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凭静脉麻醉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意见3 TCI镇静管理策略,麻醉维持期间的靶浓度略高于个
体意识消失时的效应室浓度即可,镇痛和∕或肌松不足 时可应用相应药物。(专家支持率:93.3%)
二、TIVA的适应症 【问题3】哪些外科手术可以应用TIVA?
除外明确对静脉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TIVA可 应用于所有需要全身麻醉的手术,尤其是由于手 术特点或病情限制不宜采用吸入麻醉的手术(见 表1)。
2.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和恢复非常迅速,特点是对血流动 力学影响轻微,安全性高,特别适合于高龄、危重、休克 、心衰患者的麻醉诱导。其时-量相关半衰期比丙泊酚还 短,由于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依托 咪酯长时间麻醉维持的安全性仍有争议。
3.氯胺酮:与传统镇静催眠药不同,氯胺酮产生意识消失, 并有镇痛作用。同时兴奋中枢交感系统,血压、心率和血 浆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因此适用于血容量不足、失血性休 克患者的麻醉,成为自然灾害或战伤救治情况下的首选 。小剂量氯胺酮也用于术后疼痛的防治。
全凭静脉麻醉专家共识 (2016)
全凭静脉麻醉(TIVA)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近年不乏国内相关的临床研究报道,包括多中心 RCT。为推动TIVA在我国规范化应用,中华医学会 麻醉学分会组织17位专家起草了《全凭静脉麻醉 专家共识》。共识历经专家反复修改和两次专家 会议集体讨论,并对推荐意见进行逐条投票。编 写方法首次采用“问题-陈述-推荐意见-专家投 票”的模式,以方便读者阅读时抓住重点。
相对于手动输注,TCI使得静脉麻醉更加精确稳定,易于控制[9-11] 。
推荐意见2 中国成年手术患者(<65岁)TCI丙泊酚时,意识消失
的效应室EC50和EC95分别为2.2(2.2~2.3)和3.2 (3.1~3.3)μg∕ml。意识消失与苏醒时的效应室浓度 基本相同,因此停药后可根据意识消失时的效应室浓度 大致判断苏醒所需的时间。(专家支持率:100%)
推荐意见1
由于速效和超短效静脉麻醉药物的问世;多室药代模型 和效应室概念的应用;TCI的诞生;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快速 与舒适化的麻醉恢复质量,促使TIVA已成为主流的麻醉方 法之一。(专家支持率:100%)
【问题2】TIVA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TCI是TIVA的核心技术,是将药代动力学理论用于临床 麻醉实践的典范。与持续输注方法不同,TCI根据药代动力 学模型自动计算出达到设置的靶浓度所需的给药速率,并 使麻醉从诱导到维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TCI技术解决了 静脉麻醉可控性不如吸入麻醉,以及难于连续监测血药浓 度的不足,使静脉麻醉的管理如同吸入麻醉一样,通过设 定和调节静脉麻醉药物靶浓度的方法来实施[7]。
TCI解决了持续输注时维持特定药物靶浓度的输注速率问题,并未解 决静脉麻醉药个体差异较大的药效动力学问题。麻醉医师需要根据麻醉 手术中不同的刺激强度,如气管插管、手术切皮等,参考药物作用的 EC50至EC95浓度范围指导用药,并提倡使用相应的监测。个体化的TCI 管理,麻醉诱导时,静脉麻醉药缓慢给药达到意识消失,记录意识消 失时静脉麻醉药的效应室浓度,麻醉维持在略高于个体意识消失的效 应室浓度即可,如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维持高于意识消失时浓度约 0.5~1.0μg∕ml。镇痛和∕或肌松不足时可用相应药物来解决。意识消 失和苏醒时的效应室浓度基本相同[8],因此停药后可根据意识消失的 效应室浓度大致判断苏醒所需的时间。中国成年手术患者(<65岁)TCI 丙泊酚麻醉时,意识消失的效应室EC50和EC95分别为2.2(2.2~2.3) 和3.2(3.1~3.3)μg∕mL[7]。
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是指采用多种静脉麻醉药物 完成麻醉诱导和维持全过程的技术[1]。近30年来 TIVA的兴起,主要源于静脉麻醉三个主要方面的 进展,即新型静脉麻醉药物的问世、新的药代动 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概念的应用以及静脉麻醉给药 新技术的诞生,从而使静脉麻醉发生了划时代的 变化[2-3]。
推荐意见4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因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 特点,是TIVA最常用的组合。(专家支持率: 100%)
【问题5】实施TIVA常见药物有哪些?各药物的药 理特点是什么?
TIVA常用药物包括三大类:
(一)镇静催眠药及辅助镇静药:丙泊酚、依托咪 酯、氯胺酮、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等。
1.丙泊酚: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强,对血容量 不足、心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引起血压显著下降,心率相 应减慢。反复给药或静脉输注时蓄积少,停药后苏醒较 快,明显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小儿对其清除率更高、代谢 更快,因此小儿麻醉诱导和维持比成人需要更大的剂量 [12]。
三、TIVA的药物选择及常用方法
【问题4】实施TIVA的药物选择原则是什么?
TIVA需要复合使用静脉麻醉药、阿片类镇痛药和肌肉松弛 药来实现全身麻醉的三要素:意识消失,充分镇痛和满意 的肌肉松弛状态。三类药虽然不可相互替代,但是静脉麻醉 药与阿片类镇痛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以减少各自用量。
TIVA的理想药物应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清除率高、 体内蓄积少、副反应少、代谢产物无活性的特点,其中丙泊 酚和瑞芬太尼因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是TIVA最常 用的组合。依托咪酯和尼或丙泊酚用于TIVA的诱导和 维持[4]。
一、TIVA的应用基础
【问题1】TIVA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静脉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理论成功用 于指导临床实践,如:多室药代模型、时-量相关半衰期 、效应室浓度等[4-5]。新型静脉麻醉药速效和超短效的 特征,提高了静脉麻醉的可控性,如:镇静催眠药(丙 泊酚)、阿片类镇痛药(瑞芬太尼)等。新的静脉麻醉给 药技术,如:计算机化的靶浓度控制静脉自动输注系统 (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以药代动力学 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根 据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并控制输注速率,自动达到预期 的靶(镇静或镇痛药物)浓度[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