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知识点总结
社会政策知识点总结一、社会政策的含义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政府机构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社会利益,通过法律、法规、规章等形式制定的关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社会服务等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的总和。
它是国家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和改善人民生活,制定的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是国家为了实现公平、公正社会目的的一种手段。
二、社会政策的特点1. 社会政策的普遍性社会政策是政府制定的,所以它具有普遍性,即适用于整个社会。
它的范围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个特殊的领域或者一部分人群,而是全面地适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
无论是贫富差距、教育水平、卫生保健等等,社会政策都会涉及到。
2. 社会政策的长期性社会政策是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政策。
它需要长期的实施和落实,才能实现对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
因此,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一种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态度。
3. 社会政策的全面性社会政策不仅仅是关于某一特定领域的政策,而是关于着社会的各种方面,从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
因此,社会政策需要具有全面性,以实现全面的公平和公正。
4. 社会政策的目的性社会政策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等社会目标而制定的,它关注的是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人民的共同利益。
因此,社会政策具有一种明确的目的性,即要达到明确的预定目标。
三、社会政策的内容1. 就业政策就业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就业创造而制定的政策。
它包括了促进经济增长、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创业扶持、提供职业培训等一系列措施。
2.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受教育权利,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政策。
它包括了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资源分配、学校管理等一系列措施。
3. 医疗保障政策医疗保障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全民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卫生事业发展而制定的政策。
它包括了医疗资源的调配、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健康教育普及等一系列措施。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社会政策概论l● 考察题型:一、填空二、不定项选择三、名词解释四、论述题(展开、深?入)l● 复习要点:一、社会政策1、社会政策的概念:政府,政党或其它社会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尤其是在社会福利事业?方?面的政策。
2、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1)综合性:是以多学科的知识为基础的。
(2)应?用性:注重学科的实务应?用和操作。
(3)价值关联性:和价值密切相关,是?一个隐含价值的过程。
3、社会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社会政策实践4、社会政策的范围(主要领域):(1)社会保障政策。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5、社会政策的四?大要素:(1)社会政策的主体:① 含义:指的是发起或参与这?一?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当代社会政策中,主体?一般包括政府和其他各种组织。
② 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A.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
B.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
C.资源提供者。
D.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③ 社会服务领域中的组织体系:A.政府组织。
B.?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C.志愿者组织。
D.就业组织(雇主)。
E.互动组织。
F.初级群体。
G.商业性服务机构。
④ 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A.组织者:a.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承担?首要责任。
b.负责把握社会需求状况。
c.制定社会政策法规体系和?行动规划。
d.规范社会各类组织和个?人在政策?行动中的责任。
e.协调各类组织。
f.组织政策?方案的实施等。
B.资源提供者:a.只有政府有能?力、有效地调动庞?大的公共资源。
b.政府调动的最基本?方式----制定法律,依托公共?行政体系,通过税收和公共财政等;同时,政府还负责监督各类组织依法承担其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应负的财政责任,以及通过各种政策优惠和宣传?鼓动等?方式?鼓励各类组织的资源?支持。
社会政策的研究内容
社会政策的研究内容社会政策是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学科,旨在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来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研究内容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社会政策研究内容。
1.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政策是社会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注社会如何提供保障和支持给弱势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
例如,研究福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福利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以及福利改革等。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项目、贫困救助、医疗保健和养老保险等都是社会福利研究的重点。
2. 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是社会政策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关注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差距,并寻找缩小这些差距的方式和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收入分配不平等、社会流动性、贫富差距、教育机会不平等等。
3.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关注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分配、教育改革、教育机会的公平性等。
研究内容包括教育质量评估、教育机会平等研究、职业教育等。
4. 城市发展和住房政策: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城市发展和住房政策成为社会政策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社区建设,以及住房政策、住房保障等。
5. 就业与劳动政策:就业问题是社会政策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研究内容包括劳动市场的状况与发展、劳动力供需匹配、就业歧视与公平等。
同时也研究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转移、劳动关系等劳动政策。
6. 健康和医疗政策:健康和医疗政策是社会政策的重要领域之一。
研究内容包括医疗资源配置、远程医疗、职业病防治等,也包括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残疾人服务等。
7. 儿童保护和家庭政策:儿童保护和家庭政策是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儿童权益保护、儿童福利与关爱、家庭政策、家庭暴力防治等。
8. 生育与老龄化政策: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研究生育与老龄化政策成为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出生率、人口结构、养老保障、长期护理等。
以上仅是社会政策研究的一部分内容,社会政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社会政策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实施,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利的政策。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和政策调整四个环节。
首先,政策制定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第一步。
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政府建立政策制定机构,进行有关问题的研究和调查,搜集数据,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
政策制定机构还需要制定制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并组织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方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参与,形成政策草案。
政府还需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因素。
其次,政策实施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核心环节。
政策实施需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执行。
政府需要在政策实施中确定行动计划,制定具体的标准和指导方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政府还需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政策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政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预期结果的达成。
第三,政策评估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
政策评估是指通过收集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评估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影响。
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机构,组织专家和研究者进行政策评估工作。
通过政策评估,政府可以了解政策实施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
政策评估还可以提供依据,为政策的调整和改进提供决策支持。
最后,政策调整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反馈环节。
通过政策评估,政府可以了解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并及时进行政策的调整和改进。
政策调整需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策的修订和完善。
政府还需积极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协商,形成共识,确保政策调整的顺利实施。
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
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
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旨在提供经济和社会保障,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2. 教育政策:确保全民受教育并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和覆盖范围,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
3. 就业政策:通过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平等和提供就业培训等措施,实现全面就业和劳动者权益保护。
4. 医疗卫生政策: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建设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发展医疗保健人才,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分配。
5. 住房政策:提供安全、卫生、适宜的住房条件,改善居住环境,解决住房困难,确保人民的基本居住权。
6. 福利政策:提供社会救助和福利,帮助贫困人口、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7. 犯罪和安全政策: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行为,确保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8. 儿童保护政策: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提供儿童福利和教育保障,防止和打击儿童虐待、性侵等问题。
9. 社会关怀政策: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心理支持、社会关怀和服务,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和谐发展。
10. 退休制度政策:建立和完善退休制度,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提供养老金和其他福利。
以上只是社会政策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地区和时期的需求和发展情况而有所变化。
发展型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发展型社会政策名词解释一、什么是发展型社会政策?发展型社会政策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的一种政策取向。
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经济和社会支持,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并改善公民的生活质量。
发展型社会政策强调政府的积极作用,通过提供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和福利等服务,来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
发展型社会政策旨在消除社会不平等、贫困和社会排斥现象,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特点1.社会公平:发展型社会政策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通过提供基本服务和资源,消除贫困和不平等。
这包括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公平的就业机会、适当的医疗保健等。
2.经济发展:发展型社会政策认识到经济发展是减少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
它鼓励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为公民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3.公民参与:发展型社会政策鼓励公民参与决策过程。
它强调透明度、问责制和公民的权利,确保政策能够真正反映公民的需求和利益。
4.社会保障:发展型社会政策提供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民在面对风险和困难时的最低生活保障。
这包括失业救济、养老金、医疗保险和社会援助等。
5.可持续发展:发展型社会政策强调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和谐。
它倡导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确保未来世代的福祉。
三、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发展型社会政策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点重要性的体现:1.解决社会不平等:发展型社会政策能够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推动经济增长:发展型社会政策鼓励经济发展和创新,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3.增强社会凝聚力:发展型社会政策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公民对社会的认同和参与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促进全面发展:发展型社会政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教育、医疗等基本服务,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5.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型社会政策重视可持续发展,鼓励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为未来世代留下可持续的发展基础。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政策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政策
1、性别平等:性别平等的社会政策旨在平衡男女之间的竞争机会。
可以包括各种法律、政策和规定,倡导每个人都可以受到平等的待遇,不受性别或性取向的歧视。
2、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社会政策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全面的教育,而不受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这包括提供更多的基础教育资源和
机会,保障特定群体的权利,并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社区发展:社区发展的社会政策是致力于改善本地运营,提高服务
水平,改善居民条件,促进社区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居民收入。
4、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社会政策旨在保护贫困人口和长期失业人口,支持受苦青年、残疾人士和其他特殊群体。
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救济
金和特别补助来弥补收入缺口。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济贫的法律——《伊丽莎白济贫法》。
作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它不仅是这一法律制度的发端,而且为这一法律制度的发展确定了基本原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
原因:战争和自然灾害导致大量的弱势群体出现,传统的教会和私人救助难以应付所需。
办法:以国家行政命令、社会政策、地方财力和征集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组织和提供不同类型的福利服务来满足贫困者的需要。
精英主义模式: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决定了公共政策,然后由政府官员和机构加以实施。
理性决策模式:人们在决策时遵循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谋求最大效益。
作为决策主体,始终坚持理性化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成分。
渐近决策模式:批判理性决策模型在若干个相差不大的方案中,比较得失后选取其中较好的方案。
被选中的方案只是对现实中的执行方案作了微小的调节。
41张民主型决策指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人民群众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起到实质性的影响。
集中型决策指制定公共政策的权力被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广大的人民群众或者难以有效参与,或者虽然参与,但对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不大。
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政府失效: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
1. 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具有明确的具体内容;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2. 社会政策的实质: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3.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的区别:1.绝大部分的社会政策一般都是由政府行政机构或其委托的机构来组织实施,因此社会行政系统可看成是社会政策的执行系统。
2.政府行政机构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常常起到关键作用。
4.我国社会政策转型期的特点:1.更加注重社会分工,政策目标从“少数人先富起来”转变为全社会“共同富裕”,强调共同建设,共同享有;2.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政策主体从注重经济发展的GDP提高转变为重视经济协调发展,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3.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城乡政策从“重城轻乡”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三农问题”从“基础地位”到“首要位置”,再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4.更加重视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福利水成为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6. 社会需要的内容和层次:1.社会的整合:指一个社会的各个部分之间保持联结的状态。
(最低层次的需要)2.维持一定的秩序:有序的社会是人们在行动上具有一致性的社会。
3.社会稳定及和谐:4.社会需要: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7. 社会问题的特点:1.客观性:社会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它独立于人们的意志之外,其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可以减轻社会问题的危害程度,却不能彻底地解决社会问题。
2.主观性: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界定具有主观性。
3.社会性:表现在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内容和形式、后果、责任和解决的方法与过程具有社会性。
4.过程性: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上会存在特定的社会问题。
5.普遍性、持久性、群体性、变异性、周期性。
8. 当代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社会不平等问题;贫困问题;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环境、资源与生态恶化问题;犯罪与其他越轨行为问题;社会歧视问题;健康与疾病问题;居住环境问题;其他各种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内容及实施
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内容及实施社会政策是国家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增强社会和谐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
它涉及到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诸多领域,旨在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下面将详细论述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并举例说明。
一、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1. 保障基本权益:社会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包括教育权、就业权、医疗保健权、住房权等。
通过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2. 促进社会公平:社会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公平和减少社会不平等,通过调节和改善资源分配,提高弱势群体的福利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平等机会的实现。
3. 增进社会和谐:社会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增进社会和谐。
通过促进社会各阶层的互动与融合,减少社会冲突和矛盾的发生,构建稳定、和睦的社会环境,使得国家和人民共同繁荣。
4. 促进可持续发展:社会政策的目标还包括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保障后代子孙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二、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1. 教育政策:教育是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推动教育的普及和素质的提高。
例如,提供免费义务教育、资助贫困学生、改善教育设施等政策措施。
2. 就业政策:就业政策是社会政策的关键内容之一。
政府通过鼓励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制定劳动法规、提供职业培训等措施来促进就业。
例如,提供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
3. 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是社会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政府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
例如,提供社会救助、医疗保险、养老金发放等政策。
4. 医疗卫生政策:医疗卫生是社会政策的重要部分。
政府通过医疗卫生政策,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平等性,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例如,推行全民健康保险、建设健康城市、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等政策。
社会政策
名词解释: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行政:政府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计划:实质是国家对经济与社会的宏观干预。
公共政策:政府或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社会福利: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过程:是指社会政策从制定形成到实施实现的过程,它是各方行动者围绕着政策规定的确立和实施而展开的互动过程。
社会政策基本要素:社会政策主体、对象、文本、资源、运行。
社会政策主体:行动的发起者、参与者服务的提供者社会政策对象:政策所指向的人群,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社会政策文本: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关于政策的明确而系统的记载和呈现。
是政策实施的基本依据。
社会政策资源: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人、财、物、组织)社会政策运行: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广义: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
狭义:社会服务传递机制。
指政府的社会政策资金如何转化为一定的服务方式而传递到受益者。
包括服务传递过程中的组织安排、资金运行方式、资金使用和服务活动中的各种规范等方面。
筹集基本资源、组织政策实施、建立支持体系、传递社会福利。
社会政策功能:满足人的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人的需要: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每个人都必须得到满足的需要。
社会问题:社会病态论:违背社会道德的现象。
生物社会论:生理因素造成。
社会解组论:社会变迁导致的社会失控。
文化失调论:由文化变化速度不同导致的混乱。
越轨论:社会期待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
冲突理论:价值矛盾和冲突造成的社会后果。
人格论和心理失调论:人格或心理失调的外在表现。
社会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社会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一、政策制定的三个阶段
政策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政策制定前期、政
策制定中期、政策制定后期。
政策制定前期是调查研究阶段,政策制
定中期是政策分析阶段,政策制定后期是政策实施和监督阶段。
这三
个阶段相互联系,构成政策制定过程的完整流程。
二、影响政策制定的因素
影响政策制定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状况、政治环境、文化
传统、国际因素等。
政策制定者需要全面了解这些因素,做出合理的
政策安排。
三、决策参与者和决策过程
政策制定需要各方面的参与,有政府部门、学者、专家、民间组织、
企业等等。
他们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会进行广泛的讨论、分析和协商,共同决定政策内容和实施方案。
四、政策制定的目标和手段
政策制定的目标、手段和效果是政策制定过程的核心。
政策制定的目
标需要具有明确的时效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而实现这些目标,则需
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比如政策配套、政策衔接、政策协同等。
五、社会政策的实施和监督
社会政策的实施和监督是政策制定的最后一个阶段。
政策实施需要各个部门、机构和个人共同配合,确保政策落地。
而政策监督则需要引入一系列的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综上所述,社会政策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过程。
政策制定者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制定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带来更大的贡献。
社会政策建议书
社会政策建议书一、引言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社会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以提供全面、公正、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和福利。
本建议书旨在提出一些社会政策的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
二、教育政策建议1. 提高教育质量针对当前教育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推动教育科技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2. 扩大教育机会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扩大教育机会,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补助金,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平等的教育。
三、就业政策建议1. 促进就业创业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业培训和创业资金,鼓励创业者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增长。
2. 推动产业升级为了提高就业机会,建议政府加大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社会保障政策建议1.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解决社会保障不完善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2. 加强社会救助为了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社会救助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救助金和救助物资,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五、环境保护政策建议1. 推动绿色发展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2. 加强环境监管为了保护环境,建议政府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环境法规的执行。
六、社会福利政策建议1. 加强养老服务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1.政策(P5):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公共政策(P6):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3.社会政策(P12):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4.社会保护(P17):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5.利益综合性原则(P9):指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要最大限度的考虑到各个群体和各类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在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中达成一种相对的平衡,以使公共政策最大限度的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6.社会福利(P15):指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7.社会需要(P69):也可以表述为“社会的需要”,是指社会整体的需要,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8.社会问题(P71):指众多的个人或社会整体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对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一种社会状况,而社会政策就是试图用集体的行动去改变这种状况。
9.公民社会(P213):又称市民社会,指在社会中一些独立于国家权力体系之外的社会性组织的综合。
10.公民参与(P216):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社会政策行动之中。
11.初次分配(p196):初次分配是指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其主要特点是按照人们对生产过程做出的贡献而进行的分配。
12.民间组织(P82):就是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企业性组织的总称。
13.利益集团(P219):是指社会中据有某种共同特点因此而据有共同利益的人所构成的集团。
14.政府社会支出(P101):是政府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所作出的财政投入量的总和,也是指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用做实施社会政策的部分。
社会政策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其基本特点是:1)公共性。
公共政策是面对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的政策,而不是处理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内部事务。
2)权威性。
公共政策要由具有公共权威的组织来制定。
3)价值性。
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做出判断,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决定公共政策的走向。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公共政策的目标具有社会一致性的一面,公共政策的走向往往与某些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2.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各国政府比较重要的政策类别主要有国防政策、外交政策、经济政策、环境政策等几大类。
3.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实质社会政策:首先,从概念上看,它不是指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所有领域,而是指其中某些特定的领域;其次,从政府公共政策实施的角度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和实施社会管理的政策体系;最后,从运行原则上看,社会政策属于福利性原则的领域。
根据以上分析,将社会政策定义为,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医疗政策、公共住房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社会福利政策、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1.1601 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及其影响内容: 1)要求全国普遍设立收容贫民的济贫院,强调对贫民实施救济是每个济贫区的责任,并通过委任贫民救济官的方式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地方救济行政体系;2)建立征税机构以满足济贫资金筹集所需,并确认了从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方式;3)对有劳动能力的强健贫民通过提供劳动场所的方式促其自立;4)对失依儿童,以及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抚养。
社会政策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社会政策的定义及其重要性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有关社会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正、社会福利和社会发展。
社会政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改善社会福利和促进社会公正方面,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繁荣和保障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社会政策的定义展开阐述,并探讨其重要性。
一、社会政策的定义社会政策是国家或政府基于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福利和保障基本人权的目的制定和实施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社会政策关乎社会问题的根源,如教育、医疗、失业、养老等。
它以提供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改善社会福利为核心,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增进人民福祉。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立足于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社会政策应当追求社会公正与平等。
其次,社会政策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融合与发展。
此外,社会政策的制定必须立足于科学的社会调查和分析,借鉴国际经验和最佳实践,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社会政策的重要性1. 促进社会公正与平等:社会政策通过制定公正的分配机制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社会政策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权利,消除社会经济差距,提高社会居民的生活水平。
2. 保障社会福利与安全:社会政策通过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健康、教育、就业、养老等服务,帮助人民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增加民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3. 推动经济繁荣与发展:社会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鼓励人们参与经济活动,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就业扶持等政策,社会政策能够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整体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的发展繁荣。
4. 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政策能够提供公共秩序和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消除社会隔阂,社会政策能够减少社会冲突和不平等现象,增进社会的和谐与凝聚力。
第三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公共服务这个词频繁地被提起,是在公共行政向着公共管 理发展之后。20世纪60年代,管理理论引入行政学,将 原本只重视静态的政治体系和制度研究导向动态的社会焦 点问题,引发了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变革。新公共行政对于 公共含义的认定从政府的官僚制度及政府机构发展为注重 公共利益即政府与公司、与社会其他组织之间的政治关系, 以及注重组织工作环境对于公共组织的影响力,对政府的 研究开始被引向政府的政策目标的选择和各项服务运作本 身和方法、效率的层面。此时,行政的含义宽泛化了,被 理解为一个包括各层级的广义政府、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种 企事业等公用事业部门,甚至还包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兴 办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20世纪70年代中期,系统论和方法论在公共行政领域内 的应用和发展,将新公共行政的学说导向公共管理。其目 标重在通过合法、规范、民主、进取,具有创造性、有效 的公共管理方式、方法的选择,执行或实施国家政策,为 公众提供广泛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此间,公共服务成为 政府为公众提供的一切公共事物的代名词。将政府的基本 职责定位于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替代公共行政的核心所 在,它导致在西方国家出现声势浩大的重塑政府运动。
3.施工阶段 筹融资问题解决之后,历史文化社区的建设进入了施工 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成为中心环节,如何保障施工 的进度和质量呢? 在签约之后,工程承包商成为公共服务工程的生产方。 街道办事处为保障社区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推出了发 动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参与式监督制度,形成了三方— —提供方、生产方和委托方相协同的合作机制。他们的 做法,一是以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要求为工作标准, 由街道办事处定期向社区代表、社区单位定期汇报社区 建设情况并征求意见;二是办事处每周五召开社区建设 调度会,各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主任参加,汇报工作, 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了社区建设的质量与进度;三 是在工程建设中,加强了对工程承包商的工程审计,要 求承包商在施工前出预算,竣工后出决算,接受专业审 计单位的审计,以审计后的结果为结算标准,从而确保 了资金安全使用和提高使用效率。专业审计单位成为该 项公共服务工程中的又一个生产方式。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福祉为目标的职业。
它通过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受到社会问题困扰的个人和群体实现自我发展和融入社会。
而社会政策则是制定和实施社会改革、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政府行为。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密切相关,二者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社会工作对社会政策的影响社会工作通过提供个人和家庭支持、庇护所、医疗服务等直接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
通过实地调研和对受助者的需求评估,社会工作者深入了解社会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和改善社会政策提供了实践经验和专业建议。
例如,在家庭暴力问题上,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受害者的接触和服务,了解到该问题在社会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这一实践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数据和信息,促使政府加大打击家庭暴力行为的力度,并制定相应的法规。
社会工作通过提供专业的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社交问题。
通过与咨询对象建立信任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获取个体反馈的真实情况,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和依据。
二、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和经济支持。
社会政策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的范围、目标和行为方式。
例如,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政府为了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福利,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社会政策。
这些政策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和更多的资源,使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群体。
社会政策的变革也推动了社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政府对特定社会问题的重视,引导了社会工作专业领域的不断扩展,如儿童福利、残疾人服务等。
社会工作者通过学习和适应新的政策和法规,提供更专业、高效的服务。
三、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互动关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社会工作是社会政策的执行者,通过实践推动社会政策的落地和实施。
社会政策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法律和资源的支持,促进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同时,社会工作通过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向政府和决策者提供对社会政策的建议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社会政策: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2、当代各国社会政策有哪些主要的内容?(1)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3)公共教育政策,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
(4)劳动就业政策,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5)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6)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7)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3、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护概念的异同?(1)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同:行动领域是一致的,政府或其他非营利性机构在公共资金或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提供非商业化的物质和服务帮助。
异:首先,表达问题的角度不同,社会福利概念侧重反映既有的社会福利制度及与其相关的实践操作模式,而社会政策概念则主要反映政府或其他组织在社会福利方面所采取的各种干预行动;其次,在不同的国家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外延也并不相同,一些国家在使用社会政策概念时采用其广义,包含了比较宽泛的内容,而使用社会福利概念时相对比较狭窄,因此导致二者的外延出现一定的差异。
(2)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是两个既相互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在社会保护概念被提出的最初阶段,其含义主要指向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并主要着眼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权利保护,从实践上看只是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与社会政策概念较明显。
后来,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社会保护的的概念也有了很大的扩展,从外延上看,社会保护已从传统的社会保障领域扩展到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等各方面,因此社会保护与社会政策在内涵和外延上越来越接近。
4、简述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在社会政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西方社会政策实践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601年的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
在此之前,中世纪的欧洲社会问题不断,弱势全体剧增。
需要帮助的人越来越多,而教会和私人救助的方法越来越难以应付需要。
为解决这个社会问题,英国从14世纪到19世纪通过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济贫法,首次以国家行政命令、社会政策、地方财力和收集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组织和提供不同类型的福利服务来满足贫困者的需要。
其中以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对后来社会福利发展的影响最大。
该法规定教区应负责供养供养区内得不到亲属供养的无依贫民。
该法在施行救济的过程中建议应对不同类型的贫民采取不同的救济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体力健全的贫民需要送入劳动工场,对不能工作的贫民送入救济院或者施以院外救济,为失依儿童安排学徒训练机会。
虽然这部法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无论如何,这项济贫法奠定了300年来英国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并为其他国家所效仿。
虽然这项济贫法在后来的执行过程中经过多次修订,但其基本原则和内容变化并不大,甚至1834年的《新济贫法》也仍然沿袭1601年老济贫法的这种济贫原则。
5、简述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20世纪初,英国人民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失业者及其家属急切的需要救助。
1834年《新济贫法》已无法应付成千累万失业家庭的需要,英国政府于1911年通过了“国民保险”法案,试图用社会保险的方法来解决失业等社会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为后来的《贝弗里奇报告》和福利国家铺平了带路。
(2)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了人们对英国社会服务的重新思考和重新组织。
此外,战争期间工人阶级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因而政府制定社会政策时也不得不考虑到工人这个强大集团的利益。
(3)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也对欧美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关键性的经济学理论支持。
6、蒂特马斯社会政策研究取向及其长处和不足是什么?研究取向:费边主义价值观福利观长处:肯定了价值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认为社会政策研究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认为社会科学既不是价值中立的,也不能离开客观事实,因此主张把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建立在事实和可以检验的证据基础之上;社会政策的论题比社会服务广泛得多。
不足:单一价值取向非理论的取向公民权理论:主要代表是英国学者马歇尔。
在他看来,政府的社会福利供给是公民权历史演进的结果,公民身份的发展也要求社会权的扩大,公民社会权的扩大要求国家必须保证人民有权利获得充分的收入、卫生、住房和教育等。
国家必须在法律上建立这些权利,并保证它们实施。
马歇尔的理念强调社会权和司法民权及政治权同样神圣,必须由国家来实施,这位国家介入社会福利奠定了规范性基础。
集体道德责任说:蒂特马斯把强烈的伦理因素注入争论当中,主张社会福利应当是公民的集体道德责任。
国家福利制度是表达公民权利他主义行为最有效的方式,而利用市场则是无效的,而且在道德上也是不相容的。
国家不仅有权威和资源来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它的介入有积极的道德结果。
社会政策服务于基本的道德目的。
8、社会政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什么?(1)社会政策学科的方法论基础。
社会政策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知识体系基础上的社会科学学科,它不但立足于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体系之上的,而且在研究活动中也借鉴这些学科所使用的方法。
(2)社会政策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的方法论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的社会政策研究在方法论上具有一些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社会政策研究包含比较强烈的价值诉求,强调价值在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过程中的重要性。
9、什么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社会需要和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个人需要:人类个体在其生活中具有的各种需要。
(2)社会需要:指社会群体的需要,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3)关系:当代社会中,政府通过实施社会政策干预市场经济,用资源再分配的形式,部分地消除了工业化带来的消极后果,以维持社会的整合、秩序、稳定和发展。
尤其是在实行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国家中,社会政策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地说,社会政策满足社会需要方面的有效性表现在:第一,合理的社会政策规划在实施在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基础上,能有效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满足社会的整合需要;第二,社会政策已经成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而有效组成部分,能够规范社会成员的社会行动,从而满足社会的秩序需要;第三,社会政策通过资源的再分配,缩小了不同利益群体和地区之间的不平等,从而有效地消除了社会群体之间的紧张状态,从而满足了社会稳定及和谐的需要;第四,通过规划和落实社会政策,可以有效调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促使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能同时进行,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社会政策在满足社会需要过程中也有局限性,首先,通过社会政策而调节人们的社会关系,总是会影响到原来的利益格局,从而可能引发新的社会冲突;其次,仅靠社会政策往往并不能保证社会成员行动上的一致性,社会秩序的实现还需要其他社会资源其他社会控制制度的配合;再次,在现代高度分工合作、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很容易由个人风险引发社会系统风险,影响社会稳定及和谐;最后,社会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但国家干预市场的过程本身往往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进而产生新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社会政策在满足社会整体需要的过程中有效性和局限性是并存的。
10、社会政策主要有哪些主体单位?它们各自在社会政策行动中扮演何种角色?(1)商业性服务机构: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商业化的服务。
(2)初级群体:以初级关系为纽带,向其成员提供无偿的或互助的服务。
(3)互助组织:成员按照权利-义务对等和互惠互利原则相互帮助,或按照风险分担的原则为其中的困难者提供帮助,属于社会政策行动的的责任者。
(4)就业组织: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以及一些个体雇主,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向其雇员提供各种福利性服务,属于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和资源提供者。
(5)志愿者组织:按照资源风险的原则,向困难者提供无偿服务,属于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6)民间非营利组织:按照非营利的原则建立的组织,其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提供福利性服务,属于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和资源提供者。
(7)政府组织:代表国家向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向困难者提供必要的福利性服务,属于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资源提供者和社会服务提供者。
准市场机制:主要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
基本内容有:(1)在公共部门和福利性项目中引入市场机制(2)改变政府拨款方式(3)增大收益者的选择(4)增加福利使用者的付费(5)加强对服务机构的业绩考核和评估多元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的主体多元化选择型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更倾向于首先要界定社会中或一个群体中哪些人真正具有特殊困难,在此基础上将福利项目集中提供给那些最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普惠型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更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是否每个人都有没满足的需要。
制度模式:是指社会福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强调首先由补救模式:是指首先由其他各种方式去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只有当这些方式都失效的时候,才由政府通过社会福利的方式去解决。
13、当代社会政策体系中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理关系可以概括为分工、合作和监督等方面。
(1)二者首先可以在社会政策体系中形成分工关系。
其分工既可以是纵向分工也可以是横向分工,纵向分工是在社会政策的不同阶段和各种任务之间的分工,横行分工是指在各个社会服务领域之间的分工。
(2)二者可以在社会政策行动上有广泛的合作,共同承担和完成社会服务项目。
从宏观上看,民间组织可以大量地参与政府的社会政策规划,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微观上看,双方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合作举办社会福利项目以发挥双方的优势。
(3)二者之间还应该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社会政策行动的监督机制。
政府可以按照一定的法规对各类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行为加以评估和监督,而民间组织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政府的福利计划及其实施加以监督,从而是双方在社会政策行动中的行为都更加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