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最全笔记
杠杆物理知识点总结
杠杆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杠杆的概念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通过杠杆的作用,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实现对物体的起重、移动、平衡等操作。
利用杠杆,可以使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矩,从而达到更大的作用效果。
杠杆由三要素组成,分别是支点、力臂和力臂,通过这三要素的相互作用,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二、杠杆的原理1. 杠杆的支点杠杆的支点是杠杆的固定点,所有的外力作用在支点上,支点作为杠杆的转动中心,支撑着杠杆的运动和作用。
在支点的作用下,杠杆可以实现转动运动,从而达到力的传递和转换的效果。
2. 杠杆的力臂和力距杠杆的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在杠杆的运动中,力臂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力距是力臂的长度,是力的大小和作用点到支点的水平距离的乘积,力距决定了力矩的大小。
3. 杠杆的力矩力矩是杠杆的重要概念,它表示力在杠杆上的作用效果。
力矩等于力距乘以力的大小,它描述了力在杠杆上产生的转动效果。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矩的总和为零,即:ΣM = 0。
三、杠杆的类型1. 一级杠杆一级杠杆是指作用力和受力点在支点的两侧,通过一级杠杆的作用,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在一级杠杆中,力矩等于力距乘以力的大小,即:M = F * d。
2. 二级杠杆二级杠杆是指作用力和受力点在支点的两侧,通过二级杠杆的作用,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在二级杠杆中,力矩等于力距乘以力的大小,即:M = F1 * d1 = F2 * d2。
3. 三级杠杆三级杠杆是指作用力和受力点在支点的两侧,通过三级杠杆的作用,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在三级杠杆中,力矩等于力距乘以力的大小,即:M = F1 * d1 = F2 * d2 = F3 * d3。
四、杠杆的公式1.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力的总和为零,即:ΣF = 0。
力矩的总和为零,即:ΣM = 0。
通过这两个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平衡位置和力的大小。
2. 杠杆的力矩公式杠杆的力距乘以力的大小等于力矩,即:M = F * d。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杠杆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可以用来描述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开门、提物件等等。
在八年级的物理课程中,杠杆也是一个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杠杆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公式。
一、杠杆的基本原理杠杆是由一个支点、一个力臂和一个负载组成的。
支点是杠杆的固定点,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负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
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杠杆的基本原理来计算杠杆的力和运动。
二、杠杆的应用1. 日常生活杠杆的应用广泛,可以轻松地实现许多日常任务。
如用级杆来打开紧闭的盖子或使用独木桥来摆脱泥泞的泥泞地。
通过正确地了解杠杆的杠杆原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杠杆提高生活效率。
2. 工业制造杠杆在工业制造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工厂中的机器设备中的很多机械装置都是杠杆原理的应用。
例如,使用杠杆原理的绞车和吊车可以轻松地移动重物。
同时,杠杆原理也被应用于机械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中。
三、杠杆的公式1. 杠杆平衡公式杠杆平衡公式是描述杠杆平衡的基本公式。
根据杠杆平衡公式,杠杆上的力和杠杆上的负载成反比例关系,即F1 × L1 = F2 × L2。
其中,F1 是支点一侧的力,L1 是支点到 F1 的距离,F2 是支点另一侧的力,L2 是支点到 F2 的距离。
2. 杠杆传力公式杠杆传力公式是描述杠杆传力的基本公式。
我们可以通过杠杆传力公式来计算杠杆上的力和杠杆上的负载。
根据杠杆传力公式,杠杆上的力和负载之间的比例关系为F1/F2 = L2/L1。
四、结语杠杆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物理学概念,但它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却非常广泛。
学习和掌握杠杆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公式,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效率,也可以用在工业制造中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在学习八年级物理时,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这项知识。
物理初二杠杆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初二杠杆知识点总结归纳杠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二学习杠杆知识点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原理和运用。
本文将对物理初二杠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什么是杠杆杠杆是由一个固定的支点和两个力作用点组成的一种简单机械,主要用于放大或改变力的方向。
杠杆可以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它们的支点和力的作用点位置不同。
二、杠杆的原理1. 杠杆平衡条件在杠杆平衡时,支点处的力矩之和为零。
力矩是力对支点的偏转效应,计算力矩需要考虑力的大小和力臂(力与支点的垂直距离)的乘积。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得出以下公式: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
2. 不同的杠杆一级杠杆:力1与力2分别作用在支点两侧,力臂分别为力1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和力2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当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时,杠杆平衡。
二级杠杆:力和支点构成等边三角形,根据几何关系可以得出力的大小和力臂之间的关系。
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
三级杠杆:力1和力2作用在支点同侧,力臂和力的大小成反比,力臂越长,需要的力越小。
三、杠杆的应用杠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钳子:钳子是一种杠杆,用于放大手的力,使其能够夹住较大的物体。
2. 门锁:门锁的设计利用了杠杆原理,使用较小的力来锁住较厚的门板。
3. 钻孔:使用手动钻或电动钻机钻孔时,手臂的上下运动也是一种杠杆运动。
4. 摇椅:摇椅的摇动也是利用杠杆原理,当我们施加力将椅子推动时,能够让椅子前后晃动。
四、注意事项1. 在使用杠杆时,要正确选择支点和力的作用点,根据杠杆原理计算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以确保杠杆的平衡和安全。
2.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杠杆类型和杠杆长度,以实现所需的放大或改变力的效果。
结语:杠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二简单杠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简单杠杆知识点归纳总结杠杆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运用的原理之一。
而初中生在理解和应用杠杆原理时,通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点。
因此,本文将对初二简单杠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杠杆原理。
一、什么是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杠杆杆臂和支点构成。
杠杆杆臂分为力臂和负重臂,支点位于杠杆的中间位置。
在杠杆原理中,力臂与负重臂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杠杆原理的关键。
二、一级杠杆1. 一级杠杆的定义一级杠杆是指支点与力臂和负重臂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杠杆。
在一级杠杆中,力和负重在不同位置的杠杆臂上发生作用,能够产生机械优势。
2. 一级杠杆的原理一级杠杆的杠杆原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力 ×力臂 = 负重 ×负重臂其中,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负重臂是从支点到负重的作用点的距离。
例如,当力臂为10cm,负重臂为5cm时,力为10N能够平衡15N 的负重。
三、二级杠杆1. 二级杠杆的定义二级杠杆是指力臂和负重臂的长度不相等的杠杆。
在二级杠杆中,力和负重的作用点分别在不同杠杆臂上,可以产生机械优势或劣势。
2. 二级杠杆的原理二级杠杆的原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力 ×力臂 = 负重 ×负重臂当力臂大于负重臂时,所施加的力比负重小,可以产生机械优势;当力臂小于负重臂时,所施加的力比负重大,会产生机械劣势。
例如,当力臂为8cm,负重臂为10cm时,力为20N能够平衡25N 的负重,产生机械优势。
四、简单杠杆的应用1. 千斤顶千斤顶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杠杆应用,它通过外力对抵抗物的作用,通过杠杆原理达到举起重物的效果。
2. 钳子钳子也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杠杆应用。
通过调整钳子的杠杆臂,可以改变施加力的大小,实现夹取、扭转等功能。
3. 梯子梯子也属于简单杠杆的应用之一。
当人站在离地较远的一侧时,重心作用在负重臂上,会导致杠杆失衡,从而引起梯子倾斜甚至倒下。
版八年级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简单机械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系统,用来完成一定工作的工具或装置。
下面是八年级简单机械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含义、种类和应用):一、杠杆:1.含义:杠杆是由一个固定支点和施力点组成,通过施力使物体绕支点转动的装置。
2.种类:(1)一级杠杆:力臂和力矩臂相等,如剪刀、平衡杠等。
(2)二级杠杆:力臂大于力矩臂,如开瓶器、螺旋起重机等。
(3)三级杠杆:力臂小于力矩臂,如手臂、夹子等。
3.应用:杠杆常用于提高力的作用效果和调节力的方向。
比如使用杠杆可以轻松地打开瓶盖、拔出钉子等。
二、轮轴:1.含义:轮轴是由一个固定轴和沿轴线旋转的轮组成的装置。
2.种类:(1)固定轴:轮和轴在一起固定,如自行车的轮子。
(2)车轴:轴可在轮内滑动或拆卸,如手推车、火车的轴。
(3)键轴:轴通过键与轮连接,常用于大功率传输,如发动机。
3.应用:轮轴常用于传递和改变力和运动方向。
比如自行车的轮子用于传递人的力量,并改变方向。
三、滑轮:1.含义:滑轮是由一个固定轴和装在轴上的带槽的圆盘组成的装置。
2.种类:(1)单滑轮:只有一个滑轮,如吊车的滑轮系统。
(2)复式滑轮:由多个滑轮组成,如滑轮组和电梯的滑轮系统。
3.应用:滑轮常用于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
比如用滑轮可以很轻松地抬起重物。
四、斜面:1.含义:斜面是一个由斜平面组成的装置,可以将力的方向转换为力的方向。
2.种类:(1)直线斜面:斜面是一条直线,如滑雪场的斜面。
(2)曲线斜面:斜面呈曲线形状,如滑滑梯。
3.应用:斜面常用于减少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使用斜面可以轻松地将物体推上一段距离。
五、螺旋:1.含义:螺旋是一个由螺纹形状的线与一个圆筒面组成的装置。
2.种类:(1)简单螺旋:线与圆筒面的角度小于90度,如刀削机。
(2)导程螺旋:线与圆筒面的角度等于90度,如螺丝。
3.应用:螺旋常用于提升和转动物体。
比如用螺旋可以提升重物或固定物体。
六、机械运动和机械工作的关系:1.机械运动:指机械部件在一定空间内的移动和旋转。
杠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
杠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初中物理学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杠杆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硬棒。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二物理杠杆重要知识点总结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知识点总结杠杆是中学学习的一种简单机械,在学习中要了解杠杆的定义,理解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够在图中表示出他们,可以画出实际的杠杆简图。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分析天平、杆秤等工具来理解。
知道杠杆的几种类别,并能列举实例说明。
省力杠杆:撬杠;费力杠杆:门把手;等臂杠杆:托盘天平。
常见考法本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多变,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画图题等,考查的知识点多在:杠杆的要素、杠杆平衡的条件以及杠杆的分类。
误区提醒1、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L1>L2,F12。
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费距离)。
(2)费力杠杆:L12,F1>F2。
动力臂越短越费力(省距离)。
(3)等臂杠杆:L1=L2,F1=F2。
不省力也不费力。
【典型例题】例析:如图所示,杠杆OA在重物G和F1力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且保持平衡。
如果用力F2代替F1,使杠杆仍然在图中所示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各力关系正确的是(B为OA的中点)()A.F1>F2=G/2B.F1=F2>GC.F12=2GD.F1>F2>G解析:当杠杆OA受两个作用力F1(或F2)和右端绳子拉力F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只要比较F1、F2二力关于对支点的力臂的长短,即可找到二力的大小关系。
答案:正确选项为D。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梳理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中,杠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包括机械工程、建筑、航天等。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下面是一些关于杠杆的知识点的梳理。
一、杠杆的概念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端的物体组成的简单机械,其作用是用小的力来移动大的物体。
支点是杠杆的中心点,位于两端的物体被称为杠杆的臂,根据支点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杠杆:第一类杠杆、第二类杠杆和第三类杠杆。
二、第一类杠杆第一类杠杆的支点位于物体的中间,如图1所示。
当一个力被施加到杠杆的一侧时,会在另一侧产生一等量反向的力。
这种杠杆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用来改变力的大小。
图1:第一类杠杆三、第二类杠杆第二类杠杆的支点在一个物体的一端,而另一个物体被放在支点的另一端,如图2所示。
当一个力施加在第二个物体的另一端时,它会产生一个力矩,使第一个物体绕支点旋转。
这种杠杆可以用来增加力的大小,但不能用来改变力的方向。
图2:第二类杠杆四、第三类杠杆第三类杠杆的支点在一个物体的一端,而另一个物体被放在支点的另一端,如图3所示。
当一个力施加在第一个物体的另一端时,它会产生一个力矩,使第一个物体绕支点旋转。
这种杠杆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图3:第三类杠杆五、杠杆的力矩力的力矩是一个物体绕支点旋转的能力,它可以通过乘以力的大小和臂的长度来计算。
杠杆的力矩也可以通过将力的力矩相加来计算,例如,在图2中,第一个物体产生一个力矩M1,第二个物体产生一个力矩M2,它们可以相加得到杠杆的总力矩M=M1+M2。
六、杠杆的应用杠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门是一个第一类杠杆,锤子是一个第二类杠杆,剪刀和钳子是第三类杠杆。
我们可以使用杠杆来方便地移动大的物体,因为杠杆可以允许我们使用小的力来控制大的物体。
另外,杠杆还可以被应用于医疗设备、车辆设计和飞机建造等领域。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杠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需要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杠杆滑轮知识点笔记总结
杠杆滑轮知识点笔记总结一、简介杠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滑轮轴和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它的使用可以减小力的大小,同时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让我们能够更轻松地进行工作。
在物理学中,杠杆滑轮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
二、物理原理1. 杠杆原理杠杆滑轮的作用原理是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是指当一个杠杆绕支点转动时,只要能平衡力矩的大小和方向一致,那么杠杆就会保持平衡。
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滑轮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平衡与力的传递杠杆滑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
在使用杠杆滑轮时,我们需要考虑力的平衡问题,保证力的平衡才能使杠杆和滑轮保持平衡。
另外,杠杆滑轮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传递,通过杠杆滑轮,我们可以将原来的力传递到另一个地方,这样就能够轻松地完成工作。
三、杠杆滑轮的分类根据杠杆滑轮的结构和功能,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固定滑轮2. 移动滑轮3. 组合滑轮4. 可变滑轮四、杠杆滑轮的应用1. 工程行业杠杆滑轮在工程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用来吊装重物、提升货物等。
通过杠杆滑轮,可以使得人们能够轻松地进行重物的搬运和提升。
2. 运动器材在运动器材中,杠杆滑轮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健身房里,可以看到很多杠杆滑轮来帮助人们进行肌肉训练。
另外,在一些户外活动中,比如攀岩和滑索,也常常会使用杠杆滑轮来进行安全保护和缆绳的牵引。
3. 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杠杆滑轮也有一定的应用。
比如用来提升农作物、搬运农具等。
通过杠杆滑轮,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农业生产。
五、杠杆滑轮的优势1. 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杠杆滑轮能够帮助人们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得工作更加方便和高效。
2. 减小劳动强度利用杠杆滑轮,可以减小劳动强度,使得人们能够更轻松地进行工作。
3. 方便操作杠杆滑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人们可以轻松地进行操作,不需要太多的技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知识点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
注: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但要一定是硬棒(不能变形)。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绕其转动的点;(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为人施加的力);(3)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注:a、支点一定在杠杆上,而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b、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寻找最大动力臂的方法:(1)当动力作用点确定时,该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大动力臂;(2)当动力作用点未确定时,先在杆上找出距离支点最远的点作为动力作用点,该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大动力臂。
3、力臂的画法:a、一定点(支点);b、二画线(力的作用线)c、三从点向线引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力臂。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1、含义:在力的作用下,杠杆处于平衡状态:a、静止;b、绕支点匀速转动。
2、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注:多力下杠杆的平衡情况: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操作: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目的:①使重心落在支点上,消除重力对平衡的影响;②方便读取力臂。
在实验过程中,不可以再调节螺母,但是杠杆倾斜不影响实验结果,只是不方便读取力臂。
(2)结论: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知识点三:杠杆的分类类型力臂关系力的关系优点缺点实例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开瓶器、钳子、羊角锤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筷子、镊子、钓鱼竿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天平定滑轮第二节滑轮知识点一:定滑轮1、本质:等臂杠杆2、特点:a、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b、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拉力(不计绳重和摩擦);c、不省距离;物体移动距离h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h。
注:使用定滑轮提升同一重物,沿不同方向的拉力都相等。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最全笔记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最全笔记杠杆是一种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物体。
这个硬物体不一定是直棒,只要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都可以看作杠杆。
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并且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
杠杆的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杠杆的五要素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支点是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用“O”表示;动力是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动力臂是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阻力臂是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在透析杠杆的五要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八点: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动力作用点是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阻力作用点是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力臂的表示与画法需要根据个人惯而定;力臂的三种表示方式包括选择表示方式、根据支点选择表示方式以及根据力的方向选择表示方式;画力臂时需要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然后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总之,杠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理解杠杆的五要素以及透析杠杆的八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杠杆的运作原理。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指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可以认为杠杆是平衡的。
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包括杠杆和支架、钩码、刻度尺和线。
实验步骤如下: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八年级简单机械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简单机械知识点归纳简单机械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包括杠杆、轮轴、滑轮、斜面和螺旋等基本机械。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简单机械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八年级简单机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杠杆1. 杠杆的原理:杠杆是一种基本的简单机械,运用了杠杆定律:左端的力(力臂)×左端的距离= 右端的力(力臂)×右端的距离。
2. 杠杆的种类:根据支点和力的位置,杠杆可以分为一类杠、二类杠和三类杠。
3. 杠杆的应用:杠杆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撬开门、使用钳子、开罐头等。
二、轮轴1. 轮轴的原理:轮轴是一个简单机械,将轮子和轴线组合在一起,通过轴心旋转来传递力量。
2. 轮轴的种类:轮轴包括定轴和转轴。
定轴是始终固定不动的轴,而转轴则会随着物体的运动而旋转。
3. 轮轴的应用:轮轴经常被用于车辆(如自行车、汽车、火车),机器(如洗衣机和风扇)以及其他需要大量力量的运动过程。
三、滑轮1. 滑轮的原理: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由轮轴和轮组成,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
2. 滑轮的种类:有固定滑轮和可移动滑轮。
固定滑轮固定在位置上,而可移动滑轮可以移动并改变力的方向。
3. 滑轮的应用:滑轮的应用范围很广,如起重梁、捕捉机器人、拖拉机和其他工具等。
四、斜面1. 斜面的原理:斜面也是基本的简单机械之一,是一种允许人们轻松移动物体的倾斜的平面。
斜面使用静摩擦力和重力来移动物体。
2. 斜面的种类:斜面可以分为平面斜面和曲面斜面。
平面斜面是指倾斜的平板,而曲面斜面则是一个刻有凹凸不平的曲面。
3. 斜面的应用:斜面的应用范围很广,如减缓汽车速度、搬运飞机货物等。
五、螺旋1. 螺旋的原理:螺旋也是一种简单机械,由螺旋线和切线平面组成。
螺旋利用力的旋转作用,使力按照一定方向和力量移动。
2. 螺旋的种类:通常有单螺旋和双螺旋等不同类型的螺旋。
3. 螺旋的应用:螺旋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螺丝、锁、钩子、齿轮等。
物理初二杠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二杠杆知识点归纳总结杠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由杠杆框架支撑的一个刚性物体。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了杠杆的原理和应用,下面将对物理初二杠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杠杆的概念杠杆是由支点、力臂和力组成的刚性物体,通过施加与支点垂直方向的力来使它产生转动。
支点是杠杆上的一个点,力臂是力所施加的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力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外力。
二、杠杆的原理1. 杠杆的平衡条件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矩的和等于零,即左边力矩之和等于右边力矩之和。
力矩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力矩 = 力 ×力臂。
平衡条件为ΣM=0。
2. 杠杆的力臂比力臂是力所施加的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力臂的大小决定了杠杆的机械优势。
力臂越大,杠杆的机械优势越大;力臂越小,杠杆的机械优势越小。
机械优势可以通过力臂比计算:力臂比 = 力臂1 / 力臂2。
三、杠杆的分类1. 一级杠杆一级杠杆是指支点位于力的一侧,力臂和力处于同一直线上。
一级杠杆的特点是力臂比为1:1,即力臂相等,力的方向和大小相同。
2. 二级杠杆二级杠杆是指支点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力矩不为零。
二级杠杆的特点是力臂比不等于1:1,力的方向和大小相同。
3. 三级杠杆三级杠杆是指支点位于力的一侧,力臂和力不处于同一直线上。
三级杠杆的特点是力臂比为1:1,即力臂相等,力的方向和大小相反。
四、杠杆的应用1. 力的放大杠杆能够将小力放大为较大力,通过调整力臂的长度来实现力的放大。
这种原理在诸如螺丝刀、开罐器等工具中得到应用。
2. 节省力量杠杆也可以用来节省力量,通过调整力臂的长度来减小施加力的大小。
这种原理在拔河比赛时使用。
3. 平衡物体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用来平衡物体,通过调整施加力的位置和大小来实现物体的平衡。
这种原理在天平和秤杆中得到应用。
五、其他杠杆相关的概念1. 力矩力矩是用来描述力的转动效果的物理量,它等于力对支点产生的力臂乘积,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
八年级物理杠杆笔记
八年级物理杠杆笔记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笔记内容包括:
1. 费力杠杆:用来减轻力量,但臂长较长的杠杆。
例如,挑担子的人使用的肩膀就是费力杠杆。
2. 省力杠杆:用来节省时间和力量的杠杆。
例如,钓鱼竿是省力杠杆。
3. 等臂杠杆:臂长相同,力量分配均匀的杠杆。
例如,天平是等臂杠杆。
此外,还有特殊情况,例如,当杠杆两端的重量相等时,杠杆将保持静止状态,这是平衡状态。
如果杠杆一端承受的重量大于另一端,则杠杆将倾斜并倾向于较重的一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笔记内容包括:
1.4 测量平均速度
1. 测量原理:利用斜面、小车、刻度尺、秒表等设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2. 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
3. 实验步骤:A. 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是为了让小车运行的,如图所示;B. 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用测出小车到斜面底端金属片的长度,即通过的路程;C. 用测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金属片 C 所用的时间;D. 再将小车从 A 运动到 B 时,测出路程和时间;E. 将小车从 B 点运动到 C 点处,测出路程和时间,把上述测量数据的竖直填入表中;F. 根据测出的 s、t,用算出小车通过斜面 AC、AB、BC
的平均速度。
4. 数据计录:根据实验步骤测量出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按照表格要求填写数据。
5.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 AC、AB、BC 的平均速度。
6. 注意: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要缓一些 (方便计时);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长度的刻度尺精度低,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
测量时间时,秒表读数不准确造成实验误差。
初中杠杆知识点总结物理
初中杠杆知识点总结物理一、什么是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用来把人施加在杠杆上的力分成几部分或放大力的作用。
杠杆主要可以分为一、二、三类,简单来说就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刚体。
力臂长短的变化可以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例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用杠杆原理来抬起沉重的物体,或者用杠杆来使物体做旋转运动。
二、杠杆的原理1.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用来改变力臂的机械装置。
2.杠杆的力臂: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越长越能得到较大的力矩。
3.计算杠杆的力矩:力矩等于力臂与力的垂直距离的乘积。
4.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左边力矩等于右边力矩。
三、杠杆的应用1.抬重物:通过杠杆的杠臂原理可以轻松抬起较大的力量,比如用杠杆原理可以举起一辆小车。
2.车辆加速:在车辆的运动过程中,引擎发动,就使用了杠杆原理。
汽车的变速箱是一个杠杆装置,可以调整驱动轮的力臂长度,从而改变输出扭矩。
3.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中,钢索被很多工程师用作举升货物的工具,而这也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四、不同类型的杠杆1.一类杠杆:力臂在支点的同侧,力和目标在力臂的两侧。
例如开门和杠杆天平。
2.二类杠杆:力臂在支点的两侧,力和目标在力臂的两侧。
如挡板式刹车。
3.三类杠杆:力在支点的同侧,力臂和目标在力的两侧。
例如槓杆式开瓶器。
五、杠杆的优点与缺点1.优点:可以用很小的力移动很大的物体,增加了施力的效率。
2.缺点:如果使用不当容易损坏杠杆,比如过大的力量可以使其扭曲变形。
六、杠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开门:开门使用的手柄,就是一个用简单的机械原理做成的杠杆。
2.控制台:电视、电脑、印刷机中的控制台用起来都是很方便的,是用的也是杠杆原理。
3.出租车和自行车的刹车:这两类车辆的刹车系统中一般都是通过杠杆原理来实现的。
七、杠杆在工程中的应用1.桥梁:桥梁也是一种杠杆装置,它可以帮助使桥梁更加牢固。
2.门:大多数的门都是通过杠杆原理来设计制作的,好处就是可以省力。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总结杠杆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八年级阶段是学习物理杠杆的时候,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杠杆原理。
一、杠杆的定义和组成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
支点处受到的力称为“支点力”,作用在支点力上的两个力臂分别称为“力臂1”和“力臂2”。
二、杠杆平衡条件在学习杠杆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力矩的平衡,即“力臂1 ×力1 = 力臂2 ×力2”。
只有在力矩平衡的情况下,杠杆才能保持平衡。
三、杠杆的分类根据支点和力的位置关系,杠杆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1. 一类杠杆:一类杠杆的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或者叫作首端,力臂1和力臂2的长度可以不相等。
当杠杆上的力1和力2在支点的两侧,且力臂1 ×力1 = 力臂2 ×力2 时,杠杆就达到平衡。
2. 二类杠杆:二类杠杆的支点位于杠杆的中间,力臂1和力臂2的长度相等。
当杠杆上的力1和力2在支点的两侧,力臂1 ×力1 = 力臂2 ×力2 时,杠杆平衡。
3. 三类杠杆:三类杠杆的支点处放在力的一侧,力臂1和力臂2的长度也可以不相等。
当杠杆上的力臂1 ×力1 = 力臂2 ×力2 时,杠杆平衡。
四、杠杆原理及应用1. 杠杆的原理:杠杆原理是指杠杆能够通过力的传递和转换实现工作的原理。
当我们用力将杠杆的一端按下或抬起时,通过支点的力会将杠杆的另一端产生相应的动作。
2. 杠杆的应用:杠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剪刀就是一种典型的一类杠杆。
杠杆还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如起重机、门铰链等都是杠杆的应用。
五、杠杆的力矩公式推导我们可以通过力矩公式来推导杠杆的力矩关系。
假设力1、力2分别作用在两个力臂上,力臂1的长度为R1,力臂2的长度为R2。
由平衡条件可知,力臂1 ×力1 = 力臂2 ×力2。
初二简单机械的笔记
初二简单机械的笔记
初二简单机械是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了机械原理和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轮轴、斜面等,它们是由简单的机械构件组成的。
下面是初二简单机械的一些笔记:
1. 杠杆,杠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它可以用来放大力量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杠杆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一级杠杆是指力臂和力臂两端分别作用力和承受力的杠杆;二级杠杆是指力臂和承受力臂两端分别作用力和承受力的杠杆;三级杠杆是指力臂和力臂两端分别承受力和作用力的杠杆。
2. 轮轴,轮轴是由轮子和轴组成的简单机械,它可以用来传递力量和改变力的方向。
轮轴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自行车的齿轮就是一种典型的轮轴。
3. 斜面,斜面是一种倾斜的平面,它可以用来减小力的作用效果,改变力的方向。
斜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坡道、滑道等都是斜面的应用。
4. 力的平衡,在简单机械中,力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力
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相互抵消,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力的平衡是简单机械运行的基础。
这些是初二简单机械的一些基本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在物理学中,杠杆是一种基本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而杠杆的运用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比如看起来非常轻松自如的扳手,其实就是运用了杠杆的原理。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究一下关于杠杆的知识点。
一、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基本的物理机械,由坚硬、笔直、不变形的杠条、固定在杠条上的固定点和施力点组成。
二、受力分析杠杆分为三种:一级杠杆、二级杠杆、三级杠杆。
⑴一级杠杆一级杠杆是固定点在杠条的两端,施力点在固定点的一侧,力臂和负载臂等长。
在一级杠杆中,F1和F2相等,力臂和负载臂的长度也相等。
⑵二级杠杆二级杠杆是固定点在杠条的中央,施力点在固定点的一侧,力臂较长,负载臂较短。
在二级杠杆中,力臂较长,负载臂较短,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不同。
⑶三级杠杆三级杠杆是固定点在杠条末端,施力点在固定点的一侧,力臂和负载臂的长度都较短。
在三级杠杆中,力臂和负载臂的长度都较短,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不同。
三、力臂和力矩在杠杆中,力臂是沿垂直于力的方向测量的距离。
力臂的长度越长,所需的力就越小。
力矩是力在力臂上产生的翻转力,是杠杆能够发挥机械功的关键。
四、杠杆原理杠杆的运用是基于杠杆原理的。
杠杆原理是指,在一个杠杆中,负载臂和力臂的长度成反比例关系,所以当负载臂的长度增加时,所需要的施力就会减小。
五、杠杆的应用⑴利用杠杆进行升降和固定物体升降机、自行车、体重秤等都是利用杠杆的原理进行升降和固定。
⑵利用杠杆进行平衡和调整厨房里常用的调制勺、扳手以及机器人等都是利用杠杆进行平衡和调整。
六、总结以上是关于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希望通过对杠杆的分析和应用,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物理机械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应用到生活中合理地运用杠杆,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
初二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本文将从定义、分类、杠杆的组成部分、杠杆的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帮助初二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杠杆知识点。
一、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可以使力产生作用和作用点移动的简单机械,是由一个固定支点和两个部件组成的。
通过施加外力来改变运动状态的工具称为杠杆。
二、杠杆的分类我们可以将杠杆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1. 第一类杠杆:支点在中间第一类杠杆也称为平衡杠杆,是指杠杆支点在杠杆的中心位置。
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力的点与支点在同一侧。
当两边的分力相等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 第二类杠杆:负载在中间第二类杠杆也称为增力杠杆,是指负载或物体的重心在杠杆的中心位置,支点在杠杆的一端。
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力的点不在支点同一侧。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的点要比负载的重心离支点远。
3. 第三类杠杆:力在中间第三类杠杆也称为减力杠杆,是指力的点在杠杆的中心位置,支点在杠杆的一端,负载在另一端。
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力的点在支点同一侧。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负载的重心要比力的点远离支点。
三、杠杆的组成部分杠杆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支点支点是杠杆的固定点,是力的作用点,它承受位置上的压力。
2. 力臂力臂是指力的点到支点的距离,它的长度决定了需施加多大的力才能平衡杠杆。
3. 负载臂负载臂是指负载到支点的距离,它的长度决定了负载的重量。
四、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原理是基于扭力的平衡原理。
它基于一个简单的理念,即当两侧的扭力平衡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它的总扭力相等。
这意味着,若右边的扭力大于左边的扭力,则将发生顺时针旋转。
如果左边的扭力大于右边的扭力,则杠杆将逆时针旋转。
五、杠杆的应用杠杆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包括:1. 水龙头开关开放和关闭水龙头的杠杆系统是一种第一类杠杆系统,其支点是水龙头本身的轴。
2. 船锚升起和下放船锚需要一个长的杠杆系统,杠杆的长度和杠杆臂的位置将影响需要的力量。
3. 坐式划船机坐式划船机通过一个第三类杠杆系统来模拟真实的划船运动。
八年级物理杠杆物理杠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杠杆物理杠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中涉及的物理杠杆知识点有:
1. 杠杆的定义:物理杠杆是由一个杠杆臂和一个支点组成的,可以用来转动或平衡物
体的简单机械装置。
2.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在一个杠杆上,如果力臂的乘积等于负力臂的乘积,那么
这个杠杆将保持平衡。
3. 力臂与负力臂:力臂是指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负力臂是指支点到力的反作用
点的距离。
4.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平衡时,力臂的乘积等于负力臂的乘积,即力臂×力 =
负力臂×负力。
5. 杠杆的类别:根据支点位置的不同,杠杆可以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6. 一类杠杆:支点在力和负力之间,如撬棍。
7. 二类杠杆:支点在力和负力之外,如剪刀、螺丝刀。
8. 三类杠杆:支点在力和负力之间,如人体骨骼。
9. 杠杆的机械优势:机械优势指杠杆的负力臂较短、力臂较长时,杠杆可以实现放大
力的作用。
10. 杠杆的应用:杠杆广泛应用于机械装置、建筑结构和日常生活中,如门锁、水龙头、剪刀等。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涉及的杠杆知识点。
物理机械杠杆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杠杆知识点总结1. 机械杠杆的基本原理机械杠杆是由一个固定支点、两个力臂和一个作用力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
支点是一个固定的点,力臂是从支点到作用力点的距离,作用力是在力臂上的作用力。
根据支点、力臂和作用力的不同位置,机械杠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在平衡状态下,机械杠杆的力矩是平衡的,即支点左侧的力矩等于支点右侧的力矩,即力矩的乘积相等,可以表示为M = F1 * d1 = F2 * d2。
2. 一类杠杆一类杠杆是指支点位于作用力和负载之间的杠杆。
在一类杠杆中,负载位于支点的另一侧,作用力则位于支点的一侧,因此一类杠杆的力臂和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一类杠杆可以用来增大力的作用力,减小力的大小或者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例如,撬棍就是一种常见的一类杠杆,它可以用来增大力的作用力,因为支点到负载的距离较大,作用力需要比负载小才能平衡,这样就可以达到增大力的作用力的效果。
3. 二类杠杆二类杠杆是指支点位于作用力和负载之间的杠杆。
在二类杠杆中,负载位于支点的一侧,作用力则位于支点的另一侧,因此二类杠杆的力臂和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二类杠杆可以用来增大力的大小,因为支点到负载的距离较大,作用力需要比负载小才能平衡,这样就可以达到增大力的大小的效果。
例如,瓶盖起子就是一种常见的二类杠杆,它可以用来增大力的大小,因为支点到负载的距离较大,作用力需要比负载小才能平衡,这样就可以达到增大力的大小的效果。
4. 三类杠杆三类杠杆是指支点位于作用力和负载之间的杠杆。
在三类杠杆中,负载位于支点的一侧,作用力则位于支点的另一侧,因此三类杠杆的力臂和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三类杠杆可以用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因为作用力的方向可以改变,负载也可以有不同的移动方式。
例如,钳子就是一种常见的三类杠杆,它可以用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因为作用力的方向可以改变,负载也可以有不同的移动方式。
5. 机械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机械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它可以用来增大力的作用力,减小力的大小或者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l
l
杠杆
知识点一、杠杆 1、什么是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说明:①“硬棒”不一定是直棒,只要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①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例如:撬棒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成为杠杆。
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固定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五要素 物理含义
支点 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 是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 从支点O 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
从支点O 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①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它位置。
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的位置也不可能不同。
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①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①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某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变,力的方向改变,力臂一般要改变。
①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①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①力臂的三种表
示方式:选择哪种方式,根
据个
人习惯而定。
4、力臂的画法: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
人的目的是将石头撬起,则人应向下用力,此力即为动力,用“F 1”表示。
这个力F 1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的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的作用效果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的压力,用“F 2”表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并标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符号“l 1”“l 2”。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可以认为杠杆是平衡的。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在调节时,如果杠杆的左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调,如果杠杆的右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简称“左沉右调,右沉左调”。
②如图所示,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时杠杆两边收到钩码的作用力的大小都等于钩码重力的大小。
把支点右方的钩码对杠杆施的力当成动力F 1,支点左方的钩码对杠杆施的力当成阻力F 2;用刻度尺测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把F 1、l 1、F 2、l 2的数据填入实验表格中。
③改变动力F 1和动力臂l 1的大小,相应调节阻力F 2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再做两次实验,将结果填入实验表格 实验 序号 动力F 1/N 动力臂l 1/cm 动力×动力臂
/N ·cm 阻力F 2/N 阻力臂l 2/cm 阻力×阻力臂
/N ·cm 1 0.5 20 10 1.0 10 10 2 1.5 20 30 1.0 30 30 3
2.0
20
40
4.0
10
40
探究归纳:只有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才平衡
注意:①试验中,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两个目的:一是让杠杆的重心刚好在支点,重力的力臂为0,以消除杠杆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二是便于测量力臂(或从带有刻度的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
①试验中应改变钩码的个数或位置进行多次试验,得出普遍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
①在实验过程中绝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因为实验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3、杠杆的平衡条件表达式:动力x 动力臂=阻力x 阻力臂,即动力臂
阻力臂阻力动力=;公式表示为
2
1
212211l l F F l F l F ==,即
应用公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即动力和阻力的单位要统一,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单位要统一。
4、杠杆转动方向的判断
①当2211l F l F ≠时,杠杆的平衡即被破坏,原来静止的杠杆就要转动起来,原来匀速转动的杠杆将变速转动。
①影响杠杆转动的因素: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例F1和F2,如果产生的效果不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若使杠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另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将一定使杠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是动力时,另一个就称为阻力。
但杠杆是否转动、怎样转动,应看F1l1与F2l2的大小关系,并不单纯取决于F1、F2的大小关系,也不单纯取决于力臂l1和l2的大小关系。
也就是说,影响杠杆转动的因素不单是力,也不单是力臂,而是力和力臂的乘积。
①转动方向的判断:当F1l1>F2l2时,杠杆沿F1的方向转动;当F1l1<F2l2时,杠杆沿F2的方向转动。
知识点三、生活中的杠杆
1、等臂杠杆:天平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相等,在使用中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2、省力杠杆:利用撬棒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动较重的重物,省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长,虽然省力,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大,省力却费距离。
3、费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短,动力比阻力大,这类杠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不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小,虽然费力,却省了距离。
注意:①凡省力的杠杆必定费距离,凡费力的杠杆必定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①判定杠杆的种类,主要通过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进行判断,如果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为省力杠杆,反之则为费力杠杆,对于较复杂的杠杆,最好在图上找到支点、动力、阻力,然后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进行比较。
对于一些不容易判断力臂大小的杠杆,我们可以根据杠杆是省距离还是费距离的角度来判断,如用筷子吃饭时省距离,则筷子为费力杠杆。
①省力杠杆与费力杠杆的应用不同,省力杠杆一般应用在阻力很大的情况下,而费力杠杆一般用在阻力不大的情况下,是为了省距离,使用起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