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复习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绪论1.什么是天气和气候?什么是天气学和气候学?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天气。
研究天气及其演变规律并预测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学科称为天气学。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 它既包括平均状态, 也包括极端状态。
研究气候的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称为气候学。
2.小气候和小气候学的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和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 绝大部分在紧靠下垫面附近的空气层中进行, 而这个气层的气候主要决定于下垫面(也称为作用面)状况和特性。
因此把在局部地区范围内作用面条件影响而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近地气层气候称为小气候。
并把研究小气候的学科从气候学中分出, 称为小气候学。
第一章大气1.干洁空气的定义是什么?主要成分有哪些?这些主要成分在大气中的来源、分布和作用是什么?(主要是氮、氧、臭氧、二氧化碳)大气中, 除了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的整个混合气体, 称为干洁空气。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
氮是大气中最多的气体, 它能起冲淡氧, 使氧化作用不致过于激烈的作用。
有的植物通过菌根的作用, 可直接将大气中的氮改造为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养料。
氧是大气中次多的气体, 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
氧还决定着有机物的燃烧、腐烂和分解过程, 以及影响到在大气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过程。
臭氧是氧分子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为氧原子, 然后又与氧分子化合而成。
它在大气中含量极少, 分布也不均匀。
在近地层中臭氧很少且不稳定。
从10km高度开始逐渐增多, 在20km到30km高度处达到最大值, 再往上, 臭氧含量又逐渐减少, 到55-60km高度上就极少了。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使臭氧层增暖, 影响到大气中温度的铅直分布。
同时, 也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有机物的腐烂分解和生物的呼吸作用。
这些作用集中在大气底层, 因此二氧化碳分布在大气底层20km的气层内。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天气、气候、气象预报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学习气象学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气象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门学科。
第一部分:气象学基础知识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大气的组成、大气层的结构、气压、温度、湿度等。
首先,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少量的氩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大气层按照温度变化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对物体的压力,常用单位是帕斯卡。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热运动的表现,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常用单位是相对湿度。
第二部分:天气系统和气象现象天气系统是指大气中存在的各种气象现象的组合,包括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暖锋、气旋等。
高压系统指的是大气中气压较高的区域,常常伴随着晴朗的天气。
低压系统指的是大气中气压较低的区域,常常伴随着阴雨天气。
冷锋和暖锋分别是冷空气和暖空气的交界线,它们常常引发降水和天气变化。
气旋是大气中旋转的气流系统,常常伴随着强风和降水。
第三部分: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和预报的科学。
气象预报可以分为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短期预报一般指未来1-3天的天气情况,中期预报指未来3-10天的天气情况,长期预报指未来10天以上的天气情况。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时间尺度上的气象要素的变化,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和预测非常重要。
第四部分:气象灾害和防灾减灾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引发的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雪灾等。
这些灾害常常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进行防灾减灾工作非常重要。
防灾减灾包括加强气象观测和预警、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气象学复习题
第一章概念:天气、气候1、大气的组成2、大气的结构及其主要特点3、二氧化碳、臭氧和水汽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第二章概念:黑体、灰体、太阳常数、太阳高度、太阳赤纬、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质量、大气透明系数、地面有效辐射1、为什么天空晴朗洁净时呈青兰色?浑浊多云雾时呈现灰白色?2、日出日落时太阳为什么呈红橙色?中午时候,太阳为什么多呈白色?3、地面辐射的作用4、何谓大气的“温室效应”?5、什么是地面总辐射?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相比有什么变化?6、为什么多云的夜晚比晴朗夜晚降温少?第三章概念:气温的非绝热变化、干绝热变化、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变化、湿绝热直减率、温度(气温)日较差、温度(气温)年较差、逆温、积温1、空气与外界的热量交换方式2、大气稳定度的综合判定3、γm、γ、γd的区别4、气温日变化、年变化特点5、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6、气温的年变化的四种类型7、气温非周期性变化的原因8、按其成因分逆温可分为哪几种类型?9、一天中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各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何最高温度一般不出现在正午?10、何谓绝热变化?大气中在什么情况下的状态变化可看作绝热变化?第四章概念: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冰晶效应、辐射雾、平流雾、降水强度1、相对湿度的影响因素2、水汽凝结条件3、露和霜4、雾形成的条件5、试述雾的种类及成因6、解释“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7、影响水面蒸发的气象因子有哪些?8、云的分类(云底高度、上升气流)9、降水的种类第五章概念:低气压、高气压、地转风、标准大气压、地转偏向力、地转风、风压定律1、气压周期性变化的原因2、气压非周期性变化的原因3、气压场的基本型式有哪些?各自所对应的天气如何?4、实际大气中的风是在哪几种力作用下产生的?各自所起的作用如何?5、在均匀自转的地球上,三圈环流与行星风系的形成,并说明各气压带的主要气候特征。
6、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有哪些?7、各气压带主要气候特征是什么?8、何谓大气活动中心?影响我国的有哪些?9、山谷风、海陆风、焚风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是什么?第六章概念:气团、暖锋、冷锋、静止锋、气旋、反气旋、寒潮、槽、脊、寒潮1、气团形成的条件2、为什么锋面附近常常是阴雨天气?3、简述副高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
气象学期末复习重点
气象学期末复习重点绪论:1.天气:是指某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2.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3.气象:它是指发生在天空里的风,云,雨,雪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4.气象学:研究大气的特性和状态的科学。
5.天气和气候的区别:①天气是指在特定短时间内大气的活动情况,而气候则是对月,季或者年时间尺度上大气状况的一种估计,是对多年观测的统计结果。
②气候可以持续不断,天气只能延续几天。
第一章:1.气压:大气压强,它是空气具有重量和空气分子运动的综合反映。
在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2.气温:气温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度量。
①摄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零度(0℃),沸点为100度(100℃),其间分为100等分,每等分表示1℃。
②华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为32度(32F),沸点为212度(212F),其间分为180等分,每等分即为1F。
③绝对温标:也称开式温标,用K表示。
绝对温标中一度的间隔和摄氏度标完全相同,不同是它是以理论上所说的分子热运动将完全停止时的温度记为零度,—273.16℃作为零度。
3.三种温标的换算:T=t+273;tF=9/5t+32;t=5/9(tF-32)T为绝对温度,t为摄氏温度,tF为华氏温度。
P94.相对湿度:相对湿度(f)是指空气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f=e/E*100%(温度变化时,E和e都要变化,但e的变化小于E的变化。
温度上升,f会减小,反之)5.绝对湿度:单位体积湿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绝对湿度(a)绝对湿度不能直接测量,可间接算出。
a=289*e/T。
6.比湿:在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之比。
7.大气垂直划分的依据:①根据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②以大气密度接近星际气体的密度的高度作为标准。
气象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2、大气的结构,垂直分层,组成,对流层的特征、厚度,气温直减率大气垂直分层:散逸层、热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大气组成::水汽、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干洁大气(即干空气)。
对流层的特征:①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下降;②空气具有强烈的上下对流运动;③集中了大约3/4的大气质量;④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量;⑤水平方向上各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⑥地面所观测到的天气现象,如:云、雾、雨、雪、打雷、闪电、冰雹、台风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内。
对流层厚度:空间上:随纬度增加,厚度降低;低纬地区:平均厚度为17~18km ;中纬地区:平均为10~12km ; 高纬地区:平均为8~9km ;时间上:夏季>冬季。
气温直减率:描述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常用垂直温度梯度概念,并规定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为正值。
故简称气温直减率,用{ EMBED Equation.KSEE3 \* MERGEFORMA T | 表示:§3、主要气象要素的概念和单位,表示湿度概念的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饱和差、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的概念1、水汽压(e ):空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一部分压力。
单位:百帕(hPa )(1)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空气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反映空气的最大水汽的容纳能力。
(2)实际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未饱和空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计算公式:2.、绝对湿度(水汽密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也就是水汽密度。
单位:g/m3 公式:相对湿度(RH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样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单位:g/m3 公式:RH= *100%,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表示空气距饱和状态远近的程度。
饱和差(d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单位:百帕(hPa )公式:d= d=0,饱和 d >0,未饱和 d <0,过饱和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从而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温。
气象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天气: 是指一地短时的大气状态。
2、气候:是指某一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大气的多年统计状态,它既包括多年的统计状况,也包括少数年份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
3、气象要素: 定性或定量描述大气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物理量4、太阳常数: 在大气上界,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常数。
5、太阳高度角: 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6、大气透明系数: 是指太阳辐射透过一个大气量后的辐射通量密度与透过前的辐射通量密度之比。
7、大气质量: 通常用太阳辐射通过大气路径的长度与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厚度的比值来表示。
8、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9、地面净辐射: 地面辐射能得总收入和总支出之差值称为地面净辐射。
辐射通量老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10、可照时间,大阳中心,从出现在一地的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直射光在无地物、云、雾等任何遮蔽条件下照射地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可照时间,亦称可照时数或昼长。
12、日照时间:一天中太阳光实际照射地面的时间。
13、热容量: 单位体积物质温度每升高1C所吸收的热量。
14.导热率: 当温度垂直梯度为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水平截面积的热量,1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16、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
17、Y气温垂直梯度: 高度每相整100m,两端气温的差值。
18、Ym(湿绝热直减率): 湿绝热过程中,高度每相差100m,两端气温的差值。
19、Yd(干绝热直减率): 干绝热过程中,高度每相差100m,两端气温的差值。
20、积温: 一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21、有效积温: 作物在某时间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22、活动积温: 作物在菜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23.空气湿度: 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或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天气、气候、天灾等各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气象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供大家复习参考。
1. 大气层的构成及特征: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围层四个部分。
其中,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的部分,也是天气发生的主要区域。
平流层则较为稳定,不易出现大气运动。
2. 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大气的密度和气压都会逐渐减小。
3. 湿度的测量和计算:湿度通常可以用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实际水汽含量与最大可能水汽含量的比值,露点温度则是指当空气冷却至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4. 大气的运动和风的产生:大气的运动主要有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
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可以形成风,其产生的原因包括气压差、地转偏向力和地形等多种因素。
5. 暴雨和雷电的成因:暴雨通常发生在气压低、湿度高、温度适中的环境下,而雷电则是由云内的正负电荷分离所引起的。
6.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防范方法: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冰雹、洪水等多种类型,防范方法包括做好气象预报和监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措施。
以上只是气象学的部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复习掌握更多相关知识,提高应对天气变化和灾害的能力。
气象学复习整理
绪论1、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2、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段时间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天气是短期过程;气候是长期过程。
2)天气系统简单;气候系统庞杂。
气象资源统计:30年第一章1、地球大气的组成:(1)干洁大气(即干空气)(2)水汽(3)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
2、干洁大气: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3、干洁大气特点:(1)气体的组成成分比较稳定(2)干洁大气是永久气体。
4、二氧化碳(CO2):(1)时间变化:a) 白天、晴天、夏季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黑夜、阴天、冬季;b) 工业革命前小于工业革命后(2)空间变化:水平:城市大于农村;垂直:0~20km,含量最高;20km以上,含量显著减少CO2的日变化:主要取决于光合作用。
白天午后达最低值,日出前后达最高值。
CO2的年变化:秋季达最低值,春季达最大值。
5、水汽的分布规律:(1)时空变化:时间:夏季多于冬季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
(2)特点:a)是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相变的物质,因此它是天气变化的最重要的角色b)是自然界潜热最大的物质。
(3)作用:a) 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b) 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
6、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后果:1)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人数增加;2)农作物质量和数量下降;3)浮游生物受不利影响;4)造成光化学烟雾。
7、气候变暖的后果:1)影响全球水分平衡,引发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发生,如寒潮、热浪、暴雨、龙卷风等;2)影响生物的生态适应性;3)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4)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
8、地球大气自地球表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特点:1)主要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
气象学复习资料
1太阳系数:在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上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So=1382w/㎡2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3梯度风:指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质点作曲线除了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4气候:某一地方地球大气的温度,降水,气压,风,湿度等气象要素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值或统计率,以及它们以年为周期的振动5地面净辐射: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辐射之差,也称地面辐射差额6低气压:指与等压面下凹部分相应的是由一组等高线构成的低值区域,高度值由中心向外递增称为低压,高度值由中心向外递减称为高压,7气压梯度力:由于空间气压分布不均而作用于空气体上的力8霜期:指从秋季的初霜日期到春季的终霜日期间的持续日期9分子散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大气中的各种质点,太阳辐射能的一部分散向四面八方,称为散射10三基点温度:即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界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上限温度)11小气候:指在具有相同的大气特点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下垫面性质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12大气活动中心:指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使有完整向气压地分裂为一个个范围较大的高低压区,它们决定大气的活动和水热交换,对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13天气:指一定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云,雨,雪)及其变化总称是这一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现出的大气物理状况14土壤定容热容量:土壤热容量又称土壤容积热容量。
是单位容积的土壤,温度升高l℃所需要的热能。
15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光谱中可被绿色植物的质体色素吸收、转化并用于合成有机物质的一定波段的辐射能。
16活动积温:某时段内大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值17降水量:一定时段内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 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累积的深度。
气象学复习资料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纲第一章引论一、简答题:1、气候和天气有什么不同?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成为天气气候: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各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大气垂直分层依据:大气温度和水气铅直分布,大气扰动的程度,电离现象等各层特点: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上升100m 降低0.65 度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不均平流层:平流层下层层,气温虽高度不变或略有上升;25-30KM ,气温升高较快;空气潜质运动远比对流层弱,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天气晴好,适宜飞机飞行水汽、尘埃含量极少,基本无云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又迅速降低。
出现铅直运动顶部逆温热成层:(热层、暖层、电离层)空气稀薄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随高度增加气温迅速升高极光现象外层: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快地球引力小,因而大气质点不断向星级空间散逸。
3、气温之间率的定义。
气温直减率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分别表示什么?气温垂直递减率( γ) :在垂直方向每变化100m 气温的变化值。
γ>0: 表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γ<0: 表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种气层称为逆温层;γ=0: 表示气温随高度不变,这种气层称为等温层。
二、名词解释:气温直减率:在垂直方向每变化100M 气温的变化值。
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达到最大含量时的水汽压力。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且气压一定时,使气温降低到达水汽饱和时的温度。
饱和差:在某一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与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之差。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或冰晶混合的聚合体。
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的厚度。
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称为降水。
三、计算题:4、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与温度有何关系?E0(0℃时饱和水汽压) =6.1h Pa ;t 为蒸发面温度。
气象学复习重点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大气概述1.大气中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在气象学上的意义。
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同时,臭氧层的存在也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生存起了保护作用。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它的增多也会对提高植物光合效率产生一定影.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它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水汽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参与大气温室效应形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影响云雨及各种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有着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植物及农作物的产量。
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各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依据:世界气象组织根据大气温度和水汽的铅直分布、大气的扰动程度和电离现象等不同物理性质,把大气分为五层.特点:对流层是靠近地表的大气最底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到距地面约50~55km的高度,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含量极少。
中间层是从平流层顶到距地面85km左右的高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有空气的垂直运动,几乎没有臭氧存在。
热成层又称暖层,位于中间层顶至500km左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迅速升高,大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
散逸层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很少变化.3.名词解释: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饱和差.饱和水汽压: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水汽达到此限度,空气就是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饱和空气.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它是温度的函数.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它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4.饱和水汽压和相对湿度与温度有何关系。
气象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气象学期末知识点总结气象学是研究大气及其物理、化学和动力过程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大气物理、动力学、化学和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
气象学不仅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气候、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气象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有所帮助。
一、气象学的基本概念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大气。
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和少量的稀有气体(如氩气、氪气、氙气和氡气)组成。
另外,还有二氧化碳、水气等微量气体。
大气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大气层等层次。
2. 大气压力和密度大气是由气体组成的,它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力称为大气压力(或大气压)。
大气压力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大气密度是单位空间内气体的质量。
3. 温度和热力学温度是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
大气中的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
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热量和热力制度的科学,气象学中的热力学与热传递、热平衡等有关。
4.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度量。
湿度包括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和混合比等。
气象学中研究湿度变化对于天气变化的影响。
5. 大气光学大气光学是研究大气对于光的传播和散射等现象的学科。
它包括太阳光和地球上的光传播和反射等相关内容。
二、天气系统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在地球表面上不断变化的大气运动。
它包括大气环流模式、高压带和低压带等概念。
2. 气压系统地球表面上存在着不同的气压系统,包括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和辐散系统等。
气压系统的形成和演变直接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主要包括平面环流和风。
垂直运动包括对流、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等。
4. 温度系统不同的地带和不同的季节,地球表面上的温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温度系统和其演化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5. 湿度系统湿度系统主要包括水汽的生成和消散、水汽输送以及大气中水汽的凝结、凝华等过程。
(整理)气象学复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大气1、大气是由干洁大气、水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干洁大气?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干洁大气是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3、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用下形成的,大气中臭氧浓度最大的高度是 20~30km 。
4、大气中的臭氧具有什么作用?大气中的臭氧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
1)从气象的角度来看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形成了平流层逆温,在25km 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在50km附近形成了一个暖区;2)从地面生物的角度来看,大气臭氧层有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作用,避免大量紫外线到达地面而对地面生物造成伤害,而透过少量紫外线则能够对植物形成有利的影响并杀灭一些有害病菌。
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白天、晴天、夏季比黑夜、阴天、冬季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什么作用?1)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制作用;2)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4)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6、列举大气中水汽的重要作用。
水是实际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气、液、固三态相变的成分,故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十分重要角色。
水汽的相变会引起云、雾、雨、雪、霜、露等一系列的天气现象产生,并伴随热能的释放和吸收,导致地表和大气内部的水分和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进而在世界各地形成各种各样的天气和气候。
同时,水汽还能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对对地面存在保温效应。
因此,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对地面和大气的温度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7、列举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影响。
1)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2)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3)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4)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气象学复习资料
⽓象学复习资料⽓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空⽓:⼤⽓中除了固,液微粒及⽔汽以外的空⽓2.湿空⽓:含有⽔汽的空⽓3.对流层:从地⾯⾄约12km⾼的⼤⽓层。
其下垫⾯为地⾯,上界⾼度随纬度和季节⽽变。
集中了⼤⽓质量的80%和全部⽔汽,云、雾、⾬、雪等也都发⽣于其中。
4.平流层:⾃对流层顶到⼤约55Km左右的⼤⽓层;5.虚温:在⽓压相等的条件下,具有和湿空⽓相等的密度时的⼲空⽓具有的温度。
6.单位⽓压⾼度差:指在垂直空⽓柱中⽓压相差⼀个单位值(通常指1百帕)所对应的⾼度差。
⽤它来表⽰⽓压随⾼度增加⽽降低的快慢程度7.位势⾼度:动⼒计算中由某参考[零]⾯(重⼒位势零⾯)⾄计算等压⾯之间的位势差8.等压⾯:空间各⽓压相等的点组成的⾯9.等⾼线:等⾼线是某⼀特定等压⾯(850hPa、700hPa、500hPa等)上⾼度相等的点的连线10.等⾼⾯:⾼度相等的点所组成的⾯11.等压线:等压线是同⾼度的⽔平⾯上⽓压相等的点的连线12.⽔汽压:⼤⽓中的⽔汽所产⽣的那部分压⼒称⽔汽压(e)。
单位也⽤hPa;13.饱和⽔汽压:⼀定温度、体积空⽓中的⽔汽含量达到最⼤时的⽔汽压称饱和⽔汽压(E),其⼤⼩随温度的升⾼⽽增⼤14.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中所含的⽔汽质量,即⽔汽密度15.相对湿度:实际⽔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汽压(E)的⽐值(⽤百分数表⽰),16.⽐湿:在⼀团湿空⽓中,⽔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总质量的⽐值。
其单位是g/g或g/kg17.混合⽐:⼀团湿空⽓中,⽔汽质量与⼲空⽓质量的⽐值即单位为g/g18.露点:在空⽓中⽔汽含量不变,⽓压⼀定下,使空⽓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 d)。
其单位与⽓温相同19.风、风向、风速:空⽓的⽔平运动称为风;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地⾯⽤16⽅位、⾼空⽤⽅位度表⽰,即0°(或360°)表⽰正北,90°表⽰正东,180°表⽰正南,270°表⽰正西等。
气象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气象学大气现象天气与气候气候系统大气圈对流层相对湿度露点城市气候1.气象学: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天气:某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二者关系—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区别:天气变化快,变化周期短,气候包括大气圈水圈冰雪圈生物圈和陆地表面。
影响气候形成变化因素:①太阳辐射②宇宙地球物理因子③环流因子④下垫面因子⑤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气候特点:“五岛效应”(混浊岛热岛干岛湿岛雨岛)和风速减小、多变。
3.大气现象: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统称大气现象,简称气象。
气象要素:表示大气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
4.气候系统:是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太阳辐射是这个系统的能源。
5.大气组成:由多种混合气体及悬浮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质组成。
氮是最主要气体成分。
6.对流层:大气中最低一层,有云雾雨出现,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
对流层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垂直对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7.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直接反应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露点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第二章大气辐射保温效应绝热直减率大气稳定度判断8.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大气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放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由此看出大气对地面有保暖作用,该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效应。
9.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气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第二节气候系统概述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一、大气圈概述大气圈是气候系统中最活跃、变化最大的组成部分。
1)大气圈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此外,还悬浮由一些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大气的气体组成成分:主要成分——氮、氧、氩,99.96%;微量气体成分——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干洁空气:90km以下可以看成是分子量为28.97的“单一成分”的气体;大气中的氧气:大气中的氧是一切生命所必须的,这是因为动物和植物都要进行呼吸,都要在氧化作用中得到热能以维持生命大气中臭氧的形成、分布与作用: 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由于在太阳的短波辐射下,通过光化学作用,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后再和另外的氧分子结合而成的,另外有机物的氧化和雷电的作用也能形成臭氧,臭氧可以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中的氮气:大气中的氮气能够冲淡氧气,使氧气不至太浓,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大量的氮气可以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定到土壤中,成为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养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都是温室气体,它们对太阳辐射吸收甚少,但却能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
因此它们都有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大气中的水汽:大气中的水汽来自江、河、湖、海及潮湿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并借助空气的垂直交换向上传输。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夏季多于冬季,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水汽可以凝结或凝华为水滴或冰晶,成为淡水的主要来源。
大气气溶胶粒子:大气中悬浮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统称大气气溶胶粒子。
固体微粒有的来源于自然界,如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颗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细菌、微生物、孢子花粉,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有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燃烧物质排放至空气中的大量烟粒等。
气象学复习大整合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引论对1.气候与天气的不同有哪些?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名词解释:气温直减率、饱和水汽压、相湿度、露点、饱和差。
4.如何用饱和差、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5.已知气温和相对湿度后,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饱和差。
1.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气候: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2.依据:根据大气温度和水汽的牵制分布,大气的扰动程度和电离现象等不同性质,把大气分为五层.平流层:1.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2. 气流比较稳定;3. 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天空晴朗,很少有云出现。
对流层:1.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 温度湿度水平分布不均匀。
3气温直减率:在垂直方向每变化100m气温的变化值。
饱和水气汽压: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达到最大含水量时的水汽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饱和差: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
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在一定的气压条件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简称露点。
4、饱和差:公式:d=E-ed 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在研究水面蒸发时常用到。
当空气饱和时,d=0;当未饱和时,d>0;当过饱和时,d<0。
露点温度:实际气温(t )与露点(td)之差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当t>td时,空气未饱和;t<td时,过饱和;t=td时,饱和相对湿度:用百分数表示,即:f=e/E*100f 的大小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当空气饱和时:f=100%未饱和时: f <100%过饱和时: f >100%第二章 和 第三章1. 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大气透明度(P)、太阳高度、太阳直接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之窗。
气象学复习资料
太阳常数:日地距离为平均值时,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每秒每平方米上获得的的太阳辐射。
土壤定容热容量:土壤热容量又称土壤容积热容量。
是单位容积的土壤,温度升高l℃所需要的热能。
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梯度风:指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质点作曲线除了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气候:某一地方地球大气的温度,降水,气压,风,湿度等气象要素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值或统计率,以及它们以年为周期的振动。
大气污染: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的数量、浓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的容量,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地面净辐射: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辐射之差。
低气压:指与等压面下凹部分相应的是由一组等高线构成的低值区域,高度值由中心向外递增称为低压,高度值由中心向外递减称为高压。
气压梯度力:由于空间气压分布不均而作用于空气体上的力。
霜期:指从秋季的初霜日期到春季的终霜日期间的持续日期。
分子散射:对于一定大小的分子来说,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称为分子散射,也叫蕾利散射。
三基点温度:作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小气候:指在具有相同的大气特点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下垫面性质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大气活动中心:指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使有完整向气压地分裂为一个个范围较大的高低压区,它们决定大气的活动和水热交换,对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
天气:指一定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云,雨,雪)及其变化总称是这一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现出的大气物理状况。
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光谱中可被绿色植物的质体色素吸收、转化并用于合成有机物质的一定波段的辐射能。
活动积温:某时段内大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值。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且深奥。
对于学习气象学的学生来说,复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这份气象学复习资料中,我们将为你提供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复习方法,帮助你高效地复习气象学知识。
第一部分:气象学基础知识1. 大气的成分和结构:学习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水汽等,以及大气的垂直结构分层。
2. 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大气的密度、压强、温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变化规律。
3. 大气的热力学过程:学习大气中的热力学过程,如热量的传递、气体的膨胀和压缩等。
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定律。
4. 水汽和云雾:了解水汽的形成和消散机制,云雾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学习云的结构和云量的观察和测量方法。
5. 大气的辐射与能量平衡:掌握大气辐射的基本概念,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辐射和大气辐射平衡。
了解大气的能量收支和能量传递过程。
第二部分:天气系统和气候1. 大气环流和风:学习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掌握风的定义、测量和记录方法。
了解不同尺度的风系统,如地区风、季风、西风带等。
2. 气压和风系:了解气压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掌握风的生成原因和风系的分类。
学习风力等级和风向的判定方法。
3. 大气湿度与降水过程:掌握湿度的测量和表示方法,了解降水的形成和降水类型。
学习降水量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4. 气象学中的气候学:学习气候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掌握气候要素的观测和记录,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原因。
第三部分: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1. 天气观测和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学习天气图的绘制和解读。
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和误差分析。
2. 气象灾害与灾害预警:了解常见的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
学习灾害预警的发布和应对措施。
3. 气象服务与气象信息:了解气象服务机构和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途径。
掌握常用的气象信息产品和预警系统。
第四部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1.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天气的概念: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二、气候的概念及其内涵:1、气候系统的概念是指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某一段时间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然发生的极端的天气状况。
2内涵:A、气候的物质基础是气候系统,而不仅仅是大气,它和天气系统是有区别的。
B、气候是一个历史概念,它和特定的时间阶段相联系,而不存在绝对的气候概念。
C、某一时段的气候状态是指,这一时段的气候系统各属性的平均系统特征,不像天气之某一段时间内的大气中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综合。
第二章气候系统和大气的物理性状3、大气层各层的特征(1)对流层:A、气温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B、垂直对流运动显著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2)平流层: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B、气流比较稳定,空气的垂直混合作用显著减弱(3)中间层: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B、有相当强列的垂直运动,含水极少。
(4)热层: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B、该处的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5)散逸层:A是大气的最高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很少变化B、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4、理解相对湿度、露点(1)相对湿度: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之间的比值F=e/E×100% 它是直接反映空气接近饱和状态的程度,当其接近100%时,表明当空气接近于饱和。
当水汽压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会减小。
(2)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其中单位是(Td),在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的水汽压含量有关,水汽含量越多,露点越高,所以,露点也是反应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
第三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1、绝热过程的概念:在气象学上,任一气块与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变化过程。
2、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和高度。
3、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的形成过程A、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B、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作用,越靠近地表面的空气降温越多,而上层空气受冷地表面的影响小,降温较少,这种因空气的平流而产生的逆温,称平流逆温。
C、下沉逆温:当某一层空气发生下沉运动时,因气压逐渐增大,以及因气层向水平方向的辅散,使其厚度减小,当下沉到某一高度时,空气层顶部的温度高于底部的温度,这样形成的逆温叫做下沉逆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因而使穿过大气候的太阳辐射光谱变得极不规则。
5、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P30)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并非完全被地面所吸收,其中一部分被地面所反射。
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和状态6、气温日较差的特征(P51)A、在一日内有一个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一个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B、日较差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和其他自然地理条件有关。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1)日较差最大的地区在副热带,向两极减小。
(2)日较差夏季大于冬季。
(3)海洋上的日较差小于大陆。
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P26)8、近地面大气中的凝结现象形成的基本条件以及其类型基本条件:(1)有充沛的水源(2)要有是水气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3)要有凝结核的存在(4)大气中的水汽要有所降温类型:露和霜、雾凇和雨凇、辐射雾、平流雾、9、大气稳定度的判定a=g[(r-rd)/T] ∆Z当r<rd,∆Z>0,则a<0,大气稳定;当r>rd,∆Z>0,则a>0,大气不稳定;当r=rd,a=0,大气处于平衡状态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1、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一般条件A、凝结核B、空气中水汽的饱和或过饱和:有暖水面蒸发、空气的冷却2、我国于1972年出版的《中国云图》将云分成3族11属。
3、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的形成原因、类型及降水(P70)A、积状云是由气块上升、水汽凝结而成。
积状云的形成总是与不稳定大气中的对流上升运动相联系。
积状云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下午出现淡积云是连续晴天的预兆。
早上有浓积云是有雷雨的预兆。
4、使云滴增大的2个物理过程以及2个物理增长过程是随云滴的增大而如何变化的。
A、云滴凝结(或凝华)增长:云滴依靠水汽分子在其表面上凝聚而增长的过程。
凝结(或凝华)增长过程将随云滴的增大而减弱。
B、云滴的冲并增长:大小云滴在运动之中互相发生冲并而合并增大的过程。
增长过程将随云滴的增大而增大。
5、蒸发速度与饱和差之间的关系:饱和差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第五章大气的运动1、梯度风的概念: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2、摩擦层中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
3、气压梯度力是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和动力。
4、地转风的方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地转风方向平行于等压线。
第六章天气系统1、冷气团变性快,暖气团变性慢的原因(P119)2、锢囚锋的概念:当冷锋赶上暖锋,两锋间暖空气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冷锋后的冷气团与暖锋前的冷气团相接触形成的锋。
暖锋锢囚锋:如果后面的冷空气不如前面的冷空气那样冷而干,则后面相对暖的冷气团会滑行于前面冷气团之上,形成暖锋式锢囚锋。
冷锋锢囚锋:如果前面的冷气团比较暖湿,后面的冷气团比较寒干,则后面的冷气团就楔入前面冷气团的底部,形成冷锋式锢囚锋。
3、副热带高压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的影响4、国际规定热带气旋的名称有3个.(1)热带低压: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10.8—17.1 m/s(即风力6—7级)。
(2)热带风暴: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17.2—32.6m/s(即风力8—11级)。
其中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24.5—32.6m/s(即风力10—11级)者,称强热带风暴。
(3)台风: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32.6m/s(即风力12级以上)。
5、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而且地表性质复杂,所以,活动在我国境内的气团,大多是从其他地区移来的变性气团,其中最主要的是极地大陆变性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
6、各种锋的特征和天气现象。
(1)暖锋:暖气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沿冷气团向上滑升,锋面坡度较小,冷暖两方中,暖空气占据主导地位。
(2)冷锋: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被迫而上滑,锋面坡度较大,冷暖两方中,冷气团占主导的地位。
根据冷锋移动速度快慢:一型冷锋二型冷锋(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主导地位,锋面很少移动或处于来回摆动状态的锋。
这种锋的移动速度很小,可近似看作静止。
(4)锢囚锋:当冷锋赶上暖锋,两锋间暖空气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冷锋后的冷气团与暖锋前的冷气团相接触形成的锋。
暖锋锢囚锋:如果后面的冷空气不如前面的冷空气那样冷而干,则后面相对暖的冷气团会滑行于前面冷气团之上,形成暖锋式锢囚锋。
冷锋锢囚锋: 如果前面的冷气团比较暖湿,后面的冷气团比较寒干,则后面的冷气团就楔入前面冷气团的底部,形成冷锋式锢囚锋。
7、温带气旋的水平结构:(1)、从垂直方向看:气旋的高层是气流辐散区,低层是气流辐合区。
气旋的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
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凝云致雨。
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2)、从平面看:锋面气旋是一个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涡旋,中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个暖锋,向后方伸出一条冷锋。
8、台风主要发生的纬度、全球台风的发源地及天气。
(1)主要的维度:南北纬5°---20°(2)发源地:北半球的北太平洋的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伯海5个海区,南半球的南太平洋的西部、南印度洋的西部哈东部3个海区(3)天气台风云系由外向内有:A、外螺旋云带,由层积云或浓积云组成;B、内螺旋云带,由数条积雨云或浓积云组成,有降水形成;C、云墙,由高耸的积雨云组成的围绕台风中心的同心圆状云带,形成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D、眼区,气流下沉,晴朗无云天气。
第七章气候的形成1、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包括大气环流和洋流2、气候系统的四个属性:3、峡谷风、海陆风、小气候的概念。
(一)峡谷风:当空气从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气质量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风速增大。
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减缓。
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
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
(二)海陆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叫海风;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叫陆风;二者合称为海陆风。
海陆风是由海陆间气压日变化引起的,仅出现在沿海地区。
(三)小气候:由于下垫面结构不均一性所引起的小尺度的近地层局地气候。
4、季风对季风的界定: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1)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移至少有120°;(2)风速超过3m/s。
5、洋流。
一、(1)在信风的作用下,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洋流。
(2)自然形成的补偿流,即赤道逆流。
二、在热带、副热带海洋、北半球洋流基本上是围绕副热带高压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流动。
(1)在副高西侧,形成暖流:黑潮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墨西哥湾流、巴西暖流、阿古拉斯暖流。
(2)在副高北侧西风的影响下,形成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加那利寒流、秘鲁寒流、本吉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三、(1)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中心附近:阿拉斯加暖流、堪察加寒流。
(2)北大西洋冰岛低压中心附近:北大西洋暖流、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四、南半球中高纬度:西风漂流。
第八章气候带和气候型1、气候带与气候型的两种划分方法(1)、柯本气候分类法(2)、斯查勒气候分类法2、柯本气候分类法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
3、垂直气候带的概念(vertica1 climatic zones):高山地区,从山麓至山顶随海拔高度变化,在不同高度上由气温、降水及植被特征等综合表现的气候带状分布。
4、山地垂直气候带的分异因所在地的纬度和山地本身的高差而异。
5、温带季风气候、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副热带夏干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第九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城市混浊岛效应的表现:(1)城市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比郊区多(2)城市低云量和易低云量为标准的阴天的日数比较去多(3)城市大气因散射粒子多,太阳散射辐射比干洁空气中为强(4)城市的能见度小于郊区题型: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四、判断题(用√和X 表示)(每小题1分,共10分)五、问答题(共25分)(4个)六、论述题(共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