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教学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图片和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4、出示图片: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目录一欢乐农家游——二冰激凌盒有多大——三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四快乐足球——五奥运奖牌——回顾整理——总复习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六三学制)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六三学制)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第一单元信息窗一信息窗一: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八册P2-3《用字母表示数》教材简析本信息窗所呈现的是黄河三角洲的美丽画面和文字说明。

主要呈现的信息是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和平均每年新增陆地面积。

拟引导学生通过研究黄河三角洲逐年造地面积变化情况,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习新知识,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迁移引入、揭示新课师: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指哪条河吗?你去过黄河三角洲吗?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玩地方吗?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与交流,唤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的乐趣。

二、设疑激趣、展开新课1.师生互动,猜年龄;师:你今年几岁了?(板书:××的岁数 10岁)想知道李老师的年龄吗?师:李老师比××大25岁,我今年多少岁了?你是怎么算的?师:当××1岁时,老师该多少岁呢?谁能用式子来表示?当××2岁时,又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当××50岁时呢?板书:××的岁数老师的岁数10+251+252+2550+25……师用手势竖着指,示意引导学生观察:请你仔细观察这里什么在变?(年龄)什么没变?(师明确李老师比××大25岁,这个数量关系始终没变。

)用字母a来表示××的年龄,那么老师的年龄应该怎么表示?为什么要用a+25表示?师:在这里字母a表示什么?(表示××的岁数)+25表示什么?含有字母a的式子a+25呢?追问:a+25表示的是你们几岁时老师的年龄呢?(生:任一年年龄的时候)a+25表示的年龄与上面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子比较有什么好处呢?比较归纳,揭示课题: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人的年龄、书的本数等等这样的数量。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板书: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25×2=50325×3=75425×4=10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版一、教材分析《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围绕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统计图表等主题展开。

本册书通过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情境和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2)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2)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的应用;(2)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第1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一)1. 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2. 举例说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的应用。

第2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二)1. 进一步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2. 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3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三)1.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2.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4课时:几何图形(一)1. 学习几何图形的特征;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第5课时:几何图形(二)1. 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特征;2. 学会解决与几何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六、第6课时:量的计量(一)1. 学习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及换算;2.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的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2、3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三)怎样解决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造地时间(年)造地面积(平方千米)2 25×2=503 25×3=754 25×4=100(四)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1、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

2、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3、我发现求造地面积时,只有一个因数在变化。

……(五)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吗?小组讨论一下。

(讨论后,全班交流)预设:1、直接用25乘年数,就写成25×年数。

2、用△表示造地的年数,造地面积为25×△。

3、用□表示造地的年数,造地面积为25×□。

想一想,上面的△、□在这里可以代表几年?预设:1、可以代表2年。

2、可以代表3年。

3、可以代表4年。

4、可以代表任意年数。

(六)、大家说得很好,为了简洁、准确,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通常用字母t表示时间,那么,t年造地的面积怎样表示?生:t年造地的面积可表示为:25×t。

小结:你回答得非常对。

但有件事要说明: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可以记作“.”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视频展示台展示)①α×χ②χ×χ③5×α④χ×3⑤α×b ⑥α×8 ⑦b×b ⑧α×12、书第4页 3 、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填写理由。

(1)t=8表示什么意思?表示8年造地的面积。

(2)把t=8代入式子5450+25t求出结果。

板书过程:5450+25t=5450+25×8=5650(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代入过程,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强调: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时,计算的结果一般不写单位名称。

三、拓展练习。

1、补充练习:学校体育组买了a个羽毛球,每个3元,买了20个排球,每个b元。

2024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大全

2024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大全

2024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大全一、教案一:《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三角形的各种类型。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

2.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1.三角形的稳定性。

2.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三角形。

2.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小棒拼出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4.课堂练习让学生识别各种三角形,并说出其特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二、教案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难点:1.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推导。

2.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重要性。

3.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三、教案三:《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角度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角的度量方法。

2.角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角的度量方法的推导。

2.角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角度,让学生感受角度的魅力。

2.新课导入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理解角度的概念。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角度量具测量各种角度。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角度解决问题。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四、教案四:《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
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发现:任意的一个数依次与它数位倒过来的数相加,直到和是一个回 文数, 即将这个数的数字按相反的顺序重新排列后, 所得到的数和原来的数一样。 通过计算,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内在美。 5.我学会了吗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发现算式中的规律。 6. 我学会了吗第 2 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7.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运算中的规律 9999×11=109989 9999×12=119988 9999×13=129987 9999×14=139986 9999×19=189981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2——5 页《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关系,并会对“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 进行简写。 3.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体会数学内容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4.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5.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体验数 学的简洁美,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式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或图片,现在谁先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了解的知识真不少,其实,在我们中华大地上有成千上万条河流,其中, 黄河被称为母亲河。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黄河的掠影,领略黄河的风采。 (播放课件) 随着课件的播放,画面定格在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即教材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我知道了⑴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 5450 平方千米。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很高兴能为大家介绍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本教案以《数与运算》、《图形与计量》、《数据的收集与分类》三大板块为主要内容,包括了总体设计、分章设计和课时设计三个层次,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详尽且互动性强的教学工具。

一、总体设计本教案从课程标准、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特点、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了以下总体思路:1.面向学生的教学体验本教案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应付教育考核,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尝试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2.简洁、清晰的教学框架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学中灵活发挥,本教案以简洁明了为设计理念,简化繁琐的教学内容,分类分模块进行课程设计,让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易懂。

3.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往往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了解数学,并成功入门,教案设计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创造多元化的教材内容将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

二、分章设计1.《数与运算》该部分主要包括十进制、整数四个章节。

结合青岛市4年级数学教学需要,本教案设计如下:章节名称课时名称课题第一章十进制 1. 十进制的认识 2. 十进制的读法和写法 3. 十的倍数的应用第二章整数 1. 整数的认识 2. 整数的加减运算 3. 折线图的认识第三章数的应用 1. 长度单位——米 2. 容量单位——升 3. 货币单位——元角分第四章温度计 1. 温度的意义及读法 2. 怎样读取温度计的温度值2.《图形与计量》该部分主要包括周长、面积、体积三个章节。

结合青岛市4年级数学教学需要,本教案设计如下:章节名称课时名称课题第一章周长及其计算 1.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 计算周长的方法第二章面积及其计算 1.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2.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 计算面积的方法第三章体积及其计算 1. 直方体体积的计算 2. 计算体积的方法3. 具体问题的解决3.《数据的收集与分类》该部分主要包括数据调查、数据整理、统计图等三个章节。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板书: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25×2=50325×3=75425×4=10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探索乘法的结合律要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依托。

下面请老师们见教材19页探索部分,教材是通过比较2个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发现规律的。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指群体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不同学生的不同策略,来发现其中的规律,而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

2、猜测、举例、验证必不可少。

与学习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一样,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也要经过猜测、举例、验证的过程。

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已有所渗透。

3、运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尝试放手。

在教学第一单元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本学习本单元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字母表式规律的经验,所以教师可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表达。

4、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迁移点。

学生有了第一单元学习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经验,再来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应该说难度不大。

因此,教师要尽量放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在组织教学方面,由于本单元教材的呈现形式及教法渗透方面,与上单元很相似,因此,可参照第一单元的教学流程去组织学习活动(比如说,猜想——举例——验证)5、运算律的探索、理解、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规律的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数学课程标准对运算律的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从字面意义上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是学会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义。

当然作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也即规律的记忆,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6、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运用猜测、举例、验证等数学方法学习乘法分配律。

2、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用规律简算,增强用规律验算得意识。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全册教案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全册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四年级数学全册备课教学内容: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称、平移和旋转,分数加减法(一),统计, 可能性。

教学目标:1、在探索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建立初步的数学思想。

2、在探索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5、结合具体情境,在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概念教学教学难点: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实际动手操作法、观察法、列举法、白主探索法、课时数:61课时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简易方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的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等式性质二教学难点:信息窗4教法:讲授法、白主探索法、教具:天平课时数:9课时课题:简易方程课时:2 累计课时:2 课型:练习课课题:等式性质一课时:3 累计课时:3三、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600+x=860吗?师生共同解决,加深印象。

总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同学们能解决出:2004年白鳍豚的只数吗?四、白主练习白主练习1、2题。

教学后记:我国现存黑鹳只数x冷=1500,用字母表示:3x=1500怎样求x呢?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

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左右盘放相同重量的物体,天平平衡, 得出x=20,然后方程两边各放上4个相同倍数的瑟码,发现了什么?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信息窗2——第三时教学内容:本第100——104页。

教学目标: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教学步骤一、复习1、什么叫最简分数?2、什么叫约分?约分是通常要约成什么分数?二、指导练习。

1、103页第9题。

(1)指名读题。

(2)根据下表中的的信息,指导表格补充完整。

2、103页第10题。

(1)指名读题。

(2)如何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分数?3、104页第11题。

(1)同桌互相讨论。

(2)学习时间占全天时间的几分之几?(3)能用最简分数表示每项活动年用时间各占全天的几分之几?4、104页第12题。

(1)指名读题。

(2)提问:日本企业的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韩国企业的数量比德国多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三、作业。

103页第9、10题;104页第11、12题。

信息窗3——第一时教学内容:本第10——107页教学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探索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程得到启发。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剪纸吗?今天,我们解决剪纸活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剪纸的情况统计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二、探索发现1、活动一(1)提问: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如何列式?(2)学生列式为:+ + =(3)四人一组讨论,这道题的得数是多少?(4)指名说算理。

()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书上。

2、活动二(1)提问: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2)学生列式为:1― ― =(3)四人一组讨论,这道题的得数是多少?(4)指名说算理。

()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书上。

三、总结。

这节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的感觉。

四、作业。

自主练习第1、2、3、4、题。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分析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五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

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

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目的要求:数与代数:1. 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DOC范文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DOC范文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复习铺垫回忆旧知出示走进商场——观察物体,复习辨认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

谈话:同学们经常逛商场,这个场景你们见过吗?图中的冰箱从不同的方位看分别是什么形状?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信息窗1谈话:只有冰箱我们会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和辨认,现在图中有冰箱和冰柜两个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又会是什么形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看一组物体是什么形状。

三、操作观察合作交流借助经验大胆猜测谈话:请同学们猜猜每组形状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呢?学生猜测。

模拟观察验证猜测谈话: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两个纸盒来代替冰箱和冰柜,按照信息图中冰箱和冰柜的摆放放好。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时,视线要与所观察的面垂直,并把观察到冰箱和冰柜一组的形状和出示的形状进行对照,看看中的每一组形状分别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

小组合作,观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想、画,进一步明确形状。

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交流,请同学们想一想,试着画一画冰箱和冰柜这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

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谈话:请同学们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另一组学具摆放的位置不同,从不同的方位看分别是哪组形状。

.四、拓展应用。

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第1题。

看一看,连一连。

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想一想,摆一摆。

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先想象,在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从不同的方位进行观察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板书: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25×2=50325×3=75425×4=10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我发现求造地面积时,只有一个因数在变化。

师:能用一个式子简明表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吗?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生:直接用25乘年数就写成25×年数太麻烦了年数可以用一个符号代替。

师:这个符号可以代表几年呢?生:代表2年代表3年代表4年代表任意年师:说的太好了,为了简洁、准确,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通常用字母T表示时间,那么,T年造地面积怎样表示?生:表示为:25×T师:回答的对。

但是有件事情要说明: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可以记做·或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如:25T三、自主练习。

自主联系1、2、3、4。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填写理由。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教学目标:理解式子中各部分的含义,能正确求出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

(出示情景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列式时,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我们知道T年造地面积可以表示为25T,那么继续来看情景图,你能根据图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求出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吗?二、新授。

生:T年后的面积就是现在的面积加上新造地的面积可以用5450+25T这个式子表示师:谁能说说5450是什么意思?25T是什么意思?生:现在面积是5450平方千米,新造地面积是25T平方千米T年后的面积是:5450+25T师:谁能说说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越是多少平方千米?怎样列式?生:5450+25T=5450+25×8=5650师:你能说说T是什么意思吗?生:T表示多少年师:T=8呢?生:T=8表示8年师:同学们要注意: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时,计算的结果一般不写单位名称。

三、自主练习5、6、7、8.练习时让学生说明图意,再解答。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课后自主练习9——15题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熟练计算含有字母的式子。

教学过程:第9题。

是理解喊有字母式子意义的题目。

练习时,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字母在图中的含义,然后试着解释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并相互交流订正。

第10、11题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的综合练习题。

练习时,先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第12题是按运算顺序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指导学生完成第1小题,重点指导运算顺序与括号的使用,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面的题。

第13题,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14题,观察日历中数字的规律,练习用字母表示数第15题,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题。

可以允许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教学目标: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解释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中每个字母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解读记录表。

二、新授:师:根据记录表提供的信息,你能求出他们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吗?生:用漂流速度乘时间23日11×7=7724日12×6=7225日6×7=42·师:谁能说说每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漂流的路程吗?生:我用A表示速度B表示时间,C表示路程,那么C=AB生:·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

但通常在数学上统一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

你会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生:S=VT师:以前我们说求路程=速度×时间,以后我们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数量关系,这不仅准确,而且简洁。

拓展:谁来说说S表示什么?V表示什么?T表示什么?如果知道了S和V 求T怎样算?师:谁还记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生: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如果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用A表示边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他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A×A可以写成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注意:A的平方和2×A容易混淆要大量举例区别。

独立完成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三、自主练习。

1、2、3题。

独立试做。

集体交流第五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2自主练习4——9题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过程:第4、5题。

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应先引导学生明确数量关系,再写表达式。

第6题,进一步明确平方和乘2的区别,这一题建议在讲授新课时做举例用。

第7题,是一道结合实际巩固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综合题目,练习时,引导学生先找出图中其他物品价钱与文具盒价钱的关系,再解答。

第8题以游戏的形式加深理解喊有字母式子意义的的题目,练习时,重点让学生体会同一个式子在研究不同问题时,表达不同的意思。

第9题。

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律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

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楚黄河流域与黄河长度的区别,汇报自己发现的信息。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二、师: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学生根据图中信息独立列式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师:黄河全长约多少千米?可以怎样算?学生列式:(3472+1206)+7863472+(1206+786)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研讨,汇报交流师:这是一个规律吗?想办法验证一下。

经过验证这确实是一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生:A+(B+C)=(A+B)+C三、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成填空,然后观察,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不变。

师:这也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吗?生:A+B=B+A四、师:学习了加法的两个定律,能根据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吗?观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282+63+37生: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算五、自主练习第1题。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自主练习第3、4题。

注意用简算。

六、简要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七课时教学内容;自主练习2、5——11教学目标:巩固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2题。

以游戏的方式巩固运算律第6题。

研究减法运算性质:A-B-C=A-(B+C)第8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简算的自觉性。

第9题。

引导学生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第11题开放题。

答案不唯一。

第8课时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巩固练习本单元知识教学过程:师:在我学会了这个栏目中,设计了“挑战主持人”的情景。

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先来计算两位选手两轮比赛成绩吧。

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完成。

师:我们在解答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生: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用字母表示数;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样算的?生:先算出第一轮选手得分5号:89+76+91=256(分)9号:84+87+83=254(分)在根据第二轮比赛的规则,写出5号两轮后的得分256+10A当A=6时,5号选手得316分。

可以让学生继续拓展,比如求9号选手两轮后的得分。

教师针对“丰收园栏目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收获。

第二单元:高速第二单元:第二单元------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教材分析:利用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图,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在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鼓励学生运用猜测、举例、验证等数学方法,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灵活合理的选择算法的能力,还要建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课本P19─20,自主练习:1─3。

学生分析: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降低了学习乘法运算定律的难度。

本节课会使学生会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运用猜测、举例、验证等数学方法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2、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运用规律简算,增强用规律验算得意识。

3、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乘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理念:1、体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感知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课前准备了数学挂图,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