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专题练习:专题二_溶液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奥赛辅导二

高一化学奥赛辅导二

高一化学奥赛辅导二反应方程式:B→D,2SO2+O2+2H2O==2H2SO4 G→E,2K2SO3+O2+2H2SO4==4KHSO4光△H→L,K2S2O3+2CO2+5H2O——→2(CH2O)+2KHSO4+2H2O,2KHSO4==K2S2O7+H2OI→A,H2S+I2=S+2HI K→A,K2S X+H2SO4==H2S+K2SO4+(X-1)S。

【例9】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下列钠盐中的几种:(A)氯化钠,(B)硫化钠,(C)亚硫酸钠,(D)硫代硫酸钠,(E)硫酸钠,(F)碳酸钠。

向此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有浅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气体产生。

此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说明气体中不含_____(填分子式)(2)此无色溶液中至少存在哪几种钠盐?请写出全部可能的情况(填写出相应的字母)。

第一种情况是______________,第二种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种情况是______________,第四种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既要求把可能产生S、H2S、CO2的钠盐找出来,又只考滤“至少”存在的钠盐。

所以讨论情况中,题目虽给出四个空格,但并不要求全部填满,当然也可以增加,视情况而定。

第一问很简单,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气体中不含SO2气体。

第二问比较复杂。

但只要抓住两点:一是加酸后有淡黄色沉淀析出,即有S析出;二是产生S、H2S、CO2的可能性是:①Na2S2O3遇酸产生S和SO2,Na2S2O3+H2SO4==S+SO2+Na2SO4+H2Owjg SO2但SO2必须反应掉,只有2H2S+SO2=3S+2H2O,H2S由Na2S提供,CO2来自Na2CO3,所以第一种情况应是:Na2S、Na2CO3和Na2S2O3②由于H2S与SO2反应产生S,2H2S+SO2=3S+2H2O,因此,溶液中有Na2S、Na2SO3、Na2CO3也行,除此两种情况外,没有其它情况了。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无机元素化学习题2氧族元素1. 写出臭氧与下列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在酸性溶液中I-到I2。

(2) S到硫酸(在水存在下)(3) [Fe(CN)6]4-到[Fe(CN)6]3- (在碱性介质中)2. 写出H2S与Fe3+、MnO4-、Br2和Cr2O7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酸性条件下)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各反应(1) 过氧化氢在酸性介质中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2) CaS5与盐酸反应(3) SO2(OH)Cl与水反应(4) PCl5和SO2反应(5) 二氯氧化硫(VI)慢慢地加入硫氢化钾(KHS)的水溶液内(6)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碘反应(7) 亚硫酸钠溶液与碘的反应(8) 以过量的硫代硫酸盐处理酸化的碘酸钾溶液4.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各物质发生的作用(1) 通二氧化硫于二氧化硒的稀硝酸溶液中(2) 用盐酸酸化多硫化铵(3) 三硫化二铬溶于水(4) 通H2S于三氯化铁溶液中(5) 金溶于浓热的硒酸中5. 从标准电极电位看φөH2O2/H2O(+1.776V)>φөMnO4-/Mn2+(+1.491V)>φөCl2/Cl-(+1.358V)但为什么H2O2遇KMnO4和Cl2时都起还原剂的作用?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6. 实验室中制备H2S气体,为何用FeS与盐酸反应?而不用CuS与盐酸反应?也不用FeS与硝酸反应?H2S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为什么变浑浊?7. 画出下列各阴离子的结构式:S2O32-,S2O42-,S2O62-,S2O82-8. 为什么氧的单质分子是O2,而硫的单质分子是S8?9. 为什么SOCl2既可以作Lewis酸,又可以作Lewis碱?在SeOCl2Py2中Se原子采取什么杂化类型,说明Se与每个配位原子的成键类型,并画出该分子所有可能的几何构型。

()10. 试解释:(1) S2Cl2与H2O2的结构式相似(2) SO2有偶极距,但SO3没有偶极距(3) 亚稳态的紫色的S2具有顺磁性11. 硫代硫酸钠为何可用作卤素、重金属离子,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硫代硫酸钠溶液在保存时,为何加入微量的Na2CO3,以保持溶液偏碱性?12. 一种盐A溶于水,在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一种刺激性气体B生成,同时有黄色沉淀C析出,该气体B能使KMnO4溶液退色。

2021届高中化学竞赛理论辅导课件-物理化学(入门)溶液

2021届高中化学竞赛理论辅导课件-物理化学(入门)溶液
2020年9月20日
§ 3. 1 引 言
3. 分类:
气态溶液 物态 固态溶液
液态溶液
溶液的导电性
电解质溶液 非电解质溶液
本章主要讨论液态的非电解质溶液
2020年9月20日
§ 3. 1 引 言
4. 溶剂(solvent) A 和溶质(solute) B 对于气体或固体溶于某液体构成的溶液,习惯 上将液体叫做溶剂,而将溶于其中的气体或固 体叫做溶质,如果是两种液体构成的溶液,则 称其中量多的液体叫溶剂,量少的液体叫溶质。
B
B

质量分数wB n xB =
B
n
B
B
=
物质B的质量 / M B (物质B的质量 / M B )
B
2020年9月20日
§ 3. 1 引 言
•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molaity) mB
xB =
nB nB
=
物质B的质量 / M B (物质B的质量 / M B )
B
B
mB与xB的关系为:xB
xB
=
M (M A
cA B M
B
)cB
对于极稀溶液
xB
=
M AcB A
mB
=cB A
2020年9月20日
§ 3. 2 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 本节要目
2020年9月20日
§ 3. 2 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
一、拉乌尔定律(Raoult’s law).
1887年,拉乌尔提出:在一定温度下,稀薄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 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以溶液中溶剂的物质的量分数,此结论称
b)式中p为该气体的分压。对于混合气体,
在总压不大时,亨利定律分别适用于每一种气体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全真模拟试题(2)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全真模拟试题(2)

全真模拟试题(二)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总分满分 3 12 8 12 6 20 12 7 14 6100得分评卷人● 竞赛时间3小时。

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

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

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

草稿纸在最后一页。

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

●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1.008Zr Nb Mo Tc Ru Rh P d Ag Cd InSn Sb Te I Hf Ta W Re Os Ir P t Au Hg Tl P b Bi P o At Ac-Lr HLi BeB C N O F Na MgAl Si P Cl S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Rb Cs Fr Sr BaRaY La Lu -6.9419.01222.9924.3139.1040.0885.4787.62132.9137.3[223][226]44.9647.8850.9452.0054.9455.8558.9363.5558.6965.3910.8126.9869.7212.0128.0972.61114.8204.4118.7207.2112.4200.6107.9197.0106.4195.1102.9192.2101.1190.298.91186.295.94183.992.91180.991.22178.588.9114.0116.0019.0030.9774.92121.8209.032.0778.96127.6[210][210][210]126.979.9035.454.00320.1839.9583.80131.3[222]He Ne Ar Kr Xe Rn 相对原子质量Rf Db Sg Bh Hs Mt第1题(3分)下表是摘自当前高中化学教材附录中的相对原子质量(部分)H HeLi Be B C N O 1.00794 4.002602 6.941 9.012182 10.811 12.0107 14.0067 15.9994 F Ne Na Mg Al Si P S 18.9984032 20.179722.98977024.3056 26.98153828.085530.97376132.062上表元素(及更多元素)中,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7~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有效数字位数少至3~4位,为什么?第2题(12分)将H 2O 2慢慢加入到SbF 5的HF 溶液中得一白色固体A ,A 是一种盐类,其阴离子呈八面体结构。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资料溶液.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资料溶液.

2007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资料无机化学II 溶液和胶体【竞赛要求】分散系。

溶液浓度。

溶解度。

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

溶液配制(仪器选择)。

重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

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

重结晶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

胶体。

分散相和连续相。

胶体的形成和破坏。

胶体的分类。

胶粒的基本结构。

亨利定律。

稀溶液通性。

溶剂(包括混合溶剂)。

【知识梳理】一、分散系统及其分类所谓分散系统,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系统。

如牛奶中奶油液滴分散在水中,颜料分散在有机液体中形成油漆等等。

通常把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起分散作用的物质叫分散介质。

分散系统可分为均相分散系统和非均相分散系统。

均相分散系统是物质彼此以分子形态分散或混合所形成的系统。

此类系统的分散相及分散介质之间无相界面存在,是热力学稳定的系统。

非均相分散系统是物质以微相形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多相系统。

分散相(分散物质):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

连续相(分散介质):包围着分散物质而处于连续状态的物质。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在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一部分称相。

分子分散系又称溶液,因此溶液是指分散质分子、离子或原子均匀地分散在分散剂中所得的分散系。

溶液可分为固态溶液(如某些合金)、气态溶液(如空气)和液态溶液。

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是液态溶液,特别是以水为溶剂的水溶液。

二、胶体(一)胶体的分类液溶胶:1、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固溶胶气溶胶2、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粒子由很多分子组成,热力学不稳定、不可逆体系.)(粒子由即为一个大分子,热力学稳定、可逆体系)(1)憎液溶胶: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

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有很大的相界面,易聚沉,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

一旦将介质蒸发掉,再加入介质就无法再形成溶胶,是一个不可逆体系,如氢氧化铁溶胶、碘化银溶胶等。

2021年高中化学竞赛辅导 无机化学 1.3溶液知识点素材

2021年高中化学竞赛辅导 无机化学 1.3溶液知识点素材

2021年高中化学竞赛辅导无机化学1.3溶液知识点素材§1-3 溶液Solutions一、一些基本概念(Some Basic Concepts)1.分散系(Dispersion system)(1) 一种或几种物质的质点分散在另一种物质的质点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

分散系中又分为:分散相(dispersion phase)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分散介质(dispersion medium):容纳分散相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2) 分类(Classification):a.均匀分散系(homogeneous dispersion system) b.不均匀分散系(heterogeneous dispersion system) (3) 分散相直径:d 100nm 悬浊液、乳浊液。

2.溶液(Solutions)(1) 溶液是均匀的分散系。

它包括分散相─溶质(solute),分散介质─溶剂(solvent)。

(2) 溶液的种类(kinds of solution)Table 1.1 Examples of SolutionsState of Solution Gas Liquid Liquid Liquid Solid Solid SolidState of Solvent State of SoluteGas Liquid Liquid Liquid Solid Solid SolidGas Gas Liquid Solid Gas Liquid SolidExample AirOxygen in water Alcohol in water Salt in water Hydrogen in palladium Mercury in silver Silver in gold3.溶解(Dissolve)(1) 溶解过程是物理化学过程。

固体盐的溶解常伴随热效应,两种液体之间的混合常伴随体积变化,也伴随热效应。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二讲-溶液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二讲-溶液

丁达尔现象——光散射现象
当光束通过分散系统时,一部分自由地通过,
一部分被吸收、反射或散射。可见光的波长约在
400~700 nm之间。 (1)当光束通过粗分散系统,由于粒子大于入射 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使系统呈现混浊。 (2)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由于胶粒直径小于可 见光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
化学上利用渗透作用来分离溶液中的杂 质,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
注意:非电解质稀溶液的△p,△Tb ,△Tf 以及π 的实验值与计算值基本相符,但电解质溶液的实 验值与计算值差别相当大。阿累尼乌斯认为,这 是由于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的结果。有些 电解质(如醋酸、氨水、氯化汞等)电离度很小, 称为弱电解质;有些电解质(如盐酸、氢氧化钠、 氯化钾等)的电离度相当大,称为强电解质。现 代的强电解质溶液理论认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 中是完全电离的,但由于离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离子的行动并不完全自由,所以实际测定的“表 观”电离度并不是100 %。
V
M BV
三、溶液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2、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又叫“质量摩尔浓度” 用1kg溶剂A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表示的 浓度称为质量摩尔浓度,用mB 表示,单位 为mol· -1,即: kg
nB mB = mA mB = M B mA
(3-13)
三、溶液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3、物质的量分数又叫“摩尔分数” 溶液中某一组分B的物质的量(nB )占全部 溶液的物质的量(n)的分数,称为B的摩 nB 尔分数,记为xB 。 xB = (2-14)
Kb /(K· mol-1) kg· 0.512 2.53 2.79 2.93 3.63 5.80 5.95
(4)溶液的渗透压
如图3-2所示,用一种能够让溶剂分 子通过而不让溶质分子通过的半透 膜(如胶棉、硝酸纤维素膜、动植 物膜组织等)把纯水和蔗糖溶液隔 开,这时由于膜内外水的浓度不同, 因此单位时间内纯水透过半透膜而 进入蔗糖溶液的水分子数比从蔗糖 水溶液透过半透膜而进入纯水的水 分子数多,从表观看来,只是水透 过半透膜而进入蔗糖溶液。这种让 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单方向的扩 散过程,称为渗透。

高一化学奥赛辅导专题

高一化学奥赛辅导专题
合溶液,经测定ClO 与 ClO3的浓
度 反之应比时为,1被:还3原,的则CCl与l 2与被氧Na化O的H
Cl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例3、某金属单质与一定浓度的 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 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 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时,还原产物是( ) A NO2 B NO
C N2O D N2
例4、在反应 3 BrF3 + 5 H2O ==HBrO3 + Br2 +9HF+ O2↑ 中, 当5mol水参加反应时,
由H2O 还原的 BrF3 是 由BrF3 还原的 BrF3 是 总还原的 BrF3 为
mol,
mol, mol。
例5、将镁、铁、铜组成的混合物W 克投入到过量的某浓度的硝酸中完全 反应,还原产物中只有二氧化氮、一 氧化氮、一氧化二氮三种气体,且体 积均为0.224升(标况)。然后向溶 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所的 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其 质量为4.28克,试求W=?
2、正确标价、准确定数
目 标:
1、简要回忆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2、回忆电子守恒规律,邻位转化规律,性 质传递规律,反应先后规律。 3、掌握电子守恒规律解题。
氧化还原反应通式表示
氧化剂 + 还原剂 + 其他物质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非 氧化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分类办法
有完全氧化、还原 部分氧化、还原 自身氧化、还原
练习、已知反应 4 CuI + Hg→
Cu 2HgI 4 + 2 Cu (1)、标出 Cu 2HgI 4 中 Cu 的化 合价 ;
(2)、1mol的CuI参加反应时, 转移电子 mol.

高中化学复习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专题练习:专题二-溶液

高中化学复习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专题练习:专题二-溶液

第二讲溶液1、现有50 g 5 %的硫酸铜溶液,要使其溶液浓度提高至10 %,应该采取措施有:(1)可蒸发水g。

(2)加入12.5 %的硫酸铜溶液g。

(3)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g。

(4)加入蓝矾晶体g。

2、在1 L水中溶解560 L(标准状况)的氨气,所得氨水的密度是0.9 g/cm3,该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物质的量浓度是(2),质量摩尔浓度是(3),摩尔分数是(4)。

3.在10℃时,向100g25.2%的稀硝酸中先后加入固体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共20.4g,恰好完全反应,把所得溶液蒸发掉39.5g水后,刚好成为饱和溶液,求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以及该溶质在10℃时的溶解度各是多少?4、Na2CrO4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现有100 g 60℃时Na2CrO4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40℃(2)0℃时,析出晶体多少克?(0—20℃析出晶体为Na2CrO4·10H2O,5、在20℃和101 kPa下,每升水最多能溶解氧气0.0434 g,氢气0.0016 g,氮气0.0190 g,试计算:(1)在20℃时202 k Pa下,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以mL·L-1表示)。

(2)设有一混合气体,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氧气25 %、氢气40 %、氮气35 %。

总压力为505 k Pa。

试问在20℃时,该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溶液中含氧气的质量分数为多少?6、已知CO 2过量时,CO 2与NaOH 反应生成NaHCO 3(CO 2+NaOH =NaHCO 3)。

参照物质的溶解度,用NaOH (固)、CaCO 3(固)、水、盐酸为原料制取33 g 纯NaHCO 3。

(1)若用100 g 水,则制取时需用NaOH g 。

(2)若用17.86 g NaOH (固),则需用水 g 。

请设计一个从硝酸钠和氯化钾制备纯硝酸钾晶体的实验(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及实验步骤)。

8、下面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 /100g 水)取23.4 g NaCl 和40.4 g KNO 3,加70.0 g H 2O ,加热溶解,在100℃时蒸发掉50.0 g H 2O ,维持该温度,过滤析出晶体。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专题讲2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专题讲2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三维化学第二节规则晶体的密度计算在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空间正方体与正四面体的关系,能把四面体型的碳化硅原子晶体(或金刚石)用正方体模型表示出来。

本节我们将着重讨论如何来计算其密度。

先来了解一下有关密度的问题吧。

【讨论】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密度概念。

密度是某一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某一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无限分割某一物质,密度是不变的(初中老师说过)。

这儿请注意几个问题:其一,密度受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强的影响。

“热胀冷缩”引起物质体积变化,同时也改变了密度。

在气体问题上,更是显而易见。

其二,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无限分割的确不改变物质的密度;但从微观角度来看呢,当把物质分割到原子级别时,我们拿出一个原子和一块原子间的空隙,或在一个原子中拿出原子核与核外部分,其密度显然都是不一样的。

在化学中有关晶体密度的求算,我们是从微观角度来考虑的。

宏观物质分到何时不应再分了呢?我们只要在微观角度找到一种能代表该宏观物质的密度的重复单位。

一般我们都是选取正方体型的重复单位,它在三维空间里有规则地堆积(未留空隙),就构成宏观物质了,也就是说这个正方体重复单位的密度代表了该物质的密度。

我们只要求出该正方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就是可以求出其密度了吗?现在,我们先主要来探讨一下正方体重复单位的质量计算。

【例题1】如图2-1所示为高温超导领域里的一种化合物——钙钛矿的结构。

该结构是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

确定该晶体结构中,元素钙、钛、氧的个数比及该结构单元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Ca 40.1 Ti 47.9 O 16.0;阿佛加德罗常数:6.02×1023)【分析】我们以右图2-1所示的正方体结构单元为研究对象,讨论钙、钛、氧这三种元素属于这个正方体结构单元的原子(或离子)各有几个。

首先看钙原子,它位于正方体的体心,自然是1;再看位于顶点上的钛原子,属于这个正方体是1/8吗?在第一节中,我们曾将一个大正方体分割成八个小正方体,原来在大正方体的一个原子被分割成了八个,成为小正方体的顶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竞赛溶液课件共47张

人教版高中化学竞赛溶液课件共47张

•器与大其者当声一必 辈闳子,乌志鸦高,者莫意如必当远一。次鹰。
(a) NaC溶 I 解度 •穷古人之的立孩大子 事早者当,家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海贫纳困百能川造有 就容男乃子大气壁概立。千仞无欲则刚
3.173 x •鸟一贵个有人翼如, 果人胸贵无有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渗透平衡:单位时间内溶剂分子从两个相反的方 向穿过半透膜的数目彼此相等,即达到渗透平衡。
渗透压:为维持只允许溶剂通过的膜所隔开的溶 液与纯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额外压力。
2022/4/16
32
反渗透:若在溶液一侧外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外 压时,溶剂可从溶液向溶剂渗透或从浓溶液向稀 溶液渗透的现象称做反渗透。
xA xB 1; p p0A1xB p0A p p0AxB
拉 乌 尔 定 律 数 学 表:达p式 p0AxB
2022/4/16
22
拉乌尔定律只适用于非电解质稀溶液,在 稀溶液中
xBnAnBnB
nB nA
;若


为 溶1剂 00克 , 0 水 则中 在
xBnnA B 1m 00 05m 5.51; PPA xBPA 5m 5.51Km 18.01
△p=Km —— 拉乌尔定律的另一表达式
m为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K为溶剂的 蒸气压下降常数。
2022/4/16
23
溶液的蒸气压只与单位体积内溶质的粒子 数目有关,而与溶质分子的组成和性质无关依数性。
若溶质(B)、溶剂(A)都有挥发性,且 两者没有相互作用,可组成理想溶液,这时 可分别考虑,然后加合:
溶液
气态溶液:气态混合物都是气态溶液 固态溶液:Hg-Zn,Zn-Cu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讲义(全).doc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讲义(全).doc

2009年云南师大附中高中化学奥赛培训■理论部分初赛基本要求1.有效数字。

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

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的精度与测量数据有效数字。

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2.理想气体标准状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密度。

分压定律。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溶液浓度与固体溶解度及其计算。

溶液配制(浓度的不同精确度要求对仪器的选择)。

重结晶及溶质一溶剂相对量的估算。

过滤与洗涤操作、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

溶剂(包括混合溶剂)与溶质的相似相溶规律。

4.容量分析的基本概念。

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滴定曲线与突跃(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高猛酸钾、重铅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滴定基本反应与分析结果计算。

(缓冲溶液)?5.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用s、p、d等来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电离能和电负性。

6.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

主族与副族。

过渡元素。

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的性质变化一般规律;$、d、ds. p、f•区。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

对角线规则。

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

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半金属。

主、副族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主要形态。

钳系元素的概念。

7.分子结构。

路易斯结构式(电子式)。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立体结构的预测。

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立体结构的解释。

共价键。

b键和兀键。

大兀键。

共轨(离域)的一般概念。

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

8.配合物。

配合物与配离子的基本概念。

路易斯酸碱的概念。

重要而常见的配离子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体(水、轻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分子、酸根离子、不饱和炷等)。

高中化学竞赛水溶液习题讲解(与试卷题目配套)课件

高中化学竞赛水溶液习题讲解(与试卷题目配套)课件
(C) NaH PO , -8 (3) 从熔点看,CdS、CdSe、CdTe都形成离子晶体,晶格能与离子带电荷成正比,与离子半径的平方成反比,所以上述熔点呈规律性 2 4 Ka2 = 6.2 10 变化的原因是:均为离子化合物,阳离子相同,阴离子半径S2-<Se2-<Te2-,晶格能 CdS>CdSe>CdTe;(4) PH3中P的价层电子对数 (D) 甲酸,Ka = 1.0 10-4 为4,P原子的最外层存在1对孤对电子,则PH3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N(CH3)3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N(CH3)3中参与形成
[OH- ]=Kb
c碱 c共轭酸
11
向0.030 mol·dm-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固体 醋酸钠,使溶液中醋酸钠浓度为0.10 mol·dm-3 (忽略固体加入时的体积变化) 醋酸的电离常数为1.8 10-5,溶液中pOH接近于
(A) 8.7 (C) 7.8
(B) 7.0 (D) 9.0
[H+ ]=Ka
1.0 dm3 0.10 mol·dm-3 H2CO3溶液用等体积水稀释
后,溶液中CO
2 3
浓度为
(H2CO3 :Ka1 = 4.3 10-7 ,Ka2 = 5.6 10-11)
(A) 2.8 10-2 mol·dm-3 (C) 4.3 10-7 mol·dm-3
(B) 5.6 10-11 mol·dm-3 (D) 7.6 10-6 mol·dm-3
(B) 1.0 10-9 mol·dm-3 (D) 2.2 10-5 mol·dm-3
2
0.045 mol·dm-3 KNO2溶液的pH = 8.0,则HNO2的 Ka是
(A) 4.5 10-2 (C) 4.5 10-8

【高中化学奥赛课件】溶液

【高中化学奥赛课件】溶液

解:
1 rGm BfGmB 200.8 194.4
B
6.4kJ mol 1 0
此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能自发进行。
又 rGm RTln K P
KP
exp
6.4 103 8.314 298
13.24
2先 求P正*和P异* 298K
lg
P正*
3.9714
1065 T 41
3.9714
1065 298 41
0.1726
7
P正* 0.6721 P
lg
P异*
3.9089
1020 298 40
0.04459
P异* 0.9024 P
P正 P正* x正
P异 P异* x异
KX
x异 x正
P异 P正
P正* P异*
KP
P正* P异*
13.24 0.6721 9.86 0.9024
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如果一
种物质溶解在两个同时存在互不相溶的液体里,
达到平衡后,该物质在两相中浓度之比等于常
数。”
即(
)T,P 下,
CB CB
K
(4-13)
23
CB, CB 分别为溶质 B 在溶剂, 相中的浓度
K:分配系数 注:分配定律仅适用于在两溶剂中分子形态相 同的部分。 分配定律的应用:(萃取效率) 萃取:用另一种与溶液不相溶的溶剂,将溶质 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的过程称作萃取。
n=4 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 0.2283 kg.mol-1;化 学式为 C12H20O4 。
19
例题16:(1)求4.4%葡萄糖(C6H12O6)的水溶液, 在300.2K的渗透压。(2)若将水用半透膜隔开, 问在溶液一方需要多高的液柱才能使之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溶液1、现有50 g 5 %的硫酸铜溶液,要使其溶液浓度提高至10 %,应该采取措施有:(1)可蒸发水 g。

(2)加入12.5 %的硫酸铜溶液 g。

(3)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 g。

(4)加入蓝矾晶体 g。

2、在1 L水中溶解560 L(标准状况)的氨气,所得氨水的密度是0.9 g/cm3,该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物质的量浓度是(2),质量摩尔浓度是(3),摩尔分数是(4)。

3.在10℃时,向100g25.2%的稀硝酸中先后加入固体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共20.4g,恰好完全反应,把所得溶液蒸发掉39.5g水后,刚好成为饱和溶液,求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以及该溶质在10℃时的溶解度各是多少?4、Na2CrO4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现有100 g 60℃GAGGAGAGGAFFFFAFAF时Na2CrO4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40℃(2)0℃时,析出晶体多少克?(0—20℃析出晶体为Na2CrO4·10H2O,30—60℃析出晶体为Na2CrO4·4H2O)5、在20℃和101 kPa下,每升水最多能溶解氧气0.0434 g,氢气0.0016 g,氮气0.0190 g,试计算:(1)在20℃时202 k Pa下,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以mL·L-1表示)。

(2)设有一混合气体,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氧气25 %、氢气40 %、氮气35 %。

总压力为505 k Pa。

试问在20℃时,该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溶液中含氧气的质量分数为多少?GAGGAGAGGAFFFFAFAFGAGGAGAGGAFFFFAFAF6、已知CO2过量时,CO2与NaOH反应生成NaHCO3(CO2+NaOH =NaHCO3)。

参照物质的溶解度,用NaOH(固)、CaCO3(固)、水、盐酸为原料制取33 g纯NaHCO3。

(1)若用100 g水,则制取时需用NaOH g。

(2)若用17.86 g NaOH(固),则需用水 g。

7、下表是四种盐的溶解度(g)。

请设计一个从硝酸钠和氯化钾制备纯硝酸钾晶体的实验(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及实验步骤)。

GAGGAGAGGAFFFFAFAF8、下面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计算时假定:①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②过滤晶体时,溶剂损耗忽略不计)取23.4 g NaCl和40.4 g KNO3,加70.0 g H2O,加热溶解,在100℃时蒸发掉50.0 g H2O,维持该温度,过滤析出晶体。

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m);将滤液冷却到10℃,待充分高温结晶后、过滤,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m)。

低温9、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3.166 kPa,求在相同温度下5.0 %的尿素[CO(NH2)2]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

10.已知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若在30g水中溶解1.5gGAGGAGAGGAFFFFAFAF甘油,计算该溶液的沸点。

(已知水的kGAGGAGAGGAFFFFAFAFb=0.512)11、烟草的有害成分尼古丁的实验式是C5H7N,今将496 mg 尼古丁溶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的沸点是100.17℃。

求尼古丁的分子式。

(水的K= 0.512 K·kg·mol-1)b12、把1.00 g硫溶于20.0 g荼中,溶液的凝固点为351.72 K,求硫的分子量。

(荼T f=353.0K,的K f= 6.90 K·kg·mol-1)13、在1.00 dm3溶液中,含有5.0 g马的血红素,在298 K时测得溶液的渗透压为1.82×102 Pa,求马的血红素分子量。

14.有一种蛋白质,估计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0,试通过计算回答用稀溶液的哪一种依数性来测定该蛋白质的相GAGGAGAGGAFFFFAFAF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最好。

(以20℃时,称取2.00g该蛋白质样品溶于100g水形成溶液为例计算,已知2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17.5mmHg,水的k b=0.512,k f=1.86,上述蛋白质溶液密度ρ=1g/cm3)GAGGAGAGGAFFFFAFAFGAGGAGAGGAFFFFAFAF15、含I 2的水溶液100 mL ,其中含I 2 10.00 mg ,用90 mL CCl 4按下述两种方法进行萃取:(1)90 mL 一次萃取;(2)每次用30 mL ,分三次萃取。

试比较其萃取效率(K = c 42CCi I /c O H I22= 85)。

16、已知A + B → C + 水。

t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S 1、S 2、S 3 g 。

现取t ℃时A 的饱和溶液M g ,B 的饱和溶液N g ,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 物质P g 。

(1)求反应中生成水多少g ?(2)通过计算推断:在此反应中C 物质沉淀的条件是什么?17.在稀硫酸溶液里加入1.000g 物质A ,充分反应后,生成一种浅绿色的物质B的溶液和无色气体C,在B、C中含有同种元素。

已知0.386g气体C在1.01×105Pa27℃时占有体积为0.28L。

把物质B的溶液定容100mL,进行下列实验:(1)取定容后溶液50mL,蒸发结晶可析出1.582g浅绿色含水晶体D,取D少许溶于水,加入双氧水后,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再加入几滴KSCN溶液,又变为血红色溶液。

(2)另取50mL溶液,用0.05mol/L的KMnO4溶液滴定,耗用22.75mL时恰好到达滴定终点。

通过计算确定物质A的化学式,并用所给出的实验数据加以论证。

GAGGAGAGGAFFFFAFAFGAGGAGAGGAFFFFAFAF参考答案:1、(1)25 g (2)100 g (3)2.78 g (4)4.63 g2、(1)29.82 % (2)15.79 mol / L (3)25 mol / kg H 2O (4)0.313. 解: 13()0.48534m NaNO mol gmol g -=⨯=饱和溶液中:12()100g (1-25.2%)0.41839.5m H O mol gmol g -=⨯+⨯-42.5g =10℃时NaNO 3的溶解度=341008042.5g g ⨯= 4. 分析:表中所列数据是指在该温度下,100g 水中溶解无水物的克数。

若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其计算方法很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若析出晶体含结晶水,晶体质量将超过无水物的质量。

其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1)先假设析出无水物,并计算其质量;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无水物对应结晶水的质量。

再由结晶水量(相当于溶剂减少)计算又析出无水物质量…… 无限循环。

求和,取极限,导出晶体总质量,此法繁琐。

(2)从最终结果考虑,析出一定质量的晶体。

其中晶体中无水物为原溶液中溶质的一部分,结晶水为溶剂的一部分,剩余溶质和溶剂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对应。

GAGGAGAGGAFFFFAFAF解:(1)设析出x g Na 2CrO 4·4H 2O 晶体234726.2141001002341626.2146.114100χχ-⨯-⨯= 10096.95 x =21.876 g(2)设析出y g Na 2CrO 4·10H 2O 晶体3421806.2141001003421626.2146.114100y y-⨯-⨯= 1007.31 y = 125.9g因为125.9>100说明已全部结晶析出,但不全为Na 2CrO 4·10H 2O5. 解:(1)在202 k Pa 下各组分气体的溶解度为: O 2:(2×0.0434)g ·L -1= 0.0868 g ·L -1H 2:(2×0.0016)g ·L -1 = 0.0032 g ·L -1N 2:(2×0.0190)g ·L -1 = 0.0380 g ·L-1应用pV = nRT 公式,将这些气体质量换算成体积:V (2O ) = (kPamolg L g 202·32/·0868.01-×8.31×103 k Pa ·L -1mol -1·K ×293K)= 32.70 mLV (2H ) = (kPamolg L g 202·2/·0032.01-×8.31×103 k Pa ·L -1mol -1·K ×293K) = 19.29 mLGAGGAGAGGAFFFFAFAFV (2N ) = (kPamolg L g 202·28/·038.01 ×8.31×103 k Pa ·L -1mol -1·K ×293K)= 16.36 mL(2)根据分压定律:p (2O ) =(505×25%)kPa = 126 kPap (2H ) =(505×40%)kPa = 202 kPap (2N ) =(505×35%)kPa = 177 kPa所以它们在每升水中的溶解度为: O 2(101126×0.434)g ·L -1= 0.05425 g ·L -1H 2(101202×0.0016)g ·L -1 = 0.0032 g ·L-1N 2(101177×0.019)g ·L -1 = 0.03325 g ·L -1所以它们在饱和水溶液中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O 2:0907.005425.0×100% = 59.81 %H 2:0907.00032.0×100% = 3.53 %N 2:0907.003325.0×100% = 36.66 %6、(1)20 (2)507、化学方程式为:NaNO 3+KClKNO 3+NaCl步骤如下:①将NaNO 3和KCl 按化学方程式中要求的用量用水加热溶解。

加热至沸,不断搅拌,蒸发水分。

当析出晶体时,趁热过滤,晶体必为NaCl,因在100℃其溶解度最小。

接收滤液容器中预先加入少量蒸馏水,预防NaCl饱和液降温时析出。

②由于过滤出NaCl晶体,上述反应强烈向右进行,当滤液冷却后析出大量KNO3(因其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迅速降低)时,过滤,得KNO3晶体。

③将所得KNO3用少量水加热溶解,冷却后析出较纯的KNO3,过滤。

滤液含NaCl及KNO3。

可重复第③步,获得更纯的KN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