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近十年来,经过诸多有识之士极力推动,在国内医学界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对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患者也深受其益;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PTE-DVT的防治与研究[1,2]。越来越多研究者已经将DVT和PTE作为一个整体––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来看待。VTE作为一种最可能被预防的临床疾患,建立和完善医院内的综合防治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过去十年间,国内在推进VTE防治工作中主要贯穿三条主线[3,4]:
一是提高意识,即通过宣传和社会健康教育,提高医务界乃至全社会对VTE 的认识与认知,对高危患者应当强化积极的预防观念;
二是规范诊治,即通过出台指南,举办各种各样规范化诊治培训班推广VTE 的规范诊治;
三是深化研究;通过深化流行病学、临床、基础等一系列的研究,获得我国VTE发病学、诊断、治疗、预防的基线资料。三条主线极大推动了我国VTE的防治工作,但仍需不断深化。
应该与时俱进,考虑增加新的方略,以进一步推进我们的工作。新的方略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
(1)建立体系:即在拥有整个技术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医院个性化的医疗团队和个性化的管理方法进行整体推动。这个体系应该包括院内和院际两个方面。
(2)加强管理:目的是把现在制定的政策转化成为医院和社会的行动,把新的观念与卫生政策的推行、医院管理制度的落实状态结合起来。
一、关于体系建设
在体系建设方面,首先要在医院成立VTE防治专家委员会,建立全方位的VTE防治体系,其中应该涵盖多个学科,包括高风险科室、诊断相关科室、治疗相关科室以及管理部门等。VTE防治院内体系建设需要这些学科的共同努力,协调发展。
1.高风险科室:
医院内许多临床科室(如肿瘤科、心脏科、血液科、妇产科、骨科、普通外科、血管外科、老年医学科等)的患者容易出现VTE,科室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加强。这些科室的医务人员应该提高意识,尽早识别高危患者。
患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胸闷,气短、胸痛、晕厥、休克甚至猝死表现时应该考虑PTE的可能;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疼痛不适等表现时应该考虑到DVT的可能,并尽快请相应科室会诊;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科室的医务人员应该提高预防意识,加强预防观念,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与方法。
2.诊治相关科室:
包括与诊断、治疗和监测相关的科室。诊断相关的科室包括放射科、介入科、核医学科、超声科、检验科、病理科等。治疗相关的科室包括呼吸科、心脏科、
血液科、药剂科等。一旦VTE诊断明确,这些科室同时也承担着病情监测和随访的功能。
在诊断方面,强调影像学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包括CT肺动脉造影(CTPA)、磁共振显像、肺核素通气/灌注(V/Q)显像、心脏彩超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等,同时也强调影像学读片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检验科医生需要在易栓症和D-二聚体等的监测方面建立一整套规范的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临床相关科室则应该努力寻找合理的诊断路径,以避免VTE的"过度"诊断和"延误"诊断;一旦明确VTE,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与药剂科和检验科协作,进行合理药物选择和治疗监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最大可能地降低治疗并发症(如出血等)。
以上诸多方面,充分体现了多学科立体交融、加强协作的重要性。体系建立的目标就是希望培养出一批VTE防治的专业人员,组建一支技术精湛、业务娴熟的专业队伍。
3.医院管理相关科室:
多学科的问题往往需要医院管理部门的协调与管理,如果问题发生在急诊或门诊,需要门诊管理部门的协调;如果问题发生在住院期间,医务处和医院内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发挥应有的管理和协调作用;护理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在高危人群识别、预防措施实施、患者早期发现及治疗护理等方面至关重要,护理部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文件,让患者得到更大程度的关爱;信息相关管理部门(包括计算机室、病案室等部门)在疾病发生统计、卫生经济学等方面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为国家卫生政策的制定能够提供依据。
二、关于加强管理
国际新近的指南越来越关注VTE的规范管理问题[5,6]。体系的建立可能并不困难,但对体系的维持、实施、运转和评价则需细致的管理,需在医院内建立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VTE防治措施的实施,包括医院内临床、护理及医政管理等不同层面。
1.VTE防治应该作为疾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非预期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PTE。预防PTE发生的首要措施即为预防DVT,高危人群的识别与相应预防策略的实施非常重要。ICU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即是VTE的高危人群,又是出血的高风险人群。
对此类患者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同时减低出血的风险,全方位的管理至关重要。肿瘤患者VTE的防治至关重要,综合预防可以减少由PTE所致的猝死事件发生。肿瘤的综合治疗,除了化疗、手术、放疗、生物治疗,其中必含VTE 的预防与抗凝治疗。
2.配备并完善VTE防治相关技术与设备:
在VTE高危科室,配备相关的各种设备,包括序贯加压泵和加压弹力袜等。完善VTE诊断相关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1)影像学技术:如CTPA、V/Q、超声技术等,右心体系的评价方法,下肢静脉加压技术方法的规范等;(2)检验相关技术:如易栓症监测和高敏感、特异性的D-二聚体检验方法的建立等。
3.防治网络体系的建立:
VTE防治网络体系的建立是构建体系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7,8],而防治协作组是一个重要的平台,是院际间进行学术交流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从决策制定到具体落实重要保证。在VTE防治协作组中应该完善院际间的通畅会诊与转诊机制,并在诊断、治疗、预防等诸多方面,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
4.组织协作研究,更高层面完善VTE管理:
临床研究包括很多方面:建立数据库,进行系统的注册登记,在规范化诊疗和动态随访基础上的注册登记;队列研究,随机对照临床(RCT)研究,基于人体标本的基础研究等。这些研究的顺利开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VTE的管理体系构建问题。
三、结语
经过过去十多年的努力,我国VTE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公众意识显著提高,诊治水平亦有很大进步[2],在VTE领域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在前期系列推动工作基础上,我们发表了《院内静脉血栓栓塞防止建设和管理》[9],强调了构建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VTE的防治与管理。
但需要我们更深层次地思考,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在提高意识、规范诊治、深化研究三步走的战略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医院内的防治体系,完善国内的网络体系;同时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