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3(文献的传抄方式)
文献学 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概要(大一下)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的概念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
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
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
(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文献学的任务一般任务:文献整理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
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文献学概论题库
《文献学概论》试题(一)一、填空题(1分X20=20分)1.宋末元初著名学者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即2.古典文献的载体类型有三种:3.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o4.别集的编排体例有、、三种。
5.我国最早的政书是唐代刘秩的o6.我国历史上的“三通”是指、7.古籍按刻书单位可分为、、o8.校勘的方法主要有、、、______ 四种。
二、判断正误:(2分X5=10分)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属通代的有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的作品总集。
()2.藩刻本质量精良,为历代藏书家所重视。
()3.校勘的目的是改正古书中的错误。
()4.校勘记用语若为“某,某书作某”,则可推知所用校勘方法为对校法。
()5.我国古代的藏书印章内容丰富,其中的一类为记事印,如鲍廷博的“老屋三间,赐书万卷”。
()三、名词解释:(4分X5=20分)1.文献学:2.丛书:3.善本:4.敦煌学:5.佚书:四、简答题:(6分X5=30分)1.简述文献载体形式的演变特征。
2.简述别集在文献研究中的价值。
3.索引通常包括哪些内容?4.文献亡佚的原因有哪些?5.简述伪书的价值。
五、论述题:(10分X2=20分)1.试述如何根据古籍本身的特征、记载来鉴别版本?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献学的认识和看法。
《文献学概论》试题(二)一、填空题:(1分X20=20分)1.我国正式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是由郑鹤声、郑鹤春撰写的2.文献按其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3.我国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4.我国古代纸质文献的装订形式主要有、5.官刻本包括许多类型,如6.古典文献讹误的类型有、、、、_ O二、判断正误:(2分X5=10分)1.《全唐诗》属断代的不加选择的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
()2.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唐代陆龟蒙的《笠泽丛书》。
()3.书帕本一般学术价值较高。
()4.校勘记用语若为“某本某下有某字”,则可推知该文献讹误的类型为脱文。
()5.我国古代的藏书印章内容丰富,其中的一类为记事印,如毛晋的“开卷一乐”。
文献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ZHI JIA GE一、文献学的争辩内容和任务:1、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争辩。
〔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争辩。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争辩。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争辩等。
文献实证争辩: 文献实证争辩:解决文献内容的牢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2、一般任务:文献整理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清代有名文献学家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之道,必有渐也。
二、文献的整序和典藏名目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名目学作为读书治学的门径,强调对相关书目的生疏与书目方法的把握。
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保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文献的编纂:争辩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三、文献的载体1、甲骨文献:系统的文字,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文字。
〕价值:①语言文字学价值,为人类供给了距今三千多年的象形文字汉字系统②殷商史争辩价值2、金:我国先秦时期称铜为金,金文主要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价值:①语言文字资料,有助于生疏古汉字的全貌,争辩演化过程,推究古意;争辩韵学②释读及考订传世文献的佐证③古史资料2、简帛文献:中国文字的载体可分为硬材料或软材料。
硬器分为石器、陶器、铜器、甲骨上。
用毛笔蘸墨写在竹、木、帛、纸上,轻松易得,纪念性文字多用金石类,记录文字多用简帛类。
竹简过于沉重,不便书写。
价值:①佚籍复出,丰富古文献的内容,为学术争辩供给了的课题和资料。
②考校释读传世古籍③历史资料宝库④文字学资料⑤书籍制度史实物3、石刻文献:价值①文学价值②史料价值③文字学和书法价值④经学和宗教史料4、抄写与雕版四、儒学十三经《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文献学 文献的载体
第二讲文献的载体、形成、流布、收藏与散佚一、文献的载体(一)甲骨金石竹木帛羊皮纸贝叶纸(二)纸质文献与装潢形制(书册制度)卷子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册页制度是指书籍的一种装帧形式。
它出现于唐朝末年,因为雕版印刷使书纸变成一页一页的单页,然后再将每一页装订成册,人们把书籍的这种形式称为册页制度。
✧卷子(流行于六朝到唐五代时期)✧经折装(约出现于唐后期,多用于佛经装潢)✧蝴蝶装(约始于唐末,盛行于宋代,沿用至明清)其装订方法是将每页从中缝把有文字的两个半页对折,背面空白处在外,然后把这样对折的一叠散页用一张纸从前包到后面,并将各页折口处牢牢地粘连在这张纸上,以免脱落,这样就形成了蝴蝶装的书。
其所以得名,是因为书册打开后左右对称,犹如蝴蝶展开双翅,因而称为“蝴蝶装”,或“蝶装”。
蝴蝶装用以包裹书册前后、形成封面和封底的纸,叫做“书衣”(今称“书皮”)。
书衣往往内用软纸,外加一层硬纸,有时还用绫锦为表,很像现在的精装书。
书衣封面左边有时贴上张狭长的签条,叫“书签”,上写书名、册次,有时加上卷次。
书册的上端称“书头”或“书首”,下端叫“书根”,右边粘连的一边叫“书背”或“书脊”,左边翻阅的一边叫“书口”。
由于蝴蝶装的书衣都很坚硬结实,所以书上架的方法与今天的书籍相似,是立放在书架上。
只不过今天的书籍插立时是书背向外,书头在上,书根向下压在板上,而蝴蝶装的书则是书背向上,书根向外,书口向下压在板上。
蝴蝶装书籍继承了折叠形制书籍翻阅方便的优点,装订在册后又不易断裂、散乱,所以很快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制。
但有一个缺点,即由于每页有字的一面对折在内,空白的背面在外,打开书,往往尽碰上空白的背面;而且读完一页,必须连翻两页,才能继续读下去,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又发明了包背装。
✧包背装一般认为起源于元代,一直沿用到明代中叶。
包背装书页的背面同背面对折在内,有文字的一面露在外(与后来的线装书各页相同),再用一张书衣,把折叠好的一叠散页从前到后包裹起来,就形成了“包背装”(“裹背装”)。
中国历史文献学最新课件第2课历史文献的载体、类别和形式
贰 历史文献的类别
二 史部文献
2.编年体史书
编年体,是按年月日的时间顺序编排记载史事,其产 生早于纪传体,是先秦时代历史编纂的主要形式。
《春秋》是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起居注和实录,是古代编年体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通鉴 ” 类史书是在《资治通鉴》 的 推动下产生的系 列编年体史书。
贰 历史文献的类别
分为四类: 帝王诸侯系谱、通国氏族谱、地方氏族谱、家谱
叁 其他形式的历史文献
二 方志与家谱
家谱内容主要包括谱序、世系、传记、恩荣录、像赞、 图、宗规家训、族产、艺文、诵芬录、派语、余庆录。核 心为世系。
宋以前,以官修为主,具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功能。 宋代开始,家谱转为私撰,发展为“尊祖、敬宗、收族” 的道德教化功能。
缩微文献,利用缩微摄影技术,将原始文献高倍缩 小记录于感光材料上而形成的文献——缩微胶卷、缩微 平片、缩微卡片等。
电子文献,早称机读文献,通过电子计算机加以识 别处理的特殊载体文献——磁盘、光盘等。
贰 历史文献的类别
中国古典目录学先后采用六分、四分、 七分和十二分等不同的分类方法著录图书文 献。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出现于西晋,定型 于唐初,最终成为官私目录的主流形式。
贰 历史文献的类别
四 集部文献
三 子部文献二 史部文献 Nhomakorabea一 经部文献
贰 历史文献的类别
一 经部文献
经部文献包括儒家经典 “十三经”、历代学者对 儒家经典的各种注释和阐发之书以及为解经需要而衍 生的各种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典籍。
➢ 先秦 “六经”(又称 “六艺”): 《易》《书》 《诗》《礼》《乐》《春秋》
•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 十三史:增加《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它以编辑方法分选集、全集。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如《昭明文选》。
2.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以编辑方法分选集、全集,如《李太白全集》、《柳宗元集》。
3.丛书:是指收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制编校,冠以一个总书名,用统一的板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它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汇刻、全书等,如《十三经注疏》、《四库全书》。
4.经折装:把卷轴式改成折叠式,书纸仍然是由多张纸粘连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而是按照一定的宽度一正一反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的折页,前后用两块与折页一样大小的硬板把折页夹起来,类似于梵夹装。
5.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
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纸。
6.蝴蝶装:简称“蝶装”,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然后一页一页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糊粘在一起,另外三边切齐,再用硬纸背裹住做封面。
每页纸只有一面有字,打开书可以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展翅蝴蝶,故称“蝴蝶装”。
盛行于宋元。
7.包背装:同蝴蝶装相反,它是以版心中线为主,版面向外对折,在两侧余纸上打眼,用纸捻装订成册,后背用书皮裹住。
8. 讹:也称误,指将原有的字写错了,一句话有讹一字也有讹数字的。
脱: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衍:即增加了原来没有的字,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文字称倒文,纠正之则称为乙正或乙转。
字数较多的倒文习惯上称“错简”)9.对校法: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历史文献学教学大纲
《历史文献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历史文献学(Historical Biography)课程编码:041071学分:2.5分总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0学时适应专业:历史学执笔人审订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历史文献学》属于学科基础课。
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基础学科,关于整理历史典籍及学习、运用历史文献资料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一门学问。
通过该门课的学习,使学习在具备阅读和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掌握研究和整理历史文献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其今后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系统学习文献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文献学发展的成就、经验,掌握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传注等方面的原理、方法,以及熟悉考辨史料、文献编纂和古籍保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检索古代文献的方法们更加合理地解释和使用古代文献。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导论文献、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2学时)第一节“文献”与“历史文献学”第二节历史文献学的知识范围与功用第三节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历史文献的载体与类型(2学时)第一节历史文献的载体形式第二节历史文献的传抄方式第三节历史文献的类型第二章历史文献的目录(8学时)第一节目录与目录学第二节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第三节古代目录的分类沿革第四节古代目录书的类别第五节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第三章历史文献的版本(4学时)第一节版本的源流及名称第二节版本的类别第三节纸书的装式第四节版本的鉴别与选择第四章历史文献的校勘(4学时)第一节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第二节校勘的资料第三节校勘的主要方法第四节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第五章历史文献的辨伪(3学时)第一节历史文献中的伪书第二节历史文献的辨伪第三节辨伪活动的历史第四节伪书存在的价值第六章历史文献的辑佚(4学时)第一节历史文献的亡佚第二节辑佚的基本问题第三节辑佚的基本方法第四节历代辑佚工作概述第七章历史文献的标点(4学时)第一节从句读到标点第二节古籍标点致误的原因第三节标点方法举要第八章历史文献的注译(3学时)第一节注释的内容及其源流第二节注释的名类及其术语第三节古文今译第九章历史文献的检索(2学时)第一节传统纸质文献的检索方法与途径第二节电子文献的检索和利用、第十章出土文献的整理(4学时)第一节出土文献的类别及整理第二节简帛文献第三节敦煌文献第四节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四、大纲说明本大纲适应于历史学专业,总时数为32学时,全部为理论学时。
300011 历史文献学 作业(专升本)
A、一类
B、两大类
C、三大类
D、四大类
11、金石的“金”指( )。
A、黄金
B、金文
C、石器
D、青铜器
12、古代版本主要分为( )种。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13、常用工具书中,词典以训释字义、词义为主主,字典以讲解( )为主。
A、字形
B、字义
C、字体
D、词义
14、西汉刘歆撰成的目录学著作是( )。
4、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 )。
A、《水经注》
B、《金刚经》
C、《兰亭集序》 D、《七略》
5、《四部丛刊》的主要编者是( )。
A 、丁申
B 、张元济
C 、傅增湘
D 、黄丕烈
6、下列正史中,最早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出自( )。
A 、汉书
B 、隋书
C 、旧唐书
37、古典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
A、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的形成,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B、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刻印,出版和有关版本的概况
C、研究中国古典文献校勘,辨伪注释的状况,特点与基本方法
D、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的收藏,管理及检索的原理与基本程序
38、版本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
A、印刷术发明以前的图书的物质形态及其特点
D 、新唐书
7、最早编写私人藏书目录的,是( )。
A 、王俭
B、 任昉
C、 阮孝绪
D、 许善心
8、元代的刻书地区,以福建的建阳和山西的( )最盛。
A 、运城
B、 太原
C 、临汾
D 、平水
9、文献一词最初具有( )方面的含义。
(完整)杜泽逊·文献学-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概要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的概念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
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
(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文献学的任务一般任务:文献整理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
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学1、文献: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2、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1)甲骨: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是古典文献载体的一种。
具体地说,甲,指龟甲的腹板;骨,主要指牛的肩胛骨或腹骨,也有猪和羊的肩胛骨。
人们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文献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又称甲骨文。
2)金石:金,指青铜器,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金文又称为“铭文”“铭辞”,铭辞被赋予了有意识进行历史记载的性质,其文献性质也得到加强。
《后汉书·蔡邕传》称:“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
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又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刻儒家经典于石上,世称“正始三体石经”。
3)竹木:竹,指竹简;木,指木牍,合称简牍。
简牍作为文献载体的使用,据说早在殷商时就出现了,但从出土文献考察,主要集中在战国至汉晋这一段时期。
东晋以后,纸张使用取代了简牍。
4)缣帛:缣帛即丝织品,类似的织物还有“素”,即白绢等.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的出现,有其自身的优点,平整易于舒卷,长短便于裁剪。
5)纸张6)电子文献3、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刻写:甲骨时代—金石时代—简牍时代书写: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代1)*刻写:是最原始的自然方式。
古人在甲骨、青铜器、石头、玉器等坚硬物体上传抄文献只能采取刻写(刀刻或铸刻)的方式。
2)*书写:即用笔在各种材料上写,是迄今为止的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传抄方式。
与简牍、缣帛、纸张有关。
4、古典文献的类型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编的《文选》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学填空题1、“版本”之称,始于唐五代雕版印刷书之后,是相对于“写本”而言,所以前人论及版本学,多称始自宋人尤袤(读若“冒”,南北曰袤,东西曰广)的《遂初堂书目》。
2、《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隋书.突厥传》突厥人“无文字,刻木为契。
”3、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的“石鼓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4、最长的简是二尺四寸,用来书写经史、法律。
木制的版牍多写公文或画地理图,故称国土为“版图”。
又常有用版牍(长一尺)写书信,故有称书信为“尺牍”。
5、《汉书.赵飞燕传》说,赵飞燕用名叫“赫蹄”的小薄纸包药丸,其实这种纸也是缣帛。
6、宋代最为流行的装订方式是“蝴蝶装”(亦作“蝶装”)。
7、所谓建本,是就地域而言,指福建建阳县的麻沙、崇化两镇书坊所刻之书。
8、宋代刻书最精者是杭州刻本,即“浙本”。
9、元代地方官刻,由各路儒学和书院刻印,其中书院最优。
10、善本八字标准“精校精注、不缺不讹”。
而版本鉴别八字经验则是“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11、“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
目录明,方可读书;目录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12、宋人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人朱彝尊撰写《经义考》仿照马端临的目录体例;章学诚《史籍考》;谢《小学考》。
13、马端临的目录学体例——自序、总序、大序、小序。
14、古人写字都带着刀和笔,故有“刀笔”一词,《史记》称萧何为秦之“刀笔吏”,后来“刀笔吏”贬称从事文字记录工作的小官。
15、编撰《四库全书》私人献书最多的是知不足斋主人鲍廷博和宁波天一阁主人范茂柱。
16、《四库提要》为一万多种书写提要,存目书籍六千多种。
17、陈恒《四库全书考异》;余嘉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补正》18、《四库》存目录6793种,93551卷,比《四库》收录之书多出将近一半。
19、元刻本特点:黑口、赵字(赵孟俯)、无讳、多简。
文献学第三章版本学
• 2.古籍版本学史。古籍版本学史实际上是 中国历代的版本研究史。中国历代的版本 学家们运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观点和方法 研究各种版本和一些版本现象,考察这些 观点和方法的发展源流,对于继承和发扬 古代版本学家留下的丰富遗产,建立和完 善古籍版本学的学科体系,有着重要的意 义。
• 3.古籍版本现象。古籍版本现象就是有关 古代图书版本的各种客观存在。诸如一书 有各种不同版本的现实,一书各本在形式、 内容方面的特征和差异,图书版本的发生 发展历史,版本的制作、流传、著录情况, 版本的各种类型,版本的真伪、优劣、价 值大小等,都属于版本现象。对古代图书 的各种版本现象的研究,是版本学的重要 内容。
• 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刻本主要有: • 地方官府刻本,如宋代的“公使库本”、 “茶盐司本”、“转运司本”、“计台司 本”、“提刑司本”、“安抚司本”,以 及各路、省、道、州、府、县官衙刻本等; • 地方官学刻本,如“府学本”、“郡庠 本”、“泮宫本”等; • “藩刻本”,即明代各地藩王府刻印的书, 如明唐藩翻刻《文选》,晋藩刻《唐文粹》 等;
• 写本:人们约定俗成,将唐以前的本子称为“写 本”,唐以后的本子称为“抄本”,如敦煌石窟 发现的《云谣集》即为写本。 人们又习称除 抄本和稿本以外以手写形式成书的本子为“写 本”,包括官府衙门的公文、奏折、帐簿、契约、 档案等官书和私人手写的函札、日记、谱牒等文 献,也包括宫廷写本如明初的《永乐大典》、清 乾隆时的《四库全书》以及现存历代实录、会要、 国史、玉牒、宝训等。这些写本文献比起那些经 过多次加工整理的抄本或印本文献,往往更为真 实、具体、生动。
一、版本释义
• 版,《说文解字》说:“判也,从片,反 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正说: “片也,旧作判也,浅人所改,今正。” 朱骏声《说文解字通训定声》说:“判木 为片,名之为版。”这说是说,剖成片状 的木头称为“版”。因版多系木质,遂派 生出“板”字,并与“版”字互为通假。 所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凡施于 宫室器用者,皆曰版。今字作板。”可见 “版”、“板”二字为古今字。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
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别集不论是作者自编,还是他人编集都要按一定的体例来编。
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这三种。
3、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版(也称雕版)印书出版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
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
广义的“版本”又可指一切形式上的书本。
4、善本: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
5、卷轴装:所谓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
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子。
6、讹:讹也称误,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写错了,是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脱: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弄丢了,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衍: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衍一字或数字较常见,也有衍一句或数句的。
倒: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
7、对校: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8、本校: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9、他校: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他校。
10、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
当发现书面材料中的确存在着错误,可是又没足够的资金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改正。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3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一、甲骨文名词解释:二重证据法:由王国维先生于1925年提出的考证古史的方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即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
后陈寅恪先生论二重证据法:“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二重证据法的价值根本在于它开拓了史料的来源,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和考据学的重大革新。
二、《尚书》一、名词解释:1.《今文尚书》: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我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
古《尚书》经秦焚书亡失。
汉初故秦博士济南伏胜口授29篇,后学者递相授受,分大小夏侯及欧阳三家。
文帝时晁错用汉隶写定,区别于古《尚书》,故称今文尚书。
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除《书序》外,《今文尚书》实际只有28篇。
2.《古文尚书》:相传汉武帝时,鲁共王刘余在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经孔安国用今文校读,较《今文尚书》多16篇,因为是用汉以前古文字抄写的,故名《古文尚书》,当时虽未列入学官,但己私下传授。
已佚,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
今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和汉孔安国《尚书传》是东晋梅赜所献,唐初被奉为经典,后经几代学者的相继考证、辨伪,现学术界已公认它是伪作。
二、《尚书·牧誓》译文:时当甲子这天拂晓,周武王及早来到商都郊外一处名叫牧野的地方,举行战前誓师。
周武王左手握定黄灿灿的圆口大斧,右手持住白晃晃的带穗军旗,高声说道:“远道辛苦了,将士们!”周武王率众宣誓说:“啊!我们尊敬的友邦国君和众官员: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各路将士。
高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立起你们的矛,跟我参加宣誓。
古代文献学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
古代文献学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古代文献学是研究和探索古代文献的学科,通过收集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可以揭示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轨迹,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和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文献学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手工记录到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逐渐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手工记录阶段在古代,人们使用手工记录的方式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
他们会亲自去图书馆、文献存放地等地方寻找古代文献,通过手抄或者摘抄的方式进行记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易于操作和保存,但劳动强度大,容易出现手工操作的疏漏和错误。
在这个阶段,根据收集到的文献内容,人们会编制目录和索引,以便查找和利用。
二、分类整理阶段随着古代文献的不断积累,人们开始将文献按照一定的分类进行整理。
例如,将不同年代的文献分门别类,分为史书、经义、子部等等。
这样的分类整理使文献更易于组织和查找,方便后来者的研究和利用。
同时,人们还会根据文献的作者、时间等信息编制文献目录,以便整理和检索。
三、印刷技术的应用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对古代文献学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印刷技术,可以大规模地生产和传播文献资料,大大提高了文献的保存和利用效率。
例如,在中国,明代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编纂和印制,让大量的古代文献得以集中保存和传承。
四、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古代文献学的数据收集与整理中,为研究者提供了更便捷和高效的手段。
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古代文献进行扫描、录入和存储,使研究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阅读和检索。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对文献进行全文检索和关键词提取,快速定位所需信息,提高研究效率。
总结:古代文献学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经历了手工记录、分类整理、印刷技术应用和现代数字化技术应用等不同阶段的演变。
每一阶段都推动了古代文献学的发展和进步,为后来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资源和便捷的研究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古代文献学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会继续完善和发展,为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古代文明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载体类型形式
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载体
• 唐开成石经:唐文宗太和七年在长安开 刻,唐文宗开成二年刻成。用楷书刻成 除《孟子》外的《易》、《书》、 《诗》、《周礼》、《礼记》、《仪礼》 等十二经。又称“唐石经”、“太和石 经”。对后代影响很大,五代雕版印经 书,就以它为依据。
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载体
唐代初年,这些石鼓出土于天 兴(今陕西宝鸡),发现时文字已 残缺,宋代欧阳修所见485字,后 人见到的文字更少。清乾隆时别选 贞石摹勒,以便拓印,石鼓文遂有 新旧两种拓本。
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载体 石鼓文拓本
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载体
摩崖 刻于崖壁,天然之石。
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载体
出土文物也证明,晋灭亡后, 不再有简牍文献,所见多为纸写资 料。
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载体
中国古代文献用纸张作载体, 其记录形式有两种:写本和印刷本。
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载体
1.写本文献 唐代写本流传很广,边疆地区
也广泛使用。1966-1969年间, 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唐墓中发 现一批唐代写本古文献,如《论语 郑玄注》残卷等。
• 清石经:乾隆五十六年刻十三经于 北京,共一百九十石。
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载体
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载体
最著名的两块无字碑: 一块:泰山登封台下无字的石碑。 据传为秦始皇所立,一说为汉武帝所立。 一块:陕西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 天合葬乾陵,陵区有武则天无字碑。
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载体 泰山登封台无字碑
一种是指纸的雏形,一种丝纤 维交织成的薄片,即“絮纸”又称 “方絮”。
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载体
文献学习题
文献学习题一、填空题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 ,二是指_______ __ 。
2、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3、王欣夫先生认为文献学最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三方面内容。
4、程千帆先生的校雠学包括、、、。
5、俞樾古典文献学方面的代表作是:、、。
6、清代《说文解字》四大家著作中,最有名者为段玉裁的___________。
7、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____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8、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鹗的。
9、金石的“金”指___________;金文则指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10、王国维曾利用卜辞来考证殷王室世系、名号以及殷周的制度、文化,其代表作主要有、、等。
1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__________。
12、古书序、跋的主要区分一般在于________在前而_________在后。
13、北宋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有__________、赵明诚等人,其中前者著有《集古录》十卷。
14、西汉_______和____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15、据载,孔子在整理“六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1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______、郑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文献通考》。
17、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
18、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家。
历史文献学3(文献的传抄方式)讲解
从这些时代性的演进过程中,我们发现 文献的物质载体形式的演变有一种趋势 特征。
1、那就是从坚硬、厚重走向柔软、轻 薄;
2、从缓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走向迅速、轻便;
3、从固定、有形走向多变、无形。
越古老的载体越经久耐用,但所储存的 信息量越小;越现代的载体,越短暂易 损,但所储存的信息量越大。
古典文献通过传抄而流传,文献 的载体形式的变化是与其传抄方 式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从物理、 工具和技术的角度看,从古至今 的传抄方式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
第三章、文献的传抄方式
任何文献之所以称为文献,必须经过传抄 才能流传。人类最初的文献传抄是口头方式,
即口耳相传,也就是“献”的本义。一般由
贤人承担文献口头传播的职责。例如早期的 神话文献,都是贤人以传说的方式流传下来 的。继传说之后,由于文字的发明,才有书 面的传抄,传抄制度的形成有赖于文字符号 与书写工具的演进,从口头传说到书面传抄 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1、雕版印刷文献 雕版印刷文献,简称雕版文献或雕
版书,它以纸为载体,运用雕版技 术印刷而成的书。中国雕版印刷史: 起于唐初; 成熟于五代; 繁荣于宋; 极于明至清中叶; 迄清末而衰,历时一千余年。
2、雕版印刷术的起源与发明时间
雕版起源于石刻捶拓与图章捺印。我
国雕版印刷术起于何时,学术界有多种 说法。最早的说法谓起于汉代,晚者认 为起于五代。从现存文献可以考知,雕
抄本文献按字面理解是指抄写的 文献,简称抄本,又称写本,习惯
上唐以前称写本,唐以后称抄本。
抄本文献有广狭二义:
广义是就版本分类而言,指除印本 以外的一切文献;
狭义是就文献载体而言,专指以纸 为载体的抄写文献。
古 籍 记 载 西 汉 已 将 纸 用 于 书写,但至今所得实物最 早是东汉时期的,唐以前 古抄本,自本世纪以来, 陆续有所发现,多为公文、 私人信件、账簿等原始材 料,典籍少见。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问,它涵盖了从文献的产生、流传、整理到利用的全过程。
对于喜欢历史文化、从事学术研究或者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了解古典文献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些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古典文献的载体在古代,文献的载体多种多样。
最早的文献载体可以追溯到甲骨,古人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和记事。
随后出现了青铜器,上面的铭文被称为金文,往往记载着重大的事件或祭祀等活动。
竹简和木牍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使用,将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串联起来。
帛书则是写在丝织品上的文献,相对昂贵,但质地柔软便于书写。
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逐渐成为主要的文献载体,极大地促进了文献的传播和保存。
二、古典文献的类型1、总集是汇集多人作品的文献,如《诗经》《楚辞》等。
2、别集是个人作品的结集,如李白的《李太白集》、杜甫的《杜工部集》。
3、丛书把多种书籍汇集在一起,冠以总名,如《四库全书》。
4、类书是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或韵部编排,以供查检和引用,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
三、古典文献的版本版本学是古典文献学的重要分支。
版本指的是一部书经过传抄、刻印等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
1、善本通常是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版本,如精校精刻本、名家批校本等。
2、稿本作者的手稿,具有很高的原始性和权威性。
3、抄本手写的副本,有传抄本和影抄本之分。
4、刻本雕版印刷的本子,又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
四、古典文献的校勘校勘是对古籍进行整理和研究的重要手段,目的是纠正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校勘的方法主要有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是将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本校法是以本书前后内容互证,判断是非;他校法是用其他相关书籍来校勘;理校法是根据逻辑推理来判断正误。
五、古典文献的目录目录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献的存佚、内容和流传情况。
文献学第三讲简帛文献
敦煌写经
为停战而写经,希望化干戈为玉帛。 《斯1963·金光明经卷第一》:清信女 佛弟子卢二娘,奉为七代先亡见存眷属, 为身陷异番,敬写《金光明经》一卷, 惟愿两国通和,兵甲休息,应没落之流, 速达乡井,卢二娘同沾此福。 为普济众生,广积功德。《斯2527·大 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九》:开皇第七年 (597)四月一日,清信优婆夷袁敬姿谨 减身口之费,敬造此经一部,永劫供养, 愿从今已去,灾障殄除,福庆臻集,国 界永隆,万民安泰。
追寻失落的世界——简帛文献的发现
隋唐以前的文字主要是记录在竹简、木牍和绢帛 上的。由于这些材料容易朽烂,加上战争、暴君 的破坏,先秦两汉时期的大量典籍因此湮灭于历 史的尘埃中,给后人留下许多不解之谜。 近现代以来,西北竹简、湘西里耶古城秦简、睡 虎山秦简、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汉简、甘肃武威 汉墓简、长沙马王堆帛书、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 简为我们重建中国古史系统,补充传世文献不足, 理解上古思想的连续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云岗石窟
雕版印刷
思考题:印刷术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伟大意义? 书籍获得更加容易,崇文重教的风气提高了读书 人的数量,促进教育的发展。 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减少手写本因有限的收 藏而遭受绝灭的可能性。 印刷术使各种语文出版物的词汇、语法、结构、 拼法和标点日趋统一。小说出版广泛流通以后, 通俗语言的地位得到巩固,而这些通用语言又促 进各民族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最终导致明确的民 族意识的建立和民族主义的产生。
文献学 主讲人:陈彩云 博士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第三讲:石刻、简帛、抄写本、雕版 印刷
1、石刻文献
2、简帛文献 3、雕版印刷
1、石刻文献
以石头为文献载体是人类最古老 的文献形式之一,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颁布《汉 穆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 玄武岩石柱上。 从殷商时代开始,我国石刻文献 的历史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主 要类型有灵石、摩崖、石经、碑 刻、墓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藏书家不少,抄书极多,难以备
记,可参见毛春翔的《古书版本常谈》 和吴晗的《江浙藏书家考略》两书。
明《永乐大典》(已残)、清
《四库全
书》为现存规模最大的抄本
又 1962 年在福建发现的弹词长篇小说
《榴花梦》,计 360 卷,为道光年间福 建女作家李桂玉用毕生精力撰成,是现 知我国篇幅最长的一部古典小说,极其 珍贵。
尽管口头传说对人类的某些知识的传承具有 顽强的生命力(如某些技艺、神秘文化),但 比起传抄来,传说毕竟因其形式自身的 不稳 定性 、 不牢靠性和非记录性 ,很容易导致 某些学术、知识的失传,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 是 “独恃口耳之传,殊不足以行远或垂 后” 。在中国科技史、音乐史、文学史等领 域有很多的事例和遗憾,如唐人的一些精妙的 乐曲及演奏方式,因依靠传说而不是传抄的形 式流传,到了宋代便“失传”了,而唐诗,既 依靠传说又依靠传抄并且主要是传抄,因此, 到了宋代,有代表性的诗人及其作品大都流传 下来了。
辉煌时期,雕版印刷在两宋出
现了黄金时代。形成了 官、
私、坊三大刻书系统。
两宋官方刻书机构,主要有国子监和各州公使
库(公使库是接待来往官吏的公寓)。除公使 库外,各地方学校、行政机关也刻书籍。官方 刻书量大,质量高。不仅翻刻五代监本的《九 经》和经疏,还大规模校刻史书、子书、医术、 算学书、类书,包括本朝新编的许多大部头的 书,如《册府元龟》等,《文选》这类诗文总 集也由国子监刊行,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北宋 政府除刊印许多大部头的一般性儒家书籍外, 还刊印了两部宗教性的大丛书,一部是佛藏, 一部是道藏。
南宋私人刻书也盛极一时,号称
家塾本,特
别是杭州版的家刻本很发达,如现存的《文苑 英华》这部大书,就是周必大首次刊行的。
福建建阳地区造纸业发达,为印刷业提供了有利条 件,这个地区刻的本子称为“建本”。
麻沙、崇化这两个地方的书坊,以营利为目的,除 了刊刻经史百家、唐宋名家诗文这些能够盈利的一 般性书籍外,还编印了许多科场需要的大中小型类 书和市民阶层日常参考用的医书、小百科全书。 宋朝末年平话小说流行,建阳的书坊出版了很多这 类作品,如《武王伐纣平话》、《三国志平话》、 《大宋宣和遗事》等,建阳的书坊从宋代一直延续 到明末清初,明朝以后刻印的戏曲小说和通俗性书 籍日益增多,直到清朝中叶,这一出版中心才开始 衰落。
另一方面还大量印行著名文人的诗文集,如
唐代李白、李贺、孟郊,宋朝眉山苏氏父子 等人的诗文集,此外,地方志、医书、类书 等也大量刻印。蜀刻本以刻工精良著称,远 远胜于建本,可以和杭州的最优秀的刻本相 媲美。蜀刻中有不少文人或官僚委托书坊刻 印的本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刻本,刻印 质量更高。可惜,南宋末年,成都、眉山和 四川其他地区受到元兵的大肆抢劫,雕刻中 心很快就衰落下去,现存的蜀刻本不如建本 多。
书写,即用笔在各种材料上写,
是迄今为止的有文字以来的文明 史上最重要的传抄方式。在中国, 书写方式涵盖了整个简牍时代、 缣帛时代、纸张时代。即使在今 天的电子时代,电脑的 COPY非 常先进,仍不能完全取代人工的 书写。
书写,虽然也是个别性的传抄,但由于物质材
料的简便易得,文献的字数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长篇大论就是一个明 证。书写比刻写方式简单易行,它使学习知识 的普及成为可能。每个会写字、有文化的人, 只要有纸笔就可以传抄任何他们感兴趣的文本, 商周之际,学术知识由官府向民间下移,应当 与文献传抄制度由刻写方式向书写方式的转移 有关。 为了提高书写的美观性,中国文化发展了独特 的书写工具:毛笔,并相应发展了一门书写的 艺术:书法
古典文献传抄的时代性。中国古典文献的 载体形式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时代:
甲骨时代 金石时代 简牍时代 缣帛时代 纸张时代 电子时代
从这些时代性的演进过程中,我们发现
文献的物质载体形式的演变有一种趋势 特征。 1 、那就是从坚硬、厚重走向柔软、轻 薄; 2、从缓慢、笨重走向迅速、轻便; 3、从固定、有形走向多变、无形。 越古老的载体越经久耐用,但所储存的 信息量越小;越现代的载体,越短暂易 损,但所储存的信息量越大。
现存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印刷品是敦煌
出土的唐代咸通九年印制的卷子本 《金 刚经》。它不仅刻有整卷的文字,而且 还有版画扉页,雕印手法已很成熟。由 此推断,中国雕版印刷的发明约在八世 纪以前。从敦煌出土的资料以及文字记 载中可以看到,唱词、日历、韵书、佛 经等等民间需要量大的图籍是首先出版 流通的。可见最先接受使用这项技术的 是市民阶层和宗教徒。
5、明代的雕版书
明代遗留下来的雕版文献,多用竹
纸、绵纸印刻。明官刻本流传最多 的是内府司礼监所设经厂印刻的书, 称 经厂本 。其特点是版框宽大,行 格疏朗,字大如钱,看起来悦目醒 神,纸、墨工料都选上等。其缺点 是校勘不精,脱漏讹误甚多。
6、清代的雕版书
清代的官府刻本,有 武英殿本 和 扬州诗局
宋徽宗政和年间集中了许多道士 成立经局,将道藏增补到5481卷, 在福州的闽县刻版,经版也运到 东京印刷,这两部宗教性的大丛 书是佛藏、道藏的第一次刊版, 可见北宋刻版力量是非常雄厚的。
两宋刻书地主要分布在以下
四大地区: ①北宋首都汴梁,即今开封 市; ②浙江杭州; ③四川; ④福建。
此外,江西、江苏、安徽、湖北、
较为重要的有:
1942年在新疆鄯善出土的晋写本
《三国志•吴志》残卷 六十年代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晋写 本《三国志》残卷 隋薛道衡《典言》 唐卜天寿抄《论语郑注》。
现存唐以前抄本文献的
大宗是:
敦煌文书 吐鲁番文书
雕版通行以后 ,抄本文献仍
大量存在,主要原因有二: 1 、雕版是手工操作,制版不 易,没有相当的人力物力,难 于成事,不是大量需要的典籍, 一般不会轻易制版。
在文献传抄制度史上,第一次质的变化是印
刷方式的出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两大 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印刷术,给文献的整理 和流传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 电脑软件奇才比尔 · 盖茨认为:印刷术传入欧 洲这“一事件彻底改变了西方文明”。“印 刷术给西方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快速复制书籍 的方法”。“印刷术改变了之一切,这是第 一个大众传播媒介,知识、观点以及经历第 一次可以凭借一种便于携带、持久的、且容 易得到的方式加以传递”。
2 、我国学者向来有抄书的习惯,
抄书还被认为是研究的基础,梁启
把抄书作为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
超说:“善钞书者可以成创作。荀 悦《汉纪》而后,又见之于宋袁枢 之《通鉴纪事本末》。”
宋、元抄本现存实物极少。宋人抄本
有《大云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集》三 卷,藏故宫博物院;近人傅增湘藏有 《仙源类谱》。 元代抄本故宫博物院藏有赵盂颊妻子 管夫人手抄书的《心经》 北京图书馆藏有宋陈与义撰《简斋诗 外集》一卷 宋刘勋撰《水云村泥稿》十卷。
4、辽金蒙古西夏和元代的雕版书 辽代刻书没有流传下来,仅发现一 批刻经。其字体、版式、刻印风格 均与后来的金刻本近似。
金刻本中心在今山西临汾,价值最
高者为《赵城广胜寺藏》,是我国 仅存的一部珍贵孤本佛经。
西夏的雕版事业,据文献记载,
刻有西夏文《大藏经》,现仅见 有残卷。 元代官刻本,中央有兴文署和艺 文监,太医院则刻医书。元代私 刻及坊刻也较发达。元人刻书, 走两个极端,其精者超过宋本, 其劣者不如明本。
四川在五代时期即已成为中国第一个雕印中
心,这与四川多年未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有 关,北宋政府派人到成都雕印《开宝藏》, 说明四川具有雄厚的刻印力量,南宋时,除 成都外,眉山成为另一刻书中心,这两个地 区的书坊,一方面迅速翻印政府颁行的儒家 经典,例如现有传本的《周礼》、《春秋》、 《礼记》、《孟子》、《史记。、《三国志》 和南北朝七史等,都是以南宋的监本为底本 翻印的。
1、雕版印刷文献
雕版印刷文献,简称雕版文献或雕
版书,它以纸为载体,运用雕版技 术印刷而成的书。中国雕版印刷史: 起于唐初; 成熟于五代; 繁荣于宋; 极于明至清中叶; 迄清末而衰,历时一千余年。
2、雕版印刷术的起源与发明时间
雕版起源于 石刻捶拓与图章捺印 。我
国雕版印刷术起于何时,学术界有多种 说法。最早的说法谓起于汉代,晚者认 为起于五代。从现存文献可以考知,雕 版印刷术发明于唐初,至五代冯瀛王始 印五经,到了宋代得以广泛传播。总之, 中唐文宗 时,雕版印刷术已经进入了 推广实用的阶段。
抄本文献按字面理解是指抄写的 文献,简称抄本,又称写本,习惯 上唐以前称写本,唐以后称抄本。 抄本文献有广狭二义: 广义是就版本分类而言,指除印本 以外的一切文献; 狭义是就文献载体而言,专指以纸 为载体的抄写文献。
古籍记载西汉已将纸用于
书写,但至今所得实物最 早是东汉时期的,唐以前 古抄本,自本世纪以来, 陆续有所发现 ,多为公文、 私人信件、账簿等原始材 料,典籍少见。
本,二者所刻之书,无不尽善尽美,为清代
刻书树立了楷模。 清代私家刻本,大体分为两类: 1、一类是著名文人所刻写自己的著作和前贤 诗文,这类书是刻本中的精品,世称“精刻 本”。 2、另一类则是考据、辑佚、校勘学兴起之后, 藏书家和校勘学家辑刻的丛书、逸书和影摹 付印的旧版书。
清代善本较多,若加分类,可分为:
1、禁毁善本
2、殿版善本
3、校勘善本
4、丛书善本 5、地方志善本 6、清代文集的稀见本 7、家刻善本
广东也都刻书,但传本较少。东 京则是集中政府的书版进行印刷 的大本营,运往东京的图书和书 版,靖康之变后都被金人掠走, 因此两宋尽管是我国雕版史上的 黄金时代,但流传至今的宋版官 书并不多,所以传世宋本,皆被 视为稀世之宝。
杭州是南宋的首都,国子监重建于此后,使用
当地的 不断修补。明朝初年把这些版片集中到了南京 的国子监,19世纪中叶,因火灾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