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及风向

合集下载

热力环流和风

热力环流和风

•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 30°~40°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 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第二步,掌握判断规律。对以上模式图进行判读时,主要 分析以下几个内容: (1)通过几条重要的纬线判读气压带的分布或移动:纬 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 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若某气压带的中心线在这些纬线以北,表示气压带向北 移动。 (2)关注纬度间的风向:0°到30°信风带,北半球东北 风,南半球东南风;30°到60°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 南半球西北风;60°到90°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 (3)关注经纬度和海陆位置:中纬度大陆西岸,大气运 动形式主要为三圈环流;而大陆的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影响,大气运动以季风环流为主。
C
例1.下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 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 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 乙)”。回答下列问题。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10 ℃以上时, 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 8 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 的时间宜选在 10 时以后
C 7月 C. 西南风
答案: 1.(1)C E (2)东北信 a (3)副热带高 盛行西 地中海气候 4.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 (局部, N为北极点);

热力环流笔记知识点总结

热力环流笔记知识点总结

热力环流笔记知识点总结一、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1. 自转效应:地球自转会使得大气中的空气和地面产生相对运动,进而产生了辐散性风。

2. 水平温度梯度和大气运动:地球表面温度的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大气中产生水平运动,并最终形成气候带和风。

3. 纬向温度梯度和大气运动:地球极地和赤道的温度差异会形成气压差,从而产生了纬向的环流。

二、热力环流的主要要素和特点1. 赤道低压带:赤道地区的阳光照射面积大,导致了地面温度高,大气热力上升,形成了赤道低压带。

2.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以北和以南的地带,这里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3. 副热带西风带:在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产生了西风带,这种风向从西向东。

4. 极地前锋:位于地球极地和中纬度地区,这里的空气向极地流动,形成了极地前锋。

5. 热带气旋和锋面: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的气旋和锋面是热力环流带来的天气现象。

6. 风向转变点:大气环流带来了风向的转变,比如地转风、西风带、东风带等。

三、热力环流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1. 对气候的影响:热力环流决定了不同地域的气候类型,如副热带高压带带来了干燥和稳定的气候。

2. 对天气的影响:热力环流决定了大气中的运动和温度的分布,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

四、热力环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 农业:热力环流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从而影响了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和养殖。

2. 建筑和交通:热力环流决定了某些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对建筑和交通有一定的影响。

3. 等等。

总结:热力环流是地球大气环流的基础,对于天气和气候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热力环流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环流和天气现象,从而更好地预测天气和应对自然灾害。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方面的活动。

因此,热力环流的研究对于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

01
总结与展望
热力环流研究意义和价值
揭示自然现象
热力环流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 现象,研究其规律有助于揭示自 然现象的奥秘,如城市热岛效应、
山谷气候变化等。
服务人类社会
通过对热力环流的研究,可以预 测和应对自然灾害,如风暴、洪 涝等,同时优化城市规划、能源 利用等方面,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推动学科发展
城市风特点与变化规律
风向随季节变化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风向可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在夏季,城市内部的 气温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而郊区气温较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区,因此城市 风通常是从郊区吹向城市。而在冬季,情况则相反。
风速受建筑物影响
城市中的建筑物密集且高度不一,对风的流动产生阻碍和扰动作用,导致城市内部的风速 比郊区低。
垂直气流明显
由于城市地表和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不同,导致城市内部的气温在垂直方 向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城市内部的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明显,形成明显的上升和 下沉气流。
对人类活动影响及应对措施
影响人类健康
城市风可能携带污染物和病菌 ,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影响城市交通
城市风可能导致大气能见度降 低,影响交通安全。
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相互作用
垂直运动
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水平运动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01
城市风现象及其影 响
城市热岛效应产生原因
• 城市下垫面特性: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 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 ,导致空气升温。
农业生产中利用小气候资源
温室种植
在温室种植中,农民会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通过控制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创造出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小气候环 境。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想一想
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也能到达 月球表面,但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 达127°C上,夜晚低达-183°C。而 地球表面白昼的温度比月球要低得多, 夜晚则高得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地 面 吸 收
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1.热力环流是研究高空与近地面的大气运动 2.热力环流要注意大气运动是否循环
3.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
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 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 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 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④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 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4.热力环流研究对象是近地面的大气运动





0
A
B
读某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雷达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Q、M、N四点中,表示近地面的
是 P、M ,表示高空的是 Q、N 。 (2)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 流。P、Q、M、N四点中,表示近地面受热的是 M , 冷却的是 P 。所形成的热力环流圈流动方向是(从冷 P 却点开始) P-M-N-Q 。
B
A
C



试一试:用简要文字和箭头归纳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二)、课堂练习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 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 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 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 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 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 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 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 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 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 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1.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二个方向、三个关系(1)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造成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2)二个气流运动方向①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②水平运动——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①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②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特别提醒】 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

其形成过程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的上升或下沉。

2.三种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较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污染物不易扩散。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城市热岛环流①形成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城市热岛的形成: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热岛环流的形成: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镇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3.山谷风的形成(2014·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中实线为剖面线,虚线为等压面,点线为等温面,箭头为大气流动方向。

据此回答(1)~(2)题。

(1)上图信息中,只有一处正确,它是()A.甲B.乙C.丙D.丁(2)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时间可能是()A.8∶00~9∶00 B.12∶00~13∶00C.15∶00~16∶00 D.23∶00~24∶004.热力环流与城市污染的关系(2014·云南模拟)下图为某地(30°N,120°E)及附近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热力环流的好处

热力环流的好处

热力环流的好处引言热力环流是指大气中温暖空气和寒冷空气之间的循环运动。

这种环流对地球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热力环流带来的好处以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影响。

有序列表以下是热力环流的好处:1.温度调节:热力环流可以将太阳照射的热能分布到整个地球上。

通过热力环流,温暖空气从赤道向极地运动,而寒冷空气则从极地向赤道运动,使得地球各地温度得到平衡。

这样,即使在赤道之外的地区,也能享受到适宜的温度,使得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

2.降雨分布:热力环流还影响着全球的降雨分布。

当温暖空气升空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形成云朵,造成降雨。

通过热力环流,大气中的水分会被带到不同地区,并在形成云朵之后下降为降雨。

这样,热力环流有助于维持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配平衡。

3.风向变化:热力环流不仅会影响温度和降雨分布,还会导致风向的变化。

热力环流中的空气流动从高压区向低压区,形成气流。

这些气流会导致风的产生,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气候系统。

风的存在有助于排除污染物、促进植物繁殖以及向不同地区传播花粉和种子。

4.气候调节:热力环流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将热能从赤道地区分布到极地地区,从而平衡地球各地的温度差异。

这种温度均衡有助于维持大气环境的稳定性,减少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如干旱和暴雨。

热力环流还通过将海洋表面的热能分布到全球范围内,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热力环流的影响热带地区:热带风高压和季风气候1.热带风高压是热力环流的重要表现,在热带地区形成了稳定的气候系统。

它会导致热带地区的带状干旱和沙漠化现象。

2.季风气候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变体,影响着热带地区和附近地区的气候。

季风气候会在季节之间引起风向的显著变化,并导致降雨季节和旱季的交替出现。

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和相对稳定的气候1.西风带是中纬度地区形成的热力环流,具有强劲的风力。

它对全球的气候和天气起着重要作用,使得中纬度地区的气候相对稳定。

2.通过热力环流的西风带,气候系统可以将温暖的空气从赤道地区向极地地区运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2.原理应用(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特别提醒(关注右图4个关键点)①气压垂直分布规律:气压随高度上升而降低(高空气压总比近地面气压低;高压气压区和低气压区是在同一水平上比较)②等压面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规律:在同一高度,等压面向上凸为高气压区,向下凸为低气压区③建立气温、气压、等压面弯曲的关联。

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温压关系:(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④热力环流形成的实质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地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与水面之间、裸地与绿地之间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常见热力环流①海陆风:“海陆风”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海边,存在于海洋和陆地之前的风,其实海陆风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沿海地区,在较为广阔的陆地和水域之间,都有类似的现象。

海陆风示意图海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海水(水域)和陆地的比热不同,海水比热大,升温和降温都较慢,而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较快。

白天,陆地和海洋共同升温,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高,在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压,而海洋上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

晚上,陆地和海洋共同降温,陆地降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低,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

热力环流与风

热力环流与风

第三步:定最终风向。 (1)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30° ~45° )。 (2)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按以上步骤绘出的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图(以北半球 为例):
二、风速的判断方法 (1)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 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反之,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 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2)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 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风力越大;反之,比例尺 越小,风力就越小。
时间 气温差(℃)
1月 5.2
4月 6.0
7月 5.4
10月 6.0
全年 5.5
据表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 方向,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思维流程]
城郊温差 → 热力环流 → 污染物迁移方向 → 措施
[答案] 原因与方向: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
解析:第(1)题,④点位于等压面以下,气压最高,⑤点位于等 压面以上,气压最低。第(2)题,根据高空等压面可知,A 地气 压比 B 地气压高,故热力环流为 A→B→④→⑤→A。第(3)题, 白天陆地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故 B 为陆地,A 为海洋,风从 海洋吹向陆地。第(4)题,A、B 间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热 力环流势力越强。第(5)题,北半球风向右偏,由此可知 A、B 间风向为西北风。
解析:第 1 题,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②升、④降)可反推 近地面的冷热状况。 根据水平气流①和③的运动方向可反推气 压差异。 第 2 题, 若该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则 b 为城区, a 为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 a 流向城区 b,绿地对大气起到 净化、增湿、降温的作用。
答案:1.C 2.B

热力环流和风

热力环流和风

航海
借助风力进行船舶航行,如帆船。
农业
风可以帮助传播花粉,促进植物 繁殖;同时,风力还可以用于农
业中的风干和扬场等作业。
气象观测
通过观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和气象灾害。
03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作用
热力环流对风的影响
风向影响
热力环流引起的气压差异和温度梯度会导致风向 的改变,形成气流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 向,使风向发生偏转。
风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
风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 有重要影响,如季风气候 的形成。
洋流形成
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 之一,如盛行西风和信风 对洋流的影响。
风力发电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利用风能发电可减少对化 石燃料的依赖。
风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系统,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与模拟的意义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趋势, 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气候变化研究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 机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灾害预警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及时发现气象灾害的征兆, 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支持。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关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气候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从而影响气候变化的过程和结 果。
04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与模 拟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方法
1 2
气象观测站
通过设立气象观测站,收集温度、湿度、风速、 风向等气象数据,分析热力环流和风的特征。
卫星遥感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热力环流和风 场信息,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高三热力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三热力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三热力环流知识点总结热力环流是地球上空气和水在大气中进行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是地球温度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高三地理学科中,热力环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热力环流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

一、热力环流的概念与原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球不同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引起的空气的垂直和水平运动。

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赤道地区,使得赤道地区变热,而极地地区则辐射量较小而较冷,导致不同地区形成温度差异。

在热力环流过程中,热带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量大,导致空气升温、上升,形成低压区,然后空气上升后在高空迅速向两极方向流动,形成高空急流。

在高空急流下,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然后沿着地面再次向赤道地区流动,形成低纬地区的气压带。

二、热带风系统热带风系统是由于热力环流而形成的一种大尺度环流系统。

主要有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带、赤道地区的副热带低压带、印度洋地区的急流带和大量季风带等。

1. 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带:太平洋地区纬度较高,流通大气量少,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高压带。

2. 赤道地区的副热带低压带:赤道地区太阳直射,能量强烈,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3. 印度洋地区的急流带:印度洋是一个从赤道到副热带之间的大陆型地区,夏季受到孟加拉湾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形成急流带。

4. 季风带:热力环流使得大气环流呈现明显的交替性变化,形成了季风带。

三、洋流与热带风系相互作用热力环流还与洋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赤道地区,热带风向西吹送暖流,而洋流则带着寒冷的水流向东流。

这种现象被称为热带风系统与洋流强大赤道逆流现象。

四、热带风与降水的关系热带风通常伴随着大量的降水,因为热带地区的空气上升后会迅速降温,形成云和降水的条件。

五、热力环流的地理意义热力环流对地球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它决定了地球的气候分布、季节变化,是地球上大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热力环流还影响气温、降水和风向等气象要素,对农业生产、水文循环等具有较大影响。

热力环流和风向

热力环流和风向

1060hpa
1100hpa


。。
高压 C 冷却B
低压 A 受A热
高压 B 冷C却
规律总结: 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____________运动→同一水 平面上的_____________差异→ 空气的_________运动。
低压
高压
低压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地 面
。。
高压 冷却B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地面
B
A
C
2:A地受热,B、C两地冷却,三地出现受热 差异后,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做什么运动呢?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地面
冷却
B
受热
A
冷却
C
3: 观察同一高度的空气密度有何差异?导 致同一高度气压有何变化?这种差异是由空气 的什么运动引起的?
Confidential.[亲 密 敌 人 ]Poikilotherm( 冷 血 动 物 ) 浅 色棱 ヽAquarius★ Empty dream☆ ♀ 少 年 太 美 好、 ——EXOEason Chan 浮 夸 .Lonesome.孤 寂 Beedoゝ 小 黄 人 ヾ 麻 醉 anesthesia/。 Excuses° // 借 口 ∝Simple。 简 单 。- 旧 人 moon离 ㄨ
培养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
【交流展示】
市编学案 41页预习自测1-4题,互动探究第5
题,42页当堂达标第9题。
1-4.C B B B
5. 风向指风的来向。 9.(1)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 直接 (2)地转偏向力 等压线(3)摩擦 有一夹角

热力环流和风

热力环流和风
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偏 ———————— 左
995
A
B
990 985
980
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 C地等压线比A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B。原因是——— 的是—— ,风力大 画出B点风向
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气压差异 B . 太阳风的驱动作用 D C .地面高度不同 D. 地面冷热不均 4.产生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原动力: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地面摩擦力 D. 前三个力的合力 5.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风的成因?风向的形成
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
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同的点组成的线。 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
方向: 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 大小: 某一水平面 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等压线分布
等压面与等压面弯曲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表示气压的 垂直分布状况。在同一个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
假如A、B、C三地地表 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 情况下 :
从近地面到高空各等压 面是平行的,且气压值 逐渐减小。



高空
1000 米
低压高压ຫໍສະໝຸດ 低压800 hPa
高 近地面 压 B 受冷
100米
资料1
•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 从图中可以看出,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居民区、商 业区和城郊居民区,公园的气温较低,农田区和郊区 气温最低。 • 2、总结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 图中气温曲线中,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犹如一温暖的 岛屿,故有“城市热岛”之称。

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

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
详细描述
随着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得以形成并不断循环。在热力环流的作用下,热量和水分得以在全球 范围内重新分配,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热力环流也是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风的形成与热力环流的关系
风的形成原理
风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导致空气的流动。
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
在利用风能发电等过程中,需要注意 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 破坏。同时,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 理,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大气垂直运动
总结词
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和温度产生差异,进而引起大气的垂 直运动。
详细描述
由于赤道地区地面温度较高,空气受热上升;而极地地区地面温度较低,空气冷 却下沉。这种大气的垂直运动进一步加剧了空气密度和温度的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总结词
在大气垂直运动的基础上,由于气压差异,引起大气的水平 运动,形成了热力环流。
农业种植
在某些地区,可以利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分布和强度变化, 合理安排农业种植和灌溉计划,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交通和航海
风是船舶航行的重要动力之一。通过了解风向和风速的变 化,可以合理规划船舶航行路线,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如何应对由热力环流与风引起的环境问题
应对极端气候事件
对于由热力环流和风引起的极端气候 事件,需要加强预警和应对措施。例 如,在暴雨灾害发生前,及时发布预 警信息,采取排水、加固等措施,减 少灾害损失。
05
总结与思考
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对气候的影响
01
气候变化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影响温度、降水、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2讲: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2讲: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1
2
3
4
5
6
7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受热过程 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理解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二、大气垂直分层 三、气温和等温线
8
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热力作用



射向宇宙空间

地 面 削弱作用、 水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1、大气受热过程: 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大气垂直分层、气温、逆温、等温线 2、热力环流: 气压、等压面、垂直气流、等压线、风、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风向、风力、“三力” 3、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南北移动 4、季风环流: 季节性高低压中心、冬夏季风
22
微专题:气温
1、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 2、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年变化、垂直变化规律。 3、等温线图图的判读。 4、气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

间 气温的年较差 变
气 温
化 气温的年际变化

时 空
空 气温的垂直分布
分间
布变
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逆温形成、影响

气温的水平分布
(根本热源)(直接热源)
拓展: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 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 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主要 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一直没 有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最低。

2022年高考易错点微专题《热力环流》(解析版)

2022年高考易错点微专题《热力环流》(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2 热力环流【考点梳理】(一)热力环流形成原理1.一个过程地面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

需要注意:(1)水平方向的气压梯度产生于大气在垂直方向的上升及下沉运动,大气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即风)是其结果。

(2)受重力作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永远高于高空。

热力环流中气压的高低,是同一水平面的比较。

同一水平面由气压高低差异所形成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两个方向3.(1)温差关系:近地面两地有气温差。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①气温高的地方: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②气温低的地方: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好题精练】一、单选题草原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穿堂风” ,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A.热力环流B.峡管效应C.焚风效应D.温室效应2.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A.房屋东西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B.房屋东西朝向,房前河流,屋后山林C.房屋南北朝向,房前山林,屋后河流D.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答案】1.A 2.D【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

水平气流经过土堆时,被抬升,形成上升气流,气压较低;来自洞穴内的上升气流,使洞内气压降低,从图中甲处气流下沉补充。

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讲解

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讲解

1、热力环流的形成:
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3、气压大小及等压线的判断
(1)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大于低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2)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3)等压面变化:高压处向上凸,低压处向下凸。

高空与近地面凸向相反。

4、热力环流实例
(1)海陆风
(2)山谷风
【补充】:谷底多夜雨
原因:谷底夜晚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产生降水。

(3)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
【补充】: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均高于周边地区
原因:城市的凝结核较多,且盛行上升气流,容易产生降水。

影响与应用:一般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2)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3)风向和风速的判读
①风向定律A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B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②风向判读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B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C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45°,高空风向偏转90°。

【结论】:近地面风向斜穿等压线,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③风向的表示方法

风速的判读A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速越小。

B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时,比例尺越大,风速越大;比例尺越小,风速越小。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热力环流一、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

(2)温度: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温度高处,气流上升;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3)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如下图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PC>PD>PA>PB。

(4)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5)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①海陆风ACBD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①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①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知识点2:大气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以北半球为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风向的表示方法和风向的判读1.风向表示方法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读等压线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般用虚线表示)。

第二步,确定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画出偏转方向(用实线箭头表示)。

如果是近地面的风,偏转角度为30°~45°(因为近地面的风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如果是高空的风,则偏转90°,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易错点2:风力大小的判读1.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1)同一幅等压线图上,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半球
B 高压脊线
低压槽线 A
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A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MN为等高面。 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hpa
⑴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__D_、__B_、__E_三处;气压最 高的是___A___处;气压最低的是__C___处。 ⑵ 在近地面,甲处气压比乙处__低___, ⑶假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甲、乙两处中的__乙__处____处位 于海洋。
1004(hpa)
1004(hpa)
1010
A
1010
B
答案:C >B >A
1010
C
(3)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 梯度力
(百帕)
1000 1005 1010
(4)对风向的影响 ✓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热力环流
高压 B
低压

C

低压 A 受热
D高压 地
冷却

图中空气在A、B、C、D四点的流向如何?
A、B、C、D四点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列顺序? D>A>B>C
3、实例
(1)城市风





郊 区

城 市


郊 区

思考:
1、城市风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什么不良影响?
城市上升的气流把污染物带到郊区,然后 通过地面环流回到城市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 的下沉距离之外
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 外,避免相互污染。
(2)海陆风
白天地面吹海风
陆地
海洋
(2)海陆风
晚上海边吹陆风
陆地
海洋
A
B
A
B
(3)山谷风 白天吹谷风
(3)山谷风 夜晚吹山风
思考:甲村庄受到的污染,白天与夜晚相 比,何时更严重,为什么?
甲村庄
白天吹谷风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风形成的几个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 2、地转偏向力 3、摩擦力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1)等压线 (2)气压梯度: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比较下面三图的气压梯度大小:
1008(hpa)
课堂练习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D
A 海陆间热力差异 B 太阳风的驱动作用
C 地面高度不同 D 因纬度不同造成的地面热量差异
2.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A
C 地面摩擦力
D 前三个力的合力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C
A 气旋和反气旋
B风
C 热力环流
D 大气环流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
1020(hpa) 1040 1060 1080 1100
A
1000
B
1005
1010
A、B 两点哪个风速较大? A点风速较B点大
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气 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大
2.高空的风
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 风向平行于 等压线(北右南左) 存在于高空( 高空摩擦力为0 )
北 半 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1020(hpa)
1040 1060 1080 1100
风向
3、近地面的风
✓ 摩擦力:地面与空气,或不同运动状态的空 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
✓ 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
✓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高空摩擦力为0)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北半 球
地面摩擦力
风向
(百帕) 1000 1005 1010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近地面 高、低压中心处
大气的运动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990 1010
1010 990
气压单位: (百帕)
北 半 球


北半球低压中心 ——逆时针方向由 四周向中心流入
北半球高压中心 —— 顺时针方向由 中心向四周流出
南 半 球


南半球低压中心 ——顺时针方向由 四周向中心流入
南半球高压中心 —— 逆时针方向 由中心向四周流出
等压面变化: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3
高1
等压面
低2
2000米
4
A
B


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1-->--3->--4->--2---
2、热力环流
高 空
1020hpa
低压
1060hpa
1100hpa
地 高压 面C
冷却
高压
低压 A
受热
低压
高压 B 冷却
热力环流过程
能量来源 根本原因


太 阳 辐 射
2.3 大气的运动
热力环流及风向
一、热力环流
1、几个常用概念 A、 气压: 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高度升高,气压减小 B、高压、低压:
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 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C、等压面: 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