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习题练习1
高级宏观经济学 袁志刚版 部分配套习题的答案
max ln c( g ) ln l ( g ) ln g
g
或者,等价地:
zg (z g) max ln ln g ln z (1 ) g 1
一阶条件如下:
或者
1 0 zg zg g
maxln[ w(1 l )(1 t )] ln l ln g
l
该最大化问题的一阶条件为:
w(1 t ) 0 w(1 l )(1 t ) l
利用该一阶条件,可以求得消费者的闲暇需求函数:
l
1
代闲暇的需求函数进预算约束方程,我们可以进一步求得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函 数:
利用这两个一阶条件可以取得均衡的价格解,为:
h (1 ) w zk0 1
r zk 0
1
h (1 ) 1
1
1
2.考虑一个具有如下代表性行为人的模型。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如下:
u(c, l ) c l
u(c, l ) ln c ln l ln g
这里, c 是消费; l 是闲暇; g 是政府购买; , 0 。消费者拥有一单位的时间 禀赋。私人消费品的生产技术如下:
y zn
这里, y 是产出, n 是劳动投入, z 0 。假设政府通过向消费者征收一个总额税 来为自己的购买融资。 (1)对于一个给定的 g ,试求均衡时的消费、产出和就业。证明这些均衡数量 是帕累托最优的。 (2)试分析当政府购买发生变化时,这些均衡数量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平衡预 算乘数时大于 1 还是小于 1,解释之。 (3)现在假设政府是一个“仁慈”的政府,它将选择一个最优的 g 。也就是说, 政府将选择一个合适的 g 去最大化代表性行为人的福利。 试求解最优水平的政府 购买数量。 解: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的根本指标及其衡量一、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内( D )的市场价值总和。
考察GDP的概念2.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300亿美元。
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总投资500=净投资+折旧300A.500和200亿美元B.2500和2200亿美元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C〕。
A.政府购置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置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C. 政府购置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置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等之和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故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4.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A 〕。
A.C+IB.C+I+GC.C+I+G+X-MD.C+I+G+X5.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
A.C+I+G+XB. C+I+G+X-MC.C+I+G+MD. C+I+G+M-X6.下面哪一局部收入不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却拿到了? 〔A〕。
A.转移支付B.利息7.假设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局部房租〔B 〕。
A.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B.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C.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D.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8.以下何种行为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D 〕。
9.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法那么,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 A )。
10.如果A国2000年(基期)的GDP为2 000亿元,该国2001年GDP平减指数为2,实际GDP比2000年增加了50%,那么2OOl年的名义GDP等于( C )。
A.8 000亿元B.4 000亿元C.6 000亿元D. 3 000亿元11.如果钢铁、油漆、绝缘材料以及所有用来制造一个电烤炉的原料价值在计算GDP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B〕。
高级宏观经济学考试题
高级宏观经济学考试题1. 假设一个公司花10000$购买制造汽车的所有部件,支付10000$给工人制造汽车,出售汽车获得22000$,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制造公司增值(B)A.10000$B.12000$C.20000$D.22000$2. 经济中的资本量是_____和投资量是_____(B)A.流量;存量B.存量;流量C.最终产品;中间产品D.中间产品;最终产品3.封闭经济中凯恩斯交叉图的均衡条件是(A)A.收入等于消费加上投资加上政府购买B.计划支出等于消费加上计划投资加上政府购买C.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D.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5.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B)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6.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A.MPC=0.9 B.MPC=0.8C.MPC=0.75 D.MPC=0.77.对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C)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相同。
8.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则均衡将发生(D)的变化。
A.收入减少而利率增加B.收入减少而利率下降C.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D.收入增加而利率上升9.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C.消灭了自然失业的就业状态D.消灭了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10.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B)A.工资刚性B.总需求不足C.经济结构的调整D.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宏观经济学》试题.doc
2. AD —AS 模型 4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宏观经济学》试题(一)-、名词解释(24分)GDP 消费函数投资乘数 挤出效应法定准备金率 倾 销 二、 填空(16分)1. 按计算所采用的价格不同,GDP 可分为 _________ 和 ______ 。
2. 总需求的内容主要有 _____ 、 ______ 、 _____ 和 ______ 。
3. 边际消费倾向的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_ 。
4. 乘数的计算公式是 ______ 。
5. 自然失业的类型主要有 _____ 、 ____ 、 _____ 、 ____ 、 _____ 和 _____6.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是 _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_ 。
7. 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是 _____ 、 ____ 、 _____ 、 ____ 、 _____ 、 _____ 8. 通货膨胀的种类主要有 ______ 、 _____ 、 _____ 与 ______ 。
三、 绘图(20分)1. IS —LM 模型3.紧缩性缺口 四、计算题(20分)1. 某年发牛了以上活动:(a ) 一银矿公司支付7. 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 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70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 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殆牛产法计算GDP;(2)每个牛产阶段牛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卩;(3)在牛产活动屮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卩。
2•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二100+0. 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萨200 政府转移支付tr=62. 5 (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二0.25。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五、简答题(20分)(任选一•题)1.简答通货膨胀的原因、种类、影响及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宏观经济学习题(按章节)[1].docx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一章吕论一、选择题1.持续市场出清假设似乎最不适用于以下哪个市场(C )A.股票市场B.小麦市场C.劳动力市场D.国债市场2.下列变量都是流量,除了(C )A.个人可支配收入B.消费支出C.个人财富D.国内生产总值3.下面各种现象都会降低失业率,除了:CA.失业人口数减少。
B.就业人口数增加。
C.劳动力减少,而失业人口数没有任何变化。
D.放弃找工作的人数增加。
4.奥肯定律描述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A.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的变化。
B.名义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劳动力的变化。
C.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失业率变化的百分比。
D.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GDP平减指数变化的百分比。
5.假设年初的失业率为5%。
根据奥肯定律,下面哪项陈述是错误的:DA.如果这一年的失业率不变,实际GDP将会升高3%oB.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上升到7%,实际GDP将会下降1%。
C.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下降到3%,实际GDP将会上升7%。
D.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保持在5%,实际GDP将保持不变。
6.如果一个美国公民被一家在巴西经营的美国公司雇用,那么她的收入:DA.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B.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D.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 C C AD D二、名词解释1.经济周期2.失业3.失业率4・结构性失业5.摩擦性失业6.周期性失业7.充分就业8.自然失业率9.经济增长10.流量11.存量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屮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2.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3.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4.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5.摩擦性失业:來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
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版课后习题详解第章索洛增长模型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第1章 索洛增长模型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增长率的基本性质。
利用一个变量的增长率等于其对数的时间导数的事实证明:(a )两个变量乘积的增长率等于其增长率的和,即若()()()Z t X t Y t =,则(b )两变量的比率的增长率等于其增长率的差,即若()()()Z t X t t =,则(c )如果()()Z t X t α=,则()()()()//Z t Z t X t X t α=证明:(a )因为一个变量的增长率等于对该变量取对数后再对时间求导,那么可得下式:因为两个变量的积的对数等于两个变量各自对数之和,所以有下式: 再简化为下面的结果:则得到(a )的结果。
(b )因为一个变量的增长率等于对该变量取对数后再对时间求导,那么可得下式:因为两个变量的比率的对数等于两个变量各自对数之差,所以有下式:再简化为下面的结果:则得到(b )的结果。
(c )因为一个变量的增长率等于对该变量取对数后再对时间求导,那么可得下式:又由于()()ln ln X t X t αα⎡⎤=⎣⎦,其中α是常数,有下面的结果: 则得到(c )的结果。
假设某变量X 的增长率为常数且在10~t 时刻等于0a >,在1t 时刻下降为0,在12~t t 时刻逐渐由0上升到a ,在2t 时刻之后不变且等于a 。
(a )画出作为时间函数的X 的增长率的图形。
(b )画出作为时间函数的ln X 的图形。
答:(a )根据题目的规定,X 的增长率的图形如图1-1所示。
高级宏观经济学习题(卢盛荣)
《高级宏观经济学Ι》习题1、 请简述Solow 模型,Ramsey 模型,Diamond 模型,以及新增长理论(研发模型,干中学)之间最主要的区别。
(从建模和结论两个方面解释)。
2、考虑一个Ramsey-Cass-Koopman 经济,已知终身效用的表达式为:101t t t c U B e dt θβθ-∞-==-⎰, 其中,单位有效劳动消费:t t t tC c A L =,1(0)(0)/B A L H θ-=,(1)n g βρθ=---, n 为人口增长率,g 为技术增长率。
请从直觉性方式.....推导单位有效劳动消费........的欧拉方程,并解释经济学含义。
从经济学意义上......解释消费变动与家庭跨时期替代消费的意愿1/θ,利率r ,贴现率ρ之间的关系。
(注:直觉性方式即从边际效用学的角度推导)3、资本增强型的Solow 增长模型为[]1()()()()Y t A t K t L t αα-=。
假设A 以如下速率增长()A A t μ= ,人口以如下速率增长LnL = 。
① 证明经济收敛于一个平衡增长路径。
在平衡增长路径上Y 与K 的增长率是多少?② 在平衡路径上产出关于s 的弹性是什么?③ 在平衡增长路径附近,产出怎样快速地收敛于平衡增长路径?4、考察一个0g =,生产技术体现为Cobb-Douglas 函数,且消费者效用为对数型。
设政府向每个年轻人征收数量为T 的税收,并用其购买资本。
在t 时刻出生的个人因此在老年的时候会接受数量为1(1)t r T ++的收入。
① 请写出个人储蓄的表达式。
② 请推导加入该种税收之后,相邻两期单位有效劳动资本的代数关系。
③ 相比不征税的情形,征税之后均衡单位有效劳动资本有无变化(若有,请说明如何变化),为什么?并请简述你得到的结论所隐含的经济学含义。
5、 考虑下面这个具有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模型[][]1()(1)()(1)()K H Y t a K t a H t αα-=--,(),,0,1K H a a α∈,K H a a 分别是实物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中用于教育部门的比例。
高级宏观试题及答案
高级宏观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项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个体行为B. 企业决策C. 政府政策D. 整体经济活动答案:D2. 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指的是什么?A. 家庭、企业、政府和外部部门对最终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总和B. 家庭对最终商品和服务的需求C. 企业对最终商品和服务的需求D. 政府对最终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A. 经济增长B. 价格稳定C. 收入分配D. 充分就业答案:C4. 根据凯恩斯理论,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以下哪项政策最有效?A. 增加政府支出B. 减税C. 提高利率D. 降低利率答案:A5.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意味着什么?A. 经济产出完全由劳动和资本的供给决定B. 经济产出完全由技术进步决定C. 经济产出完全由政府政策决定D. 经济产出完全由外部因素决定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总需求?A. 消费者信心B. 利率水平C. 政府支出D. 人口增长率答案:ABC2. 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包括哪些?A.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B. 利率水平C. 通货膨胀率D. 产出水平答案:AB3.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通货膨胀?A. 提高利率B. 增加政府支出C. 增加税收D. 减少货币供给答案:ACD4.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总供给?A. 劳动生产率B. 原材料价格C. 政府政策D. 企业利润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财政政策的工具?A. 政府支出B. 税收C. 货币政策D. 转移支付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答案: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给影响经济活动,旨在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调节总需求,旨在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
2. 解释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并说明它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高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
高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练习题1.中国支出法GDP由哪些项目构成?什么是最终消费率?试分析中国最终消费率偏低并不断下降的原因中国支出法GDP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偏低并持续下降的原因:1.劳动报酬份额下降2.人口年龄结构变动2.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如果决定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那么这些工具应该如何操作?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1.公开市场业务2.存款准备金率3.利率或贴现率 4.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操作:1.正回购2.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提高利率3.中国收入法GDP的构成收入法GDP的收入构成:1.劳动者报酬、2.资本折旧3.营业盈余、4.生产税净额4.中国主要价格指数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3.生产者价格指数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5.GDP平减指数5.CPI的定义及构成CPI (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外称为“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家庭即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构成•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6.基础货币及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手段1.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银行系统之外的现金,即为基础货币。
投放手段: 1.再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2.外汇占款的增加与减少 3.公开市场买进与卖出7.自然失业率及潜在GDP增长率1.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的失业率。
2.潜在GDP增长率:现有资源和生产能力被正常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GDP 增长率。
8.分析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应该注意哪些主要问题?1.确定正确的参照或基准2.区分自主的与受干预的增长率3.区分临时性波动与趋势性变化4.既要看名义变量,也要看真实变量5.切忌犯“混淆因果”和“多因之果归于一因”的错误6.全面考察经济系统的平衡关系7.既要看宏观基本面,又要看微观基础8.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和影响9.既要关注政策(事件)的短期效应,又要关注长期效应10.既要看同比,又要看环比9.GDP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一个总产出的概念。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4目录第1章索洛增长模型 (5)第2章无限期界与世代交叠模型 (26)第3章新增长理论 (62)第4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101)第5章传统凯恩斯主义波动理论 (129)第6章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 (149)第7章消费 (175)第8章投资................................................................................19S第9章失业 (219)第10章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244)第H章预算赤字与财政政策 (276)5第1童素洛增长模型1.1增长率的基本性质。
利用一个变量的增长率等于其对数的时间导数的事实证明:(a)两个变量乘积的增长率等于其增长率的和,即若Z(t)=x(()y(r),则Z(£)/z(£)=[%)/x(£)]+[F(0/y(o](b)两变量的比率的增长率等于其增长率的差,即若z(r)=x(,)〃(",则z(t)/z(t)=[x(t)/x(0]-[f(t)/r(t)](C)如果Z(r)=X(f)",则Z(r)/Z“)=a X(r)/X(r)证明:(a)因为一个变量的增长率等于对该变量取对数后再对时间求导,那么可得下式:Z(t)=dlnZ(f)=dln[.Y(t)y(/)J/(t)dt dt因为两个变量的积的对数等于两个变量各自对数之和,所以有下式:ZU)d lnA(f)dlnX(f)dln-(t)Z(t)dt ck dz再简化为下面的结果:7")X{r.)Y{!)-----二-----+-----zu).¥(?)y(z)则得到(a)的结果*(b)因为一个变量的增长率等于对该变量取对数后再对时间求导,那么可得下式:Z(f)dlnZ(f)dln[X(t)/F(t)]Z(f)—-dt--d^-因为两个变量的比率的对数等于两个变量各自对数之差,所以有下式:2(Z)_d_lnA'(f)-lny(f)]_dln.Y(t)din1(t)Z(t)dt dt dt再简化为下面的结果:Z(r).¥(/)y(z)2⑴~X(t)F(i)则得到(b)的结果,<c)因为一个变量的增长率等于对该变量取对数后再对时间求导,那么可得下式:Z(f)dlnZ(f)dln[.¥(t)a]Z(t)=-dt-=dr又由于]n[x(/)u]=C lnX(»),其中〃是常数,有下面的结果:Z(t)d[alnX(t)]dln.Y(/).¥(t)Z(f)=dt=位~dz~=欠X(f)则得到(c)的结果。
宏观课后习题一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 实际GDP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D.GDP和GD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2.“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不对的B.一定是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3.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4.某地区年人均GDP大于人均GNP,这表明该地区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地区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可能小于5.在短期内,居民以下哪一部分的数额会大于可支配收入()。
A.储蓄B.消费C.所得税D.转移支付6.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7.在通过国民生产净值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应该扣除折旧B.应该加上政府转移支付C.应该扣除企业的间接税D.扣除公司的未分配利润8.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9.下列恒等式正确的是()。
A.S十G+M=I十T+X B.S十G+X=I十T十MC.S+I+X=G+T十M D.S+T十M=I+G十X10.从最终使用者的角度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支出法B.收入法C.生产法D.增加值法11.下列不属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是()。
A.政府为低收入者提供最低生活保障B.政府为政府公务员增加工资C.政府向国外购买一批先进武器D.政府在农村新建三所小学12.如果个人收入为570元,个人所得税为90元,个人消费为43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利息支付为1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习题库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凯恩斯革命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3、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如何产生与演变的?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GDP、GNP、NDP、NI、PI、PDI、名义GDP、实际GDP、GDP紧缩指数二、选择题1、下列那些项目应计入GDP?( )。
A. 政府转移支付B.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C. 购买普通股票D. 购买一块地产2、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A. NDP=8.7亿元B. GDP=7.7亿元C. GDP=8.7亿元D. NDP=5亿元3、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B. 进口减出口C. 出口加进口D. GNP减出口4、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A. 消费+投资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D. 消费+投资+进出口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B. 折旧C. 间接税D. 净出口6、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核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B. 收入法C. 生产法D. 增加价值法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影响?A. GDPB. NDPC. NID. PI三、简答题1、指出下列各项中,哪些是中间产品,哪些是最终产品?①小王购买一本杂志②某电脑公司购买一批英特尔公司生产的芯片③某政府机构购买一批红旗轿车④旅游时付给入住酒店的房租⑤律师支付租用办公室的房租⑥家庭支付的水电费⑦美国公司向中国购买的农产品2、GDP的统计口径是否忽视了对中间产品生产的核算?3、在证券市场购买股票和债券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吗?4、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GDP?5、为什么间接税应该计入GDP?6、GDP指标有哪些缺陷或不足?7、为什么要区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如何?四、计算题1、若某国GDP为8800单位,总投资为1150单位,净投资为292单位,消费为5800单位,政府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价值为1500单位,间接税为620单位,政府财政盈余为44单位,求该国NDP、净出口、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各为多少。
宏观练习题加答案
宏观练习题加答案一、选择题1.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A. 个人消费行为B. 企业生产决策C. 国家经济总量和结构D. 金融市场的波动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四大经济指标?A. 国内生产总值(GDP)B. 失业率C. 通货膨胀率D. 股票市场指数答案:D3. 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济衰退时政府应该:A. 增加税收B. 减少政府支出C. 增加政府支出D. 保持现状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什么是宏观经济政策,并列举两种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2. 解释什么是通货膨胀,并简述其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储蓄和投资的实际回报率减少,同时可能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影响经济稳定和增长。
三、论述题1. 论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经济增长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量的增加,通常用GDP增长率来衡量。
而经济发展则更侧重于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福利的改善。
例如,一个国家可能GDP增长迅速,但环境污染严重,居民健康水平下降,这就不能算是经济发展。
2. 分析财政赤字对一个国家经济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包括: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如增加公共投资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负面影响则包括:长期的财政赤字可能导致国家债务水平上升,增加未来偿债压力,影响国家的财政可持续性;此外,还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影响经济稳定。
四、案例分析题1. 假设某国经济目前正面临衰退,失业率上升,政府决定采取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
请分析可能采取的政策,并预测其可能带来的效果。
索罗-高级宏观经济学
高级宏观经济学习题课(第一章)助教:刘超宏观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1)静态分析(2)比较静态分析(3)动态分析(1)静态分析[t0时点]设定模型,对模型的均衡解进行分析。
Á分为三个方面:模型均衡解的存在性模型均衡解的稳定性模型均衡解的唯一性Á通过这样的分析建立起一个模型。
(2)比较静态分析:[t0时点和t1时点]Á分析模型的参数变化时:——即模型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模型最终的均衡解如何变化。
通过这样的分析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3)动态分析:[t0时点到t1时点]Á分析模型在参数变化时,从原来均衡解趋向新的均衡解的过程。
Á离散时期分析,就是把变化过程分成很多的时期Δt来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比较相似。
Á连续时期分析,就是将Δt无穷小化,利用微积分数学工具来分析。
Á动态分析主要是应用于经济增长理论中,因为增长本身就涉及到变化的过程。
本章内容回顾Á生产函数的假定Á关键方程的推导Á平衡增长路径分析Á卡尔多特征事实检验Á收敛速度的讨论Á储蓄率的变化1、生产函数的假设Y(t)=F[K(t),A(t)L(t)]Á三种投入要素: K(t) A(t) L(t)Á劳动增进型Á规模报酬不变Y(t)=F[K(t),A(t)L(t)]Y(t)/ [A(t)L(t)] =F[K(t)/ [A(t)L(t)],1]y(t)=f(k(t))生产函数的密集形式以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存量为讨论对象密集形式的生产函数满足以下条件:Á从原点出发: f(0)=0Á凹函数:f′(k)>0 f″(k)<0ÁInada condition:limk→0 f′(k)= ∞limk→∞f′(k)= 0yy=f(k)k2、关键方程的推导总储蓄=总投资S=I总储蓄=储蓄率*总收入S=sY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I=K˙+σKsY= K˙+σKK˙=sY-σKk˙=sf(k)-(n+g+σ)k=0——索罗模型的关键方程3、平衡增长路径分析Á平衡增长点存在性Á平衡增长点稳定性Á平衡增长点唯一性Á平衡增长的路径索罗模型:k ˙=sf(k)-(n+g+σ)k=0(n+g+σ)k k yOsf(k)f(k)y*k*相位图k&max k&kk*平衡均衡路径特性:ÁA˙/A =g L˙/L=nk˙/k=0 y˙/y=0ÁK˙/K=A˙/A +L˙/L=n+gY˙/Y=A˙/A +L˙/L=n+gÁ(Y/L)˙/(Y/L)=g(K/L)˙/(K/L)=g4、卡尔多特征事实检验Á对于大多数工业化国家而言,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劳动、资本、产量的增长率大体上都是常数,这一说法是一个合理的初步近似。
高宏习题1-经济增长
aLN 是北方从事研发的劳动力比例, aLS 是南方向北方学习技术的劳动力比例。 假设 LN 和 LS
固定不变。 (1)北方工人平均产出的长期增长率是多少? (2)定义 Z t
AS t ,把 Z 表示成 Z 和模型参数的函数。 Z 是稳定的吗?如果是,将 AN t
收敛于何值?南方工人平均产出的长期增长率是多少? (3)假设 aLN aLS 并且 sN sS 。当两个经济都分别收敛于其平衡增长路径时,南方工人 平均产出与北方工人平均产出的比值是多少?
s 的表达式) 。 g
(4)设生产函数为 f k k ,用 、 n 、 g 、 、 表示(4)中的结果。 【提示:利用 等式 f ' k * g 】 。
4、考虑规模报酬递增的人力资本模型:假设 Y t K t 1 H H t ,
《高级宏观经济学》习题一:经济增长
1、考虑一个存在技术进步,但没有人口增长并且处于平衡增长路径的经济。假定出现工人 数量的一次性增加。 (1)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产出会增加、减少还是不变?为什么? (2)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产出发生初始变化(如果有)之后,是否会有进一步的变化?如 果有的话,是上升、下降还是不变?为什么? (3)经济重新回到平衡增长路径之后,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产出与新工人出现之前相比, 是更高、更低还是不变?为什么?
H t BaH H t , K t sY t 。假设 0 1 , 0 1, 1 。
(1)平衡增长路径上 K 与 Y 的增长率是多少?
5、假设世界由两个地区组成:北方和南方。地区 i 的产出和资本积累分别是:
经济学宏观题目(配何维达版)1.doc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同步强化练习题(国民收入核算)二、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能够计入GDP的有(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B.出售股票的收入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2.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
A.直接税B.折旧C.间接税D.净出口3.“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4.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有直接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民生产净值(NNP)C.个人收入(PI) D.国民收入(NI)5.如果个人收入为960美元,个人所得税为100美元,消费等于70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60美元,个人储蓄为100美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
A.860美元B.800美元C.700美元D.760美元6.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 )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
A.小于,下降B.超过,不变C.小于,不变D.超过,下降7.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
A.消费总额B.资本C.社会财富D.投资8.如果一个社会体系的消费支出为6亿美元,投资支出为1亿美元,间接税为1亿美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1.5亿美元,出口额为2亿美元,进口额为1.8亿美元,则下列正确的是( )。
A.NI为8.7亿美元B.GNP为8.7亿美元C.GNP为7.7亿美元D.NNP为7.7亿美元三、多选题1.GDP核算反映以下( )交易。
A.购买一幢别人以前拥有的住房,支付给中介6%的中介费B.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C.与朋友打赌赢得不偿失100元D.大学生每月获得的生活补贴E.银行存款的利息2.下列项目中,( )属于要素收入。
A.公务员的工资B.股息C.公司对福利院的捐款D.房屋所有者收取的房租E.购买公债应得的利息3.下列( )项是正确的。
A.NNP一直接税=NI B.NNP+资本消耗=GNP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D.PI=DPI+个人所得税E.GDP=GNP+国外净要素收入4.煤炭具有多种用途,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
高级宏观经济学习题
《高级宏观经济学Ι》习题1、请简述Solow模型,Ramsey模型,Diamond模型,以及新增长理论(研发模型,干中学)之间最主要的区别。
(从建模和结论两个方面解释)。
2、考虑一个Ramsey-Cass-Koopman经济,已知终身效用的表达式为:,其中,单位有效劳动消费:,,,为人口增长率,为技术增长率。
请从直觉性方式推导单位有效劳动消费的欧拉方程,并解释经济学含义。
从经济学意义上解释消费变动与家庭跨时期替代消费的意愿,利率,贴现率之间的关系。
(注:直觉性方式即从边际效用学的角度推导)3、资本增强型的Solow增长模型为。
假设以如下速率增长,人口以如下速率增长。
1 证明经济收敛于一个平衡增长路径。
在平衡增长路径上与的增长率是多少?2 在平衡路径上产出关于s的弹性是什么?3 在平衡增长路径附近,产出怎样快速地收敛于平衡增长路径?4、考察一个,生产技术体现为Cobb-Douglas函数,且消费者效用为对数型。
设政府向每个年轻人征收数量为的税收,并用其购买资本。
在时刻出生的个人因此在老年的时候会接受数量为的收入。
1 请写出个人储蓄的表达式。
2 请推导加入该种税收之后,相邻两期单位有效劳动资本的代数关系。
3 相比不征税的情形,征税之后均衡单位有效劳动资本有无变化(若有,请说明如何变化),为什么?并请简述你得到的结论所隐含的经济学含义。
5、考虑下面这个具有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模型,分别是实物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中用于教育部门的比例。
该模型假设人力资本是在自己的部门按照自己的生产函数生产的。
只有在作为接受教育的劳动力时才有用,只有作为可以传授给学生知识时才有用,他们都不是作为生产最终产品的一种投入品。
具体体现在下面的资本积累方程和人力资本生产方程中:,,1 求单位有效劳动资本,以及单位有效劳动人力资本的运动方程,。
2 在空间里画出与曲线。
3 该经济是否具有一条均衡增长路径,如果是,它是否唯一?是否稳定?求平衡增长路径上人均实物资本、人均人力资本和人均产出增长率。
高级宏观经济学习题练习1
Advanced Economic Growth,Problem Set1This problem set is due on or before the recitation on Friday,September21 Please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Exercise1Consider afinite horizon continuous time maximization problem,where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W(x(t),y(t))=Z t10f(t,x(t),y(t))dtwith x(0)=x0and t1<∞,and the constraint equation is˙x(t)=g(t,x(t),y(t)).Imagine that t1is also a choice variable.1.Show that W(x(t),y(t))can be written asW(x(t),y(t))=Z t10h H(t,x(t),y(t))+˙λ(t)x(t)i dt−λ(t1)x(t1)+λ(0)x0,where H(t,x,y)≡f(t,x(t),y(t))+λ(t)g(t,x(t),y(t))is the Hamiltonian andλ(t)is the costate variable.2.Now suppose that the pair(ˆx(t),ˆy(t))together with terminal dateˆt1constitutes an optimalsolution for this problem.Consider the following class of variations:y(t,ε)=ˆy(t)+εη(t)for t∈£0,ˆt1¤and y(t,ε)=ˆy¡ˆt1¢+εη(t)for t∈£ˆt1,ˆt1+ε∆t¤, t1=ˆt1+ε∆t.Denote the corresponding path of the state variable by x(t,ε).Evaluate W(x(t,ε),y(t,ε))at this variation.Explain why this variation is feasible forεsmall enough.3.Show that for a feasible variation,dW(x(t,ε),y(t,ε))¯¯¯¯ε=0=Zˆt10h H x(t,ˆx(t),ˆy(t))+˙λ(t)i∂x(t,ε)dt+Zˆt10H y(t,ˆx(t),ˆy(t))η(t)dt+H¡ˆt1,ˆx¡ˆt1¢,ˆy¡ˆt1¢¢∆t−λ¡ˆt1¢∂x¡ˆt1,ε¢∂ε.4.Explain why the previous expression has to be equal to0.5.Now taking the limit asˆt1→∞,derive the weaker form of the transversality condition(7.45)inChapter7i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conomic Growth.6.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method of derivation relative to that used inthe proof of Theorem7.13in Chapter7i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conomic Growth.Exercise2This exercise contains an alternative derivation of the stationary form of HJB equation, (7.41),in Chapter7i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conomic Growth.Consider the discounted infinite-horizon problem,with f(t,x(t),y(t))=exp(−ρt)f(x(t),y(t)),and g(t,x(t),y(t))=g(x(t),y(t)).Suppose that the admissible pair(ˆx(t),ˆy(t))is optimal starting at t=0with initial condition x(0)= x0.LetV(x(0))=Z∞0exp(−ρt)f((ˆx(t),ˆy(t)))dt,which is well defined.[You may want to verify this for bonus points].Now writeV(x(0))=f((ˆx(t),ˆy(t)))∆t+o(∆t)+Z∞∆t exp(−ρt)f((ˆx(t),ˆy(t)))dt,where o(∆t)denotes second-order terms that satisfy lim∆t→0o(∆t)/∆t=0.Explain why this equation can be written asV(x(0))=f((ˆx(t),ˆy(t)))∆t+o(∆t)+exp(−ρ∆t)V(x(∆t)).Now subtract V(x(∆t))from both sides and divide both sides by∆t to obtainV(x(0))−V(x(∆t))∆t =f((ˆx(t),ˆy(t)))+o(∆t)∆t+exp(−ρ∆t)−1∆tV(x(∆t)).Show that taking the limit as∆t→0gives the HJB equation.Exercise3Consider the following optimal growth model without discounting:max Z∞0[u(c(t))−u(c∗)]dtsubject to˙k(t)=f(k(t))−c(t)−δk(t)with initial condition k(0)>0,and c∗defined as the golden rule consumption levelc∗=f(k∗)−δk∗where k∗is the golden rule capital-labor ratio given by f0(k∗)=δ.1.Set up the Hamiltonian for this problem with costate variableλ(t).2.Characterize the solution to this optimal growth program.3.Show that the standard transversality condition that lim t→∞λ(t)k(t)=0is not satisfied at theoptimal solution.Explain why this is the case.Exercise4Consider a world economy consisting of j=1,...,M economies.Suppose that each of those are closed and have access to the same production and R&D technology as described in the base lab equipment model with expanding input varieties.The only differences across countries are in the size of labor force,L j,productivity of R&D,ηj,and discount rateρj.You may also want to assume that one unit of R&D expenditure costsζj units offinal good in country j,and this varies across countries. There are no technological exchange across countries.1.Formally define the“world equilibrium”in which each country is in equilibrium.2.Characterize the world equilibrium.Show that in the world equilibrium,each country will growat a constant rate starting at t=0.3.Show that except in“knife-edge”cases,output in each country will grow at a different long-runrate.Characterize the growth rate of each country.4.Now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policy and taxes on long-run income per capita differences.Show that,in the model discussed in this exercise,arbitrarily small differences in policy or discount factors across countries will lead to“infinitely large”differences in long-run income per capita.Does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exercise provide a satisfactory model for the study of long-run income per capita differences across countries?If yes,please elaborate how such a model can be mapped to reality.If not,explain which features of the model appear unsatisfactory to you and how you would want to change them.Exercise5Consider the baseline expanding input variety with the lab equipment technology,but with one difference.Afirm that invents a new machine receives a patent,which expires at the Poisson rateι. Once the patent expires,that machine is produced competitively and is supplied tofinal good producers at marginal cost.1.Characterize the equilibrium in this case and show how the equilibrium growth rate depends onι.[Hint:notice that there will b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machines,supplied at different prices].2.What is the value ofιthat maximizes the equilibrium rate of economic growth?3.Show that a policy ofι=0does not necessarily maximize social welfare at time t=0. Exercise6In the baseline Schumpeterian growth model,modify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of thefinal good sector to1∙Z10q(ν,t)ζ1x(ν,t|q)1−βdν¸Lβ.Y(t)=Suppose also that producing one unit of an intermediate good of quality q costsψqζ2and that one unit offinal good devoted to research on the machine line with quality q generates aflow rate of innovation equal toη/qζ3.Characterize the equilibrium of this economy and determine what combinations of the parametersζ1,ζ2andζ3will ensure balanced growt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d Economic Growth,Problem Set1This problem set is due on or before the recitation on Friday,September21 Please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Exercise1Consider afinite horizon continuous time maximization problem,where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W(x(t),y(t))=Z t10f(t,x(t),y(t))dtwith x(0)=x0and t1<∞,and the constraint equation is˙x(t)=g(t,x(t),y(t)).Imagine that t1is also a choice variable.1.Show that W(x(t),y(t))can be written asW(x(t),y(t))=Z t10h H(t,x(t),y(t))+˙λ(t)x(t)i dt−λ(t1)x(t1)+λ(0)x0,where H(t,x,y)≡f(t,x(t),y(t))+λ(t)g(t,x(t),y(t))is the Hamiltonian andλ(t)is the costate variable.2.Now suppose that the pair(ˆx(t),ˆy(t))together with terminal dateˆt1constitutes an optimalsolution for this problem.Consider the following class of variations:y(t,ε)=ˆy(t)+εη(t)for t∈£0,ˆt1¤and y(t,ε)=ˆy¡ˆt1¢+εη(t)for t∈£ˆt1,ˆt1+ε∆t¤, t1=ˆt1+ε∆t.Denote the corresponding path of the state variable by x(t,ε).Evaluate W(x(t,ε),y(t,ε))at this variation.Explain why this variation is feasible forεsmall enough.3.Show that for a feasible variation,dW(x(t,ε),y(t,ε))¯¯¯¯ε=0=Zˆt10h H x(t,ˆx(t),ˆy(t))+˙λ(t)i∂x(t,ε)dt+Zˆt10H y(t,ˆx(t),ˆy(t))η(t)dt+H¡ˆt1,ˆx¡ˆt1¢,ˆy¡ˆt1¢¢∆t−λ¡ˆt1¢∂x¡ˆt1,ε¢∂ε.4.Explain why the previous expression has to be equal to0.5.Now taking the limit asˆt1→∞,derive the weaker form of the transversality condition(7.45)inChapter7i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conomic Growth.6.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method of derivation relative to that used inthe proof of Theorem7.13in Chapter7i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conomic Growth.Exercise2This exercise contains an alternative derivation of the stationary form of HJB equation, (7.41),in Chapter7i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conomic Growth.Consider the discounted infinite-horizon problem,with f(t,x(t),y(t))=exp(−ρt)f(x(t),y(t)),and g(t,x(t),y(t))=g(x(t),y(t)).Suppose that the admissible pair(ˆx(t),ˆy(t))is optimal starting at t=0with initial condition x(0)= x0.LetV(x(0))=Z∞0exp(−ρt)f((ˆx(t),ˆy(t)))dt,which is well defined.[You may want to verify this for bonus points].Now writeV(x(0))=f((ˆx(t),ˆy(t)))∆t+o(∆t)+Z∞∆t exp(−ρt)f((ˆx(t),ˆy(t)))dt,where o(∆t)denotes second-order terms that satisfy lim∆t→0o(∆t)/∆t=0.Explain why this equation can be written asV(x(0))=f((ˆx(t),ˆy(t)))∆t+o(∆t)+exp(−ρ∆t)V(x(∆t)).Now subtract V(x(∆t))from both sides and divide both sides by∆t to obtainV(x(0))−V(x(∆t))∆t =f((ˆx(t),ˆy(t)))+o(∆t)∆t+exp(−ρ∆t)−1∆tV(x(∆t)).Show that taking the limit as∆t→0gives the HJB equation.Exercise3Consider the following optimal growth model without discounting:max Z∞0[u(c(t))−u(c∗)]dtsubject to˙k(t)=f(k(t))−c(t)−δk(t)with initial condition k(0)>0,and c∗defined as the golden rule consumption levelc∗=f(k∗)−δk∗where k∗is the golden rule capital-labor ratio given by f0(k∗)=δ.1.Set up the Hamiltonian for this problem with costate variableλ(t).2.Characterize the solution to this optimal growth program.3.Show that the standard transversality condition that lim t→∞λ(t)k(t)=0is not satisfied at theoptimal solution.Explain why this is the case.Exercise4Consider a world economy consisting of j=1,...,M economies.Suppose that each of those are closed and have access to the same production and R&D technology as described in the base lab equipment model with expanding input varieties.The only differences across countries are in the size of labor force,L j,productivity of R&D,ηj,and discount rateρj.You may also want to assume that one unit of R&D expenditure costsζj units offinal good in country j,and this varies across countries. There are no technological exchange across countries.1.Formally define the“world equilibrium”in which each country is in equilibrium.2.Characterize the world equilibrium.Show that in the world equilibrium,each country will growat a constant rate starting at t=0.3.Show that except in“knife-edge”cases,output in each country will grow at a different long-runrate.Characterize the growth rate of each country.4.Now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policy and taxes on long-run income per capita differences.Show that,in the model discussed in this exercise,arbitrarily small differences in policy or discount factors across countries will lead to“infinitely large”differences in long-run income per capita.Does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exercise provide a satisfactory model for the study of long-run income per capita differences across countries?If yes,please elaborate how such a model can be mapped to reality.If not,explain which features of the model appear unsatisfactory to you and how you would want to change them.Exercise5Consider the baseline expanding input variety with the lab equipment technology,but with one difference.Afirm that invents a new machine receives a patent,which expires at the Poisson rateι. Once the patent expires,that machine is produced competitively and is supplied tofinal good producers at marginal cost.1.Characterize the equilibrium in this case and show how the equilibrium growth rate depends onι.[Hint:notice that there will b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machines,supplied at different prices].2.What is the value ofιthat maximizes the equilibrium rate of economic growth?3.Show that a policy ofι=0does not necessarily maximize social welfare at time t=0. Exercise6In the baseline Schumpeterian growth model,modify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of thefinal good sector to1∙Z10q(ν,t)ζ1x(ν,t|q)1−βdν¸Lβ.Y(t)=Suppose also that producing one unit of an intermediate good of quality q costsψqζ2and that one unit offinal good devoted to research on the machine line with quality q generates aflow rate of innovation equal toη/qζ3.Characterize the equilibrium of this economy and determine what combinations of the parametersζ1,ζ2andζ3will ensure balanced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