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简答题复习资料.
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
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复习目标1、常识2、重点字词句前提测试1、本文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邑人,战国时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常常孔孟并称。
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申述了行“仁政”以统一天下的主张,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了艰难困苦造就人才的道理。
2、《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目标导学一:重点字词(一 )字音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二)、一词多义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2.而:蹴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3.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4.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作法5.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6.尔呼尔而与之助词与尔同销万古愁(《》)代词,你7.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三)、通假字1.“辟”通“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2.“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3.“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与”通“”,语气词。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乡”通“向”,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二:重点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然而)我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的呢?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求得生存,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去作。
初中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简答题复习资料.
1. 文章中心论点是什么?由此流传的成语是什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2. 孟子是怎样提出主张的?有何好处?把生命比做鱼, 把义比做熊掌, 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 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 由此及彼, 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3. 在孟子看来比生命更重要的是什么?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是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是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是不义4. 在作者看来当二者不可得兼时,必须舍生取义的原因?因为作者认为义比生更重要, 义是人格的基石, 如果一个人丧失了义, 那么就等于丧失了人格,丧失了人的本性,所以作者要舍生取义。
5. 贤者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作者说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意图何在?贤者是不为利所动, 不为利所屈,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坚守道义,保持本心。
而普通人容易为利所动,为是所屈,见利忘义,丧失本心。
作者激励众人崇尚道义,舍生取义,保持本心。
6. 作者为什么强调箪食豆羹说明箪食豆羹关乎人的生死,说明有的人宁可饿死,告诉人们要坚守道义,保持本心7.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指什么?作者说这话的目的?本心指天性天良,指羞恶之心,即舍生取义之心。
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诫人们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本心,如果丧失了道义,就会为势所动, 为利所屈,丧失人格尊严,要始终恪守本心8. “非独贤者又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对这种看法你如何评价?我认为作者这种看法是对的,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但有的人常常为利所动, 为势所屈, 弃善从恶;而贤者却能不为力所动,为势所屈,永保舍生取义之心,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 文中列举了哪两个例子?目的是分别告诉人什么?穷人不是嗟来之食, 告诉人们面对利益诱惑时,当生与义冲突时, 不应苟且偷生, 要生生取义有的人不辩礼仪而受万钟,告诉人们面对物质诱惑时,当利于义冲突时,不能见利忘义,应保持本心10. 文中列举了穷人不是嗟来之食的例子,作用是什么?用来证明论点,说明行道之人、乞人保持自尊,做到舍生取义,又证明了上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与下文有的人不辩礼仪而受万钟形成鲜明的对比, 说明人应该舍生取义, 保持本心。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1.开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类比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文章开篇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
熊掌者也。
”有何用意吗?(文章开头的作用?)(1)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通过舍鱼而取熊类比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作为论据证明论点;(3)语言生动形象,由浅入深,用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第一段的论证思路:首先,运用鱼和熊掌设喻,通过类比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然后,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得出结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第二段的论证思路:首先,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义”的存在;然后,举“万钟”的例子,又通过“乡”与“今”的对比,论证了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从反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5.全文的论证思路:首先,运用鱼和熊掌设喻,通过类比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然后,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举“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又通过“乡”与“今”的对比,再次论证中心论点。
6.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
1)举“一箪食,一豆羹”(“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义”重于“生”的观点,阐述了要固守羞恶之心的道理,进一步论证“舍生取义”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举“万钟”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②对比论证。
将“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论证了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使论证的观点更鲜明。
将“先前不接受施舍的行为”和“今天接受施舍的行为”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论证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使论证的观点更鲜明。
③比喻论证运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 前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因贪污巨额财产被枪决;某大学学生马加爵为泄私愤杀死自己同学而遭通缉;某明星参加义演假唱……
----这三个人的做法都是与《鱼我所欲也》一文所倡导的“舍生取义”的观点相违背。王怀忠见利忘义,贪污受贿;马加爵为一己私利而违法犯罪;明星追求金钱,不讲道德。他们的这些做法必将受到严惩。也为我们每一个人敲响警钟。
6、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7、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 “是心”指
9、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生活中的“一个贤者”并写出他具有怎样的“心“?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2分)
---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
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13列举三个含“义’的成语
——舍生取义、义愤填膺、义不容辞、
义正词严、义无反顾
《鱼我所欲也》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一、字词解释1、通假字①“辟”通“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避也)②“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③“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④“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⑤“乡”通“向”,从前。
(向为身死而不受)理解性默写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⑵、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⑶、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⑷、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⑸、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⑹、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⑺、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⑻、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⑼、“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⑽、《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你所知道的“一个贤者”并写出他具有怎样的“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
* 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二、内容理解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
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鱼我所欲也 复习汇总
《鱼我所欲也》复习一、文学常识1、《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孟子》是一本语录体散文集,有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一部记录了孟子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相称。
二、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生我所.欲.也:(欲,想要。
)(所欲:想要的东西。
)(2)二者不可得兼..:(同时获得。
)(得:获得。
)(3)舍生而取义者也.......:(舍,舍弃,不要。
)(生:生命。
)(取,取得。
)(义:道义。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加重肯定语气。
)舍弃生命而取得道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有甚于,超过,胜过。
)(5)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得到。
)(6)死亦我所恶..:(所恶,讨厌的事物)(7)故患.有所不避也:(患,祸患,灾难)(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仅)(是心,这样的思想)(9)一箪食...:一篮子饭。
(10)一瓢饮...:一碗汤。
(11)呼尔而与之.....:吆喝着给他,(尔,语气助词)(12)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13)乞人不屑..也。
(不屑,认为不值得接受)(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万钟俸禄)(辩,通“辨”,辨别,区分)(15)于.我何加.焉:(于,对于。
)(加:好处,益处。
)(16)所识穷乏者得我..也:(得我:感激我)(17)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18)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之,接受了它。
)(19)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
)(20)此之谓...失其本心..:(此之谓,这就叫做)(本心,本性)2、通假字(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2)相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4)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复习
• 5题参考答案
• 只要能固守“本心”,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 能经受住考验,做到重义轻利或者舍生取 义。比如,新冠肺炎肆虐之际,很多爱心 人士捐献口罩,面对利益的诱惑,而没有 去提价倒卖从中获利。他们就是我们身边 的尧舜。
2019市二模答案
取义”的论点。2015年1.6九年级期末考试答案) • (运用了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的方法,鱼
贱熊掌贵类比出义比生高贵,提出舍生取 义的中心论点2018吉大附中答案)
写法题3、论证方法
• 5.作者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
• 答:首先,以比喻论证,类比推理引出中心 论点——“舍生取义”。然后,从正反两方 面讲道理,运用道理论证,说明“义”重于 “生”,“不义”重于“死”,指出人人都 有向善之心,贤者更能保持而不丧失。接下 来,运用举例论证,论证论点。首先举“贫 者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人人 都有本心。然后举“有人不辨礼义接受万钟 ”的事例,从反面论证失去本心的人可耻可 悲。两个例子形成对比论证。
(4)力拔山兮气盖世,天欲坠时南山擎。 一盏仙壶济世悬,国有危难立钟鼎。
“把所有的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03非典 ,他冲在最前线;如今冠状肺炎, 钟南山明知 凶险却又逆行武汉,有人说,钟南山已经84岁 了,完全可以在家颐养天年,完全不用冒这个 险。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对此,你怎么看?
• 诚然,生命是宝贵的,但是义是人格的基 石,在国家和民族生死攸关之时,在大是 大非面前,挺身而出、舍生取义方是大丈 夫应有的行为。钟南山的行为令人高山仰 止。
考纲第一套
• 9。本文的作者(
)(人名)是战国时期著名
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初中课文《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鱼我所欲也》复习提纲一、基础部分。
1.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追求的;大义也是我追求的。
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所以有些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所追求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种不可用呢?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灾祸的手段哪一种不可用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按照这种办法就可以求得生存但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灾祸但却有人不采纳它。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因此,(人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可怕的。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丢掉它罢了。
一箪(dān)食(shi),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一盘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生存,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1、一豆羹豆: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4、一箪食,箪:5、一豆羹豆:6、蹴尔而与之蹴:尔:7、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8、乡为身死而不受乡:9、不屑:10、贤者能勿丧耳贤者:勿丧:丧: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钟:12、二者不可得兼得兼: 1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 14、妻妾之奉奉:15、呼尔而与之呼尔:与: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乏:得:与:17、有是心也心:18、何不用也:19、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二、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十二、重点语句翻译(每有一个关键词没落实就扣半分,扣完为止。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亦不可以已乎?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要点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入则无法家拂士(2)困于心衡于虑(3)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所以动心忍性苦劳饿(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6)空乏其身(7)舜发于畎亩之中(8)人恒过(市士畎亩版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敌国法家曾益行拂乱其所为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6、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7、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8、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理解性默写。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一、前言本文档旨在对《鱼我所欲也》一文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整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文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下文将按照文本的章节进行详细的内容剖析和解读。
二、第一章:鱼1.1 鱼的意象和象征意义1.1.1 鱼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象征含义1.1.2 与鱼有关的文化和宗教符号1.1.3 与鱼相关的民俗和传说1.2 鱼的生物学知识1.2.1 鱼的分类和解剖结构1.2.2 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1.2.3 鱼的繁殖和生长过程1.3 鱼类资源利用和保护1.3.1 鱼类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现状1.3.2 鱼类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1.3.3 鱼类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三、第二章:我2.1 个人意识和自我认知2.1.1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2.1.2 自我认知与自尊、自信的关系2.1.3 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自我实现的路径 2.2 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2.2.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2.2 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和转换2.2.3 个人在社会角色中的责任和义务2.3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3.1 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3.2 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2.3.3 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四、第三章:所欲3.1 欲望的本质和分类3.1.1 欲望的心理基础和作用机制3.1.2 欲望的分类及其特点3.1.3 欲望对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2 欲望的满足和调适3.2.1 欲望满足的途径和方法3.2.2 欲望调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2.3 欲望导向与理性选择的平衡3.3 永恒欲望与个人价值追求3.3.1 永恒欲望的意义和表现形式3.3.2 个人价值追求与欲望的关系3.3.3 欲望的限制与个人的道德选择五、附件附件1:《鱼我所欲也》原文附件2:相关图片资料附件3: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法律名词定义2.法律名词2:法律名词定义3.法律名词3:法律名词定义注:本文档仅供参考,若需详细解读和原文解析,请查阅正式出版物及相关学术资料。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一、文章内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三、语音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四、通假字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五、古今异义词六、词类活用七、一词多义1、为(1)今为(为了)(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做)之(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采用)也?(4)乡为(肯、情愿)身死而不受,八、重点词语解释1、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4、一箪食,箪:竹筐5、一豆羹豆:碗6、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践踏7、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好处8、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一:解词苟得:不合理的取得,此处指“苟且偷生”。
患:灾难、祸患。
辟:通“避”,躲避。
如使:如果,假使。
凡:凡事。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由是:由于这样。
是故:因此。
独:唯独。
是;此,这。
贤者;贤德的人。
勿丧;不丢失。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豆:古代食器,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他食品。
呼;呼喝(轻蔑,对人不尊重)。
蹴;踢。
乞人;乞丐。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屑:认为……值得万钟:指优厚的俸禄。
辨:分辨,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
美:华丽,华美。
奉:侍奉。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乡:通“向”,原先,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已:停止。
本心:天性,天良。
(舍生取义的向上之心)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二:通假字:辟:通“避”,躲避。
得:通“德”,恩惠。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原先,从前。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三:成语:舍生取义:为道义及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嗟来之食: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四:思路:1.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通过比喻论证方式得出舍生取义中心论点,并以正反对比论证进一步阐述中心论点。
第一层(鱼……舍生而取义者):比喻论证得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生……有不为也):正反对比论证具体分析,阐述中心。
第三层(是故……勿丧耳):进一步说明每个人都有舍生取义的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五:向善心理。
.2.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通过举例论证以及对比论证进一步阐述中心论点。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死时,能考验人的品格。
(正面论证舍生取义)第二层:第四自然段:以有的人不辨礼仪而接受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反面论证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六:.写作手法1.比喻论证:以具体的鱼熊掌比喻抽象的生与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比喻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知识汇总
《鱼我所欲也》知识汇总《鱼我所欲也》知识汇总引言:《鱼我所欲也》是初中文言文的重点篇目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全文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希望对同学的学习会有帮助!一、文学常识1.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3.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政治上主张“仁政”。
二、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1.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 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13. 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三、简答题1. 概括每段的段意① 用分析推理的方法,表明在“生”和“义”之间要“舍生取义”,在“死”和“不义”之间要痛恨不义而不“避患”。
鱼我所欲也简答题
《鱼我所欲也》简答题李爱斌整理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答: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2.《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答:“贫贱不能移”。
3、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本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舍生取义。
4、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答:道理举例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5、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
答: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答: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如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证“义”重于“生”的观点,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文章中心论点是什么?由此流传的成语是什么?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
2. 孟子是怎样提出主张的?有何好处?
把生命比做鱼, 把义比做熊掌, 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 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 由此及彼, 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3. 在孟子看来比生命更重要的是什么?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是什么?
比生命更重要的是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是不义
4. 在作者看来当二者不可得兼时,必须舍生取义的原因?
因为作者认为义比生更重要, 义是人格的基石, 如果一个人丧失了义, 那么就等于丧失了人格,丧失了人的本性,所以作者要舍生取义。
5. 贤者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作者说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意图何在?
贤者是不为利所动, 不为利所屈,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坚守道义,保持本心。
而普通人容易为利所动,为是所屈,见利忘义,丧失本心。
作者激励众人崇尚道义,舍生取义,保持本心。
6. 作者为什么强调箪食豆羹
说明箪食豆羹关乎人的生死,说明有的人宁可饿死,告诉人们要坚守道义,保持本心
7.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指什么?作者说这话的目的?
本心指天性天良,指羞恶之心,即舍生取义之心。
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诫人们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本心,如果丧失了道义,就会为势所动, 为利所屈,丧失人格尊严,要始终恪守本心
8. “非独贤者又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对这种看法你如何评价?
我认为作者这种看法是对的,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但有的人常常为利所动, 为势所屈, 弃善从恶;而贤者却能不为力所动,为势所屈,永保舍生取义之心,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 文中列举了哪两个例子?目的是分别告诉人什么?
穷人不是嗟来之食, 告诉人们面对利益诱惑时,当生与义冲突时, 不应苟且偷生, 要生生取义
有的人不辩礼仪而受万钟,告诉人们面对物质诱惑时,当利于义冲突时,不能见利忘义,应保持本心
10. 文中列举了穷人不是嗟来之食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用来证明论点,说明行道之人、乞人保持自尊,做到舍生取义,又证明了上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与下文有的人不辩礼仪而受万钟形成鲜明的对比, 说明人应该舍生取义, 保持本心。
11. 面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情形为什么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
因为这属于侮辱性的施舍,接受了就会有损人格,为了一零食也不愿接受,
12. 你认为怎样做才保持了本心
时刻警惕自己反省自己不要见利忘义不做不合乎道理的事情关键时刻交经得住考验不为利所动不为是索取将受到以不做有损人格尊严的事
13. 孟子在文中表扬了哪些人?斥责了哪些人?
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见利忘义的人。
14. 从文中看孟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不为利所动不为是索取一身正气将受到以保持本心思想深邃的君子
15. 孟子职责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的现象,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其实?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是丧失本心的表现启示我们要是警惕反省自己不要贪图名利而丢掉了人格尊严做出不该做的事不能见利忘义要恪守本心
16. 生活中我们常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来说明道理
说明利与名声等号的食物不能同时得到, 不能要了这样的好处又要那样的好处, 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17. 学过本文后,你有怎样的启示
在人生的道路上, 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 意译为重, 抱有本心, 不论何时, 都要将受到以, 不为利所动不为是索取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不惜舍生取义
18. 孟子所谓的以与江湖义气的一有什么不同今天的以怎么理解
孟子所谓的一是道德礼仪封建道德规范江湖义气的一直小集团的狭隘的甚至不分是非曲直的团结今天的义指的是正义和道义是为国家人民谋福利是为正义现身的情操
19. 孟子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有什么现实意义
舍生取义的观点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它可以时时警惕与反省自己不要疼图名利而丢掉人格尊严做出不给做的是不能见利忘义应见义勇为做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事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20.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与这句话是否矛盾
不矛盾,人生命是宝贵的可还有比生命跟宝贵的义是人格基石生育一冲突的时候贪生是懦夫舍生取义才是大丈夫行为关键时为他人着想识大体顾大局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