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下穿通道矩形顶管施工工法
矩形顶管法施工工艺
![矩形顶管法施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3cab747931b765ce050814bf.png)
(7)顶管法出入口施工
顶管采用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机顶进施工的工艺,即在道路两侧内分别设立顶管工作井及接受井,作为一段顶管的起点和终点,然后借助千斤顶的推力,把工具管(即顶管掘进机)以及紧随其后的若干预制矩形管节从工作井顶出,并穿越土层一直顶进到接收井。
详见图3-1-28。
图3-1-28 顶管施工示意图
顶管节构尺寸:内径5000mmx3300mm,外径6000mmx4300mm。
施工工艺如图3-1-29所示。
特殊施工措施
A初始顶进管节防止后退措施
由于在初始顶进阶段正面水土压力远大于管周围的摩擦阻力,拼装管节时主推千斤顶在缩回前必须对以顶进的部分与井壁进行固定,否则管节后退会导致洞口止水装臵受损,因此在初始几节管节的外侧埋设预埋钢板,在主推千斤顶退回前将管节与井壁相连,直至管外壁磨阻力大于掘进机正面土压力为止。
B顶管轨迹控制措施
初期顶进顶管机头先行入土,应均匀出土,控制好初始偏差,并及时调整后
座千斤顶合力中心来控制初始偏差,确保机头初始状态稳定和轴线顺直。
由于推进距离短,需尽早调整好参数,结合地面沉降数据,调整出土速度,控制好正面土压,确保地面沉降量控制在+10mm~-30mm之间。
C顶管控制地面沉降的预防措施
a同时为保证地面沉降,应严格控制顶进速度,采用间隔施工的方式以缓解浅覆土的影响。
b顶管结束后,为防止隧道上浮,根据顶进情况在隧道内进行一定的加载措施,同时通过注浆孔对管道外壁补浆,选用1:1的水泥浆液,根据不同的水土压力确定注浆压力,加固通道外土体,消除对通道今后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城市地下过街通道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
![城市地下过街通道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24ae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f.png)
城市地下过街通道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前言:城市地下过街通道的建设是为了方便行人和交通工具的通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矩形顶管施工工法成为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这种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相应的工程实例,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工法特点:矩形顶管施工工法是一种适用于大截面地下通道的施工方法,其特点包括: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适应性强、成本较低、适合各种地质条件等。
二、适应范围:矩形顶管施工工法适用于大截面地下过街通道的建设。
无论是较长的路段还是窄小的街道,都能够灵活应用这种工法。
同时,它也适应于不同类型的土层,包括软土、淤泥、砂质土等。
三、工艺原理:矩形顶管施工工法通过推进机械将顶管一环一环地推入地下,然后将砌体放入空心的顶管内,并固定在顶管上。
在推进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管内注浆支护的方法,以确保施工工艺的安全可靠。
四、施工工艺:矩形顶管施工的工艺分为预制及推进两个阶段。
首先,在地面上预制好顶管,并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其质量合格。
然后,利用推进机械将顶管一环一环地推进到地下,同时进行管内注浆支护。
最后,将砌体放入顶管内,并进行固定。
五、劳动组织:矩形顶管施工工法需要有专业的工程人员进行组织和指导。
在劳动组织上,需要合理划分施工区域,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同时,还需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安全生产的管理。
六、机具设备:矩形顶管施工需要使用推进机械、注浆设备、砌体安装设备等。
这些机具设备的选择要在考虑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也要根据具体工程的情况来确定。
七、质量控制:在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对预制的顶管进行质量检验,并进行试验验证其性能。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工艺流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最后,对施工成果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保证项目的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矩形顶管技术方法介绍
![矩形顶管技术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74199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4.png)
矩形顶管技术方法介绍
矩形顶管技术是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的管道施工方法,用于建设地下道路、通道、管线等。
矩形顶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根据工程需要,在地面上开挖一个起点井和终点井。
起点井用于启动顶管机械,终点井用于收集和取出顶管机械。
2. 在起点井中安装顶管机械,顶管机械通常由掌握机械、支撑结构和推进装置组成。
掌握机械负责控制顶管的位置和方向,支撑结构用于保持顶管的稳定,推进装置用于推动顶管向前推进。
3. 顶管机械将顶管迅速推进到地下。
推进过程中,顶管会剥离出地层并将其推到地面上。
这样,顶管就可以在无需挖掘大量土方的情况下沿着地下推进。
4. 当顶管推进到终点井时,顶管机械将被取出。
此时,顶管已经完整地连接起了起点井和终点井,形成了一条连续的管道。
矩形顶管技术的优点主要有:
- 高效快速:顶管施工速度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地下工程。
- 环境友好:采用顶管技术可以减少地表开挖,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适用性广泛:矩形顶管技术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管线布置
要求的地下工程。
- 施工安全:顶管机械可以实现无人操作,减少操作人员的风险。
然而,矩形顶管技术也有一些限制:
- 顶管机械的尺寸受限:由于机械本身的尺寸限制,顶管的直径和长度有一定的限制。
- 地质条件的限制:顶管施工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如存在较大的岩石或泥水地层等情况。
- 工程造价较高:相比传统的开挖施工方法,顶管技术的设备和人工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矩形顶管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环境友好的地下施工方法,但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条件和需求来选择其适用性。
矩形顶管施工方案
![矩形顶管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db81a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d.png)
矩形顶管施工方案1. 引言矩形顶管是一种常用的地下管线施工方式,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地下管线布设难题。
本文将介绍矩形顶管施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2. 矩形顶管施工原理矩形顶管施工原理主要基于开挖、顶管安装和回填三个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2.1 开挖在矩形顶管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地面开挖。
开挖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开挖的尺寸和深度。
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工作面的平整和垂直度,避免对周边环境、设施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2.2 顶管安装开挖完成后,开始进行顶管的安装。
顶管的安装分为两个步骤:顶管的吊装和顶管的安装定位。
2.2.1 顶管吊装顶管吊装需要使用吊车等设备将顶管吊起,并进行水平和垂直的调整,确保顶管的安装位置准确。
2.2.2 顶管安装定位在顶管吊装完成后,需要进行顶管的安装定位工作。
具体步骤包括:•安装支撑和导向框架;•检查顶管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调整顶管的位置,使其与设计要求相符。
2.3 回填顶管安装完成后,进行回填工作。
回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使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回填,保证回填质量;•回填过程中要注意填充均匀,避免造成顶管的变形;•回填时要注意控制回填的压力,避免对顶管造成过大的压力。
3. 矩形顶管施工流程矩形顶管施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施工区域和尺寸;2.进行顶管施工方案设计;3.开展开挖工作;4.进行顶管的吊装;5.安装支撑和导向框架;6.调整顶管的水平度和垂直度;7.进行顶管的安装定位;8.进行回填工作;9.进行管道连接和测试;10.完成矩形顶管施工。
4. 矩形顶管施工注意事项在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的使用状况,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注意控制开挖和回填的速度,避免地面塌陷和顶管变形。
5. 总结矩形顶管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地下管线施工方式,它能够解决城市地下管线布设难题。
下穿既有线矩形综合管廊顶管施工工艺研讨
![下穿既有线矩形综合管廊顶管施工工艺研讨](https://img.taocdn.com/s3/m/a829b56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4d.png)
下穿既有线矩形综合管廊顶管施工工艺研讨摘要:城市综合管廊作为新型施工领域,在国家的大力推行和支持下,目前全国大中型城市中综合管廊工程掀起了建设高潮。
随着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建设过程中需克服城市施工具有的复杂性特点。
本文结合武汉市光谷中心城综合管廊建设工程实例,对综合管廊下穿既有线顶管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满足各项设计及规范要求,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下穿矩形顶管1.工程概况本工程包含综合管廊下穿城市有轨电车、下穿高速公路2处顶管,施工内容主要包含:顶进管节预制工程、始发井及接收井工程、矩形顶管顶进工程、管节防水工程。
两处顶管区段长度均为42.405m。
预制管节断面尺寸为:7.7m(宽)×4.5m (高),壁厚0.7m,节长1.5m,管节总数56节。
单节混凝土为22.5m³,重56.3t,混凝土等级为C50P10。
每节管节设置8个φ120(壁厚8mm)钢管吊装口,10个DN25(壁厚8mm)钢管压浆孔。
图1-1预制管节剖面图始发井与接收井采用灌注桩围护,混凝土结构内撑,井室采用现浇混凝土工艺。
桩基桩径为*********,桩长15.3m;内支撑采用混凝土支撑,截面为900mm×700mm。
图1-2支护结构平面图2.施工工艺由于两处顶管工程结构相似,工艺相通,故本次仅研讨下穿有轨电车的施工工艺。
2.1管节预制本工程管节制作为工厂化流水预制,全部工艺流程均在专业预制场内完成。
2.2工作井、接收井施工灌注桩及支护的相关施工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井室结构高6.5m,其中:始发井净尺寸为11.3m×11m,井底板厚700mm,井后壁厚700mm,井侧壁厚500mm。
接收井净尺寸为11.3m×7m,井底、后壁、侧壁与始发井厚度相同。
井室主体结构混凝土等级为C35P8,施工时主体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施工高度为底板以上500mm(浇筑至洞口底口),第二次施工高度直至墙顶。
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
![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fc09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3.png)
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一、前言综合管廊是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综合管廊建设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是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能够在保证地上交通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安全、高质量的施工。
二、工法特点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以推进管片压平地面,实现施工线性推进。
2. 采用下穿隧道方式施工,对地表交通影响小。
3. 适用于各种土层情况,能够有效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题。
4.施工速度较快,可以大幅缩短工期。
5. 施工质量稳定可靠,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三、适应范围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综合管廊建设,特别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地面交通繁忙的城市区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交通的干扰。
2. 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如软土、砂土、黏土等地层,能够有效解决地质难题。
3. 需要快速施工、缩短工期的项目。
四、工艺原理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实现施工工艺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1. 土压平衡措施:通过对周围土体的支护和控制,形成一个稳定的土压平衡环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土体稳定。
2. 管片推进:采用液压推进机械设备,将预制好的管片顺序推进进入地下,实现管廊的建设。
3. 隧道掘进:通过掘进设备将地下土体逐步挖空,将推进的管片在地下形成连续的管廊。
4. 注浆加固: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土层情况进行注浆加固,提高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1. 前期准备:确定施工场地,进行地面标志和测量,布置设备和材料。
2. 掘进准备:进行隧道掘进的准备工作,包括地下管线的调整、地下水位的降低等。
3. 土体控制:通过注浆加固、支护结构等措施,对周围土体进行控制和加固。
4. 管片推进:采用专用的推进机械设备,将预制好的管片逐步推进到隧道内,并进行连接。
复杂环境下城市主干道浅覆土下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
![复杂环境下城市主干道浅覆土下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a8bf5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c.png)
复杂环境下城市主干道浅覆土下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一、前言在城市主干道的建设和维修中,如果遇到复杂的地下环境,比如存在多层地下管线和设施的情况下,传统的开挖法施工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阻塞和地下管线破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浅覆土下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该工法通过在城市主干道地表上铺设临时建筑物,然后从一侧挖掘出一条矩形顶管通道,再将顶管逐段推进,最终完成地下管线的铺设。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施工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浅覆土下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适应性强:该工法适用于各种复杂地下管线和设施的场景,包括通信光缆、电缆、给排水管道等。
2. 施工周期短:相比传统的开挖法施工,该工法的施工周期更短,可以大幅度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3. 施工质量好:采用矩形顶管的方式进行施工,可以保证管道的平整度和直线度,提高施工质量。
4. 环境友好:由于该工法不需要大规模的开挖,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三、适应范围浅覆土下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场景:1. 地上有公共设施密集的区域,如市中心、商业区等。
2. 地下存在多层复杂管线,对地下的管线有要求的区域。
3. 施工时间紧迫,需要尽快完成施工的区域。
四、工艺原理浅覆土下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的原理是:通过在地表上建设临时建筑物,保护地面上的管线和设施。
然后从一侧挖掘出矩形顶管通道,将矩形顶管段逐段推进,同时进行地下管线的铺设。
在推进过程中,通过控制推进速度和排土方式,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建设临时建筑物:在地表上建设临时建筑物,保护管线和设施。
2. 挖掘矩形顶管通道:从一侧开始挖掘出矩形顶管通道,保证通道的平整度和直线度。
3. 矩形顶管推进:将矩形顶管逐段推进,同时进行地下管线的铺设。
大断面矩形隧道顶管顶进施工技术要点
![大断面矩形隧道顶管顶进施工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73e46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7.png)
大断面矩形隧道顶管顶进施工技术要点隧道是地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一般用于交通、水利、城市地下管线等工程中。
而大断面矩形隧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其施工过程中顶管顶进技术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本文将就大断面矩形隧道顶管顶进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施工前准备在进行大断面矩形隧道顶管顶进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包括施工序列、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等。
2.物资准备: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各种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并保证其质量和数量充足。
3.安全准备: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和应急预案,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环境准备: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整理,保证施工区域的整洁和通风。
二、顶管顶进施工技术要点1.地表监测地表监测是顶管顶进施工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对地表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沉降变化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地表变形的趋势和异常情况,确保顶管顶进施工的安全进行。
2.导向钻孔在进行顶管顶进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导向钻孔,以确定顶管的位置和方向。
导向钻孔应准确无误地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避免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影响。
3.顶管推进顶管推进是顶管顶进施工的核心环节,推进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推进速度、方向和水平位置,避免顶管发生偏移或变形。
同时要确保顶管与隧道墙体的密实连接,防止水泥砂浆渗漏。
4.防护措施在进行顶管顶进施工时,应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对顶管和周边土体进行加固支护,防止塌方和坍塌发生。
同时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管理,保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质量控制顶管顶进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水泥浆浆液的配比和浇注质量,确保顶管与隧道墙体的结合牢固,防止漏水和渗漏现象的发生。
同时要对顶管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精确测量,确保其与设计要求一致。
6.环境保护在进行大断面矩形隧道顶管顶进施工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包括对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粉尘和噪音污染,保护周边植被和水体。
最新完整版矩形顶管施工方法
![最新完整版矩形顶管施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a127f1763231126fdb116d.png)
矩形箱涵顶管施工方法1、施工方法1.1施工准备1.1.1地面准备工作1)在顶进前,按常规进行施工用电、用水、通道、排水及照明等设备的安装。
2)备齐施工材料、设备及机具,以满足本工程的施工要求。
3)井上、井下建立测量控制网,并经复核、认可。
1.1.2井下准备工作1.1.2.1洞门安装1)由于洞圈与管节间存在着15cm的建筑空隙,在顶管出洞及正常顶进过程中极易出现外部土体及触壁泥浆涌入始发井内的严重质量安全事故。
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施工前在洞圈上安装帘布橡胶板密封洞圈。
2)洞口止水装置应安装在洞口设计预留法兰上。
由橡胶止水圈与翻板组成,需与设计管位保持同心,误差<2mm。
3)安装前须对帘布橡胶板上所开螺孔位置、尺寸进行复核,确保其与洞圈上预留螺孔位置一致。
安装顺序自上而下进行。
压板螺栓应可靠拧紧,使帘布橡胶板紧贴洞门,防止矩形顶管出洞后浆液泄漏。
1.1.2.2基座及顶进后靠、机架的安装1)始发井结构施工时在底板预埋30*30cm钢板,基座下井后与其焊接,确保基座在顶进过程中承受各种负载不位移、不变形、不沉降。
洞门段的延伸导轨在工作井导轨铺设完成以后跟进铺设等安装。
规格采用43kg/m的重轨长度大约在1.5米。
导轨安装完成后,可以稍微抬高,防止顶管机进洞后会出现磕头现象。
顶管机放置在始发托架上,始发托架及钢后靠连成一个整体。
同样在接收井内也需安装一个接收架。
随着顶进的进行,轨道沿顶进方向沿伸,机架及后靠便滞留在工作井内。
2)后靠自身的垂直度、与轴线的垂直度对今后的顶进也至关重要。
为保证力的均匀传递,钢后靠根据实际顶进轴线放样安装时,在钢后靠与始发井内衬墙间预留一定的空隙(空隙大小为10cm),现浇素混凝土填充此空隙。
其目的是保证钢后靠与墙壁充分接触。
这样,顶管顶进中产生的反顶力能均匀分部在内衬墙上或加固土。
钢后靠的安装高程偏差不超过5mm,水平偏差不超过7mm。
1.1.2.3顶管机吊装下井矩形顶管下井以及吊出需要采用大型起重设备,具体吊装方法参照吊装方案。
城市地下过街通道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2)
![城市地下过街通道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7574c8d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3.png)
城市地下过街通道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城市地下过街通道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一、前言城市地下过街通道是连接两侧街道并提供安全通行的重要工程,其施工工法对于通道的建设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城市地下过街通道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工法特点城市地下过街通道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大截面:该工法采用大截面矩形顶管,能够满足通道的需求,提供足够的空间供人行通行。
2. 高效节约:该工法利用顶管施工,避免了挖土开挖和回填的过程,能够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3. 稳定可靠:矩形顶管结构稳定可靠,能够承受地面和交通荷载,确保通道的安全性。
4. 环保节能: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适应范围城市地下过街通道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场景:1. 城市交通密集区域: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密集的区域,能够提供安全的人行通道,减少行人与车辆的冲突。
2. 过街需求较大的区域:适用于过街需求较大的区域,如商业区、医院、学校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3. 公共设施建设:适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如地铁站、公交站等需要建设地下通道的场所。
四、工艺原理城市地下过街通道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是通过挖掘顶管隧道,并在顶管内施工,最后将顶管和地表连接,形成完整的地下通道。
具体工艺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顶管隧道的挖掘:先进行顶管隧道的挖掘工作,将隧道挖掘至一定深度,保证顶管的安装和施工空间。
2. 顶管安装:将预制的矩形顶管按照设计要求逐节安装,保证顶管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3. 顶管内施工:在顶管内进行混凝土浇筑或其他相关工程,确保顶管的结构和功能完整。
4. 顶管与地表连接:施工完毕后,将顶管与地表相连接,形成完整的地下通道。
五、施工工艺城市地下过街通道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原地勘测:对施工地点进行勘测,了解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
复杂环境下城市主干道浅覆土下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2)
![复杂环境下城市主干道浅覆土下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ba04dbb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7.png)
复杂环境下城市主干道浅覆土下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复杂环境下城市主干道浅覆土下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一、前言城市主干道的建设和改造常常需要进行下穿道路施工,而在复杂环境下,往往会面临土层复杂、地下管线密集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浅覆土下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二、工法特点浅覆土下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结构简单:顶管采用大截面矩形形式,能够满足较大断面需求,同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施工。
2. 适应性强:该工法适应范围广,可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地质条件。
3. 施工效率高:采用机械化施工,减少人工搬运,提高施工效率。
4. 施工安全可靠:采用分段施工和预压力法施工,能够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沉降,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具有以下条件的工程:1. 道路交通压力大,无法使用传统开挖施工方法的情况。
2. 土质较软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3. 地下管线密集的地方,无法进行开挖或挖掘深度有限的情况。
四、工艺原理浅覆土下穿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工法主要依据以下原理进行设计和施工:1. 分段施工原理:将大截面矩形顶管加工成多个小段,通过顶推法逐段推进,降低施工的难度和风险。
2. 预压力法原理:在推进过程中,通过施加预压力来控制顶管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减小顶管沉降和变形。
3.排水和地基处理原理:对周围土壤进行必要的排水和地基处理,以保证施工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五、施工工艺1. 确定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顶管的断面形状和尺寸,制定施工时间和施工步骤。
2. 地面准备工作:进行道路封闭和交通调整,清理施工现场并进行防护措施。
3. 预留检修口:根据设计要求,预留顶管的检修口以便日后维护和检修。
4. 顶管制作和预压力施工:将大截面矩形顶管分段制作,然后采用顶推法逐段推进,同时施加预压力来保证施工安全。
5. 管道连接和防水处理:将各个顶管段进行连接,并进行必要的防水处理以防止水浸入顶管内部。
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2)
![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5a041b3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f.png)
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管线的建设和维护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综合管廊是一种用于集中埋设多条地下管线的工程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地下管线交叉冲突、维护难等问题。
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对地表影响小:由于顶管施工是在地下进行的,因此对地表的影响很小,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2. 施工速度快:该工法采用机械化作业,施工速度快,能够有效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
3. 施工精度高:通过精确控制顶管的位置和倾斜角度,能够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和正常使用。
4. 适应性强:该工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管径规格,能够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
三、适应范围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地下管线密集区域:当地下交通、燃气、给水等管线交叉密集,并且无法进行传统的开挖施工时,可以采用此工法。
2. 城市中心区域:由于城市中心区域地下空间有限,使用传统开挖施工困难,综合管廊施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区交通和建筑的影响。
3. 地下水位高地区:当地下水位高时,传统开挖施工会面临困难,而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四、工艺原理综合管廊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施工工法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顶管机械的推力和管道自身的重力,通过土压平衡的原理,使管道顺利推进。
具体工艺如下:1. 准备工作:确定顶管进出口、施工孔的位置和尺寸,充分了解地质情况。
2. 钢箱梁的安装:先将钢箱梁安装在施工孔口,并通过混凝土填充夹紧。
3. 顶土机的安装:将顶土机安装在顶管的前端,通过液压系统提供推力。
4. 推管:通过控制顶土机的推力和速度,使管道顺利推进,并及时将推进的土壤挖出。
5. 固撑:当顶管推进一定距离后,对管道进行固撑,以防止管道发生侧移或下沉。
矩形顶管管节生产技术施工工法
![矩形顶管管节生产技术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2b529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8.png)
矩形顶管管节生产技术施工工法矩形顶管管节生产技术施工工法一、前言矩形顶管管节生产技术是一种在土体中使用顶管进行隧道施工的工法。
该工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适用范围广泛,能够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
本文将对矩形顶管管节生产技术施工工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工法特点矩形顶管管节生产技术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灵活性: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顶管的位置和角度,适应不同地质条件。
2. 高效性: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能够实现快速施工,提高工作效率。
3. 环保节能:采用顶管进行施工,减少对土体的破坏,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4. 施工质量高:采用顶管进行施工,能够保证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工程质量。
三、适应范围矩形顶管管节生产技术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范围:1. 用于城市地下管线施工,如给水、排水、燃气管道等。
2. 用于交通隧道施工,如地铁、铁路等。
3. 用于矿井、水利工程等地下工程的施工。
四、工艺原理矩形顶管管节生产技术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顶管的推进和挖掘作用,将土壤向两侧推移,形成一个空心的隧道,然后再将顶管安装在隧道内。
具体的施工工法如下:1.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勘测、设计、土壤力学参数的测定、顶管制造等工作。
2. 顶管推进:通过推进机械将顶管逐节地推进到目标位置。
3. 土壤排除:在推进过程中,使用适当的挖掘工具将土壤排除到一侧。
4. 顶管安装:当顶管推进到目标位置后,通过顶管的自重和固定装置将顶管稳定固定在地面上。
5. 后期处理:包括封顶、衬砌、排水、监测等工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五、施工工艺1. 前期准备:进行地质勘察和计划编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
2. 顶管推进:使用推进机械将顶管逐节地推进到目标位置,并同时进行土壤排除工作。
3.顶管安装:当顶管推进到目标位置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顶管的安装和固定。
4. 后期处理:进行封顶、衬砌工作,同时进行排水和监测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矩形顶管施工方案
![矩形顶管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db67b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f.png)
矩形顶管施工方案1. 引言矩形顶管是一种常见的地下管线施工方式,适用于城市道路、地下铁道、城市排水系统等项目。
本文将介绍矩形顶管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准备工作、矩形顶管的安装与连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内容。
2. 施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矩形顶管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1 工程勘察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细致的勘察,包括地质情况、地下管线走向、土层情况等。
根据勘察结果制定施工方案,并评估施工风险。
2.2 材料准备准备矩形顶管所需要的材料,包括矩形钢管、连接件、防腐涂料等。
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进行验收。
2.3 施工人员培训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
3. 矩形顶管的安装与连接矩形顶管的安装与连接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部分,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
3.1 矩形顶管的安装首先,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好基础工作,包括开挖、土方支护等。
然后,按照设计要求将矩形顶管安装在基础上,并进行调整,以确保其水平度和坚固性。
3.2 矩形顶管的连接矩形顶管的连接是保证管道系统完整性的关键步骤。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采用合适的连接件对矩形顶管进行连接。
确保连接牢固、密封性好,并进行必要的验收。
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4.1 施工现场巡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定期的现场巡视,查看施工质量和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4.2 施工记录和验收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记录,包括施工时间、施工人员、施工方法等。
在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4.3 质量检测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矩形顶管的安装质量、连接质量等。
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矩形顶管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和改进,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矩形顶管在城市下穿中的施工技术
![矩形顶管在城市下穿中的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5a7e1c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f.png)
矩形顶管在城市下穿中的施工技术摘要:矩形顶管施工工法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人行通道施工工程中。
近年来,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发展, 矩形顶管法也开始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中, 尤其是在下穿主干道路出入口通道的施工工程中应用较多。
传统的明挖顺作法施工, 虽然工法成熟、风险小、纯土建的造价较低, 但是施工期间需要对道路交通进行疏解甚至封路, 道路下众多的地下管线也可能需要临时搬迁或保护, 由此造成的附加工程造价很高, 对社会、周边环境等的综合影响较大。
而采用矩形顶管法施工时, 对地面交通基本无影响, 也可以避开地下管线, 施工控制精度高, 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始发渣土改良触变泥浆1 工程概况1.1 地理位置与设计概况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东延段工程及同步实施工程总承包项目中间风井附属结构风道下穿亚运大道,始发井位于亚运大道南侧,接收井位于番广区间中间风井,为站内接收。
风道管节外尺寸7500mm×4300mm,壁厚500mm,标准节长度1500mm,顶管顶进长度33米。
始发、到达端采用管道注浆+端头旋喷加固。
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番广区间中间风井穿越地质主要为:2-1A淤泥、1-2素填土、5H-1砂质粘性土、5H-2砂质粘性土、2-3淤泥中粗砂,掘进覆土埋深4.12~6.17m 。
水文情况:本次详细勘察阶段揭露的地下水水位埋深变化较大,初见水位埋深为为 0.80~4.70m,标高为2.98~6.91m ,稳定水位埋深为0.75~5.10m,标高为 2.63~7.11m 。
图一下穿纵断面图1.3周边环境∅800砼给水管管底埋深约2.179m,与顶管管顶距离约0.882m,位于顶管上方,东西走向;∅1000球墨铸铁给水管管底埋深约1.711m,与顶管管顶距离约1.247m,位于顶管上方,东西走向;∅800砼给水管管底埋深约1.89m,与顶管管顶距离约1.564m,位于顶管上方,东西走向;地面为亚运大道主大道。
4.2m×6.9m矩形顶管施工方案
![4.2m×6.9m矩形顶管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d90b1d102de2bd970588d8.png)
4.2m×6.9m矩形顶管施工方案(标准方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3.施工筹划3.1 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顶管工程施工计划需根据始发井、接收井的土建施工进度进行安排.当两井的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并经养护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指标后,即认为具备顶管进场施工条件。
我方将根据总包要求的时间组织人员进场进行场地布置,并随即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总工期30日历天.附图-03施工进度计划图。
3.2机械设备计划根据工程量及施工需要,顶管顶进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情况见表3—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表3—13。
3 材料供应计划根据工程量和施工需要,顶管顶进主要材料供应见表3-2.顶管主要材料供应表表3—23.4 劳动力安排计划根据工期及顶管施工工艺要求,现场劳动力配置见表3—3。
劳动力配置表表3—3根据甲方提供的现场允许使用范围,结合实际的施工需要,在始发井附近地面配置一台150T的桁架式履带吊,同时在场地内进行顶管动力站、集土坑、拌浆系统、管节堆场、料库、危险品仓库、办公区域等设施的布置。
由于涉及到顶管机头和管节的吊装,使用包括300吨汽车吊在内的大量重型机械,要求施工便道具备相应的承载力。
为此施工道路施工前首先使用压路机压实路面,先铺15cm厚的碎石基层压实,在此基础上制作钢筋混凝土道路,承重道路结构为厚20cm的C30混凝土,配筋Φ16@200双向网片。
我方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路基板和厚钢板,满足某些重型机械施工临时需求.场地内各材料堆场采用10cm厚道渣基层,上设10cm厚素砼面层。
为了防止扬尘,在施工围墙内其它位置设5~7cm厚素砼.附图-04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4。
顶管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4。
1顶管施工工艺流程附图—05 顶进工艺图。
4.2顶进前的施工准备工作 4。
2。
1地面准备工作1) 在顶管推进前,按常规进行施工用电、用水、排水及照明等设备的安装. 2) 施工材料、设备及机具必须备齐,以满足本工程的施工要求。
矩形顶管施工方案
![矩形顶管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9f555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e.png)
矩形顶管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矩形顶管是地下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主要用于隧道和地下管廊的建设。
矩形顶管施工方案涉及到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矩形顶管的施工方案。
二、设计要点1.结构设计: 矩形顶管结构设计应符合承载要求,保证安全可靠。
2.截面尺寸: 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确定矩形顶管的截面尺寸。
3.支撑设计: 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矩形顶管能够稳定支撑土层,并满足要求的承载能力。
三、施工材料1.钢材: 矩形顶管常用钢材作为主要承载材料。
2.混凝土: 用于矩形顶管的浇筑,确保结构的牢固和耐久性。
四、施工工艺1.开挖: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工作,注意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支撑: 在开挖完成后进行顶管的支撑工作,确保顶管能够稳定受力。
3.浇筑: 进行矩形顶管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注意控制浇筑质量和施工进度。
4.固化: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固化工作,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五、施工安全1.规范操作: 操作人员需按照规范进行施工操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安全防护: 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3.监测检测: 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六、质量控制1.质量检测: 对矩形顶管的材料和施工过程进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验收: 完工后进行质量验收,确认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七、总结矩形顶管的施工方案是地下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设计合理、施工规范将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下穿通道矩形顶管施工工法城市下穿通道矩形顶管施工工法1. 前言长期以来,城市过街通道一直采用传统的明挖法、矿山法施工。
明挖法施工对城市地面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有影响,其管线改迁、交通疏解工作量巨大,协调工作困难,且矿山法施工容易引起地下水流失,从而引起地面沉降或隆起;在施工中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地面坍塌,从而造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引发事故。
矩形顶管法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由日本最先研发并使用,它作为过街通道施工的新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施工进度快、无噪音、无振动,对地面交通及沿线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居民生活等影响很小等优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江浙等沿海地区开始推广应用,其断面尺寸由2.5m×2.5m的小断面发展到现在的6m×4m大断面,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
2. 工法特点2.0.1顶管法施工占地面积少,与同管径的明挖施工相比可节约用地。
2.0.2施工移入地下使地面活动不受施工的影响,可保持交通运输畅通无阻。
2.0.3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等障碍物时可减少沿线的拆迁工作量,节约资金和时间,降低工程造价。
2.0.4利用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可对矩形断面进行全断面切削,保持土压平衡,对周围土体扰动小。
施工过程中能做到不破坏现有的管线及构筑物,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2.0.5施工无噪音,减少对沿线环境的污染。
2.0.6施工不受季节、风雨等气候条件影响。
2.0.7通过可编逻辑程序控制器及各类传感器等随时监测施工状况,确定施工参数,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有效控制矩形隧道顶进轴线、转角偏差及地面沉降。
3. 适用范围3.1本工法适用于粘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砂土及砂质粉土等地层或不宜大开挖的错综复杂的各类地下管线下的地铁车站出入口通道及各种过街人行、车行通道施工。
3.2根据国内外已经施工的各种工程实例,通常还可将矩形顶管法应用于以下工程:3.2.1穿越城市繁华街道的地下通道工程;3.2.2穿越江河、湖泊、港湾水体下的供水、输气、输油管道工程;3.2.3穿越城市建筑群、繁华街道地下的上下水、煤气管道工程;3.2.4穿越重要公路、铁路路基下的通讯、电力电缆管道工程;3.2.5水库坝体涵管重建工程等。
4. 工艺原理矩形顶管法施工是借助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将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坑内吊起。
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坑之间。
对于长距离顶管,由于主油缸的顶力不足以克服管壁四周的土体摩阻力和迎面阻力,常将管道分段,在每段之间设置由一些中继油缸组成的移动式顶推站即中继间,且在管壁四周加注减摩剂以利于长距离管道的顶推。
整个控制系统以土压平衡为工作原理,通过大刀盘及仿形刀对正面土体的全断面切削,改变螺旋机的旋转速度及顶进速度来控制排土量,使土压仓内的土压力值稳定并控制在所设定的压力值范围内,从而达到开挖切削面的土体稳定。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1。
图5.1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图5.2 操作要点5.2.1测量放样:利用全站仪及水平仪将顶进轴线及标高控制点引入始发井内,并在始发井安设固定的经纬仪控制顶管机的安装及顶进姿态。
5.2.2设备安装及调试:设备到场后利用大型汽车吊将设备吊入工作井内进行安装,并将后台压浆设备及施工场地清理平整到位,然后对全套顶进设备作一次系统的调试,应特别注意仿形刀在穿越加固层时的切削性能。
5.2.3顶管出洞顶管机出洞是施工过程中应控制的关键环节,顶管机顶出洞圈至顶管机切口距工作井6m范围为出洞段,通常工作井的围护型式多为SMW工法桩,同时为防止背后土体在拨除型钢时产生突然坍塌,后背出洞段范围采取加固处理,顶管的出洞过程即为搅拌桩内拔除H型钢和顶管机头经过出洞段加固区并进入原状土体的过程。
其施工步骤如下:顶管机头靠上搅拌桩封门→ H型钢拔除→顶管机切削加固土体→机头切口进入原状土、提高正面土压力值至理论计算值。
1.型钢拨除:H型钢拔除前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应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封门图纸,分析可能发生的漏水情况,并准备相应措施,制订拔桩顺序和方法,分工明确,并由专人统一指挥。
2.在洞圈内的H型钢全部拔除后,应立即开始顶进机头,由于正面为全断面的水泥土,为保护刀盘,顶进速度应放慢。
另外,可能会出现螺旋机出土困难,必要时可加入适量清水来软化或润滑水泥土。
顶管机进入原状土后,为防止机头“磕头”,拉紧机头和前三节管节之间的拉杆螺丝,同时适当提高顶进速度,使正面土压力稍大于理论计算值,以减少对正面土体的扰动及出现地面沉降。
3. 为了防止泥浆从管节外壁和工作井之间的间隙中流出,而使水土流失造成地面沉降,同时影响触变泥浆套的形成而降低减摩效果,在洞圈上预设阻浆密封装置。
5.2.4顶管顶进1.土压平衡式顶管机是利用土压力平衡开挖面土体,达到支护开挖面土体和控制地表沉降的目的,平衡土压力的设定是顶进施工的关键。
土压力随着顶进施工,土压力值应根据实际顶进参数、地面沉降监测数据作相应的调整。
其最初的各种参数按以下计算方法确定:1).正面土压力的设定土压平衡式掘进机土仓内的压力设定值是根据掘进机正面土压力计算值而确定的。
开挖面土压力采用Rankine压力理论进行计算:P=K0 γZ;式中P——管道顶部或底部的侧向土压力(MPa);——软粘土的侧向系数(参考《基坑开挖手册》);Kγ——土的容重(kN/m3);Z——覆土深度(m);以上数据为理论计算值,作为土压力的最初设定值。
在掘进机出洞进入原状土后,通过出土量、顶进速度、路面和管线隆沉等监测数据,适时调整土压力的设定值。
2).主顶力的计算封闭式顶管的顶力R估算由掘进机前端的迎面阻力N和注入触变泥浆的管壁外周摩阻力F组成,其公式表示为:R = N + F = S×Pt + f×L×l 式中S——机头截面积,m2;Pt——机头底部以上1/3高度处的被动土压力,kN/m2;Pt=γ(H+2D/3)tg2(45°+∮/2);γ——土的容重, kN/m3;H——管顶土层厚度,m;D——顶管掘进机高度,m;∮——土的内摩擦角,度;F——采用注浆工艺的摩阻系数,可通过实际试验确定,其值一般取f=4~6kN/m2;L——机头或管节周长,m;l——顶进长度,m。
2.主顶力随顶进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顶管掘进机头出洞,在进入原状土且正面土压力没有建立之前,要控制主顶力不能过大。
在正常推进中,要注意主顶力的增大应该是缓慢的,而不允许有突变。
3.在顶进过程中,应尽量精确地统计出每节的出土量,力争使之与理论出土量保持一致,确保正面土体的相对稳定,减少地面沉降量。
4.顶管在正常顶进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顶进轴线的控制。
在每节管节顶进结束后,必须进行机头的姿态测量,并做到随偏随纠,且纠偏量不宜过大,以免土体出现较大扰动及管节间出现张角。
由于是矩形顶管,因此对管道的横向水平要求较高,所以在顶进过程中对机头的转角要密切注意,机头一旦出现微小转角,应立即采取刀盘反转、加压铁等措施回纠。
顶进轴线偏差控制要求:高程±100mm;水平:±100mm。
5.为减少土体与管道间摩阻力,在管道外壁压注触变泥浆,在管道四周形成一圈泥浆套以达到减摩效果。
在施工期间要求泥浆不失水,不沉淀,不固结,既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又要有一定的稠度。
压浆通过压浆泵浆泥浆压至管道内的总管,然后经压浆孔压至管壁外。
注浆压力控制在0.05MPa左右。
为了保证压浆效果,在隧道掘进机四周布置数个压浆孔,其中在机头顶部安装了两排共8根压浆管,并开设压浆槽,使土体与壳体上平面形成泥浆膜,以减少土体同壳体的摩擦力,防止背土现象的发生。
在管节的端部环向均匀布置了8只压浆孔。
隧道掘进机后面的3节混凝土管节上都有压浆孔,以后每隔一节设置一节有压浆孔的管节。
压浆总管用2寸白铁管,除隧道掘进机及随后的3节混凝土管节外,压浆总管上每隔3m装一只三通,再用压浆软管接至压浆孔处。
5.2.5吊放垫块或管节整个通道管节采取分节预制,在施工过程中随道顶管机的不断向前掘进,管节通过专门的运输车辆运至现场后再利用场地内的50t履带吊进行吊放安装,同时掘进过程中的土方也利用履带吊进行垂直运输,集中堆放后再集中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5.2.6顶进测量监测及偏差调整1.顶进测量监测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顶管机姿态监测以及地面及管线沉降监测,顶管机姿态监测主要通过设置于始发井内的观测台进行观测,监测过程中发现偏位应及时采取纠编措施,对地面及管线沉降监测则通过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进行监测,见图5.2.6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具体如下:1).每个垂直于顶进轴线的断面布置3个点,分别位于轴线上及左右各3m 位置。
2).断面间距为3~4m,社会道路上尽量布置在车道分隔线上。
3).在距离始发井约5m处三个断面设置深层沉降点。
图5.2.6 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2.顶管偏差控制调整措施1).高程控制:在顶进过程中一旦顶管出现上抛现象,不宜采取降低地面土压力、增大出土量、过量向下纠偏等动作。
应在顶进时将机头高程始终控制在负值,这样即使在机头下沉较大时,所采取的纠偏措施也和地面沉降控制相统一。
2).平面控制:由于受第一条顶管顶进时挤压、压浆等影响,在已成管道周边土体强度较原状土大,在第二条顶管顶进时,机头平面可能有偏离已成管道的现象,顶进时应把机头平面始终控制在靠已成管道方向。
3).转角控制:矩形管道的横向水平要求较高,在顶进过程中对机头的转角需密切注意,机头一旦出现微小转角,应及时纠转。
(1).纠转装置纠转:安装于壳体两侧的纠转装置根据需要旋转角度,将翼板伸出壳体插入土体内,在机头向前推进时,土体在翼板上产生一侧向分力,形成一力偶使机头按所需的方向旋转,以达到纠转目的。
(2).压浆纠转:压浆纠转是利用壳体上压浆管注浆,翅板将浆液分隔成四个区域,根据纠转方向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压浆点,使压出的浆液在机头形成一力偶,使机头按所需的方向旋转,以达到纠转目的。
(3).利用变角切口纠转:安装于机头切口环二恻的左右各二个变角切口,其千斤顶的伸缩可控制翻板的角度,顶进时产生一定的超挖,使壳体二侧土体产生一条槽形空间,并同时在机头一侧配合注浆,使机头产生一力偶,以控制机头的姿态,达到纠转的目的。
4).机头纠偏控制:顶管在正常顶进施工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顶进轴线的控制。
在每节管节顶进结束后,必须进行机头的姿态测量,并做到随偏随纠,且纠偏量不宜过大,以避免土体出现较大的扰动及管节间出现张角。
5).地面沉降控制(1).利用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对矩形断面进行全断面切削。
严格控制施工参数,防止超、欠挖。
(2).解决矩形顶管机机头顶部背土问题:在矩形顶管机的机头壳体顶部安装压浆管,并开有压浆槽,使浆液均匀分布于整个上顶面,在土体和壳体平面之间形成一泥浆膜,以减少土体同壳体的摩擦力,防止背土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