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用语文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讲义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4ad250c19e8b8f67d1cb916.png)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第一部分前言●《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下同)是新时期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培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学生身心发展和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促动学生的自身协调发展,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合。
课标设计借鉴了当前国际社会智力与发展性障碍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培智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吸纳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体现了培智教育的鲜明特色。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在培智学校就读的所有学生。
●根据培智学校教育的特点,本课标为综合文本,不再单独分册编写。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现了保障儿童教育权利,实现教育平等的课程性质。
课标提供了兼顾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全面发展和显著个别差异的教学内容,从智能发展、社会适合和生活实践三个方面,按照学生接受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过程来规划教学目标系统。
课程设置目的在于提升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的独立生活水平,促动其平等参与社会,使他们拥有尊严、获得幸福、实现人生价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理念与特色●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采用以儿童为主体,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借鉴了智力/发展性障碍研究的新理念●课程借鉴了国内外关于智力与发展性障碍研究的新成果。
我国1987年首次颁布了与国际社会一致的智力障碍概念和标准;2006年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我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确定了新的智力残疾的概念和标准。
这个概念表述为:¡°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合行为的障碍。
此类残疾是因为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样本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0db9f220d0d233d4b14e69d0.png)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学生学习应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 也是培智学校学生发展思维、改进功能、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
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生活语文课程的基础作用与多重功能, 奠定了该课程在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生活语文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 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生活语文课程应使培智学校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 具有基本的适应生活的听、说、读、写能力, 提高文化素养,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相统一是生活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 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生活语文课程应面向培智学校的全体学生,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
生活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扩大生活经验范围, 丰富语言积累, 丰富形象思维, 逐步发展抽象思维; 要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具有基本的倾听与说话能力、识字与写字能力, 初步的阅读、写话能力; 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使她们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经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 二) 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程生活语文课程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 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存需要, 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 注重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注重倾听与说话和书面语言学习的结合。
在生活实践中要注重拓宽生活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意课程的整合, 既注重现实生活的需求, 又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关注生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最新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
![最新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e1ad75ce2bd960591c6776d.png)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学生学习应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也是培智学校学生发展思维、改善功能、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
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生活语文课程的基础作用与多重功能,奠定了该课程在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生活语文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生活语文课程应使培智学校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具有基本的适应生活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相统一是生活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生活语文课程应面向培智学校的全体学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
生活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扩大生活经验范围,丰富语言积累,丰富形象思维,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要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倾听与说话能力、识字与写字能力,初步的阅读、写话能力;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程生活语文课程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存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注重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倾听与说话和书面语言学习的结合。
在生活实践中要注重拓宽生活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课程的整合,既注重现实生活的需求,又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关注生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9f6e40f866fb84ae45c8d9e.png)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学生学习应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也是培智学校学生发展思维、改善功能、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
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生活语文课程的基础作用与多重功能,奠定了该课程在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生活语文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生活语文课程应使培智学校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具有基本的适应生活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相统一是生活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生活语文课程应面向培智学校的全体学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
生活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扩大生活经验范围,丰富语言积累,丰富形象思维,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要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倾听与说话能力、识字与写字能力,初步的阅读、写话能力;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程生活语文课程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存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注重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倾听与说话和书面语言学习的结合。
在生活实践中要注重拓宽生活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课程的整合,既注重现实生活的需求,又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关注生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培智实用语文教案
![培智实用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4b98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4.png)
培智实用语文教案教案标题:培智实用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章主旨、细节和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写作结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1. 阅读理解: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的文章,通过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细节和推理。
- 方法:教师讲解、小组讨论、个人阅读、问题解答。
2. 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结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 方法: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互相评价、教师反馈。
3. 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方法:小组讨论、辩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选择一篇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讨论。
3. 写作练习:根据所学文章的主题或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 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
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现,进行个人或小组评估。
2. 写作评估: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估,包括写作结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评估:通过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进行个人或小组评估。
教学资源:1. 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的阅读材料。
2. 写作练习题目和范文。
3. 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案例或活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 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练习,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4618b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8.png)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智学校作为一所注重素质教育的学校,秉承着“全面发展、个性成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特制定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确保学生获得全面、均衡、有质量的教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核心素质,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二、课程内容。
1. 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我们将按照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课程标准,设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课程,保证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2. 创新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将开设创新课程,包括科学实验、信息技术、艺术设计、手工制作等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选修课程。
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舞蹈、乐器、篮球、足球、围棋、书法等,让学生在充分发展自己特长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实施。
1. 教学方法。
学校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2. 评价体系。
学校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成绩、学科竞赛、综合素质评价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3. 课外活动。
学校将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文艺演出、科技竞赛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保障。
1. 师资力量。
学校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确保教师能够胜任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任务。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讲义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9f9a51f4431b90d6c85c7f4.png)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王辉Email:**********************南京特院特教与学前学院第一部分前言●《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下同)是新时期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培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学生身心发展和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的自身协调发展,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课标设计借鉴了当前国际社会智力与发展性障碍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培智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吸纳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体现了培智教育的鲜明特色。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在培智学校就读的所有学生。
●根据培智学校教育的特点,本课标为综合文本,不再单独分册编写。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现了保障儿童教育权利,实现教育平等的课程性质。
课标提供了兼顾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全面发展和显著个别差异的教学内容,从智能发展、社会适应和生活实践三个方面,按照学生接受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过程来规划教学目标系统。
课程设置目的在于提高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其平等参与社会,使他们拥有尊严、获得幸福、实现人生价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理念与特色●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采用以儿童为主体,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借鉴了智力/发展性障碍研究的新理念●课程借鉴了国内外关于智力与发展性障碍研究的新成果。
我国1987年首次颁布了与国际社会一致的智力障碍概念和标准;2006年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我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确定了新的智力残疾的概念和标准。
这一概念表述为:¡°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培智与普校语文课程标准对比
![培智与普校语文课程标准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38c00d8d0d233d4b14e696c.png)
(一)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 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 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断目 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 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 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培智学校
(二)按学习领域目标设 “倾听与说话”“识字与写 字”“阅读”“写话与习 作”“综合性学习”五个学 习领域。
一、总目标
培智学校
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 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 读、写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生活实践中 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其 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普校
2.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 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弘扬民族精 神。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 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二)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相统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义
一是生活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培智学校
普校
(一)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 性的语文课程
(三)倡导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 方式
(四)注重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结合
(一)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 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 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断目 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 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 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培智学校
普校
(一)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在“总目标”之下,设低年级(1- 3)、中年级(4-6)、高年级 (7-9)三个学段分别提出课程目 标与内容,体现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 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 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
培智学校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91acc7527d3240c8447ef85.png)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2.1.4 能辨别不同物品 1.2.1.5 能辨别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图片和文字 1.2.1.6 能区分对象与背景物体 1.2.1.7 能对空间位臵有知觉能力 1.2.1.8 能依据样本操作 1.2.1.9 能识别原色、间色、复色等 1.2.2 听觉:能接受各种声音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能力 1.2.2.1 能追寻声源 1.2.2.2 能辨别不同的声音 1.2.2.3 能辨别不同的语音 1.2.2.4 能在复杂的声音背景中注意特定的声音 1.2.2.5 能运用听觉做出正确的反应 1.2.2.6 能辨别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1.2.3 触觉:能感受接触、滑动、压觉等机械刺激并有反应的能力 1.2.3.1 能有正常的触觉 1.2.3.2 能对疼痛感觉做出适当的反应 1.2.3.3 能对冷热感觉做出适当的反应 1.2.3.4 能凭触觉辨别形状、大小、材质等不同的物品 1.2.3.5 能通过触觉辨别危险,并做出迅速反应 1.2.4 味觉:能感受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反应的一种能力 1.2.4.1 能有正常的味觉敏锐度 1.2.4.2 能分辨基本味道 1.2.4.3 能辨别危险味道并做出反应,如洗涤剂等 1.2.5 嗅觉:能通过长距离感受空气中的化学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3.2.11 能根据两个以上的条件进行图片分类 1.3.2.12 能根据物品的功能进行分类 1.3.2.13 能根据事物的关系进行分类 1.3.2.14 能根据事物的性质、特征进行分类 1.3.2.15 能依据符号进行分类 1.3.2.16 能依条件进行较为复杂的分类 1.3.3 排列:按一定条件将物品分成不同的序列 1.3.3.1 能依据外观进行分类 1.3.3.2 能依据条件进行排序 1.3.3.3 能依据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排序 1.3.3.4 能按指定顺序把某物放入适当的位臵 1.3.3.5 能依序完成活动或工作 1.3.4 比较判断:分辨对象的异同,并得出一定的结论 1.3.4.1 能找出不同类的物品 1.3.4.2 能比较物品的特征,判断物品的大小、多少、轻重等 1.3.4.3 能比较物品的特征,做出正确的处理 1.3.4.4 能以样本为标准,判断某事物与样本的异同 1.3.5 概念形成:个体掌握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 1.3.5.1 能理解物品名称 1.3.5.2 能描述个别对象的特征 1.3.5.3 能描述某类物品的共同特征 1.3.5.4 能为某类物品下操作性定义 1.3.5.5 能说两类以上事物的上位概念 1.3.5.6 能以一个简单的记号来代表某物
2024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024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86225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0.png)
2024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课程设置目标1.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
2.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具备自主创造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公民。
二、课程体系1.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实践课程:包括生活技能、社会适应、职业技能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4.体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三、课程实施策略1.采用小班教学,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3.注重学科间的融合,打破学科界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
5.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四、课程评价体系1.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2.多元化评价,采用量化评价、质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3.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4.建立学长档案,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五、课程实施保障1.加强政策支持,确保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2.落实课程经费,保障教学设备和资源的充足。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
4.建立健全课程监控机制,确保课程质量。
5.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好啦,这份“2024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就到这里啦。
希望这份方案能为培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
让我们一起期待培智学校的美好未来吧!注意事项:1.课程适应性:得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不能一刀切。
解决办法:开设个性化辅导课程,定期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10154b7453610661ed9f4b8.png)
• 特点 Ø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相统一。
12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 •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
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 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 • 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思 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体现。 • 是基于语文学科本质凝练的核心内容。
23
• 阅读: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
q能阅读简单的应用文及个人资料;
q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例如:表格、说明书、时刻
表、购物清单等),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 具有初步的阅读兴趣。
q能阅读简单的绘本或儿童文学作品,累计阅读绘本
或图书 18 本以上;
q能累计诵读或背诵儿歌、童谣、儿童诗、古诗 18-
50 首。
*写50个以上 *握笔姿势
中 书写(描写或抄写)生活中常用词语—写50-100个— 修改错字—使用不同的笔—书写习惯、写字姿势 *能用硬笔按笔顺规则书写汉字 *写100-300个
高 硬笔书写—写100-300个—书写习惯 *写300-500个
四、实施建议
31
(一)建立学科目标体系
主要解决问题: • 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与要求,通过一系列的目
52
2.开发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 文本资源:如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等。 • 媒体与信息技术资源:视频、电影、电视、广
播、网络等。 • 各种活动: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
会、戏剧表演等。 • 各类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
超市、商场、银行、车站、餐厅等。 • 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等。
*300~500个
*汉语拼*尝音试、自主声识母字、韵母、声调、音节
培智语文课程标准
![培智语文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af3cbc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3.png)
培智语文课程标准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建议如下:
1.课程目标与内容:培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智障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他们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内容应结合家庭、学校、社区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注重实践和应用,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2.课程基本理念:培智语文课程应体现语文课程的基础性,注重综合性与实践性,实现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的统一。
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需求,设计选择性目标,体现课程的弹性要求。
3.实施建议:在实施培智语文课程时,应注重语文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策略和方法。
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经验,创造性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4.评价建议:培智语文课程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导向。
同时,应注重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培智语文课程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类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同时,
应积极开发适应智障学生需求的教材和教辅资料,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总之,培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生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倡导多元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智学校各科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各科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0e5d09c168884868662d6e7.png)
二、培智学校各科课程标准1. 生活语文课程领域次领域项目教学目标生活语文学段一 1 智力发展1.3认知能力1.3.1 记忆 1.3.1.4 能回忆刚刚经历过的事件1.3.5 概念形成 1.3.5.1 能理解物品名称1.4语言能力1.4.1语前能力1.4.1.1 能进行有意注意1.4.1.2 能对指定的刺激有探索的精神1.4.1.3 能静坐或等待至得到下一个指示1.4.1.4 能主动模仿动作1.4.1.5 能主动积极配合各项指示1.4.2 语用能力1.4.2.1 愿意用语言表达需求1.4.2.2 能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1.4.2.3 能结合情境理解语言或图片讯息1.4.2.5 能与人交流1.4.2.6 能用适当的烟瘾、语速和语调进行表达1.4.3 非语言沟通1.4.3.1 能对他人的目光有反应1.4.3.2 能对他人的表情有反应1.4.3.3 能对他人的身体动作有反应1.4.3.4 能对他人发出的语音、语调有反应1.4.3.5 能对他人出示的图片有反应1.4.3.6 能用表情表达情绪和需求1.4.3.7 能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1.4.3.8 能用语音、语调表达需求1.4.3.9 能用图片表达需求1.4.5 言语理解1.4.5.1 具有聆听能力1.4.5.2 能理解常用具体名词课程领域次领域项目教学目标生活语文学段一 1 智力发展 1.4语言能力 1.4.5 言语理解 1.4.5.3 能理解抽象名词1.4.5.4 能理解代词1.4.5.5 能理解常用动词1.4.5.7 能理解常用形容词1.4.5.9 能理解简单句1.4.5.10能理解禁止、否定的词句1.4.5.16能理解儿歌、童谣,获得语感和美感1.4.6 语言表达 1.4.6.1 能模仿发音1.4.6.2 能说常用物品名称1.4.6.4 能说代词1.4.6.5 能说具体动词1.4.6.8 能说陈述句1.4.7 识字与阅读 1.4.7.1 前阅读能力1.4.7.2 能注意环境中的视觉信息1.4.7.4 能认读常用汉字1.4.7.5 能认读常用词汇1.4.7.6 能认读句子1.4.7.7 能朗读课文1.4.8写字与习作 1.4.8.1 写前准备1.4.8.3 能书写简单汉字2 社会适应 2.2人际关系 2.2.1 角色认识 2.2.1.1 能认识自己在不同情境中的角色2.2.1.2 能认识不同情境中他人的角色2.4 社会责任 2.4.1 遵守规则 2.4.1.1 能有规则的概念2.4.1.2 能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课程领域次领域项目教学目标生活语文学段二 1 智能发展 1.3 认知能力 1.3.5 概念形成 1.3.5.2 能描述个别对象的特征1.3.5.3 能描述某类物品的共同特征1.3.5.5 能说两类以上事物的上位概念1.3.5.6 能以一个简单的记号来代表某物1.4 语言能力 1.4.2 语用能力 1.4.2.1 愿意用语言表达需求1.4.2.2 能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1.4.2.3 能结合情境理解语言和图片讯息1.4.2.4 能使用合乎情境的语言1.4.2.5 能与人交谈1.4.2.6 能用适当的语言、语速和语调进行表达1.4.2.7 能与人维持交谈1.4.3 非语言沟通 1.4.3.2 能对他人的表情有反应1.4.3.3 能对他人的身体动作有反应1.4.3.5 能对他人出示的图片有反应1.4.3.6 能用表情表达情绪和需求1.4.3.7 能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1.4.3.8 能用语音、语调表达需求1.4.3.10能使用沟通辅具与人沟通1.4.5 言语理解 1.4.5.3 能理解抽象名词1.4.5.6 能理解抽象动词1.4.5.7 能理解形容词1.4.5.8 能理解副词课程领域次领域项目教学目标生活语文学段二 1 智能发展 1.4 语言能力1.4.5 言语理解1.4.5.9 能理解简单句1.4.5.11能理解常用疑问句1.4.5.12能理解含有介词的句子1.4.5.13能理解含有连词的句子1.4.5.14能理解含有助词的句子1.4.5.15能理解别人叙述的一段话1.4.5.16能理解简短儿童文学作品,获得语感和美感1.4.6 语言表达1.4.6.3 能说抽象名词1.4.6.4 能说代词1.4.6.5 能说具体动词1.4.6.6 能说抽象动词1.4.6.7 能说含形容词、副词的短句1.4.6.8 能说陈述句1.4.6.9 能说否定句1.4.6.10能说疑问句1.4.6.11能说复杂句1.4.6.12能说一段话1.4.6.15能描述生活经验1.4.7 识字与阅读1.4.7.3 能认读拼音1.4.7.6 能认读句子1.4.7.7 能朗读课文1.4.7.8 能认识常用标点符号课程领域次领域项目教学目标生活语文学段二1 智能发展 1.4 语言能力1.4.7 识字与阅读1.4.7.9 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1.4.7.10能阅读图文结合的文章1.4.7.11能阅读记叙文1.4.7.15能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1.4.7.16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1.4.8 写字与习作1.4.8.2 能书写汉语拼音字母1.4.8.3 能书写汉字1.4.8.4 能书写词语1.4.8.5 能写句子1.4.8.6 能写一段话2 社会适应2.2 人际关系 2.2.1 角色认识2.2.1.1 能认识自己在不同情境中的角色2.2.1.2 能认识不同情境中他人的角色2.2.1.3 能认识各种觉得的权利义务2.4 社会权责2.4.1遵守规则2.4.1.1 能具有规则的概念2.4.1.2 能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规则2.4.2 认识权责 2.4.2.2 能了解自己的权利2.6使用常识 2.6.1 自然常识 2.6.1.1 能了解实用的自然常识课程领域次领域项目教学目标生活语文学段三1智能发展 1.3认知能力 1.3.5概念形成 1.3.5.2 能描述个别对象的特征1.3.5.3 能描述某类物品的共同特征1.3.5.4 能为某类物品下操作性定义1.3.5.5 能说两类以上事物的上位概念1.3.5.6 能以一个简单的几号来代表某物1.3.6推理 1.3.6.1 能做文字推理1.3.7解决问题 1.3.7.3 能一句原理原则解决问题1.4语言能力 1.4.2语用能力 1.4.2.2能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1.4.2.3能结合情节理解语言图片信息1.4.2.4能使用合乎情境的语言1.4.2.5能与人交谈1.4.2.6 能用适当的语言。
培智实用语文教案
![培智实用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e2a56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b.png)
培智实用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实用语文》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并运用常用词汇,掌握句子基本结构,通过故事阅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具体篇章为《小兔子乖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中出现的基本词汇,如“乖乖”、“妈妈”等,并能正确运用。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故事中句子的基本结构,提高句子构建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通过故事让学生学会关爱家人和朋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运用,情感理解的培养。
教学重点:常用词汇的掌握,句子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卡片、录音机。
2. 学具:练习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兔子图片,引导学生讲述与小兔子相关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播放《小兔子乖乖》故事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 词汇讲解:讲解故事中出现的基本词汇,让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记忆。
4. 句子分析:分析故事中句子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模仿构建句子,进行句子练习。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小兔子的行为,教育学生要关爱家人和朋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故事,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进行表达。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兔子乖乖》2. 主要内容:常用词汇:乖乖、妈妈、开心、朋友等。
句子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情感教育:关爱家人和朋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内容,用所学词汇和句子结构编写一段话。
画出你喜欢的小动物,并为其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
2. 答案:示例:小兔子很乖,它每天都帮妈妈做家务。
有一天,小兔子遇到了好朋友小狗,它们一起玩耍,非常开心。
示例:我喜欢小猫咪。
有一天,小猫咪在河边钓鱼,突然钓到了一条大鱼,它高兴地拿回家给妈妈炖汤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d0a17a3aa00b52acec7ca2f.png)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学生学习应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也是培智学校学生发展思维、改善功能、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
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生活语文课程的基础作用与多重功能,奠定了该课程在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生活语文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生活语文课程应使培智学校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具有基本的适应生活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相统一是生活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生活语文课程应面向培智学校的全体学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
生活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扩大生活经验范围,丰富语言积累,丰富形象思维,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要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倾听与说话能力、识字与写字能力,初步的阅读、写话能力;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程生活语文课程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存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注重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倾听与说话和书面语言学习的结合。
在生活实践中要注重拓宽生活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课程的整合,既注重现实生活的需求,又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关注生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培智学校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54201ddd5bbfd0a795673a6.png)
、学习领域目标(一)倾听与说话初步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能听懂日常用语;能说普通话;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和社会交往,养成文明的沟通习惯。
(二)识字与写字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能认读和书写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例如:个人姓名、家庭住址、小区名、医院、车站站牌、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常用文字)。
(三)阅读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
能阅读简单的应用文及个人资料;能阅读非连│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7续性文本(例如:表格、说明书、时刻表、购物清单等),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具有初步的阅读兴趣。
能阅读简单的绘本或儿童文学作品,累计阅读绘本或图书18 本以上;能累计诵读或背诵儿歌、童谣、儿童诗、古诗18 ~ 50 首。
(四)写话与习作具有初步的写话和习作能力。
能根据表达需要写一句话或几句话;能填写简单的表格和个人资料;能书写简单的应用文;初步养成用文字记录生活信息的习惯。
(五)综合性学习能结合生活语文的学习,参与语言活动、文化生活,参与社区生活;能尝试用文字、图画、照片、现代媒体等多种方法呈现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低年级段(1 ~ 3年级)(一)倾听与说话1. 能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注意倾听。
2. 能听懂常用的词语,并作出适当回应。
3. 能听懂简单的句子,并作出适当回应。
4. 能听懂生活中的常用语言。
5. 能模仿运用生活中的常用语言。
6. 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个人基本需求。
7. 能使用人称代词(例如:你或你们、我或我们、他或他们)。
8. 能作简单的自我介绍(例如:姓名、班级、主要家庭成员等)。
9. * 能在生活情境中进行简单对话。
* 注释:“*”为选择性目标,下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810. 能听懂生活中常用的普通话。
11. 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1. 能关注汉字,萌发识字的兴趣。
2. 能区别一般图形与汉字。
3. 认读生活中常用汉字10 ~ 50 个(例如:姓名、校名等)。
4. * 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10154b7453610661ed9f4b8.png)
谢谢!
54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 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概述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2
一、课程标准概述
3Leabharlann (一)课程标准及作用1.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
• 文化传承与理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 审美体验:健康的审美情趣。
15
2.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程
• 生活为核心:注重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 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
• 人文内涵与价值取向:关注生活语文课程丰富 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 感染作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适合的课程 内容。
49
3.布置作业 • 有助于目标检测。 • 有助于练习巩固。 • 有助于促进后续学习。
50
(五)评价教学成效
• 针对教学目标,评价成效 • 反馈,调整目标,规划新的目标。
51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的使用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
•合理使用教材 Ø厘清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内在关联 Ø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文本、图片、练习 Ø依据学情,适当调整:扩充/充实、简化/降低 •关注系统性与科学性。
•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16
3.倡导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 • 以学生为本。 • 为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语
言文字学习创造条件。
17
4.注重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相结合 • 关注个体差异 • 关注功能改善 • 关注支持策略和辅助技术应用。
18
(三)课程设计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用语文课程标准(草案)
简要评析
天津市南开区育智学校祁月玲
全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用语文课程标准(草案)的制定体现了实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的特点,着眼于智力残疾学生的智力状况和生活需要,改变了原实用语文课程以片面追求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完整为目标,新实用语文课程更注重实用语文课程的实效性,强调以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为教育目标,同时注重通过语文学习支持智力残疾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以提高学生社会化的水平。
新培智学校实用语文课程更加紧密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使智力残疾学生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思维;同时拓展智力残疾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生活、发展其个性,并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智学校的实用语文课程还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信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随着教育的进步,新生儿数量的减少,使得很多学校都面临着严峻的生源考
验,以上诸多原因使得大多数的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和中度偏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回归主流,就近在普通小学
入学就读,使得在培智学校就读的学生的智力水平越来越低,甚至有些班级中中重度智力残疾学生成了主角,就在样的学生群体中大多数学生还伴有其他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精神问题和心理问题。
更可怕的现状是这些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天气、季节等待因素,有时甚至老师或家长和他人的接触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使之发病,轻则哭泣、压抑、寡言、撕咬(包括书包、书本、衣服、文具、桌椅、墙壁等等)重则大喊大叫,严重自伤(如用头撞墙、撞桌子等等),这些情况五一不影响教学活动,还有一些学生也是当今越来越严重的一种现象,就是自闭症儿童的高比率出现,这些儿童发育及不平衡,识字能力、写字能力远远高于他们的阅读、交流能力,甚至有些自闭症儿童不会交流。
在当前的培智学校内以上几种问题儿童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建议新课标的编写应该考虑到他们,而且应针对他们加入一些心理方面、精神方面的目标,还应考虑到自闭症儿童在某一学段在不同领域的层级目标等。
最后建议此标准补充一些对重度生的目标。
本教学标准更适用于在普小中随班就读的轻度学生。