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的重点学习的教案.doc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4.6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4.6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4.6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基本的数学运算法则。

乘法交换律指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乘法结合律则表明,三个或更多的数相乘,改变它们的相乘顺序,积不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可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新课:详细介绍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练习,以加深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应用。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本上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相关练习。

2. 拓展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基本的数学运算法则。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性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进一步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规律。

2.在观察发现、举例验证、比较概括等活动中,建构模型,培养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3.体验运算定律的用途,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学习单、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的联想,明确学习任务。

二、探究新知师:3月12日是植树节,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植树活动。

(出示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信息的?预设①: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预设②: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预设③:一共有25个小组。

1.教学:乘法交换律(1)呈现问题,尝试解决出示: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将答案写在学习单例5的位置。

预设:生1:我是运用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一共有25个小组这两条信息解决的,算式是:25×4=100(人)生2:4×25=100(人)(如学生只列出一个算式,师追问:还能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师:看来在多个数学信息中,依据问题提取有效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师: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预设:两个因数交换位置了。

师:结果怎么样?(追问)预设:他们的积一样。

师:由于他们的积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怎样表示?预设:25×4=4×25(如生答不出,老师直接讲。

)师:你能再举出几个例子吗?生:......(3)举例验证,归纳规律师:老师也举了几个这样的例子,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乘法口诀。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乘法的哪些性质?二、探究乘法交换律(10分钟)1.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讨论:观察例题,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3.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三、探究乘法结合律(10分钟)1.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讨论:观察例题,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3.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一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四、练习运用(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2.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

2.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导入、探究、练习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讨论、总结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反思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六、运用游戏深化理解(10分钟)教学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如“乘法接力”,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6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6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 逻辑推理:通过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 数学建模:学生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情境的能力。
3. 数学思维:通过发现和证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乘法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4. 针对部分学生缺乏课堂参与和合作意识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小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运算律的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3.6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本节课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a×b=b×a2. 乘法结合律:a×(b×c)=(a×b)×c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乘法交换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乘法交换律。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乘法结合律。

(4)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乘法结合律。

3. 巩固练习: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明确其应用价值。

六、板书设计1. 乘法交换律:a×b=b×a2. 乘法结合律:a×(b×c)=(a×b)×c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3. 拓展题:研究除法交换律和除法结合律。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情况。

3.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举例解释:
-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如2×3=3×2),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乘法交换律的规律,强调无论因数的位置如何变化,积都保持不变。
-通过三个数相乘的例子(如2×3×4=2×(3×4)),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即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都是相同的。
-练习一些简便计算题目,如12×25,通过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其转化为3×4×25或3×(4×25),简化计算过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概念。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两个运算律在简化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起到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12×25,展示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计算过程,从而得到答案30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乘法题目能够独立完成。

但是,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的概念性知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PPT、例题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相关内容,了解乘法的基本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是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律。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题和计算,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一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采用探究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巩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也有类似的规律。

3. 验证乘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乘法交换律的正确性。

5. 验证乘法结合律: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乘法结合律的正确性。

6. 总结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7.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9.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10.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思考: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引导学生发现: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3. 举例说明:如在计算购物时,可以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进行合理的组合,以便快速计算总价。

七、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什么?2. 学生回答: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一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以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详细介绍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例如,2×3=3×2。

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积不变。

例如,2×3×4=(2×3)×4=2×(3×4)。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两个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讲解乘法交换律: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2×3=3×2,解释乘法交换律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3. 讲解乘法结合律: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2×3×4=(2×3)×4=2×(3×4),解释乘法结合律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例题,如5×6×7,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如8×4×3,并互相交流解题过程。

6. 板书设计: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公式和例题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业题,如8×5×2,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内容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探究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PPT、图片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你们知道吗?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植树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

你们参加过植树活动吗?你觉得参加植树活动我们需要做什么?【学情预设】需要将学生分组,有的挖坑,有的种树,有的浇水……2.课件出示教科书P24的主题图。

师:四(1)班同学正在植树,我们一起去看看。

仔细观察一下,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是有的问题是相似的,有的问题对本节课没有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问题分类,以便有次序地开展后续的探究。

【设计意图】师生的谈话既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接着主题图呈现了一个“同学们植树”的生活化情境,其中蕴含的信息极为丰富,这里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揭示问题、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提示】教学中,要利用好主题图中的丰富信息,结合问题解决,呈现学习材料。

二、自主探究,发现定律1.整理问题,明确研究任务。

师:看来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不少,我们把这些问题整理一下。

大家提的问题基本是如下几个:(1)负责挖坑、种树的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的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参加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的一共有多少人?挖坑、种树的比抬水、浇树的多多少人?2.探究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目标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习状态。
(1)10×12+12×10
(2)14×15+15×14
(3)18×19+19×18
(4)20×21+21×20
(5)22×23+23×22
3. 请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重新排列下列算式的顺序,使其计算更简便:
(1)15×16+16×15
(2)17×18+18×17
(3)19×20+20×19
(4)21×22+22×21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新课呈现结束后,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可以提供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 《数学岛探险记》:一个关于小岛上的数学冒险故事,其中包含了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有趣解释和实践。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优秀3篇)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优秀3篇)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优秀3篇)乘法交换律公开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第34—35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尝试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引入(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

)2、学习例1。

(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指定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4×25=100(人)25×4=100(人)(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5)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6)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学生齐读。

四年级数学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1.2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乘法运算,如:2×3=6,3×2=6,让学生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2.探索乘法交换律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交换律,如:2×3=3×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

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符合乘法交换律,如:4×5=5×4,6×7=7×6。

3.探索乘法结合律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结合律,如:(2×3)×4=2×(3×4),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

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符合乘法结合律,如:(5×2)×3=5×(2×3),(4×6)×2=4×(6×2)。

4.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出示一些乘法算式,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如:2×3×4,4×5×6,7×8×9。

引导学生发现,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5.练习与巩固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简便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两个部分。

乘法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乘法结合律指的是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20个苹果,问学生:“如果把这些苹果分成两组,每组10个,怎么分?”学生回答:“可以把10个苹果放在一组,另外10个苹果放在另一组。

”我接着问:“那么,如果我把这两组苹果的位置互换一下,它们的数量有没有变化?”学生回答:“没有变化。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我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

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我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如:25×48、73×26等。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4. 教学乘法结合律:5. 教具与学具的使用:学生在练习本上按照老师的示范,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六、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七、作业设计1. 请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下面的题目:(1) 125×8×125(2) 48×25×48(3) 15×20×15答案:(1) 125×8×125=100000(2) 48×25×48=50000(3) 15×20×15=4500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算下面的题目:(1) 36×58+24×58(2) 125×88+125×12(3) 72×125+72×87.5答案:(1) 36×58+24×58=(36+24)×58=60×58=3480(2) 125×88+125×12=125×(88+12)=125×100=12500(3) 72×125+72×87.5=72×(125+87.5)=72×212.5=15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3. 随堂练习题目的选择和设计;4. 教具与学具的使用和操作指导;5. 板书设计的简洁性和直观性;6. 作业题目的设计及其答案的准确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①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②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③ 实际应用:通过例题展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 关键词:
① 乘法交换律
② 乘法结合律
③ 实际应用
3. 板书设计:
```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积极性。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深入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尝试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2)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推广,了解其他数学运算定律及其应用。
(3)参加数学竞赛或活动,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竞争力。
(4)加入数学社团或小组,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进步。
2. 例题二:
题目:计算下列乘法表达式,并说明使用了哪种运算定律。
(a) 5 × 7 + 5 × 3
(b) (5 × 7 + 5 × 3) × 2
解答:
(a) 5 × 7 + 5 × 3
= 35 + 15
= 50
(b) (5 × 7 + 5 × 3) × 2
= 50 × 2
= 100
在(a)中,我们使用了分配律,即将5乘以7和3分别计算,然后相加。在(b)中,我们使用了结合律,即将(5 × 7 + 5 × 3)和2相乘。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数学教案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数学教案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它们的位置,积不变。

例如:a × b = b × a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例如:(a × b) × c = a × (b × c)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课,如:“如果我们有两排同样数量的书,我们可以先从第一排拿取一部分,再从第二排拿取一部分,也可以先从第二排拿取一部分,再从第一排拿取一部分,结果会一样吗?”从而引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 新知讲解:教师通过板书或PPT展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给出实例进行解释说明。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这两个定律的正确性。

3. 练习巩固: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题目应包括简单的计算题以及需要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复杂问题。

4.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改进。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推理和归纳的方法,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适用范围和运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原理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师准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PPT或黑板。

2.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学生准备:1. 学生回顾和复习乘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规律。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定义,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相关的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与讨论: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鼓励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思路。

4. 应用与拓展: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解决,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进行巩固练习,并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能灵活运用两个定律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意义,能在实际计算中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3.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乘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乘法运算中有什么规律。

2. 探究: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通过实例验证。

3. 讲解:讲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必做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选做题:研究其他数学运算中的定律,如加法结合律、减法性质等。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程度是否足够?2. 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是否能灵活运用两个定律?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4. 作业布置是否能巩固所学知识,是否存在难度不适宜的问题?5.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如何调整?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在购物、制作食品等场景中,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简化计算。

七、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 强调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两个定律可以简化计算,提高效率。

八、课后作业:2. 选做题: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并与同学分享。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是否能灵活运用两个定律。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为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准备的,主题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教材中的第六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这两个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知道学生可能会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有些困难,所以我会特别强调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PPT和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引入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例如,我会拿出3个苹果和4个橙子,然后问学生,如果要计算3个苹果和4个橙子的总数,应该先乘以3还是4?学生会发现,无论是先乘以3还是4,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来巩固他们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并用实际的例子来解释这两个概念。

七、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练习,例如:2×3×4=?,5×6×7=?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应用这两个律时还是有些困难,所以我在课后会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继续练习,通过做一些更难的题目来巩固他们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两个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我用3个苹果和4个橙子的例子来引入乘法交换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无论是先乘以3还是4,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乘法结合律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导学生思考乘法是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

2. 探究乘法交换律:(1)教师出示例子,如3×4和4×3,引导学生发现结果相同。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乘法交换律:a×b=b×a。

(3)学生练习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3. 探究乘法结合律:(1)教师出示例子,如2×3×4和2×(3×4),引导学生发现结果相同。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乘法结合律:(a×b)×c=a×(b×c)。

(3)学生练习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4.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综合题目,引导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总结,强调它们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12×15×6(2)45×7×8(3)4×4×5×52. 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程度及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学习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说课稿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33—35 页的例 1、例 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编写意图
主题图以植树为背景,展示了植树过程中同学们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境。

例1 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解答这个问
题所需要的条件都在主题图中。

例 2 仍然是利用主题提出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
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定律并进行简算。

(5)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运算定律。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
学中我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回忆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用字母怎么表示,目的为本课所学
知识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通过植树节,我直接引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了解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
题。

(三)引导学生自学,探索发现规律
在自学之前我先出示了自学指南,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自学。

遇到困难可以小
组合作交流解决。

自学完成后,认真填写导学案。

(四)导学案的填写及练习
第一关设计目的是:了解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的情况。

第二关设计目的是:了解学生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情况。

第三关设计目的是:将应用加以巩固,加深印象,并使学生初步看到乘法交换律的作用。

第四关设计目的是:学会运用乘法结合律填空。

第五关设计目的是:应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综合运用来巩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六)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自学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想一想这些运算定律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33—35 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
律和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
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
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学习难点:使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些定律?用字母来如何表示呢?学生回答,乘法有这样的运算定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
每年 3 月 12 日是植树节,同学们都去义务植树。

请看大屏幕,这是四年级同学们
植树的劳动场面,看他们劳动得多积极呀!瞧,他们在植树时还搜集了一些数学信息,
哪个小朋友能大声朗读一下?学生朗读,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他们会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们有信心帮助他们解决吗?今天我们就通过自学来完成。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交流展示。

1.在自学之前先阅读自学指南,小黑板出示自学指南:
★自学内容:课本33-35 页做一做以上的内容。

★自学形式:先自学,遇到困难可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

★自学要求:自学完成后,认真填写导学案(一、二关必填,三、四、五关,可以
自选填写)。

★自学展示: 1、每小组任选一关汇报展示。

2、汇报展示完毕后再征求其他小组意见。

2.结合自学内容,学生自学后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导学案:
学习新知我能行!
第一关:通过例 1 的学习我学会了:
1.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2.用字母表示为 :
3.我想到了还可以表示为:
第二关:通过例 2 的学习我学会了:
1.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2.用字母表示为:
3.我想到了还可以表示为:
掌握新知我真棒!
第三关:先计算,再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

(选做题 )
1 4 ×1 6
2 3× 1 2
第四关:填空: (选做题 )
15×16=×
25×7×4=×× 7
125×( 8×14)=(125×)× 14
3× 4× 8× 5=(3×4)×(×)
运用新知我骄傲!
第五关: (选做题 )
3.展示汇报: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汇报,汇报完毕要征求其他小组的意见。

4、教师点拨:
同学们,你们表现的真棒!不仅帮助植树的小朋友解决了问题,而且通过自学掌握了乘法的两个定律,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补充。

三、综合运用:
同学们有信心接着挑战吗?小黑板出示:自学大练兵。

1、简便计算。

15×3×28×4×512×3×52×13× 54×( 25×7)
2、解决问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总结整理: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学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想一想这些运算定律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大家回答的真好,真聪明!我为你们感到骄傲!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今天的课就学习到这里,下课。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相关简便
运算后教学的。

对于乘法的交换律,学生学习表内乘法时有了初步体验,知道根据一句
口诀能写两道乘法算式,知道互换乘数位置得数相同;并且在乘法的验算中已经初步运
用过交换律,只不过他们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理解乘法结合律对学
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应该让学生重点研究乘法结合律。

在课伊始,我让学生复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以此为教学起点,为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作铺垫。

在本节课中,我第一次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学指南进行自学。

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学生能轻松找到规律,在探索的过程中同时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

找到规律后我让学生进行闯关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规律。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产生了一系列课前我没有预设到的问题,如复习加法结合律时,学生用字母表示时出现一定的困难,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此定律的意义,只是死记硬背。

上完这节课,我感到有很多遗憾,如在填写导学案第一二关时,学生并没有仔细阅
读自学指南,而是为了填空直接去找书中已有的定义,对于例题中的解决问题学生并没
有认真思考。

这样就没有达到自学中经历探索的目的。

同时也有一些细节问题,所有这
些都跟教师研究教材不够充分,备课时没有考虑周到设计周全,所以课堂上就不能有效
引导关注生成,现在想来课前没能做到成竹在胸,课堂上自然不能游刃有余了。

通过这节自学课我看到了学生思考问题不积极,不善于动脑筋等问题,在以后的教
学中,我仍要多采取这种导学案自学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动脑筋,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的作用。

我还要多听课,多学习新课标,多上小学数学
教学网,学习各位的新思想、新理念,改善课堂教学,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要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数。

我想,只要能持之有恒,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带着越来越少的遗憾走出课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