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新闻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新闻比较

中西新闻比较

一.价值取向上不同的主体依据受众意识与舆论导向受众本位。

在西方,新闻媒体既是传播媒介,又是商业性经济实体。

它们拥有自己的私有产权,充分的经济自由选择。

传者本位。

在我国,新闻媒体在国家运作和社会稳定中扮演者关键角色,意识形态起着主导作用。

党的宣传教化,政策的事实讲解成为它的主要功能。

两种不同的主体依据就是两种不同的新闻价值取向:1、以受众为依据的价值取向,称为受众意识;2、以传者为依据的价值取向,称为传者意识。

受众意识的表现:1、要尊重受众的知情权;2、要尊重受众的自觉能动性;典型性和传神性3、重视对受众的调查。

二.题材表达上的主客差异——客观报道与主观认知我国新闻失实现象的表现浮夸溢美,拔高事实捕风捉影,凭空捏造以微观的真实掩盖宏观的不真实三.表达方法上的层次区别——表现和陈述1)在语言技巧上的区别:中国的新闻写作主要采用的是陈述的方法;西方的新闻写作则是变现的方法中国:在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纪实的风格,特点是讲究字词的锤炼和结构的严谨。

陈述用于反映客观内容的概貌及其发展变化的进程,能给人以总的印象,比较富裕概括性。

没有陈述,就看不到客观内容的总体和发展,便没有广度。

外国:知和感要统一。

任何一条新闻,都必须具有传播的事实,也必然会在接收对象身上引起某种程度的传播效果。

传播者的目的性和受众的感受性要结合起来,要做到知和感的统一。

表现的方法:白描、细描(细节描写)表现的基本构成——画面、形象和细节2)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四.结构安排上的风格异趣曲折和朴直直: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顺序写来,整个结构是一条直线,如河水平顺地流过宽阔的河道。

曲:是讲求记叙层次的变化无定,忽断又续,造成起伏不平的结构格局,似一泓山泉,在嶙峋怪石间跌宕流淌。

由于宣传职能的作用,我们在新闻写作中,有时需要突出某一事实,因而有意无意地损害了结构的逻辑性。

定势我国的新闻写作,历来讲究结构上的严整,层次分明,但缺少变化。

中西新闻比较

中西新闻比较
• 不同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的新 理念, 使得中西方的新闻传播在传播目的、主体和 受众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结果 在我国的对外电视新闻传播中集中表现在受众定 位不明确、传播效果不甚理想等方面。为了提高 我国电视对外新闻的传播效果, 树立良好的国家形 象, 营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际舆论环 境, 应对西方主流媒体在全球传播体系中的影响和 挑战, 我们的对外传播应该有更加明确的受众和目 标定位并采取全球本土化的传播策略
• 西方哲学所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分离独立, 主张 自由和平等。与中国重视伦理和人治的传统不同, 维系西方社会的主 要是法律精神。法律的支撑使西方新闻媒介得以独立于政府之外, 具 有自己独立的社会地位。
人类第一次通过电视直播战争
• 1991年,海湾战争第一天,阿内特和他的 同事们连续实况播报17个小时。轰炸过后 ,那些信誓旦旦要坚持到最后一刻的CNN 工作人员相继撤离,只剩下阿内特和他的 同事,依靠一个四线电话进行声音播报。 战争第五天,所有外籍记者被强行要求撤 离,饭店周围开始不停遭到导弹轰炸,阿 内特的两位同事也撑不住了,偌大的拉希 德饭店,只剩下阿内特一个记者。他掏出 走私入境的卫星电话,同亚特兰大总社取 得联络,面向观众,传达这一举世瞩目的 事件。最终CNN声名鹊起。
研究结论
• 一、中西方新闻理念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中国新闻奖的获 奖作品几乎每一届都集中在当年的某一宣传热点、国家大 事之中, 重要性和政治性呈现出某种天然的联系, 政治意义 重大就等于新闻意义重大。而西方的新闻其重要性与社会 • 性有着密切的联系。重要新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以个体 视点出发, 聚焦于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社会意义重大 就等于新闻价值重大。就新闻的显著性而言, 中国的新闻 往往离不开对国家领导人和政治人物的关注, 而西方的新 闻偏重于事件而非人物本身。这些差异与中西方的新闻理 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西新闻媒介功能之比较

中西新闻媒介功能之比较

工把以发行作为谋生手段转变成 以发行 工作作 为事业寄托 ,在保证报社发行 队
国同类报纸高位 ,为平顶山 日报社 的经
营发展打下 了坚实 的基础。■
5 中 国 地市 报人 O
21 0 0 2/ 9期
状 ”被认 为是最早官报 的雏形 。乾 隆中 期, 出现了民问报房编印的京报 , 尽管这 类报纸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不带官方色彩 的“ 家报纸 ” 但其 内容 基本上 是官报 私 ,
化 塑 造 高 素 质发 行 队伍 。文 化 是 国 家之
何用优质服务拴住 自己的订户 ,消除投 诉 , 得客户 ; 赢 每季度组织一场 由全体发
凭 借真诚 和真 心赢得 客户 。2 1 0 2年 度 大征 订期 间, 有一家公 司 以经 营困难 为
理 由拒 绝 订 阅 2 1 报 纸 ,报 社 发 行 0 2年

行员工人手一册实用性很强 的 《 征订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巧汇编》 ,介绍 5 种征订技巧及其操作 1
实例 ; 开展 优 质 服 务 培 训 , 诉 发 行 员 如 告
般都 能顺 利或 超额 完成任 务 。 即使 遇到一 些征 订 困难户 ,发行 员工 也 能
强化 团队意识 , 以情感人 , 用企业 文
中西新 闻媒介功 能之 比较
口董 文胜
( 乡 日报 社 , 南 新 河 新 乡 43 0 ) 5 00
新 闻媒 介 最 基本 的功 能 就 是 沟 通 情
利润。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媒介都不外 乎这些功能 。本文试从 中西方报刊的起 源 、发展过程来分析中西方新 闻媒介的 主要功能。 生活 。如举行 营销礼仪培训 ,教育发行 员注重提高 自身修养 ,引导发行员如何

中外媒体报道对比

中外媒体报道对比

中西比较——正面报道VS 负面报道一.负面报道的定义以及中西正负面报道的比例1.定义:负面报道”集中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行为,以及像犯罪、丑闻、性攻击、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类似的反常事件。

它的目的不在于歌颂光明或倡导,而在于暴露社会敏感灰暗的一面。

在政治上,它往往站在和当局相反的一面来挑剔批评后者的政策;它强调“变动”、“反常”和“冲突”。

在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之间有一个宽阔的空间地带,那就是“一般报道”,它是一种中性报道,它不提倡、暗示什么,也不警醒和暴露什么,直话直说,是一种大量存在的报道样式。

2.在新闻实践中,正面报道、负面报道和一般报道都是中、西方共同采用的方法,但它们在双方媒体中所占比例是很不同的。

其中,“一般报道”的分布,双方比较均衡,但正面报道、负面报道的比例就非常失调。

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报道方式是负面报道:一项调查表明,美国日报最吸引观众的是事故、凶杀、自然奇观、政坛风云、税收事务和犯罪;再以美国普利策奖为例,2006年4月第90届普利策奖中,14项大奖中有11项颁发给了纯粹的负面报道新闻,占总比例的78.6%,其余三项颁发给了中性报道。

而在中国,举例在1995 年到1998 年近四年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名牌节目《新闻纵横》中有60 %至70 %为正面报道, 国内的其他主要传媒也大体是这个比例。

尽管中国的新闻媒体近年来加强了舆论监督的力度,也产生了不少类似“渤2 事件”、“商业部部长吃请”一类的暴露和批评的负面报道,但正面报道仍享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这种不平衡形成了区别中西新闻报道方法的重要分界。

二.西方负面报道的理论根源1.西方新闻理论基石——专业主义精神:“真实、客观、公正”2.西方新闻理论中的两大要素——反常和冲突“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19世纪纽约太阳报编辑John B. BogattGood news is no news, bad news is good news——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1616年)澳大利亚著名记者鲍勃加文在探讨新闻嗅觉时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报馆派一个初出茅庐的记者去采访一个婚礼,该记者按时赶到教堂后,发现教堂在婚礼前一小时被一场大火焚毁,他气喘吁吁地跑回报馆,报告说一场糟糕的大火使婚礼改期举行,所以没有新闻。

中西方新闻报道比较

中西方新闻报道比较

‎‎‎‎‎中西方新‎闻报道比‎较篇一‎:‎中西新‎闻报道比‎较中西‎新闻报道‎比较摘‎要:‎由于‎中西历史‎人文、意‎识形态的‎不同,中‎西新闻媒‎体对新闻‎的报道,‎在角度、‎内容、方‎式、思想‎上有很大‎差异。

本‎文重要针‎对中西媒‎体对灾难‎新闻的报‎道,来做‎对比,探‎讨中西方‎新闻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关键词:‎‎灾难新闻‎报道差‎异性共‎同点主‎要内容:‎‎灾难事件‎无论是对‎西方媒体‎还是中国‎媒体都是‎非常重要‎而常见的‎报道,灾‎难性报道‎指媒体对‎天灾人祸‎所进行的‎报道,这‎些报道由‎于其事发‎突然,影‎响重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由于‎中西媒介‎各方面的‎不同有所‎差异,有‎所相同。

‎‎一‎中西媒介‎对灾难新‎闻报道的‎差异性:‎‎‎1、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及公‎开性信‎息发布方‎面表现为‎信息发布‎的快速性‎和公开性‎。

这一点‎西方记者‎向来比较‎注意。

西‎方国家非‎常看重媒‎体的社会‎环境监测‎功能,同‎时媒体最‎关注的也‎是这种突‎发性、灾‎害性的事‎件,只要‎发现有涉‎及公共安‎全或者涉‎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异常‎情况,媒‎体就会积‎极行动起‎来。

他们‎秉承的理‎念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无所不能‎的西方记‎者甚至连‎捕风捉影‎的灾难也‎要报道出‎来,哪管‎它仅仅只‎是传说呢‎。

像美国‎炭疽袭击‎,最后就‎证明多是‎谣言或恶‎作剧。

‎‎中国新闻‎界向来是‎以正面宣‎传为主,‎像灾难这‎样的“负‎面报道”‎要遵从统‎一口径,‎等到政府‎批示之后‎才开始报‎道,时效‎性明显不‎强。

但是‎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以5·1‎2地震为‎例,新华‎社在地震‎发生18‎分钟后就‎发布了第‎一条确认‎地震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3‎2分钟后‎直播《关‎注四川地‎震特别节‎目》。

3‎6分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断原有节‎目插播地‎震消息,‎19时电‎台推出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全面关注‎灾情和救‎灾工作。

中西新闻比较论纲读后感

中西新闻比较论纲读后感

中西新闻比较论纲读后感刚翻开书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好奇的探险家,要去挖掘中西新闻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以前看新闻吧,就单纯看看热闹,哪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呢。

这本书让我发现,中西新闻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小伙伴。

西方新闻啊,就像是一个特别爱自由、爱创新的“小潮人”。

他们在报道新闻的时候,那风格特别多样化,角度也是千奇百怪的。

感觉就像是一群无拘无束的小鸟,在新闻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飞,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想说啥就说啥。

有时候这种自由奔放的风格能挖掘出很多独特的新闻故事,可有时候呢,也会有点太放飞自我,让读者看了都有点晕头转向,不知道到底啥是重点。

再看看咱们中国新闻呢,就像是一个沉稳可靠的“老大哥”。

总是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报道的内容那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严谨核实的。

特别注重传递正能量,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无论是大事小事,都想着怎么能给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而且中国新闻在报道国家大事的时候,那真是条理清晰,层层深入,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把整个事情清楚地展现给读者。

不过呢,有时候可能就会显得稍微有点“严肃”,不像西方新闻那么“调皮”。

在新闻价值观这一块,区别也特别明显。

西方新闻有时候特别强调个人主义,什么事都先从个人的角度去看,就好像整个世界都是围绕着个人转似的。

而中国新闻更看重集体利益,总是把个体放在集体这个大框架里面去考量,感觉这样更能体现出一种团结和凝聚力。

书里还讲到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媒体管理方面的差异。

西方媒体的管理比较松散,各种各样的媒体就像一片大森林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参差不齐。

而中国的媒体管理则是有条不紊的,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军队,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为的就是给大众提供准确有用的新闻信息。

读完这本书,我就像个刚刚参加完一场知识派对的人,脑袋里装满了关于中西新闻的各种新鲜事儿。

我觉得吧,虽然中西新闻有这么多不同,但其实都有各自的闪光点。

就像世界上有不同的美食,西方的汉堡披萨有它的美味之处,中国的饺子包子也别有风味。

中西新闻报道叙事差异比较研究

中西新闻报道叙事差异比较研究

中西新闻报道叙事差异比较研究(赵强南宁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530001 )摘要:西方新闻报道像写故事一样,给读者客观、悬念、刺激感,而我们中国新闻报道像写报告一样,讲究准确、直观、详细。

那么是什么造成中西在新闻报道叙事上的差异,在市场经济越发完善的中国,我国的新闻报道叙事的手法会不会再将来和西方新闻报道手法趋同,或者说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的创作手法,形成一种新的报道叙事方式和技巧,本文试图揭示西方发达国家私营媒介新闻报道叙事手法产生的原因,希望对中国学者产生启迪。

关键词中西、新闻报道、差异、自由贸易区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中国的发展开始影响世界。

正如泰国《东亚日报》所言:“中国正真站起来了,成为世界大国。

”10月3日,同为金砖四国的发展中国家巴西里约热内卢获得2016年奥运会主办权。

而巴西人在申奥陈述中特别提到北京奥运会成功鼓舞了他们。

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也吸引了世界关注。

另外,南宁是除北京以外,唯一设有大使馆区的城市,也是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开通国际列车的城市。

这些新闻事件,都被中国和西方国家广泛报道。

但是同一事件,西方媒体报道叙事和中国媒体产生差异,导致西方受众的误读,而不是真实的新闻事件,这种差异不可小视。

什么是新闻报道文本的叙事?“文本(text)的原意是指一部文学作品书写或印刷的形式,即文学作品的物理印刷品或制成品”1。

同理,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新闻报道文本:是一种新闻的印刷形式或者说是书写形式的总称。

即我们看到的报纸的新闻手稿、及广播电视新闻的文案等等文字性新闻作品。

“新闻文本属于叙事文本,叙事是新闻报道的本质属性”。

1.新闻报道叙事差异的历史原因(1)记者本身的素质。

特别是记者和政府关系的差异。

这个在新闻报道中表现的很明显。

西方发达国家新闻记者和政府关系密切,但又保持中中立色彩。

记者和政府中的许多官员是朋友关系,记者可以很方便的从政府那里获得想要的信息。

中国新闻记者和政府是上下级服从关系,记者必须服从于政府的安排,听命于政府官员的指导和要求。

中西比较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

中西比较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

中西比较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一、本文概述在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全球化背景下,中西媒体在报道方式和内容上的差异性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在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方面的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和心理因素。

通过对中西媒体在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本文旨在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影响,以期增进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

本文将首先概述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定义和分类,明确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接着,将分别探讨中西方在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方面的特点和趋势,包括报道内容的选择、报道角度的取向、报道风格的差异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分析中西方在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方面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新闻报道的价值观、社会心理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本文将提出促进中西媒体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建议,以期推动全球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正面报道在中西方的表现正面报道在中西方的媒体中都有着广泛的存在,然而它们在呈现方式、内容选择、社会影响等方面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正面报道往往被赋予极高的重要性,它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塑造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正面报道倾向于突出集体主义精神,强调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个人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这种报道方式在塑造公众的社会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时这种报道可能会过于强调正面形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问题的存在,导致公众对社会的全面认知产生一定的偏差。

相比之下,西方的正面报道则更加注重个体主义精神,强调个人的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

西方的媒体倾向于报道那些能够展示个人才能、勇气和智慧的故事,以此来弘扬社会正能量。

西方的正面报道也更加注重问题的揭露和解决,他们通常会通过深入的调查报道,揭示问题的真相,推动社会的进步。

正面报道在中西方媒体中都有着重要的位置,但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差异,它们在表现方式、内容选择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西新闻比较论纲读后感

中西新闻比较论纲读后感

中西新闻比较论纲读后感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像个好奇宝宝。

我发现,中西新闻在好多方面都像是两个性格迥异的小伙伴。

就说新闻理念吧,西方的新闻理念就像个追求自由的探险家,强调新闻自由得像天空中那只无拘无束的鸟儿,谁也别想轻易抓住它,要客观中立,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就像个超级冷静的旁观者。

而咱们中国的新闻理念呢,更像是一个身负使命的文化传承者和社会建设者。

它既要报道事实,又要弘扬正能量,考虑到社会影响,得带着一种责任感,像个温暖的大家长,关心着社会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

再说说新闻内容。

西方新闻有时候就像个八卦小能手,什么名人的鸡毛蒜皮都能拿出来大做文章,他们在政治监督方面也确实很犀利,像个勇敢的战士,对政府的监督那是一点也不含糊。

而中国新闻的内容可丰富了,从国家的大政策到老百姓的小确幸,从古老的传统文化到现代的科技创新,就像一桌满汉全席,啥都有。

我们的新闻会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默默奋斗的普通人,让大家看到平凡中的伟大,感觉特别接地气。

新闻体制也是很有趣的一点对比。

西方的新闻体制感觉像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各个媒体各自为政,商业利益在里面搅和得还挺厉害,有时候就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把新闻搞得像一场闹剧。

咱们中国的新闻体制就像一个有条不紊的大乐团,在党的领导下,各个媒体各司其职,共同奏响和谐的乐章。

大家的目标很一致,就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我就想啊,这中西新闻的差异其实就像是不同的花朵,各有各的美。

西方新闻的那种自由批判精神有它的魅力,能让社会的黑暗面无处遁形。

但咱们中国新闻的责任感和大局观也特别棒,能把整个社会凝聚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这就好比在一个大花园里,有玫瑰的娇艳,也有牡丹的华贵,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五彩斑斓的新闻世界。

我感觉自己对新闻的理解更上一层楼了,就像升级打怪成功后的小英雄,能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新闻现象啦。

中西新闻写作比较

中西新闻写作比较

中西新闻写作比较中式新闻写作注重客观性和传统价值观,西式新闻写作则更加注重个体自由和多样化观点的呈现。

下面是一篇关于疫情防控措施的新闻报道的中西写作风格对比。

中式新闻写作风格:据官方媒体报道,近期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防控措施,力求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

其中,封锁措施被广泛实施,包括禁止大型集会、关闭公共场所、封控疫情重点区域等。

此外,各地政府还加强了医疗资源的调配,加强了疫苗研发的推进,并积极敦促公民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官方数据显示,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疫情传播速度得到明显放缓。

各地政府也积极做好病例的隔离收治工作,加大疫情防控的力度,为疫情的最终彻底消除做出了积极贡献。

西式新闻写作风格:报道称,近日,中国政府在防控新冠病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

从禁止大型集会到关闭公共场所,再到封控疫情重点区域,各地政府在努力遏制病毒的传播。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医疗资源的分配,积极推进疫苗研发,并敦促公民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据数据显示,这些措施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疫情的传播速度已经明显放缓。

各地政府也加强了病例的隔离和收治工作,并加大了防控力度。

这些举措在疫情的最终消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中式新闻写作侧重于官方数据和政府举措的呈现,表达对政府工作的肯定和支持;而西式新闻写作则更加强调多样性观点的展示,突出民众的参与和个体自由的重要性。

中式新闻写作风格:针对疫情防控措施的报道中,中式新闻写作更加注重客观性和传统价值观。

在报道中,会重点强调政府的举措和数据,以此来突显政府的决策科学、及时和有效。

这种写作风格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中式新闻写作注重维持社会稳定和凝聚力。

在疫情防控方面,政府的举措和决策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的关键。

通过强调政府的努力和成绩,中式新闻写作给人们传达了一种安全感和信心,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至关重要。

其次,中式新闻写作倾向于展示政府的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中西新闻宣传观的比较

中西新闻宣传观的比较

• 为什么西方学者眼里的“宣传”有贬义?
• 原因之一1622年天主教会设立的“信仰宣传委员会”及其 臭名昭著的宣传活动
• 原因之二,政党报纸时期,新闻传媒过多的政党色彩喧 嚣,赤裸裸的为一党私利叫卖。
• 原因之三,20世纪30年代,德、意等法西斯政党以卑劣 的宣传获得国家政权。
• 西方媒体也在进行宣传,只是他们讳言“宣传”。新闻与 宣传是不可分的。
• 《国际传播界》2010年4月《中国共产党的英译不能改》 • 北卡罗来纳大学赵心树教授提出,Communist Party of C
hina不妥,宜改为Chinese Council of leaders •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李贵升认为不宜改动原来的翻译。
• 赵心树:
• Communist party给西方人的印象是1930年代斯大林在前苏 联实施的大规模血腥清党、监禁和流放,或者文革期间四 人帮的无法无天,红卫兵的无知野蛮。于是听到communi st立刻浮想起斯大林和四人帮在中国的改头换面。
• Cripple 改为handicapped,但是这个委婉语也很快带上贬 义,出现新的委婉语,如phisically challenged,differently abled, have special needs, have a mobility deficit等。
• Poor country,后,underdeveloped, 再后,developing co untry
• 包容说/交叉说/无差别说/并列说
• 其二,宣传行为和新闻行为题是经常被讨论到的:
• “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 “典型报道” • “灌输”
• 今天,很多的外宣部门都称自己为“information departm ent”

中西新闻写作传统差异比较

中西新闻写作传统差异比较
悲 剧人 物时 , 确定 了一个 基本 的新 闻思维 形态 : 审美 对 象 的崇高情 感 产 生 于 悲 剧 性 格 在 冲 突 中的 毁灭 。
媒业的老板们对报纸商 品性能 的关注 , 远远高于对 其政治品质的注重。在他们看来 , 谋取高额利润是
最 重要 的 。 比如 , 方 报 纸 会 尽 力用 社 会 趣 闻迎合 西
新 闻思维观 、 价值观、 人格观 、 道德观 、 职业观、 表现观等方面阐释 中西新 闻写作传 统的思想和文化 差异, 分析形成差异的深层次原 因, 可为中西新 闻写作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 词 : 中西 ; 闻写作 ; 统 ; 异 新 传 差
分类 号 : 20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编 号 :63—19 20 )3- 11- 3 G2 A 17 3 5(0 6 0 0 3 0 新 闻是 对新 近 发 生 的 事 件 的报 道 , 闻信 息 是 新
收 稿 日期 :0 6— 1 7 20 0 ~1
作者简介 : 柯根松 ( 9 1 ) 男 , 18 一 , 湖北大 冶人 , 中科技大学新 闻与信息传播 学院硕士研究生 。 华
维普资讯

1 2・ 3
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 0 6年 6月
普通读者 , 用商业 、 交通等信息满 足商人需要 , 用扩 大 销量 累积 资财 。西方 早期 新 闻业 老板们 的惟利是 图 , 接导致 了当 时报 纸并 未 能真 正干 预现实 生 活 , 直
并 未发 挥 大众传 播 媒介 特 有 的文化 整合 功能 。
因此 , 这种思维强调人生 的苦难 、 人的孤独 、 现实的 荒诞等负面情感 , 以激起崇高情 感。而在“ 天人合 ” 的指 引下 , 国新 闻记 者 的 新 闻思 维 表 现 为 对 中

中外新闻比较-教学大纲

中外新闻比较-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内容格式一、课程说明1、课程名称:中外新闻比较开课专业:编辑出版学课程性质:1学分专业选修课2、课程简介:作为世界超一流的传媒大国,在当今全球资讯一体化时代,美国的跨文化传播几乎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它的态势和影响不能不引起广泛深刻的关注.目标与任务:本课程将视角对准中美新闻传媒生态、产业、实务作比较分析,通过对中美新闻传媒相关共性和个性的展现、感悟和反思,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参考和借鉴。

先修课与后续课: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史;西方当代传媒思潮3、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中西新闻比较论纲》童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绪论:中西新闻比较的研究范式和特点第1章“抢滩”兼并中的美国新闻传媒第2章中国新闻传媒的探寻之路:生态环境、社会属性及社会功能第3章美国新闻传媒的被动与受控第4章社会调控对中国新闻传媒的督促与管理第5章中美新闻采访与报道:理念及策略的互动与矛盾第6章美国法律体系中的新闻自由第7章中美新闻处理之异同:报纸外在形态、话语风格第8章中美新闻传播规律的共性与个性第9章新闻文体的融通与互补(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一周二学时,每周一专题,分章陈述.(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中美新闻传媒当今和未来发展【重点掌握】:中美新闻采访与报道:理念及策略的互动与矛盾中美新闻处理之异同:报纸外在形态、话语风格【掌握】:中国新闻传媒探寻之路:生态环境、社会属性及社会功能社会调控对中国新闻传媒的督促与管理“抢滩"兼并中的美国新闻传媒美国新闻传媒的被动与受控【了解】:新闻文体的融通与互补【一般了解】:中美新闻传播规律的共性与个性美国法律体系中的新闻自由【难点】:中美新闻采访与报道:理念及策略的互动与矛盾中美新闻处理之异同:报纸外在形态、话语风格三、课程考核(一)基本要求及比例:1.阅读选读书目,分小组做[重点掌握]课题研究.2.寻找个人感兴趣的专题,就[掌握]现实中发现的实际操作问题撰写分析报告。

中西新闻传播差异比较

中西新闻传播差异比较
一 、 中 西 新 闻传 播 理 念 比较 新 闻报 道 是 大 众 传 播 者 利 用 大 众 传 播 媒 介 ,通 过 对新 闻 事 实 的选 择 和加 工 .向受 众 传 播 信 息 的一 种 活动 。中 西 新 闻 传 播 报 道理 念 的分 歧 在 于 新 闻 报 道 的 观 念 不 同 ,新 闻报 道 观 念 是人 们 关 于新 闻报 道 的一 系 列看 法 、观 点 的 累 积 和 整 理 ,是 对 新 闻事 实 的选 择 和 加 工 之后 的 价 值 取 向 和 思 维 定 式 。 中 西 方 都 强 调在 新 闻报 道 中要 用 事 实 说 话 ,但 就 这 一 点 ,双 方 有 着 截 然 不 同 的 观念 。 首 先 .以体 育赛 事 报 道 为 例 。 中方 以夺 金 牌 为 中心 ,紧 紧 同绕 金牌 的意 义 而 论 ,运 动员 是叙 述 整 个 事 件 的线 索 。赛 事 以 赛 场 的运 动员 为主 .紧 紧 围绕 赛 事 进 行 写作 。 赛 事 中 “不会 再 有 任 何 闪 失 ,不 会 再 给 对 手 任 何 机 会 ”等 主 观 性 的语 言 极 富 有 情 感 煽 动 性 。而 西 方 报 道 则 就赛 事 而 论 ,紧 紧 围绕 运 动 员 而 写 ,突 出选 手 的 个 人 成 绩 ,也 报 道 了 赛 事 奖 金 。 即使 有 对 比赛 发 展 的 预测 ,也 依 旧 以赛 事 为 主 ,不 脱 离 运 动 员 。 其 次 ,就 新 闻的 真 实 性 而 言 。 真 实性 是 新 闻 的第 一 生 命 , 中西 方 都 将 新 闻 的真 实 性 置 于 重 要地 位 ,但在 表现 手 法 上 双 方 有很 大 的差 异 。 中 国人 善 于 从 整 体来 看 待 问题 ,新 闻报 道 更 多 的 是关 注 事 件 整 体概 貌 而 非 事 实 细 节 的真 实 ,从更 广 阔 的视 角 去 考察 事 实 、挖 掘 事 实 的 内 涵 和 意义 。而 西 方 国 家 注重 的是 事 实 ,强 调事 实 的客 观 性 。 西 方新 闻报 道 经 常将 真 实性 与客 观 性 联 系起 来 考 察 ,以事 实 报 道 为其 核 心 ,强 调 客 观 中性 的 立 场 。 二 、中西 新 闻写 作 理 念 比 较 新 闻 写作 是 一个 思 维 的 运 作 过 程 , 由 于受 到 的 文 化 传 统 影 响 不 同 ,一 个 记 者 的 认 知 结 构 决 定 了 他 思 维 方 式 的不 同 ,从 而 使 新 闻 作 品 写作 特 征 不 同 。 就 “新 闻 文 体 ”而 言 ,“新 闻 文 体 ”是 新 闻 的体 裁 、样 式 ,是 媒 体 传 播 的 新 闻 报 道 的 具 体 而 又 不 同 的 载体 形 式 ,是 新 闻事 实 在 新 闻 报 道 中呈 现 出 的 信 息 内容 、表 达 特 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 结 构 方 式 的 整 体 形 态 。 受 社会 政 治 、经 济 及 文 化 传 统 等 诸 多 因素 影 响 ,加 之 新 闻 事 业 所 走 过 的 道 路 不 同 。 中西 新 闻界 对 新 闻 文 体 的认

论中西新闻真实观的差异

论中西新闻真实观的差异
而中国的新闻传播学者,除了要求 新闻单个事实要真实,还对新闻真实性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甘惜分对新闻真实性所作的定义:“新 闻真实性是新闻报道不仅要求所写的事 例、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语准 确无误,而且要求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 流,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性。”③与之相 似的还有李瑞环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的方针》讲话中提到的:“新闻真实不仅 要求每一篇具体报道的新闻要素必须真 实准确,而且要求从新闻宣传整体的把 握上做到真实、客观、全面。”④江泽民 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讲 话中也同样强调了:“要注意和善于从 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 物的真实性。”⑤这些要求从本质上来 说,是指新闻真实性不能只满足于事实 层面的真实,而要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去 探究事实背后意义的真实,从更广阔的 视角去考察事实、挖掘事实的内涵和意
是否科学、关于新闻能否做到“整体真
“用事实说话”却是我国新闻传播 西方新闻真实观种种差异的深层次原
实”、“本质真实”的争论还在继续,但 界对新闻真实性的朴素理解与操作方 因,应该是由传播制度带来的。
这体现了我国新闻理论界避免让新闻陷 姑娘”这样一类主观 主义泥沼的防范意识,应该看作是对新 闻真实性提出的更高要求。
把先入为主的意见掺杂到报道中去,影
尽管中西方新闻真实观存在上述一
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只不过确保新闻 些差异,但这些差异只在理论阐述中存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5 青年记者·2 0 0 8 年 7 月中
参考文献: ①刘夏塘编著:《比较新闻学》,北京语言 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②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复旦大 学出版社,1997 年版 ③徐耀魁主编:《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 华出版社,1998 年版 ④松本君平等:《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 版社,1987 年版 ⑤[法]贝尔纳·瓦耶纳:《当代新闻学》,新 华出版社,1986 年版 ⑥[日]和田洋一:《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 出版社,1985 年版

例谈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

例谈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

例谈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摘要:本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为例,探讨中西方新闻传播的差异,找出西方媒体为何妖魔化中国的原因,得出中国媒体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妖魔化中国;中西新闻传播;差异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88-01一、从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中寻找“妖魔化中国”的原因西方“妖魔化中国”由来已久,这其中有诸如意识形态差异,历史遗留问题,东西方对话交流薄弱等复杂因素。

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寻找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原因,具体来说,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加以比较,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闻传媒社会控制的差异。

不分中西,无论古今,国家、政党、各种压力集团,都对新闻传媒及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着强制的管理和有效的引导。

比较起来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社会调控,表面上是通过专门的新闻法、出版法、广播电视法、新闻记者法以及关于新闻的其他立法与判例对传媒的调控,实质上仍然是由代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政府在进行控制。

容易欺骗公众的是,美国针对新闻的控制主要是软性控制,没有实施新闻检查的权利。

然而,政府能够运用多种手段对新闻传播的若干环节施以影响,以调节和控制新闻的质量、数量、流向和导向。

利益集团也常常通过对政府直接进行影响,来调控新闻媒介,而且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新闻媒介容易受到广告商的掣肘。

因此,美国的新闻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

这是任何表面现象掩盖不了的。

(二)新闻传播动力机制的差异。

中国新闻传播主要以政治为本位,而西方新闻传播主要以经济为本位。

“政治本位”,即新闻传播主要以为政治服务为目的,媒体承担的压力主要来自政府,评价一个媒体的质量好坏是以政治价值为标准;“经济本位”,即新闻传播主要是为了实现经济价值,媒体的压力主要来自市场竞争,评价一个媒体质量好坏的标准是经济营利的多少。

西方媒体的“经济本位”决定了他们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必然追求高收视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人的基本态度是人与天地万物一体
▪ 人,对个体人格的注重只觉体悟的思维方式,主观外推的 认识论方法,逐渐形成将个人道德修养作为绝对价值取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思想
▪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宗法人伦的道德观具备同一性
▪ 内倾性格、模糊直觉、伦理关系、整体意识、乐感心态
▪ “礼”
▪ “唯礼是从” “礼”对中国新闻传播的约束
a
11
“天人分裂”
➢ “天人分裂”文化倾向的意义在于,肯定存在一个外在的绝对价 值体系,以上帝言行为绝对真理的信仰体系
➢ 创世神化、宗教萌芽、文艺复兴 ➢ 约翰·洛克《政府论》,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来阐述政治学,极力反
对“君权神授”认为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 ➢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公众言论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 “天”所代表的终极理性世界的存在,渐渐造就了公众心中的科
a
14
“善在个体”
▪ 柏拉图思想曾是西方封建社会控制新闻事 业的理论根据
▪ 西方的群体意识是与个人对立的、外在的, 往往体现在一个超越于一切个人之上的法 律或暴君身上,最终成为一个高悬于人世 之上的人格神——上帝
▪ “个人主义的原始契机”
▪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 社会责任理论
a
15
中国传播者
▪ “士志于道”传统道德对中国记者的投射 ▪ 慷慨——何多 梁启超、范长江 ▪ 崇“善”而伤“真”中国新闻道德的历史
▪ 中国哲学艺术语言注重心理时空,注重时间,空 间常表现为流动空间,心理视点动态延展的时间 流,心理视点是散点透视 。平面化
a
9
中西新闻传播的文化制约力
▪ 中西新闻传播背后的“天人合一”与“天 人分裂”的文化观念
➢ “天人合一”文化倾向 ➢ “天人分裂”文化倾向
a
10
“天人合一”
▪ “天人合一”文化倾向的意义在于,人世万物相通相融, 价值体系在于个人心中,内在于人与万事万物的贯通之中, 注重个人修养、注重人伦关系
新闻专题报道
西方新闻报道写作
a
1
西方奥运报道选读
➢链接文件夹文章 ➢西方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评论等
➢ 西方报道的倾向性 ➢ 注意其报道手法
a
2
第一节中西新闻比较
a
3
中西方新闻思维的相似与歧异
▪ 政治文化观念的影响。 ▪ 哲学观念的渗入 ▪ 诗学、戏剧文化观念的影响
▪ 文化观念的影响 ▪ 时空观念的影响
学理性意识,形成社会契约意识 ➢ 注重沟通、维护社会成员的知晓权,成为西方文化背景下新闻信
息交流活动的重要特征 ➢ 惟利是图在西方新闻传播中的正负效应
a
12
中西新闻道德意义的描述和理解
▪ “善在人伦” ▪ “善在个体”
a
13
“善在人伦”
▪ “诚”、“言”、“公”、“实” ▪ “仁学” ▪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 走向道德自觉
➢ 西 人情味,可读性强,流域浅薄,轻飘
a
19
中西新闻道德派生的新闻写作模
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侧重于写意意境感、概括性强 ▪ 西,侧重写实,可感性强 ▪ 事实运用模式
➢ 中,整体性,连贯性,概括性,构成较大的新闻场景和新闻背景 ➢ 西,片段性,跳跃性和细节性
▪ 情感运用模式
缺陷 ▪ 新闻道德活动呼唤科学理性
a
16
▪ 个人至尊 西方记者的人格追求 ▪ 追随科学理性,西方记者的职业精神 李普
曼 ▪ 崇“真"而伤"善",西方新闻道德的现实樊篱
a
17
中西新闻人物报道中的道德追求
▪ “这一类”
➢ 典型人物集中了所在集团、阶级、民族乃至国家的利 益要求
➢ 穆青的人物通讯
典型报道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基础是时代的需要 典型报道的基本主题是体现时代精神 正确处理党、群众、和先进人物的关系
a
4
政治文化观念的影响
▪ 举例 ▪ 中国记者偏重新闻的教化功能,表达共有情感 ▪ 西方记者偏向于新闻的信息功能,表达一种个体精神极强的情感 ▪ 西方“酒神”文化“酒神精神”个体生命的酣畅放纵,富于非理性、
情感意味。 ▪ 中国《诗经》“兴”“同”“天人合一”,富于理性,伦理意味。 ▪ 悲剧性事件和人物描写
▪ 中国 ➢ 戏剧 接近抒情文体,写情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以内心冲突的抒情为重点, ➢ 中国新闻叙事讲究抒情,事实承载意义和情感,强调抒情性细节 ➢ 《诗经》注重韵律与抒情,抒情是人的品质抒发,强调物我合一,情景 交融 ➢ 新闻报道过于让情感外化,与客观叙述产生矛盾时,情感受阻;戏剧文 化注重事务的线性因果关系,忽视事务的多样化联系,情感类型化
➢ 西方记者描摹事实,强调行动的强度和力度情感宣泄合毁灭感。悲剧人 物产生于性格在冲突中的毁灭,落眼人生苦难等从而激起崇高感情
➢ 中国记者“哀而不伤”弥和询问和疑问,默察的态度超然看情感与意识 的挣扎,用人的精神消解悲剧事件的悲。人物描写对集体无意识的趋同, 强调悲剧性格的自我完善和理性感悟化解悲剧冲突。
▪ “这一个”,强调人的个性
➢ 西方人物特稿把人物个性的握作为起点和终点 ➢ 索尔·佩特展现"活生生的人"
a
18
中西道德哲学制约下的内在尺度
▪ 重大人物报道
➢ 中 道德崇拜 报道对象让人仰视,高不可攀 ➢ 西 英雄崇拜 个性特意,普通人的一面
▪ 非重大人物报道 ▪ 非人物性报道
➢ 中 严峻峭拔,少见人的色彩,概念化,可读性 差
▪ 举例
a
7
文化观念的影响
▪ 叙事文体
➢ 中国报道 叙事单一化和平面化“写什么” ➢ 西方媒体人追求独创性、随意性和丰富性“怎
么写” ➢ 举例
a
8
时空观念的影响
▪ 西方哲学艺术语言注重自然时空,偏重空间的自 然真实性,空间型构造,心理视点是焦点透视
➢ 西方新闻思维注重从时空定势中给予新闻事件和人物 以真实感,新闻事件界限鲜明,善于截取片段,用细 节、氛围、对话等重构 新闻事件相对独立的构件,甚 至让新闻事件在一个场景中完成。立体化
▪ 欢乐题材
➢ 西方报道狂热、神秘恐怖等,个人享受,感官欢愉 ➢ 中方报道欢畅热烈和理性伦理
a
5
诗学、戏剧文化观念的影响
▪ 西方 ➢ 西方戏剧注重表现“事件中心原则”,追求动作、冲突、悬念、高潮 ➢ 西方记者叙事强调“戏剧性细节”, 事件中心原则,注重事件表达 ➢ 《荷马史诗》《圣经》建立在叙事创作实践上,强调模仿并着重冲突、 结构、情节、人物个性的描写。 ➢ 新闻报道情感隐藏在事实中表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