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
量子力学之父——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简介
![量子力学之父——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53b1927bd64783e09122ba2.png)
称这一种基本量(hy)为“量子”。
1900年12月2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会议上报告了他的革
命性发现,并很快以《正常光谱中能量分布律的理论》为题发表在刊物
上。在物理学史上,这一天被认为是量子论诞生的一天,是整个原子
物理学和自然科学新纪元的开端。1918年,普朗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
是他经常进行的户外活动。
在希特勒统治德国时期,皆朗克主持正义,并与纳粹进行斗争、这
佼他经常面临危险。他的小儿子曾参与军官们暗杀希特勒的活动,因
刺杀未遂于1945年年初被处死‘,曾朗克自己于1947年10月4日逝
世,享年89岁。在他逝世后,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曾说:“只要自然科学
存在,它就将永远小会让普朗克的名字被遗忘。”
原子结构理论、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辐射理论以及许多科学公式中。
普朗克公式也是很重要的,用它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原子量的绝对
值。只有在普朗克公式出现后,才能确定地说原子冉多大“重量,
普朗克爱好登Lh运动,曾征服了阿尔卑斯山许多难以攀登的高
峰,他在80岁高龄时还登上丁塔特拉山脉的大威尼迭格峰。散步也
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量子假说一提出,就产生了令人震惊的巨大影响。1如5年爱
因斯坦用量子概念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使量子假说发展为光量子
论;1913年玻尔把量子概念和核式原子概念结合起来,创立了原子结
构理论;由量子假说而产生的量子力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展。
普朗克常数被看成是两三个最重要的物理学常数之一,它出现在
是:该物体不反射任何光而是完全吸收所有照射到它上面的光)实验
物理学家们已经仔细地测量过黑体辐射,普朗克的伟大功绩是他推导
普朗克简介
![普朗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1c3d4c65022aaea998f0f88.png)
时间表
•1858.4.23生于德国基尔
•1867年全家搬去了慕尼黑,普朗克在慕尼 黑的中学读书时受到数学家奥斯卡·冯·米勒 的启发,对数理方面产生兴趣。 •1874年(16岁)普朗克入慕尼黑大学攻读 数学,后改读物理学。
•1877年(19岁)转入柏林大学。
• 1879年(21岁)获得博士学位。
• 1880年(22)在慕尼黑大学担任物理讲师
• 1885年被基尔大学聘为理论物理特约教授
• 1887年3月,普朗克与玛丽·梅尔克结婚,后育有4 个孩子。
• 1900年提出了能量量子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物理 学常数--普朗克常数。
•1丽9特11·年冯3·赫月斯普林朗结克婚与。他的第二任妻子玛格 •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普朗克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 员,同时还担任了柏林威廉皇家研究 所所长。
谢谢
郑加敏
2016.3.7
•1947年10月逝世,终年89岁。
普朗克量子论
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只能是辐射 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这个不 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e叫做能量子。
e=hν
• 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称为 普朗克常h=6.626x10—34J·s
背景
•黑体辐射 两公式一在长波方面不符,一在短 波不符。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推得 公式与实验结果很好吻合。
普朗克
马克斯·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 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者、 二十世纪两大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
家庭教育良好
•普朗克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哥廷根的 神学教授, •父亲是基尔和慕尼黑的法学教授, •叔叔也是哥廷根的法学家和德国民法 典的重要创立者之一。
普朗克公式光子能量的公式
![普朗克公式光子能量的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398aa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8.png)
普朗克公式光子能量的公式普朗克公式是描述物体辐射能量的量子化现象的公式,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
此公式被用来解释黑体辐射的谱线分布,成为量子力学的起点之一,为后来的量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下面将详细介绍普朗克公式以及光子能量的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普朗克公式的表达形式。
普朗克公式可以表示为:E=h*ν其中,E表示光子能量,h是普朗克常数,ν表示光子的频率。
普朗克常数h的数值为6.63×10^(-34)J·s。
该常数是量子力学中的基本物理常数之一,与光子的能量密切相关。
光子的频率ν表示的是光的震动次数,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与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由普朗克公式给出,可以看出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
我们知道,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都是存在的,光的能量可以用光子能量来表示。
光子是光的量子,具有能量、动量等粒子的特性。
光子能量与光子的频率呈正比,频率越高,光子能量越大。
根据普朗克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光子的能量。
以可见光为例,可见光的频率范围为4×10^14Hz到8×10^14Hz。
假设光的频率为7×10^14Hz,则根据普朗克公式,计算得到光子的能量为:E=6.63×10^(-34)J·s*7×10^14Hz=4.641×10^(-19)J这就是光子的能量。
这个能量非常微小,对比于常见的物质的能量,可以说是非常微弱的。
根据普朗克公式,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光的量子化现象。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光子能量和频率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而不是连续的。
这就意味着,光的能量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量子化的。
这一发现对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普朗克公式揭示了能量的离散性,为后来的量子理论奠定了基础。
它也是量子力学中能量量子化的重要证据之一总结起来,普朗克公式是描述物体辐射能量的量子化现象的公式,根据该公式,光子的能量与光子的频率成正比。
测量普朗克常数的方法
![测量普朗克常数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0bc13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a.png)
测量普朗克常数的方法
测量普朗克常数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光电效应法:利用光电效应原理,测量光子的能量与光电子的动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电子动能以及光子频率,可以反推出普朗克常数。
2. 满井法:利用黑体辐射定律,通过测量黑体辐射的强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测量黑体温度,可以计算出普朗克常数。
3. 输运电子法:利用金属阻热电阻和金属阻府尔电阻之间的关系,测量电阻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测量金属电阻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普朗克常数。
4. 气体阴极放电法:通过对气体阴极放电过程中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进行测量,可以计算出阴极电流阈值和普朗克常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测量普朗克常数。
上述方法中,使用光电效应和满井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测量普朗克常数的方法。
普朗克常数公式
![普朗克常数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b84f0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4.png)
普朗克常数公式普朗克常数是量子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参数,用于描述微观世界的最小能量单位。
它的数值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标志着量子时代的开始。
本文将介绍普朗克常数的定义、意义以及在物理学领域的应用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一、普朗克常数的定义和意义普朗克常数(Planck constant)用符号h表示,单位为焦耳·秒(J·s),它的数值约为6.626×10^-34 J·s。
普朗克常数有两个基本意义:1.它是一个能量的单位,表示量子化的最小能量单位。
在经典物理学中,能量是连续的,而在量子物理学中,能量是离散的,以普朗克常数为最小单位进行量子化。
2.普朗克常数与光速相结合,构成了量子力学的基本框架。
光速是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分界线,而普朗克常数则揭示了微观世界的量子特性。
二、普朗克常数与量子物理学的关系普朗克常数是量子物理学的基础,它奠定了量子化的概念。
量子物理学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规律,与经典物理学有很大不同。
在量子世界中,粒子和波的双重性、不确定性原理以及波函数坍缩等现象成为主导。
普朗克常数在这一理论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
三、普朗克常数在物理学领域的应用普朗克常数在物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量子力学:普朗克常数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参数,用于描述粒子的能量、动量、角动量等。
2.量子比特:在量子计算中,普朗克常数用于衡量量子比特的状态和运算。
3.光谱分析:普朗克常数与光速共同确定了电磁波的量子化,从而应用于光谱分析等领域。
四、普朗克常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普朗克常数虽然是一个微观的物理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1.激光技术:激光的原理基于量子物理学,普朗克常数在这一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2.半导体技术: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受到量子力学的影响,普朗克常数在这里发挥着关键作用。
3.核能:核能的释放与核子的量子特性密切相关,普朗克常数在这里也起到关键作用。
普朗克
![普朗克](https://img.taocdn.com/s3/m/76534b5c3b3567ec102d8a1f.png)
受他的启发,爱因斯坦于 年提出, 受他的启发,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在 年提出 空间传播的光也不是连续的, 空间传播的光也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 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 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 这个学说以后就叫光量子假说。 这个23.―1947.10.3. 德国物理学家 量子物理学的 物理学家, 德国 物理学家 , 量子物理学 的 开创者和奠基人, 开创者和奠基人 , 1918年 诺贝 年 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的获得者。 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普朗克的伟大成就,就是创立了量子理论 量子理论, 普朗克的伟大成就 , 就是创立了 量子理论 , 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 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 。 从此结 束了经典物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经典物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束了经典物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提出能量子假说的普朗克也被人们尊称为 量子论的奠基人” “量子论的奠基人”。他的墓志铭就是一 行字: = 行字:h=6.63×10-34JS,当然,这也是 × ,当然, 对他毕生最大贡献的肯定。 对他毕生最大贡献的肯定。
普朗克所提出的能量量子化假设是一个划 时代的发现, 时代的发现 , 能量子的存在打破了一切自 然过程都是连续的经典定论, 然过程都是连续的经典定论 , 第一次向人 们揭示了自然的非连续本性。 们揭示了自然的非连续本性 。 普朗克的发 现使神秘的量子从此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现使神秘的量子从此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 让物理学家们即兴奋, 又烦恼,直到今天。 让物理学家们即兴奋 , 又烦恼 , 直到今天 。 普朗克曾经说过一句关于科学真理的 真理 :“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 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才看到真理的 光明, 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们最终死去, 光明 , 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们最终死去 , 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 ” 这一断言被 称为普朗克科学定律,并广为流传。 称为普朗克科学定律,并广为流传。
普朗克常数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普朗克常数的实验原理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5b10c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2.png)
普朗克常数的实验原理及方法摘要:一、普朗克常数的定义及意义二、实验原理1.量子化现象2.黑体辐射3.能量子概念的提出三、实验方法1.基本实验装置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3.普朗克常数的测定四、实验成果与应用1.量子力学的建立2.普朗克常数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五、总结与展望正文:普朗克常数是一个物理学基本常数,它对于量子力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普朗克常数的定义及意义、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成果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普朗克常数(Planck constant)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一个物理常数,用符号h表示。
它代表了量子化的最小能量单位,即能量量子(energy quanta)。
普朗克常数的发现,标志着量子时代的来临,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验原理方面,普朗克常数的测定与量子化现象、黑体辐射等现象密切相关。
量子化现象是指物质微观世界的能量传递与转化是以最小能量单位(能量子)进行的。
黑体辐射实验则揭示了电磁辐射的能量分布规律,从而为普朗克常数的提出提供了实验依据。
在实验方法方面,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本实验装置,用于测量不同频率光子的能量。
通过测量光子能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普朗克常数的值。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过程中,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迈克尔逊-莫雷干涉仪、光电效应等,以提高实验精度。
实验成果方面,普朗克常数的测定对于量子力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量子力学是一个描述微观世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它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的认识。
普朗克常数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激光、半导体、核物理等领域。
总之,普朗克常数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理常数,它的发现与测定揭示了量子世界的奥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普朗克常数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普朗克常数和能量
![普朗克常数和能量](https://img.taocdn.com/s3/m/9229d95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8.png)
普朗克常数和能量引言普朗克常数是量子力学的基础常数之一,它对于描述微观世界的能量和频率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普朗克常数的定义、量纲、物理意义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同时,还将讨论普朗克常数在黑体辐射、光子学和原子物理等领域的应用。
普朗克常数的定义和量纲普朗克常数(Planck’s constant),通常用符号”h”表示,是量子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常数之一。
它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并被用于解释黑体辐射问题,为量子力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普朗克常数的数值为6.62607015×10^-34 J·s。
其中,J表示焦耳(能量的国际单位),s表示秒(时间的国际单位)。
因此,普朗克常数的量纲为能量乘以时间的倒数,即[ML2T{-1}]。
普朗克常数的物理意义普朗克常数的物理意义在于它揭示了能量的离散性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即只能取离散的数值。
普朗克常数h就是量子化能量的比例常数。
根据普朗克常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能量的量子化公式:[E = nh],其中E表示能量,n为量子数,()表示频率。
这个公式表明,能量的大小和频率成正比,而比例常数就是普朗克常数h。
这也意味着,能量的大小是由微观粒子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能量越大。
普朗克常数与能量的关系普朗克常数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从量子化能量的公式中看出。
根据公式[E = nh],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能量是离散的:根据公式,能量只能取离散的数值,而不能连续变化。
这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2.能量和频率成正比:能量的大小与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能量越大。
这也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例如高频率的光线比低频率的光线更具能量。
普朗克常数还可以用于计算光子的能量。
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可以看作是由粒子组成的,每个粒子被称为光子。
光子的能量可以通过普朗克常数和光的频率计算得到:[E = h]。
物理名言普朗克
![物理名言普朗克](https://img.taocdn.com/s3/m/b126a7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4.png)
物理名言普朗克
摘要:
1.普朗克的简介
2.普朗克的物理名言
3.普朗克名言的启示
正文:
普朗克,全名马克斯·普朗克,生于1858 年,是一位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奠基者。
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尤其是在热辐射和量子力学领域的研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普朗克的物理名言是:“科学在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方面,比外在的实用性更加重要。
”这句话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内在价值,即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一致性和真理性,而非其实用性或者功利性。
普朗克的这句名言对我们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科学研究应当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而不是以追求实用性或者功利性为目标。
科学知识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揭示自然界的规律,而不在于它能够带来多大的实用价值。
其次,科学研究应当注重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即科学知识的本身必须符合逻辑,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如果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不一致,那么无论它多么实用,也是不可接受的。
普朗克趣闻轶事
![普朗克趣闻轶事](https://img.taocdn.com/s3/m/f05f7516fad6195f312ba6b6.png)
普朗克趣闻轶事 普朗克 趣闻轶事1、启蒙老师 普朗克走上研究自然科学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一个名叫缪勒的中学老师。
普朗克童 年时期爱好音乐,又爱好文学。
后来他听了缪勒讲的一个动人故事:一个建筑工匠花了很大的力气把 砖搬到屋顶上,工匠做的功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能量贮存下来了;一旦砖块因为风化松动掉下来, 砸在别人头上或者东西上面,能量又会被释放出来,……这个能量守恒定律的故事给普朗克留下了终 生难忘的印象,不但使他的爱好转向自然科学,而且成为他以后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一。
2、普朗克行星 普朗克进入科学殿堂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动摇过他献身于科学的决心。
他的家庭相 继发生过许多不幸:1909 年妻子去世,1916 年儿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死,1917 年和 1919 年两 个女儿先后都死于难产,1944 年长子被希特勒处死。
但是普朗克总是用奋发忘我的工作抑制自己的感 情和悲痛,为科学做出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贡献。
他一生发表了 215 篇研究论文和 7 部著作,其中包括《物理学中的哲学》一书。
在普朗克诞辰 80 周年的庆祝会上,人们“赠给”他一个小行星,并命名为“普朗克行星”。
1946 年他虽然体弱,但却非常高兴地出席了皇家学会的纪念牛顿的集会。
3.墓碑号刻着他的名和 h 的值 普朗克为人谦虚,作风严谨。
在 1918 年 4 月德国物理学会庆贺他 60 寿辰的纪念会上,普朗克致 答词说:“试想有一位矿工,他竭尽全力地进行贵重矿石的勘探,有一次他找到了天然金矿脉,而且 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它是无价之宝,比先前可能设想的还要贵重无数倍。
假如不是他自己碰上这个宝 藏,那么无疑地,他的同事也会很快地、幸运地碰上它的。
”这当然是普朗克的谦虚。
洛仑兹在评论 普朗克关于能量子这个大胆假设的时候所说的话,才道出了问题的本质。
他说:“我们一定不要忘记, 这样灵感观念的好运气,只有那些刻苦工作和深入思考的人才能得到。
普朗克原理
![普朗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30433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0.png)
普朗克原理普朗克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奥秘。
普朗克原理的提出者是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他在20世纪初的研究中发现了能量的离散性,从而开创了量子物理学的先河。
普朗克原理的核心思想是能量的量子化。
根据这一原理,能量并不是连续不断的,而是以离散的形式存在。
换句话说,能量是由一个个微小的“量子”组成的,而每个量子的能量大小与其频率成正比。
这个比例关系由普朗克常数来描述,普朗克常数被定义为6.62607015 × 10^-34 J·s(焦耳·秒)。
普朗克原理的提出对于解释热辐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19世纪末,物理学家们发现,热辐射的能量分布与频率有关,但无法用经典物理学的理论解释。
普朗克在分析黑体辐射时,假设能量以离散的形式存在,通过与经验数据拟合,他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观点,并推导出了与实验结果相符的能量频率分布曲线。
这个成果为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普朗克原理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后来量子力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它与经典物理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性质不再是确定的,而是以概率的形式存在。
这种概率性与普朗克原理的离散性密切相关。
普朗克原理揭示了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为量子力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除了对量子力学的贡献,普朗克原理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被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中。
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能带结构与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密切相关,普朗克原理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行为,为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普朗克原理还在能量转换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基于普朗克原理。
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而光电效应的机制与普朗克原理的能量量子化密切相关。
普朗克原理的应用使得太阳能电池能够高效地转换太阳能,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国物理家普朗克的简介
![德国物理家普朗克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d3fdf128bd63186bdebbcd7.png)
德国物理家普朗克的简介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文:MaxKarlErnstLudwig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享年89岁,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
且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
他因发现能量量子化而对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874年,普朗克进入慕尼黑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后改读物理学专业。
1877年转入柏林大学,曾聆听亥姆霍兹和基尔霍夫教授的讲课,1879年获得博士学位。
1930年至1937年任德国威廉皇家学会的会长,该学会后为纪念普朗克而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从博士论文开始,普朗克一直关注并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发表诸多论文。
大约1894年起,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后称为普朗克常数,成为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这一结果,成为量子论诞生和新物理学革命宣告开始的伟大时刻。
由于这一发现,普朗克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普朗克他聪明、爱学习、爱好广泛。
其实这位伟人的心中也有一个音乐梦。
他从小学习了很多乐器,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天赋。
虽然后面没有从事音乐相关的工作,可他还是经常组织音乐交流会。
普朗克除了音乐以外,他还喜欢去爬山。
在他不工作的时候,他可以放松整个身心,去感受自然。
他是一个生活工作两不误的人。
提到普朗克,不可不提的便是他的工作。
他的工作是他的骄傲,也是世人的骄傲。
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是无可比拟的。
他起初研究氢气,之后受到热力学影响开始研究热力理论。
最终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黑体辐射上来。
也提出了最受瞩目的量子假说,这一革命性的理论成为了他最终理论的基础。
物理学家普朗克简介
![物理学家普朗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8da798103d8ce2f006623d3.png)
❖ 1947年10月3日,普朗克在哥廷根病逝,终 年89岁。德国政府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 学家,把威廉皇家研究所改名叫普朗克研究 所。
❖ 普朗克的墓在哥庭根市公墓内,其标志是一 块简单的矩形石碑,上面只刻着他的名字, 下角写着:尔格·秒。
玻尔
玻尔(1885-1962), (Niels Henrik David Bohr)
❖ 1824年6月26日开尔文生于爱尔兰的贝尔法 斯特。他从小聪慧好学,10岁时就进格拉斯 哥大学预科学习。17岁时,曾立志:“科学 领路到哪里,就在哪里攀登不息”。1845年 毕业于剑桥大学,在大学学习期间曾获兰格 勒奖金第二名,史密斯奖金第一名。
❖ 毕业后他赴巴黎跟随物理学家和化学家V.勒 尼奥从事实验工作一年,1846年受聘为格拉
❖ 1852年他与焦耳合作进一步研究气体的内能, 对焦耳气体自由膨胀实验作了改进,进行气 体膨胀的多孔塞实验,发现了焦耳-汤姆孙 效应,即气体经多孔塞绝热膨胀后所引起的 温度的变化现象。这一发现成为获得低温的 主要方法之一,广泛地应用到低温技术中。
❖ 1856年他从理论研究上预言了一种新的温差 电效应,即当电流在温度不均匀的导体中流 过时,导体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之外,还 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称为汤姆孙热)。 这一现象后叫汤姆孙效应。
❖ 1930年以后研究核物理和分子生物学等,并取得重 大成就。和许多科学家共同研制了世界上第一颗原 子弹。玻尔的一生得到过很多荣誉,除诺贝尔物理 奖外,还获得过英国、挪威、意大利、美国、德国、 丹麦给予科学家的最高奖赏。得到各种学术头衔、 名誉学位,会员资格比任何一位同时代的科学家都 多。他热爱祖国,以他的决心和胆识,谢绝各种外 来的高薪聘请,在一个人口不到五百万的丹麦国建 立起物理学的国际中心,把哥本哈根建成了物理学 家“朝拜的圣地”。他的一生就是不断地进取和创 造。为后来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普朗克(MaxKarl ErnstLudwig Planck,1858~1947)
![普朗克(MaxKarl ErnstLudwig Planck,1858~1947)](https://img.taocdn.com/s3/m/dc6229175f0e7cd184253676.png)
普朗克一生著述甚多,有《普通热化学概论》(1893)、《热力学讲义》(1897)、《能量守恒原理》(第二版1908)、《热辐射理论》(1914)、《理论物理学导论》(共5卷1916~1930)、《热学理论》(1932)、《物理学论文与讲演集》(共3卷,1958)、《物理学的哲学》(1959)等。
普朗克一生除物理学外还喜好音乐和爬山运动。80岁和84岁高龄时还登上3000多米的高山大威尼迭格峰。二次大战期间他为受迫害的犹太籍科学家提供过尽可能的支持与帮助。
�
普朗克(MaxKarl ErnstLudwig Planck,1858~1947)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23日生于基尔,少年时代在慕尼黑度过。在中学时他热爱劳动。责任心强,聪慧勤奋,成绩单上的评语是“尽管在班里年龄最小,但头脑非常清醒而又逻辑性强”。有条不紊一丝不苟是他的作风。1874年人慕尼黑大学,1878年毕业,次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1880~1885年在慕尼黑大学任教。1885~1888年任基尔大学理论物理教授。1888年基尔霍夫逝世后,柏教授。由于1900年他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人能量量子,荣获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普朗克想到一个特别有意义的问题:为什么理想黑体的光谱竟像万有引力一样与物质成份的化学性质无关?这里是否隐藏着更普遍的规律?他说:“这个所谓的正常能量分布代表着某种绝对的东西,既然在我看来,对绝对的东西所作的探求是研究的最高形式,因此我就劲头十足地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了。”他独创性地将熵这个基本概念引入振子、电磁波能量分布等问题中,认为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是最稳定即熵值最大的分布。1900年6月,瑞利根据黑体空腔内形成驻波及能量均分原理导出另一黑体辐射公式,其中的系数经金斯修正,在长波部分与实验很符合,即瑞利-金斯公式。普朗克由此受到启发,利用内插法得出他的新公式,并于1900年10月19日在柏林德国物理学会提出报告《维恩辐射定律的改进》,第二天一早鲁本斯(H.Rulens,1865~1922)就告诉他,这一公式与自己已作的实验数据十分相符。普朗克没有满足于“侥幸揣测出来的内插公式”,而是“致力于找出这个等式的真正的物理意义”。最后他终于接受了玻耳兹曼关于熵的统计诠释,找到了S=klnW这一重要的普适公式,它代表了宏观态与微观态的结合,即所有微观态的总组合是分立的集合,即必须假定物质辐射的能量E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份出现的,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单位e的整数倍。这样就可以解释他推导出来的绝对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公式。而且他首先推出ε = hν ,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并首先给出h和k的数值h = 6.385×10-27 。s只比近代值约高3.5%。他认为h、光速C和万有引力常量G是三个重要的普适常量,作为定义质量、长度、时间的自然单位制的基本量。1900年12月14日,他在德国物理学会宣读了《关于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总结了上述理论。这一天成了量子论的诞生日。
普朗克三个公式
![普朗克三个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9cf35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1.png)
普朗克三个公式普朗克,这位物理学界的大咖,他提出的三个公式在物理学的长河中可是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话说当年我在大学学习物理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普朗克的公式,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神秘而又奇妙的世界。
当时我们的物理教授是个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头儿,他在黑板上写下普朗克的公式,那粉笔与黑板的摩擦声仿佛是开启未知世界的密码。
咱们先来说说普朗克第一个公式,那就是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这个公式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微观世界能量不连续的大门。
想象一下,一个黑色的物体,它在吸收和辐射能量的时候,可不是像我们之前想的那样连续不断,而是一份一份的。
这就好比你去买糖果,不是能随意买到任何重量的糖果,而是只能买到固定重量一包一包的糖果。
这个发现可真是颠覆了当时的物理学观念。
再看普朗克的第二个公式,它涉及到能量子的概念。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手机电量不是能无限细分的,而是一格一格地减少或者增加。
能量在微观世界里也是这样,被分成了一个个小小的“能量包”,这一个个“能量包”就是能量子。
第三个公式呢,则是在前面两个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微观世界能量的规律和特性。
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在图书馆为了搞清楚普朗克的这三个公式,一直待到闭馆。
我们争得面红耳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那场面,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趣。
普朗克的这三个公式,虽然看起来可能有些抽象和难以理解,但它们对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行为,还是探索宇宙的奥秘,都离不开这些公式的支撑。
在实际应用中,普朗克的公式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比如说在半导体领域,芯片的制造就需要依靠对微观粒子能量的精确控制,而这背后就离不开普朗克的理论。
还有在激光技术中,如何产生特定频率和能量的激光,也需要运用到普朗克的公式来进行计算和设计。
总之,普朗克的三个公式就像是物理学大厦的基石,稳固而又坚实。
虽然学习和理解它们的过程可能充满了挑战,但一旦掌握,就仿佛拥有了一把打开未知世界的钥匙,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普朗克
![普朗克](https://img.taocdn.com/s3/m/e24c4c14a21614791711287d.png)
马克斯·普朗克 (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国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基尔城,母亲埃玛·帕齐希(Emma Patzig ,1821年—1914年)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另有4个孩子赫尔曼(Hermann )、希尔德加德(Hildegard )、阿达尔贝特(Adalbert )和奥托(Otto ),父亲的第一任妻子留下了2个孩子胡戈(Hugo )和埃玛(Emma )。
普朗克在基尔度过了他童年最初的几年时光,直到1867年全家搬去了慕尼黑,普朗克在慕尼黑的马克西米利安文理中学(Maximiliansgymnasium )读书,与他当时同学的奥斯卡·冯·米勒(Oskar von Miller )后来成为了德意志博物馆的创始人。
生平简介普朗克出生在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传统家庭,他的曾祖父戈特利布·雅各布·普朗克(Gottlieb Jakob Planck,1751年—1833年)和祖父海因里希·路德维希·普朗克(Heinrich Ludwig Planck,1785年—1831年)都是哥廷根的神学教授,他的父亲威廉·约翰·尤利乌斯·普朗克(Wilhelm Johann Julius Planck,1817年—1900年)是基尔和慕尼黑的法学教授,他的叔叔戈特利布·普朗克(Gottlieb Planck,1824年—1907年)也是哥廷根的法学家和德国民法典的重要创立者之一。
普朗克在16岁时就完成了中学的学业。
普朗克十分具有音乐天赋,他会钢琴、管风琴和大提琴,还上过演唱课,曾在慕尼黑学生学者歌唱协会(AkademischerGesangverein München)为多首歌曲和一部轻歌剧(1876年)作曲。
但是普朗克并没有选择音乐作为他的大学专业,而是决定学习物理。
德国物理家普朗克的简介
![德国物理家普朗克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738c9e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f.png)
德国物理家普朗克的简介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影响世界经济结构的伟人。
普朗克的简介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普朗克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普朗克资料简介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文:MaxKarlErnstLudwig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享年89岁),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
且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
他因发现能量量子化而对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874年,普朗克进入慕尼黑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后改读物理学专业。
1877年转入柏林大学,曾聆听亥姆霍兹和基尔霍夫教授的讲课,1879年获得博士学位。
1930年至1937年任德国威廉皇家学会的会长,该学会后为纪念普朗克而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从博士论文开始,普朗克一直关注并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发表诸多论文。
大约1894年起,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后称为普朗克常数),成为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这一结果,成为量子论诞生和新物理学革命宣告开始的伟大时刻。
由于这一发现,普朗克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普朗克的故事普朗克他聪明、爱学习、爱好广泛。
其实这位伟人的心中也有一个音乐梦。
他从小学习了很多乐器,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天赋。
虽然后面没有从事音乐相关的工作,可他还是经常组织音乐交流会。
普朗克除了音乐以外,他还喜欢去爬山。
在他不工作的时候,他可以放松整个身心,去感受自然。
他是一个生活工作两不误的人。
提到普朗克,不可不提的便是他的工作。
他的工作是他的骄傲,也是世人的骄傲。
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是无可比拟的。
普朗克函数
![普朗克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7bcb232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3.png)
普朗克函数普朗克函数是一种数学函数,用于描述物体的辐射能量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它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在20世纪初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中。
普朗克函数的表达式为:B(ν, T) = (2hν^3 / c^2) / (e^(hν / kT) - 1)其中,B(ν, T)表示频率为ν、温度为T的物体的辐射能量密度,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k为玻尔兹曼常数。
普朗克函数的推导基于量子力学理论和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
根据量子力学的假设,能量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
普朗克假设能量以量子的形式存在,即能量以最小单位的形式被发射或吸收。
这一假设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黑体辐射问题。
黑体是一种能够完全吸收和辐射能量的理想物体。
根据热力学理论,黑体在不同频率下的辐射能量密度与温度有关。
普朗克通过分析黑体辐射的实验数据,得出了普朗克函数的表达式。
这一函数能够准确地描述黑体辐射在不同频率下的能量分布。
普朗克函数的特点是在低频率下,辐射能量密度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然而,当频率达到一定值后,辐射能量密度开始下降。
这一现象被称为普朗克辐射谱的紫外灾变。
根据普朗克函数的表达式,辐射能量密度在高频率下趋于零,这与实验观测一致。
普朗克函数的应用不仅限于黑体辐射的研究,还可以用于分析其他物质的辐射特性。
通过将普朗克函数与物质的吸收和发射特性相结合,可以研究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辐射能量分布。
这对于理解物体的热力学性质以及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普朗克函数是描述辐射能量和频率之间关系的数学函数,由马克斯·普朗克在20世纪初提出。
它通过量子力学理论和黑体辐射实验数据的分析,准确地描述了能量在不同频率下的分布。
普朗克函数的应用在物理学和热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理解物质的辐射特性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具有深远影响。
普朗克粒子
![普朗克粒子](https://img.taocdn.com/s3/m/83a7d0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e.png)
普朗克粒子引言普朗克粒子,也被称为普朗克子,是物理学中一种假想的基本粒子,以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
普朗克粒子是量子力学中的概念之一,它是量子光学和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础。
在实验中还没有直接观测到普朗克粒子,但它的存在被量子理论所证明,并在许多领域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普朗克粒子的定义普朗克粒子是指在量子力学框架下,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一种粒子。
它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构件之一,用于描述能量的离散性,以及光的粒子特性。
普朗克粒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关系,由普朗克常数决定。
2. 普朗克粒子的产生和性质普朗克粒子的产生源于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理论。
当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形成一个能量量子,即普朗克粒子。
普朗克粒子具有一定的质量和自旋,可以相互作用,并通过能量传递和吸收的方式进行能量交换。
此外,普朗克粒子还具有波动性,可以表现出波的性质。
3. 普朗克粒子与量子力学的关系普朗克粒子是量子力学理论的基石之一。
量子力学通过引入普朗克粒子的概念,解释了传统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如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
普朗克粒子的能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被称为普朗克关系,它说明了能量的离散性和量子化现象。
4. 普朗克粒子的应用领域普朗克粒子的概念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量子光学中,普朗克粒子被用于描述光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量子电动力学中,普朗克粒子被用于解释电磁场的量子性质。
此外,普朗克粒子的研究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如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加密等。
5. 普朗克粒子的未来研究方向尽管普朗克粒子的概念已经在物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关于普朗克粒子的一些重要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例如,普朗克粒子的实验观测仍然非常困难,需要更高精度的实验技术和设备。
此外,普朗克粒子与其他基本粒子的关系以及其在深层次理论中的地位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结论普朗克粒子是量子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解释能量的离散性和量子化现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朗克,M普朗克,Max Planck (1858~1947) 近代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
1858年4月23日生于基尔。
1867年,其父民法学教授J.W.von普朗克应慕尼黑大学的聘请任教,从而举家迁往慕尼黑。
普朗克在慕尼黑度过了少年时期,1874年入慕尼黑大学。
1877~1878年间,去柏林大学听过数学家K.外尔斯特拉斯和物理学家H.von亥姆霍兹和G.R.基尔霍夫的讲课。
普朗克晚年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这两位物理学家的人品和治学态度对他有深刻影响,但他们的讲课却不能吸引他。
在柏林期间,普朗克认真自学了R.克劳修斯的主要著作《力学的热理论》,使他立志去寻找象热力学定律那样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1879年普朗克在慕尼黑大学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基尔大学任教。
1888年基尔霍夫逝世后,柏林大学任命他为基尔霍夫的继任人(先任副教授,1892年后任教授)和理论物理学研究所主任。
1900年,他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
由于这一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他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普朗克早年的科学研究领域主要是热力学。
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
他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只是涉及热的现象,而且同一切自然过程有关。
他提出自然界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类:中性的(即可逆的)和自然的(即不可逆的)。
自然过程的末态比其初态具有更大的优势,而中性过程的末态和初态却具有相同的优势。
克劳修斯所引入的概念──熵,就是这种优势的量度。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即在于它指出了自然过程的方向。
他认为由于熵的极大值对应于平衡态,所以深入地研究熵,将会掌握关于物理和化学平衡的一切规律。
此后,他从热力学的观点对物质的聚集态的变化、气体与溶液理论等进行了研究。
可是不久,他在一本欧洲当时传播不广的美国杂志《康涅狄格学院学报》上看到美国物理学家J.W.吉布斯早在1873~1878年间已发表过关于这些工作的论文而感到难过;同时又因未能说服F.W.奥斯德瓦尔德等人接受克劳修斯的见解,他很感到沮丧。
这期间,黑体辐射问题吸引了普朗克的注意。
1860年基尔霍夫在研究空腔辐射时引入了绝对黑体这一概念。
基尔霍夫指出:当一个物体和辐射场交换能量而处于平衡态时,在单位时间和频率区间(□+d□)内,这物体单位表面积发射的能量□□和这物体对同一频率区间的辐射的吸收系数□□将只是温度□和频率□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他特性无关,即□(1)□(□,□)就是绝对黑体的发射本领。
基尔霍夫还指出:对于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来说,找到这个函数是一个重要任务。
从此,许多实验物理学家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不断改进实验设备和检测手段,逐步扩大了实验的温度范围和频率范围。
1870年,J.斯忒藩在总结实验观测的基础上提出,热物体所发射的总能量同物体的绝对温度T的4次方成正比。
1884年L.玻耳兹曼把热力学和当时新出现的J.C.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综合起来,从理论上证明了斯忒藩的结论是正确的;并指出只有绝对黑体才严格遵从这个规律。
他证明了对于一个有完全反射壁的空腔,它的发射本领同空腔内辐射密度□之间的关系为□=4□□/□,并进一步证明□(2)式中□是一常数,后来被称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
1893年W.维恩发表了他的对黑体辐射的研究成果,即著名的维恩位移定律。
1896年又提出一个辐射密度□的分布公式□(3)这结果为当时以及随后几年的实验所证实,但是维恩立论的依据却不能使人信服。
普朗克正是在这个时候,把他的研究重点转移到黑体辐射理论的。
1897~1899年,他发表了总题目为《论不可逆的辐射过程》的5篇论文,试图从研究一群可以辐射和吸收的谐振子与它周围的辐射场通过能量交换而达到平衡的情形入手,研究辐射的理论。
他认为,对于理想化谐振子成立的理论,能普遍适用于任何系统。
普朗克首先用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证明,黑体辐射的分布□(□,□)和谐振子系统的能量分布□(□,□)之间有□(4)这样的关系。
他分析了各种可能的分布定律,从而认为对于维恩分布可以定义谐振子的熵为□(5)其中□、□为常数,于是得到□。
(6)由于□、□、□都是正数,d□□/d□□就总是负数;这意味着当一个谐振子的能量偏离了它的平衡值时,它将回归到平衡值而使熵增加,这样平衡就和熵的最大值相对应了。
普朗克这时认为,热力学和黑体辐射理论由此取得了一致,他并且从这个熵的定义推导出维恩分布。
至此,普朗克看来已完全回答了基尔霍夫提出的挑战。
与此同时,实验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1899年9月,柏林大学的O.R.陆末和E.普林斯海姆在向德国物理学会提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12□m到18□m波长范围内,他们的实验结果显然不符合维恩分布,随后柏林的H.鲁本斯和F.库耳鲍姆在他们的实验中把波长范围扩展到51.2□m,其实验结果明显地表明,在长波和高温的情况下□(□,□)和绝对温度成正比。
普朗克了解这些实验结果后认为,如果他们的结果是正确的,那末对于大的λ□的值,谐振子的熵应满足□。
(7)于是提出一个经验性的假定:□,(8)式中□、□都是普遍的常数。
两次积分后得□(9)式中□□=□□。
利用热力学关系□,最后得到□(10)1900年10月,普朗克向德国物理学会报告了这个结果,并且得知它和最新的实验数据十分符合。
他明了必须在热力学和电磁学理论之外去寻求这现象的物理学理由,因为他这两个熵的定义都满足理论上的要求。
在这以前,普朗克对玻耳兹曼的统计理论并不欣赏,但他曾负责编辑过他的老师和前任基尔霍夫文集的工作,因而对于玻耳兹曼理论的数学方面是很熟悉的。
这时他接受了玻耳兹曼关于熵的统计诠释(□=□ln□),并且应用了后者所用的组合计算方法。
普朗克发现当总能量由□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它分配于□个(□是一大数)谐振子的每一个的能量是零或□的整数倍,那么根据概率理论这些谐振子的组态数就是□(11)因而由这□个谐振子组成的系统的熵□(12)应用斯特令定理,平均于一个谐振子的熵□(13)式(13)和上文的式(9)如此相似,只须令□这两式就完全一致了。
普朗克用符号□代替□□并称之为作用量子,这就是如今大家知道的普朗克常数。
他就这样求得黑体辐射的分布函数□(14)当时普朗克并未注意到□□这个能量子的物理意义,只把它看作是为进行组合计算而引进的一个数学工具。
另一方面他却极为重视常数□,他认为□和引力常数以及真空中的光速在自然科学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还曾建议用这三个与任何物质的属性无关的物理量作为自然单位制的基本量。
可是物理学此后的发展显示了能量量子的重要意义,正是普朗克的这个工作第一次把能量的不连续性引入人对自然过程的更进一步的认识。
普朗克常数h在一个物理过程中的作用是否可以忽略,也成了判断这个过程应当使用经典理论还是量子理论的标志。
普朗克是首先支持A.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的物理学家。
他自己还发表过关于狭义相对论的论文。
他从《物理学杂志》编辑部看到爱因斯坦的文章时,立即看出爱因斯坦文章的价值,他在柏林大学亲自主持了以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为主题的讨论会。
但是当实验物理学家W.考夫曼根据他的实验结果怀凝爱因斯坦的理论时,普朗克最初认为由于从实验结果计算出的电子速度大于光速,还认为“对于实验观察结果的解释理论还有不足之处”。
其后,1907年他根据新的实验结果断定“相对论占上风的可能性更大”。
这场争论最后由于新的实验事实完全证实了狭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而结束。
但这一历史事实却显示出作为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的普朗克对于实验观察如何的尊重。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普朗克成了德国科学界的中心人物,与当时德国以及国外的知名物理学家都有着密切联系。
1918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0~1937年他担任威廉皇帝协会会长。
在那时期,柏林、格丁根、慕尼黑、莱比锡等大学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是同普朗克、W.能斯脱、A.索末菲等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在纳粹攫取德国政权之后,掀起大规模的反犹浪潮时,德国科学界中的纳粹分子提出所谓德意志物理学以反对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以及其他犹太科学家。
这时,普朗克和M.von 劳厄等少数物理学家义正词严地为科学的尊严而斗争;他们因此受到纳粹宣传机构放肆的诬蔑和攻击。
普朗克外境艰危,可以出走;但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仍然决定留居国内。
在那样环境中,他尽可能为受迫害的犹太籍科学家提供帮助和支持,以至希特勒曾说:如果不是想到普朗克年事已高,早该把他送进集中营了。
1944年普朗克在柏林的住宅毁于空袭时,他的全部手稿和藏书以及他同许多科学家的往来信件同时被毁,这是科学界的重大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科学家恢复了威廉皇帝协会,为了表示对普朗克的崇敬,把它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普朗克也参加了协会的重建工作。
普朗克的一生经历了德意志帝国的鼎盛时期、两次世界大战、魏玛共和国和纳粹的兴起和覆灭。
他亲身参与并经历了两个世纪交替时期物理学上的巨大变革。
1947年10月4日在格丁根逝世。
普朗克著述甚多,《热辐射理论》和5卷本的《理论物理学导论》都有英文译本。
1949年出版了《讲演与回忆》,1958年又出版了3卷本的《论文和演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