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江南的冬景学案16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学案 4.1.1《江南的冬景》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学案 4.1.1《江南的冬景》苏教版必修1

《江南的冬景》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2、品味文章质朴清淡、明白晓畅的语言3、结合文章描绘的多幅图景,体会散文“形”与“神”的关系4、通过诵读,体会作者于江南冬景中所寄寓的感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二、整体感知1、文学常识郁达夫(1896--1945), 原名,字,浙江富阳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1921年完成其处女作短篇小说 ,1923年写小说和,这是他创作发展的高峰。

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有《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等。

2、给下列画线字注音煮茗煊羊肉蛰居间或曝背铭刻闽粤丰腴乌桕赭槎桠远阜恣意3、识别下列形近字蛰渲恣茗腴蜇暄姿铭谀螫煊咨4、积累下列词语(释义)静谧聆听万籁煮茗煊蛰居垂暮恣意享受闲步逍遥狂放不羁亘古如斯青天碧落莫名其妙地滨大海物阜民丰5、辨析下列近义词(1)袒露裸露(2)粗犷旷达(3)景况景遇(4)悠闲安闲清闲(5)蛰居谪居三、文本导读(一)自主探究1、所谓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即事物的独特之处。

景物描写也应该写出对象的特征:晴天丽日、和风习习是一种特征;西风猎猎、风雨凄凄又是一种特征。

那么,郁达夫描绘的江南冬季,其总体特征是什么呢?2、散文,讲求“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一般是指取材广泛,结构安排灵活;所谓“神不散”一般是指散文主题集中、写作思路确定。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灵魂,好的散文应当是“形”与“神”的对立统一。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它又是如何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呢?(二)合作探究1、在写景散文中加入民俗风情描写,是散文的传统写法,古人笔记大多如此。

“民俗”体现着“民情”,他能很好地传达“情与景的交融”,浓化文章的人文气息。

本文作了如下民俗描写:“凡在北国过过冬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这些民俗描写有何作用?2、在散文写作中引用诗文,不是一种单纯的嵌入、点缀,它应当是一种“契合”,应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服务,同时也应当增强文章的文化质感。

江南的冬景-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江南的冬景-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江南的冬景-苏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色特点。

2.掌握写景描写的语言表达技巧。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诗歌的意境和写作方法。

2.探讨如何使用文学语言美化自然世界。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诗歌中意象的理解。

2.学生如何运用生动的词汇描绘江南的冬季景色。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放映图片或视频介绍江南冬季的景色,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的本质特点,为接下来的诗歌导读做铺垫。

2. 诗歌导读老师向学生介绍李清照的《如梦令》:此词意境独特,词句间的意义层层深入,形象化的描写手法,把人物心情与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带出了江南温润的冬季景色。

3. 课文解析老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从语言、意义等方面解析,了解李清照借助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爱国情怀。

4. 小组讨论老师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探讨如何更加生动地描绘江南的冬季景色,以及如何让文学语言更有韵味。

5. 展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并给予点评。

学生可以相互借鉴经验,优化自己的构思。

6.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用300字以上的篇幅写一篇描写本地冬季景色的作文,要求字数适当,语言有力。

四、板书设计江南的冬景-苏教版必修一教案知识目标: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景色特点。

掌握写景描写的语言表达技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热爱。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意境和写作方法。

探讨如何使用文学语言美化自然世界。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诗歌中意象的理解。

学生如何运用生动的词汇描绘江南的冬季景色。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专题《江南的冬景》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专题《江南的冬景》导学案及答案

问题导学1.本文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试以一幅画面为例,说说本文是如何做到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

2.如何理解郁达夫用绘画的技法来状物写景的特点?3.文章是要写江南的冬景,可是文章在不同的地方几次写到“散步”,这样是否有层次不清之嫌?自主探究“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

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列强瓜分、军阀混战的年代,作者哪来的洒脱闲适?这该如何理解呢?文法导析1.引用诗句,增添诗情画意。

文中作者对江南的雪景没有作实景描绘,而只是引用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

虽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作者在文中借诗文来补未言尽之意,使文章跌宕多姿,增添了诗情画意。

在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可以使文章显得有文采,表现出丰厚的文学底蕴,同时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感情的抒发和观点的表达。

2.语言清新,简洁清丽。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如“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通俗形象地写出了白白的晨霜虽洒在江南的大地上,但由于稀薄而不能覆盖大地的景象;又如“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读来清淡怡神,悠闲自在,这种轻松、洒脱、自然的笔调也正反映了冬景的悠闲和作者心境的闲适。

3.巧施对比,凸显江南。

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

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作比较,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的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高中语文《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高中语文《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高中语文《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江南的冬景》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冬季景色的感受和描绘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江南冬景的独特魅力,培养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江南的冬景》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江南冬景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

探讨江南冬景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冬景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作品中关于江南冬景的其他描写,供学生拓展阅读。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江南冬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已有知识和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江南的冬景》。

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3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江南冬景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2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描绘自己家乡的冬景。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提供反馈意见。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相关文学作品阅读教师推荐一些关于江南冬景的其他文学作品,供学生拓展阅读。

学生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5.2 实地考察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去江南地区体验冬景。

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加深对江南冬景的理解和认同。

《江南的冬景》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整理_1

《江南的冬景》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整理_1

《江南的冬景》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整理【教学目标】:1.观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获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4、把握阅读方法【教学方法】:颂读、争论、赏析相结合【教学设想】: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精读--对精彩段落作认真的探究,体会其中的含意,揣摩的观点、用意。

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天江南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颜色,给人以光荣夺目的剧烈印象。

春天的江南是如此的漂亮多彩,冬天的江南也应当别有一番风味吧。

让我们追随着郁达夫的美文一起来领会一下江南的冬景(板书)。

二、分析课文(整体阅读)引:我们大家知道阅读一篇文章是有肯定的规律和方法的。

它可以分为这样几步:(板书)1、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2、精读--对精彩段落作认真的探究,体会其中的含意,揣摩的观点、用意。

3、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步,请大家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中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妙,运有了哪些写作方法?(板书)明确:对比,正面描写,虚实结合,想象(板书)2、文章中有几组对比,通过这些比较,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板书)①(1、2)北国与江南的冬天--晴暖温柔,有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①(3)江南冬天与秋天明朗的情调①(3)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①(4)闽粤等地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温润①(6)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漫步--漫步的愉快、闲适、逍遥小结: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美丽、闲适、暖和、和煦等主要特征。

我教《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我教《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我教《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教学目标1、同学通过文本研习,能够喜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爱护意识。

2、同学能够把握散文的结构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1、研习文章的第五、七、八段,感受描绘的江南冬日的景致,读出意境美。

2、解读的写作心境,并学习引用诗文来增加文章意境的散文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导入:新的一周,新的内容。

本周我们将进入“像山那样思索”这个主题单元,在这个单元里观赏自然,感悟自然,思索自然。

今日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走进文本早自习的时候,我们已经一起预习朗读了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就一些问题共同沟通、探讨、研习文本。

第1-4段①概括地回答第1、2段分别写的是什么?明确:第1段:北国的冬;第2段:江南的冬①第1段,北国的冬天,详细写了什么?突出了什么特征?明确:寒冷、干燥①江南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它的特征是什么?明确:不冷(暖和)、潮湿、朗读第2段体会江南冬天的特征。

①在第3段中写了他对江南冬景的总体印象,这总体印象是什么?明确:一种明朗的情调①在第4段中,又写的是什么?明确:闽粤的冬天①为什么花一段文字来写闽粤的冬天,其目的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明确:闽粤的冬天并非所说的江南的冬景,江南的冬景指江浙一带①江南的冬的特征,又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凸现的?明确:对比的手法归纳:不冷(暖和)江南的冬天明朗(对比)潮湿朗读第5段①在第5段里写了江南冬日的什么?明确:江南冬日的植物①这些植物有怎样的特征?假如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应当是什么?明确:生气①详细地说,这是怎样一种“生气”,课文中是否对它有注解?明确:用雪莱的一句诗做了注解:“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立刻会来。

”这里,明显是一种迎春、探春的生气。

①假如落实到详细的句子,哪一句写出了这样的生气?明确:“像钱塘江两岸--------寒风也吹不倒的。

《江南的冬景》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江南的冬景》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江南的冬景》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学习目标: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美的源泉。

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

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

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

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

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

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

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文章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蛰居(zhé)乌桕(jiù)赭色(zhě)槎桠(cháyā)给予(jǐyǔ)剥花生米(bāo)剥削(bō)拿出纱衫来着(zhuó)用不着(zháo)夹衣(jiá)夹克(jiā)泊船(bó)湖泊(pō)月晕(yùn)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搁不住(gé)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高中语文 4.1《江南的冬景》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4.1《江南的冬景》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南的冬景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让学生了解一点美学知识。

2、培养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能力、发现能力和鉴赏评价的能力。

3、启发学生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一、【课前预习】:文中涉及的古诗及相关诗句的含义。

1、白居易《问刘十九》2、元·何中《辛亥元夕》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顽坐故贪黙,忽行时自言。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3、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唐·齐己《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含义1、【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2、行走在两旁种满梅树的石路上,天空下起了小雪,村中飘着的酒香正在迎接客人的到来3、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4、【诗文解释】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

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

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涮羊肉蛰居乌桕赭色槎桠给予剥花生米剥削拿出纱衫来着用不着夹衣夹克泊船湖泊月晕晕头转向搁笔搁不住二、1、词义2、默写:晚来天欲雪,?丰腴:,微雪酒香村。

莫名其妙:洋溢:前村深雪里,。

二、【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阅读之后,请用几个具体的词语概括一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江南的冬景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热爱江南、热爱自然的感情。

2、品味文章清新、纯朴、舒卷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沁园春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南国的冬景”吧。

二、背景介绍及作者简介。

1、郁达夫,名文,字达人,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富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艺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2、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化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

本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

三、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

1、字词积累:煮茗mi ng 涮羊肉shuan 剥花生bao 蛰居zhe 丰腴yu 脂粉zhi 曝背pu 乌桕jiu 给与ji 远阜fu 槎桠cha ya 绿林lu 胸襟jin2、思考;(1)、作者在文中写“江南的冬景”,江南主要指哪里?主要写了哪些江南的冬景?这些江南的景物给作者的感觉怎样?明确:对江南有明确的区域界定。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见课文第4段)主要写了五幅“江南冬景图”屋外曝背谈天图(课文第2段),写出晴暖和煦的冬景,确实可爱。

(晴暖和煦)午后冬郊图(课文第5段),写出充满生气的明丽景色。

(生机)农村冬雨图(课文第7段),写出恬淡悠闲迷人的冬霖景色。

《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感受能力和通过文本阅读感知、发现、鉴赏美的能力。

2、训练学生掌握散文的结构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散文中的意境美教学难点:学习对比、避实就虚等散文写作手法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毛泽东写北国的冬天《沁园春•雪》,老舍写《济南的冬天》,对于江南,更多的文人愿意写春天。

如宋朝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南朝梁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很少有人写冬天,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冷,可是在郁达夫笔下,江南的冬天却有另一番情调。

二、作者介绍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幼年丧父,1913年随兄赴日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

1921年以小说《沉沦》轰动文坛。

1921年他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

1923年到上海任《创造季刊》、《创造周刊》编辑。

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执教。

1930年入“左联”。

抗战爆发后,辗转香港、南洋群岛从事抗日宣传,后流亡苏门答腊,此间任翻译七个月之久,暗中保护和营救不少印尼群众和当地华侨,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

1952年被追认为烈士。

一生著述颇丰,有文集十二卷,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等。

著名戏剧家夏衍评价他“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三、具体研读1、作者笔下的江南具体指那些地方?明确:第2段:大江以南;第5段:钱塘江两岸;第6段:我们江浙。

综上,江南应该是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

2、第4段“闽粤一带”是不是作者所讲的“江南”?明确:不是。

因为那里“和暖原极和暖”,是“极南的气候异状”。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 苏教版

某某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发现、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交流探究,品位文本意境美。

情感与态度: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学习散文的构图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苍凉中蕴蓄生机、避实就虚虚实相生的笔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3.体味郁达夫的散文情调和风格。

三、教学设想1.本文表达了郁达夫散文“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的特点,在学习时,主要采用文本研读的方式,通过美读、问题讨论来理解、体会。

2.文章多用诗句来渲染凸显江南冬景之美,当注意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希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的方式,将学习的意境、笔法在自己的写作中实践起来。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如诗、如画,如魂牵的前世;似雾、似烟,似梦萦的今生:这就是江南!从林花谢了春红,从万条垂下的绿丝绦到夏日午后的鸣蝉;从睡梦里听了一夜的雨打芭蕉,到因了昨夜的雨疏风骤而绿肥红瘦的海棠。

江南有雨,丁香般的女子撑起油纸伞;江南有风,从三千年蒹葭的传说中飘过……1、作者笔下的冬景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有何特点?〔快速浏览,寻找文眼〕2、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曝背谈天图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二、咀嚼赏鉴,沉潜意境午后郊游图赏析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但如此“五彩的文字〞,除了构图的“明朗〞需要之外,还有什么更深层的意蕴呢?升华:在中国艺术中,扁舟常系太古石,绿叶多发荒率枝,在衰朽中偶有一片两片绿叶映衬,三朵四朵微花点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
江南的冬景
编写:朱广霖审阅:卞建容
班级学号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品味郁达夫笔下江南冬景的情境特征;
2、领会作者亲近自然、积极明朗的生活情趣。

二、背景资料
1、郁达夫(1895—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作家。

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五四时著名的新文学社团——,并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对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

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

1938年,赴武汉参加抗日宣传工作。

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暗中抗日,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2、郁达夫的散文往往表现出直抒胸臆的率真,语言清新优美,笔调洒脱自然,行文跌宕多姿,宛如行云流水,很有艺术魅力。

其中游记最佳,主要收在、《达夫游记》中。

著名画家刘海粟《漫论郁达夫》认为:“青年画家不精读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二省间的山水;不看钱塘、富春、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文汇月刊》1985.8)
三、预习练习
1、加点字注音:
屐.痕()乌桕.()赭.色()槎.桠()恣.意()
月晕.()晕.厥()晕.车()曝.背()曝.光()
湖沼.()昭.雪()诏.书()煮茗.()酩.酊()
2、词语释义:
蛰居:
碧落:
绿林豪客:
四、质疑讨论
(1)从全文看,郁达夫笔下江南的冬景具有哪些特征?
(2)一般认为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涉笔皆成画境,那么课文中江南的冬景具体是由哪些画面构成的呢?另外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尝试从意象与技巧两个角度稍加分析。

五、迁移创新(需要时间:20分钟完成日期:2010年10月26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蛰.居(zhé) 闽粤.(yuè) 丰腴.(yú) 恣.意(zhì)
B、乌桕.(jiù) 涮.羊肉(shuài) 槎桠.(yà) 暮.雨(mò)
C、煮茗.(míng) 曝.晒(pù) 泊.船(bó) 晕.车(yùn)
D、屐.痕(jī) 赭.色(hè) 江渚.(zhǔ)昭.雪(zh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年来,许多形形色色的人造神童方案带着蛊惑人心的许诺,向着已经手足无措的家长们铺天盖地
....而来,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B、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东窗事发
....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因为学生们的写作体验还不十分丰富,老师对他们的作文就不应该反唇相讥
....,而应多从真情实感的正确、流畅表达等方面加以引导。

D、崔颢《黄鹤楼》诗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
评论家莫衷一是
....。

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题目。

(一)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二)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前村深雪里,”,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语段(一)中,济南的雪景在整体上具有什么特点?
(2)补全语段(二)中的古诗名句,并分别写下诗句中体现时间线索的词语。

(3)同是写雪景,以上两个选段在写法(表现手法及修辞等)上有什么不同?
4、拓展阅读(选做题):
故都的秋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有删节)
思考回答:
(1)面对故都之秋,作者选取了哪些景致?
(2)这些景致整体上具有什么特征?融入了郁达夫怎样的心理感受?
(3)描写细腻、抒情自然往往是高考作文的精彩之处,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子,谈谈你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