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土壤圈【圣才出品】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土壤圈【圣才出品】第6章土壤圈6.1复习笔记一、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土壤圈是地球表层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相交的界面并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圈层,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水分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质的重要场所。
1.土壤含义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生物与非生物混合体。
(1)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的功能①土壤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土壤具有容纳、降解、过滤、缓冲和固定有毒的无机物、有机化合物及城市污染物质的功能。
②土壤不仅是粮食、纤维、林牧产品等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更是支撑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物圈繁盛共荣的基地。
2.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1)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①土壤圈与生物圈进行养分元素的循环,土壤支持和调节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供植物所需养分,水分和适宜的理化环境,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②土壤圈与水圈进行水分平衡与循环,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迁移过程及水平分布,也影响水圈的化学组成。
③土壤圈与大气圈进行大量及痕量气体的交换,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能量的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氮氧化合物和氨气,影响全球大气变化。
④土壤圈与岩石圈进行着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土被覆盖在岩石圈的表层,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2)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①土壤圈与地球生命作用。
②土壤圈与人类生存条件。
③土壤圈与自然环境。
④土壤圈与全球土壤变化。
⑤土壤圈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3.土壤形态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度等。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章~第4章 【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说明:本部分对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每一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经过多次修订,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绪论1.地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答:(1)自然地理学以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2)研究任务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⑤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1)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该“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2)自然地理学研究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是干扰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人类作用下,现代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地区在天然环境背景下变为人为环境。
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比较协调或和谐,一些自然资源就可得到不断更新;相反,资源就会受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调,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3.自然地理学与相关学科有哪些关系?答:(1)与其他地理分科的关系作为地理学分科的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其他分科有密切关系。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理学答: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理学可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称为综合地理学;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
2.综合自然地理学答: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以各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及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结构特点、形成机制、地域差异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3.自然环境答:自然环境是指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的综合体。
其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那些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
另一部分是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那些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人为环境的成因及其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干扰的方式和强度,而其本身的演变和作用过程仍然受制于自然规律。
因此,无论是人为环境还是天然环境都属于自然地理环境。
4.经济环境答: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生产力实体具有二重性,从自然属性来评价,这种地域特征属于人为环境;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这种地域则属于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
二、简答题什么是地理环境?答:地理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球表层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自然地理学考题答案总结
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系统答:①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由地球表面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分为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经济环境: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音、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本身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②自然地理系统:包括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等复杂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
在其过程中还伴随着信息传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自然地理系统。
2、地理环境的研究范围答: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所谓地球表层,实际上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3、地球表层具有哪些特征?答: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其中高空和地球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的环状分布,而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
4、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哪些?①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③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⑤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第一章地球1、日地距离、地球的质量、地球的形状环境效应及地理意义?答:地球的形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太阳同地球的平均距离长达14960*10^4km,这样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就为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照到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四章
第四章xx和陆地水1、水的作用?1)灌溉2)运输3)医疗4)工业中广泛用于能量转化和力的传递介质,例如热电厂、水压机和各种冷却装置。
5)其中含有大量动植物,可提取重要的矿物和元素2、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除了存在于各种矿物质中的化合水、结合水以及岩石圈深部封存的水分外,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大气水分和冰雪共同构成地球的水圈。
3、地球上的水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通过运动和相变从一个地圈转向另一个地圈,或从一种空间转向另一种空间,这种现象称为水循环。
4、全球水量平衡特点?全球降水量等于全球蒸发量;大洋年降水量加入海径流量等于大洋年蒸发量1)海陆降水量之和等于海陆蒸发量之和,说明全球水量保持平衡,基本上长期不变2)海洋蒸发量提供了海洋降水量的85%和陆地降水量的89%,海洋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3)陆地降水量中只有11%来自于陆地蒸发,说明大陆气团对陆地降水的作用远不及海洋气团的作用。
4)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海洋和陆地最后通过径流达到平衡5、洋的主体指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较少受大陆影响,具有独立的洋流系统和潮汐系统,物理和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的水域。
6、大洋的边缘因为接近或伸入陆地而或多或少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部分称为海。
内海(地中海),四周几乎完全被陆地包围,只有一个或多个海峡与洋或临海相通。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或临海相分割,但直接受外海洋流或潮汐的影响。
外海,位于大陆边缘,但与洋有广阔联系的海。
7、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质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
氯离子大约在海水的溶解固体中占55%,每千克海水中所含氯的克数,称海水的氯度。
8、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
地球中心所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是这两种引力的平均值,而地球上任何地点所受到的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同这一平均值比较,大小有差别,方向也不同。
《自然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绪论1.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2.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3.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5.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6. 试述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地球1.简要回答太阳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3.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4.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6.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7.地球公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8.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9.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地壳1.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2.试说明岩相变化、地层接触关系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质构造在外力配合下可形成哪些构造地貌类型?4.怎样确定岩层的产状?5.在野外怎样判断断层的存在?6.构造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7.板块边界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可形成哪些地貌类型?8.震级与烈度有何差异与联系?火山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和人类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9.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之间有何对应关系?10.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壳演变和生物演化各具什么特征?生物的演化与地壳演变有何联系?11.简述内动力因素影响自然地理系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大气和气候1.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有何特点?2.什么是辐射平衡?地气系统辐射平衡随纬度怎样变化?3.什么是热量平衡?地面热量平衡的方程是什么?4.何谓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说明它们的区别和原因。
5.试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6.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对大气中气流的形成有何作用?7.“三风四带”是怎样形成的?8.季风是怎样形成的?9.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10.降水是怎样形成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11.说明锋的类型和天气特征。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绪论一、名词解释1.部门自然地理学[首都师范大学2005研]答:部门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它们以组成自然环境的某一要素为具体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和规律。
2.自然地理学[广西师范学院2004研]答: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它们包括该系统两级组织水平的研究。
二、简答题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试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2005研]答:(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①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该“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②自然地理学研究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是干扰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人类作用下,现代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地区在天然环境背景下变为人为环境。
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比较协调或和谐,一些自然资源就可得到不断更新;相反,资源就会受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调,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⑤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详解
绪论1.地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2.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3.自然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地球4.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是什么?日地距离、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哪些影响?最显著的区别:地球上存在生命。
存在生命是地球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特征。
日地距离:保证地球得到适量的太阳辐射,推动地球表层自然地理过程;促进臭氧层、电离层的形成,以维护地球自身的安全。
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而造成地球表面热量的带状分布以及其他自然地理现象的带状分布。
大小:促进大气圈的形成,从而保住水圈,形成生物圈。
运动:自转造成昼夜变化;公转造成四季更替;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地方时差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海陆分布:通过水量的变化实现,导致地表植被类型的差异。
5.什么是地理坐标?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是怎样划分的?1)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用经纬度来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
地理坐标系以地轴为极轴,所有通过南北极的平面,均称为子午面。
2)经度的划分:某一地点的经度,即该地所在经线与本初子午经线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格林尼治的经线即为本初经线(零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东西经180°重合。
纬度的划分: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
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与地表相交而成的圆,就是纬线。
某一地点的纬度即为该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
赤道为0°,由2赤道向两极,各分为90°,北半球称为北纬,南半球南纬。
6.简述地球的圈层划分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1)地球圈层划分从地心到外部:地核、地幔、地壳、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生物从高等到低等,从动物到植物,乃至细菌微生物都生活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的陆地、水体、土壤和空气中,构成了一个基本连续的圈层。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2016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第四版)思考题(2016年64课时)赵景峰2016.12.13更新绪论:1、地理学、自然地理学?2、地理环境分为哪三类?3、说说人为环境列入自然地理环境的理由?第一章:地球1、地球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区别?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何影响?2、地理坐标?地球表面经度和纬度是怎样划分的?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4、为什么说生物圈是重要的地理圈层之一。
第二章:地壳1、矿物、岩石概念;2、写出7种主要造岩矿物的名称。
2、节理与节理的区别?莫氏硬度和10种标准测试矿物名称?3、沉积岩有哪些特征?3、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概念。
4、地质构造的四种类型是什么?5、正断层、逆断层概念。
6、主要地震带包括哪几个?地震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7、简述板块学说的要点,板块边界的类型。
8、新生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第三章:大气圈1、标准大气模式、干洁空气、饱和水汽压、露点温度?2、地转风、热成风?3、为什么迎风坡多雨?4、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在暖季?5、设地球表面的大气压为1013.25hPa,地球表面积5.1亿km2。
求:大气总质量(以吨为单位,重力加速度g=9.8m/s2)?提示:1hPa=102N/m26、为什么在对流层顶,低纬度温度(-85℃)小于高纬度(-53℃)?7、气候和天气的区别?8、霜和霜冻的区别及霜冻的预防9、季风?为什么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10、气象学中按照温度和运动情况将大气分为哪5层?简述对流层的主要特点?11、你的家乡是哪种气候带?哪种气候型?说说你感受的气候特点、自然景观。
12、论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1.潮汐、引潮力、潮流、回转流、往复流、波浪的概念。
2.海水的盐度、氯度?3.河流、水系、流域概念。
4.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是如何划分的,各段有何特征?5.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系数?6.地下水的总矿化度、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波美度、德国度?7.饱水带、包气带、潜水面?8.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9.表层洋流按成因分为哪几类?10.由行星风系,可推导出哪几种表层洋流模式?11.叙述河网密度的概念。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及其答案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及其答案自然地理学课程复习思考题1、地球的概念及总体结构特征?答:地球是一个由不同成分、不同状态的物质构成的具有同心圈层状构造的球体。
地球构造分为内部与外部构造,内部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部构造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地球表面的垂直起伏特征参数?答:地球表面以海平面为界分为了大陆和海洋两个大的地貌单元。
(一)大陆多数陆地的高度在1000m以下,陆地的平均高度大致为875m,陆地的极限高度是8844.43m;(二)海洋多数海洋的深度在3000~6000m,海洋的平均深度大致为3800m,海洋的极限深度是11034m。
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答:①、具有各种自然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能源——太阳的辐射能和地球的内能;②、三态物质并存并相互作用;③、形成了特有的物质和形态;④、这里的各圈层进行着强烈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和循环;⑤、各种自然现象具有强烈的区域性特征;⑥、地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4、矿物按颜色和成因可分为哪几类?答:a. 原生矿物(由岩浆冷凝或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
)b. 次生矿物(地表及近地表条件下,物理化学作用对原生矿物改造形成的新矿物。
)c. 变质矿物(由变质作用(地壳运动或岩浆活动引起的高温高压和热液)将原有矿物改造成的新矿物。
)其外,按固体矿物内部构造不同可分为a. 晶质矿物b. 非晶质矿物。
5、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有哪些?答:矿物的形态(柱状、针状、片状、板状、粒状和球状)、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有硬度、解理、断口和弹性等)。
6、石英和方解石的主要区别?7、正长石和斜长石的主要区别?8、岩石的依据其成因的分类和相应岩石的构造?答:岩石依据其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其各自的组成和构造如下:1)岩浆岩。
概念:由上地幔的高温炙热熔融物质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或结晶形成的岩石。
矿物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课后答案考研复习备考资料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试读(部分内容)隐藏绪论0.1复习笔记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1地理学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其范围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①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两部分:a.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b.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②经济环境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③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3)地理学分类依据系统论,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①综合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
②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
③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5章~第8章 【圣才出品】
第5章地貌1.什么是地貌形成的内动力和外动力?地貌外动力及其组合如何反映区域自然特征?答:(1)地貌形成的内动力和外动力地貌,又称地形,是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地貌动力又称营力,有内动力与外动力之分。
①内动力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
②外动力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2)地貌外动力及其组合对区域自然特征的反映①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湿润区流水作用旺盛,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大,热带、亚热带碳酸盐岩区喀斯特作用普遍,寒区则以冰川冰缘作用独占优势。
②重力作用是地貌形成的前提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
岩性与地质构造导致某些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的发育。
2.地貌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哪些?答:(1)地貌形成的自然因素①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区别造就了陆地与海底地貌的差异。
地壳升降运动可在短距离、小范围内形成巨大的地表高度差异,不同高度地貌特征也不同,因而表现出垂直分异。
②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大多数地貌外动力都受气候因素的控制。
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
③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
④生物对地貌形成的影响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而影响地貌发育。
植物根系由疏到密,由短到长,由细到粗,致使岩石裂隙扩大以至崩裂,即根劈作用,是植物导致岩石机械风化的典型例子。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①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例如,破坏植被加速地表侵蚀。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绪论0.1复习笔记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1.地理学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其范围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①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两部分:a.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b.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②经济环境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③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3)地理学分类依据系统论,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①综合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
②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
③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3.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1)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学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绪论0.1复习笔记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1.地理学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其范围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①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两部分:a.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b.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②经济环境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③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3)地理学分类依据系统论,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①综合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
②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
③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3.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1)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说明:本部分参照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标准的解答。
学员既可以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来检测该考试科目的学习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自己的应试能力。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回归年答:回归年是指地球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间隔,年长为365d5h48min46s。
即平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又称为太阳年。
2.地幔答:地幔是莫霍面以下,深度为35~2900km的圈层。
地幔体积占地球的82.36%,质量占67.8%,平均密度3.8~5.69/cm3。
地幔分上下两层,上地幔深35~1000km,主要由橄榄岩质的超基性岩石构成,下地幔深1000~2900km,其下界为以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姓氏命名的古登堡面。
其组成物质除硅酸盐、金属氧化物及硫化物外,显著特点是铁、镍物质大量增加。
地幔的压力和温度都大大高于地壳,上地幔约有212.8×108Pa,温度为400~3000℃;下地幔则有1519.9×106Pa,1850~4400℃。
3.水平构造答:水平构造是指水平岩层虽经垂直运动而未发生褶皱,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者。
在未受切割情况下,同一岩层形成高原面或平原面,受到切割而顶部岩层较坚硬时,则形成桌状台地、平顶山或方山。
软硬岩层相间时形成层状山丘或构造阶地。
我国中新生界红色砂砾岩产状平缓,遭受侵蚀后常形成顶平、坡陡、麓缓形状奇特而多样化的丹霞地貌。
不仅东部地区,中西部也同样发育此类地貌。
4.对流层答: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以空气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特点。
平均高度为11km,在热带地区为15~18km,中纬度10~12km,两极附近为8~9km。
由于此层直接毗连地表,在地表和大气的热交换影响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m下降0.65℃。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答案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答案【篇一:一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土壤】ss=txt>二、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三、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四、土壤类型特征五、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土壤圈是地球表层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相交的界面,并进行着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圈层。
—第一节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一、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
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
—由于人类对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对土壤产生不同的概念。
—二、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占据一定的不变位置,处于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界面上,是地球各圈层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圈层之一,它们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平衡。
—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1 土壤圈与地球生命作用,包括土壤物质循环的能量变化,生物转化,水循环,碳、氮、硫、磷循环及环境效应。
—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三、土壤形态土壤形态是指土壤与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
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孔隙度等。
— (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耕作土壤剖面—耕作层(表土层,a11)属人为表层类,包括灌淤表层,堆垫表层、肥熟表层、水耕表层。
土性疏松、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颜色较暗、肥力水平低。
—犁底层(亚表土层, a12)在耕作层之下,土壤呈层片状结构,紧实,腐殖质含量比上层少。
—心土层(生土层, c1)在犁底层之下,受耕作影响小,淀积作用明显,颜色较浅。
—底土层(死土层, c2)几乎未受耕作影响,根系少,土壤未发育,仍保留母质特征。
—(二)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1、土壤颜色—根据土壤颜色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
—土壤颜色是土壤分类的和命名的重要的依据之一—如用颜色命名的红壤,黄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等。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四章
第四章xx和陆地水1、水的作用?1)灌溉2)运输3)医疗4)工业中广泛用于能量转化和力的传递介质,例如热电厂、水压机和各种冷却装置。
5)其中含有大量动植物,可提取重要的矿物和元素2、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除了存在于各种矿物质中的化合水、结合水以及岩石圈深部封存的水分外,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大气水分和冰雪共同构成地球的水圈。
3、地球上的水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通过运动和相变从一个地圈转向另一个地圈,或从一种空间转向另一种空间,这种现象称为水循环。
4、全球水量平衡特点?全球降水量等于全球蒸发量;大洋年降水量加入海径流量等于大洋年蒸发量1)海陆降水量之和等于海陆蒸发量之和,说明全球水量保持平衡,基本上长期不变2)海洋蒸发量提供了海洋降水量的85%和陆地降水量的89%,海洋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3)陆地降水量中只有11%来自于陆地蒸发,说明大陆气团对陆地降水的作用远不及海洋气团的作用。
4)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海洋和陆地最后通过径流达到平衡5、洋的主体指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较少受大陆影响,具有独立的洋流系统和潮汐系统,物理和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的水域。
6、大洋的边缘因为接近或伸入陆地而或多或少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部分称为海。
内海(地中海),四周几乎完全被陆地包围,只有一个或多个海峡与洋或临海相通。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或临海相分割,但直接受外海洋流或潮汐的影响。
外海,位于大陆边缘,但与洋有广阔联系的海。
7、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质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
氯离子大约在海水的溶解固体中占55%,每千克海水中所含氯的克数,称海水的氯度。
8、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
地球中心所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是这两种引力的平均值,而地球上任何地点所受到的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同这一平均值比较,大小有差别,方向也不同。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令狐采学创作第一章地球1. 令狐采学2.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 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3.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4.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 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10千米。
5. 行星的运动特征。
P6答:(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6.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
P15-16答: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云语地球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九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
P6答:(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
P15-16 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P21-24答:地球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外部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外部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① 大气圈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文特点 、地貌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类型。
② 水圈参与和改变地球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③ 生物圈改变大气和地壳的物质成分;参与岩石的破坏和建设作用;④ 参加土壤的形成发育。
推动地球和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8.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P27①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太阳辐射)②.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
(相态)③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地貌)④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能量流动)⑤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异质性)⑥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人类场所)第二章地壳1.矿物、岩石的概念。
P30-31答: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岩石是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
2.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简述其特点。
P30-31答:主要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①石英:发育单晶并形成晶簇,或致密块状、粒状集合体,无解理、晶面具有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为油脂光泽,质纯者为水晶,无色透明;②长石:单晶体呈板状,白色或灰白色,玻璃光泽,硬度2为6.0~6.5,有两组近似的正交完全解理;③云母:一般呈片状或磷片状,玻璃及珍珠光泽,透明或半透明,硬度2-3,一组完全解理,薄片有弹性;④普通角闪石:近菱形的六边形长柱状晶体,绿黑或黑色,玻璃光泽,近不透明,硬度5-6。
为中性岩、酸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⑤普通辉石:近方形的八边形短柱状晶体,绿黑或黑色,玻璃光泽,近不透明,硬度5-6。
为基性岩及超基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⑥橄榄石:橄榄绿色,晶体扁柱状,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 6.5-7,贝壳状断口,性脆。
为基性岩及超基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
3.根据岩石成因,岩石可分为哪三大类?简述其概念,特征及演化过程。
P31-36答:(1)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概念: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沉积岩: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变质岩: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3)特征:A.岩浆岩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以及部分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挥发性物质(如H2O、CO2、H2S等);有多种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有一定的产状;B.沉积岩富含次生矿物、有机物质、存在化石;产状为层状产出;沉积岩具有多种构造,其中最突出的是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C. 变质岩化学成分主要由SiO2Al2O3、Fe2O3、FeO、MnO等氧化物组成,化学成分变化范围往往较大;岩石重结晶明显;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别是在一定压力下矿物重结晶形成的片理构造;(4)演化过程:岩浆岩:来自上地幔的熔融状物质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冷凝形成侵入岩,喷出地面则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火山岩或喷出岩;沉积岩: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任何先成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而成沉积岩;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4.简述岩浆岩的类型,其代表性岩石是什么?P31答:1)超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45%,含铁镁较多,含钾钠甚少。
主要由橄榄石、辉石组成。
如橄榄岩、辉岩。
2)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45—52%,主要由辉石、钙斜长石和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组成。
如辉长岩、玄武岩。
3)中性岩:二氧化硅含量52—65%,主要由角闪石、长石和少量石英、辉石、黑云母等组成。
如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和粗面岩。
4)酸性岩二氧化硅含量>65%,含钾和钠较多,铁镁较少,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
如花岗岩、流纹岩。
5.沉积岩的成因类型有哪些?简述其指示意义。
P34答: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是介于火山岩与普通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岩类;正常碎屑岩是母岩风化碎屑经搬运再堆积后经胶结形成的;(烁岩,沙岩,粉沙)粘土岩:由大量粘土矿物和其他细微物质组成;泥状结构,是介于碎屑岩与生物化学岩之间的过渡类型;(页岩,泥岩,粘土)生物化学沉积岩:主要见于海像或陆像沉积物,成分较为单一。
(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6.简述变质作用的类型。
常见的变质岩有哪些?P35-36答:动力(碎裂)变质作用;角砾岩、碎裂岩、穈棱岩、接触(热力)变质作用:斑点板岩、角岩、大理岩、石英岩接触交代(热液)变质作用:矽卡岩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麻粒岩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混合花岗岩7.什么是岩石层产状的三要素?P40答:岩石层产状的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8.什么是地壳运动?新构造运动?地壳运动的特征有哪些?答:地壳运动:地球内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它使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使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在地貌的表现就是构造地貌)新构造运动:发生在晚第三纪(N)和第四纪(Q)的构造运动。
主要研究地貌的变化。
特征:1)、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2)、具有方向性;3)、具有非均速性;4)、具有不同的幅度和规模9.褶皱、断层的要素有哪些?P39-44答:1)褶皱:翼、轴面、核、枢纽、倾状、2)断层: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断距10.举例说明什么是构造地貌。
答:受地质构造控制并能反映构造特点的地貌。
如平原(高原):桌状台地:平顶山(方山):构造阶地:丹霞地貌11.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几种类型?并说明其意义。
P38①整合:指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相互平行,地层时代也是连续的。
②假整合(平行不整合):两套地层的产状平行,而地层的时代不连续,即其间有地层缺失。
③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两套地层的产状既不平行,时代也不连续,其间亦有地层缺失。
12.举例说明火山喷发的类型。
简述其特点。
P50答:(1)裂隙式喷发:多见于大洋中脊的裂谷中,常可造成海底扩张,陆地上如冰岛拉基火山。
(2)中心式或管状喷发:A.夏威夷型或宁静式:没有猛烈的火山碎屑物喷发,只有流动性的大量熔岩溢出B.培雷型或爆炸型:喷发时产生非常猛烈的爆炸现象C.中间型:特点介于前两者之间,依喷发力递增次序再可分为:斯特朗博利型、武尔卡型、维苏威型。
13.简述火山地貌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P51答:(1)灰渣火山堆:火山碎屑在喷口周围堆积而成;(2)富硅质熔岩穹丘:流动性小、富含硅质的熔岩形成穹丘;(3)基性熔岩盾:流动性大的基性熔岩流反复喷出堆积而成的盾状体;(4)次生火山堆:古火山堆再喷发是锥顶破坏或扩大成环形凹地;(5)复合火山堆:多次喷发的火山碎屑和熔岩呈层状混合堆成的火山堆或巨大火山堆上生长许多小火山堆;(6)破火山口:爆炸式喷发的火山堆积物很少却形成和大的爆破口;(7)火山塞:堵塞在火山喷管中的大块凝固熔岩在火山堆被剥蚀后露出地表;(8)火山口湖:火山口积水可形成湖泊。
15.简述地震的分布范围。
P50-51答: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活动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以浅源地震为主,多位于大陆部分,分布范围较宽)、大洋中脊带(浅源地震,多为小震,较大的地震多分布于转换断层处)、东非裂谷带:第三章大气与气候1、大气的主要成分有那些?P59答:干洁空气【氮(N2)、氧(O2)、氩(Ar)、二氧化碳(CO2)、O3)】,水汽,固、液体杂质(悬浮颗粒)、2、简述大气的垂直分层概况?P63-65答:大气的分层据气温和气流运动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外层)①对流层,特征:(1)厚度时空分布:夏季>冬季;低纬度到高纬度厚度减小。
(2)在一般情况下,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3)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②平流层,对流层顶以上到50—55公里范围。
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