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函数概念大全.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全面)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全面)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自变量的值映射到唯一的因变量的值。
函数通常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2. 函数的表示方式函数可以通过方程、表格和图像等方式来表示。
方程表示函数时,可以使用变量和常数来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格则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值以表格形式列出。
图像则以直线、曲线或者其他形状来表示函数的变化规律。
3.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而值域是因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
定义域和值域的确定需要根据函数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判断。
4. 常见的函数类型初中阶段研究的函数类型包括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指数函数等。
线性函数是一种最简单的函数类型,它的方程形式为y = kx + b,其中k和b分别代表斜率和截距。
二次函数的方程形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b和c分别代表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的系数。
5. 函数的图像特征函数的图像可以通过斜率和截距、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等特征来描述。
对于线性函数,斜率代表图像的倾斜程度,截距代表图像与y轴的交点;对于二次函数,顶点坐标代表图像的最高点或者最低点的位置,对称轴代表图像的对称线。
6. 函数的应用函数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中,函数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关系和变化的问题,例如求解方程、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在实际生活中,函数可以用来描述各种现象和规律,例如汽车的加速度、温度的变化等。
总结:初中函数知识点包括函数的概念、表示方式、定义域和值域、常见的函数类型、图像特征和应用。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函数,提高数学能力。
以上是初中函数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函数概念大全

初中函数概念大全
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映射,它将一个集合的元素(称为自变量)映射成为另一个集合的元素(称为因变量)。
2. 定义域:函数中自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
3. 值域:函数中因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
4. 图像:函数中所有自变量对应的因变量的集合。
5. 函数表达式:将自变量代入函数后,得到的因变量表达式。
6. 常函数:函数的值在整个定义域上都相同的函数,通常表示为f(x)=c。
7. 奇偶性:若f(x)=f(-x),则函数是偶函数;若f(x)=-f(-x),则函数是奇函数。
8. 反函数:若将原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互换,得到的新函数即为反函数。
9. 复合函数:将一个函数的结果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形成的新函数。
10. 函数的极限:当自变量接近某一值时,函数的因变量的极限值。
11. 导数: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化率。
12. 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性质。
13. 函数的最值:函数在定义域上最大值或最小值。
14. 函数的零点:函数在定义域上对应因变量为0的自变量值。
15. 拐点:函数曲线上由凹变凸或由凸变凹的点。
16. 对称中心:函数曲线上关于某一轴对称的点。
17. 渐近线:函数曲线趋近于某一直线时的直线。
18. 极值点:函数在极值处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值。
19. 相关函数: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函数。
20. 函数的描述性统计量:用于描述一组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量,如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初中所有函数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所有函数归纳总结大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函数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它在数学以及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各种函数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常见的函数类型1. 线性函数线性函数是一种最简单的函数形式,其表达式为 y = kx + b,其中k 和 b 是常数。
线性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 k 决定了直线的斜率和倾斜的方向,常数 b 决定了直线与 y 轴的截距位置。
2. 幂函数幂函数的表达式一般为 y = ax^n,其中 a 和 n 是常数。
幂函数的图像通常是曲线,根据指数 n 的不同,可以分为增函数和减函数。
指数 n 的大小决定函数图像的陡峭程度。
3.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表达式一般为 y = a^x,其中 a 是底数,x 是幂指数。
指数函数的图像通常是曲线,底数a 的大小决定函数图像的增长速度。
4.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一般表达式为y = logₐx,其中 a 是底数,x 是函数的值。
对数函数的图像是指数函数图像关于直线 y = x 的对称图像。
5.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一般为 y = ax² + bx + c,其中 a、b 和 c 是常数且a ≠ 0。
二次函数的图像通常是抛物线,开口方向由 a 的符号决定,开口向上为正,开口向下为负。
6. 分段函数分段函数是由多个函数段构成的函数,每个函数段在不同的区间内有不同的表达式。
分段函数的图像通常是由几个不同形状的函数图像拼接而成。
二、函数的性质及应用1.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指函数输入的所有可能值,值域是函数输出的所有可能值。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以避免出现无意义的结果。
2. 奇偶性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 x 值,有 f(x) = f(-x),则函数为偶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 x 值,有 f(x) = -f(-x),则函数为奇函数。
函数初高中总结知识点

函数初高中总结知识点一、初中阶段的函数知识点总结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它将每一个自变量的取值都对应唯一的一个因变量的取值。
数学上通常用字母来表示一个函数,比如y=f(x)。
其中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f(x)表示函数关系的表达式。
2. 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可能的自变量值的集合,值域是所有可能的因变量值的集合。
在初中阶段,我们通常研究的是一元函数,也就是函数的自变量只有一个。
(2)奇函数和偶函数当函数f(x)满足f(-x)=-f(x)时,称函数f(x)为奇函数;当函数f(x)满足f(-x)=f(x)时,称函数f(x)为偶函数。
奇函数的图形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形关于y轴对称。
(3)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是指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增减性质。
如果对于定义域上的任意两个不同的自变量值x1和x2,当x1<x2时,有f(x1)<f(x2),则称函数f(x)在定义域上是递增的;如果对于定义域上的任意两个不同的自变量值x1和x2,当x1<x2时,有f(x1)>f(x2),则称函数f(x)在定义域上是递减的。
3. 函数的图像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函数的图像,一般是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和一元绝对值函数的图像。
一元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一元绝对值函数的图像是一个V形。
以上就是初中阶段的函数知识点总结,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高中阶段的函数知识点。
二、高中阶段的函数知识点总结1. 函数的概念在高中阶段,我们将学习更多种类的函数,如多项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这些函数都是我们在高中数学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2. 函数的性质(1)函数的奇偶性除了初中阶段学习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外,高中阶段还要学习更多类型的奇偶函数,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
这些函数的奇偶性对于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具有很大的影响。
(2)周期性在高中阶段,我们还要学习到周期函数的性质。
函数初中知识点总结

函数初中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基本概念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常用f(x)或者y来表示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函数的定义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例如f(x) = x^2,也可以用一个表格来表示。
2. 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函数中的输入变量,因变量是函数中的输出变量。
自变量通常用x表示,因变量通常用y表示。
3.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可以通过函数的公式或者图像来确定。
4. 初等函数的分类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初等函数,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绝对值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
这些函数在实际问题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5. 函数的符号表示除了用f(x)或者y来表示函数外,我们还可以用其他字母或者符号来表示函数,例如g(x)、h(x)、p(x)等。
二、函数的性质1. 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还是关于y轴对称。
具体来说,如果对于任意的x,有f(-x) = -f(x),则称函数是奇函数;如果对于任意的x,有f(-x) = f(x),则称函数是偶函数。
2. 增减性函数的增减性是指函数图像在定义域上的变化趋势。
如果对于任意的x1和x2,当x1<x2时有f(x1)<f(x2),则称函数是增函数;如果当x1<x2时有f(x1)>f(x2),则称函数是减函数。
3. 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是指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增减性。
如果一个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或者减函数,则称函数在该定义域上是单调的。
4. 周期性如果对于任意的x,有f(x+T) = f(x),其中T是一个常数,则称函数是周期函数,T称为函数的周期。
5. 有界性如果存在一个常数M,对于函数的定义域上的任意x,有|f(x)|≤M,则称函数是有界的。
三、函数的图像1. 直角坐标系中的函数在直角坐标系中,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曲线或曲线段。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一、函数的概念。
1. 定义。
-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的就确定唯一的一个y值,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例如:y = 2x+1,对于每一个x的取值,都能通过这个式子计算出唯一的y值。
2. 函数的表示方法。
- 解析法:用数学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y = 3x - 2。
- 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在研究正方形的周长C与边长a的关系时,可以列出如下表格:边长a1 2 3 4.周长C = 4a4 8 12 16.- 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如一次函数y = x+1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二、一次函数。
1. 定义。
- 形如y = kx + 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 0时,y=kx(k≠0)叫做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2.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图象:一次函数y = kx + 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当b = 0时,y = 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 性质。
-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例如y = 2x+1,随着x的值增大,y的值也增大。
- 当k < 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如y=-3x + 2,x增大时,y减小。
- 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 一般需要知道两个点的坐标,将其代入y = kx + b中,得到关于k、b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k和b的值。
例如,已知一次函数图象过点(1,3)和(2,5),将(1,3)代入y = kx + b得3=k + b,将(2,5)代入得5 = 2k + b,解方程组3=k + b 5 = 2k + b,用第二个方程减去第一个方程得5-3=(2k + b)-(k + b),即2 = k,把k = 2代入3=k + b得b = 1,所以函数解析式为y = 2x+1。
三、反比例函数。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非常全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非常全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自变量的取值与因变量的取值进行对应关系,用数学符号表示为y=f(x)。
二、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1.定义域是指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表示为{x,x满足其中一种条件}。
2.值域是指函数中因变量的取值范围,表示为{y,y满足其中一种条件}。
三、函数的图像表示:函数的图像是由函数的所有点(x,f(x))在坐标系中所组成的图形。
四、函数的分类:1. 一次函数:f(x) = kx + b,k和b是常数,k称为斜率,b称为截距。
-斜率k表示函数图像在x轴方向的倾斜程度,正数表示上升,负数表示下降。
-截距b表示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在y轴上的坐标。
2. 二次函数:f(x) = ax² + bx + c,a、b、c是常数,且a≠0。
-a决定了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正数表示开口向上,负数表示开口向下。
-函数的顶点坐标为(-b/2a,f(-b/2a))。
3.反比例函数:f(x)=k/x,k是常数,且k≠0。
-函数图像的特点是经过原点(0,0)并且没有定义域为0的取值。
4.幂函数:f(x)=xⁿ,n是常数,且n≠0。
-当n>0时,函数的图像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增长。
-当n<0时,函数的图像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增长。
五、函数的特性:1.奇偶性:-函数f(x)为奇函数,当且仅当f(-x)=-f(x)。
-函数f(x)为偶函数,当且仅当f(-x)=f(x)。
-一次函数和绝对值函数是奇函数,二次函数和指数函数是偶函数。
2.单调性:-函数f(x)在区间I上单调增加,当且仅当对于任意的x₁和x₂,若x₁<x₂,则f(x₁)<f(x₂)。
-函数f(x)在区间I上单调减少,当且仅当对于任意的x₁和x₂,若x₁<x₂,则f(x₁)>f(x₂)。
3.极值和最值:-极大值:若f(x)在特定点x₀处取得最大值f(x₀),则称f(x₀)为函数f(x)在区间I上的极大值。
初中数学——(30)函数基本概念

初中数学——(30)函数基本概念一、常量与变量(一)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二)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二、函数(一)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1、有两个变量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变化而变化3、一个自变量确定的值,函数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二)判断Y是否为X的函数,只要看X取值确定的时候,Y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三)函数关系式是等式(四)函数关系式在书写时有顺序性.例:① y=-3x+1是表示y是x的函数② x=3y1 是表示x是y的函数三、定义域(一)定义域:一般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二)很多函数中,自变量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有自己的取值范围例:y=1x-y x受到开平方运算的限制因此有x-1≥0,即x≥1(三)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际问题中,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四、函数图像(一)函数解析式: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解析式(二)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三)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四)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的关系:1、满足函数解析式的有序实数对为坐标的点一定在函数图象上2、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五)验证一个点是否在图像上方法:代入、求值、比较、判断五、练习题(一)下列函数y=πx ,y=2x -1,y=x 1,y=21-3x ,y=x 2-1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二)已知函数y=5-x ,当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25<y ≤23B 、23<y <25C 、23≤y <25D 、23y <≤25 (三)若函数y=(m-1)2x m +3是y 关于x 的一次函数,则m 的值为我少?解析式为什么(四)函数y=5-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初中函数知识概念

初中函数知识概念
1初中函数的概念是什么
函数(function),数学术语。
其定义通常分为传统定义和近代定义,函数的两个定义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叙述概念的出发点不同,传统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而近代定义是从集合、映射的观点出发。
函数的近代定义是给定一个数集A,假设其中的元素为x,对A中的元素x施加对应法则f,记作f(x),得到另一数集B,假设B中的元素为y,则y与x之间的等量关系可以用y=f (x)表示,函数概念含有三个要素:定义域A、值域B和对应法则f。
其中核心是对应法则f,它是函数关系的本质特征。
2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1.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用列表的方法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通过表格中已知自变量的值,可以直接读出与之对应的函数值;缺点是只能列出部分对应值,难以反映函数的全貌。
3.图像法: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这种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通过函数图象可以直观、形象地把函数关系表示出来;缺点是从图象观察
得到的数量关系是近似的。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一)一、函数的基本概念1. 函数的定义与表达式:函数是一种具有确定性的关系,将一个数(自变量)唯一地对应到另一个数(因变量)。
函数通常用符号表示,如f(x)、g(x)等。
2. 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指函数中输入的数,通常用x表示;因变量是指自变量通过函数转化所得到的输出数,通常用y表示。
3.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指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指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4. 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图象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图形表示。
二、一次函数1. 一次函数的形式:一次函数是指函数的表达式中只有一次幂的项,通常表示为f(x) = kx + b,其中k、b为常数。
2. 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其斜率k表示该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b表示该直线与y轴的交点。
3. 一次函数的特点:当斜率k>0时,函数单调递增;当斜率k<0时,函数单调递减;当斜率k=0时,函数为常值函数。
三、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的形式:二次函数是指函数的表达式中含有x的二次幂的项,通常表示为f(x)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且a≠0。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其开口方向由二次项的系数a的正负决定。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3. 二次函数的顶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最高(或最低)的点称为顶点,其横坐标为 x = -b / (2a),纵坐标为 f(-b / (2a))。
4. 二次函数的轴对称性:二次函数的图象以顶点为对称轴关于y轴对称。
四、绝对值函数1. 绝对值函数的形式:绝对值函数是指函数的表达式中含有绝对值运算符| |,通常表示为f(x) = |x|。
2. 绝对值函数的图象:绝对值函数的图象是一条以原点为中心的V字形曲线,其左右两段的斜率大小相等。
3. 绝对值函数的特点:当自变量为正数时,函数的值与自变量相等;当自变量为负数时,函数的值为自变量取相反数。
初中数学函数概念总结

初中数学函数概念总结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变量的值映射到另一个变量的值上。
函数通常用字母表示,如f(x)。
2.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指所有输入变量的可能取值范围,值域是指所有输出变量的可能取值范围。
3. 函数图像函数图像是函数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横轴表示输入变量,纵轴表示输出变量。
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函数的性质和变化。
4. 奇偶函数若函数满足f(-x) = f(x)(对称于y轴),则称其为偶函数;若函数满足f(-x) = -f(x)(对称于坐标原点),则称其为奇函数。
5. 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指的是函数在定义域内的增减趋势。
如果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个数a和b,当a < b时,有f(a) < f(b),则称函数为递增函数;反之,如果对于任意的a和b,当a < b时,有f(a) >f(b),则称函数为递减函数。
6. 周期函数周期函数是指满足f(x + T) = f(x)的函数,其中T是一个正数。
周期函数的图像在同一周期内有重复的形状。
7. 反函数若函数f的定义域和值域互换,且满足f(f^(-1)(x)) = x和f^(-1)(f(x)) = x,则f的反函数为f^(-1)。
8. 复合函数复合函数是指将一个函数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输入的函数。
例如,复合函数f(g(x))表示先对x应用g函数,再对结果应用f函数。
9. 零点函数的零点指的是使函数的值为0的输入变量的取值。
找到函数的零点可以帮助我们解方程或者求函数的交点。
以上是初中数学函数的一些重要概念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所有函数知识点归纳

初中所有函数知识点归纳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也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分段函数等几种常见类型的函数,下面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纳。
一、一次函数:1. 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是指函数表达式为 y = kx + b 的函数,其中 k 和 b 是常数,且k ≠ 0。
2.函数图像: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通过其中两个点就能确定这条直线。
3.函数性质:一次函数是一个线性函数,特点是斜率恒定,即直线的倾斜度保持一致。
4.斜率:斜率是一次函数的重要特征,用来描述函数图像的倾斜程度。
二、二次函数:1. 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是指函数表达式为 y = ax^2 + bx + c 的函数,其中 a、b 和 c 是常数,且a ≠ 0。
2.函数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开口方向由a的正负确定。
3.函数性质:二次函数的最高次项是二次的,代表抛物线的弯曲程度。
4.零点和顶点:二次函数的零点即方程的根,顶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b/2a,f(-b/2a))。
三、分段函数:1.函数的定义:分段函数是指在不同的区间采用不同的函数表达式来定义的函数。
2.函数图像:分段函数的图像是由不同的线段或抛物线拼接而成。
3.区间和定义域: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给定函数的定义域的并集,区间是定义域的数据范围。
四、函数的运算:1.函数的加减法:两个函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是将对应的x值代入函数表达式后进行运算得到对应的y值,即(f+g)(x)=f(x)±g(x)。
2.函数的乘法:两个函数的乘法运算是将对应的x值代入函数表达式后进行运算得到对应的y值,即(f*g)(x)=f(x)*g(x)。
3.函数的除法:两个函数的除法运算是将对应的x值代入函数表达式后进行运算得到对应的y值,即(f/g)(x)=f(x)/g(x)。
五、函数的应用:1.函数的问题解决:函数在数学中有很多实际应用,如利用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函数图像分析问题等。
初中初级数学函数知识点整理

初中初级数学函数知识点整理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初中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了解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对于学好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
下面将对初中初级数学函数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括。
一、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个有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也可以认为是一组有序的数对。
其中,输入称为自变量或x,输出称为函数值或因变量或y。
函数用符号y=f(x)表示。
二、函数的表示及分类1. 函数的表示函数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示形式来表达,主要有:- 函数表达式:常见的形式有代数表达式和分段函数表达式。
- 函数图像:可以通过绘制坐标轴来展示函数的图像。
- 函数关系式:用x和y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函数。
2. 函数的分类根据函数的性质和特点,函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次函数:函数的表达式为y = ax + b,其中a和b为常数,a不等于0。
- 二次函数:函数的表达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b和c为常数,且a 不等于0。
- 反比例函数:函数的表达式为y = k/x,其中k为常数,且k不等于0。
- 绝对值函数:函数的表达式为y = |x|,图像为一条V字型的直线。
- 幂函数:函数的表达式为y = x^a,其中a为常数,且a不等于0。
- 根式函数:函数的表达式为y = √x,其中x大于等于0。
三、函数的性质1. 定义域和值域- 定义域: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 值域:函数在定义域内所对应的所有函数值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值域。
2. 奇偶性- 奇函数:当函数满足f(-x) = -f(x),即关于y轴对称时,函数为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 偶函数:当函数满足f(-x) = f(x),即关于y轴对称时,函数为偶函数。
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3. 单调性- 递增函数:在定义域内,若对于任意的x1和x2,当x1<x2时,有f(x1) < f(x2),则函数为递增函数。
- 递减函数:在定义域内,若对于任意的x1和x2,当x1<x2时,有f(x1) > f(x2),则函数为递减函数。
初中基本函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基本函数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基本概念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对应关系,它把一个数集中的每一个数映射成另一个数集中的唯一一个数。
2. 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函数中,自变量是输入的值,因变量是输出的值。
3. 函数的表示:一般来说,函数可以用表格、图像、公式或者文字描述。
4. 定义域和值域:在函数中,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几何表示。
2.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包括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
三、基本初等函数1. 常数函数:常数函数的表达式是f(x) = C (C为常数),它的图像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2.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f(x) = kx + b (k和b为常数,k≠0),它的图像是一条斜线。
3.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f(x) = ax² + bx + c (a、b、c为常数,且a≠0),它的图像是一条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
4. 幂函数:幂函数的表达式是f(x) = xᵐ (m为常数),它的图像是经过原点的曲线。
5.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表达式是f(x) = aˣ (a为正实数,且a≠1),它的图像是逐渐上升或逐渐下降的曲线。
6.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表达式是f(x) = logₐx (a为正实数,且a≠1),它的图像是一条拐点在(1,0)处的曲线。
四、函数的运算1. 函数的和、差、积、商:函数的和、差、积、商分别对应于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
2. 复合函数:复合函数是指一个函数的自变量被另一个函数的因变量代替。
3. 反函数: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值域为R,则对于D中的任意一个数x,能使f(x) = y成立的y是唯一的,那么函数y=f(x)的反函数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为R,值域为D。
五、函数的应用1. 函数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函数的运用十分广泛,包括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生活中的购物花费、投资收益等。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图文

一、基本概念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自变量的值映射到一个因变量的值上。
通俗来讲,函数就是可以输入一个值并返回一个值的规则或者过程。
2.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它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在直角坐标系中,函数的图像通常是一条曲线。
3. 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函数中,自变量是输入的值,因变量是通过函数规则得到的输出值。
4.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可能的输入值的集合,值域是所有可能的输出值的集合。
二、函数的表示和性质1. 函数的表示函数可以用各种形式表示,比如用表格、公式、图像等。
2. 函数的性质函数可以是奇函数、偶函数、增函数、减函数等。
奇函数在定义域内满足f(-x)=-f(x),偶函数在定义域内满足f(-x)=f(x);增函数有f(x1)<f(x2)当x1<x2,减函数有f(x1)>f(x2)当x1<x2。
三、函数的运算1. 函数的加减法给定两个函数f(x)和g(x),它们的和函数是f(x)+g(x),差函数是f(x)-g(x)。
2. 函数的乘法给定两个函数f(x)和g(x),它们的乘积函数是f(x)•g(x)。
3. 函数的复合给定两个函数f(x)和g(x),它们的复合函数是f(g(x))。
表示为h(x)=f(g(x))。
1. 反函数如果函数f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为D和R,对于任意的y∈R,方程y=f(x)有唯一解x∈D,那么就存在一个函数g:R→D,使得f(g(y))=y,并且g(f(x))=x,此时g就是f的反函数。
2. 反比例函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用y=k/x表示,其中k≠0是常数,那么y与x成反比例关系。
五、函数的应用1.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函数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经济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都会用到函数来描述各种关系。
2.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函数的性质,通过观察图像可以发现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极值等重要特征。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汇总1.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的每个元素都对应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
2.函数的表示方法:可以用方程、图表和映射关系三种方式来表示函数。
3.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定义域是指函数输入的有效值的集合,值域是函数输出的有效值的集合。
4.函数的种类: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5. 一次函数:函数的形式为y = kx + b,其中k和b为常数,k称为斜率,b称为截距。
6.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为正表示函数递增,斜率为负表示函数递减。
7.一次函数的图像:可通过求其任意两个点的坐标,或者利用斜率和截距的概念来绘制。
8. 二次函数:函数的形式为y = ax²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且a ≠ 0。
9.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开口方向由a的正负决定。
若a>0,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的最小值在顶点处取得;若a<0,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的最大值在顶点处取得。
10.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顶点坐标为(-b/2a,f(-b/2a)),其中f(x)表示函数值。
11.二次函数的轴对称线:轴对称线的方程为x=-b/2a。
12.幂函数:函数的形式为y=xⁿ,其中n为常数。
13.幂函数的性质:当n>1时,随着x的增大,函数值也随之增大,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中上升;当0<n<1时,随着x的增大,函数值逐渐减小,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中下降。
14.指数函数:函数的形式为y=aˣ,其中a>0且a≠115.指数函数的性质:当a>1时,随着x的增大,函数值也随之增大,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中上升;当0<a<1时,随着x的增大,函数值逐渐减小,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中下降。
16. 对数函数:函数的形式为y = logₐx,其中a > 0且a ≠ 117. 对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是互逆的,即logₐaˣ = x。
初中函数总结大全(很强很好很全)

函数总结大全一次函数一、定义与定义式: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y=kx+b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 (k为常数,k≠0)二、一次函数的性质: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 (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
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
(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 轴和y轴的交点)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式y=kx+b。
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 …… ①和y2=kx2+b …… ②(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
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
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
g=S-ft。
六、常用公式:(不全,希望有人补充)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 (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二次函数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 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初中函数的概念

初中函数的概念
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概念,在初中数学中也有所涉及。
一、什么是函数?
函数是由满足特定关系的两个变量组成的,其满足如下条件:对于任意一个自变量,都只能有一个因变量。
可以说,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
二、函数的表示形式
(1)函数的定义域:表示函数中自变量取值的范围。
(2)函数的值域:表示函数中因变量取值的范围。
(3)函数的表达式:以y=f(x)的形式表示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f(x)表示对x的处理,函数的具体形式由f(x)表示。
(4)函数的图形:可以通过函数表达式,把函数图形画出来。
三、函数的实际应用
(1)建设:建筑物与安装太阳能等等,都需要用函数表示高度和位置
等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控制位置。
(2)动力学:利用函数可以表示物体在运动中的动能,前进速度,运动轨道等物理量,形成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3)经济学:经济学家在分析物价信息时,通常会用函数来描述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四、函数的思维方式
函数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从前到后,且特定条件下重复发生现象的思维模式。
明确定义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从函数的输入输出及其关系的一致性中推测其原理和规律,这就是函数的基本思维方式。
初中函数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函数知识点全面总结一、函数的基本概念1.1 函数的引入在日常生活和数学问题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已知椭圆的长轴、短轴的长度,我们可以求椭圆的面积;已知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我们可以求它的体积,这些问题都是函数的具体例子。
函数研究的对象是一对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
1.2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如果对于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唯一的因变量y和它对应,那么这个变量x和它所对应的y就构成函数。
通常记作y=f(x)。
1.3 自变量、因变量和函数符号在函数f(x)中,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而f(x)则是函数的符号表示。
1.4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当自变量x取不同的值时,因变量y也会随之变化。
这种变化规律可以用图象或公式来表示。
1.5 函数的图象对于函数y=f(x),其图象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条曲线。
曲线上的每一个点(x,y)都满足方程y=f(x)。
1.6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如,对于函数f(x)=x^2,其定义域是实数集R,值域是非负实数集[0,+∞)。
二、函数的表示方法2.1 列表法通过若干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对照,列出所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就是列表法表示函数。
2.2 公式法用一个能够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等式来表示函数。
2.3 函数关系图象法可以通过函数的图象来表达函数。
三、函数的性质3.1 函数的奇偶性当自变量为-x时,若f(x)=-f(-x),则函数f(x)为奇函数;当自变量为-x时,若f(x)=f(-x),则函数f(x)为偶函数。
3.2 增减性与极值若在自变量的某一邻域内,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则称此函数在此邻域内是增函数;反之,则是减函数。
当函数在某一点上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称这个函数在这一点有极值。
3.3 奇偶性与周期性若f(x+T)=f(x)对于一切x都成立,则称T为函数f(x)的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 x=函数及其相关概念1、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与 y ,如果对于 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 x是自变量,y 是 x 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把自变量 x 的一系列值和函数 y 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1、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y = kx + b (k ,b 是常数,k ≠ 0),那么 y 叫做 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 y = kx + b 中的 b 为 0 时, y = kx (k 为常数,k ≠ 0)。
这时,y 叫做 x 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一次函数 y =kx +b (k ≠0)的图像是经过点(0,b )的直线(b 是直线与 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 y 轴上的截距);正比例函数 y = kx 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3、斜率:y - yk = tan α = 2 1x - x21yP(x 0 y 0)dA(x 1, y 1)y=kx+b①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 y =kx +b (k ≠0) B(x 2, y 2)②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简称两点式:αy = kx + b = (tan α ) x + b =y 2 - y 1x ( x - x ) + y1 12 1③由直线在 x 轴和 y 轴上的截距确定的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简称截距式:ax y+ = 1a bb0 x④设两条直线分别为,l : y = k x + bl : y = k x + b 若11 1222若 l // l ,则有 l // l ⇔ k = k 且 b ≠ b 。
12121212⑤点 P (x 0,y 0)到直线 y=kx+b(即:kx-y+b=0) 的距离:d =l ⊥ l ⇔ k ⋅ k = - 11 2 1 2kx - y + b kx - y + b0 0 0 0k 2 + (-1) 2 k 2 + 1YA4、两点间距离公式(当遇到没有思路的题时,可用此方法拓展思路,以寻求解题方法)如图:点 A 坐标为(x 1,y 1)点 B 坐标为(x 2,y 2) BX则 AB 间的距离,即线段 AB 的长度为(x 1- x 2)2 + (y 1- y 2)2;5、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 y = kx (k ≠ 0)中的常数 k 。
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 y = kx + b (k ≠ 0)中的常数 k 和 b 。
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6、(1)一次函数图象是过 两点的一条直线,|k|的值越大,图象越靠近于 y 轴。
(2)当 k>0 时,图象过一、三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从左至右图象是上升的(左低右高) (3)当 k<0 时,图象过二、四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从左至右图象是下降的(左高右低) (4)当 b>0 时,与 y 轴的交点(0,b )在正半轴;当 b<0 时,与 y 轴的交点(0,b)在负半轴。
当 b =0 时,一次函 数就是正比例函数,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5)几条直线互相平行时 ,k 值相等而 b 不相等。
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 y = kx(k 是常数,k ≠ 0)叫做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 y = kx -1 的形式。
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x ≠ 0 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也可写成 xy=k(k 是常数,k≠0)反比例函数中,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由 xy=k ,因为 k 为常数,k≠0,两个变量的积是定值,所以 y 与 x 成反比变化,而正比例函数 y=kx(k≠0)是正比例关系:由 y x=k (k≠0),因为 k 为不等于零的常数,两个变量的商是定值。
2、反比例函数 y= k x(k≠0)的图象的画法 画图方法:描点法。
由于双曲线的图象有关于原点对称的性质,所以只要描出它在一个象限内的分支,再对称地画出另一分支。
一定要注意:k>0,双曲线两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
k<0,双曲线两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
(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交点关于原点对称。
特点:y=kx=kx-1(k≠0)中,∵x≠0,∴y≠0,则有双曲线不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永不相交。
但无限靠近x轴、y轴。
画图时图象要体现这种性质,千万注意不要将两个分支连起来。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反比例函数y=k(k≠0)xk的符号k>0k<0y y图像O x O x性质①x的取值范围是x≠0,y的取值范围是y≠0;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①x的取值范围是x≠0,y的取值范围是y≠0;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确定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
由于在反比例函数y=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的意义kx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如下图,过反比例函数y=kx(k≠0)图像上任一点P作x轴、y轴的垂线PM,PN,则所得的矩形PMON的面积S=PM•PN=y•x=xy y=kx,∴xy=k,S=k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y=ax2+bx+c(a,b,c是常数,a≠0)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2、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关于x=-b2a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
3、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五点法:(1)先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出顶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顶点M,并用虚线画出对称轴(2)求抛物线y=ax2+bx+c与坐标轴的交点:当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描出这两个交点A,B及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再找到点C的对称点D。
将这五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起来,并向上或向下延伸,就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
当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或无交点时,描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及对称点D。
由C、M、D三点可粗略地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图。
如果需要画出比较精确的图像,可再描出一对对称点A、B,然后顺次连接五点,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4.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1)公式法: y = ax 2 + bx + c = a x + , ),对称轴是直线 x = - ( b 4ac - b 2, y = a (x + b ⎛ ⎝ b ⎫ 24ac - b 2⎪ +2a ⎭ 4a ,∴顶点是( - b 4ac - b 2 2a 4a b 2a(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 y = a (x - h )2 + k 的形式,得到顶点为( h , k ),对称轴是直线x = h .(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 ( x , y )、x , y ) (及 y 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 x = 12x + x1 225.抛物线 y = ax 2 + bx + c 中, a , b , c 的作用(1) 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①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当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为其最高点。
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a 越大,图像开口越小, a 越小,图像开口越大。
② 平行于 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 x = h .特别地, y 轴记作直线 x = 0 .(2) b 和 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 y = ax 2 + bx + c 的对称轴是直线 x = - b 2a,故:① b = 0 时,对称轴为 y 轴; ② b a> 0 (即 a 、 b 同号)时,对称轴在 y 轴左侧;③ b a< 0 (即 a 、 b 异号)时,对称轴在 y 轴右侧.(3) 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 y = ax 2 + bx + c 与 y 轴交点的位置.当 x = 0 时, y = c ,∴抛物线 y = ax 2 + bx + c 与 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 c ):① c = 0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 c > 0 ,与 y 轴交于正半轴;③ c < 0 ,与 y 轴交于负半轴.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 y 轴右侧,则 b a< 0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1)一般式: y = ax 2 + bx + c (a , b , c 是常数,a ≠ 0)(2)顶点式: y = a ( x - h ) 2 + k (a , h , k 是常数,a ≠ 0)(3)交点式:当抛物线 y = ax 2 + bx + c 与 x 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好方程 a x 2 + bx + c = 0 有实根 x 和 x 存在12时 , 根 据 二 次 三 项 式 的 分 解 因 式 ax 2 + bx + c = a ( x - x )( x - x ) , 二 次 函 数 y = ax 2 + bx + c 可 转 化 为 两 根 式1 2y = a ( x - x )( x - x ) 。
如果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1 2函数解析式 开口方向对称轴 顶点坐标y = ax 2y = ax 2+ ky = a (x - h )2y = a (x - h )2 + ky = ax 2 + bx + c当 a > 0 时 开口向上 当 a < 0 时 开口向下x = 0 ( y 轴)x = 0 ( y 轴)x = hx = hx =-b2a(0,0)(0, k )( h ,0)( h , k )( - ) 2a 4a4ac - b 2)2 +2a 4a最值 =2a最值 = ;若不在此范围内,则需要考虑函数在 x ≤ x ≤ x 范围内的增减性,如果在此范围2a4a 7、二次函数的最值b4ac - b 2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那么函数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即当 x = -时,y2a4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