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章 税制的设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5章 垄 断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6章 垄断竞争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7章 寡 头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9章 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竞争市场上 的企业
第13章生产成本
第15章垄断
第16章垄断 竞争
第17章寡头
第19章收入与歧视
第18章生产要素市 场
第20章收入不平等 与贫困
第21章消费 者选择理论
第22章微观 经济学前沿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 的心得。
目录分析
第2章像经济学家 一样思考
第1章经济学十大 原理
第3章相互依存性 与贸易的好处
第5章弹性及其应 用
第4章供给与需求 的市场力量
第6章供给、需求 与政府政策
第8章应用:赋税 的代价
第7章消费者、生 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9章应用:国际 贸易
第11章公共物品和 公共资源
第10章外部性
第12章税制的设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教材
消费者
微观经济 学
企业
习题
供给
微观经 济学
经济学
原理
第章
需求
曼昆经济 学பைடு நூலகம்
市场
经济学家
第篇
收入
应用
税制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师生参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流 行的初级经济学教材,也被众多院校列为经济类专业考研重要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5小时高清视频】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4.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5.曼昆《经济学原 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6.曼昆《经济 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7.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7小时高清视频】8.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9.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 详解10.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 和相关资料对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 校,如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等,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第一篇: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 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曼昆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曼昆《微观经济学》读书总结下面是我读曼昆微观经济学所做的笔记以及感受:曼昆经济学是一本特别好读的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浅显易懂、少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更绝的是,曼昆善于使用案例,将知识方方面面融于一个案例后再向读者娓娓道来,在轻轻松松读故事中将读者引入经济学宝库中。
在读曼昆微观经济学过程中,不断与高鸿业版本的西方经济学对比,真是感慨不已!我们的经济学家喜欢将问题搞得复杂化,提高一门学科的壁垒,这完全是自杀之举!试看如今我国经济学界,这是让人痛心疾首!理论上老是拾欧美经济学家的牙慧,实践上老是在不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拿来别国学说,我们经济水平又怎么能非常有效的发展呢?当下,经济学界要摒弃门户之观,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并向国外推广,让我们的智慧造福全人类。
第一章里,曼昆提出了自己创造的十大原理,从中有很多其他学派的影子。
原理一:人类面临权衡选择。
这一方面是人们有偏好,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资源稀缺性决定的,不能什么东西都可以据为己有。
原理二:要考虑机会成本。
这也是经济效益和会计效益之间的区别,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机会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仅仅考虑总量是不够的,边际量是变动量,动态看待整个经济运行才可以找到平衡。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当然有正负之分,这也就存在积极与消极反应,微观主体行为也就在我们眼前了。
原理五:贸易可以增加我们的福利。
比较优势观点支持此种看法,互通有无也是中国智慧。
原理六:市场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斯密的看不见手已经尽人皆知,市场中的确蕴藏非常强大的能量。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家永恒的争论话题,当然两者既然存在都有其经济意义,不管是何种影响。
原理八:一国经济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也就是生产力。
原理九:货币过多发行引起物价上升。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式
人们能以借款与储蓄来平缓收入的生命周期变
动(比如为退休而准备的储蓄)
生命周期收入变动会引起年度收入分配不平等,
但这不一定代表生活水平的真正不平等
衡量不平等时的问题
暂时收入与持久收入:
人们能以借款和存款来平缓收入的暂时变动 衡量生活水平不平等程度的一个更好方法是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曼昆《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主讲教师:贾 甫
此文档是曼昆《经济学原理》网授课程的讲义!
最好结合课程进行学习(复制以下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ExamItem/SpecCT.aspx?id=1711d8a8-4e14479d-ba93-bc521f92d415
本章将探讨如下问题:
我们社会中的不平等程度和贫困程度有多
大?
衡量不平等程度时有哪些问题?
关于政府在改变收入分配中应该起什么作
用的主要哲学观点。
有什么样的政策可以用来反贫困?这些政
策又有怎样的问题?
介绍 前两章中:
均衡工资等于工人的边际产量值
均衡工资的不同是由于:
工人的特征:
教育、经验、天赋、努力
美国的收入分配:2006
群体 家庭年收入
最低的1/5
次低的1/5 中间的1/5 次高的1/5 最高的1/5 最高的5%
$20,035以下
$20,035 – $37,774 $37,774 – $60,000 $60,000 – $97,032 $97,032及以上 $174,012及以上
美国的不平等程度
持久收入,即一个人的正常收入,而不是当期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 收入与歧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9章收入与歧视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补偿性工资差别(compensating differential)答:补偿性工资差别指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所引起的工资差别。
补偿性工资差别在经济中普遍存在。
比如:教授的工资低于受教育时间大致相同的律师和医生,教授的低工资由工作所带来的学术上与个人价值上的满足而得到补偿。
工厂中夜班工人的工资高于同类白班工人的工资。
高工资补偿用来补偿他们不得不夜里工作而白天睡觉这种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的生活方式。
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补偿”一些人在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方面所处的不利地位。
由于他们所处的这种地位,使他们不得不承受更多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压力,承受了更高的“劳动的负效应”,也就是劳动引起的劳累、紧张、枯燥、疲倦、痛苦和危险的感觉或处境。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意味着他们比那些没有处于同样地位的人付出了更多的劳动。
所以,这种工资差别被称为补偿性工资差别。
2.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山东大学2008研)答:人力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如下:①提高物质资本使用率。
较高的人力资本能更有效地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②产生余值增长率。
国民收入增长率高于国民资源增长率的差距即为余值增长率,主要是由于规模报酬递增规律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产生的;③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本的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
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
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第二章象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υ 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12章 税制的设计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第16章 垄断竞争第17章 寡 头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第19章 收入与歧视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曼昆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菲利普斯曲线循环流量图重要概念区分实证表述/规范表述绝对优势/比较优势正常物品/低档物品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定额税/累进税/累退税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企业短期停止营业/企业退出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市场失灵的两个可能原因:外部性;市场势力(联系第7章市场效率+第10章外部性)名解: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1.科学判断的不同2.价值观的不同3.感觉与现实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二十章 收入分配
第二十章收入分配在本章中你将——考察我们社会中经济不平等的程度考虑在衡量经济不平等时产生的一些问题说明政治哲学家如何看待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考虑旨在帮助贫困家庭脱贫的各种政策玛丽·科拉姆(Mary Colum)曾对恩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说:“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惟一差别就是富人钱多。
”也许是这样。
但这种说法留下了许多没有回答的问题。
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是一个迷人而重要的研究题目——无论对舒适的富人,对穷苦中挣扎的穷人,还是对有进取心而又担忧的中产阶级,都是如此。
你从前两章中已经对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入有了一些了解。
一个人的收入取决于这个人劳动的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又取决于天赋能力、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歧视,等等。
由于劳动收入构成了美国经济中总收入的四分之三,所以,决定工资的因素也就是决定经济中总收入如何在各社会成员中分配的主要原因。
换句话说,它们决定了谁是富人,谁是穷人。
在本章中我们讨论收入分配。
正如我们将要说明的,这个题目引起了有关经济政策作用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一章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在考虑收入分配时这种可能性特别重要。
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有效地配置资源,但它并不一定能保证公平地配置资源。
因此,许多经济学家——但不是全部——认为,政府应该为了实现更大的平等而进行收入再分配。
但是,在这样做时,政府又陷入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另一条: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当政府实施一些政策来使收入分配更平等时,它扭曲了激励,改变了行为,并使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我们对收入分配的讨论分三步进行。
第一,我们评价我们社会中不平等的严重程度。
第二,我们考虑对政府在改变收入分配中应该起什么作用的不同观点。
第三,我们讨论旨在帮助社会最贫困成员的各种公共政策。
不平等的衡量我们从针对衡量的四个问题开始我们对收入分配的研究。
◎在我们社会中不平等程度有多大?◎有多少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衡量不平等程度时引起了哪些问题?◎人们通常如何在各收入阶级之间流动?这些衡量问题自然是讨论旨在改变收入分配的公共政策的出发点。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收入与歧视)
第19章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决定均衡工资的若干因素(1)补偿性工资差别补偿性工资差别指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所引起的工资差别。
补偿性工资差别在经济中普遍存在。
例如,煤矿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于其他有相似教育水平的工人,他们的高工资用来补偿采煤的枯燥和危险性,以及煤矿工人所面临的长期健康问题。
(2)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的积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类型是教育。
人力资本较多的工人平均收入高于人力资本较少的工人。
(3)能力、努力和机遇天生的能力、努力和机遇有助于解释工资差别。
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聪明而强壮,他们由于天生的能力而得到高报酬。
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努力,他们由于努力而得到高报酬。
如果存在可以消灭一个人工作的技术变革,机遇可以降低某个人的价值甚至使他无价值。
(4)教育的另一种观点:信号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受教育更多的人得到更高工资并不是因为教育提高了生产率,而是因为有更高天赋能力的工人把教育作为一种向雇主表示他们高能力的信号。
根据信号观点,如果这种信号理论正确的话,那么,提高所有工人的教育程度就不会提高整个工资水平。
根据人力资本的观点,提高所有工人的教育水平会提高所有工人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所有工人的工资。
(5)超级明星现象超级明星产生在有两个特点的市场上:①市场上每位顾客都想享受最优生产者提供的物品。
②使最优生产者以低成本向每位顾客提供物品成为可能的是生产这种物品所用的技术。
(6)高于均衡的工资: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工人的工资高于均衡的工资水平主要是由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这三个原因引起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劳动的需求(1)竞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
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①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②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值就是该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
对一个竞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这条边际产量值曲线也是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企业选择劳动量的决策原则是使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
(4)影响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①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上升增加边际产量值,所以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②技术变革。
技术进步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所以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技术变革也可能减少劳动的需求,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这种情况称之为节约劳动的技术变革。
③其他要素的供给。
生产中与劳动同时使用的要素供给的增加提高了劳动的边际产量,劳动需求向右移动。
2.劳动的供给(1)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反映了工人如何根据机会成本的变动做出劳动—闲暇权衡取舍的决策。
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意味着,工资上升使工人增加他们供给的劳动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贫困率(poverty rate)答:贫困率指家庭收入低于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即一国或一个地区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贫困面指标是反映一个地区中包含点域的贫困程度,是以县为基本单位的。
而贫困率指标与贫困面指标不同,它是以户为基本单位的,其计算公式为:贫困率(%)=总贫困户数/总户数。
2.贫困线(poverty line)答:贫困线指由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美国国家的贫困线是联邦政府按提供充分食物成本的大约三倍的标准确定的。
贫困线每年根据价格水平的变动调整,并取决于家庭规模。
常用的贫困线测定方法有:恩格尔系数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法、基本需求法、比例法,以及马丁法等。
前四种方法从理论基础、测算依据和可操作性三个方面考察都有各自的特点与可取之处,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缺陷。
第一种方法要求恩格尔系数比较稳定;第二种方法实质上是测定相对贫困标准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测定出的贫困标准,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都有很大的差别;第三种方法缺乏制定生活必需消费项目和数量的标准,特别是对连续计算贫困线借助经验判断较多,各时期之间的判断标准难以统一;第四种方法在比例的确定上存在经验的、主观的和武断的因素,客观性和科学性不强;第五种方法即马丁法吸收了前四种方法的优点,克服了它们的缺陷,无论从理论基础方面,还是从测算依据、可操作性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使其更加实用、科学。
经济学原理曼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曼昆读书笔记经济学原理曼昆读书笔记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近期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感慨颇深,全书没有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也没有复杂深奥的近代数学知识,这是一本适合平民大众阅读的作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另一方面,其内容是博大精深,返璞归真,用平易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原理清晰,分析透彻,在当今众多的经济学著作中璀璨而夺目。
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学科。
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
据此,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
因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
《经济学原理》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
《微观经济学分册》中,文章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于此。
根据这些原则,讲述了微观经济的几大经济理论基础,包括供需理论、弹性分析、剩余福利等。
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往往却牺牲了农民收益;又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成本的转嫁结果都是一样的等等。
《原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读者分析能力的培养,阐述了经济现象分析的一般步骤,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宽读者的思路,激发读者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兴趣,进而从分析中形成观点。
在分析完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作用后,书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重点介绍了企业的微观组织行为,分别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四类市场环境下企业产品的供需关系和企业运作行为作了详尽的理论剖析,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前面章节的铺垫终于滋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使读者大饱口福,受益匪浅。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全解2
第十六章寡头复习题1.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什么?答: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对整个卡特尔来说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与价格。
2.比较寡头与垄断的产量与价格。
答:如果寡头们可以联合起来统一行动的话,寡头与垄断的产量和价格相等。
当寡头企业个别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的产量大于垄断的产量水平,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
寡头价格小于垄断价格,大于竞争价格。
3.比较寡头与竞争市场的产量与价格。
答:寡头价格高于竞争价格。
寡头产量低于竞争产量。
4.一个寡头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答:随着寡头市场上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竞争市场,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有效率的水平。
5.什么是囚犯两难处境?它与寡头有什么关系?答:囚犯两难处境是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犯两难处境的故事包含着一个一般性的结论,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一个力图维持其成员合作的集团。
同一市场上的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类似于两个处于两难处境的囚犯的博弈。
6.举出寡头之外的两个例子,说明囚犯的两难处境如何有助于解释行为?答:例一,共有资源的使用。
设想两个渔民——杰瑞和麦克,他们共同拥有一个湖泊,湖泊中价值2万美元的鱼类资源归他们共有。
造一条渔船要花1 000美元。
两人各有一条渔船,每人将得到一半的鱼类资源,可以赚9 000美元(1万美元收益减1 000美元成本),两人都可以造第二条渔船。
如果某个人在三条渔船中拥有两条,他就得到三分之二的鱼类资源,这将带来11 333美元的利润。
但如果两人都造第二条船,又是平分鱼类资源,而且两人的利润都下降,是8 000美元。
表16-1表示杰瑞和麦克的博弈。
表16-1 共有资源博弈例二,广告博弈。
考虑两家化妆品公司——甲和乙,面临决策。
如果两家都不向用户赠送免费试用的化妆品,它们平分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复习与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不平等的衡量一个人的收入取决于这个人劳动的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又取决于天赋、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和歧视等。
决定工资的因素也就是决定经济中总收入如何在各社会成员间分配的主要因素。
1.解决衡量不平等的四个问题(1)社会中的不平等程度。
(2)贫困人数。
(3)衡量不平等程度时引出的问题。
(4)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流动。
2.贫困率(1)贫困率与贫困线的含义贫困率(poverty rate)是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贫困率常用量作为收入分配的判断标准。
贫困线是由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在美国,贫困线是联邦政府按提供充足食物成本的大约三倍的标准确定的。
贫困线根据价格水平的变动每年进行调整。
(2)贫困对不同群体的影响贫困是一种影响所有人口群体的经济病症,但对各群体影响的大小并不同:①贫困与种族相关。
据统计,黑人和西班牙裔人生活在贫困中的可能性是白人的三倍左右。
②贫困与年龄相关。
孩子比一般人更容易成为贫困家庭的成员,而老年人比一般人更不容易贫穷。
③贫困与家庭结构相关。
没有丈夫的以女性为家长的家庭生活在贫困中的可能性是已婚夫妇家庭的五倍多。
这些影响也会同时起作用:在女性为家长的家庭中,黑人和西班牙裔的孩子有一半以上生活在贫困之中。
3.衡量不平等时的问题至少由于三个原因使得收入分配与贫困率数据所给出的生活水平不平等状况是不完全的。
(1)实物转移支付实物转移支付(in-kind transfers)是指以物品和劳务形式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收入分配和贫困率的衡量基于家庭的货币收入。
但通过各种政府计划,穷人得到了许多非货币物品,包括食品券、住房补贴和医疗服务。
不平等程度的标准衡量方法并没有考虑这些实物转移支付,大大影响了贫困率的实际意义。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研究,如果把实物转移支付按其市场价值纳入收入,生活在贫困中的家庭数量会比标准数据所显示的低10%左右。
(2)经济生命周期生命周期(1ife cycle)是指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人的一生中收入总在变动。
一个年轻工人,收入是较低的,可能需要借款来上学或买房子;随着工人年龄增长和经验增加,收入在增加,进入中年,储蓄率最高,在50岁左右达到最高,然后在工人65岁退休时收入又大幅度减少,但收入的减少并不一定会引起生活水平的相应降低,因为还有以前的储蓄。
这种正常的生命周期形式也会引起年度收入分配不平等,但这并不一定代表生活水平的真正不平等。
(3)暂时收入与持久收入人一生的收入不仅仅因为预期的生命周期而变动,还因为随机的和暂时的力量而变动。
比如由于自然灾害使得农民收入骤降,来年又有可能风调雨顺而收入增加。
持久收入(permanent income)是指一个人正常的或平均的收入。
人们同样可以用借款和存款来平缓收入的暂时变动。
在某种程度上,家庭在收入状况好的年份储蓄,而在收入状况差的年份借款(或动用储蓄)。
在这个意义上,收入的暂时变动就并不一定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
家庭购买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持久收入。
为了衡量生活水平的不平等,持久收入的分配比年度收入的分配更有关联性。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人们根据他们的持久收入来消费,因此,消费不平等是持久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判断标准。
由于持久收入和消费受收入的暂时变动的影响较小,因此持久收入的分配比当期收入的分配更平等。
4.经济流动性(1)经济流动性是指人们在各收入阶层之间的变动。
经济流动性在美国经济中是相当常见的:沿着收入阶梯向上移动可能是由于好运气或勤奋工作,向下移动可能是由于坏运气或懒惰。
这种流动性有一些反映在收入的暂时变动上,而另一些则反映在收入较持久的变动上。
(2)流动性是如此之大,因此许多低于贫困线的人处于贫穷状态只是暂时的。
对于相对少数的家庭来说,贫困是一个长期问题。
因此,旨在反贫困的政策需要对这两个群体进行区分。
判断经济流动性的另一个方法是代际经济成功的持续性。
持续性并不完全,它表明各收入阶层之间有相当大的流动性。
二、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1.功利主义(1)功利主义的含义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
(2)功利主义的内容功利主义的奠基人是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根据功利主义者的看法,效用是福利的衡量指标,政府的正确目标就是使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的效用总和最大化。
功利主义者支持收入再分配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似乎收入完全平等才能达到社会总效用最大化,但功利主义者否定收入的完全平等化,因为他们接受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功利主义的政府必须使更大平等的好处与扭曲激励的损失保持平衡。
因此,为了使总效用最大化,政府要停止使社会完全平等。
2.自由主义(1)自由主义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
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自由主义由哲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在他的著作《正义论》中提出。
罗尔斯从一个社会的制度、法律和政策应该是公正的这个前提开始,但似乎每个人对公正的观点都不可避免地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
为了使社会成员对公正的判断保持客观的态度,提出了一种思想实验:设想在每个人出生之前,所有人都要到一起开会设计统治社会的规则。
这时每个人对自己最终将处的位置都一无所知,也就是处于“无知面纱”背后的“原始状态”,“没有一个人能设计出有利于自己特殊状况的原则”用这种方法可以为社会选择一套公正的规则。
(2)最大最小准则最大最小准则(maximin criterion):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
罗尔斯提出的思想实验使收入再分配作为社会保险的一种形式。
因为从原始状态的角度看,当一个社会选择向富人征税以补助穷人的政策时,就为社会每个成员成为穷人家庭成员的可能性上了保险。
因此,处于原始状态下的人会特别关注处于收入分配最底层的可能性,遵循最大最小准则。
不像功利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使每个人效用的总和最大化,罗尔斯是要使最小效用最大化,因此它要求的收入再分配比功利主义者更多。
最大最小准则证明了旨在使收入分配平等化的公共政策是正确的。
但最大最小准则仍然允许收入不对称,因为这种不对称可以增强激励,从而提高社会帮助穷人的能力。
但受无知面纱遮蔽的理性人实际上厌恶风险的程度是否足以使他们遵循最大最小准则还不是十分清楚。
由于原始状态的人最终可能处于收入分配的任何一个位置上,所以在设计公共政策时,他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可能的结局。
在无知面纱之下最好的政策应该是使社会成员的平均效用最大化,由此产生的公正概念就更接近于功利主义者而不是罗尔斯主义者。
3.自由至上主义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实行收入再分配。
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都把社会总收入作为社会计划者为了达到某种社会目标而能够自由地再分配的共享资源。
与此相反,自由至上主义者认为,社会本身并没有赚到收入,政府不应该为了实现任何一种收入分配而拿走一些人的收入并给予另一些人。
没有任何集中的分配,没有任何个人或群体有权控制所有的资源,来共同决定怎样发放这些资源。
每个人得到的东西都是其他人通过交换或作为礼物送给他的。
在一个自由社会里,不同的人们控制着不同的资源,新的持有来自自愿的交换和人们的行动。
自由至上主义认为:只要决定收入分配的过程是正义的,那么分配结果无论如何不平等都是公正的,当收入分配是以不公正手段达到的时候,政府有权利也有义务解决这个问题。
诺齐克通过进行社会收入分配与课程成绩分布之间的类比来批评罗尔斯的自由主义。
自由至上主义者的结论: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
政府应该强调个人的权利,以确保每个人有同样的发挥自己才能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一旦建立了这些游戏规则,政府就没有理由改变由此引起的收入分配。
三、减少贫困的政策1.最低工资法关于最低工资的法律总是争论的来源。
支持者把最低工资作为帮助那些有工作的穷人而政府又不用花钱的一种方法,批评者把最低工资看成是对它想帮助的人的一种伤害。
对那些技能水平低和经验不足的工人来说,较高的最低工资导致其工资高于供求平衡的水平。
因此它提高了企业的劳动成本,并减少了这些企业需求的劳动量。
结果导致受最低工资影响的这些工人群体的高失业。
虽然那些仍然就业的工人从较高工资中受益,但另一些人的失业使得些原本在较低工资时能就业的工人状况变坏了。
这些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需求弹性。
支持高水平最低工资的人认为,不熟练劳动的需求是较为缺乏弹性的,因此,高水平最低工资所减少的就业是微不足道的。
批评最低工资的人则认为,劳动需求富有弹性,特别是在企业可以更充分地调整就业与生产的长期中更是如此。
许多最低工资工人是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少年,因此,高水平最低工资作为帮助穷人的一种政策并不能完美地达到其目标。
2.福利福利(welfare)是补贴需要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比如两项福利计划:贫困家庭临时援助(TANF)、补充保障收入(SSI),需要注意的是,仅仅是收入低的穷人并不一定有资格获得帮助。
要想获得帮助,他或她还应该满足一些额外“需要”。
反对福利计划的一种普遍观点是,它实际上激励了人们变成“需要帮助者”。
3.负所得税负所得税(negative income tax)是指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向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
许多经济学家建议用负所得税来补贴穷人的收入:高收入家庭根据他们的收入纳税,而低收入家庭将得到补助,实质上这些低收入家庭将“支付”一种“负税”。
在负所得税之下,贫困家庭不用表示需要就会得到经济帮助。
得到帮助所需要的唯一资格就是收入低。
这个政策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一方面,负所得税不鼓励非婚生育和家庭破裂;另一方面,负所得税也会补贴那些仅仅是由于懒惰而陷于贫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