可以分为酶降解、水解降解和自催化降解等几种方式。

酶降解是指在特定的酶作用下,聚氨酯被酶解为小分子物质。

水解降解是指在水的作用下,聚氨酯链的酯键被水分解而产生降解产物。

自催化降解则是指聚氨酯的主链在特定条件下自发发生降解反应。

可降解聚氨酯的应用领域广泛。

在医学领域,可降解聚氨酯可用于制备生物可降解的缝线、修复骨折的支架和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人工血管等。

在环境保护领域,可降解聚氨酯可用于制备土壤修复材料、生物降解塑料和包装材料等。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可降解聚氨酯可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胶体、生物质能的收集和转化。

未来,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改善降解性能、提高材料性能以及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改善降解性能可以通过优化材料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貌来实现,例如引入特定的功能基团或表面涂层。

提高材料性能则需要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来改善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的性能。

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则需要根据该领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综上所述,可降解聚氨酯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可在医学、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可降解聚氨酯材料在未来将迎来更多的突破和应用。

生物基pu与皮革

生物基pu与皮革

生物基pu与皮革
生物基 PU(聚氨酯)和皮革是两种常见的材料,它们在性能和用途上有一些区别。

生物基 PU 是一种新型的聚氨酯材料,它以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为原料,如植物油脂、淀粉等。

与传统的石油基 PU 相比,生物基 PU 具有更环保、可持续的特点。

它的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而且可生物降解,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皮革是动物的皮肤经过加工和处理后得到的材料。

皮革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外观,通常被用于制作高端皮具、服装和家居用品等。

皮革具有较好的耐磨性、透气性和耐久性,但它的生产过程涉及到动物的屠宰,同时也需要使用化学物质进行处理,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在选择使用生物基 PU 还是皮革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生物基 PU 通常更具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而皮革则具有独特的质感和传统的美观。

此外,成本、性能要求和应用场景也是决定选择的重要因素。

对于一些对环保要求较高的领域,如时尚产业,生物基 PU 可能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减少对传统石油基材料的依赖,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然而,在一些注重传统和品质的领域,如高端皮具制造,皮革仍然可能是首选,因为其独特的质感和耐久性。

总的来说,生物基 PU 和皮革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具体的选择应根据产品需求、环保考虑以及个人偏好来决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基材料的性能和可持续性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为材料选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聚氨酯降解的分类及机理

聚氨酯降解的分类及机理

聚氨酯的降解及改进措施聚氨酯(PU)的降解主要分为:水降解、热降解、热氧降解、紫外光降解、微生物降解、溶剂降解。

一、水降解聚氨酯弹性体的吸水性分为两种,一种水分与于极性基团形成氢键,削弱了弹性体中自身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弹性体的物理机械性能降低,这种作用是可逆的,当水分去除后,性能又可恢复。

另一种是水解,水与弹性体中的氨酯基、脲基、酯基、缩二脲基、醚基等基团反应而降解。

聚酯型PU的水解稳定性不如聚醚型PU的。

因为在PU中对水解最敏感的基团是酯基(-CO-O-),氨基甲酸酯基 (R-NH-CO-O-R,)和脲基(-NH-CO-NH-)也能水解。

酯基水解生产羧酸和醇,而羧酸又作为催化剂进一步促进酯基的水解。

弹性体中各种基团耐水解能力强弱顺序为:酯基 < 缩二脲基 < 脲基 < 氨基甲酸酯基 < 醚基,酯基的水解稳定性最弱,醚基最强。

酯基的水解反应:R-CO-O-R, + H2O — R-CO-OH + HO-R,氨基甲酸酯的水解反应:R-NH-CO-O-R’ + ” - R-NH-CO-0H+ HO-R,脲基的水解反应:R-NH-CO-NH-R, + ” - R-NH-CO-0H+ NH/R改善聚氨酯的耐水解性通常是针对聚酯型聚氨酯,改善方法有:降低酯基浓度、升高醚基浓度;添加水解稳定剂,常见的水解稳定剂有碳化二亚胺;添加交联剂或提高n(-NCO)/n(-OH)的比值,增加交联结构的致密程度,软段硬段排列更紧密阻碍了热能、辐射能及水分子对PU分子链的破坏。

目前使用的水解稳定剂有环氧化合物类和碳化二亚胺类及其衍生物等,其在弹性体中的作用是质子接受体和“缝补”作用。

环氧化合物还能将端羟基转化,且作用于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是,也能连接羟基或端氨基。

碳化二亚胺类水解稳定剂是含有不饱和-N=C=N-键的一类化合物,一种是单碳化二亚胺,另一种是低分子量的聚碳化二亚胺。

为了防止异氰酸酯与碳化二亚胺发生成环反应,应选用在-N=C=N-邻位上有空间位阻的碳化二亚胺类水解稳定剂。

可生物降解聚氨酯在医学中的应用

可生物降解聚氨酯在医学中的应用
除 。因此 , 可生物降解高分 子材料 的应用 开发研究 已经 成为 当 前 国际上 的热 门课题 。聚氨酯有 “ 特制 ” 的塑料 之称 , 其设 计 自
作为 医用材料必须满足无毒 、 刺激性 、 无 无诱变性 、 抗原性 ,
由度大_ , 1 能根据特定需要选择各种各样性能 氨酯材料在 医学上的应用 、 究进 展 , 研 并对聚氨 酯的组 织相客性 、 血液相客性及 降解
性 能 进 行 了讨 论 。 关键 词 生物 降解 生物材料 聚氨酯
Bid g a a l lu e h n si e ia plc to o e r d b e Po y r t a e n M d c lAp ia ins
F ENG k i Ya a .W U h n h n Z e z e
( c o l f h mi l n ier ga dTeh oo y Ti j i ri , a j 0 0 2 S h o e c gnei n cn lg , a i Unv s y Ti i 30 7 ) oC aE n nn e t nn
适应不 同的需求 。同时 由于聚氨酯具 有 良好的机械 性能 、 生物 相容性 和血液相容性 , 被认 为是 最具有价 值 的医用合成 材料之

不引起癌症, 不引起溶血和凝血等条件, 并能与组织相容, 尽可 能不引起病变。毒性试验是评价一种材料作为医用生物材料应
用于人体 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的方法 。虽然 由于聚氨酯具有 微 相分离结构 , 与其它 材料 相比具有较好 的生物相容性 , 但经长期
O 前言
近年来 , 随着生物 医用 高分子 可生物 降解材料研 究 的不断
力大 , 在热力学 上具有 自发分 离的倾 向 , 属热力 学不相容体 系,

Toyochem推出新型可生物降解的聚氨酯胶黏剂

Toyochem推出新型可生物降解的聚氨酯胶黏剂

・34・聚氨酯工业第35卷(2)硅灰石用量增大,聚氨酯硬泡的压缩强度下降;KH-560改善了硅灰石与基体树脂的相容性,加入改性硅灰石合成的硬泡性能下降幅度较小;硅灰石的加入没有引起泡孔形状的变化。

b—10%硅灰石c—20%硅灰石d—20%改性硅灰石图2聚氨酯硬泡的泡孔结构SEM图3结论(1)随着蓖麻油含量的增大,聚氨酯硬泡的冲击强度增大,拉伸强度减小。

随着密度增大,硬泡力 学性能均有所上升。

参考文献[1]贾雪芹,于楠,王伟.聚氨酯仿木家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聚氨酯工业,2015,30(4):33-36.[2]杨建斌.自由发泡聚氨酯硬泡密度理论计算及其应用[J].聚氨酯工业,1999,14(4):34-38.[3]YEGANEH H,MEHDIZADEH M R.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isocyanate curable millable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based on castor oil as a renewable resource polyol[J].Eur Polymer J,2004,40:1233-1238.[4]冯晋荃,张独伊,王标兵.含磷蓖麻油基聚氨酯增韧改性聚乳酸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6,44(1):37-40.[5]刘益军.聚氨酯原料及助剂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胡珊,曾泽斌•偶联剂处理硅灰石填充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2(9):30-32.收稿日期2020-05-15修回日期2020-06-24Study on Wollastonite/Castor Oil Type Medium-highDensity Polyurethane Rigid Foam MaterialLU Bo,JIANG Kejian,XU Zhoutong,HU Jun(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henyang110142,Liaoning,China) Abstract:Using polyether polyol,castor oil,polyphenyl polymethylene polyisocyanate(PAPI),acicular wol­lastonite and coupling agent as raw materials,two kinds of density wollastonite/castor oil type medium and high density polyurethane rigid foam were prepared by water foaming.The effects of castor oil content,acicular wollas­tonite content and density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ellular structure of rigid foam material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with the increase of castor oil content,the tensile strength of rigid polyurethane foam de­creased,while the impact strength increased.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igid polyurethane foam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The performance of rigid polyurethane foam prepared by modified wollastonite decreased slightly and the addition of wollastonite had no effect on the cell shape.Keywords:rigid polyurethane foam;castor oil;acicular wollastonite;mechanical property作者简介陆波男,1963年出生,副教授,从事塑料改性、聚氨酯以及粘合剂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可生物降解聚氨酯

可生物降解聚氨酯

可 生 物 降 解 聚 氨 酯张子鹏 顾利霞(中国纺织大学材料学院 上海 200051) 摘 要 本文综述了目前开发的可生物降解聚氨酯的合成及其降解机理,并对可生物降解聚氨酯的发展前景作了评述。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 聚氨酯 降解机理BIODEGRADAB L E POLY URETHANEZhang Z ipeng G u Lixia(China T extile University,Shanghai,200051) Abstract The synthesis and bio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biodegradable polyurethane are reviewed,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als o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K ey w ords biodegradable polyurethane biodegradation mechanism 聚氨酯(PU)材料是一类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地应用于交通运输、冶金、建筑、轻工、印刷等工业领域。

到了90年代,聚氨酯越来越多地进入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市场正持续向高峰发展[1]。

预计到2000年,世界聚氨酯年消费量将达到870万t,年均增长率为9%,其中亚太地区年消费平均增长率为10%~20%,超过了世界的的年平均增长率。

而我国是聚氨酯最有潜力、最有希望的市场,年均增长率约为15%[2]。

但是,聚氨酯有不能自然降解的缺点,所以聚氨酯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其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问题,开发可生物降解聚氨酯材料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理想途径之一。

1 可生物降解聚氨酯的合成利用聚氨酯的异氰酸酯组分的异氰酸酯基团(-NC O)的高活性和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可生物降解性能,把含有多个羟基(-OH)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聚氨酯多元醇组分之一,制成各种聚氨酯材料,既可以减少多元醇的用量,降低成本,又能赋予制品生物降解性能。

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综述

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综述

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综述刘桂花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湛江2012367127摘要:聚氨酯材料是一类应用十分广泛且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本文将从其研究背景、合成研究和发展前景、以及应用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聚氨酯背景合成发展前景应用前言:聚氨酯分子链上均含有氨基甲酸酯重复单元,通常也会含有脲键、酯键、醚键和芳香键等,通过改变分子链上烃基基团以及取代酰胺键上的氢原子,可以制备多种聚氨酯材料。

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血栓性,优良的力学性能、已加工成型、价位较低等优点。

在众多领域应用广泛,通常用作塑料、橡胶、纤维、黏合剂、合成皮革、防水材料以及铺饰材料等,因此是目前材料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但是由于其几乎不能降解,给其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污染环境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可降解聚氨酯材料备受关注。

【一】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研究背景:聚氨酯材料是现代塑料工业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由于聚氨酯在自然界中不可降解而回收利用困难,所以聚氨酯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其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问题,开发可降解聚氨酯材料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理想途径之一。

【二】可降解聚氨酯材料合成研究:可降解聚氨酯的合成主要是用共混或共聚的方法引入可降解成份或基团(如聚乳酸、聚£-己内酯等)作为软段,以聚二异氰酸酯作为硬段,从而形成软硬段的嵌段式结构。

通过调节软硬段的比例以及种类,可以控制其降解速度、弹性模量、结晶度、抗张强度、杨氏模量等主要性质。

目前,可降解聚氨酯的合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天然高分子中的多元醇;另一类是利用可降解的合成聚合物多元醇,以此部分或全部用作聚氨酯合成时所需的多元醇原料,从而合成可降解型聚氨酯。

1、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可降解聚氨酯利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可降解性能,将含有多个羟基(-OH)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聚氨酯多元醇组分之一,制成各种聚氨酯材料,既可以降低多元醇的用量,又可以赋予制品的可降解性能。

可生物降解水性聚氨酯浆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可生物降解水性聚氨酯浆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1 2 6 浆 料 C D 和 B D 的 测 定 . . O O
科龙 化工试剂 厂 ; 去离子水 , 自制。 仪 器 :T 3 0 T R 型光 谱 仪 ( F S00F I u.S , i l . Dg. i
a O , C 2 —0 bC ) Y 0 65 0型织 物强力 机 ( 常州 市第 二纺
织机 械 厂 ) H n aH 9 2 , a n I9 7 1型 C D分 析 仪 、 O HI
974 一 9 2 A 6型 B D分 析 仪 ( 大 利 Han ) L H一 O 意 na ; R 1 0型生化 培养 箱 ( 5 上海 一恒 科 技 有 限公 司 ) 电 ;
性 进 行 了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性 聚 氨 酯 浆料 黏 度 低 且 黏 度 热 稳 定 性 好 , 液 对 纯 棉 纤 维 具 有 较 好 的黏 附性 ; 膜 水 浆 浆 吸 湿 率 较 低 且 碱 溶 性 好 , 有 效 防 止 吸 湿再 黏 , 能 易于 退 浆 ; 聚氨 酯 浆 料∞ B D / O 值 大 于 O 4 , 于 降 解 。 认 O C D .5 易
《 印染 行业 废 水 污染 防 治 技术 政 策 》 知 中也 明 通
确 提 出 : 倡 采 用 易 降 解 的 浆 料 , 制 或 不 用 提 限 P A难 降解 的浆 料 。 因此 , 色 环保 浆 料 的研 V 绿
1 试 验 材料 及 方 法
1 1 试 验 材 料 及 仪 器 .
制 势 在必行 。水 性 聚氨 酯是 2 0世 纪 6 0年 代发 展 起 来 的高 分子 材料 , 以水 为分 散介 质 , 其 与溶剂 型
聚氨 酯 相 比 , 有 不 燃 、 味 小 、 毒 、 污 染 、 具 气 无 无 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生物降解型聚氨酯作者:叶青萱来源:《粘接》2016年第01期摘要:综述了可再生原料制备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及意义。

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一些基于可再生原料(特别是多种植物油)的可生物降解型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及产品性能。

较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采用大豆油、蓖麻油、棕榈油、油酸、山梨醇、腰果酚、动物胶、脱乙酰壳多糖、乳酸等作可再生原料,制备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多元醇及相关聚氨酯制品(特别是水性聚氨酯制品)的方法及产品性能。

简要报道了国内外可生物降解工业化产品实例。

指出该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聚氨酯;可生物降解材料;植物油基材料;动物油基材料中图分类号:TQ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16)01-0067-10开发可生物降解型聚氨酯的意义1930年最初开发的是应用于军事和航空领域的聚氨酯(PU)。

随后,由于制品制备方法的多样性,加之优异的性能和多功能性,如高冲击强度、良好弹性、高力学性能以及良好耐化学品性和耐磨性等,使其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3年中国PU制品总产量达870万吨,比2012年增加11.5%,已成为世界PU生产和消费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1]。

PU材料主要是由多异氰酸酯、多元醇和多种胺类扩链剂等制备而成的聚合物。

许多工业PU胶粘剂和涂料含有大量有机溶剂,某些还含有挥发性的异氰酸酯,对人体健康有害,也污染环境。

因此,迫使PU制造业转向水基体系。

环保友好型水性聚氨酯(WPU)材料一出现,很快作为涂料和胶粘剂用于木材加工,汽车装饰以及许多韧性物质如织物、皮革、纸张和橡胶等加工领域。

但其分子中含有离子基团,干燥速度和耐水性欠佳;又因所用原材料和交联度的局限性,制品的硬度和模量相对较低,从而影响其有效应用。

PU的缺点是产品应用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绝大部分被填埋或焚烧,不但浪费大量可再利用的资源,而且还会造成土地的浪费和大气的污染[2]。

此外,制造PU的原料大多数是石油基的,其资源紧缺,日渐枯竭。

鉴此,如何处理PU废弃物实现其回收利用,已经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王萃萃等[3]论述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全部分解,最终被无机化成为自然界中碳元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生物降解机理,一般认为首先是微生物在体外分泌出水解酶,与材料表面结合,通过水解切断高聚物链,生成低分子质量化合物;然后是已降解的生成物被微生物摄入体内,经过各种代谢,成为微生物体,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总之,它是复杂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协同作用。

当用土埋法进行处理时,材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水解和氧化等反应,分子链断裂成低分子质量的碎片,微生物吸收或消耗这些碎片后,经过代谢形成二氧化碳、水及生物能,最终达到降解目的。

该文还提到,高聚物的化学结构直接影响生物可降解能力。

一般脂肪族酯键对微生物比较敏感,极性越小的共聚酯越易被真菌降解。

其他如肽键、氨基甲酸酯、脂肪族醚键及亚甲基的可降解性依次下降。

分子质量高、分子排列规整、疏水性高的脂肪族酯键聚合物不利于微生物的侵入和生长。

细菌对α-氨基含量高的聚合物材料的降解作用明显突出。

聚合物生物降解除需微生物这一必要条件外,尚需要一定的温度、足够的氧气和潮气、矿物质养分以及适宜的pH值等。

PU 分子中含有大量氨基甲酸酯链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因此,PU尤其是聚酯型PU是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理想对象之一。

2 生物可降解PU的制备可再生原材料资源丰富、价廉,有的甚至用之不尽。

它们的品种繁多,有植物基的如大豆油、蓖麻油、油酸等和动物基的如蛋白质等等。

生物可降解PU材料的合成是利用异氰酸酯组分中异氰酸酯基团(-NCO)的高活性和含有多个羟基(-OH)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多元醇组分之一,相互反应,将可被微生物分解的分子链引入PU材料中,达到可降解目的。

PU的形态和特性可采用新的扩链剂结构来改善,它们可作为新的分子间缔合物,以改善硬段区域结构的性能。

近来,可再生材料如植物油等已用于制备易可降解和低毒PU基体。

当植物油结合进入聚合物基体后,其性能随脂肪酸链双键的立体化学、其不饱和程度以及脂肪酸碳键长度等不同而呈现差异。

但这些材料与通用聚合物相比,力学和热物理性能较差。

为克服这些缺陷,Stefan Oprea[4]已开发出在基体中掺有植物油的新PU弹性体。

将双酚A二丙烯酸甘油酯用作由聚四氢呋喃二醇(PTMEG)和1,6-己烷二异氰酸酯所得PU预聚物的扩链剂。

在植物油存在下,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PU-PAc)基体,以致在结构中生成含有再生源的网络基体。

所有PU/植物油掺混物均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略有提高的热稳定性。

扩链剂含量提高,使热稳定性升高(损失10%质量的分解温度从325 ℃提升至375 ℃),且力学强度也提高(从3 MPa提升至9.8 MPa)。

接触角测定显示,膜表面的疏水性随植物油进入交联的PU基体略有提高。

2.1 豆油作原料制备PUJohn Argyropulos[5]等利用大豆油中提取的脂肪酸甲酯借助新型羰基化技术制取天然油多元醇。

首先脂肪酸甲酯羰基化成醛中间体,继而氢化成大豆单体(平均羟基官能度约为1.0),再用适当二元醇进行酯基转移。

优选的二元醇引发剂含有活性的伯羟基,如己二醇等,这样所得多元醇含有活性的伯羟基,且无不饱和键。

通过控制单体的平均官能度及其与二元醇引发剂的比例,可调控多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平均官能度。

大豆油多元醇是一透明无色液体,在室温下很易流动,可制得可控官能度的WPU,室温下具有很低黏度。

John Argyropulos等按通常水性PU制备方法,制得WPU的固含量约为35%,数均粒径约为100度nm,最终WPU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释放量低,由其制得的涂料性能优异,抗水解性及力学性能突出。

大豆基WPU与通常聚酯多元醇WPU相比,稳定性突出,接触角测试数据表明,大豆油WPU涂料的疏水性提升,仅1 d干燥后即可显示耐水性能。

由于大豆油PU分散液中软段和硬段的不混容性,显示出相分离形态(呈现有微相分离区域结构),而通常PU分散液则混容性很好。

大豆油PU分散液赋予涂料良好的硬度,保持良好的抗冲击性。

与通常PU分散液相比,大豆油PU分散液具有更好的耐水和耐酸性能。

何飞强等[6]为扩大纯PU乳液的应用范围,对其进行了改性。

植物油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无毒、生物可再生,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聚合物合成中。

其中环氧大豆油每个分子中含有3~4个环氧基,在酸性条件下开环后,可与异氰酸酯分子中的—NCO 基团发生反应,提高WPU的交联度。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脂肪酸甘油酯具有疏水性,用环氧大豆油改性WPU,可大幅度提高WPU胶粘剂的耐水性和粘接性能。

硅烷偶联剂是集无机和有机物特性于一体的含有活性端氨基的物质,将其引入PU 链中,形成网状结构,可提高胶膜的交联密度,提高胶粘剂的耐热性、耐水性和力学性能。

他们采用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为主要原料,以环氧大豆油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交联剂,制备了多交联体系的WPU胶粘剂。

试验结果表明,加入KH550和环氧大豆油,可改善胶膜的耐水性、表面能和力学性能。

随着KH550含量的增加,胶膜的热稳定性提高,结晶性降低,相分离减弱。

当环氧大豆油质量分数为4%、KH550质量分数为2%时,WPU胶粘剂对PVC/PVC的粘接性能达到最佳。

2.2 蓖麻油作原料制备PU蓖麻油用于PU合成历史悠久,也是广为应用的一种天然可再生植物油。

因其分子中含有羟基和脂肪酸的长链结构,可作天然多元醇原料使用。

它具有密度高、燃点高、凝固点低等特点,由它制得的PU产品具有较好的耐水、耐化学品、耐溶剂、耐磨性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正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但作为PU原料,蓖麻油的羟值尚偏低,反应活性不理想,制品固化慢,易收缩,需对其改性,以提高其羟值,增加PU交联密度和刚性基团。

张猛[7]等以蓖麻油、低分子醇、苯酐为主要原料,经酯化、缩聚制得蓖麻油聚酯多元醇。

所得产品既含酯键,又有长链烷基,与其他聚酯、聚醚多元醇的相容性良好,有利于组合多元醇体系。

蓖麻油基聚酯多元醇较通用聚醚多元醇具有更高热稳定性,可用于制备耐热性较高的PU材料。

当用于PU胶粘剂领域时,由于其长链结构,制得的PU胶液黏度较大,需加入溶剂,不利于环保。

贾金荣等[8]制备了一种无溶剂胶粘剂,通过调整异氰酸酯指数,胶粘剂达到最佳力学性能。

冯月兰等[9]也认为蓖麻油所含羟值偏低,导致反应活性差,易收缩,需经酯交换制备成衍生物,以提高其羟值和PU交联密度。

他们通过蓖麻油与甘油酯交换反应制得蓖麻油多元醇,以代替部分石油基聚醚,制备所得PU硬泡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管道、冷藏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建筑物等的保温隔热材料。

与聚醚型、聚酯型PU相比,蓖麻油基PU由于软段分子结构中无醚键,且含有一定的支化交联结构,显示较好的耐高温性、耐水解性和较低的伸长率。

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分子也是纯碳链结构,且主链中又有腈基引入,使这类PU材料表现出高强度、高伸长率、低永久变形等优异力学性能及卓越的耐油、耐磨、耐低温等性能。

为了将这2种材料的优异性能相互结合,合成出力学性能更优异、耐热性能更高的PU材料,吴元等[10]以蓖麻油与HTBN为混合软段,3,5二甲基硫基-2,4-二氨基甲苯(DMTDA)为扩链剂,合成一系列PU-脲(PUU)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测试。

HTBN/蓖麻油基软段共混型PUU 的耐热性明显优于纯蓖麻油型PUU。

当HTBN质量分数为4%时,软段共混的PUU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此外,PUU的耐热性也得到提高,最高分解温度提高10.49 ℃,Tg有所降低。

制备的PUU可应用于PU密封材料。

由于蓖麻油的羟值较低,应用受限,采用酯交换反应生成蓖麻油单甘酯和蓖麻油甘二酯是提高羟值的一种有效可行方法。

国内外对蓖麻油多元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分子醇的研究和催化剂的选择上。

目前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取蓖麻油多元醇,主要采用甲醇钠或氧化铅作催化剂,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极易发生皂化,释放出蓖麻油酸,使官能度遭到破坏,多元醇相容性劣化,呈现沉淀。

这也是植物油多元醇难以产业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研究和制备高效催化剂是酯交换反应的关键。

张立强等[11]采用甲醇钠和三乙醇胺作混合催化剂,通过控制蓖麻油与甘油的酯交换反应,制备具有高羟值、高稳定性的蓖麻油多元醇。

此时,不仅多元醇的羟值和产率提高(可达92.54%),而且色泽较浅。

蓖麻油含有C=C双键和羟基,可用于制备聚合物及其单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