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理文化
中国古代的地理与环境中国古代的地理特点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地理与环境中国古代的地理特点与影响中国古代的地理与环境中国古代的地理特点与影响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对其历史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北方的干旱草原到南方的湿润河流,中国的地理多样性不仅塑造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也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独特而多样化的国家。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地理特点和环境对历史与文化的影响。
一、地理特点1. 大地形中国地势起伏,地形复杂多样。
山脉、高原和平原交错分布,形成了中国境内的大地貌。
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长江盆地、黄土高原等等。
这些地势的变化不仅影响了资源分布和交通发展,也促进了政权更迭、人口迁徙、文化交流等历史事件的发生。
2. 河流与水系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水系,包括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
这些河流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长江和黄河分别位于南北两个核心地带,为当时的农业、交通和贸易提供了便利。
同时,泛滥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多困扰。
3. 气候与资源中国的气候与资源分布极其广泛。
北方干旱少雨,南方湿润多雨。
气候的差异直接影响了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
这些资源的分布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也影响了政治实力和文化交流。
二、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1. 统一战争中国古代的地理条件为统一战争提供了机会。
南北地区的差异、山脉和河流的天然屏障,使得统一战争成为了各个朝代的重要目标。
每个朝代都在努力攻克南方或北方的战略要地,以实现国家统一。
2. 农业与经济中国的地理条件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方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使得南方成为了农业的重要产区。
同时,北方的干旱土地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导致北方更加依赖贸易和手工业。
这种经济结构使得南方和北方在历史上存在着经济发展差异。
3. 交通与贸易地理特点和环境对交通和贸易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河流成为了古代交通的主要通道,例如黄河和长江。
古代文化常识(地理与职官)
古代文化常识(地理与职官)一、地理1、州:(1)尧时——分天下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2)舜时——(从冀州分出并州、幽州,从青州分出营州。
)分为十二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州、幽州、营州。
(3)汉代——(中国疆土更大了,增加了交州、朔方。
朔方并入并州,改雍州为凉州,梁州为益州。
)分为十三个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并州、幽州、营州、交州。
(4)东汉——共有十三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并州、幽州、交州、司隶(直辖州)。
(没有营州多了司隶)(5)晋初——分为十九州:(和东汉比增加六州,把梁州分为雍、凉、秦三州;把益州分为梁、益、宁三州;把幽州分为幽、平两州;把交州分为交、广两州。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并州、司隶(直辖州)、雍州、凉州、秦州、梁洲、益州、宁州、幽州、平州、交州、广州。
(6)从汉到南北朝末,州基本上是监察区,有时也是行政区。
州的范围渐渐缩小了。
(7)唐代——全国共有三百多个州,是行政区。
(8)宋元——与唐代基本一致。
(9)明清——改州为府,所以有“兖州府”“扬州府”等名称,只留少数直隶州直辖于省,散州隶属于府。
2、郡:是行政区域。
(1)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著名的有陇西、颖川、南阳、邯郸、钜鹿、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河东、上党、太原、代郡、雁门、云中、琅琊、汉中、巴郡、蜀郡、长沙、黔中。
后来又增加了桂林、象郡、南海、闽中,共为四十郡。
(2)此后历代都有郡,但是区域变小了。
(3)隋代——取消了郡。
(4)唐代——州郡交替改变,都是行政区域。
(5)宋——废郡。
3、国:是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
国的区域略等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4、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略相当于汉代的州。
贞观年间,分全国为十道:(1)关内道,即古雍州;(2)河南道,即古豫、兖、青、徐四州;(3)河东道,即古冀州;(4)河北道,即古幽、冀二州;(冀州出现两次,表示是冀州的一部分)(5)山南道,即古荆、梁二州;(6)陇右道,即古雍、梁二州;(7)淮南道,即古扬州;(8)江南道,即古扬州的南部(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9)剑南道,即古梁州(剑阁以南);(10)岭南道,即古扬州的南部;开元年间,分为十五道:从关内道分出一个京畿道(治长安),从河南道分出一个都畿(治洛阳)。
地理热点|常考的33种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
地理热点|常考的33种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1.水稻种植与水资源: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之一、中国广袤的江河湖泊以及丰富的降水资源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条件。
而水稻种植也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稻田的灌溉系统和湿地的保护。
2.秦岭与华山:秦岭是中国的分水岭,北面是黄河流域,南面是长江流域。
秦岭地区是中国传统的关中和陕西地区的发源地,陕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而华山则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是陕西的象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3.长江与文化: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内陆河流。
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比如三峡、古代城市和文化名人故居等。
4.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农业聚居地之一,这里孕育了古代中国伟大的文化与文明,比如良渚文化、夏商周文化等。
5.雅鲁藏布江与西藏文化: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西藏地区的母亲河。
西藏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有着独特的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雅鲁藏布江的壮丽景观和丰富的水资源为西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6.长城与边塞文化:长城是中国古代的边防工程,也是中国的文化瑰宝。
长城沿线有许多与边塞文化相关的景观和遗迹,比如敖包、塔、关城等。
这些景观和遗迹见证了中国的边防历史,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和文化交流的特点。
7.苏州园林与水城文化: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园艺文化的瑰宝。
苏州的独特水城文化和富饶的水资源为苏州园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8.汴京与国际贸易:汴京是中国古代的首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贸易中心之一、汴京位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这里有丰富的农产品和商业资源,加上北方的交通优势,使得汴京成为了商业和文化的中心。
10.大运河与南北文化交融: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也是中国南北文化交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连接了南方的江河湖泊和北方的黄河,促进了南北地区的贸易和人员流动,推动了南北地区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中国古代的地理与环境
中国古代的地理与环境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其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从北方的辽阔草原到南方的腾蛇群岛,中国古代的地理与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地形地势、气候、土壤质量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的地理与环境,并介绍其对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地形地势中国古代地域辽阔,地形地势多样。
从海拔比较低的沿海地区到高山峻岭的西南山区,中国的地理环境千变万化。
中国东部是平原和低山丘陵区域,适宜农业发展;而中国西部则主要是高原、高山和沙漠,对农业发展不利。
这种不均衡的地势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代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
二、气候中国古代的气候也是多样化的。
中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渔业和丝绸制造;而中国北方则气候干燥寒冷,适宜畜牧业和小麦种植。
这种气候差异导致了中国古代经济在地域上的分工,南方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而北方则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冶铁业。
气候的影响还体现在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季节上,对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土壤质量中国古代的土壤质量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肥沃的黄河流域以其沉积物质而闻名,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资源,适宜农业生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北地区的戈壁沙漠和高原盐碱地,这些地方的土壤质量较差,对农业生产构成了阻碍。
因此,在古代中国,人们更倾向于在土壤肥沃的地方进行农业生产和居住。
地理与环境对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地理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多样性和地域分工,南方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而北方则主要从事畜牧业和采矿业。
这种经济分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并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地理环境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国家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比如,黄河和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塑造了中原和江南地区的繁荣,使得这些地方成为中国古代帝王的治理重心。
最后,地理环境对古代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影响。
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地图是人类认识世界和导航的重要工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
而在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跨越了数千年,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成为研究古代地理、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一、古代地图的分类中国古代地图可以按照时代、类型、地域、内容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按照时代来看,可以分成先秦、汉、唐、宋、明、清等不同朝代的地图;按照类型来看,则可以分成手绘地图、印刷地图、测量地图、标注地图等不同类型;按照地域来看,则可以分成全国性地图、地理区域性地图、官方出版地图、民间传承地图等不同地域性质的地图;按照内容来看,则可以分成地形地貌、行政区划、水利工程、历史事件等不同内容的地图。
二、古代地图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演变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图示阶段,即在古代人们还没有文字的时期,通过动植物、地形地貌、宇宙星象等生活中的符号来表示自然地理、社会、文化等信息。
第二阶段是古代记录阶段,即在出现文字之后,人们开始把地图与文字结合使用,用文字注释地图,说明地图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信息,从而使得地图的信息更加丰富和精确。
第三阶段是科学制图阶段,即在现代科学研究起步之后,通过数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的发展,把地图制作和应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得地图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古代地图的文化价值中国古代地图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1. 反映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古代地图除了记录地理环境和分布,还能够反映古代时期的文化和思想。
比如,在大量传世的古代地图中,还可以看到当时流行的诗歌、画作、故事等内容,这些文化元素为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 反映地理学和测量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地图另一个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可以反映地理学和测量学的发展。
在古代,为了制作准确的地图,需要开展大量的地形地貌和人文数据的测量工作。
中国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中国地域文化名词解释1、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
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
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2、三秦文化:产生于三秦大地的一种地域文化。
“三秦”之称始于秦汉之际,雍王、塞王、翟王三分原秦国疆土,号曰三秦,后衍变为陕西的代称。
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包括今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以及宁夏的南部。
关中地区作为三秦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核心地位,其文化影响时代长久。
三秦文化,从时间上来看,应当包括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从地域上来看,应当是产生在三秦大地的地域文化;从内容上来分析,应当是三秦地区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体现。
三秦文化的特点:以人为主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求真尚礼的厚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趋向。
3、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
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4、三晋文化:产生于三晋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三晋地区在历史上所存在的一切社会现象,是三晋地区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
三晋文化的地域范围,东至太行山,西至黄河,南以黄河或者汾水为界,北边与草原文化接壤。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考点,太全了!
1 .地区名【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 ,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 ,泛指北方。
朔气指北方的风,也叫朔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
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安。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
又叫“两京” 。
2.政区名【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 ,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古代中国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
古代中国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古代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神秘感的国度。
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作为一个庞大而神秘的国度,古代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对于了解其文化和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其壮丽的山川、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文化遗产闻名于世。
其古代人文和自然地理形成了一个既纷繁复杂又和谐动人的地貌系统。
一、自然地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辽阔的国土地貌多样,在自然地理上分为东部平原、中部高原和西部山地三个自然区。
并向南北方向延伸呈(“凹”)形。
中国的自然地理景观非常壮观,峡谷、雪山、大漠沙地、平原和丘陵等等,这些景观构成了中国特有的地貌特色。
1. 大漠沙地西北的塔克拉玛干和帕米尔高原是全球最干旱和荒凉的地区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之一。
这些沙漠覆盖面积极其广阔,并且拥有无数可称为奇特和神秘的地貌景象,如八卦山、莫高特、魔鬼城等。
这些景观蕴含了数千年来人类在这片土地上与自然相互作用和生存的严峻挑战,同时,也成为了中外旅游者的胜地之一。
2. 高山中国有很多高山,主要在西部地区,如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太行山等。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海拔达到了8848米,也是中国的珠穆朗玛峰所在地。
这些山脉不仅仅是中国的壮丽景象,也是重要的水源,为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支持。
3. 水系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河流的国家,特别是黄河和长江,因其流域面积广泛和流量巨大而闻名于世。
黄河和长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黄河为中国的农业生产、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长江则是中国流域内的经济中心,其上游支流的路线非常崎岖,形成了壮观的峡谷景观,下游则是重要的城市群。
二、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指人类经济和文化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人文地理遗产非常丰富,如长城、秦陵、故宫、黄山和泰山等。
1. 长城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精神符号。
中国古代文化的地域特色
中国古代文化的地域特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底蕴深厚而丰富多样。
中国古代文化的地域特色是指在不同地区形成的独特的文化风貌和特点。
这些地域特色不仅体现在语言、风俗、建筑等方面,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各地历史、地理和民族特点的差异。
下面将从北方、南方、西南和东南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地域特色。
北方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其豪迈的气质和严谨的学问上。
北方地区的气候干燥,土地辽阔,这种地理环境使得北方人民形成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性格。
北方文化注重实用主义,追求功利和实际效果。
在古代,北方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因此北方的文化传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北方的文化中尊重知识和学问,儒家思想在北方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北方人热爱读书和研究,崇尚理性和智慧。
南方的文化特色则以其柔和的气质和精致的艺术闻名。
南方地区的气候湿润,土地肥沃,这种地理环境使得南方人民形成了温和、忍让的性格。
南方文化注重情感和人文关怀,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在古代,南方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因此南方的文化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
南方的文化中注重艺术和美学,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南方地区得到广泛发展和传承。
南方人热爱艺术和自然,崇尚情感和美的体验。
西南地区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上。
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川起伏,民族众多,这种地理和民族的多样性使得西南地区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交汇点。
在古代,西南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交汇地,因此西南的文化受到了来自东方、西方和南方的多元文化的影响。
西南的文化中融合了汉族、藏族、彝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和习俗,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东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则主要体现在其开放和包容的氛围上。
东南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沿海地区多,交通便利,这种地理环境使得东南地区成为了外来文化和思想的传播中心。
在古代,东南地区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因此东南的文化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影响。
东南的文化中注重开放和包容,吸纳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
中华文化的人文地理知识
中华文化的人文地理知识中华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融合了丰富多样的人文地理元素。
从古代所倡导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到民间传统艺术和风俗习惯,中华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人文地理背景之中。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华文化的人文地理知识。
一、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地处于东亚大陆的东部,北濒渤海和黄海,东临东海,南界琼州海峡,西邻巴颜喀拉山和帕米尔高原。
山川纵横、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不同的地理区域,民族聚居和交流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丰富和繁荣。
二、中国传统的行政区划中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等,每一个行政区域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比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北京的文化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样,不同的行政区划在历史进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文化特点。
这些地域性的文化特点会反映在当地的建筑风格、方言语言、民间手工艺等方面。
三、中华文化的宗教信仰中国有着多元的宗教信仰,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道教、佛教和儒教。
道教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道的境界;佛教注重人们通过修行和慈悲来摆脱痛苦,追求解脱;儒教则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和谐。
这三个主要的宗教信仰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宗教信仰反映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书法、绘画、文学作品等。
同时,中国各地还有许多其他的宗教信仰,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给中国文化增添了更多的多样性。
四、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节日和习俗源于古代的宗教信仰、农耕文化和历史传统。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5古代地理
4、《佛国记》与《大唐西域记》
公元399-412年,东晋法显(姓龚,名字不详,法显是法 号,约公元337-422年)曾到印度、斯里兰卡等许多地方, 西行12 年之久,归国后于公元416年写成《佛国记》, 记述了西域、印度和南洋诸国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是研究中亚和印度等的古代地理的重要文献。 唐代名僧玄奘(公元602—664 年)于公元627 年西行求 法,用了18 年的时间,经历了110 多个国家,行程5 万 余里。回国后按其口述编成《大唐西域记》,全面介绍了 所经诸邦和国家的面积、都城、气候、地形、水利、物产、 交通以及风俗习惯等,是研究西域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在世界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1708-1718年,清初在全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地测量, 测定了六百三十个经纬点,绘制了著名的《皇舆全览图》。在 实际上第一次用测量方法证明了地球为扁椭球形,对解决当时 世界上关于地球形状的争论产生重大影响。《皇舆全览图》还 第一次记载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
►1、州
历代行政区划 —— 元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 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7.府
►依唐代制度,大州称为府,因为这
些州都置有都督府或都护府。
►唐代府隶属于道,宋代府隶属于路,
元代的府,有的隶属于路,有的直
辖于中央。
►明清改州为府。
历代行政区划 —— 明
历代行政区划 —— 清
北接西伯 利亚 西北达巴 尔喀什湖
东北至黑龙江以 北的外兴安岭和 库页岛
西跨葱 岭
亚洲东部 最大的国家
东临 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 其附属岛屿钓 鱼岛、赤尾屿 等 南包南海诸岛
中国古代的地理学和地理认识有哪些贡献
中国古代的地理学和地理认识有哪些贡献中国古代地理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地理认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知识的积累与整理:中国古代地理学始于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观察和描述,如《山海经》、《尚书·禹贡》等古籍中记录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涉及地形、地貌、水系、气候、生物、资源等方面。
2.地理区划理论:中国古代地理学提出了地理区划的概念,如《周礼》中的“九州”说,以及后来的“十八省”、“二十四路”等,体现了对地理空间差异的认识。
3.地理环境决定论:古代地理学家如管子、荀子等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发展的观点,认为地理环境是影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4.地图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地图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东汉时期的《地形方丈图》、唐时的《皇华四达记》等,都是地图学的重要成果。
5.实地考察与地理探险:中国古代地理学家不仅注重文献研究,还积极开展实地考察和地理探险,如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等,丰富了地理知识。
6.地理思想与理念:中国古代地理学强调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等地理思想,这些理念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农业发展、交通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7.对世界地理的认识:中国古代地理学不仅关注国内地理,还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情况有所了解,如《瀛涯胜览》、《真腊风土记》等,为世界地理知识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8.地理教育与普及:中国古代地理学在教育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地理大全》、《舆地图》等教材广为流传,普及了地理知识。
总之,中国古代地理学在地理知识的积累、整理、传播以及地图学、地理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山海经》在中国古代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方法:回顾《山海经》的内容,提取其中关于地理信息的描述,结合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背景,阐述其在地理学领域的价值。
答案:《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重要文献之一,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地理地貌、生物资源等内容。
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哪些特点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是丰富多样的,呈现出许多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地理区划、地理影响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特点。
一、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是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特点之一。
中国地大物博,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多种地理特征。
这种多样性的地理环境给了古代中国不同的资源和气候条件,也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地理区划的多元性中国古代的地理区划呈现出多元性,主要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大区域。
北方地区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地势平坦,气候干旱寒冷。
南方地区则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地势复杂,气候温暖湿润。
这种地理区划的差异影响了中国古代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三、地理因素对历史演变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地理因素对历史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河流域的河水泛滥和干旱气候给古代中国带来了频繁的自然灾害,也促使了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生活方式和开拓精神。
长江流域的丰富水资源和温暖气候则为古代南方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地理环境对文化交流的促进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也对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地理因素使得中国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群体。
经由陆地和水路交通,不同地理区域的人们进行了频繁的物质和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发展。
五、地理边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地理边界通常以山脉、河流等为界。
这些自然边界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边界的存在常常导致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的分化,同时也为不同民族的形成和交往提供了可能。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具有多样性、多元性和因素影响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塑造了中国古代各个地区的历史演变轨迹,也构建了中国独特的历史地理面貌。
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掌握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我们只选择其中影响较直接的几个要素加以介绍。
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气候:温度的变化,湿度的变化,人口增长、民族文化融合,治世乱世,经济开发。
2、地形、地貌:地势西高东低,湖泊、河流、沙漠水系的变化。
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地形、地貌及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地形、地貌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的风格主要有一是雄伟,如泰山、喜马拉雅山。
二是险峻,如华山。
三是幽深,如四川青城山。
四是奇特,如黄山、峰奇、石奇、松奇、云奇。
五是秀丽,如四川峨眉山。
中国历代的山水画,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就是天人合一,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拜。
中国文化里较少人对大自然的征服,而是更多地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和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高低相差很大,自西向东构成“三大阶梯”。
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为最高的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以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第二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最低的第三阶梯。
沿海地区多处于第三阶梯。
以上三个阶梯的地形、地貌是在漫长的地壳运动中逐渐变化的,这些变化属于“人化自然”的过程,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比如有些湖泊消亡了,有些河海岸变成了陆地;沙漠面积扩大。
我们仅从水系和古代水利工程建设上,就能发现“人化自然”的过程,发现地形地貌的变化,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出现了最初的水利事业,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导水入海,治服了洪灾。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规划修建了第一个见于历史记载的水库芍陂(今安徽寿县南)。
自东汉至唐,芍陂变成人工湖,宋元此湖逐渐消失。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
至今都江堰仍灌溉着成都平原上的800万亩土地,秦统一后,派史禄主持开凿了灵渠(今广西兴安县境内),沟通了湘水、漓水,第一次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联结起来。
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特点
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特点一、概述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悠久历史的古国,其人文地理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本文将论述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特点,并通过分节的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二、地域辽阔的多样性中国地域辽阔,东西横跨数千公里,南北纵贯万里,具有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和多样化的地貌特征。
不同地域的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多样性。
例如,北方平原适宜农业发展,而西南地区的山地则形成了独特的居住和生产方式。
三、龙脉信仰与地方文化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龙脉信仰,即人们对地理环境与神灵之间关系的一种追求和崇拜。
龙脉被视为地理风水的重要元素,被认为能够带来吉祥和繁荣。
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往往在选择居住地和安葬地时会考虑龙脉的因素,形成了丰富的地方文化。
四、历史文化与城市聚落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历史文化与城市聚落的紧密关联。
许多古代城市聚落都是在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形成的。
比如,长江流域的庞大城市群,如南京、上海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城市聚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五、水利工程与灌溉文明中国古代人文地理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水利工程的发展与灌溉文明的繁荣。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年降水不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古代人们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如大运河、水车、水井等,使灌溉文明得以繁荣,为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山水诗与文人墨客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著名特点之一是山水诗与文人墨客的崇尚。
中国山水秀美,山川湖泊之间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山水为题材进行创作,表达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和境界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七、交通互通与丝绸之路中国古代人文地理的最后一个特点是交通互通与丝绸之路的形成。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得以发展。
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古代中国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中国古代地理知识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况、地理形势、地理分部等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地理因素一直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地理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是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况。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北与中亚各国接壤,南隔南海与东南亚诸国相望。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临海洋,北有高山,南有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区域差异较大,使得中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地资源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地理形势多样,主要特征是河流的纵横交错和山脉的纵横分布。
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流经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中国的灌溉、交通和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山脉包括秦岭、太行山、华山、崂山等,这些山脉将中国划分为数个地理分区,形成了多样化的地理景观和资源条件。
接下来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分部。
根据中国古代的地理特征,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将中国划分为九州和三十六个郡县。
九州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九个行政区域,包括东北的冀州、幽州、并州,华北的青州、兖州、徐州,中原的荆州、扬州、荆南,以及四川的蜀州。
每个九州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政治经济中心和文化背景。
三十六个郡县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由九州下分而来。
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地方,如河南洛阳、山东曲阜、陕西长安等。
这些地方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除了九州和三十六个郡县,中国的地理分部还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八达六合之说。
八达是指中国古代以农业为基础的八个行政区域,分别是中国北方的冀、幽、并、青、兖、徐,中国南方的豫、扬;六合指的是六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分别是中国的东、南、西、北、中、外。
这些地理分部的划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地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理知识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况、地理形势、地理分部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地理因素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地理与人文特征
古代中国的地理与人文特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地理和人文特征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气候、地形、水系等自然要素,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而中国古代的文化、民族、宗教、哲学、科学技术等人文要素,则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面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地理环境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被自然环境分为不同的地域和气候带。
1.华北平原华北平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平原地带,由黄河和深沟壑交错而成,从山西省、河北省到辽宁省,占据了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区域之一。
2.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平原地带,自西藏高原广泛分布到沿海地区。
在那里,由于丰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有着繁荣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繁盛的城市。
3.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和农业中心之一。
其河流源头在青藏高原,并穿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和山东七个省份。
黄河流域气候干燥、降雨少,但由于河水补给、农作物需要,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已演变出来:黄河地区是一系列王朝的发源地,例如夏商周等。
4.西南地区在中国西南,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与其它地区有较大的不同。
古代的西南地区,包含了今天的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这里既有高山峻岭、陡峭峡谷,也有繁盛的平原和广阔的湖泊。
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自然环境、植被等,这个地区世代耕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形态。
二、人文特征古代中国的人文特征精深博大,自其民族、文化、哲学、教育、科学技术,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1.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汉族则是最为主要的民族。
除了汉族外,还有藏族、维吾尔族、彝族、苗族、哈尼族、回族等。
这些不同民族的协调合作,反映在中国的多元文化中: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饮食、宗教等都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2.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人文资源之一,代表着中国的精神面貌和传统。
中国文化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包括中医、武术、文学、音乐、绘画等。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一、中国古代地理
中国古代地理,是指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研究,它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
环境、地理空间结构、地理资源分布、地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古代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中国古代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
中国古代地理空间结构,主要是指
中国古代地理空间结构的总体特征,包括地域结构、城市结构、交通
网络结构等。
中国古代地理资源分布,主要是指中国古代地理资源的
总体分布,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
中国古代地理经
济发展,主要是指中国古代地理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金融等。
二、中国古代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是指中国古代历史学的研究,它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历史学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
的总体特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古代政治,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政治的总体特征,包括政治制度、
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经济等。
中国古代经济,主要是指中国古
代经济的总体特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金融等。
中国古代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
中国古代社会,主要是指中国古代社会的总体特征,包括社会分层、
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等。
中国古代宗教,主要是指中国古代宗教的总
体特征,包括儒家、道家、佛教、伊斯兰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 (5)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王朝,它是在公元前221年由秦王赢政建 立起来的。秦王朝立国仅15年,它的疆域东到 大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至今云南、广西、 北到长城一带。秦朝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多方面的。“兵马俑”和“阿房宫”成为历史 的见证。
19
20
❖ (6)汉朝: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西汉 王朝建都长安,先后统治达214年,其疆域东 南至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西南至云 南、广西、越南的中部,北至大漠,东北达到 了朝鲜半岛北部。自西汉中期至唐朝末年的千 余年间,越南南北部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第一章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
第一节 天地观念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天地观念 ❖ 一.古代中国天地结构的认识 ❖ 二.古代关于天地本原和天体演化思想 ❖第二节 文化孕育发展的地理环境 ❖ 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2
一.古代中国天地结构的认识
5
(三)宣夜说
❖ “日月众星,自然浮生于虚空之中,其行其上, 皆须气焉”
❖ 主张天无一定形状,也非物质造成,其高远无 止境,日月星辰飘浮空中,动和静都依靠“气”
❖ 《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 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绝无师说…… 虞 喜 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 术兼之,故曰宣夜。”
8
(二)天地万物的演化
❖ 春秋战国时,天地在不断地运动发展的观点。 ❖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管子·侈靡篇》:“天地不可留,故动,化
故从新。” ❖《黄帝内经》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 《淮南子·天文训》:天地生成过程中,元气
中的”清阳者”上升形成为天,“重浊者”向 下凝聚为地。
15
❖ (2)商朝: ❖ 其疆域与夏相似。商朝的文化,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水平。商代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使用 文字。甲骨文,仅从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十 多万块甲骨上,已发现的单字就有5000个。
16
❖ (3)周朝: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商朝 灭亡后,继之而起的是延续了800多年的周朝 。周文王姬昌用姜子牙治理国政,国运昌盛。
12
二、人文地理环境
❖ (一)疆域、政区 ❖ 疆域(重点了解各朝代的疆界变化,有哪几个
朝代的疆域比现在的大?西汉、唐、元、清) ❖ 夏朝《禹贡》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地理文
献, ❖ “东渐” ❖ 《左传·襄公四年》曰:“茫茫禹迹,划为九
州”
13
14
❖ (1)夏朝:(前21世纪——前16世纪) ❖ 华夏族在黄河流域繁衍发展,同蛮、夷、狄等
❖ 中国古代天文中有丰富的关于宇宙结构的设想 。远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中国古代就逐渐形成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朴素的直观见 解。
❖ 《淮南子天文训》∶共怒触不周山 ❖ 许多讨论天地结构的学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形成于汉代的 ❖ 盖天说 ❖ 浑天说 ❖ 宣夜说。
3
(一)盖天说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出现于殷末周初。 ❖ 1、天圆地方,《晋书·天
❖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 ,东周建都洛邑。
❖ 其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 东大部。周朝在中国文化上最大贡献是灿烂的 青铜文化。
17
❖ (4)春秋战国:从东周开国到秦始皇统一中 国这500多年,习惯上称春秋战国。在此期间 ,各诸侯国之间战火不断,出现了诸侯争霸的 局面,此时的疆域基本上和周朝接近。春秋战 国时期的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文化大交锋“百家争鸣”的现象。
百物” ❖ 3、水是最基本的元素。 ❖ 《管子·水地篇》:“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
也,诸生之宗室也。”
7
❖ 4、精气说/元气说 ❖ “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
,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 圣人,是故名气。”(《管子·内业篇》) ❖ 5、阴阳说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又 把自然界和社会上一切对立的现象抽象为阴阳 ,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 互消长的物质势力,用来解释天文气象、四季 变化、万物兴衰等自然现象。
❖清代邹伯奇:"宣劳午夜, 斯为谈天家之宣夜 乎?" 宣夜说之得名,是因为观测星星常常闹到 夜半不睡觉。
6
❖ 二.古代关于天地本原和天体演化思想 ❖ (一)天地万物的本原 ❖ 天地万物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观点 ❖1、“浑沌、混沌”说(浑沦、浑敦 ) ❖ 2、五行说 ❖西周·史伯 “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
❖ 这是一个典型的力学模型,它以习见的漩涡现 象比拟宇宙演化,比较科学地说明了为什么会 产生“天成于外,地定于内”这种浑天格局
10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历 史 地 理 环 境
11
❖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 “中西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文化,是属
于平行发展、交流甚少、互不冲突、各有偏重 、各具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中国文化是典型 的大陆农耕文化,西方文化则属于地道的滨海 商业文化。”
文志》有:“周髀家云 ﹕‘天员(圆)如张盖﹐地 方如棋局” ❖ 2、将方形大地改为拱表大 地。《晋书·天文 志》:“天象盖笠,地法覆 盘。”
4
(二)浑天说
❖ 大地是个球形,外裹着一个 球形的天穹,地球浮于天表 内的水上。
❖ 《张衡浑仪注》:浑天如鸡 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 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 而地小。
9
朱熹的天地演化理论
❖ 朱熹:“天地之化,阴阳而已。一动一静,一 晦一明,一往一来,一寒一暑,皆阴阳之所为 而非有为之者”
❖ “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二气,这个气运行,磨 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zā许多查(渣)滓, 里面无出处,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 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周环运转,地 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