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知识:
1.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生注意点:
1.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态农业的科学原理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基本特性
基本特征表现
遗传和变异子代与双亲相似,又不完全一样。
生长发育能生长,从幼体发育成成体。
应激性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繁殖能繁育后代。
4、蕨类植物常常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植株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没有花和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苔藓植物生活在比蕨类植物更阴湿的地方,它们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根,也没有花和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藻类植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它们没有根、茎、叶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大多通过细胞分裂或用孢子进行繁殖。
细菌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它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真菌的菌体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的菌丝组成,是一类较低等的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根、茎、叶的分化,无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养料,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7、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形态结构的生物体。
脊椎动物中五大类群动物之间的比较:
类群生活
环境
结构
体温
常见动物皮肤及
其附属
物
附肢呼吸器
官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
有鳞片鳍鳃变温
鲫鱼、草鱼等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
中,成体生活在
潮湿的地方
皮肤裸
露,无
鳞片
四肢
幼体用
鳃呼吸,
成体用
肺呼吸,
兼用皮
变温
青蛙、蟾蜍、大
鲵、蝾螈等
课堂重点注意点
肤呼吸
爬行类真正的陆生动物有角质
鳞片一般有四
肢肺变温
龟、蛇、鳄、蜥
蜴等
鸟类陆地上生活,适
于飞行有羽毛前肢变
成翼
肺较发
达与气
囊相通,
可进行
双重呼
吸
恒温家鸽等
哺乳类分布最广,最高
等的动物体表有
毛
四肢肺发达恒温牛、羊、兔等
无脊椎动物又分为原生动物(只有一个细胞组成;草履虫)、腔肠动物(水螅、海葵、海蜇、珊瑚)、扁形动物(背腹扁平,左右对称;血吸虫、猪肉绦虫、涡虫)、线形动物(绝大多数是寄生生物;蛔虫、钩虫、丝虫)、环节动物(身体圆柱,由许多体节联合而成,消化道和神经系统贯穿所有体节;蚯蚓、水蛭)、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数有石灰壳;河蚌、无贼)、节肢动物(身体外部分节;蜈蚣、蜘蛛)和棘皮动物(都生活在海里,表面有棘;海胆、海星、海百合)等。
四、生物的分类
1、生物分类是对生物物种的分门别类。
2、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物体(病毒无细胞结构,但依靠细胞来繁殖)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单位。
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使自己的细胞数目增多,身体长大,才能繁殖后代。细胞分裂对生物体的个体维持与种族延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细胞的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稳定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使细胞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形成不同的器官、系统来使身体的不同部位具有各自特定的功能。
2、植物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疏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
4、动物组织有
上皮组织,作用保护、吸收、排泄和分泌,
肌肉组织,作用肌肉细胞组成,能收缩和舒张,
结缔组织,作用输送气体和养料,
神经组织,作用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5、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6、器官是由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系统是共同完成某种连续的基本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的集合体。
6、植物器官包括根、茎、叶和花、果实、种子。
7、人体八大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解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完成人体的全部生命活动。
3、细胞结构: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壁。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①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由核膜包围,功能与遗传密切相关,
②细胞质的功能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交换,
③细胞膜的功能保护作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④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特有的结构,功能保护和支持细胞。
⑤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叶绿体的功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内有细胞液。
1、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收放。
(1)低倍镜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且标本应透明)
(2)高倍镜使用:
先使用低倍镜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较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
2、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
体的长或宽。
(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4)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
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
(5)物镜和目镜的判断方法: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
(6)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
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
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
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
(7)显微镜的有关性能参数。最重要的性能参数是分辨率,而不是放大倍数。
3、高倍镜的使用时注意
(1)低倍镜使用过程中,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侧视镜筒,防止镜头撞到玻片。
(2)低倍镜找到物像后,换上高倍镜时,观察过程中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1.下面生物个体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杜鹃
B.烟草花叶病毒
C.放线菌
D.向日葵
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点不
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点仍存在,那么污点在
A.玻片上
B.物镜上
C.目镜上
D.反光镜上
3.上完“显微镜的使用”这节课后,学生讨论时提出了以下8个问题,你认为其中
哪些是正确的?
①先将做好的装片安放在载物台后,再进行对光②镜筒下降时,眼睛必须注视目镜
③视野太暗时,首先考虑的是换用较大的光圈④观察较透明的装片时,要用较强的光线
⑤当视野中出现图像时,要进一步用细准焦螺旋把物像调得更清楚⑥高倍物镜比低倍物镜长
A.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③⑤⑥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A.4倍 B.16倍 C.100倍 D.400倍
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长。
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
A.目镜、物镜 B.物镜、目镜 C.均为物镜 D.均为目镜
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