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后感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5353b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f.png)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后感《发生认识论原理》是皮亚杰的经典之作,他在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发生认识论观点。
读完这本书,我对认知发展的过程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皮亚杰在书中提出了认知发展的理论。
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认知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个体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其次,皮亚杰强调了教育和学习的关系。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引导和促进认知发展的过程,而不是机械灌输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在学习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的主体。
因此,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认知刺激,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来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
此外,皮亚杰在书中还探讨了认知发展的机制。
他认为,认知发展的机制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的。
同化是指个体将新的经验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对新经验的认知和理解。
顺应则是指个体通过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经验,从而实现对新经验的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这两种机制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最后,《发生认识论原理》也让我对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认为,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发展规律,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总的来说,《发生认识论原理》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认知发展的过程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每一个关注教育和认知发展的人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共18页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共18页](https://img.taocdn.com/s3/m/6a1d3395f5335a8103d22020.png)
谢谢!
60、人民的幸福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读发生认识论原理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读发生认识论原理对教学改革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41d2fe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6a.png)
读发生认识论原理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认知论原理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认知论是一种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心理学理论,它探讨了人们如何理解、记忆和表达信息的过程。
认知论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
首先,认知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活动性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态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不是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活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认知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无意义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目标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不是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认知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可控的过程,而不是一种不可控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不是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可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认知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短暂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不是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认知论原理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
教师应该把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创造一个活跃、有意义、可控和可持续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发生认识论原理
![发生认识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de4d2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5.png)
发生认识论原理
jean piaget,让·皮亚杰(1896—1980)
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对生物学、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都有精湛的研究。
他自1921年开始,就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由此探讨认识论问题。
1955年后,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数十年来积累了大量有关儿童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资料,先后出版了不少专著和论文,对西方现代儿童心理学有相当广泛的影响;重复验证和著文介绍、讨论他的工作的心理学工颇多,看法却不尽相同。
皮亚杰通过儿童心理学将生物学与认识论和逻辑交流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转变为一门经验主义的实验科学。
他是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心理学联合会主席和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1966年,他被选入美国国家科学院。
1969年被美国心理学协会授予杰出科学贡献奖。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321fea102de2bd96058808.png)
内容概要
第一章
第一章中首先批判了经验主义和先验主义的极端性,提出认 识产生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一观点,并且明确了这种作用 的中介并非知觉(向经验主义妥协后的唯理论者正是这样人 为的),“而是可塑性要大得多的活动本身”。随后,他就 按照活动把儿童发展分成了感知运动水平、前运算思维阶段 (细分为两个水平)、具体运算阶段(细分为两个水平)和 形式运算阶段。通过对每一阶段活动特点的阐述和分析,阐 述了从动作转变到概念化思维的各个阶段和过程,特别关注 了逻辑数学结构、因果性结构、空间结构等思维结构的建构 过程。
内容概要
第二章
第二章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批判了拉马克的进化论和 行为主义中所体现的经验主义,乔姆斯基德的生成语 法理论、生态学家洛伦兹的观点、甚至新达尔文主义 中的天赋伦思想,提出自我调节在本能到智力中占据 重要地位。事实上,这是从生物学角度重申了认识是 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这一基本观点。
内容概要
第三章
第三章则对一些古典认识论问题作了考查, 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 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
基 本 观 点
1.环境与遗传对发展的作用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推动力
环境与遗传对发展的作用
皮亚杰反对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进化论和行为主义 者的环境决定论,它将行为主义的经典公式S→R改为 S(A)R,其中A是刺激向某个反应图式的同化,指出 “同化才是引起反应的根源”。同时又反对一切天赋伦, 而认为在认识性图式领域内,遗传和成熟的作用都只限 于决定后天成就的可能性的范围,而成就的实现则需要 环境提供的经验及很重要的自我调节引起的逐步的内部 组织化。他认为,心理认识功能或者说智力的发展,是 通过建构性运算,对动作所得到的外部经验和动作本身 的组织结构进行概括,逐步内化形成的。环境与遗传都 对思维的发展起到作用,二者是通过自我调节的同化过 程相互作用的。这也是最能体现皮亚杰辩证思想的地方。
发生认识论原理心得体会
![发生认识论原理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21ae12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0.png)
发生认识论原理心得体会认识论原理是哲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说,探讨人类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的本质。
通过学习认识论原理,我深刻领悟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首先,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认识从根本上说是主观的,是由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理解、思考等心理活动所构成的。
然而,认识不仅仅是个体主观意识的表现,还必须以客观存在为依托。
只有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思维,我们才能获得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
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使认识具有了一定的客观性和客观规律性。
其次,认识是一个无止境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我们通过感知、观察、实验等手段,不断积累和更新自己的认识。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事物的了解会逐渐变得更加全面准确。
然而,任何我们所获得的认识只是对事物的一种近似的、相对的认识,永远无法完全扼捕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真理。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丰富和修正我们的认识。
再次,认识的真理性是可以被证伪的。
认识的真理性是通过与客观事物的实践相结合来验证的。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对我们的认识进行检验和修正,确保我们的认识与事实相符。
如果我们的认识与实践相悖,而我们不愿意调整和修正我们的认识,那么我们的认识就是片面的和错误的。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验证和改进我们的认识,以确保我们的认识是准确的和可靠的。
最后,一个人的认识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的认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认识往往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和引导。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可能会受到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进行认识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客观判断的能力,不受外界干扰,从而获得真正的认识。
通过对认识论原理的学习与思考,我深刻认识到了认识的复杂性和主客观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认识不仅仅是个体心理的活动,更是与客观事物相联系的。
发展认识论原理
![发展认识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316a9251e79b8968022656.png)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后感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这是一本关于认识论的书,看完以后应该会对我们的认知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一共也只有120多页,相对于以前看的许多书算是很少的,于是便坚定的选择了它,打算抽一两个小时看完就好。
但是,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这本书完全是一本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一个从一数到十都需要讨论大半天的,集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甚至物理学与一身的奇葩书。
正如书中所说:“本书的目的是将发生认识论的一些总的趋势抽取出来,并提出那些证明这些趋向的主要事实。
”所以,书中涉及一些心理学、逻辑学、哲学方面的知识,用逻辑数学思维、因果关系思维、空间思维的来证明其观点,因此读起来晦涩难懂。
在参考了一些网上对认识论的解析后,勉强理解了皮亚杰先生的三个观点:1、环境与遗传对发展的作用;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推动力。
皮亚杰反对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进化论和行为主义者的环境决定论,它将行为主义的经典公式S→R改为S(A)R,其中A是刺激向某个反应图式的同化,指出“同化才是引起反应的根源”。
何为同化?同化是指给定的东西整合到一个早先就存在的结构之中,或者甚至是按照基本格局形成一个新结构。
那么,为何会同化呢?必然是,由于环境的影响,在同一个环境中时间长了必然会接受这个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和存在的一切物体。
这些物体的动作,事件的过程都属于“给定的东西”都会刺激这个存在的结构,造成变化,这样的变化就是顺应。
在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时,附近事物对他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他没有心理运演能力,所以,周围发生的一切他都会接收回来并且融入自己,发生同化。
所以说,遗传只限于决定后天的成就的可能性的范围,而成就的实现则需要环境提供的经验及很重要的自我调节引起的逐步的内部组织化,环境和遗传都对思维的发展起到作用,二者是通过自我调节的同化过程相互作用的。
因此,儿童后天智力的发展不只因为遗传,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生活环境也将直接影响儿童后天的发展方向。
发生认识论原理
![发生认识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2d64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e.png)
发生认识论原理认识论原理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的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规律和方法。
认识论原理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认识论原理强调认识的本质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人的认识活动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人类在认识对象的过程中,通过感觉、知觉、思维等认识活动,对客观世界进行反映和理解的过程。
主体是认识的主体,客体是认识的客体,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是认识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
只有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得到正确地处理,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其次,认识论原理强调认识的规律是客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客观性是指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相对性是指认识是主观活动,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客观性和相对性是认识的两个方面,是认识的两种属性,是认识的两种特点。
客观性和相对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
只有正确处理客观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再次,认识论原理强调认识的方法是实践和理论的统一。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出发点。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是实践的指导,是实践的提高。
实践和理论是认识的两个来源,是认识的两种形式,是认识的两种途径。
只有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最后,认识论原理强调认识的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认识世界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任务。
只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总之,认识论原理是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是认识活动的理论基础,是认识活动的指导原则。
只有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认识论原理,才能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论原理的研究和运用,对于推动人类认识活动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发生认识论原理
![发生认识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d5b213770bf78a642954df.png)
发生认识论原理发生认识论原理《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心得2021144011《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皮亚杰在1970年出版的一本理论性著作,较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认识论的观点。
本书是皮亚杰的一本理论性著作,他在这本书里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认识的发生发展的观点。
他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份;并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第一个特点是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第二个特点是:“它的跨专业性质”。
本书共包括三章。
第一章根据对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分析,讨论认识的发展和形成。
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看不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他自己则是从其心理的发生发展来分析认识。
在第二章,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物学前提,也就是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
最后,在第三章则对一些古典认识论问题作了考查,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
皮亚杰研究了儿童智力在各个年龄阶段上的个体发生发展,从认识的起源一直追踪到科学思维的发展。
由于皮亚杰曾学习精神分析学说、病理心理学,做过西蒙的助手,也在比奈实验室进行过测验研究,又受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他综合了观察法、询问法、测验法和实验法而创造出临床法,或称之为临床描述技术。
这个方法有它的独到之处。
它的出发点是皮亚杰的结构整体理论,即从整体来观察儿童,强调实验的自然性质。
他认为用单纯观察、单纯测验等单一方法不能全面地了解儿童。
在他的研究中,主试细致地观察儿童活动,引导儿童活动,让儿童自由谈话,自由叙述,同时因势利导,进行分析。
对于年龄较大儿童则采用作业法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实验过程中适当穿插提问。
总的说来,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从整体的观点研究儿童,比较全面和细致;比较灵活,不拘一格;不仅观察儿童认识什么,也探讨他如何认识,从而了解儿童的智力发展过程。
《发生认识论原理》简析.
![《发生认识论原理》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718a0ca216147917112868.png)
发生认知论与生物学
• “心理发生只有在它的机体根源被揭露以后 才能为人所理解。”(见本书第二章)按 照皮亚杰的观点,生物的发展是个体组织 环境和适应环境这两种活动的相互作用过 程,也就是生物的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的 相互作用过程
古典认识论问题
• 主要对逻辑,数学,物理学的认识论问题 以及建构主义特点的创造来分析了相关问 题。
《发生认知论原理》简析
• • • • • • • • 一、作者简介 二、书籍结构 三、每章具体分析 3.1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3.2发生认知论与生物学 3.3对古典认识论的考察 四、几个重要概念(同化,适应和平衡)
作者简介
• 让·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 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 杰的基本观点是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他认 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 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中逐渐构建的结果,为此,皮亚杰认为知 识发展受三个基本的过程的影响即同化、 顺化和平衡。
• 格局可以说是认识结构的起点和核心。通 过婴儿开始的各种活动,格局就逐渐分化 为多数格局的协同活动,并能建立新的格 局和调整原有的格局,对外界刺激再进行 新的各种水平的同化。格局的这种不断扩 展,使得结构愈来愈复杂,最后达成逻辑 结构。
• 皮亚杰说:“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 构主义(Structurism)和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紧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 来说明,也就是说,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 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 级的结构转化为一个不那么初级的(或较 复杂的)变或创新,只有自我调 节才能起这种作用。调节是指个体受到刺 激或环境的作用而引起和促进原有格局的 变化和创新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调节 因素是内在的。
发生认识论原理
![发生认识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17ed7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7.png)
发生认识论原理
当谈论到认识论原理时,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审视和探究知识的来源和本质。
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标题或标签的相同而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
对于认识论原理的讨论,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认识论原理探究理性和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理性和经验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它们是否存在权重的差异,或者是否有其他因素影响我们对知识的获取,仍然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关于真理的问题。
认识论原理涉及对真理的探索和理解。
我们是否能够准确地认识到真相,或者真理是否是主观的,依赖于个人的经验和观点,仍然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知识的限制和局限性。
认识论原理关注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限制。
我们的感知能力、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等方面都会对我们的认识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限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和应用知识。
最后,我们还需要思考知识的建构与共享。
认识论原理不仅仅关注个体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还包括个体之间的交流和共享。
我们如何将个体的认识转化为社会的共识,并且如何处理不同的观点和理解之间的冲突,也是认识论原理的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认识论原理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领域,无法简单用
标题来概括。
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思维去探索知识的本质,关注理性和经验的作用、真理的定义、知识的局限性以及知识的建构与共享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认识论原理。
浅谈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启示
![浅谈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1d5e25a69eae009581becf2.png)
周刊浅谈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启示徐雅枝子(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黴淮北235000)摘要:《发生认识论》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作,著作的主要内容是阐述认识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本文通过对其认知阶段论、建构论和主客体相互作用论三个部分的阐述,提出这三大核心理论对我国教育教学活动的启示。
关键词: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启示让•皮亚杰通过运用发生心理学方法探讨个体发生和发展规律,进而对传统认识论中的许多经典问题提出了独创的见解,由此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认识论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即发生认识论。
他的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思想向传统的教育理论提出了挑战,带来了教育的革命。
尤其在当今教育矛盾尖锐的背景下,更应该深入挖掘其带给我们的启示,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建议。
一、发生认识论的三大核心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主要包含认知阶段论、建构论和主客体相互作用论三大核心理论,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共同 促进个体的发展。
(一)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在对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后,依据儿童 的运算能力把儿童认知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 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开始出现有目的的动作,即为了 达到某一目的而采取相应的动作,动作的目的性的出现彰显了在认知过程中主体的认知主动性。
这表明主体动作与动作目的两者之间关系开始协调,表明了主体认知图式逐渐发展完善,这也标志着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能够依靠大脑中的图式来对外物进行思维并逐渐地脱离具体的动作,这种转变的出现意味着儿童表象思维的形成。
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虽然儿童表象思维已形成,但此阶段只是初步形成最简单的表象思维,因为此时的儿童 使用的符号只是最为简单的符号,要达到抽象思维还需要其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经获得了 运算能力,由于此时主体有时还需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来解决问题,所以此时的运算是具体运算并非形式运算。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简析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4430327f1922791788e84e.png)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0 ---- 2011 学年第一学期)学院(中心、所):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名称:高等教育学课程名称:心理学名著导读论文题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简析授课教师(职称):刘丽(副教授)研究生姓名:马宁年级:2009学号:200921402011成绩:评阅日期: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2011年1月10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简析摘要: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使认知科学从哲学中独立了出来,成为一门具体的、独立的科学学科。
从此,人们对于人类认识的发生、发展的研究拥有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坚实的基础。
对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作认真仔细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当具有益的启示。
关键字: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用几十年的时间致力于研究儿童的心理,从儿童身上探讨认识的原始发生。
他在多年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发生认识论。
这个学说是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强调在认识过程中主体具有一定的认识结构并在认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过滤、整理外界的刺激,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的认识;提出由于主体认识结构的存在,主体在认识过程一开始就是积极的、主动的,具有能动性,主体认识结构同样有一个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这就为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描绘了一幅具体的画面。
正是由于皮亚杰从新的角度(从儿童心理入手)研究认识论并由此得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因而他的学说受到了国内外心理学界和哲学界的重视。
一、发生认识论的思想渊源发生认识论创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它是皮亚杰长期从事多学科研究,对以往人类的思想成果进行批判性思考的结果。
皮亚杰早年就对心理学怀有浓厚的兴趣。
1921年,他在巴黎一所小学的实验室里,他开始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不久回到瑞士,在日内瓦大学任教,继续长期从事这项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的专著,如《儿童的语言和思维》(1924)、《儿童的世界概念》(1926)等等。
发生认识论原理
![发生认识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128f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0.png)
发生认识论原理
认识论原理是指人们通过思考、观察和推理来获取和理解世界的一种理论观点。
它提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方式,并试图解释人类对于事物本质、属性和关系的了解。
认识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验主义原理。
认为人的认识是由感觉和经验构成的,人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并通过经验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刺激。
这一原理强调了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先验性原理。
认为人的认识具有先验性,即人在接触到具体事物之前就具有某些基本的认识能力和概念。
这一原理强调了理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综合性原理。
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人们通过整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这一原理强调了感性和理性认识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第四,发展性原理。
认为人的认识是有发展过程的,即人的认识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一原理强调了认识的历史性和发展性。
总之,认识论原理是研究人类认识过程和认识方法的理论基础,它试图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
通过研究认识论原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认识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认识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的认识是如何发生的——读《发生认识论原理》
![我们的认识是如何发生的——读《发生认识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f1b37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8.png)
我们的认识是如何发生的——读《发生认识论原理》
刘徽
【期刊名称】《现代教学》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让·皮亚杰,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弗洛伊德以外的另一位巨人。
《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皮亚杰在1970年出版的一本代表性著作,较为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认识论的观点,是一部汇集生物学、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的跨学科著作。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刘徽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关于发生认识论对数学教学影响的认识和思考—由《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原理》想到的 [J], 陈立强;曹建华
2.读发生认识论原理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J], 李保风;王晓晶
3.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及其教学启示 [J], 杨秦飞;杨孝斌;罗永超
4.发生认识论有别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读《皮亚杰的理论》 [J], 白先同
5.寓情于境情境交融——读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后对美术教学的一点想法 [J], 陈碧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展认识论原理认识的形成读后感
![发展认识论原理认识的形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2037d2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e.png)
发展认识论原理认识的形成读后感在读完《发展认识论原理认识的形成》这本书后,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维的冒险,对认识的形成有了全新的感悟。
书里提到,认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学骑自行车的经历。
那时候,我看着小区里其他孩子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心里别提多羡慕了。
于是,我缠着爸妈给我也买了一辆。
刚开始,我觉得骑自行车不就是两个轮子转嘛,能有多难?我自信满满地跨上自行车,脚一蹬,结果“哐当”一声,连人带车摔了个狗吃屎。
这一摔,把我的自信摔得七零八落。
我坐在地上,揉着摔疼的膝盖,心里开始打起了退堂鼓:“这也太难了,要不就算了吧。
”可看着那辆崭新的自行车,又不甘心就这么放弃。
我咬咬牙,重新站起来,扶起车子继续尝试。
这一次,我小心翼翼地先一只脚踩在踏板上,另一只脚在地上滑,试图找到平衡感。
滑着滑着,我感觉自己好像有点门道了,心里一阵窃喜。
然而,当我尝试把另一只脚也放到踏板上时,车子又开始不听使唤地摇晃起来,我紧张得手忙脚乱,结果又摔倒了。
就这样,一次次的摔倒,一次次的爬起,我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我还是没有放弃。
在不断的尝试中,我慢慢发现,想要保持平衡,眼睛不能盯着车轮,而是要向前看;身体要放松,不能太僵硬;转弯的时候要控制好速度和角度。
每一次的失败,都让我对骑自行车的技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经过几天的苦练,终于,我能骑着自行车绕着小区转上几圈了。
那一刻,风在耳边呼啸,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从这件事上,我深刻体会到了认识的形成是一个充满挫折和探索的过程。
就像刚开始学骑车时,我对骑车的认识很简单,觉得只要能骑走就行。
但在不断的实践中,我逐渐了解到骑车的各种技巧和注意事项,对骑车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和深入。
这和书中所讲的认识的发展是多么相似啊!我们总是从简单、片面的认识开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逐渐完善和深化我们的认识。
回想起来,如果当初因为几次摔倒就放弃了,我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掌握骑自行车的技能,也无法体会到那种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心得最初选择这本书的时候是觉得这是一本有关认识论方面的书,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逐渐的建构过程,以为读了这本书可以对我们的认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选择了这本书。
在网上找到这本书后,看到只有三章,并且全书不到120页,所以就更坚定地选择读这本书。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渐渐感觉到了这本书的理论性太强,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引经据典,正如书中所说:“本书的目的是将发生认识论的一些总的趋势抽取出来,并提出那些证明这些趋向的主要事实。
”①所以,书中涉及一些心理学、逻辑学、哲学方面的知识,用逻辑数学思维、因果关系思维、空间思维的来证明其观点,因此读起来晦涩难懂。
虽然书中运用一些例证来证明一些观点,但是这些例证说理性比较强,看了后还是对它所要说明的问题不甚理解。
因此,我在讲ppt时其实并没有将本书读完,而是参照网上内容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读完全书后,我觉得作者在书中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是介绍了自己对于认识的发生发展的认识,其次就是介绍了他人对于认识的发生发展的认识。
我觉得作者的观点就如生物学方面的表现型是由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认识的发生发展是由主体内部的不断建构与外部的客体对主体的刺激相互作用而不断向前发展的。
认识的发生发展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的,但不一定就是按作者所严格限定的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只能特定的认识水平上,比如在前运演阶段就不可能形成守恒的概念,而有些儿童确实在这一阶段已经有了守恒的概念,作者忽视了后天的学习、生活经历对于儿童的认识发展的巨大作用。
认识的发生发展是随着我们的活动而进行的,我们出生后的无意识的活动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然后逐渐引发有意识的活动,就好像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使狗的行为发生变化一样,尽管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
有意识的活动逐渐形成符号表征,或者说是图式,然后形成概念,之后就会发生同化、顺应或者是调节等行为以使自己的认识达到一种平衡。
我觉得任何高深的理论其实都是从非常普通的,一般的生活实践中抽取出来的,通过加工后以一种系统、规范、科学的方式在呈现给我们,只是有的理论呈现的方式方法易于理解,而有的则太过高深莫测,《发生认识论原理》可能是属于后一种了吧。
附录一、作者简介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纳沙特尔,卒于1980年12月16日,皮亚杰是家中的长子,父亲亚瑟•皮亚杰是大学中世纪文学教授,母亲丽贝卡.杰克逊。
10岁即发表有关鸟类生活论文,有科学神童之称。
在纳沙特尔大学读书期间,对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逻辑学富有兴趣。
他认为,生物学和哲学的融合是通向认识论的捷径。
1915年和1918年相继获纳沙特尔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
曾在苏黎士、巴黎从事过精神病诊治及儿童测验工作。
1921年被推荐为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后又升任助理院长并先后执教于纳沙特尔、日内瓦、洛桑和巴黎大学,曾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国际心理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的主席,还长期担任设在日内瓦的国际教育局长(1929-1967)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之职。
他还是多家心理学刊物的编委,1955年在日内瓦创立“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直至去世。
他于196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卓越贡献奖,1977年又获该会桑代克奖以表彰他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
1972年于荷兰获得荣誉地位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伊拉斯姆士”奖金。
1976年退休不再担任教学工作,1980年逝世。
皮亚杰先后出版著作近50种他的早期关于思维的有五本著作:《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儿童的判断与推理》、《儿童的世界概念》、《儿童的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
他的晚年代表作是《结构主义》和《发生认识论》,这表示他的发生认识论体系的确立,并公开标榜他的结构主义的哲学立场。
此外还有:《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对现实的构造》、《儿童符号的形成》、《发生认识论导论》、《生物学与知识》、《哲学的洞察与错觉》等。
皮亚杰极其理论在获得世界性声誉的同时,也遭到来自不同学派的众多批评,忽视人的认识发展的社会实践的制约作用也许是其严重缺陷之一。
二、本书简介《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一本较集中、系统地阐述皮亚杰的认识论观点的理论性著作。
在本书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对认识的心理发生的研究是进行认识论分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认识的结构既不是在客体中预先形成了的,也不是在主体中预先形成了的。
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
本书是皮亚杰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所作的四篇讲演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共有三章和两个序言。
中译本由王宪钿等翻译,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约十六万字。
三、书籍目录第一章认识的形成(认识的心理发生)一、感知运动水平(从出生到两岁左右)二、前运演思维阶段的第一水平(两岁左右到四岁)三、前运演阶段的第二水平 (五岁到六岁)四、具体运演阶段的第一水平(七岁到八岁)五、具体运演阶段的第二水平(九岁到十岁)六、形式运演(十一岁到十二岁)第二章原初的有机体条件一、拉马克的经验主义二、天赋论三、从本能到智力四、自我调节系统一第三章古典认识论问题的重新考虑一、逻辑的认识论二、数学的认识论三、物理学的认识论四、建构主义与新特点的创造四、内容概要第一章中首先批判了经验主义和先验主义的极端性,提出认识产生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一观点,并且明确了这种作用的中介并非知觉(向经验主义妥协后的唯理论者正是这样人为的),“而是可塑性要大得多的活动本身”。
随后,他就按照活动把儿童发展分成了感知运动水平、前运算思维阶段(细分为两个水平)、具体运算阶段(细分为两个水平)和形式运算阶段。
通过对每一阶段活动特点的阐述和分析,阐述了从动作转变到概念化思维的各个阶段和过程,特别关注了逻辑数学结构、因果性结构、空间结构等思维结构的建构过程。
第二章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批判了拉马克的进化论和行为主义中所体现的经验主义,乔姆斯基德的生成语法理论、生态学家洛伦兹的观点、甚至新达尔文主义中的天赋伦思想,提出自我调节在本能到智力中占据重要地位。
事实上,这是从生物学角度重申了认识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这一基本观点。
第三章则对一些古典认识论问题作了考查,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
五、基本概念1.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另外,图式(schema)也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
②2.同化——指给定的东西整合到一个早先就存在的结构之中,或者甚至是按照基本格局形成一个新结构。
3.顺应——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4.调节——指认识主体对于不平衡状态的一种自我协调。
5.平衡——主体内部认识与外部客观事物保持一致性的状态。
六、主要内容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演”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这里的运演并不是形式逻辑中的逻辑运演,而是心理运演,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演变,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演、具体运演和形式运演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是婴儿认知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婴儿能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并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父母)、自己与物体的不同,在这一阶段,婴儿发展起若干重要的认知概念,其中之一就是所谓的“客体永久性”概念,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任然是存在的。
在这一阶段后期,感觉与动作才逐渐分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思维也开始萌发。
2.前运演阶段(2~7岁)在该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得到快速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的使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词语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儿童的思维发展的表现出两个典型的特点:思维的片面性和我向思维。
思维的片面性指儿童此时的思维有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
我向思维也称为自我中心,指儿童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应该与自己的思考完全一致。
当儿童认识到这种不一致时,他们就进入了具体运演阶段。
3.具体运演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演,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演阶段(11岁之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以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演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思维是以命题的方式进行的;(2)不仅能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3)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4)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5)思维具有了灵活性,不在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不符而违反规则。
七、基本观点本书中皮亚杰先生的论述体现了以下三种观点:1.环境与遗传对发展的作用皮亚杰反对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进化论和行为主义者的环境决定论,它将行为主义的经典公式S→R改为S(A)R,其中A是刺激向某个反应图式的同化,指出“同化才是引起反应的根源”。
同时又反对一切天赋伦,而认为在认识性图式领域内,遗传和成熟的作用都只限于决定后天成就的可能性的范围,而成就的实现则需要环境提供的经验及很重要的自我调节引起的逐步的内部组织化。
他认为,心理认识功能或者说智力的发展,是通过建构性运算,对动作所得到的外部经验和动作本身的组织结构进行概括,逐步内化形成的。
环境与遗传都对思维的发展起到作用,二者是通过自我调节的同化过程相互作用的。
这也是最能体现皮亚杰辩证思想的地方。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尽管皮亚杰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诸多阶段,并描述了个阶段独特的活动与思维发展水平,但是他同时强调这种发展的连贯性。
例如在感知运动水平,虽然其典型特性是活动的主客体完全不分和极度自我中心主义,但是在这种情况发展到极端之时,出现心理与环境的不适应,因而推动主体调整图式,自然而然的进行消除中心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